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型企业的作业成本法

服装加工型企业的作业成本法
服装加工型企业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ERP 系统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Costingsystem ,简称为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进行费用分配 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来归集各作业的 成本。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的Gartner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 全新的管理理念。ERP 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 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在对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并未提出明确可行的成本制度等等。而作业成本制度发展至今仍未获得广泛认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广泛建立 科学规范的企业制造环境。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ERP 系统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合,必将使ERP 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发 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ERP 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引人ERP 系统的 结论,并分析了其中的具体应用和关键因素。 一、ERP 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科学,更先进,但是,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我国企业而言,尤其要考虑其适应性。孟焰在其所著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 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 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 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 5、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 6、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7、较好的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可以说,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跟条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最后三点。然而ERP 系统正是为了适应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等一系列先进管理系统和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施ERP 必然要求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同时ERP 的运用也会促进企业流程的合理化。这些都决定了实施ERP 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节约大量的人工和原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 20 年月日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业成本法实例

作业成本法实例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 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RT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 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1.2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表所示: 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 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

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 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2 成本动因: 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利弊分析_特征 局限 应用

第4期(总第22期) 2002年7月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umber4(General Serial No122) July,2002 作业成本法的利弊分析 )))兼论ABC法在我国的应用 张娆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和制造费用比重不大、但目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应用是可行的,它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制造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02)04-0078-03 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简称ABC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0。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1成本计算的着眼点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全过程的成本计算和控制从传统的以/产品0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0为中心上来。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0、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0,从而促使有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2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0分别进行分配。通过分别设置多样化的成本库并按多样化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使成本计算特别是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大大细化了,有利于成本的分析,成本资料更加透明。 31作业成本法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以成本动因为依据,以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最终的产品中心。成本动因是构成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不同,因此,分别确定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按不同分配标准对成本库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将更加合理,更能真实的反映成本结构。 一、作业成本法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会计成本观相比较会发现作业成本法实现了几个重大突破。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中。 1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成本预测中的体现。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的有关数据及其各种经济技术因素的依存关系,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在传统成本法计算中,产品成本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都归入制造费用,采取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这样做形成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严重扭曲,成本预测的依据将非常不准确,从而导致成本预测的不准确。而ABC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0分别进行分 1收稿日期:2002-12-05 作者简介:张娆(1977-),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一、背景 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单位水准作业动因 (unit-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 1.产品产量 2、直接人工小时 3、直接人工金额 4、机器小时 5、直接材料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 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 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 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一)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一)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成本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和推崇。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一直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本文通过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及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的理论和实际分析后,认为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作业成本法时机尚不成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价值链成本动因适时生产制度 作业成本法的演进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首先由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EricKohler)提出。他发现: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因而科勒教授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同时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可以说,科勒教授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后来,斯拖布斯(G.T.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当然,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和普及,日本适时生产制度(JustInTime,以下简称JIT)的兴起引起了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 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 理论分析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 价值链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的含义是:从价值形成来看,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价值,而是要重新创造价值。在价值链系统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单元通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价值的定义也由传统的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扩展为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动态转换。高新技术蓬勃发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制造成本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努力降低制造成本,细化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虽然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应用却很少。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但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作业成本法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发展,作业成本法逐渐在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中小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情况,在概括分析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基础上,对目前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来具体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具有自身的优点和适用特征,因此应该根据不断的经验总结,来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问题,对策,中小制造企业.

