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器系统综述

机器人控制器系统综述
机器人控制器系统综述

重庆邮电大学

题目:机器人控制系统综述

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科目:嵌入式系统及智能控制器设计教师:刘想德

学生姓名:魏新

学号: S161301016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器人控制系统综述

摘要: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于家庭及各类公共场所将不再遥远。目前而言,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变革,由最初的简单的机械装置到越来越智能化,就机器人控制系统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本文简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分类。综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关键词:机器人控制器智能化

一引言

控制系统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等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速度、控制精度与可靠性。目前,机器人控制系统将向着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

二机器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1],开创了工业化的新纪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水平和工业化自动程度。因此,日本欧美等国家政府纷纷耗资去实施与机器人相关的战略计划,许多著名的大学和公司都成立了机器人研究机构。如今,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军事、社会生产、医疗、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半个世纪以来,机器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

第一代称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该种机器人没有装备任何传感器,对环境无感知能力,智能按照人类编写的固化程序工作。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即属此类。

第二代称为感觉型机器人。此种机器人拥有简单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外部参数变化,有部分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即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改变工作内容。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类对机器人的期望也变得更高。有时,机器人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未知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并编程控制机器人。因此,一种具有智能的第三代机器人应运而生。这种智能机器人可以认识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并能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策略完成任务[3]。目前这种机器人大部分还是用于军事领域。有的学者则提出第四代机器人的概念[4],主要指2000年以后出现的,拥有人类感情、能够思维的机器人,目前仍在起步和研究阶段。

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

1.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分类

机器人控制系统种类很多,他是现代运动控制系统应用的一个分支。目前常用的运动控制器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IPC+运动控制器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把单片机(MCU)嵌入到运动控制器中,能够独立运行并且带有通用接口方式方便与其他设备通讯。单片机是单一芯片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动态存储器、只读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利用它设计的运动控制器电路原理简洁、运行性能良好、系统的成本低。

第二种是以PLC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用于自动化实时控制的数位逻辑控制器,专为工业控制设计的计算机,符合工业环境要求。他是自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而成自动化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工业控制各个领域。以PLC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成熟、编程方便,在可靠性、扩展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明显优势,并且有体积小、方便安装维护、互换性强等优点;有整套技术方案供参考,缩短了开发周期。但是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一样,不支持先进的复杂的算法,不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虽然一般环境可靠性好但在高频环境下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机器人系统的多轴联动等复杂的运动轨迹。

第三种是基于运动控制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IPC+运动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主流和发展趋势。基于IPC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成本低,系统兼容性好,系统可靠性强,计算能力优势明显,因此由于计算机平台和嵌入式实时系统的使用为动态控制算法和复杂轨迹规划提供了硬件方面的保障。

2. 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

随着机器人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研、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工业机器人运行稳定、速度快、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的一类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系统中的指挥中枢,因此机器人控制系统必须可靠性高、功能全面、响应速度快。

哈尔滨工程大学[5]设计的基于PMAC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控制系统。采用开放式硬件和软件结构,方便功能扩展适和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且设计控制系统时考虑了从控制角度降低系统运行误差。

焊接机器人的作为工业生产机器人,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于我国南方的集中化生产工厂,对于自动化生产机器人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对于通过视觉辅助机器人运动进行视觉伺服的功能研发也是今后长时间的研究热点以及对于进一步通过机器人减少人工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针对以上问题,浙江大学[6]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研发的知识,研究了一般的焊接机器人研发方式,通过设计,编程以及验证,研发了焊接机器人的控制软件,并同时对于焊接的相关视觉技术进行了研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7]基于PMAC设计了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PC机和PMAC运动控制卡组合的控制模式。PC机控制云台的转动,实现管道缺陷图像的采;PMAC控制机器人本体的运动。实验证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对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进行精确控制,使之准确检测到管道的缺陷。

