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

势分析

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指使用液体燃料、粉状固体燃料(焚化炉)或气体燃料,进行煅烧、熔化或其他热处理用的及非电力熔炉、窑炉和烘炉等燃烧器的制造,以及工业或实验室用电炉及零件的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归入通用设备制造(国统局代码35)中的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C356),其统计4级码为C3560。同时,烘炉、熔炉及电炉设备属于热处理行业的热处理设备类和电器工业行业的工业加热装置。

根据《2014-2018年中国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的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总计318.77亿元,同比增长13.59%;规模以上企业243家,比上年增长24家;实现销售收入244.98亿元,同比增长9.05%。从各项指标增长速度来看,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销售规模增长较快,产能也有相应提高,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图表:2011-2013年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变化趋势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任务的加重,用于钢铁、汽车、航天航空等行业的烘炉、熔炉及电炉未来需求趋势将向环保节能、绿色和大型化方向转化,其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将价格更为敏

感,因此在极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烘炉、熔炉和电炉满足不了其需求,仍需依赖进口;而对一般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讲,则较为追求价廉物美,即可靠性和价格被排在第一位,也为我国内资企业和发展提供了客户基础。

本文来源前瞻网,未经前瞻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电阻炉的发展概况

电阻炉的发展概况 1电阻炉简介 (1) 2电阻炉控制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电阻炉简介 无论电阻炉(resistance furnace)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电阻炉在机械工业中用于金属锻压前加热、金属热处理加热、钎焊、粉末冶金烧结、玻璃陶瓷焙烧和退火、低熔点金属熔化、砂型和油漆膜层的干燥等。 自从发现电流的热效应(即楞茨-焦耳定律)以后,电热法首先用于家用电器,后来又用于实验室小电炉。随着镍铬合金的发明,到20世纪20年代,电阻炉已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上用的电阻炉一般由电热元件、砌体、金属壳体、炉门、炉用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加热功率从不足一千瓦到数千千瓦。工作温度在650℃以下的为低温炉;650~1000℃为中温炉;1000℃以上为高温炉。在高温和中温炉内主要以辐射方式加热。在低温炉内则以对流传热方式加热,电热元件装在风道内,通过风机强迫炉内气体循环流动,以加强对流传热。电阻炉有室式、井式、台车式、推杆式、步进式、马弗式和隧道式等类型。可控气氛炉、真空炉、流动粒子炉等也都是电阻炉。 电热元件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高温强度,很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电热元件材料有镍铬合金、铬铝合金、钨、钼、钽等,一般制成螺旋线、波形线、波形带和波形板。非金属电热元件材料有碳化硅、二硅化钼、石墨和碳等,一般制成棒、管、板、带等形状。 电阻炉与火焰炉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炉温均匀、便于控制、加热质量好、无烟尘、无噪声等优点,但使用费较高。工业电阻炉分为工业电阻炉分二类,周期式作业炉和连续式作业炉。周期式作业炉分为箱式炉、密封箱式炉,井式炉,钟罩炉,台车炉,倾倒式滚筒炉。连续式作业炉分为窑车式炉,推杆式炉,辊底炉,振底炉,转底炉,步进式炉,牵引式炉,连续式滚筒炉,传送带式炉等。其中传送带式炉可分为:有网带式炉、冲压链板式炉。 电阻炉的加热机理:电阻炉以电为热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在炉内对金属进行加热。电阻炉和火焰比,热效率高,可达50-80%,热工制度容易控制,劳动条件好,炉体寿命长,适用于要求较严的工件的加热,但耗电费用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烘炉、熔炉及电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参考