目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4)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定义和内容 (4)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定义 (4) 2.作业成本法的内容 (6)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6)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7) 1.对成本构成内容的认识不同 (7) 2.对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不同 (7) 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8) (一)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8) 1.采用传统成本法的弊端 (8) 2.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作用 (8) (二)某服饰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9) 三、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一)作业成本法存在的局限性 (14) (二)影响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 (14) 四、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15) (一)全员达成实施作业成本发共识 (15) (二)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技术投入 (15) (三)整合完善作业成本法信息系统 (16) (四)提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 (16) 五、结论与展望 (17) (一)结论 (17) 参考文献 (17)

作业成本法应经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应经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和广泛应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作业成本法应经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和广泛应用,但成功的应用必须要从正确的认识开始。 初识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作业成本法自提出起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广泛应用。相关的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50%企业采用了作业成本法,香港1999年调查显示,11%的企业已经采用作业成本法。 1995年作业成本法传到中国,至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也有多家着名企业参与作业成本法试点应用,但是应用结果却不够理想,鲜见成功案例的报道。作者长期研究作业成本法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帮助多家企业成功实施过作业成本法,并在集团大规模推广应用,也曾经与多家想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朋友交流,颇具心得。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文章来对如何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这个主题进行详细阐述,而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就是形成对作业成本法的正确认识。 作业成本法(ABCActivity-BasedCosting)是以作业为中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通过对资源耗用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报告,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并为企业对内对外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新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增加了作业层次,把传统成本法下的一次分配变为多次分配,单一的分配标准改变为按照实际消耗情况确定的多种成本动因,因而能够非常精细的核算成本、真实地反映产品和作业对于企业资源的消耗。同时,作业是日常管理的对象,是成本降低的主体。作业总是与企业中的组织或者具体责任相关联,因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明确成本责任,有助于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责任考核,调动全员的力量进行成本控制。 图1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 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详细核算到每一个活动的成本、成为企业内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最佳工具。不仅有助于通过作业分析细化管理对象,而且把每一个细分的管理对象与企业价值联系起来,明确每个作业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基本理论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逻辑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需要在传统成本法的资源和成本对象之间增加作业这个分配中介;基本理论是成本动因理论:强调按照作业对资源、成本对象对作业的消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找到最合适的成本动因,并尽可能直接分配,也就是符合“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此外,作业成本法强调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要提高增值作业效率,消除非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作业是构成流程的元素,作业成本核算的结果是流程优化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 应用案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效益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效益及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比传统成本法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实施作业成本法是有条件的。本文拟对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及效益进行分析,归纳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一、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 作业成本法通过关注作为基础成本对象的各个作业来改进成本系统。一个作业是一项事件、任务或具体目的的工作单元,如设计产品、装配机器或分销产品。作业成本系统计量单个作业的成本,并利用作业耗用量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等成本对象上。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而改进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和执行新会计信息系统所花费的代价,都是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成本、运行成本、核算成本以及人员培训成本。 (一)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是指在原有会计核算系统基础上,增设作业成本法应用系统功能所需要的研究设计代价。应用作业成本法,首先必须将生产流程详细划分为不同的作业,然后依据划分的作业设置间接成本库,每一个间接成本库都与一个作业相对应,根据分配基础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库中。对同一作业,不同的单位、生产工艺的差异、产品品种的差异以及管理的差异等等,都会造成作业所消耗资源的差异。对这些差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设计。 公司对作业的划分、直接成本的识别、成本库的设置及不同分配基础的设计,都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与时间资源,例如抽调人员

