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讲解提纲:

一、关联性强的三个准则

二、33号准则修订的主要背景

三、我国2014修订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主要内容

四、《合并财务报表》讲解内容

第一课时

一、关联性强的三个准则

1.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股投;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股投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股投包括: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

2.第20号——企业合并

3. 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二、33号准则修订的主要背景

国内背景:

1.解决原准则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因结构化主体的出现对控制判断产生影响。

结构化主体是指在确定其控制方时没有将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作为决定因素而设计的主体,包括证券化工具、资产支持融资、部分投资基金等

2.吸收解释、年报通知等相关内容以完善我国准则体系;吸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至6号等文件中的规定。

国际背景:

3.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IASB于2011年5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10)》,主要内容有:

以控制作为合并范围的唯一标准;

明确规定了控制的定义、控制的判断原则,并就各种情况下如何应用控制原则提供了详细的指引。

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财会[2014]10号);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三、我国2014修订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主要内容:

(1)改进控制的定义;

(2)引入“实质性控制”概念(修订亮点);

(3)引入关于拥有决策制定权利的投资者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的判断;

(4)引入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受影响的企业:

一些做信托、理财产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化产品、资产支持融资工具、基金的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此类企业的合并范围可能有所扩大。

企业应对建议:

强调企业应站在企业集团角度对特殊交易事项予以调整;企业需要根据修订后的准则,对被投资方进行重新评估,确定是否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首次采用本准则导致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应追溯调整;该准则不再包括相关披露要求。

四、《合并财务报表》讲解内容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豁免规定

三、合并范围

四、合并程序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组成:

1.合并资产负债表;

2.合并利润表;

3.合并现金流量表;

4.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5.附注。

中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至少应当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新增)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1.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复合会计主体)。

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是母公司,但所对应的会计主体是由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所构成的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简称为“合并集团”)。

3.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的立场上,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而编制的。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豁免规定

2014修订准则新增第四条:

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除上述情况外,本准则不允许有其他情况的豁免。

三、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不仅包括根据表决权本身或者结合其他安排确定的子公司,也可包括基于一项或多项合同安排决定的结构化主体。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要素一),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要素二),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要素三)。

上述三要素应同时具备,才表明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

控制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判断控制的第一项基本要素)

1.评估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贯穿控制判断的始终);

2.识别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及其决策机制;

3.确定投资方拥有的与被投资方相关的权力。

1.评估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贯穿控制判断的始终)

在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权利时,通常要结合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

(1)被投资方的设计安排表明表决权是判断控制的决定因素;

在不存在其他因素时,通常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投资方控制被投资方;当章程存在某些特殊约定的,如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比例通过时,拥有半数以上但未达到约定比例并不意味着能够控制投资方。

(2)被投资方的设计安排表明表决权不是判断控制的决定因素。

当表决权仅与被投资方的日常行政管理活动有关,不能作为判断控制被投资方的决定性因素。投资方应结合被投资方设计产生的风险和收益、被投资方转移给其他投资方的风险和收益,以及投资方面临的风险和收益等一并判断是否控制被投资方。

案例1:

A企业为有限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3年。A企业将全部资金用于对非关联方B公司的全资子公司C增资,增资完成后,A企业持有C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有表决权的股份。

根据协议,B公司将在3年后以固定资产价格回购A企业持有的C公司股份。C公司是专门建造某大型资产并用于租赁的项目公司,建造期为5年,A企业增资时,该资产已经建造2年。

要求:分析A公司能否控制C公司?

案例1分析:

被投资方C公司的相关活动是用5年的时间建造某大型资产,之后以租金的方式取得回报。

A企业增资时,C公司的资产建造已经开始,大多与建造事项有关的决策很可能已经完成,当A企业的经营期限结束并将持有的C公司股份以固定资产价格出售给B公司时,C 公司

刚刚完成建造活动,尚未开始产生回报。因此,A企业不能主导C公司的相关活动,而且A企业也无法通过参与C公司的相关活动取得可变回报。A企业是通过B公司回购股份的方式收回其投资成本并取得收益的,因此,A企业即使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也不能控制被投资方C公司。

2.识别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及其决策机制

(1)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

相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

识别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目的是确定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权力。

不同企业的相关活动通常包括:

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融资活动。

对许多企业而言,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通常对其回报产生重大影响。

案例2:

B投资公司由A资产管理公司设立,A公司特有B公司30%有表决权股份,剩余70%的股份由与A公司无关联关系的公众投资者持有,这些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十分分散。此外,B公司还向其他公众投资者发行债务工具。

B公司使用发行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所筹集的资金进行金融资产组合投资,并均投资于债务工具,这样,B公司将可能面临投资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信用风险。为此,双方在协议中明确,当所持金融资产组合投资出现违约事项时,B公司的权益工具持有人首先承担由

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在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超过权益工具金额之后,剩余损失由债务工具持有人承担;

在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超过权益工具金额之前,A公司管理B公司的投资组合;在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超过权益工具金额之后,由债务工具持有人指定的其他方管理B公司存在违约事项的资产及剩余金融资产的投资。

