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9例,替米沙坦40~80 mg/d;对照组(非洛地平组)39例,非洛地平2.5~7.5 mg/d,治疗12周。结果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89.74%,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7,舒张压(dbp)0.88;非洛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87.17%,t/p 比值:sbp t/p比值为0.84,dbp t/p比值为0.85。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的24 h sbp和24 h dbp治疗后降压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安全、平稳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替米沙坦; 非洛地平;谷/峰比值

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倡每日1次的长效药物,其优点在于:方便患者服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减少心血管危险及靶器官损害[1]。因此24 h平稳降压,减少高血压所至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危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替米沙坦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at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结合at1受体后的生物学作用,且半衰期长,口服1次能有效平稳降压[2]。本文观察了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37例,女41例,平均(71±13.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9例,男12例,女27例;对照组(非洛地平组)39例,男25例,女14例。2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测量坐位血压,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随机开放对照实验。动态血压按常规测定左上臂血压,并计算两种药物的降压谷/峰(t/p)比值。1周导入期,停用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1周。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d,对照组非洛地平

2.5~7.5 mg/d。观察期间随访2次/周并监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导入期及第12周末分别检验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按文献 [3]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2组患者服药12周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 2组治疗后24 h sbp、dbp均较其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t/p比值的变化根据文献[4]方法,测定2种药物t/p比值:替米沙坦组sbp的t/p比值为0.87,dbp的t/p比值为0.88,非洛地平组则分别为0.84和0.85,2组间比较,sbp和dbp的t/p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每组各30例,早间服药组于每天早8∶00点服用替米沙坦,晚间服药组于每天晚20∶00点服用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早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晚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78,P>0.05)。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10.00%、16.67%、13.33%,晚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服用方法均可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但晚间服药疗效明显优于早间服药,值得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趋于低龄化,该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可诱发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1]。替米沙坦作为临床上一类应用范围较广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原发性的轻度、中度高血压均可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2]。但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现本文针对此类问题展开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了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等严重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每组各30例。早间服药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4岁,平均(56.7± 2.4)岁,病程2~4年,平均( 3.5±0.3)年。晚间服药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3岁,平均(58.5±2.8)岁,病程1~3年,平均(3.2±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服用方法为1次/d,80 mg/次,早间服药组在早晨8∶00点服用,晚间服药组在晚上20∶00点服用,保证两组患者的用药原则一致,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停止给药[3]。 1.3 疗效评价标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患者在服药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了20 mm Hg以上或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同时保证正常的血压水平评为显效;将患者在服药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19 mm Hg或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 mm Hg以内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医分型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分型治疗;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满意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一般是在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个人生存环境、个人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以及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为了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3±2.5)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5±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均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分类、年龄平均值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途径开展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0),1粒/次,10mg/次,缓解患者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中医分型治疗,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科学给予中医分型治疗。存在肝肾阴虚问题的患者,其一般会存在耳鸣晕眩以及目涩口干等症状,常常感到四肢酸软,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三地汤,另取龟板20g,当归、女贞子各25g,

高血压小常识

高血压发病原因详解 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环境有着密切关联,高血压也不例外。 3.其他 (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避孕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 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高血压病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结合非药物的治疗。非药物的治疗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改善生活饮食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习惯,达到减少加重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危险。 1 坚持有氧运动: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有利于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指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要求精确由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中青年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 2 改善生活饮食方式: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机会。 3 减肥: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的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洛格乐(替米沙坦片)

洛格乐(替米沙坦片)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洛格乐 通用名称:替米沙坦片 英文名称:Telmisartan T ablets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替米沙坦。 【适应症】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 1.成人: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1片,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在用药4至8周后才能发挥最大药效,因此若欲加大药物剂量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2.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替米沙坦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消除。 3.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每日用量不应超过1片。 4.老年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 5.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本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尚未建立。【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按发生频率分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非常罕见(>1/10000)。 1.全身反应。常见:后背痛(如坐骨神经痛)、胸痛、流感样症状、感染症状(如泌尿道感染包