烘炉、熔炉及电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拟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同时,为公司后期产品的研制开发预留发展余地,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大幅度提升项目承办单位项目产品产业化水平,为新产品研发打下良好基础,有力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将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形成配套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公司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激励制度、科技创新等方面严格按照科技型现代企业要求执行,并根据公司所具优势定位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研制、生产和营销,以新产品开拓市场,以优质服务参与竞争。强调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科技型企业的组织框架已经建立,主要岗位已配备专业学科人员,包括科技奖励政策在内的企业各方面管理制度运作效果良好。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吸引了较多适用人才,并通过 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得以释放,因此,项目承办单位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 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 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 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 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三)咨询规划机构 xxx泓域咨询 (四)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96.66万元,同比 增长20.82%(4962.8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烘炉、熔炉及电炉生产 及销售收入为26867.7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30%。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8-7-14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空前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机智地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理智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明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1.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0.01%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0.04%、S≯0.02%,铸钢要求P、S均≯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i 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分钟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广泛应用合金包芯线处理技术,使球铁、蠕铁和孕育铸铁工艺稳定、合金元素收得率高、处理过程无污染,实现了微机自动化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并已在高级赛车上应用;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的量已仅次于铝合金。 采用热风冲天炉、两排大间距冲天炉和富氧送风,电炉采用炉料预热、降低熔化温度、提高炉子运转率、减少炉盖开启时间,加强保温和实行微机控制优化熔炼工艺。在球墨铸铁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小冒口和无冒口铸造。铸钢件采用保温冒口、保温补贴,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考虑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而大量使用机器人。由于环保法制严格(电炉排尘有9国规定100-250mg/m3、冲天炉排尘,11国规定100-1000mg/m3,或0.25-1.5kg/t铁液;砂处理排尘,8国规定100-250mg/m3。),铸造厂都重视环保技术。 在大批量中小铸件的生产中,大多采用微机控制的高密度静压、射压或气冲造型机械化、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湿型砂造型工艺。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世界直流电弧炉的发展现状

国外冶金动态 世界直流电弧炉的发展现状 Peter Greis 世界第一台电弧炉诞生于上个世纪末,那是一台直流电弧炉。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却一直是交流电弧炉占优势。直到1980年,直流电弧炉才再次站住脚,并受到重视。 直流电弧炉的再次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几年。那时,据称它最突出的优点是降低了电极、能源和耐火材料的消耗以及减小了噪音等。同交流电弧炉相比,直流电弧炉最显著的优点是减少了闪烁效应。 直流电弧炉的诞生是一次革新,它在炼钢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要求降低生产成本的巨大压力推动着炼钢业向电炉炼钢的方向发展,并在电弧炉领域引发了一场技术革新运动。 如今,当某公司计划建设一座新钢厂时,都要专门制定一套特定的方案,包括所用炉料的类型、设备的能力、电网的能力、质量要求等,均要予以考虑。 直流电弧炉的主要优点仍然是其闪烁效应很少。这一点对电能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供电状况类似中国那样的国家尤其重要。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130座直流电弧炉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其中大部分都建在废钢回收率高的工业化国家,如日本和美国,或供电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与直流电弧炉在全世界迅速扩展的同时,电弧炉的总体设计也发生了剧变。为了提高冶炼能力,开发了双体炉;氧枪和喷碳操作降低了电耗,增加了产量,且缩短了冶炼时间;泡沫渣技术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 由巴德钢工程公司开发的新型等离子电弧系统可测量和连续记录电弧的状况,以获得更有效、更平稳的操作;还开发了浸入式喷枪、风嘴和烧嘴;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减少交流电弧炉的闪烁效应,如电子控制、专用变压器或废钢连续装料等。 还采取了其它提高电弧炉总效率的方法,如计算机操作、偏心炉底出钢和钢水底部搅拌等。 最近两年来,废钢预热和一氧化碳的二次燃烧问题也受到了重视,Consteel工艺是首先解决此问题的工艺。Fuchs系统技术公司宣称,他们的指状竖炉将有效地完成该项任务。Danarc Plus系统、新型的SM S-GHH Verticon系统、曼内斯曼连续式电弧炉和IHI双电极电弧炉等装置均集中在如何充分利用废气余热的问题上。 为有效地利用二次燃烧,废气采样和分析系统是必要的。这项开发成果目前已被引入电弧炉操作中,可连续或间断地进行废气的分析。采用二次燃烧可使冶炼周期更短,并可节能。 最近几个月,Fuchs系统技术公司、曼内斯曼和奥钢联宣称又有了一些新的开发成果,如无需倾炉即可出钢的电弧炉,此项开发成果在连续炼钢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长远而言,最终可以实现将冶炼周期降到30~40m in。 直流电弧炉开发的新方向是炉体更高、 53 鞍钢技术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中国电弧炉炼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题 中国电弧炉炼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电弧炉炼钢技术的现状,并在阐述中国近年电弧炉炼钢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弧炉炼钢发展要注意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弧炉,不锈钢,产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 electric arc furnace steelmaki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electric arc furnace steelmaking technologies and expounded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electric arc furnace steelmaking and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arc furnace steelmaking problems and trends. Key Words:EAF,steel,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trends 0 引言 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时能量很集中,弧区温度在3000℃以上。对于熔炼金属,电弧炉比其他炼钢炉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适于优质合金钢的熔炼。 通过金属电极或非金属电极产生电弧加热的工业炉叫做电弧炉。电弧炉按电弧形式可分为三相电弧炉、自耗电弧炉、单相电弧炉和电阻电弧炉等类型。电弧炼钢炉的

