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坝-AutoMo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大坝-AutoMo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大坝-AutoMo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徐忠阳 (索佳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04) 一、引言 有关资料标明,我国河川年径流量总量约2780Gm3,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理论蕴藏量为676GW,可开发为378GW,为世界第一位。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利和水能资源,新中国刚成立时,政府就十分注意兴修水利,造福人类,到目前已建水库堤坝约8.7万座,其中绝大部分(约8万座)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部分水库堤坝未按基本程序办事,是靠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存在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到了病险高发期。 水利工程即可以造福人类,如管理不善也会给社会带来惨重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历史上因水库溃坝给下游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并不鲜见。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中大坝变形监测就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目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主要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把大坝的变形监测内容分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裂缝及接缝、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主要分为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1)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法,或连通管(静力水准)法; (2)水平位移又分为横向(垂直坝轴线)位移和纵向(平行于坝轴线)位移。 a. 横向位移的监测方法主要是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大气激光准直法等);有必要且有条件时,可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增设工作基点(或位移测点)的横向水平位移。 b. 纵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因钢尺测量,或用普通钢尺加改正系数,有条件时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量。 (3)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基本相同。 2、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滑坡体及高边坡的位移等。 (1)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a. 重力坝或支墩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一般采用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监测。对于短坝,条件有利时也可用视准线法或大气激光准直法。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的要求。 钻孔进尺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通知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参加钻孔终孔验收,并进行单项工程阶段性验收签证。终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倒垂孔保护管、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监测中的应用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地铁自身运营及临近地铁相关工程建设对地铁结构产生动态影响,如何对隧道结构及轨道开展自动化监测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沈阳地铁二号线青年 公园站~青年大街站区间自动化监测项目来详细说明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变形 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自动化监测系统;变形监测 1、工程实例概况介绍 本基坑工程处于沈阳地铁二号线左线控制范围内,基坑结构边线距离地铁左 线结构边线距离约12米,基坑结构地下四层,深度约22米。该基坑的施工将对 地铁左线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地铁左线结构将产生向上隆起和向基坑侧的水平 位移变形。为保证地铁结构的绝对安全,对运营的左线地铁结构采用基于高精度 智能型全站仪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来实时地监测左线地铁结构的三维变形。 2、针对运营的左线地铁结构采取的监测方法 采用基于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左线地铁结 构的三维变形。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左线在布设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同时,布 设人工监测点,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系统相互校核。 3、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软件 瑞士徕卡TM50或TS30自动全站仪(0.5″,0.6mm+1ppm),武汉大学测绘 学院“GeoRDMAS”软件,Leica L型棱镜。 3.1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简介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是用于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变形监测以及对监测过程 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的软件,该系统将自动测量、实时显示测量成果、实时显示变形趋势等智能化的功能合为一体(详见图3-1)。 3.2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优势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使用的是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它可以代替人完成对观测 目标的自动搜索、照准、跟踪、识别并且获取观测目标的距离、角度等数据,而 且精度高、可连续作业。由于地铁隧道内观测环境特殊性不同,传统的人工监测 方法缺乏同时性,而且作业效率低、观测周期长,仅适用于施工环境复杂、隧道 结构相对稳定不需要长期进行监测的工程。 4.自动化监测项目实施 4.1自动化监测内容 1)道床沉隆及水平位移监测; 2)结构侧壁沉隆及水平位移监测; 3)道床(轨道)差异沉降监测; 4)现场安全巡视。 4.2监测断面布设及点位埋设 自动化监测区间为约100米,70米施工基坑范围每10米布设1处监测断面,两侧各外延30米,15米一个断面,各设2个断面,共设12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4个监测点,道床2个,侧壁2个(详见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4-1、监测断 面位置示意图4-2)。 4.3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自动化变形监测