括膀胱炎)。少见:视觉异常、多汗。 2.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常见:眩晕。 3.胃肠道系统:常见: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少见:视觉异常、多汗。 4.肌肉骨骼系统:常见:关节痛、腿痉挛或腿痛、肌痛。 5.神经系统:少见:焦虑。 6.呼吸系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和鼻炎。 7.皮肤和附件系统:常见:皮肤异常如湿疹。 8.另外,自替米沙坦上市后,个别病例报告发生红斑、瘙痒、晕厥、失眠、抑郁、胃部不适、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虚弱、工作效率下降。与其它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相似,极少数病例报道出现血管性水肿、荨麻症和其它相关不良反应。 【禁忌】 1.对本品活性成分及任一种赋形剂成分过敏者。 2.妊娠中末期及哺乳者。 3.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4.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5.严重肾功能不良患者(肌酐清除率 【注意事项】 1.本品使用过量时若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应进行支持性治疗,本品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2.本品可能会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3.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应监测血清锂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方法得当,是很容易降下来的。 人到中年,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使自己不必生活在担忧的苦海里。 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中药食疗;一种是外敷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原发性的。 一、中药食疗:最绿色的降压好方法。 1、生芹菜一公斤,蜂蜜适量。将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均匀即成,每次服用40ml,每日三次。我就坚持用了这种方法二十天,原先自己低压130、170,使用后恢复到80、120。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血压,对脑血栓病人也很有好处。 可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疗效。 2、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用湿水泡发,摘降蒂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碗内,上笼蒸红一小时,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每日两次。 3、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海带洗净去盐,浸泡两小时,连汤放入砂锅,再加草决明煎一小时以上,饮汤,海带可吃。血压不太高者,一日一剂;病重者,一日两剂。 4、鹅蛋一个,花椒两粒。在鹅蛋双端各打一小孔,将花椒装入,用面糊密封蒸熟。每日吃一枚,连吃七天。清热解毒、用治高血压。 5、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鲜西红柿两个,洗净蘸白糖每日早空腹吃。可清热降压、止血。 6、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生花生米一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七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7、鲜山楂治高血压: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极烂。吃山楂饮汤,每日一次。具有活血降压、扩张血管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长期饮服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8、鲜向日葵叶汤降血压:鲜向日葵叶120克,洗净煎汤,每日三次分服。治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重点在于有无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厚劳损图形。心脏超声检查重点在于有无室壁肥厚、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肾脏检查和肾功能检查重点在于目前有无肾功能不全,化验肌酐和尿素是否升高,是否做过肾脏及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有无肾动脉狭窄。有无蛋白尿。化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如果患者有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衰,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如果患者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则尽量选择钙拮抗剂。如果患者心率或脉搏偏快,钙拮抗剂中尽量避免选用硝苯地平(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并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建议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天1次,避免血压波动。轻度高血压,开始可给予单药较小剂量,每天服药前和服药后测定血压,使血压逐渐下降至140/90mmHg以下。4~8周后如仍未达标,可再加另一种降压药联合应用。2级以上高血压,一般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合理配方。医师询问高血压患者有无夜间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根据这个现象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如果高血压患者早晨血压偏高,应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长效降压药,对高龄老年患者应选择降压平稳的药物。如收缩压控制不理想,尤其早晨血压高难以控制,建议应用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此外,如患者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偏快,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在降压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尽量选择一药多效的方案。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可将其更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或者其他。尽量使用可以每天服1次就能维持24小时疗效的药物。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测量血压之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等,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天的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微量/少量蛋白尿。高血压晚期靶器官损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偏瘫(脑出血及脑梗死),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受损,尿毒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有临床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或者1级高血压并伴有1~2个危险因素。高危:3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或者高血压伴有临床相关疾病。高血压的易患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高血压家族史。找不到其他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和直接原因,即排除了继发原因造成的血压升高,则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或某种原因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原因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疾病及药物性高血压等。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伴重要靶器官进展性损伤,而且需要急诊快速处理和降压的一系列临床紧急情况。包括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高血压伴有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室衰竭和肺水肿;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情况。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该询问以往血压情况、是否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既往病史、个人生活、烟酒情况、家族史、还要进行体检,做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还要针对心脏、脑、眼、肾脏、周围血管进行检查。晨峰血压指上午6~10点血压异常升高。此时间易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大约一半左右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该期内。初次