我国电炉炼钢发展存在五大问题

我国废钢资源不足和电力制约是决定电炉钢比例的两大因素,应围绕缩短冶炼周期这一核心课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电炉冶炼技术。 电炉炼钢是当今世界上钢产量位居第二位的重要炼钢方法,同时也是钢铁生产实现短流程的核心环节。电炉炼钢的发展一直备受行业人士、业内专家的关注。电炉炼钢的产生、发展,以及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技术发展历程?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国电炉钢的比例,制约了我国炉炼钢的发展?我国在今后的电炉炼钢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应着重从哪些方面努力?带着以上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副主任李士琦。 电炉冶炼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李士琦说,上个世界60年代初,电炉炼钢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超高功率电弧炉技术,明确了提高电炉生产效率的技术方向。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电炉冶炼周期从3个小时缩短到60分钟,基本上满足了连铸节奏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 0年代,由于小方坯连铸单流产量的提高以及一机多流技术的发展,1989年第一条电弧炉薄板坯(厚50mm)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的纽科公司投产,其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电炉炼钢生产效率的提高,即增大了电炉容量、增加了单位时间输入电炉的能量、缩短了电炉冶炼周期。在超高功率供电的基础上,国际上重点发展了强化供氧、废钢预热和加铁水冶炼等增加化学热和物理热的现代电炉冶炼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电炉冶炼周期,降

低了电耗及电极消耗。 资源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着我国电炉钢比例 李士琦告诉记者,我国总的钢产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以至于电炉钢的绝对产量虽然与日俱增,但是电炉钢占总的钢产量的比例却不大。1993年,我国电炉钢比例达到22%到23%的水平。2004年我国生产钢27279.79万吨,同比增长了22.7%,但是,电炉钢所占比例还不到20%,而世界范围内电炉钢的比例平均在33%左右。当记者问起中国电炉钢比例是否合理时,李士琦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电炉钢比例合理不合理,不能脱离我国资源条件、能源结构的现状孤立而谈。一个国家电炉钢的比例是和该国资源状况、能源结构现状紧密相连的。李士琦指出,废钢资源不足和电力制约是决定我国电炉钢现在比例的两大主要因素。 废钢资源是制约我国电炉炼钢发展的最大瓶颈。李士琦说,我国无论从废钢的历史积累量还是从废钢的现实循环量上看,都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加之我国转炉钢产量巨大,也要消耗大量废钢,所以对电炉炼钢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据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我国共进口废钢铁炉料(含直接还原铁及其他海绵铁块等)1178万吨,其中进口废钢1023万吨,进口废钢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比2003年的929万吨增加10. 1%。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统计报表数据,2004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自产废钢铁170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铁3300万吨,以上两项共有废钢铁资源5000万吨,扣除企业调出废次