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码垛是提高物流系统中物资搬运效率和存储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码垛机器人代替人工码垛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码垛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提高系统应对新的物流需求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8]探讨了基于Windows/RTX的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结合码垛机器人是一个实时多任务系统的特点,搭建了Windows/RTX 的软件平台,在能够继续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有丰富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扩

展RTX 实时模块弥补了Windows系统在实时性方面的缺陷,满足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该系统符合机器人控制器开放性设计的思想,当机器人功能要求变化时,只需要在体系结构中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模块,而不需要修改软件体系结构将机器人的任务,提高了机器人的柔性,降低了机器人维护和升级的成本,为开发更多功能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自身的运动特性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目前许多大型赛事的实况转播和综艺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都采用了该设备。国内学者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很丰富,但是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成品设计却较少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设计了一种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摄像机器人在三维工作空间内任意运动,并且运动速度平稳可控。

室内移动机器人,因其所处的室内环境较室外环境,具有结构化程度高、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小等优点,从而降低了研究的复杂度,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南京理工大学[10]研究了一种基于差速驱动控制的室内轮式移动机器人,并设计了基于DSP和FPGA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在最大速度为lm/s的实验中,机器人导航控制效果良好,最终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cm以内。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越来越猖獗,恐怖分子常在人流密集的地点安放爆炸物,检测拆除这些危险装置,对于拆单人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拆弹机器人被广泛使用,但是要求机器人的控制精度非常高。北京理工大学[11]研究基于ARM9微处理器S3C2410的拆弹机器人控制系统。根据机器人的硬件设计,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多种控制,如运动控制、可疑物品搜索、爆炸物处理、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并执行复杂的控制算法。

当前机器人的操控方式却不乏单调,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基本上是通过遥控器、按钮、操作手柄来实现的,存在结构封闭、功能固定、系统柔性差、可重构性差、缺乏运行时再配置机制等缺点。陈敬德等人[12]研发设计了一种新的控制方式—体感控制,即操作者可直接通过手势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巧妙地将Kinect 体感技术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机器人控制方式上的创新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该系统由主机和从机两部分组成,通过Kinect体感传感器采集人体动作信息,在主机中进行图像处理解析出相应的人体动作,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向机器人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机器人做出响应,完成相应的一套动作或对人体动作进行实时模仿。制作的机器人样机运行良好,能够根据人体左右手的动作和语音命令,做出正确的响应。

印度Motilal Nehru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3]也研发了一套新的用人的表情来来实时控制机器人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人脸检测、面部表情识别和机器人控制三个模块,控制成功率可达97.3%。

3. 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

目前机器人控制系统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了标准化、模块化和市场化。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14]、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15]等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SMARTPAD:触摸屏、图形辅助、灵活互动。机器人的功能越强大,直观感

知式机器人操作界面就越重要。在超大高清无反射触摸屏上以最佳的效果显示出如何直观地操控机器人。智能交互式对话窗口向用户清晰地展示各项流程。在任何时刻都会为用户提供其在那一时刻正好需要的操作元件。其目的是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最重要的因素上,以便其能够直观、简单、快速并有效地工作。真正实现全面智能。

KR C4:更高效、更安全、更灵活,最重要的是更智能化。降低了自动化方面的集成、保养和维护成本,并且同时持久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这个系统架构中集成的所有安全控制、机器人控制、运动控制、逻辑控制均拥有相同的数据基础和基础设施并可以对其进行智能化使用和分享。使系统具有最高性能、可升级性和灵活性,而且并不仅限于库卡机器人。

KR C4 COMPACT:更高效、更安全、更灵活且更智能化。以其小巧的结构提供高效、可靠的KR C4技术。灵活的结构设计和由此产生的可扩展性令其成为一款全能型机器。同时能够大大减少硬件组件、电缆及插头的数量,并通过基于软件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替代。高效、稳定的控制系统采用免维护设计,温度调节式风扇技术可根据需要短时开动且噪音低。