组建作业成本法设计小组,提供设施、微机等物力资源,向作业成本法顾问专家支付技术咨询费等。另外,如果公司己经实行MRP(或ERP)等系统的,还应包括为解决作业成本法的设计与MRP(或ERP)的相容、接口问题而支付的费用。 (二)运行成本 运行成本主要是指作业成本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设备费、人力费、动力费和日常养护维修等费用。运行成本是变动的,一般随着作业复杂性的提高而增加。因为复杂的作业成本系统需要更好的运行设备并进行更好的维护。长期运行成本会因新技术的引入而比短期运行成本上升得缓漫,且比短期运行成本要低。例如,计算机生产计划系统的成本会因引入新的数控机器、微机处理器而降低。(三)核算成本 核算成本是计量、核算、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作业所发生的人力、物力支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识别不同的作业以及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并运用因果关系来确定每一间接成本库的分配基础,即成本动因。复杂的作业成本系统的目的就在于能获得更多的成本信息,这些成本信息需要更多的核算成本来取得。相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有显著提高。核算成本也是变动成本,它随着作业成本系统复杂性的提高而增加。 (四)培训成本 作业成本法从确定作业、找出成本动因,到将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牵涉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需要由具有各种职业知识的员工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兴起研究之风已经好几年了,而国内学术界和会计实务界对作业成本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其依据包括:①我国会计学界在研究成本核算模式方面有较深的理论根基,实务界在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核算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些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②许多企业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创立责任会计系统,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考核,作业成本计算法按作业建立责任中心,能满足实务的需要。③电算化技术日渐应用于会计核算中,这为企业处理复杂繁琐的核算资料和数据,进而有效地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现实条件。[1][2] 持反对观点的认为: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并不大,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非资本密集型;大多数企业人工和材料成本仍是制造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我国的生产管理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意识差、生产观念和理论落后、生产控制弱及生产组织、生产准备落后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1][2] 一、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关于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详细的分析讨论。概括起来,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下列特征的企业:(1)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大;(2)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3)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4)会计电算化程度高;(5)现行成本管理模式提供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程度还不成熟。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大多是建立在只有较少真实性的种种假设基础上的,或者是人们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够所造成的。下面对作业成本法实施条件中人们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探讨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很复杂吗? 一般认为,ABC的高成本及复杂性阻碍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其来改善自身的成本信息。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许多企业声明不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资源(人力和财力),并且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更加普遍。[3] 实际上,我们认为,阻碍这些企业采用ABC的并不是资源匮乏,而是他们对资源匮乏的感觉。[3]作业成本法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能以各种各样的不同方法来应用,并不一定需要软件公司或咨询公司提供复杂的、一体化的系统。ABC系统和软件只是作业成本会计理念实施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作业成本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准确反映成本、作业以及产品或劳务之间因果关系的成本信息。有的时候,只需要相关经理人员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或者只需要对现有成本系统如何运用加以修改即可。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世界经济步入一体化进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制度等管理观念的创新。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制造费用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作业成本管理作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西方企业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在我国,真正应用这种管理方法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可以说,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还未成熟。本文针对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及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了如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介绍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为视角,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见图1)。 作业成本法的观点认为,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 一般来说,制造费用比重大,产品种类繁多且各次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会计系统变化较小以及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企业将更适合作业成本法。 图1 作业成本(ABC)基本原理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合作业成本法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未成熟。 我国科技水平相对不高,技术基础薄弱。目前,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实施缺乏技术基础,适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环境尚未形成;同时,管理会计是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基础,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经营管理者还未跳出固有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要求并不迫切。 (二)来自企业自身的阻力。 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会遇到以下各种障碍: 首先是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难以突破。—般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服务的,财务会计的一些准则制约了成本核算体系的改进;传统的观念制约作业或本核算体系的设计。同时,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因素。

MPACC案例《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理工大学 MPA CC课程案例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任课教师:黄瑞 案例性质:□√部开发□外部引用案例名称: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适用课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案例开发者:黄瑞 案例:作业成本法分析 一、案例材料 1.背景资料 普华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以某塑胶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各项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技术相对领先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一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作业成本法在某塑胶公司的应用。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某塑胶公司;案例分析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确认哪些是盈利的,哪些是无利润或亏本的。成本核算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取得准确成本信息的基础。 在温州,企业主要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传统的分配方法主要是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或原材料成本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比较简单易行,但是对间接费用不能科学合理的分配,尤其无法适应温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采用精确技术性生产,间接费用大大增加的状况。而作业成本法恰恰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核算分配方法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本文将选取某塑胶公司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一般程序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其理论基础是:(1)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2)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象则是作业。作业成本法是实行多元分配标准,有多个分配率。作业成本法则注重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各项作业是否为增值作业,可以促进企业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的水平和质量,降低资源的消耗。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不同的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能有效及时地提供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定价和生产决策。 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上,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其特点主要是在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作业成本法计算体系如下图1所示: (二)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按照作业成本法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说明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