(完整版)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要研究一种用于铁路动车轮对滚动轴承外圈的涡流探伤机械装置。该装置采用涡流技术实施对动车轴承外圈表面质量的检测,从而将一改轴承外圈传统的人工磁粉探伤方法所带来的探伤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及很难实现探伤自动化等缺点。采用该装置对轴承外圈进行有效探伤的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无损探伤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配以合适的上、下料机构就能接入轴承生产和在线检测流水线)、探伤效率高及探伤检测质量好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型式的轨道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高速列车、动车、地铁、城轨加上传统的铁路列车,都无一例外在其轮对上使用滚动轴承。因而滚动轴承的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为此滚动轴承及其主要零件(包括内外圈、滚动体)的质量及其检测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的轴承生产厂家,尤其是世界十大著名轴承生产商,为了抢占世界铁路轴承市场,都对铁路轴承的开发、检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如世界最大的轴承生产商瑞士的SKF,在全球拥有90个独资生产厂家,2008年销售额为50亿美元,在国际轴承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20%。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动车轮对进口滚动轴承均使用SKF轴承;此外日本的NSK、NTN等轴承株式会社生产的轴承,国际市场产品占有率也达20%左右。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所采用的滚动轴承,在列车高速运行时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更严重,为达到同样的使用寿命,对轴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对新制出厂的轴承及其主要零件进行较为严格的探伤检测,以确保轴承品质优良。同时轴承在运行时由于受列车交变应力的作用也易产生疲劳缺陷,甚至发展成裂纹。这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将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滚动轴承缺陷的检测也就成了是一项非常必要而又关键的工作。 长期以来,随着探伤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轴承及其主要零件的探伤检测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无论对于新制出厂的轴承还是在役使用的轴承(所产生的疲劳缺陷主要表现为表面缺陷),对其表面质量的检测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磁粉探伤,不仅检测方法简单、磁痕显示直观,而且检测灵敏度高,能非常高效地检出轴承零件如外圈的表面缺陷。尤其是在役使用的轴承零件,由于大多为表面疲劳缺陷,因而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更是优势凸现,所以一直以来磁粉探伤都作为检测表面缺陷的首选方法。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直至目前,几乎所有的磁粉探伤均采用人工探伤,该方法的关键工序之一———观察磁痕,由于采用肉眼观察法,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探伤检测的自动化,使探伤评价的客观性大大降低。如何实