KUKA SUNRISE CABINET: 专为所有轻型机器人机型设计,因此可应用于协作机器人。以其小巧的结构提供高效、可靠的库卡技术,灵活的结构设计和由此产生的可扩展性令其成为一款全能型机器。同时能够大大减少硬件组件、电缆及插头的数量,并通过基于软件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替代。高品质、稳定的控制系统采用免保养设计。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

CRP-S80: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软硬件平台。配以自主研发的专用多轴运动控制卡、数据采集卡及机器人专用端子和安全接口;模块化的软件设计,针对不同的本体结构、应用行业、功能等。可实现垂直多关节串联机器人、垂直多关节平行四边形机器人、垂直多关节L形手腕机器人、垂直多关节球形手腕机器人、极坐标机器人、Delta 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的控制;应用在搬运、焊接、喷涂、码垛、切割、抛光打磨等领域。标准的计算机总线可扩展现场总线、机器视觉系统等。

CRP-S40: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软硬件平台。配以自主研发的专用多轴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及机器人专用端子和安全接口硬件技术;模块化的软件设计,针对不同的本体结构、应用行业、功能等。在结构上该系统可实现极坐标机器人、Delta 机器人、SCARA 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的控制;该系统可控制机器人应用在搬运、码垛、切割等领域。标准的计算机总线可扩展现场总线、机器视觉系统等。

四总结与展望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存在结构封闭、功能固定、系统柔性差、可重构性差、缺乏运行时再配置机制、组件的开发和整合限制在某种语言上等问题。如今出现了各种基于网络、PC、人脸识别、实时控制等技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精度更高,功能更全,稳定性更好,并逐渐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机器人发展简史[J].机械工程师,2008,(7),13-14.

[2]方建军、何广平智能机器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肖南峰智能机器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金周英关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几点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4):5-7

[5] 兰文宝. 基于 PMAC 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 刘吟啸. 专用焊接机器人控制软件及相关视觉功能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7] 王伟, 林顺英. 基于PMA C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43-46.

[8]张明勇. 基于Windows/RTX的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9]王龙. 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 王珊珊. 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11] Zhu Jianguo, Gao Junyao, Li Kejie, Teergele and Yin Qiang.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EOD R obot Based onEmbedded Linux[R]. proceedings of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 er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CCEE 2010 no.1).

[12] 陈敬德, 赵文丽, 梁洪涛, 王梓霖, 张驰, 毛晓波. 基于Kinect的机器人控制系统[J]. 电子设计工程,2014,22(10):81-84.

[13] Rohin Mittal, Prateek Srivastava, Alpha George, Asim Mukherjee. Autonomous Robot Control Using Facial Expressions[R]. Proceedings of 2011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CCSIT 2011) VOL03.

[14]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OB/OL]. 2014[2014-11-21].

https://www.360docs.net/doc/0b3264330.html,/china/zh/products/controllers/.

[15]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 产品展示[OB/OL]. 2014[2014-11-21].

https://www.360docs.net/doc/0b3264330.html,/product/class/.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概要

