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2016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2016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2016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改制涉及以土地使用权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以作为确定出资额或股份数额的依据。A:资产账面原值

B:评估确认价格

C:资产账面净值

D:拍卖成交价格

E:35%~50%

2、某宗地产预计未来第一年的净收益为25万元,此后逐年递增2%,该类地产的土地还原率为6%,则该宗地产无限年期的收益价格为万元。【2009年考试真题】

A:312.5

B:416.7

C:625.0

D:1250.0

E:时间因素

3、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不包括。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权属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土地等级调查

E:35%~50%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规定,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不足__年转让的,仍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A.1

B.2

C.3

D.5

5、下列关于深度指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以道路为基准,按距离道路的变化情况编制的地价变化表

B.以道路为基准,按建筑高度变化情况而编制的地价变化表

C.以道路为基准,根据地价变化的规律而编制的距离变化表

D.以道路为基准,按距离地下深度的变化情况而编制的地价表

6、城市规划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为.【2009年考试真题】

A:一类用地

B:二类用地

C:三类用地

D:不适宜修建用地

E:土地

7、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韦伯在利用运输成本进行工业区位的分析中,提出的概念,以此来论证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A:距离指数

B:货物绝对重量

C:原料指数

D:货物相对重量

E:时间因素

8、对附有建筑物的土地进行估价时,__是最有效的方法。

A.收益还原法

B.市场比较法

C.剩余法

D.路线价估价法

9、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服务市场

B:土地市场

C:资金市场

D:技术市场

E:土地

10、建设用地的类别包括__用地。

A.商业

B.工矿仓储

C.农

D.公共设施

E.医疗卫生

11、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即的体现。

A:共同特征

B:个性特征

C:整体特征

D:主要特征

E:时间因素

12、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自__起施行。A.2008年6月1日

B.2009年9月1日

C.2008年12月1日

D.2009年1月1日

13、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__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A.国务院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级人民政府

14、某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为400万元,其扣除项目为100万元,计

算其应纳土地增值税的税额为万元。

A:125

B:145

C:150

D:165

E:土地

15、是指在城市中,随着土地离道路距离的增加,道路对土地利用价值影响为0时的深度。

A:标准深度

B:标准宗地

C:路线价区段

D:地价指数

E:时间因素

16、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这种情况属于.【2002年考试真题】

A:有形资产损耗

B:有形损耗

C:无形资产损耗

D:无形损耗

E:土地

17、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的税率是。

A:10%

B:20%

C:25%

D:33%

E:35%~50%

18、某建筑物的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8年前建成投入使用,现单位面积重置成本为1000元/平方米,估计尚可使用32年,残值率为5%,则采用平均折旧法评估该建筑物的现值为万元。【2009年考试真题】

A:250

B:304

C:324

D:340

E:时间因素

19、以下土地用途中,不属于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类土地用途的是__。A.耕地

B.草地

C.天然牧草地

D.特殊用地

20、在某不动产总价值中,地价占45%,建筑物价值占55%,土地和建筑物的还原率分别为9%和11%,则综合还原率为%。

A:9.8

B:10

C:10.1

D:10.5

E:时间因素

21、评估土地价值时,将地上附着物一并纳入估价范畴的原因在于()。

A.地上附着物的利用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影响很大 

B.土地和地上附着物不可分离 

C.地上附着物不能够单独评估 

D.土地的价值由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共同作用形成 

E.地上附着物没有市场交易和收益资料

22、在估价中,土地开发程度一般根据待估宗地条件、()和实际已开发程度确定。

A.估价原则 

B.估价目的 

C.估价方法 

D.估价程序

23、对建筑地段地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__。

A.建筑地段的环境

B.建筑地段的位置

C.建筑地段的经济条件

D.建筑地段的交通状况

24、对具有市场流动性的建筑物,其估价的原理是以为基础的。

A:重置价格扣除折旧

B:建筑物的折旧

C:重置成本

D:比较案例的价格

E:时间因素

25、下列关于国家实行土地登记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所管辖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

B.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管辖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

C.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管辖的土地进行登汜造册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利用样点地价资料评估基准地价的常用模型主要有。

A:指数模型

B:多元线性模型

C:算术平均数模型

D:生产函数模型

E:土地

2、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必须符合__。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规划

C.城市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

E.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

3、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有。

A:完整

B:准确

C:系统

D:安全

E:间隔

4、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土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__

A.地形图

B.土地状况图

C.地籍图

D.房产图

5、《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规定,__年以后,全国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A.2008

B.2009

C.2010

D.2011

6、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房屋拆迁不需要进行补偿的有。A:尚有半年到期的临时用地上的简易房屋