要求:请分析B公司的相关活动及对你的启示。

案例2分析:

在发生违约事项或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小于权益工具金额的情况下,B公司的相关活动是金融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

在违约事项带来的损失超过权益工具的金额后,B公司的相关活动转变为对存在违约事项的资产及剩余金融资产投资的管理。

启示:

同一公司不同时间的相关活动有所不同,企业需要进一步判断哪一相关活动为最显著影响其可变回报的相关活动。

(2)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决策机制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权力,不仅取决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还取决于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方式。

如,对被投资方的经营、融资等活动做出决策的方式,任命被投资方的关键管理人员、给付薪酬的决策方式等。

第二课时

三、合并范围

(一)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判断控制的第一项基本要素)

3.确定投资方拥有的与被投资方相关的权力

(1)投资方拥有多数表决权的权力

通常,当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由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投资方决定时,无论该表决权是否行使,持有被投资方过半数表决权的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如:母公司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子公司60%的表决权。

例外情况:

存在其他安排赋予被投资方的其他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投资方拥有的表决权不是实质性权利。

①实质性权利

投资方在判断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应当仅考虑与被投资方相关的实质性权利,包括自身所享有的实质性权利以及其他方所享有的实质性权利。

实质性权利通常是当前可执行的权利;

实质性权利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当前不可行使的权利。

案例3:

投资方持有一份将于25天后结算的远期股权购买合同,该合同赋予投资方行权后能够持有被投资方的多数表决权股份。另外,能够对被投资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最早时间是30天后才能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其他投资方不能对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现行的政策做出任何改变。

要求:分析该权利是否为实质性权利。

案例3分析:

虽然投资方持有的远期股权购买合同25天后才能结算,不是当前可执行的权力,但是由于股东大会最早召开的时间在30天后,晚于远期合同的可行权日(25天后),在投资方执行远期合同之前,没有其他任何一方可以改变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有关的决策。因此,虽然该权力当前不可执行,但仍为一项实质性权利。

②保护性权利

保护性权利,是指仅为了保护权利持有人利益却没有赋予持有人对相关活动决策权的一项权利。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投资方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2)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通过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之间的协议能够控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

(3)投资方拥有多数表决权但没有权利的,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4)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表决权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①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

案例4:

A公司持有B公司48%有表决权股份,剩余股份由分散的小股东持有,所有小股东单独持有的有表决权股份均未超过1%,且他们之间或其中一部分股东均未达成进行集体决策的协议。

要求:判断A公司是否拥有对B公司的权力

案例4分析:

在判断A公司是否拥有对B公司的权力时,由于A公司虽然持有的B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48%)不足50%,但是,根据其他股东持有股份的相对规模及其分散程度,且其他股东之间未达成集体决策协议等情况,可以判断A公司拥有对B公司的权力。

②投资方和其他投资方持有的潜在表决权

潜在表决权是获得被投资方表决权的权力。如,可转换工具、可执行认股权证等。

案例5:

A公司和B公司分别持有被投资方70%及30%有表决权股份。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期权合同规定,B公司可以在当前及未来两年内以固定价格购买A公司持有的被投资方50%有表决权股份,该期权在当前及预计未来两年内都是深度价外期权(即依据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使得买方B公司到期前行权的可能性极小)。历史上,A公司一直通过表决权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

要求:分析B公司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

案例5分析:

B公司当前持有购买A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可行使期权,如果行使该期权,将使B公司持有被投资方80%有表决权的股份。但由于这些期权在当前及预计未来两年都是深度价外期权,B公司无法从该期权的行使中获利,因此,这些期权并不构成实质性权利,在评估B 公司是否拥有被被投资方的权利时不应予以考虑。

③其他合同安排产生的权利,使得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案例6:

A公司持有B公司40%有表决权股份,其他12个投资方各持有B公司5%有表决权股份,且他们之间或其中一部分股东之间不存在进行集体决策的协议。根据全体股东协议,A 公司有权聘任或解聘董事会多数成员,董事会主导被投资者的相关活动。

要求:判断A公司对B公司是否拥有权力。

案例6分析:

A公司持有的B公司有表决权股份(40%)不足50%,且其他12个投资方各持有B

公司5%有表决权股份,根据A公司自身持有股份的绝对和其他股东的相对规模,难以得出A公司对B公司拥有权力。

但是,综合考虑全体股东协议授予A公司聘任或解聘董事会多数成员,以及股东之间不存在进行集体决策的协议,可以判断A公司对B公司拥有权力。

(二)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判断控制的第二项基本要素)

投资方自被投资方取得的回报可能会随着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动的,视为享有可变回报。

投资方的可变回报通常体现为从被投资方获取股利。

投资方应当基于合同安排的实质而非回报的法律形式对回报的可变性进行评价。

即使只有一个投资方控制被投资方,也不能说明只有该投资方才能获取可变回报。如,少数股东可以分享被投资方的利润。

(三)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判断控制的第三项基本要素)拥有决策权的投资方在判断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时,需要考虑其决策行为是以主要责任人(即实际决策人)的身份进行还是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