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 机器人ROBO T V o l.21,N o.1 Jan.,1999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α 范永谭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结构,模块化 1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3代[1]: (1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2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3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1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2]. (1单CPU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如H ero2I,Robo t2I等,就采用这种结构,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如坐标变换,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CPU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CPU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供二级CPU读取;二级CPU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这类系统的两个CPU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CPU进一步分散 α1998-09-03收稿 67机器人1999年1月 功能是很困难的.日本于70年代生产的M o tom an机器人(5关节,直流电机驱动的计算机系统就属于这种主从式结构. (3多CPU结构、分布式控制方式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概要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 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 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 3代:(1 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2 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 (3 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 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 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 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 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 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 CPU 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 如 Hero-I, Robot-I等, 就采用这种结构, 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 (如坐标变换 , 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 CPU 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 CPU 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 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 供二级 CPU 读取;二级 CPU 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 这类系统的两个 CPU 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 CPU 进一步分散功能是很困难的。日本于 70年代生产的 Motoman 机器人(5关节,直流电机驱动的计算机系统就属于这种主从式结构。 (3多 CPU 结构、分布式控制方式 目前, 普遍采用这种上、下位机二级分布式结构, 上位机负责整个系统管理以及运动学计算、轨迹规划等。下位机由多 CPU 组成,每个 CPU 控制一个关节运动,这些 CPU 和主控机联系是通过总线形式的紧耦合。这种结构的控制器工作速度和控制性能明显提高。但这些多 CPU 系统共有的特征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采用的功能分布式结构,即每个处理器承担固定任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商品化机器人控制器都是这种结构。 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位置控制部分,几乎无例外地采用数字式位置控制。 以上几种类型的控制器都是采用串行机来计算机器人控制算法。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计算负担重、实时性差。所以大多采用离线规划和前馈补偿解耦等方法来减轻实时控制 中的计算负担。当机器人在运行中受到干扰时其性能将受到影响, 更难以保证高速运动中所要求的精度指标。

血管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18, 7(6), 462-47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b3264330.html,/journal/me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b3264330.html,/10.12677/met.2018.76057 Research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y Analysis of Vascular Robots Zhijian Zeng1, Yabo Deng1, Yongcong Huang1, Juan Xiong2, Zhongwei Hu1,3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2Huaqiao University Hospital, Xiamen Fujian 3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Received: Nov. 16th, 2018; accepted: Dec. 4th, 2018; published: Dec. 11th, 201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scular robot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radually used in medical fields such as disease diagnosi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vascular dredge, drug delivery, et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riving modes of vascular robots, the structure and driving modes of mi-cro-nano-scale and millimeter-scale vascular robot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different driving modes of vascular robot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peristaltic driving, bionic swimming, bionic flagella driving, spiral driving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tructures of current vascular robo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vascular robots are analyzed. Keywords Blood Vessel Robot, Driving Mode, Nano-Robot, MEMS Robot 血管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曾志坚1,邓亚博1,黄永聪1,熊娟2,胡中伟1,3 1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厦门 2华侨大学校医院,福建厦门 3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福建厦门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1日

《机器人技术》课程报告5000字——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综述(室内)

XXXX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2019-2020学年《机器人技术》课程报告 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综述(室内) 指导教师:XXX 学生姓名:XXX 班级: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目录 0引言 (2) 1 定位技术 (3) 1.1航迹推算定位 (3) 1.2地图匹配定位 (4) 1.3基于信标的定位 (5) 1.4基于概率方法的定位技术 (5) 2结论以及展望 (7) 3参考文献 (8)

0引言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碰到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我(机器人)现在何处? (2)我要往何处走? (3)我如何到达该处?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其导航系统总的定位及其跟踪问题,第二、三个是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的任务就是解决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定位问题是移动机器人领域内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最开始只是基于记录机器人运动的内部传感器进行航位推算,后来利用各种外部传感器,通过对环境特征的观测计算机器人相对于整个环境的位置和方向。直到今天,形成了融合内、外部传感器的机器人定位方法。 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传感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种:基于机器人内部所用的传感器,如里程计、陀螺、罗盘、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和基于机器人外部所用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而大多数的移动机器人安装了不只一种用于定位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组合,采用不同的定位手段,都可以被移动机器人用来定位。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作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已被广泛研究。GPS以其卓越的性能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室外定位导航普遍采用的定位系统,但当移动机器人被放置在室内环境时,GPS是不合适的。一方面,室内定位一般要求更高的定位精度(cm级);另一方面,GPS定位系统对室内的覆盖效果并不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通用的室内定位系统,因此,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室内定位方法。本文将简单介绍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航迹推算定位、地图匹配定位、基于信标的定位和概率估算定位。 图0.1 移动机器人