高血压自然降压种方法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少吃盐。发表在2008年8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对1.1万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引发高血压的众多因素中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和死亡;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每日食盐超6克,高血压找上你。 减压。多项研究表明,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听音乐放松30分钟,可以降低血压。 限酒。 专家建议,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研究表明,当长期大量饮酒者限制酒精摄入量时,其血压水平明显降低4 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在美国农业部制定的膳食参考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4700毫克钾,因此大多数人需要在日常饮食中补充钾。 补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 每天一斤奶。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白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蓝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血压,美国农业部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12 00毫克的钙,为此大概需要饮用500—750克牛奶。 不要小瞧马铃薯。即便是一个小马铃薯,也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地骨皮胺更可使血压降低,西红柿中也含有少量的地骨皮胺8 血糖高者选甜菊。为期一年的双盲研究发现,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1]。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2009年5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患者进行了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45~76岁,平均(68.4±9.5)岁,病史8个月~17年,平均(4.3±5.4)年。诊断符合2007年的ESH/ESC指南和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钙离子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禁忌证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内科疾病伴发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对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及适量锻炼等干预治疗,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进行积极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52)进行治疗,口服,30 mg/次,1次/d,治疗2周后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口服剂量增加为6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100),口服,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一疗程,8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20 mm Hg。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者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值≥30 mm Hg。无效:8周后未达到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欧美宁(替米沙坦片)

欧美宁(替米沙坦片)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欧美宁 通用名称:替米沙坦片 英文名称:Telmisartan T ablets 【成份】 替米沙坦 【适应症】 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用法用量】 成人: 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每次一片(40mg),每日一次。在20~80 mg的剂量范围内,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与剂量有关。若用药后未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 mg,每日1次。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在疗程开始后四至八周本品才能发挥最大药效,因此若欲加大药物剂量时,应对此予以考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肾功能不良的病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替米沙坦不通过血过滤消除。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用量每日不应超过40mg。老年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本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尚未建立。 【不良反应】 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替米沙坦(41.4%)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安慰剂(43.9%)相似。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剂量无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种族亦无关。以下所列的不良反应是从临床试验中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5788名高血压患者累计得到的。不良反应按发生频率分

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1/1000,1/10000, 【禁忌】 对本品活性成分及任一种赋形剂成分过敏者妊娠中末期及哺乳者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严重肾功能不良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 【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本品不得用于胆汁淤积、胆道阻塞性疾病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替米沙坦绝大部分通过胆汁排泄,而这些患者对本品的清除率可能降低。本品应慎用于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肾血管性高血压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侧功能肾肾动脉狭窄的病例,使用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而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增高。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患者本品不得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分钟,参见禁忌症)。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及血肌酐值。尚无新近进行肾移植后短期内的患者使用本品的资料。血容量不足患者对于因使用强利尿剂治疗、限盐饮食、恶心或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血钠水平过低的患者,服用本品,特别是初次服用后,可能导致症状性低血压。因而,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先纠正血钠及血容量水平。与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的其它情况对于血管张力以及肾功能主要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病人(如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包括肾动脉狭窄的潜在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可影响该系统的药品,可引起急性低血压、高氮血症、少尿,或罕见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通常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无效,因此本品不推荐用于该类患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与使用其它血管扩张剂相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本品应特别注意。电解质不平衡:高钾血症使用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品,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尤其对于肾功能不良和/或心衰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左归丸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高血压健康知识试题(含答案)

-- 范文范例精心整理 高血压知识试题 单项选择题一、 全国防治高血压日是每年的1. B10 月8日C12 A5 月31日月1日 2.预防高血压病应该 B 不与高血压病人接触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C 多食补品A 3.下面哪些行为最有利于心理健康 B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A 争强好胜,不吃亏 C 、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 )以上,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达到(4.

100mmHg 收缩压≥A 15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和(或)舒张压≤B 收缩压≥120mmHg 90mmHg C 、和(或)舒张压≥收缩压≥140mmHg 5.高血压的“三高”是 A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B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高 C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高 高血压的“三低”是6. B A 发病率低、服药率低、诊断率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 C知晓率低、治愈率低、发病率低 7.从什么年龄开始要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B35 岁A25 岁C45 岁 8.下列哪项不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B 戒烟限酒 C 保持心理平衡 D 适量有规律的无氧运动合理膳食A

