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

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
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正确书写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考要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通过阅读课本你能独立完成)

1.卤代烃的概念: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__________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2.卤代烃的分类:根据所含卤素种类可分为、、和。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常温下,少数为气体,大多为或,于水,

于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

4.你学过的卤代烃有、、、等

5.溴乙烷的组成及结构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其官能团为,它含有____类氢原子,个数比为。

6.卤代烃的用途:可用于,,等

二、预习自测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H2=CHBr B.CH3COCl C.CH2Cl2D.C6H5Br

2.CH3—CH=CH—Cl,该有机物能发生()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KMnO4酸性溶液

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⑦不能发生C.只有⑥不能发生D.只有②不能发生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堂合作学习(合作双赢)

三、溴乙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_____色_____体,沸点为38.4℃,密度比水,于水,

于多种有机溶剂。

2、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C2H5Br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考】1、写出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 BrCH 2CH 2Br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播放视频)

溴乙烷在NaOH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考】分析下列物质能否发生消去反应?若能,请写出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 CH 3Cl ⑶

⑷ ⑸

【小结】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总结出消去反应的规律

【当堂检测】

1. 下列卤代烃在KOH 醇溶液中加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C H 3CH CH 3Br

—CH 2Cl —CH 2CHCH 3 Cl CH 3CHCH 3 Cl

BrCH 2CH 2Br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CH 3CH 2Br 为主要原料制备CH 2BrCH 2Br

(2)由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乙二醇(CH 2OHCH 2OH )

课后反思:你解决了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吗?

[课后巩固习题]

1、3,3,5,5-四乙基庚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可得到一氯代物的种数是( ) A.1 B. 2 C. 3 D. 4

2、下列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且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

A .1-氯丁烷

B .2,2-二甲基-1-溴丙烷

C .2-氯丁烷

D .2-甲基-2-溴丙烷

3.氯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时,氯乙烷中断裂的化学键是:( )

A 、C-C

B 、C-Cl

C 、C-H

D 、C-Cl 及C-H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物称为卤代烃

B 、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 、卤代烃包括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香烃

D 、乙醇分子内脱水也属于消去反应

5、下列物质与NaOH 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

A. C 6H 5CH 2Cl

B. (CH 3)3CBr

C. CH 3CHBrCH 3

D. CH 3Cl

6.现以氯苯制取1,2,3,4-四氯环己烷,即: ① ② ③ ④ ⑤ (1)从左至右依次填写每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a 取代反应;b 加成反应;c 消去反应;d 加聚反应,只填字母

代号): (2)写出A B 所需的试剂和条件:

Cl (3)试写出 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 —Cl Cl Cl A B C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溴乙烷、卤代烃》学案