DURR机器人系统在涂装生产线上的应用

DURR机器人系统在涂装生产线上的应用 更多应用:E讯网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涂装三车间喷涂生产线从德国杜尔公司引进了EcoRP6F140型喷涂机器人取代人工喷车身外表面,将操作人员从恶劣、繁重、重复和单一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通过喷涂机器人生产线的应用与推广,奇瑞汽车提高了涂装生产效率、油漆的利用率及油漆车身的涂膜质量。 1、流程 涂装三车间中涂、面漆线设备采用中涂一条线,输送链速为8.2m/min。面漆两条线,输送链速为4.4m/min。中涂线由输送工艺链入口EMS车型识别/MDIP操作台、电离站、油漆管路LED显示器和PR站(8台机器人)组成;面漆Ⅰ/Ⅱ线由输送工艺链入口EMS车型识别/MDIP操作台、电离站、油漆管路LED显示器、BC1站(4台机器人)、BC2站(4台机器人)和CC站(4台机器人)组成。 2、EMS车型识别系统 车型识别包括光栅识别、条形码识别、超声波识别和EMS识别等方式。每种识别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车间机械化输送系统采用的是EMS自动识别车型系统。通过PVC细密封定色点用扫描枪对车身VIN码进行扫描,此处EMS读写站具有读写功能,可以将扫描的车身VIN码信息数据存储到滑橇上的载码体内,同时PLC将车身信息存储到中央控制室数据库中。当滑橇运送车身在进入中涂线、面漆Ⅰ/Ⅱ线喷房入口时,喷房入口均设有一个EMS读写站,通过EMS读写站将滑橇上载码体车身信息传输到机器人站MDIP操作台车型颜色显示屏,如果载码体中没有存储车身信息或者车身信息错误时,需要人员核对随车卡和车身VIN码信息,并在MDIP操作台修改为正确的车身信息数据。 电离站和机器人喷涂站 1、电离站 机器人电离站有5个杆,两侧各设一个垂直杆和一个倾斜的杆,根据设计最大通过车型车身尺寸固定安装,顶杆具有自由编程的能力,即顶杆可以根据车身的高度不同自动调整,每个杆上都设有离子风嘴。电离站立柜包括驱动装置、运动装置和垂直提升运动的导轨(Z轴)。该站的作用是用于喷漆设备在喷涂油漆车身前吹扫车身上的颗粒和灰尘,并消除车身上的静电荷。 2、机器人喷涂站 机器人喷涂站配备有一个PU操作台、EcoPSMP(电源)柜、EcoSCMP(工作站控制)柜、SBI/SBO安全盒及KetopC100便携式编程器。对应每台机器人配备一个EcoRCMP (过程与运动)柜和MVS气动控制柜及外部通风部件。

生物机器人综述

科技写作 学院(系):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年级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学生姓名:朱安阳 学号: 152631974 指导教师:袁敏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仿生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现代仿生学和机器人科学相结合,在机器人的结构仿生、材料仿生、功能仿生、控制仿生以及群体仿生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大量可喜成果和积极进展。然而,伴随着人类医疗诊断、探索太空、建设航天站、开发海洋、军事作战与反恐侦察等任务和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机器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生物机器人应运而生。 生物机器人就是完完全全和我们人类一样,用有生命的材料构成的而不是用金属材料构成的机器人。它们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作为运动本体的机器人,通过把微电极植入与动物运动相关的脑核团或者方向感受区,并施加人工模拟的神经电信号,从而达到控制动物运动,利用动物特长代替人类完成人所不能和人所不敢的特殊任务。 与传统的仿生机器人相比,生物机器人在能源供给、运动灵活性、隐蔽性、机动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在海洋开发、探索太空、反恐侦查、危险环境搜救以及狭小空间检测等各方面。近年来对生物运动规律和动物机器人的研究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对国内外生物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做了综述,并介绍其应用前景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机器人;运动诱导;神经控制;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1.课题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机器人的研究历史仅有短短的10年,然而这短短十年又是生物机器人研究成果丰硕的十年,各国科研人员都相继开展了动物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它们的研究成果代表着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但也已有了不俗的进展。 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美国、日本以及欧盟较早地开始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的研究。纳米生物机器人的组件可以是单个的原子或分子,但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原子团或分子的集合分子功能器件组装纳米机器人,更加高效和现实可行,即按照分子仿生学原理,利用大量存在的天然分子功能器件设计、组装纳米生物机器人。美国 2000年开始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癌症研究所(NIC)于2002年开展了DNA分子马达的研究。NASA高级概念研究院(NIAC)和Rutgers大学在2002年提出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研究50年发展规划;2002年日本Osaka大学启动了生命科学前沿研究计划,其中包括 ATP马达的研究;欧盟2002年正式推出了研究纳米技术的第6框架计划,其中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重点为生物分子或复合物的处理、操纵和探测。 图 1-1 昆虫机器人