B:平房屋顶搭建的屋顶棚屋

C:占用公共设施用地建造的商业店铺

D:住宅小区建设的车棚

E: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房屋

7、《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主要包括一些特殊用地,如__等,可采取划拨用地方式。

A.经营性私立学校

B.劳教所

C.戒毒所

D.治安拘留所

E.看守所

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或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包括__。

A.单位共有

B.按份共有

C.个人共有

D.共同共有

E.单位与个人共有

9、下列属于影响地价的因素的是__。

A.股份制改组

B.清产核资

C.容积率

D.抵押和拍卖

10、经批准,某单位将征收甲乡镇30公顷的农用地。经估价人员调查,得知该乡镇人均农用地面积1.2亩,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8亩,政府制定的该镇人均社会保障价格为2万元/人,则该单位需支付的社会保障总价为()万元。A.450

B.600

C.750

D.1125

11、运用市场比较法估价需要建立价格可比基础,主要包括等。

A:统一付款方式

B:统一币种和货币单位

C:统一交易方式

D:统一产权性质

E:统一采用总价

12、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合同进行调整,必须经同意。【2004年考试真题】

A: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

B:2/3以上村民代表

C:全体村民

D:半数以上村民

E:灭失

13、在特殊情况下,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提前收回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应给予相应的补偿,确定该补偿数额的依据是__。A.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实际年限

B.使刖该土地的预期收益

C.开发土地的实际情况

D.土地使用者已交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E.土地使用者已交付的土地价款

14、以下属于其他辅助资料的是。

A:历史地价资料

B:地籍图

C:市政管线图

D:土地交易资料

E:城镇规划等有关资料

15、可行性研究是__的依据。

A.项目审批

B.资金筹措

C.编制设计任务书

D.开发商与各方签订合同

E.确定项目金额

16、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__。

A.耕地保护关系到人民生活生产需求

B.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D.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

E.保护耕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安危

17、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取决于__。

A.公共建筑成套配置的合理性

B.居住建筑密度

C.住宅建筑的组合方式

D.居住区的规模

18、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

A:小区人口净密度

B:小区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C:小区绿地率

D:小区道路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

E:小区公共建筑面积密度

19、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有。

A:税款专款专用

B:属于一种附加税

C:根据城镇规模设计税率

D:征收范围有限

E:主要是公共设施建设所需的税费

20、按照权属类型划分,我国土地政策分为土地所有权政策和__。

A.土地收益权政策

B.土地承租权政策

C.土地开发权政策

D.土地保护权政策

21、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有__凶素。

A.环境

B.社会经济

C.自然

D.交通

E.行政

2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一般来说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商品自身价格

D:相关商品价格

E:生产企业对未来的预期

23、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有。

A:垄断企业的产量不足而以高定价来谋求最大利润,会导致分配性低效率B:垄断企业的定价还导致收入从消费者向垄断企业老板的再分配的不公平性C:垄断还可能导致技术性低效率

D:垄断可以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E:没有影响

24、有一幢22层的塔楼,每层只有A、B、C、D四种户型,套内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00平方米、80平方米、60平方米,每层的建筑面积均是420

平方米。C户型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是()平方米。A.20.00

B.13.33

C.16.67

D.15.00

25、房屋面积的种类有。

A: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

B:套内建筑面积和公用建筑面积

C: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

D:平房面积和高层面积

E:合同约定面积和产权登记面积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1)

四川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童左贵 310106349181 指导老师:冯超群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我国国土辽阔,从北纬53.30至4.15,南北跨49个纬度;从寒温带至赤道带,从东经73.40至135.20,东西跨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直到欧亚大陆的中心,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4亿亩,约占亚洲大陆陆地面积的22.1%,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我国享有充分自主权的领海海域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从土地利用的类型的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若把我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部分,即从大兴安岭起,经河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盐池、永登和湟水谷地,到青藏高原东南划一界限,该线东南部,是我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及城镇居民点、铁路等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农、林、渔业集中的主要产区,土地垦殖系数较高。东南部在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农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则以水田农业为主。该线西北部,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冰川和永久积雪、咸水湖泊及草原,为我国主要牧区,垦殖系数低。 从我国地形情况来看,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形相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相关论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提供场所和空间,因此,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城市在突飞猛进建设的同时,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政府部门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曾经分析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那么这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早在2000年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超过30%,在这十几年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始终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寻求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不断的在向周边地区扩展。从这些进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尚不完善,各地政府在管理土地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缺乏从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使用城市土地现有资源,从而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的浪费,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定位不准确,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 如今我国城市正处于飞速建设发展阶段,由于经济体制问题,土地资源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原有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又根据城市发展制定出了一套适应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内在要求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城市实际发展的速度与城市规划内容严重不符,造成了城市定位不准确,并出现了城市重复建设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没有充分交流,因此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 (2)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城市政府加大了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力度,导致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从而破坏了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如今,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也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城市人均地面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加速发展的情况使人地矛盾十分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1996) 类型面积(万公顷) % 耕地13004 13.54 园地1010 1.05 林地22778 23.73 牧草地26610 27.72 城乡居民点2095 2.18 工矿用地277 0.29 交通用地547 0.57 其他29679 30.92 合计96000 100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1.1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质量特征 区域分布特征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1、数量特征 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 类型多样;其中山地,高 原占26%,盆地占19%,