9、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目标正确的是: 2A BMI≤24kg/m ,腰围男≤80cm女≤85cm B 增加膳食脂肪,增加总热量 D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250g C 白酒<50g,啤酒> 10、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为: B 膳食限盐,每日平均不大于8g BMI A 减重,增加运动,保持>24kg/m 2 30%饱和脂肪>10% D 每周运动3-5 次,每次持C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 20-60 续运动分钟 11、在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word 完美格式 --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应用疗效。方法观察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1次/d,5~10 mg/次)對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1次/d, 4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用药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药物的疗效与不良用药反应结果。结果联合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较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更显著,用药治疗后的血压及心率的改善程度也更满意,并且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减少,表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更高。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可是血压水平快速达标,且不会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理想用药方案選择。 标签: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高血压 高血压已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外周动脉疾病、动脉夹层以及房颤等相关病症的最重要诱因之一[1],也是全球因疾病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起病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且长期存在可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此病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以合理降压。以往较常选择单用降压药物治疗,而现在多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手段,且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为确切。本文探讨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安静状况下的收缩压 (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2-3]。 其发病机制为:心输出量早期改变(常为心输出量明显增加);肾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水、钠的潴留以及血容量异常增加而使血压升高;体内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血管张力的增高、管壁的增厚,血管扩张物质的作用等,均可使血压发生升高。 1.2 用药方法 观察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1次/d,5~1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1次/d,4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用药疗程均为2个月。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60-139/89,理想血压小于120/80,达到或超过140/90为高血压,130/85为高正常血压或临界高血压。 在正常范围内,血压值有年龄、性别的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血压比年轻人的高,男性的血压比女性的要高,例如100/60是年轻女性的理想血压,110/70是年轻男性的理想血压,中年男性应该达到120/80,老年人士应该是130/80,服用降压药的人士血压降至120/80为宜。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方法/步骤1少吃盐。每日食盐超6克,高血压找上你。2减压。多项研究表明,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听音乐放松30分钟,可以降低血压。3限酒。专家建议,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研究表明,当长期大量饮酒者限制酒精摄入量时,其血压水平明显降低。4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在美国农业部制定的膳食参考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4700毫克钾,因此大多数人需要在日常饮食中补充钾。5补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6每天一斤奶。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白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蓝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血压,美国农业部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为此大概需要饮用500—750克牛奶。7不要小瞧马铃薯。即便是一个小马铃薯,也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地骨皮胺更可使血压降低,西红柿中也含有少量的地骨皮胺。8血糖高者选甜菊。为期一年的双盲研究发现,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9多吃芹菜。芹菜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放松、血管扩张,进而调节血压。坚持每天吃4根芹菜,可以使血压下降12%—14%。10多吃鱼。鲑鱼、金枪鱼、鲱鱼、鲭鱼、比目鱼等含有丰富的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欧米伽—3脂肪酸,即DHA和EPA。如果您不爱吃鱼,可食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蛋类、人造黄油或花生酱,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鱼油胶囊。11多吃核桃。核桃、亚麻籽、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压。12正确使用调料。正确使用调料,像茴香、薄荷、黑胡椒、罗勒、龙蒿、白英和藏红花等,不仅可以为食物提鲜,还可减少食盐的使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13每天一瓣蒜。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大蒜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指出,600—900毫克的大蒜粉末约含3.6—5.4毫克的大蒜素,而一瓣鲜蒜中大蒜素的含量可达5—9毫克。14多吃菠菜。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研究发现,每天至少补充1000微克叶酸的成年女性,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低于每天补充200微克者。15广泛社交。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善交往者的血压往往比社交广泛的人高30毫米汞柱。16每天一块黑巧克力。每天一块黑巧克力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降低血压,有利心脏健康。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效果 心血管常见疾病中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以突然增高体循环动脉压等综合征为主,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区分[1]。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占据超过95%的概率,不仅是高血压疾病造成的临床症状,倘若高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引起其他心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肾、脑、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影响,直接造成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现今,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单种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不明显的治疗效果。最近几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药、钙离子拮抗药联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降低效果,控制患者的血压在稳定的范围内,使不良反应明显降低[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舒张压在95~100mmHg或者平均坐位状态下收缩压在145~179mmHg的范围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将妊娠期、糖尿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脏器系统病变患者全面排除。根据患者用药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9~90岁,中位年龄(6 2.2±5.2)岁,患者的病程在1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9.2±1.2)年。其中10例1级,9例2级,7例3级。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中位年龄(65.2±5.6)歲,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9.8±1.7)年。其中11例1级,7例2级,7例3级。两组患者在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等级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5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批号:H20010700,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说明书