溴乙烷、卤代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卤代烃的一般性质,了解卤代烃的用途。 2.认识消去反应的特点,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知识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乙烷与溴蒸气发生一溴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乙烯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这些生成物的组成与烃有何相似点和区别? 一、烃的衍生物 1、烃的衍生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官能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有机物中的常见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溴乙烷 1、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密度沸点 3、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 具体操作:取少量溴乙烷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水溶液,加稀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练习1】:其他卤代烃的水解 ① 2-溴丙烷 ②1,2-二溴乙烷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目的: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 具体操作:取5ml的溴乙烷于试管中,加10ml的饱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均匀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有少量溴水的试管 现象: 解释: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讨论实验:思考】 除了用溴水检验乙烯,还可以用什么试剂检验生成的乙烯?能否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其中?为什么? 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生成 化合物(含)的反应叫消去反应。 【练习2】(双)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 A.C6H5CH2Cl B. (CH3)3 CBr C. CH3CHBrCH3 D. CH3Cl 总结:哪些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东南亚课型普通型课时 2 课标解读1.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导学目标1.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指出山脉分布、主要河流流向、主要平原。 2.了解东南亚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重点东南亚地形与主要城市分布的关系 难点东南亚地形与主要城市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对策 复习东南亚的位置及气候创设情景,导入新 课 独立思考,看书回忆, 对子互考,进行汇报。 学生对于河流 三角洲的名称 不太理解,教师 讲解 对于城市沿河 分布的优缺点 教师要观察学 生反映,必要时 要引领。 检查备习 预习三、山河相间与 城市分布 1.找出东南亚 的主要河流和 主要城市 2.找出东南亚 的平原主要分 布在哪里? 四、热带旅游胜 地 1、东南亚的自 然旅游资源 2、东南亚的人 文旅游资源 三、1、在东南亚河流与 城市分布图上找出东南 亚的主要河流及流向 2、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城 市并说出它们是哪些 国家的首都 3、在7.28图上找出东 南亚的主要平原分布情 况 4、城市沿河分布的有 利条件和弊端。 四、说出东南亚丰富的 旅游资源 导入新课 分发学案 使学生明确学习 目标 提供东南亚河流 和城市分布图 巡视学生预习情 况,关注各个小组 的预习进度,如有 问题及时指导 倾听各个小组的 回答 组织组间交流 依案自学 组内合作 在7.28图中找出东南 亚的主要河流和城市及 主要平原 在地图册上找出东南亚 所包含的国家的首都 利用P28课文和图片说 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 源 组间交流 研习东南亚成为中 国人出境旅游 目的地的优势 条件 结合P29页活动探讨东 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 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给学生时间 倾听小组研习成 果的报告 明确任务 个人探究、 组内互助,结合自己所 见所谓,提供宝贵意见 组间展现 精习知识梳理:(见学案)知识运用: 1、知识应用: 2、检测: 引导学生梳理知 识,形成知识结构 ,落实知识,总 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 构。结对互考,进一步 落实知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1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地、流经省区和注入的海洋。 2、能从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3、指出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和易发生洪水的河段,并分析说明原因和治理措施。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52-55页 1、长江全长 6300 千米,发源于我国高原的山脉,最后注入海。 2、根据课本第7页图回答:长江流经省区有(11个): 、、、、、、、、、、。 这说明长江能为这些省份提供充足的水源用于,也能为长江周围的城市提供通道,也有利于、的发展,长江因此也有“水道”之称。 3、根据课本第22页阶梯示意图,可以知道: 长江发源于第级阶梯、流经了第级阶梯和第级阶梯,最后流入。4、根据课本第24页地形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地形区有:、、、。 5、根据课本第33页温度带的划分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的温度带是:、。 6、根据课本第36页干湿区分布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的干湿区有:、、。 7、根据课本第42页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域具有的气候类型是:、。 8、根据课本第53页长江流域水系图,可以知道:长江的支流非常多,从长江的上游到下游, 主要支流分别是:、、、、、、。 五大淡水湖中有四大湖流入长江,它们分别是:、、、。 (湖流入淮河) 思考:通过第3~8题,你能理解长江还有“水能宝库”之称吗? 9、通过前面几题可以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水量最、流域面积最的河流, 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10、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范围特征 上游至峡谷、落差、江流,资源丰富 中游至地势、河道、水面,流速 下游至地势更、江面更,水网如织,水乡泽国 根据上表,你认为: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主要指的是长江的游;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指的是长江的游; 理由是:长江上游:; 中、下游:,多支流、多湖泊。 11、看课本53页图,长江上游中最著名的水能利用处有: 水电站、水利枢纽、水利枢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 一、学习目标: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 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 【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 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 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 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 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 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图中描出回归线) 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 临湾||,西部邻海||。(在图中填 注) 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 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 【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 ||,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 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由此得出 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 (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 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 【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 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互助组 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 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 行帮扶||。 共同体 四人或五人一小组||, 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 行统一||。进一步讨论 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 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 对子组 确定主题||,研究展示 方案||,参照展示要求 ||,分派好任务||,同时 进行组内预展||,准备 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 展示内容:主题一 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 印度的地理位置: 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 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 洋; 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 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 ||,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 控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②展示组任选一组与本组 PK||,将邻国及隔海相望国的 卡片贴到黑板简图上相应的 位置||。(每组只能派一个代 表) 展示单元二 展示内容: 主题二 ①画出简图||,标出三大地 形区||。 ②用红粉笔标出:印度河、 恒河||。 ③标上数字:说出三大城 市||。 ④任意抽查其他同学的掌 握情况||。 展示单元三 展示内容: 主题三 展示要求: ①画出图7.36||,了解印度的 人口情况||,分析图7.36||。 ②了解印度的人口政策||。 ③组织辩论赛:展示组为正方 ||,点评组为反方||,正反两方 站到自己的黑板前||,先亮出 各方观点||,再轮流论证本方 的观点||。正反两方每次只能 派一位队员发言||。 理由充分||,得0.5分||。

卤代烃--导学案

第三节卤代烃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 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 入。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 能力目标:(1)通过溴乙烷中C— 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卤代烃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 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