1.投资方的代理人

代理人是相对于主要责任人而言的,代表主要责任人行动并服务于该主要责任人的利益。

代理人并不对被投资方拥有控制。

在判断控制时,代理人的决策权应被视为由主要责任人直接持有,权力属于主要责任人而非代理人。

2.实质代理人

当投资方能够主导某一方代表其行动时,被主导方为投资方的实质代理人。

如,投资方的关联方、没有投资方的财务支持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其经营的一方等。

(四)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投资方通常应当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整体进行判断。

但极个别情况下,有确凿证据表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方应当将被投资方的一部分(简称?°该部分?±)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单独主体),进而判断是否控制该部分(单独主体)。

1.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权益的唯一来源,不能用于偿还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的其他负债;

2.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权利,也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利。

实质上该部分的所有资产、负债及相关权益均与被投资方的其他部分相隔离。

如果被投资方的一部分资产和负债及相关权益满足上述条件,构成可分割部分,则投资方应当基于控制的判断标准确定其是否能够控制该可分割部分。

如果投资方能够控制该可分割部分,则应将其进行合并。

(五)控制的持续评估

控制的评估是持续的,当环境或情况发生变化时,投资方需要评估控制的三项基本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有任何事实或情况表明控制的三项基本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发生了变化,投资方应重新评估对被投资方是否具有控制。

(六)投资性主体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包括母公司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可分割部分、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只应将那些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如果其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则应将其控制的全部主体,包括投资性主体以及通过投资性主体间接控制的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1.投资性主体的定义

(1)以向投资方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

投资性主体的主要活动是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且其目的是为这些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2)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获得回报。

如:一个基金在募集说明书中可能说明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一般情况下投资期限较长、制订了比较清晰的投资退出战略等,这些描述与投资性主体的经营目的是一致的(基金是投资性主体);

反之,一个基金的经营目的如果是与被投资方合作开发、生产或者销售某种产品,则说明其不是一个投资性主体。

①向投资方或第三方提供投资相关服务;

②向被投资方提供其他服务和支持;

③投资目的及回报方式;

④退出战略。

投资目的及回报方式案例:

案例7:

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集团,发起设立了一家基金专门投资于一些尚处于研发初期的创新企业以获取资本增值。同时,企业集团与该基金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如果其中某项高科技产品研发成功,该集团享有优先购买权。

要求:分析该基金是否为投资性主体

案例7分析:

这种情况下,该基金的经营目的除了获取资本增值外,还包含了为其企业集团获取新产品开发的渠道,获取资本增值并不是该基金的唯一经营目的。因此该基金不符合投资性主体的条件。

(3)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

案例8:

A有限合伙企业于20X5年设立,合伙年限为10年。根据合伙协议,A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目的是投资于有潜力高速增长的企业以实现资本增值。H公司作为一般合伙人拥有A 有限合伙企业1%的资本,并承担识别合适投资的责任,75%的有限合伙人向A有限合伙企业提供了99%的资本,这些有限合伙人与H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A有限合伙企业成立当年,没有合适的投资。20X6年,A有限合伙企业获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20X7年获得对其他5家经营公司的权益投资。除上述情况外,A有限合伙企业不从事其他活动。A有限合伙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价其投资,并向一般合伙人H公司和其他外部投资者提供这些信息。A有限合伙企业计划在合伙年限内以直接出售、推动某投资公司公开上市后出售该投资公司股份等方式处置这些投资。

要求:分析A有限合伙企业在20X5年至20X7年是否是投资性主体

案例8分析:

A有限合伙企业在20X5年至20X7年符合投资性主体的定义。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A有限合伙企业的资金主要由有限合伙人提供,并向有限合伙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二是A有限合伙企业的唯一活动是向经营公司进行权益性投资以实现资本增值;

三是A有限合伙企业有明确的退出战略;

四是A有限合伙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价其投资,并向其投资者提供这些信息。

2.投资性主体的特征

母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的,通常情况下应当符合下列所有特征:

(1)拥有一个以上投资;

(2)拥有一个以上投资者;

(3)投资者不是该主体的关联方;

(4)其所有者权益以股权或类似权益方式存在。

案例9:

A技术公司设立B高新技术基金,以投资于高新技术创业公司而获取资本增值。A技术公司持有B高新技术基金70%的权益并且控制该基金,该基金其余30%的权益由其他10个不相关投资者持有。

A技术公司同时持有以公允价值购买B基金持有投资的选择权,如果行使该选择权,A 技术公司将受益于B基金被投资者开发的技术。B基金没有明确的退出投资的计划,且B 基金由该基金投资者代理人作为投资顾问管理。

分析:B基金是否是投资性主体。

案例9分析:

即使B基金的经营目的是为资本增值而进行投资,并向其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B 基金也不是投资性主体,主要原因:

一是A公司持有购买B基金持有投资的选择权,B基金被投资方开发的资产将使A技术公司受益,这样,除资本增值外,B基金还提供了其他利益;