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占 总面积53.8%西部地区其 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物 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 源分布不平衡。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无水源保证; 10.1.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土地荒漠化、沙化,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④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非农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10.1.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及其可持续发展 院系名称: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年级:2013级 班级:175132 学号:20131000919 学生姓名:阿茹瀚 指导教师:周学武朱江洪渠丽萍 2013年12月20日 目录 摘要-------------------------------------------------3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4 我国土地利用的特点------------------------------------8 三.我国土资资源利用的问题-------------------------------9 四.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12 五.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14 参考文献------------------------------------------------ 23 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阿茹瀚指导老师:周学武朱江洪渠丽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1000919 【摘要】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其基本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几点建议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几点建议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劳动过程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开发和利用土地问题重视不够,乱占滥用等现象很普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特点及现状浅析对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建议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一、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从土地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集属性等不同方面看,土地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土地的生产性及其地区差异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为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即土地资源的本身属性,不动性质的土地,亦即光、热、水、气、营养元素的含量及组合等不同的土地,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即人类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改造能力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水平。 由于形成土地的区位、地理、土壤、地址等不同,从而体现为土地的质量差异、用途差异、经济价值差异。由于每块土地之间都存在着这种那种差异,使每块土地都具有独特性。 (二)土地的可更新性及其限制 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可以给人类社会持续不断地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各种物质。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盐碱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当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

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 (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摘要:土壤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在人类社会的建立、繁衍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砝码。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不但是动植物生命的支持系统,还是固液态废物的堆放地和人居住及活动的基础,对动植物繁衍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土地污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中结合我国现有耕地现状,对我国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一些相关耕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立法 一、现状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1】。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2】。10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0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052年下降了一倍多。1052-10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3】。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土地污染严重 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的侵入,恶化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4】。据统计,农村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年总量达6.5亿吨【5】,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对村庄的污染正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继续加重,水、空气、土壤污染十分突出,环境不安全隐患增多【6】。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的利用与规划已经被党中央提升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大量的乡镇企业与产业园区在农村落户,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了普遍使用与推广,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农村的发展与国家各项经济建设相统一、相协调。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地方各级政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经济建设的时候,农村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配置,提高土地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5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村土地资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 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优.选)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 (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东华理工大学土管专业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键入文档副标题] 叹逍遥 2011 昌北开发区广兰大道448号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 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 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 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 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 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 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 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 肥力状况及其开

发利用方向. 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 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 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 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 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 水域,非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沙漠化之形成,自然因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组成物质松散等)只是提供了可能,而人为的强度活动和不合理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则是主要促成因素。近年来着力营造“三北”防护林,开始调整半农半牧地带的产业结构和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求遏制沙漠化的恶性蔓延。 盐碱化也是影响土质的重要问题。全国盐渍化土地约有14.87亿亩(包括现代盐渍土壤5.54亿亩和潜在盐渍化土壤2.6亿亩)。全国耕地中受盐渍化制约的有1亿多亩,占5%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以及大量施用农药等原因,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估计,全国受大工矿业“三废”物质污染的耕地达6000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有2800万亩,受农药严重污染的农田有2.4亿亩,三者合计达3.28亿亩。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土地污染问题将造成严重后果。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为查 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散布和利用状态、为指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计划、因地制宜地指点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统计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由县人民政府统1领导。农区以村(大队)、农林牧渔场以分场(队),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1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需1:10 000、重点林区1: 25 000、1般林区1:50 000、牧区1: 50 000或1: 100 000的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图。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和变化了的地物界限转绘到地形图或影象地图上。以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干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