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在各项工程的变形自动化监测方面,测量机器人正逐步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与传统人工测量手段相比,测量机器人以它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优越性,在变形监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化变形监测能够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完成变形监测,完全能够取代人工测量,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可视化的动态变形信息,做到了信息化施工,也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自动变形监测;传统人工测量;自动全站仪;可视化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ubtract:In the project of the autom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asuring robot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preferred automation measuring technology equipment.The system is simple operation, high automation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measurement methods, measuring robot to its high precision,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etc- advantages i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When no one guards,it can complet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completely replace artificial measur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us with a visualization of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We can do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void engineering accident. Key words: automatic deformation surveying ;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measurement; automatic total station; visualization 1 引言 传统的工程变形监测测量是靠人工实地测量,工作量大,测出的各项参数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还要受天气和现场条件状况的影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周期也很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工程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测量机器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测量机器人通过CCD影像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对测量的“目标”进行识别,迅速做出分析、判断与推理,实现自我控制,并自动完成照准、读数等操作。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是采用测量机器人对各种工程进行自动化安全监测和数据处理的通用软件系统,可对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测量和变形过程显示等功能。国内外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国内武汉大学张正禄开发研制的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等,国外德国Leica公司推出的Geomos(Geodetic Monitoring System)自动监测系统,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2 系统整体设计 (1)工程管理:工程中保存着该变形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2)系统初始化:实现各项通讯参数设置以及测量机器人的初始化设置等。 (3)学习测量:对所需观测的目标点进行首次人工测量,获取目标点概略空间位置信息,以便日后计算机控制测量机器人自动搜寻定位目标点,完成自动测量。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调研报告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国内外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 2.1 全站仪自动量测系统 (2) 2.1.1 系统的构成 (2) 2.1.2 TCA自动化全站仪 (2) 2.1.3 Leica标准精密测距棱镜 (3) 2.1.4 计算机 (4) 2.1.5 其他设备 (4) 2.1.6 实时监控软件 (4) 2.1.7 后方处理软件 (4) 2.1.8 观测方法 (5) 2.1.9误差来源 (5) 2.1.10误差来源 (5) 2.2 静力水准仪系统 (6) 2.2.1 系统组成 (6) 2.2.2 静力水准仪的结构 (6) 2.2.3 静力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7) 2.2.2 RJ型电容式静力水准仪主要技术指标 (8) 2.2.3 静力水准仪的安装及调试 (9) 2.2.4 静力水准仪的观测和运行维护 (10) 2.2.5静力水准仪漏液及蒸发后所得数据的处理 (10) 第三章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 3.1 项目必要性分析 (11) 3.1 重大工程运营安全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3.2 随着轨道交通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地质环境变化及自身结构变形对其安全运营影响日益显现 (11) 3.2 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需及时地掌握影响其安全运营的变形情况 (13) 3.2 目前国内监测市场的方法体系相对落后、不够系统,有待提高 (14) 3.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4) 3.2.1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4) 3.2.2国内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14) 第四章结束语 (15)

监测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现状 200930201489周杰华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传感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技术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监测自动化技术已渐趋成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21世纪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已进入了推广应用的新时代。 一、概述 从1992年对83座水电站大坝开展了首轮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开始,通过八年多的努力,绝大部分水电站大坝已完成以“完善化为主,着重配齐必要的监测项目,提高监测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的更新改造工作,设置了必要的变形、渗流等监测项目,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现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这些大坝健全了监视其安全的耳目。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坝的监测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坝变形监测未设校核基点,或测点布置和结构不合理,或监测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或设备老化、受损,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 在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方面,根据对电力系统136座水电站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调查情况看,有60座水电站大坝单个或多个监测项目采用了监测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其中,有33座大坝的变形、渗流等主要监测项目实现了监测自动化,有18座大坝的变形监测实现了自动化,有6座大坝的渗流监测实现了自动化。系统都有在线监测的功能(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大多数系统还有离线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报表制作、图形制作等功能。 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实现,提高了监测精度,改善了监测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对大坝的在线监测能力,为今后实现在线监控和在线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及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调查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各大坝的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基本能满足监测要求。但也有一些系统,特别是1995年以前建成的系统问题较多,有的已处于瘫痪状态(如盐锅峡),有的监测数据系列较差、精度低不能满足资料分析要求(如桓仁、回龙山的垂线,梅山的垂线,柘溪的垂线和量水堰、富春江的引张线,长潭的激光准直,枫树坝的采集单元等),急需进行改造完善。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传感器、设备元器件质量差,还有雷击、潮湿、鼠咬、浸水等外界因素。 二、下面分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四大部分对目前的监测自动化有关现状加以叙述。 1 监测方法 选择有效的监测方法是取得良好监测效果的保证。表1汇总了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常用