我国电炉炼钢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电炉炼钢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现代炼钢流程主要是转炉流程和电炉流程。2004年世界粗钢产量达10.548亿t,其中转炉钢66452万t,占63%,电炉钢35652万t,占33.8%。我国钢产量27470万t,其中转炉钢23271万t,占85.72%,电炉钢4167.1万t,仅占15.17%。 笔者在此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电炉钢比例逐年下降的原因,讨论了为什么要重视电炉钢的发展,指出了在目前我国废钢资源及电力紧缺的条件下,发展电炉炼钢的方法及技术措施,认为目前应考虑对发展我国现代电炉炼钢的第二轮投资。 国外电炉炼钢的发展情况 自上世纪中叶至今,尽管转炉炼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世界电炉钢比例不断增长,从1950年的7.3%增长到2004年的33.8%。 电炉钢比例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跟高炉转炉长流程相比,电炉炼钢具有固定投资小,消耗铁矿石,焦炭,水等资源少,占地面积小,可比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少,工厂可接近资源产地及市场,启动及停炉灵活等优点,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要求。 本世纪前四年,世界上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主要产钢国家各国粗钢产量稳步增长,电炉钢比例不同国家有增有减,总体上有所降低,从2001年至2003年电炉钢的比例从35%下降至33.1%。2004年虽然粗钢产量增长迅速,但世界电炉钢比例从33.1%上升至33.8%。我国现代电炉炼钢的发展情况 我国现代电炉炼钢始于1993年原冶金部和上海市在上海召开的“当代电炉流程和电炉工程问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第一次上海会议)。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引导,支持钢铁企业进行了对现代电炉流程的一轮投资,依靠引进国外现代电炉流程先进技术,在我国建成了一批“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先进电炉流程。 从1993年至今,我国电炉钢生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1993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我国电炉钢产量在1800~2000万t波动,电炉钢比例逐年下降,从23.2%下降至15.7%。这是由于一方面淘汰了大量落后的小电炉,使得我国电炉钢产量下降,另一方面新投产的大电炉产量还是不够高,致使电炉钢产量在一个水平线上波动,另外由于转炉钢产量的迅速增长,电炉钢产量增长比较慢,致使电炉钢比例下降,但这也正好说明“第一次上海会议”的意义及影响,如果没有1993年的“第一次上海会议”,在小电炉大量被淘汰的情况下,2000年我国电炉钢的比例恐怕还会低很多。 从2000年至2003年,在世界电炉钢比例有所下降的同时,我国电炉钢比例却走出了低谷有所回升。从2000年的15.7%上升到2003年的17.6%。电炉钢比例回升说明在这一阶段,虽然全国钢产量迅速增长,但电炉钢增长的速度比钢总量增长的速度更快。 在2001-2003年间,我国钢生产迅速发展,年增长速率达20~22%,远高于世界同期增长速度。电炉钢增长速度更高,达27-28%,电炉钢比例回升了约2个百分点。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技术报告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技术报告 一. 国内外虚拟现实几种主流技术的介绍 VRML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并称为三大前景最好的计算机技术。自1962年,美国青年(Morton Heilig),发明了实感全景仿真机开始。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以三个I,即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思维构想性,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最本质的特点,并融合了其它先进技术。在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大的发展过程如下: VRML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WWW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VRML这个名字。1994年10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第二届WWW大会上公布了规范的VRML1.0标准。VRML1.0可以创建静态的3D景物,但没有声音和动画,你可以在它们之间移动,但不允许用户使用交互功能来浏览三维世界。它只有一个可以探索的静态世界。 1996年8月在新奥尔良召开的优秀3D图形技术会议-Siggraph'96上公布通过了规范的VRML2.0标准。它在 VRML1.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它是以SGI公司的动态境界Moving Worlds提案为基础的。比 VRML1.0增加了近 30个节点,增强了静态世界,使3D场景更加逼真,并增加了交互性、动画功能、编程功能、原形定义功能。 1997年12月VRML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1998年1月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国际标准号ISO/IEC14772-1:1997)。简称VRML97。VRML97只是在VRML2.0基础进行上进行了少量的修正。但它这意味着VRML已经成为虚拟现实行业的国际标准。 1999年底,VRML的又一种编码方案X3D草案发布。X3D整合正在发展的XML、JAVA、流技术等先进技术,包括了更强大、更高效的3D计算能力、渲染质量和传输速度。以及对数据流强有力的控制,多种多样的交互形式。 2000年6月世界web3D协会发布了VRML2000国际标准(草案),2000年9月又发布了VRML2000国际标准(草案修订版)。预计将在2002年,正式发表X3D标准。及相关3D浏览器。由此,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Wed3D协会其组织包括各种97家会员公司。主要公司如下: Sun、Sony、Hp、Oracle 、Philips 、3Dlabs 、ATI 、3Dfx 、Autodesk /Discreet、ELSA、Division、MultiGen、Elsa、NASA、Nvidia、France Telecom等等。 其中以Blaxxun和ParallelGraphics公司为代表,它们都有各自的VR浏览器插件。并各自开发基于VRML标准的扩展节点功能。使3D的效果,交互性能更加完美。支持MPEG,Mov、Avi等视频文件, Rm等流媒体文件,Wav、Midi、Mp3、Aiff等多种音频文件,Flash动画文件,多种材质效果,支持Nurbs曲线,粒子效果,雾化效果。支持多人的交互环境,VR眼镜等硬件设备。在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成功的应用。并各自为适应X3D的发展,以X3D为核心,有Blaxxun3D 等相关产品。在虚拟场景,尤其是大场景的应用方面,以VRML标准为核心的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网址如下:https://www.360docs.net/doc/0a3179079.html, , https://www.360docs.net/doc/0a3179079.html,

国外矿热炉技术发展现状浅析

国外矿热炉技术发展现状浅析 李静隋欣杨宝玉闫志新 中钢集团吉林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中国 摘要通过对德国西马克公司矿热炉技术开发应用情况、芬兰欧托昆普及GLPS公司技术在南非应用情况的简单介绍,了解国外矿热炉技术发展动态,为我国矿热炉技术研发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矿热炉埋弧炉直流等离子炉 概述 在世界铁合金生产过程中,原料供应和生产成本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南非因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铁合金生产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加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效利用劣质矿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成为铁合金生产商不断追求的目标,矿热炉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就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 一、原料 美国政府地质局最新调查表明[1]:世界铬铁矿资源总量超过120亿吨。世界上铬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巴西等国。南非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两个铬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铬铁矿资源量约占世界铬铁矿资源量的95%。全世界商品级铬资源(Cr2O3 45%)大约在4.74亿吨。 南非占全世界经济储量的75%,全部储存在布什维尔德杂岩体[1]。最大矿山体是LG3和LG4铬铁矿层,在布什维尔德杂岩体西部,Cr2O3 50%、Cr/Fe=2.0。经济分组是LG6、Cr/Fe=1.5-2.0,MG1/2、Cr/Fe=1.5-1.8和UG2(见表1)[2]。UG2、Cr/Fe =1.3-1.4是铂族金属的主要来源。 表1 UG2、MG2和LG6铬矿组分、尺寸分布和平均颗粒尺寸