二是B基金的投资计划不包括作为权益投资的投资退出战略,A技术公司持有的选择权并非由B基金控制,也不构成退出战略。

3.投资性主体的转换

投资性主体的判断需要持续进行,当有事实和情况表明构成投资性主体定义的三要素发生变化,或者任何典型特征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评估其是否符合投资性主体。

当母公司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时,除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外,企业自转变日起对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

当母公司由投资性主体转变为非投资性主体时,应将原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于转换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四、合并程序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必须符合财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重要性等)

还应遵循一体性原则:应将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作为整体来看待,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统一母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

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1.设置合并工作底稿;

2.将个别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

3.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课件案例

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 表课件案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件案例 先讲一个小故事:张三和李四是同村的发小,90年代的时候,两人不甘平庸,先后下海创业。张三开了一家服装厂叫“大有服装厂”,李四开了一个纺织厂叫“小琴纺织厂”(因为李四的妻子叫小琴)。原来两人从小都很喜欢同村女孩小琴,但最后小琴选择了长的比较帅的李四。后来两人的事业都蒸蒸日上,成为县里的创业标杆。2010年,李四想提前退休周游世界,想把公司卖给张三,但两人因收购价格和支付方式上的分歧,一直没有谈拢。这时李四的妻子小琴提出一个方案,由大有服装厂一次性支付李四2000万元,收购李四持有的“小琴纺织厂”50%的股份,剩下50%的股份由小琴继续持有(小琴纺织厂是夫妻二人共同财产,李四占50%,小琴占50%)。最后三人签署协议完成了这项收购。 结局一:李四去国远游之后,小琴与李四离婚,并且嫁给了对她一直念念不忘的张三。原来李四早已有外遇,小琴改嫁张三之后,不再操持公司发展,全权交由张三打理企业,自己退居幕后,做起了“居里夫人”。(控制权的转移,张三以小博大,变被动为主动) 结局二:原来小琴纺织厂已经多年亏损,李四和小琴设局找人接盘,张三不幸上当,收购了纺织厂之后才发现其已严重资不抵债。李四和小琴两人带着2000万远走高飞,留下张三一人收拾残局。(告诉你请中介机构的重要性) 结局三:收购完成以后,由于小琴和张三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同时李四也从中干预,首鼠两端,导致纺织厂的业务无法正常展开。最后不得不拆分股份或者引入第三方投资者。(两个股东闹矛盾,最后被迫散伙,现实中常有) 例1:同一控制控股合并 A公司和B公司同为甲公司的子公司,C公司为B公司的子公司。2017年11月30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从B公司取得C公司70%的股权。当日,C公司相对于甲公司而言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10000万元,其中股本5000万元,资本公积2000万元,未分配利润3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000万元。A公司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审计费等中介费用15万元。 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写出会计处理分录(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答: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7000 (C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 贷:银行存款6000 资本公积1000 借:管理费用15 贷:银行存款15 合并报表: 借:股本5000 资本公积2000 未分配利润3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7000 少数股东权益3000 借:资本公积3000 贷:未分配利润3000 【补充】另外,由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视为“既往一体”,因此合并报表还要抵消期初数。 借:上年子公司上年末所有者权益9000

对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出发,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相关规定,指出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范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集团是指由于资本投资活动而形成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一种控制与被控 制的关系,这种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在集团体制中成为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母子 公司体制,并使集团内有关企业产生共同的利益与风险,从而形成一种超越于个别企业之上的利益与风险共同体。合并财务报表作为集团企业规定编制的正式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也是投资者判断企 业集团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 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自从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颁布实 施以来,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一直在变化和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将逐渐增多,在当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中,企业间的 联合、兼并和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提供更加相关可靠和对信息使用者决 策有用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更加迫切需要相关准则的指导。《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比较明确地确定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问题,完善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理论。同时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的企业兼并起步较晚,但由于发展很快,致使我国新出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某些地方仍然需要进一步 完善。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问题进行探讨论述。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把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单独 的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

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郭宗慧 基本概念 1、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2、编制主体:母公司 3、编制方法:以纳入合并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 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 4、注意:母公司应设置备查账,记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 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一、合并围的确定 合并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控制的特征: 1、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 2、控制的容:是另一个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4、性质:是一种法定权利。 二、母公司和子公司 1、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 2、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或主体)。 三、控制的具体应用 1、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 资单位,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如被政府接管)的除外。 (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3)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围的情况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超过半数以上,但不包括半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即纳入合并围实际工作中,在判断母公司对子公司是否形成控制且将其纳入合 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围时,不能仅仅根据投资比例而定,而应当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即使母公司 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上四个条件之一,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 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围。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 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3、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对潜在的表决权的考虑 (1)潜在表决权是指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 (2)不仅要考虑可能导致持股比例提高的潜在表决权,而且要考虑可能导致其降低的潜在表决权; (3)潜在表决权仅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控制的考虑因素,不影响当期母公司股东和少数股东之间 的分配比例。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一)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可。 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方一般应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于合并日形成的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视同该主体一直存在产生的经营成果等。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基本处理原则是: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在合并日及其合并前一直存在,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转的过程要注意: a、转入的金额以合并方资本公积的金额为限。 b、因合并方资本公积的金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面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说明。 【例】A、B公司同为C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20×6年3月10日A公司自母公司C处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为进行该项合并,A公司发行了1500万股本公司的普通股作为对价,面值1元。假定A、B两公司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日A、B两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A权益在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5000;股本+1500;资本公积+3500 A公司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在工作底稿中编制以下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 30000000 贷:盈余公积 10000000 未分配利润 20000000 (二)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除了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外。还应当根据母公司为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以记录的该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其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对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探讨