自动化监测系统说明

GSP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使用说明 前言 我司GSP自动监控系统是基于Windows平台下开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拥有强大的多线程,多核处理器,系统稳定性高。适用于Win2000XP、Win2003、Vista、Win7操作系统。 基础功能包括:实时监控数据显示、超线自动报警、实时记录监控数据和报警数据、实时曲线图、历史数据查询打印、自动生成历史曲线图、历史数据导出、数据自动备份、系统运行日志、用户权限管理。 支持多种数据采集通讯方式,如RS232、485、422、无线电台、TCP以太网、GPRS远程无线通讯。 系统要求 CPU:主频2.1G以上 内存:1G以上 硬盘空间:可用空间不小于1G

基本功能操作说明: 一、主界面 软件主界面,采用温度、湿度组合方式进行显示,显示更直观有序。 二、用户登陆: 默认用户密码:0000,选择用户登陆(如图,初始密码为0000)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在第一次登录后修改系统操作员密码,

并妥善保存其密码,选择【自动登陆】后,下一次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系统,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不建议选择【自动登陆】。 三、修改公司名称和标题: 主要修改主界面的显示标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填写。 四、退出系统: 退出系统时系统会有提示,询问用户是否真想退出,防止用户无意中退出系统,并且如果选择退出时输入密码选项,在退出系统时,还提示输入密码,密码验证后才能退出系统。

输入密码并且正确后才可以推出该自动监控系统软件。 五、选择基本设置。

数据采集间隔:数据采集间隔是指监控软件向温湿度监测设备定时发送数据请求命令的周期,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根据监测点的多少调节数据采集间隔,一般情况无需用户调节该选项,采用默认60秒即可。 数据保存间隔:是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及状态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的周期,利于数据长久保存,可虑到数据容量、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与温湿度监测设备的一致性系统采用默认数据保存间隔为10分钟,10分钟也满足GSP要求,不建议用户修改该选项,确实需要修改间隔,请联系该系统技术人员。 冷藏车数据保存间隔:根据GSP要求,冷藏车监测数据保存间隔要求间隔短,我们采用默认2分钟记录间隔,能够很好满足GSP 要求,同时能够保证数据的规律性,不建议用户修改该选项,确实需要修改冷藏车的数据保存间隔,请联系该系统技术人员。 报警记录间隔:报警记录间隔是指在某个监测点在报警期间对数据的记录间隔,GSP要求在报警期间加快报警数据记录频率,该项默认采用2分钟记录间隔,用户无需修改。 允许通讯失败次数:由于通讯本身存在线路不通的现象,该参数就是说明在通讯连续失败几次就认为确实线路有问题,需要检查线路或设备,软件会提示通讯异常,一般也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采用默认4次比较合理。 六、报警设置