属于同1种土地利用类型(2级地类)、属于同1个权属单位、同在1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限的封闭地块。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和量算单元。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依照调绘的前后次序编号。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8步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般可以分为以下8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只有1个步骤,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调绘 外业工作阶段内容较多,但它们彼此结合,故实际仅为1个工作步骤,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 3、航片转绘 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写等4个相继的步骤。 航片转绘。航片转绘就是将标绘在航片上的外业调绘与补测成果,依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的转绘精度及方法,转绘到分幅地形图或影象平面图上,以消除航片上的影象误差和投影误差,并归化为统1的比例尺。转绘好的图件经检查符合转绘精度要求后,即可作为量算面积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工作底图。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 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和文献,深入了解了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一串串数据明 显的显示出中国目前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存在冲突,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土地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相比起牺牲土地所产生的种种“利润”,安居乐业的百姓和欣 欣向荣的企业更为重要,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现状的考察 和评价,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后果,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目标和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稀缺冲突可持续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下所示:

全国及各农区的园地内部结构(园地)

从这些数据可以了很大的面积,直接导致了我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的缺乏。 早在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在其《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警告说:“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尽管中国的研究者对布朗的预测方法和依据提出过许多质疑,但无不承认“中国的粮食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粮食问题将会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此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不能不作出反应。2006年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5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再次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但是这仍是一场艰难的博弈,既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这或许是冲突的根源。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目前,我国大陆土地为948.68万平方公里,其中以利用的636.55万平方公里,占67.1%;未利用的312.13万平方公里,占32.9%。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下降从目前土地总的利用情况来看,用于农林牧草的土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垦殖率少于世界平均数,更少于亚洲平均数;(2)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存在农作物结构不合理、城市人均用地不平等等情况。(3)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损毁严重如盲目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人为的滥樵、滥垦、滥牧、破坏天然植被,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毁林滥垦、过度采伐、重采轻造,导致领地面积减少、木材蓄积量降低等。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告诉我们,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近年来一些地区对耕地投入减少,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由于超载放牧,滥砍森林,全国有四分之一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的面积不断扩大。三废污染和农药污染面积有所增加。而且,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粗放。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指数、耕地复种指数、林地利用指数、牧草地利用指数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各类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却不高。在我国建设用地中,特别在近年来建立的各类开发区中,一些土地被闲置撂荒。在农用地中,我国农产品畜产品单产也明显低于先进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利用潜力很大。 然而,在现行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土地供应和利用制度下,土地成为高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但同时也是促成经济粗放式外延型发展的重要体制基础。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当前的供地制度与行政、财税、金融等管理体制相互作用,显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土地粗放利用、外延扩张、耕地面积缩小。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城乡建设用地存在闲置浪费和增量扩张现象,耕地面积受两头挤压。二是农民权益受损,城乡矛盾突出,危及社会稳定。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未能充分落实和补偿,造成农村与城市土地形成不同的市场和权利体系,加剧城乡分割,助长以地设租、寻租行为。三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投融资,加大金融、财政风险。四是不利于产业自主创新需求和企业技术升级换代。低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使得企业即使采用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减弱了对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影响了新技术的供给。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其基本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可持续发展建议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林地、牧草地总量2004年分别高达12244.43万公顷、23504.7万公顷和26270.68万公顷,分列世界第4位、5位和2位,但人均分别约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1%和35%。以耕地为例,我国一直以不到世界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迅速下降。 1、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我国实际耕地面积约1.33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11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44%,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耕地0.05公顷的警界线。1986年~1996年我国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50万公顷。由干耕作方式不当、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酸雨污染的影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酸化趋势严重,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过多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有4/5的水土流失地区尚未得到治理,在治理地区也往往是一边治理,一边破坏,土地流失面积逐年扩大。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也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全国荒漠化工地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干米的速度在增长。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5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世界地理概况(世界的自然资源等)

四、世界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料的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2非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五、世界的居民和聚落 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长 ○1时间差异:速度加快 ○2地区差异:从当前来看,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就大洲来看,非洲增长速度最快,南美洲、亚洲次之,欧洲最慢。

(2)世界人口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停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对策:鼓励生育,适当接纳海外移民。

2. 世界的人种、宗教和语言(1)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 (3)世界主要语言 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 1这六种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 2 汉语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 3 英语 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 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乡村和城市。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 1地形平坦 ○2水源充足 ○3土壤肥沃 ○4自然资源丰富 ○5交通便利等。 (3)常见民居与地理环境(试将下列民居与对应的地理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西双版纳的竹楼 华北的四合院 华南的骑楼 民居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低洼湿热, 虫蛇较多,竹材丰富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年 温差大,黄土直立性好。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春多风沙 地理环境 黄土高原的窑洞 吐鲁番的土拱 温差大,降水极少,多风沙 长夏无冬,炎热多雨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 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3%,居全国第23 位。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 米以下的平 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1998 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 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 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 (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 1.29%;人均土地面积 3.38 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 湾有125 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 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 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 4.27 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 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