对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X围问题的探讨 2009-11-23 18:29 X华【大中小】【打印】 【摘要】本文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出发,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合并X围的相关规定,指出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X 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X围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集团是指由于资本投资活动而形成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在集团体制中成为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使集团内有关企业产生共同的利益与风险,从而形成一种超越于个别企业之上的利益与风险共同体。合并财务报表作为集团企业规定编制的正式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也是投资者判断企业集团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自从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一直在变化和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将逐渐增多,在当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中,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提供更加相关可靠和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更加迫切需要相关准则的指导。《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比较明确地确定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问题,完善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理论。同时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的企业兼并起步较晚,但由于发展很快,致使我国新出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某些地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X围问题进行探讨论述。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把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相对于个别会计报表而言,编制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如下的特点。 (一)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从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来说,在投资方以对外出让资产、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为代价而形成集团的条件下,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以纳入企业集团合并X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销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

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实操技巧

老会计抢破头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技巧总结! 柠檬云财税 2018-04-17 编制合并报表,首先你得有单家报表。取得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单体报表包括单独子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合伙企业。拿到单家报表后,编制抵消分录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以下几步。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汇总母子公司报表。 今天重点分享的是汇总母子公司报表的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汇总报表有什么难的,简单相加就可以。但是各种书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如何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何合并利润表,一直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做两个独立的报表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整体逻辑,而且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勾稽关系错误。

所以实务中,我们会选择打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式,将两张表在一张表中列示,这张表我们通常称之为试算平衡表-TB表。这个打通的逻辑在哪呢?就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初始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开始运营了,就会出现当期利润,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本年利润 进一步把本年利润拆分,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再进一步细化,就变成了利润表。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天然包含了一个利润表,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仔细去识别。把上面公式右侧的项目统统移到左侧来,得到以下一个公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模式

第六节合并财务报表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合并资产负债表; (2)合并利润表; (3)合并现金流量表; (4)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5)附注。 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一)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3.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二)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三)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四)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企业或单位 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合营企业; 4.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程序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一致的情况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以有关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不需要进行调整;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除应考虑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的差别,需要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外,还应当根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登记的该子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二)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

合并会计报表

第一节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企业合并情况有 创立合并在合并时编制合并时的会计报表以后无需编制 吸收合并 控股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每年均应编制合并报表 母子公司条件一是有投资关系二是要能控制 子公司被另一企业控制的企业。 控制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以此取得收益的权利。 一、合并报表特点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一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 1会计主体是企业集团画母、子公司框架图 区分会计主体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法律主体能在法院独立地起诉和应诉、在税务机关有独立的税务登记、有独立完整的账簿体系和报表体系企业集团都不具备 2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3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不是母、子公司的日常核算资料。 4由集团中有控制权的母公司编制不是集团中的所有企业。 5编制有独特的方法数据简单加总编制抵销分录。 二与汇总会计报表相比 汇总报表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若干企业要编制汇总报表 1编制目的不同合并投资者、债权人 汇总上级领导 2确定编制范围的依据不同合并控制 汇总隶属关系 3编制方法不同合并独特的方法 汇总数字简单加总 三、作用 反映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 避免人为粉饰会计报表利用控股关系转移利润或亏损 二、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指出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合并范围所有子公司纳入。 一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定量50%以上 1母公司直接拥有 例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发行的普通股总数的51% 2母公司间接拥有 间接拥有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都有控制权。 例如 A 80% A公司拥有B公司80%的股份