探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探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20-04-14T01:59:35.586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1期作者:吴康翔[导读] 通过介绍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和GNSS测量技术方法,说明不同方法的特性和得到大坝坝体变形点坐标数据的过程。以GNSS测量技术方法为例,叙述了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周期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对大坝坝体变形点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某大坝坝体的变形状态。 吴康翔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通过介绍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和GNSS测量技术方法,说明不同方法的特性和得到大坝坝体变形点坐标数据的过程。以GNSS测量技术方法为例,叙述了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周期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对大坝坝体变形点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某大坝坝体的变形状态。大坝坝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坝坝体的质量问题受到威胁。为了及时得到大坝坝体的安全现状,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变形监测。通过对变形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得出大坝坝体的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来预测大坝坝体的变形趋势,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GPS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特点入手,对其应用特点作了细致的梳理和阐述。接下来,特别地对于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精度影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最后,分步骤详细阐述GPS技术在水库大坝监测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法,并且对GPS技术的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关键词:大坝变形监测;位移量;监测点 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2.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3.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 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大坝安全监测重在评价大坝安全,还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作用。大坝安全监测的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为了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还有利于为今后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提供原型观测资料。 一、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1.1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 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中,先是在坝体的主轴线周围选择基准点和变形点,共同构成监测点,然后将监测点布设成边角网,借助全站仪周期性观测边角网中的角度和距离,推算变形点的平面坐标,分析出变形点位的水平位移量数值;通过精密水准测量的手段周期性观测大坝变形点,计算出变形点位的垂直位移量数值。根据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的大小,最后判断大坝坝体的变形情况。 如图1所示的大坝坝体变形监测边角网,其中K01、K02、K03、K04、K05为基准点,B01、B02、B03为变形点,通过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可以完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任务。但是,变形监测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外业观测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和成本高,内业数据计算麻烦、处理过程复杂,因此,逐渐被其他的变形监测方法所替代。

最新大坝变形监测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翟凯 学号 11201050235 课题基于GPS大坝变形监测 指导教师施贵刚 2015年月日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着重于变形监测,是保证大坝运营安全,防止大坝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GPS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处理采集到的前后两期观测数据,通过比较监测点分别在WGS—84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得出的结果符合大坝变形的精度要求,从而得出某大坝尚未发生明显变形这一结论。不足之处在于标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向1954北京坐标系的投影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使得控制点的两期坐标不等。由此可知,各坐标之间转换的时候,投影误差不可以忽略,精度分析的时候,为减小误差,最好统一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解算、分析。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精度 ABSTRACT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am operation,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processi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and 1954 Beijing coordinate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m deformation, thus a dam has not yet occurred obvious deformation of the conclusion. Shortcoming in the landmark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to the 1954 Beijing coordinate system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自动化监测

自动监测系统在地铁穿越既有线施工中的 研究与应用 姚建荣1洪涛2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21032 ) 摘要暗挖穿越既有线路必须对轨道进行监控量测,传统监测技术在高密度的行车区间内无法实施,且不能满足对大量数据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反馈的要求,因此采用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既有线的轨道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系统既有线道岔地铁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n Subsurface Excavation of Subway that Pass the Exiting Line Turnout Yao Jianrong 1 Hong Tao2 (CREC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Xi’an Railway Engineering Co.,ltd, Xi’an, 721032)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rail in subsurface excavation of subway that pass the exiting line turnout,The traditional monitor technique.the traditional monitor technique is impracticability in high-density driving interval,and it can not satisfy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timely and accurate feedback on the requirements,for this reason, the automati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for existing railway track deformation i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exiting railway; turnout; metroline 1 发展概况 随着各种新型传感器、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大坝、堤防、高边坡等重大建筑物和环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监测的项目如变形、渗流、渗压、温度、应力、应变等技术也日渐成熟,具有数据准确、实时的特点。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随着暗挖穿越既有线施工的增多,既有线结构和运营的安全压力逐渐增大,传统的人工监测系统已无法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在暗挖穿越既有线施工中,自动化监测系统对结构和轨道的监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工程实例 北京地铁机场线东直门站C区施工需暗挖穿越既有13号线折返线,穿越部位位于既有车站主体和暗挖隧道之间的明挖单层单跨箱形结构,长14米,明挖隧道结构与车站主体和暗挖隧道连接处各设置一道变形缝,具体位置关系见图1。道岔结构尖轨部分跨缝设置,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度规范要求为2mm,暗挖施工引起的结构沉降对道岔的影响极其灵敏,稍有变形则会引起整个城铁13号线的停运。 为满足对既有线的实时监测要求,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安全,本工程中采用了DAMS-IV型智能分布式工程安全监测系统。 3 DAMS-IV型智能分布式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组成、系统特点 DAMS-IV型智能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由DAU-2000型模块化结构数据采集单元(DAU)、监控主机、管理计算机以及被采集传感器等构成。可对各种 作者简介:姚建荣,男,本科,从事轨道交通施工; yao19760913@https://www.360docs.net/doc/02486658.html, 洪涛,男,本科,从事轨道交通施工。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大坝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右坝肩施工图设计文件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3)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6、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坝肩地形地质调查资料 2、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情况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青平乡境内的普子河下游,距彭水县城35km,是普子河流域规划的第四个阶梯级电站。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一水利综合利用工程,工程的开发任务为发电、灌溉、场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306.0m,总库容6813万m3,灌溉面积 5.231万亩,向乡镇及人畜年供水量1325万m3,电站总装机3.0万kw。 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大坝、溢流表孔、电站进水口、发电引水系统及电站厂房、灌溉干渠及大型渠系交叉建筑物等组成。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在其右岸非溢流坝段设置取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流表孔、大坝底孔。大坝基础高程为236.00m,坝顶高程309.50m,最大坝高73.5m,坝顶长度201.06m,中部偏左岸布置5孔表孔泄洪;坝顶宽5m,底宽18m;压力引水隧洞全长603m,圆型洞身开挖断面6.3m。 2.2工程地质 2.2.1气象 普子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弃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3.8℃,多