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方法: (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应进行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把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 应。 2. 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 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七、课时安排:约4 课时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导学案_两课时,有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做。 3、山脉分布的两大地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A、太平洋东岸的_______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_____山脉和南美洲的_____山脉组成。B、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_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组成。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 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合作探究与分组展示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3、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山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课堂检测 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2、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境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4、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太行山脉 5、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 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 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6、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是 哪种地形区() A、海沟 B、洋盆 C、海岭 D、大陆架 7、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A 、10380米 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3节重力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自评 _________ 师评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 找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课前导入】 1、观察如图1所示方法甩球,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2、如图2,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一定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着月亮的 看不见的相互作用,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 。 最先由英国科学家 _______ 提出来。 4、 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符号是 _________ 。 5、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同样重力也有三要素 图1 苹果落地 撒开的渔网落入河中 水往低处流 图3中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什么原因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力的大小 1、 在桌上分别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如橡皮泥和笔袋),有什么感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写出你的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补充)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重力 G/N (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与相关量的图像 公式表示: (粗略计算时(4)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图像)得出 关系式为: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中学生的平均质量是 50kg ,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练习2]:某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550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图3

历史附件3:导学案(民族大团结)

八年级12课时《民族大团结》导学案/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学法指导 1、阅读法(认真阅读课本,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法律依据、实施情况和历史意义找出来) 2、思维导图法(试着把本课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3.地图和图片分析法(本课有大量的图片和地图,请根据提示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分析) 4、解题方法指导:(审题、圈出关键词、整合答案) 四、预习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______________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________多少和________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自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 2.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颁布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3.目前全国已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广西、宁夏________5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县(旗)。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了________。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________、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实行________战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卤代烃(第2课时)导学案选修5

卤代烃(第二课时) 自学导航 【学习目标】 1、巩固卤代烃的性质 2、进一步了解卤代烃性质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消去反应的特点,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重点难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用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2.根据下图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 (2)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作探究】: 1.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有关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其中有2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1)反应和属于取代反应;反应和属于消去反应 (2)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 ,C 。 (3)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2.制备苯乙炔()可用苯乙烯()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所需无机试剂自选): 3.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 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⑴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 ⑵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 CH2CH2OH。 巩固练习 1.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2.实验室鉴定氯酸钾晶体和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 作程序: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NaO H溶液;③加热;④加催化剂 MnO2;⑤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⑥过滤后取滤渣;⑦用HNO3酸化。 (1)鉴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2)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设计方案由1—氯丙烷烷制2-氯丙烷 (2)设计方案由乙烯制乙炔 (3)设计方案制乙烯制OH OH(1、2-乙二醇) 学习心得

第二节 东南亚的教学案例设计3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热带经济作物;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人口构成及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东南亚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上查找信息,认识到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及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对农业影响和居民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2)掌握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重要运输通道。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 (4)知道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5)会用地图查找相关信息,分析有关问题;会用网络学习、查找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家的重要性。 (2) 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网络了解华人、华侨及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3.情感与态度:通过搜集华人、华侨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oS—25o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3)

2.3 城市化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概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我的预习】 阅读教材P31图2.16理解什么是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重要标志? 【我的疑惑】 【典型案例1】 (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迁移案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8月11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按照主城区标准,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市镇聚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村民可自愿转城镇户口等。 材料二下图为石家庄周边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简述促进石家庄市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典型案例2】(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题。

(完整)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七章《力》导学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力单位及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4、使劲拍桌面手会感到疼,为什么? 5、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么? 【巩固练习】 1、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物体中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推出去的铅球和人的手 B、地球和月球 C、课桌和地面 D、飞行的飞机和地球 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0N,做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预习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情境导入】 为什么地球等九大行星能绕太阳旋转而不会“跑掉”呢?海水为什么会时涨时落呢?磁悬浮列车又是如何实现高速行驶的呢?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力,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它主宰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那么力究竟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效果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

们将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自主学习】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学习要求: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 看课本P3“演示”: 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 现象: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 现象: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 现象: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自主探究点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 (3)推门实验:用相同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可见,力的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自主探究点三:力的示意图 我认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是: 自主探究点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看课文第5页想想做做,回答: (1)如图7.1-5甲,松手后小车发生什么现象? (2)如图7.1-5乙,用手推墙会发生什么现象? 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