机器人自动喷涂设计方案

机器人自动喷涂设计方案 1、设计思想 金属喷涂设备采用机器人自动喷涂,利用电动转台运输工件及辅助机器人喷涂。 2、设计思想概述 2 .1金属喷涂设备的组成 设备由火焰喷涂设备、机械手(瑞士ABB)、电动转台,及管路组成。 2.1.1、火焰喷涂设备的组成及相关技术数据 火焰喷涂设备的组成: 由丝材火焰喷枪与24V电动输送系统组成

5、工作原理: 火焰喷涂设备的气体金属线材喷枪是采用氧-乙炔气为热源,电马达为动力,将单根金属丝不断地送入高温火焰区熔化后雾化,喷向经过预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专用设备。本设备具有送丝精确,稳定,用气量少。涂层质量优良,特别适合喷涂高熔点的金属丝材和机械零部件的修复工作。 3、机械手自动喷涂系统 采用瑞士(ABB)进口机器人, IRB 4600的精度为同类产品之最,其操作速度更快,废品率更低,在扩大产能、提升效率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适合弧焊、喷涂等工艺应用。其高精度由专利的TrueMoveTM运动控制软件实现。 IRB4600采用优化设计,机身紧凑轻巧,节拍时间与行业 标准相比可缩减多达25%。专利的QuickMoveTM运动控制 软件使其加速度达到同类最高,并实现速度最大化,从而

提高产能与效率。 IRB 4600工作范围超大,安装方式灵活,可轻松直达目标 设备,不会干扰辅助设备。优化机器人安装,是提升生产 效率的有效手段。模拟工艺布局时,灵活的安装方式 更能带来极大的便利。 ABB工业机器人防护计划之周全居业内领先水平。IRB4600标准型达到IP67防护等级,该机型机身紧凑,荷重能力强,设计优化,适合弧焊、物料搬运、喷涂、上下料等目标应用。可灵活选择落地、壁挂、支架、斜置、倒置等安装方式。该产品灵敏可靠,故障率低等优点,根据不同需要的喷涂产品,选择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在人机界面上选择需要的程序,机器人自动完成喷涂的整个流程。 机器人固定在金属喷涂房室内,臂展2410mm,采用专用夹具固定火焰喷枪结构。机器人+专有喷涂软件构成,达到更好的喷涂效果。 电动转台采用变频器控制,匀速转动,把待喷工件按固定位置放在旋转转台上面,启动火焰喷枪装置,机器人就位,此时,电动转台匀速转动,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程序运行,完成整套喷涂过程。 火焰喷涂系统采用电动送丝装置,火焰喷枪安装在机器人喷涂臂上,喷枪上部安装自动点火装置。供气系统装置布置在室外,供气管路采用无缝钢管供气,管路安装防回火装置与调压阀。氧气存放区放置在车间内部、乙炔存放区放置在车间外部,存放区制作防倒装置,