大坝变形监测doc资料

大坝变形监测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翟凯 学号 11201050235 课题基于GPS大坝变形监测 指导教师施贵刚 2015年月日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着重于变形监测,是保证大坝运营安全,防止大坝 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GPS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处理采集到的前后两期观测数据,通过比 较监测点分别在WGS—84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得出的结果符合大坝变形的精度要求,从而得出某大坝尚未发生明 显变形这一结论。不足之处在于标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向1954北京坐标系的投影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使得控制点的两期坐标不等。由此可知,各坐标之间转换的时候,投影误差不可以忽略,精 度分析的时候,为减小误差,最好统一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解算、分析。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精度 ABSTRACT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am operation,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processi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and 1954 Beijing coordinate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m deformation, thus a dam has not yet occurred obvious deformation of the conclusion. Shortcoming in the landmark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to the 1954 Beijing coordinate system

大桥沉降自动化监测方案

巷坑大桥沉降自动化监测方案 (2015年) 2015年3 月

1.工程概况 2.监测需求及目的 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快,对桥梁及轨道平整度要求极高,巷坑大桥地处***部位,桥梁的沉降事关列车运行安全,因此原先在各桥墩设置了人工观测水准点。为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快速、精确掌握大桥沉降变形,实时监控桥梁安全运行,在原人工测点附近安装自动化沉降监测仪器设备,并配置自动化采集装置,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至管理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存储、计算和图表处理。同时为了监测现场环境温度,可在现场布置温度计。本次可采用南瑞公司RJ-20型智能型精力水准仪用来监测大桥沉降,采用南瑞公司生辰的NZWD型温度计监测现场环境温度,所有传感器均接入DAMS-IV型分布式监测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测。 3.自动化监测方案 3.1系统原理 整个系统采用了南瑞公司的DAMS—IV型分布式监测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DAU)、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及通讯网络构成。各测量控制单元(DAU)对所辖的仪器按照监控主机的命令或设定的时间自动测量,并转换为数字量,暂存于DAU中,并根据系统监控主机的命令向主机传送所测数据(可远程无线传输)。监控主机根据一定的判据对实测数据进行检查和在线监控。监控主机主要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向各级主管部门发送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 3.2仪器选型及技术指标 (1)静力水准仪 智能型静力水准仪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坝、船 闸、边坡及地下洞室、地铁、隧洞、矿山、高层 建筑、地基、核电站等不同部位、块体的相对垂