第四章企业合并 高级财务会计

第四章企业合并 一、单项选择题 1. 购买法要求按()反映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A. 购买成本 B. 公允价值 C. 协议价格 D. 市场价值 2.在对负商誉的处理方法中,我国采用()。 A.负商誉冲减所购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价证券投资除外) B.负商誉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C.负商誉全部作为递延损益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摊 D.负商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 权益结合法下,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是()。 A.被合并企业账面余额 B.被合并企业原账面价值 C.合并方发行新股的市场价值 D.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 4. 以下()不属于吸收合并的方式。 A. 支付其他资产 B. 支付现金 C. 发行债券 D. 投资 5. 以下合并方式中,()后的会计处理问题不属于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 A. 吸收合并 B. 创立合并 C.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D. 控股合并 6. 在权益结合法下,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与合并净资产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 A. 股东权益 B. 长期负债 C. 商誉 D. 购买成本 7.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中取得了资产、负债应( )。 A. 均按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 B. 均按公允价值入账 C.资产按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 D.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负债按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 8.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记“( )”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A.计入合并成本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D.资本公积 9.甲公司也乙公司同为A集团的子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60万元取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80%,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万元。 A.40(借方) B.40(贷方) C.0 D.120(贷方) 10.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 集团的子公司,2007年8月1日甲公司发行6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普通股每股市价为1.5元,同日乙公司账面净资产总额为13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2007年8月1日甲公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900 B.750 C.780 D.600 二、多项选择题 1. 企业合并按合并的法律形式可分为()。 A. 吸收合并 B. 创立合并 C. 控股合并 D. 购买合并 E. 股权联合

企业购并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

第八章企业合并会计(三)--购并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节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 一、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的类不及其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阻碍 关于集团内部的企业来讲,经济业务事项能够分为三大类,即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事项、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和集团外部经济业务事项。 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实际上并不是集团的真正业务,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我们要将集团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抵销。 二、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的分类 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按其内容能够分为三大类。 (一)集团内部投资事项 集团内部投资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互相进行的投资业务事项,

包括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收益的结算和支付等业务事项。比如,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子公司之间互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发行的债券,子公司购买母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发行的债券等。 (二)集团内部交易事项 集团内部交易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进行的存货(商品、产成品、半成品、材料等)交易、固定资产交易、无形资产交易以及内部租赁等。 (三)集团内部借贷事项 集团内部借贷事项是指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相互借贷资金的业务。集团内部发生的借贷业务往往涉及集团内部各企业问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和利息收入、支出等的变动。 三、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抵销项目 (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需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的项目通常包括: 1.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相应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2.内部债权性投资性与相应的负债项目; 3.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 4.集团内部购进存货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存货项目;

CP注会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笔记总结会计分录

C P注会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笔记总结会计分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27章合并财务报表知识点总计

权益 2.一体化存续恢复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并利润表 ①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利润表时,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 ②双方在当期所发生的交易,应当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原则进行抵消。 ③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当期,合并方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下应单列“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 合并现金流量表【同合并利润表】及其他净资产变 动部分,在合并 财务报表中予以 冲回,即 冲回原权益法 下确认的损益和 其他综合收益, 并转入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 溢价)。 公司资产、负债 由账面价值调整 为公允价值,公 允价值与账面价 值的差额计入资 本公积。 借:固定资产 存货 无形资产 递延所得税 资产贷:资本 公积 应收账款 预计 负债 递延所 得税负债 (3)编制抵消分 录 在购买日,将母 公司对子公司的 长期股权投资与 子公司所有者权 益中所拥有的份 额予以抵消。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 益 其他权益工 具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 资 少数股东权 益 合并商誉=企业合 并成本-合并中取 得被购买方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 值份额 (2)编制调整分 录 在购买日,将子 公司资产、负债 由账面价值调整 为公允价值,公 允价值与账面价 值的差额计入资 本公积。 借: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 (3)编制抵消分 录 在购买日,将母 公司对子公司的 长期股权投资与 子公司所有者权 益中所拥有的份 额予以抵消。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 资 少数股东权 益

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管理制度

14.4.4 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管理制度 下面是某集团公司制定的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真实、完整、准确与适当地披露,满足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 合并资产负债表。 2. 合并利润表。 3. 合并现金流量表。 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 附注。 第3条合并财务报表由母公司于会计期末编制。 第2章编制方案 第4条母公司财务部门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案和工作日程表。 1. 母公司财务部门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案和工作日程表,由母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审核。 2. 编制方案中应明确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抵销事项及抵销分录、报表的上报时间、编报质量要求及重要的注意事项;工作日程表应列明关键的时间控制点。 第5条明确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 合并范围包括被母公司控制的全部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2. 下列投资单位不应纳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一般通过内部整合、外部并购、股份划转等交易事项进行判断。 第3章准备事项 第6条母公司统一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时期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1. 若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应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由子公司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集团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区别与解释