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孟村中学徐卫涛710521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 【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 【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讲解】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二、溴乙烷的性质

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概要

王爷府初中初一地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课时:二课时 课题: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 【学习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4、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6、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7、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学习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十字路口”重要性 【学习难点】 热带气候的比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在亚洲的_________,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联系图7.18)。 2、东南亚从纬度位置来看,大部分在N至S之间,地处_____带。 3、东南亚位于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它是欧洲、_______向东航行到东南亚、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洋和________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读图7.18和图7.2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印度洋、太平洋、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看看它们位于东南亚的哪个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和马六甲海峡。 (3)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看看哪些国家与中国相临,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岛国。 5、填图:在图中填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赤道。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导学案设计(第1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写出H 2、Cl 2 、N 2 、HCl、CO 2 、H 2 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 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2、N 2 、C 60 、P 4 。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 2、BF 3 、CCl 4 。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 3、H 2 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钠及其化合物 【基础梳理】 1. 钠 (1) 物理性质:色固体、硬度小、熔点(钠的熔点于水的沸点),实验室中常保存在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特别提醒: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和汽油中。 (2)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现象:剧烈燃烧、白烟) 4Na+O2(现象:银白色固体变暗) 2Na+O2(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产物是固体) ②与酸、水、醇反应 2Na+2HCl 2Na+2H2O(装置如下图,浮、熔、游、响、红) 2Na+2CH3CH2OH(沉、慢) (3) 钠的工业制备:2NaCl(熔融) 2. 氢氧化钠 (1) 物理性质:NaOH的俗名为、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2) 化学性质 ①具有碱的通性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 与强酸反应:H++OH-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SiO2+2OH- 与盐反应:Cu2++2OH- ②其他性质 与两性氧化物反应:Al2O3+2OH-

与金属单质反应:2Al+2OH-+2H2O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2OH- (3) NaOH的制取 ①土法制碱:Na CO3+Ca(OH)2 2 ②现代工业制碱:2NaCl+2H O 2 (4) NaOH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提供碱性环境,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酯类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 微课1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 例题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和二氧化硫 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答案】 C 变式1 一定条件下,将Na与O2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0.5 mol·L-1稀盐酸中和, 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 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答案】 C 【题组训练1】 1. 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2O、干冰灭火的原因是,通常用掩埋。 2.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填序号)。 ①MgSO 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案】①④⑤4 3. 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

2020年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1)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二节东南亚 课时 2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3.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难点: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 3.东南亚位于______洲与_____洲,_____洋与_____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4.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 A.缅甸、老挝、越南 B.老挝、柬埔寨、越南 C.泰国、老挝、越南 D.越南、老挝、缅甸 5.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A.大山众多、平原少 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C.多平原、少山地 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 6.马来群岛地形特点是() A.地形崎岖,山多 B.火山地震多 C.多长河,水资源丰富 D.平原广土壤肥沃 【合作探究】 (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 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 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 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 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 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红河越南 金边湄公河柬埔寨 万象湄公河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二)热带旅游胜地 1.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导学案(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 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44-46页 1.河湖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灌溉、航运、渔盐、旅游 3.内流河是指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是指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外流河(三大水系)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4.内流区是内流河所在区域 .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一,水量不足 5% ; 外流区是外流河所在区域。占陆地面积 2/3 ,水量超过 95% 。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样。 5.内流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基本上是咸水湖, 湖水输出方式:蒸发对盐分的影响:积累较多 外流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外流湖是淡水湖。 湖水输出方式:外流河流出对盐分的影响:积累较少 6.填表 (1).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水量(增大、减少)水位(升高、降低)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夏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量增大 水位升高 形成汛期 无 成因降水多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 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形成枯水期 越往北,结冰区越 结冰 成因降水少 越往北,纬度越高 气温越低

(2). 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 地区代表性 河流 水量 (大、小) 汛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长、短或 有、无) 东北地区黑龙江及 其支流松 花江 水文特 征 大短小长原因 降水量较大 流经:湿润半湿 润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短 植被:森林 纬度高 气温低 位于:寒温 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辽河 海河 黄河 水文特 征 小短大短原因 降水量较小 流经:半干旱、 半湿润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短 植被少,水 土流失严重 纬度较高 气温较低 位于:暖温 带 秦岭—淮河以南地 区长江 珠江 水文特 征 大长小无原因 降水量:大 流经:湿润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长 雨季长 植被没有破坏 冬季 气温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