直位移变化进行精密自动化测量。仪器结构简单、适应环境能力强、测量精度高、长期稳定可靠。 主要技术指标: 量程:20mm或50mm; 灵敏度:0.01mm; 精度:0.1mm; 环境温度:-30?C~+60?C; 相对湿度:≤100% (2)温度计 选用南瑞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NZWD型铜电阻式温度计,可接入自动化系统进行自动化测量,技术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30℃~+70℃ 测温精度:±0.3℃。 分辨力:≤0.05℃ 电阻温度系数:5℃/Ω (3)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具有智能化结构、强环境适应性、可外接至少8 个传感器、壁挂式安装、设置多种参数、低功耗设计等特点。 主要技术指标: 相应数据采集单元也与之配套地选用该系统 的DAU2000型数据采集单元,由DAU2000 型数 据采集单元箱体、NDA专用不间断电源、NDA通信模块、防潮加热器和多功能分线排等部分组成。 (1)NDA1705型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智能模块 NDA1705型数据采集智能模块用于自动采集 RS485信号输出的智能传感器信号。每个模块均具有 独立的CPU、存储单元、测试单元、通讯单元、防护 单元等,各模块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采用先进

土壤自动化监测系统

墒情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1.1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1) 1.2系统建设任务 (1) 1.3系统建设目标 (2) 1.4系统设计依据 (2) 1.5系统设计原则 (2) 1.6影响墒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3) 1.7墒情监测要素 (3) 1.8主要专业术语解释 (5) 2 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6) 2.1总体思路 (6) 2.2系统组成 (6) 2.3系统功能 (7) 2.4系统工作方式及数据流程 (8) 2.5系统特点 (8) 3 墒情监测站网及站网布设 (9) 3.1墒情监测站网分类 (9) 3.2土壤墒情监测基本站点的设置 (10) 3.3土壤含水量垂向测点的布设 (11) 4 墒情遥测站设计 (12) 4.1设备构成 (12) 4.2遥测站功能 (12) 4.3土壤墒情监测点区域选建及选站原则和相关土建 (13) 4.4仪器安装调试及数据校验 (15) 4.5主要设备 (16) 4.5.1 墒情传感器 (16) 4.5.2 数据采集终端 (17) 5 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通信设计 (18)

5.1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18) 5.2超短波信道 (19) 5.3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20) 5.4GSM的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 (22) 5.5CDMA通讯网络 (23) 5.6基于GPRS/CDMA网络的组网解决方案 (24) 6 监测中心站设计 (28) 6.1中心站系统配置 (28) 6.1.1 硬件配置 (28) 6.1.2 软件配置 (30) 6.2墒情自动化监测应用软件设计 (31) 6.2.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31) 6.2.2 软件设计原则 (31) 6.2.3 软件体系结构 (32) 6.3中心站主要功能 (33) 6.4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33) 6.4.1 气象观测概述 (33) 6.4.2 气象采集系统 (34) 7 采集系统的可靠性 (37) 7.1电源管理 (37) 7.2雷电防护 (38) 7.3信道可靠性 (39) 8 系统安全 (39) 8.1数据安全 (39) 8.2系统安全 (40) 9 实施组织与培训 (41) 附录1 墒情监测点的勘查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43) 附录2 墒情报送制度与报送方法 (48)