集团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区别与解释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区别? 1、母公司和子公司经营都是独立的,为什么还要合并? 回答: 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项科目叫做"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包含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的股本的一定比例就是母公司投资的,或者是全资的),既然是母公司的投资,就要计算投资收益,投资也和母公司主营业务/其他业务一样产生收益,所以得纳入到母公司报表中反应,根据持股的比例以及对子公司的控制情况,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会采用权益法或者成本法进行合并,将子公司的利润属于母公司享有的部分合并到母公司,反应成合并报表,这样就知道这家公司所有的利润情况了(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投资收益等合计)。2、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母公司是一样,数据不一样? 解释:主体理解错误,这里的上市公司本身指的就是母公司,而不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股东)。上市公司批露报表,与上市公司股东没有关系,不涉及股东公司的报表。举例: A公司旗下有B1、B2、B3三家上市公司,B1旗下有子公司C1、C2(合并范围内)。B1公司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母公司指的就是B1公司本身,合并报表指的是B1和C1、C2合并后的报表,整个报告数据与B1的母公司A公司没有关系,报告主体是B1公司,“母公司”概念是针对其子公司“C1、C2”而言的。 合并财务报表时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王素华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征求意见稿)》规定: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如果母公司已执行新准则,但子公司按规定尚未执行新准则,母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调整子公司的财务报表。 上述按新准则的规定调整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实质上的调整和形式上的调整两个方面。实质上的调整,是指在会计政策执行方面的调整;形式上的调整,指的是报表格式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报表格式调整,可以采用报表项目转换对照表调整转换,也可以采用调整分录将旧的报表项目转换为新的报表项目;会计政策执行方面的调整,实际是对会计要素重新进行确认和计量,所以必须通过调表分录进行调整。新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附列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多数企业使用到的项目与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无太大差异,因此本文介绍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对报表格式也采用调整分录进行调整。 母公司执行新准则,子公司按规定尚未执行新准则,是指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或旧的行业会计制度。笔者现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子公司为例,介绍子公司的的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一、资产项目的调整 1、短期投资:(1)首先,应将“短期投资”项目金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对于其中期限不超过1年的委托贷款,则应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具体调整分录为: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贷记“短期投资”项目;(2)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购进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到期的

会计 合并财务报表习题+答案

第二十五章合并财务报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子公司中,要纳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围之的是()。 A.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B.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C.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单位 D.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子公司上期从母公司购入的100万元存货全部在本期实现销售,取得140万元的销售收入,该项存货母公司的销售成本80万元,本期母子公司之间无新交易,在母公司编制本期合并报表时所作的抵销分录应包括()。(以万元为单位) A.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0,贷:营业成本60 B.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贷:存货20 C.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贷:营业成本20 D.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100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子公司本期从母公司购入的1000万元存货全部未实现销售,该项存货母公司的销售成本为800万元,本期母子公司之间无新交易,在母公司编制本期合并报表时所作的抵销分录应包括()。(以万元为单位) A.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贷:所得税费用50 B.借:所得税费用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 C.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贷:未分配利润—期初250 D.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贷:营业收入250 4.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投资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800万元,其差额为一项无形资产造成,该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尚可摊销5年,无残值。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不变,在2008年期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时,长期股权投资应调整为()万元。 A.1200 B.1440 C.1160 D.1080 5.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2007年1月1日投资5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差额为应在5年摊销的无形资产,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2008年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60万元,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2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不变,在2008年期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时,长期股权投资应调整为()万元。 A.600 B.720 C.660 D.620 6.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2007年1月1日投资500万元购入乙公司8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400万

第二章合并报表

第二章合并财务报表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及准备事项的是( )。A.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决算日 B.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 C.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D.统一母子公司采用的会计科目 2、2012年9月子公司从母公司购入的150万元存货,本年全部没有实现销售,期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05万元,子公司计提了4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母公司销售该存货的成本120万元,2012年末在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对该准备项目所作的抵销处理为( )。A.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B.借:资产减值损失 l5 贷:存货跌价准备 l5 C.借:存货跌价准备 45 贷:资产减值损失 45 D.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 3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 3、甲乙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2012年1月1日投资5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400万元,其差额为应在5年摊销的无形资产,2012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不变,期初未分配利润为0,在2012年期末甲公司编制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时,应抵销的投资收益是( )万元。 A.100 B.80 C.60 D.120 4、甲公司2012年1月1日投资5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为500万元。当年末乙公司未分配利润-5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不变,在期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时,应该( )。 A.调整成权益法,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50万元B.调整成权益法,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50万元C.调整成权益法,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未分配利润50万元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解思路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解思路 很多人觉得合并报表很难理解,说实话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但是想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合并报表,顾名思义就是两张报表要合并成一张报表,为什么要合并?就是因为有内部交易,那么为什么叫内部交易呢?有人说是自己人之间的交易,话是没错,但是没有找到本质,本质就是内部交易不能确认损益,因为内部之间的瞎折腾根本不影响整体,所以合并报表的角度就是站在集团公司角度基础上的,把内部交易的影响要抵消。 那么本质上理解合并报表就应该从两种角度入手。比方说有这么一家人,母亲送给儿子一个礼物,女儿看见了很喜欢,花钱把这个礼物买了过来,那么儿子有了钱,女儿有了礼物,回去告诉爸爸:我学会赚钱了,咱家有钱了,过两天就可以买车了。这个时候爸爸肯定会揪着儿子的耳朵:真是傻儿子,钱刚给妹妹的你就抢来了,小小年纪就这么势利,去把钱还给每每,礼物也不许要回来。儿子挨了骂不说,还没了礼物。这就是两种角度的问题,儿子卖礼物就是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这个交易在爸妈看来,那就是儿子的礼物变成了女儿的礼物了,有收入吗?根本没有收入,所以要肯定要吧收入和成本全部冲减。另外可能是礼物本来就值50元,卖给妹妹100元,妹妹就认为这个礼物就值100元,父母要告诉她这个东西不值,高出来的部分就是未实现内部损益。父母下一步就要教育儿子了,想赚钱可以,要自己去努力,把东西100元卖给别人才是本事,净赚50元给家里,市场意识从娃娃抓起。 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合并报表要知道者两种角度,母子公司的个别报表的角度和集团公司角度。集团公司认为内部的东西不管是谁给了谁,只不过是一个东西从厨房搬到厕所一样简单,动一下就想确认收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内部交易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交易本身怎么处理,还应该知道集团公司角度根本就不承认这个交易,对于私下里高价出售的情况肯定要挨骂,那么年终合并报表的时候,这些交易肯定要全部抵消才能还原这个家庭的本来收支情况。 关于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报表,用的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本来大家都是一家人,只不过是把原来在卧室的电视机搬到了厨房,挪个位置而已,那么你应该怎么入账呢?肯定是原来多少钱,现在就是多少钱,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所以不管你拿多少出去,家当还是那么多,所有者权益是100就是100,装在两个兜是一百,转到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_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

