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烈士陵园简介

藕塘烈士陵园简介
藕塘烈士陵园简介

定远藕塘烈士陵园简介

定远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安徽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的藕塘镇,紧连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和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藕塘有极其重要一笔,并有“小莫斯科”美誉。1939年,遵照党中央关于开辟敌后战场指示,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抵达藕塘镇,开辟了以藕塘为中心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藕塘成为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时称“小莫斯科”。

同年,刘少奇来到藕塘地区,在他领导下,1939年3月9日,华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藕塘为抗日战争时期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日伪军多次进犯藕塘,根据地军民在党领导下,坚持抗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根据地周围周家岗(全椒境内)、大桥集、占鸡岗、五尖山、黄疃庙等地击退日伪进攻,大小战斗数百次。为褒扬革命先烈,1944年,路西参议会通过了藕塘烈士陵园兴建。然而在1946年,建成不久陵园被国民党炸毁。

现在人们所见烈士陵园是1964年省政府在原址上重建。在占地3万多平方米陵园中央,矗立在葱绿龙柏和桂花中间是高为24米烈士陵园纪念碑,碑体上沿用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个大字。东西两边分别建有“踏血”、“前进”两亭及烈士祠。往北,用琉璃瓦建造仿古式大门楼及两边耳房,衬托出整个陵园庄严与肃穆;

纪念碑往南,是革命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占地面积360

平方米,附属设施有荷花池塘、金鱼池塘各1个、大小花坛6个及梅园、银杏园、果园等。馆内分一厅三室:正厅屏展“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八个大字(系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手书);三个展室陈展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和群众革命运动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和其它文物资料170余件,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2500多个烈士英名。烈士中团以上干部17人,连级以上干部110多人,中共党员有790多人,佼佼者有林英坚、余海青、陈世新、陈康琪等。

1983年,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后,省市领导和原新四军老战士纷至沓来,瞻仰祭扫,缅怀革命先烈。每年清明前后和“七一”前后,一些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陵园开展祭祀烈士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重要接待活动有:

1977年,抗战爆发40周年,全国11个省市的新四军老战士到此祭拜、座谈。

1983年,藕塘烈士陵园管理处正式成立,每年接待外地及本县前来祭奠瞻仰的党政军领导和学生军人、群众数万人次。

1996年10月30日,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光美同志来此瞻仰、凭吊,并为陵园题词留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1998年11月12日,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行百余人,前来陵园瞻仰凭吊,并挥毫撰联。

藕塘烈士陵园于1956年6月与2001年6月,两次被安徽

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滁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10月,烈士陵园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同年与中原局三次会议旧址一起被列为国家100各红色经典旅游景点之一。现已成为皖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

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景区对外交通设施落后,景点基础设施陈旧、不配套,文物陈列、展示设施简陋,接待游客能力逐年降低。2006年起,县委、县政府筹划对藕塘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并邀请专业单位规划设计了建设方案,2007年,项目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项目目标是以藕塘烈士陵园为中心,以建设国家4A级景区建成为华东地区及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目的地,建成刘少奇同志重要纪念地和缅怀江北新四军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首选地,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分为三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包括景区大门围墙改造、群雕长廊、“踏血”和“前进”两亭、烈士纪念塔、纪念林、东西走廊、陈列馆、布展技术、后院园林、立体碑林、陵园绿化亮化、陵园夜游、游客中心、宣誓台和升旗仪式、景区基础和服务设施等;功能缓冲区包括“皖东抗战”体验园、小型纪念广场多功能舞台等;外围商业区包括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建设项目。目前由于资金缺口过大,改扩建项目未能全面实施。

(县红旅办2011-6-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