大坝变形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坝变形监测问题浅析 作者:梁斌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信息通讯中心 摘要:对大坝变形监测中存在的环境潮湿、设备受各种外界条件干扰、折光影响、测点变形、蓄水期前很少测得大坝监测的基准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变形监测环境潮湿外界干扰测点变形基准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me issues occurred in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including wet environment,facilities disturbed by external condition,refraction influence,mark deformation,few datum value obtained before impounded.so,some opinions have been brought renvard by practice. Keywords:deformation monitoring,datum value,mark deformation,wet environment,external disturbance 1 概述 大坝变形是坝体和基础状态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大坝运行时结构是否正常、可靠、安 全的重要标志。因此,变形监测一直被列为大坝主要观测项目,特别受到运行管理单位的重视。 我国变形监测是从l954年开始,最早在丰满大坝采用视准线观测坝顶水平位移,50年代 末在新安江、三门峡等大坝也都开展了变形监测。60~70年代以后,一般大、中型坝均设有 变形监测项目。观测方法在50-60年代基本是用视准线量测水平位移,用精密水准法测垂直 位侈,用正倒垂线测坝体和坝基的相对变形及绝对变形。70年代开始采用引张线等,80年代 变形观测发展很快,出现了垂线及引张线遥测坐标仪、真空激光准直系统、遥测静力水准仪等,对水工建筑物的监测也从坝体和坝基扩展到坝基深处、坝肩及近坝库岸边坡等。90年代 我国变形监测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采用了先进仪器和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含有专家系统 和决策支持系统一定成分的大坝监测信息系统正在一些大坝开展并实现,有的已经联网,实 现了多座大坝的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但在变形监测中普遍存在观测环境潮湿,致使设备金属部分生锈,电气部分绝缘降低, 监测不能正常连续工作;观测设备受到外界条件干扰严重(视准线受折光影响,垂线和引张线受风、冰霜冻结、人为和动物碰撞等);有的测点采用焊接钢架结构,由于金属蠕变或内应力变形,带来很大的误差,使观测资料失真;有的测点基础混凝土因冻胀变形,出现坝体抬高 等问题;多数大坝缺少首次蓄水监测,大部分都未测得蓄水前及蓄水期间的观测资料,即无 蓄水前的基准值,往往是在蓄水后若干年才从头开始,其基准值是相对某一水位的数值;给 资料整理与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上述问题不仅影响变形监测的精度,还影响大坝监测工 作的正常进行;有的花很大力量解决后,监测资料又不连续,有的至今仍在困扰着变形监测 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现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2 环境潮湿 有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布设在廊道、坝腔、竖井等处,这些地方在一年中,有时干燥,

房屋安全自动化监测方案

房屋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 1.房屋安全监测及其必要性 2. 常见房屋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温度裂缝 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温度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混凝土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展,以及地下水等较为复杂地质结构,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房屋表现在墙体中下部区域的斜裂缝。建筑中部压力相互影响高于边缘处,且边缘处非荷载区地基对荷载区下沉有剪切阻力作用,故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时,地基反力在边缘区较高,引起地基的沉降变形呈凹形。这种沉降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当端部的剪应力较大时,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小的方向倾斜。垮塌的梁带动周围预制板一起下落,预制板的下落导致其相邻的梁失去侧向支撑,在地震作用下向掉落预制板一侧发生偏移;发生侧移的梁又导致其上下的墙体损毁、倒塌、墙体垮塌后,导致其他墙体压力增大,引发结构连续倒塌后,出现大面积垮塌,另外,倒塌梁下部和门窗角部开裂较严重。梁下部开裂是由于梁在水平. 力作用下有发生转动的趋势,会导致周围砖墙开裂;而门窗角部开裂是由于角部应力集中导致。墙体中下部区域的水平裂缝。由于墙体中上部受压并形成“拱”作用,墙体裂缝越靠近地基和门窗越严重,且中下部开裂区上侧的墙体有自重下坠作用,造成垂直方向拉应力。当垂直方向拉应力超过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时,就形成了水平裂缝。 结构物应力变化 早期房屋结构因其建筑年代久远,建筑材料经过长期老化性能衰减,不合理使用、拆改承重结构等因素,导致整体性差,结构松散,一旦受外力如震动、地基沉降影响,将对安全使用造成巨大隐患,因此对于鉴定为 C\D 级的危房。 沿海城市风荷载的破坏 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是结构设计中必然考虑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层建筑尤其是体型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般而言,高层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