HIGHLIGHTS OF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These highlights do not include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use TWYNSTA safely and effectively.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TWYNSTA. TWYNSTA? (telmisartan/amlodipine) Tablets Initial U.S. Approval: 2009 WARNING: AVOID USE IN PREGNANCY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complete boxed warning. When pregnancy is detected, discontinue TWYNSTA as soon as possible. Drugs that act directly on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can cause injury and even death to the developing fetus (5.1) ----------------------------RECENT MAJOR CHANGES-------------------------- Contraindications (4) 2/2011 ----------------------------INDICATIONS AND USAGE--------------------------- ?TWYNSTA is an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ARB) and a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DHP-CCB) combination product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lone or with other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1) ?TWYNSTA tablets are indicated as initial therapy in patients likely to need multipl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to achieve their blood pressure goals (1)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Substitute TWYNSTA for its individually titrated components for patients on amlodipine and telmisartan. TWYNSTA may also be given with increased amounts of amlodipine, telmisartan, or both, as needed. (2.2, 2.3) ?Use TWYNSTA tablets to provide additional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for patients not 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amlodipine (or another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lone or with telmisartan (or another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lone (2.3) ?Dosage may be increased after at least 2 weeks to a maximum dose of 80/10 mg once daily, usually by increasing one component at a time but both components can be raised to achieve more rapid control (2.1, 2.2) ?Majority of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is attained within 2 weeks (2.1) ?Initiate with 40/5 mg or 80/5 mg once daily (2.4) ?Switch patients who experience dose-limiting adverse reactions on amlodipine to TWYNSTA tablets containing a lower dose of that component (2.3) ---------------------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Tablets: 40/5 mg, 40/10 mg, 80/5 mg, 80/10 mg (3) -------------------------------CONTRAINDICATIONS------------------------------ ?Known hypersensitivity (e.g., anaphylaxis or angioedema) to telmisartan, amlodipine or any other component of this product (4)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Avoid fetal or neonatal exposure (5.1) ?Hypotension: Correct any volume or salt depletion before initiating therapy. Observe for signs and symptoms of hypotension. (5.2) ?Titrate slowly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5.4) or severe renal impairment (5.5) ?Heart failure: Monitor for worsening (5.8) ?Avoid concomitant use of an ACE inhibitor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5.6)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commonly, initiating a CCB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ay precipit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increased angina (5.7)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lacebo-controlled factorial design study,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discontinuation of therapy with TWYNSTA tablets were peripheral edema, dizziness, and hypotension, each leading to discontinuation of ≤0.5% of TWYNSTA-treated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that occurred at a ≥2% higher incidence on TWYNSTA tablets than placebo were peripheral edema (4.8% vs 0%), dizziness (3.0% vs 2.2%), and back pain (2.2% vs 0%). (6.1) To report SUSPECTED ADVERSE REACTIONS, contact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 at (800) 542-6257 or (800) 459-9906 TTY, or FDA at 1-800-FDA-1088 or https://www.360docs.net/doc/03260712.html,/medwatch. ------------------------------DRUG INTERACTIONS-------------------------------?NSAIDS: Increased risk of renal impairment and loss of anti- hypertensive effect (7)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Patients ≥75 years of age or hepatically impaired patients: Start with amlodipine or add amlodipine 2.5 mg to telmisartan (2.5, 8.5, 8.6)?Nursing Mothers: Choose to discontinue nursing or drug (8.3) See 17 for PATIENT COUNSELING INFORMATION and FDA- Approved patient labeling. Revised: 6/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CONTENTS* WARNING: AVOID USE IN PREGNANCY 1INDICATIONS AND USAGE 2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2.1General Considerations 2.2Replacement Therapy 2.3Add-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Not 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Antihypertensive Monotherapy 2.4Initial Therapy 2.5Dosing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3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4CONTRAINDICATIONS 5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5.1Fetal/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5.2Hypotension 5.3Hyperkalemia 5.4Patients with Impaired Hepatic Function 5.5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5.6Dual Blockad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5.7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Increased Angina 5.8Heart Failure 6ADVERSE REACTIONS 6.1Clinical Trials Experience 6.2Postmarketing Experience 7DRUG INTERACTIONS 7.1Drug Interactions with TWYNSTA Tablets 7.2Drug Interactions with Telmisartan 7.3Drug Interactions with Amlodipine 8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8.1Pregnancy 8.3Nursing Mothers 8.4Pediatric Use 8.5Geriatric Use 8.6Hepatic Insufficiency 8.7Race 10 OVERDOSAGE 11 DESCRIPTION 12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1 Mechanism of Action 12.2 Pharmacodynamics 12.3 Pharmacokinetics 13 NONCLINICAL TOXICOLOGY 13.1 Carcinogenesis, Mutagenesis, Impairment of Fertility 13.3 Developmental Toxicity 14 CLINICAL STUDIES 14.1 TWYNSTA Tablets 14.2 Telmisartan 14.3 Amlodipine 16 HOW SUPPLIED/STORAGE AND HANDLING 17 PATIENT COUNSELING INFORMATION 17.1 Pregnancy 17.2 Potential Interference with Mental Alertness, Motor Performance, or Visual Acu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