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内部各个成员单位对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及时和准确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集团公司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内部管理实际,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信息披露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确认和计量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披露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合并抵消等制度。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信息披露和各专业核算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决定着集团公司各级次合并会计报表的效率和信息质量。一套科学合理的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关系的管理制度,应当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效率和信息质量。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确定后,就要对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与各个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依据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方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特定会计主体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严格依据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等规定,对各个级次各单位的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进行准确记录。在日常的会计业务核算的处理中,对于其与各个并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业务,在业务发生时,应及时和准确地分别加以确认和记录。各个会计核算主体对各个级次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的及时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是准确披露合并会计报表各级次关联方信息的基本环节。这一环节涉及的会计人员等专业核算人员众多,为了确保合并会计报表各个级次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集团公司各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等专业核算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专业核算制度对各个级次的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严格按规定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对本单位与各个级次的各单位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会计和各相关专业的确认和计量,是正确处理并表关联方关系信息的关键环节。并表关联方、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内部报表在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报表体系中,应当分别关联方级次编制有关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收入、收益、成本、费用、资金调度及其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往来的内容及其金额等信息的内部报表。各级企业应当区别并表关联级次准确编制反映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综合报表及分项报表。包括: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情况表、主营业务明细表、其他业务明细表、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各种债权债务变动情况明细表、各类资产变动情况表等相关内部报表。在集团公司内部反映存货收入、发出的相关报表中,应当反映特定核算主体与各个关联级次的关联交易数量。以便为各级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提供相关内部信息。集团公司内部报表对内部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反映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影响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对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披露质量。反映集团公司内部并表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的适当的报表数量,充分的报表项目信息,有助于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准确性和及时性地合并会计报表。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披露并表关联方的披露。不定期披露关联方变动情况的相关信息。包括通过内外部媒体及时披露集团公司内外部企业(资源)重组、整合、分裂的信息;设立、注销(撤销)子公司的信息;子公司级次变动的信息等。使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及时掌握成员单位的动态情况。定期披露集团成员总体分布信息,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信息。一般应于每年年度终了时,以集团公司文件的形式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披露纳入本年度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各级企业名录,使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掌握成员单位的总体分布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相关会计报表附注中,除披露纳入合并范围的各级企业名录外,还应披露合并范围内各级企业注册资本、出资比例,纳入合并范围企业的增加变动等情况。在集团内部会计报表中定期披露并表关联往来和交易信息。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对并表关联方关系的披露,是各级母公司关联信息披露的基础。各单位对并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往来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和适当与否,影响着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合并抵销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二、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豁免规定 第二章合并范围 一、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二、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三、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四、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五、控制的持续评估 六、投资性主体 第三章合并程序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合并财务报表格式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五、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六、合并财务报表综合案例 第四章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二、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三、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四、其他特殊交易 第一章总则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并财务报表具有下列特点: 1.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 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是母公司,但所对应的会计主体是由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所构成的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简称为“合并集团”)。 3.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的立场上,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

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考虑了特殊交易事项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旨在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豁免规定 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除上述情况外,本准则不允许有其他情况的豁免。 本准则主要规范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以及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不涉及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在子公司权益的披露。外币报表的折算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金流量表准则”)规范;在子公司权益的披露由《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规范。 第二章合并范围 本准则第七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不仅包括根据表决权(或类似权利)本身或者结合其他安排确定的子公司,也包括基于一项或多项合同安排决定的结构化主体。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控制的定义包含三项基本要素:一是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二是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三是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在判断投资方是否能够控制被投资方时,当且仅当投资方具备上述三要素时,才能表明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 一、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是判断控制的第一要素,这要求投资方需要识别被投资方并评估其设立目的和设计、识别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以及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机制、确定投资方及涉人被投资方的其他方拥有的与被投资方相关的权利等,以确定投资方当前是否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 (一)评估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 被投资方可能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尚未进行公司制改建的国有企业,也可能是一个合伙企业、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包括被投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