象铬矿一样,南非大量的锰矿集中在西北地区卡拉哈尔锰矿。据美国地质局最新调查表明南非占全球已探明锰矿储量的80%。 南非锰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碳酸盐型,品位低(含锰38%)、Mn/Fe比高(含铁4%),另一种是硅酸盐型,品位高(含锰40%-48%)、Mn/Fe比低(含铁18%-12%)。 与铬矿和锰矿相比,矿石中钒含量很低,通常在2%左右。据美国地质局估计全世界钒矿储量为6300万吨。因为钒通常以副产品或联合生产方式回收,实际供应量还要低。 二、铁合金矿热炉现状 德国西马克公司1906年提供全世界第一台埋弧炉,从此,埋弧炉被广泛应用在铁合金、有色金属或其他专业工业领域[5]。 在这项技术发展过程中,该公司不断研发出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设备来。例如:1906年的第一台直流单电极还原炉(1.5MVA)。1911年的第一台3电极还原炉。1913年的第一台6电极还原炉。1935年的15MVA 圆型矿热炉。1953年的40MVA 大容量矿热炉。1956年,低感应高电流补偿电路。1958年,液压控制电极柱。1959年,60MVA大容量矿热炉。1966年的密封电极柱。1969年的大容量硅铬合金矿热炉。1971年的大容量硅矿热炉。1975年的第一台大规模炼钢直流矿热炉。1980年的84 MVA 矩形矿热炉。1982年的108 MVA 圆形密闭矿热炉。1992年的第一台钛熔炼导电炉底。1992年的最大102 MVA 硅锰/锰铁矿热炉。2001年的直流钛熔炼矿热炉。2002年的连续运行圆形洁净铜炉渣矿热炉。2003年的大容量矩形矿热炉侧壁铜冷却系统。2004年的连续运行矩形洁净铜炉渣矿热炉。2004年的120 MVA带可控硅整流器和铜冷却系统的高容量矩形矿热炉。2006年,试验场用直流电处理贵金属(PGM,Cu,Co,etc.)炉渣装置。2009年的开发70MVA大型直流铬铁矿热炉。 在矿热炉技术发展过程中,芬兰欧托昆普公司技术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南非的大型矿热炉主要由该公司提供,其产量占南非铬铁产量的近一半[4]。 下面主要从传统交流埋弧炉和直流等离子炉两方面进行浅述。 (一)、传统交流埋弧炉 目前铁合金生产使用最流行的矿热炉是3电极和3台变压器单独供电的封闭型交流圆形埋弧炉,富含一氧化碳的烟气通过发电、生产蒸汽或用于加热等进行二次利用。 传统埋弧炉的原理主要是把电能利用负载或熔化炉渣的电阻转化为热量。热量由碳素电极传导到炉底。矿热炉的功率等于电阻和电极电流平方的乘积。 典型的矿热炉采用有渣操作,炉体主要为圆形,炉壁分别带有出渣口和出铁口。分别通过排出口出渣和出铁。炉壁砌有耐火材料炉衬,侧壁冷却系统进行水冷却,炉底通常采用强风冷却。 电极系统由自焙电极、电极把持器、电极升降装置和电极压放装置组成,电极系统的操作主要采用液压系统完成。自焙电极由电极壳和在壳内充填的电极糊组成,随着电极的不断消耗,电极壳定时一节一节地焊接起来,电极糊要定期地填充。 供电系统通常由变压器、短网和高低压控制设备组成。电炉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低、电流大,电压调节范围宽,大都采用有载调压。 短网为变压器二次侧到电极的一端大电流导体,又称二次母线,由硬母线和软母线两部分组成。硬母线大多采用铜管制作,内部通水冷却,可提高载流能力。软母线使用裸铜复绞线、薄铜带或水冷电缆,为最大限度降低阻抗,在布置上从变压器到电极之间距离尽可能短,且正负极交错排列,相互靠近;三相短网大都采用角接方式,亦即在电极上完成三角形连接方式。大型电炉使用三台单相变压器供电,各变压器互成120度角,呈三角形布置,可使短网最短且三相阻抗均衡,降低短网损失,提高电炉的热效率和功率因数。 1、铬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