机器人定位技术详解

机器人定位技术介绍 前言 随着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的不断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一定 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人的角色。那么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主要涉及到 哪些呢?经总结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有这5大定位技术。 移动机器人超声波导航定位技术 超声波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也与激光和红外类似,通常是由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探头发射出超声波,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障碍物而返回到接收装置。 通过接收自身发射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根据超声波发出及回波接收时间差及传播速度,计算出传播距离S,就能得到障碍物到机器人的距离,即有公式:S=Tv/2式中,T—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v—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波速。 当然,也有不少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中用到的是分开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在环境地图中布置多个接收装置,而在移动机器人上安装发射探头。 在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定位中,因为超声波传感器自身的缺陷,如:镜面反射、有限的波束角等,给充分获得周边环境信息造成了困难,因此,通常采用多传感器组成的超声波传感系统,建立相应的环境模型,通过串行通信把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根据采集的信号和建立的数学模型采取一定的算法进行对应数据处理便可以得到机器人的位置环境信息。 由于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廉、采集信息速率快、距离分辨率高等优点,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定位中。而且它采集环境信息时不需要复杂的图像配备技术,因此测距速度快、实时性好。 同时,超声波传感器也不易受到如天气条件、环境光照及障碍物阴影、表面

粗糙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超声波进行导航定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移动机器人的感知系统中。 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技术 在视觉导航定位系统中,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基于局部视觉的在机器人中安装车载摄像机的导航方式。在这种导航方式中,控制设备和传感装置装载在机器人车体上,图像识别、路径规划等高层决策都由车载控制计算机完成。 视觉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或CCD图像传感器)、视频信号数字化设备、基于DSP的快速信号处理器、计算机及其外设等。现在有很多机器人系统采用CCD图像传感器,其基本元件是一行硅成像元素,在一个衬底上配置光敏元件和电荷转移器件,通过电荷的依次转移,将多个像素的视频信号分时、顺序地取出来,如面阵CCD传感器采集的图像的分辨率可以从 32×32到1024×1024像素等。 视觉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对机器人周边的环境进行光学处理,先用摄像头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压缩,然后将它反馈到一个由神经网络和统计学方法构成的学习子系统,再由学习子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和机器人的实际位置联系起来,完成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定位功能。 GPS全球定位系统 如今,在智能机器人的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中,一般采用伪距差分动态定位法,用基准接收机和动态接收机共同观测4颗GPS卫星,按照一定的算法即可求出某时某刻机器人的三维位置坐标。差分动态定位消除了星钟误差,对于在距离基准站1000km的用户,可以消除星钟误差和对流层引起的误差,因而可以显着提高动态定位精度。 但是因为在移动导航中,移动GPS接收机定位精度受到卫星信号状况和道路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时钟误差、传播误差、接收机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单纯利用GPS导航存在定位精度比较低、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所以在机器人的导航应用中通常还辅以磁罗盘、光码盘和GPS的数据进行导

工业机器人自动喷涂生产线参数设计

工业机器人自动喷涂生产线参数设计工业机器人自动喷涂生产线参数设计 1.喷涂机器人的简介 喷涂机器人主要是集成了喷涂工艺系统和防爆系统的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采用不同的程序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油漆的喷涂,机器人的程序可以由人工根据工件的形状预先示教(编写好程序)而成,也可以由专业的模拟软件根据工件的模型先在电脑中运用专业的模拟软件(如robot-studio)进行模拟然后再将模拟的程序从电脑导至机器人控制器,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现场调试时间和新产品开发周期。根据国内外多家客户使用证明,喷涂机器人在机车诸多应用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件品质。针对机车表面颜色多变的要求,机器人还可以配置换色阀,可以对油漆进行快速的切换,节省换漆时对管路和喷枪的清洗时间。 2.机器人喷涂的优势 1)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原料的浪费,提高成品率 喷涂机器人集成了喷涂工艺系统(IPS),可以提高油漆喷漆的上漆率,提高油漆的利用率。机器人喷涂可以根据工件的宽度调节不同的喷幅,比如在喷涂车厢大面积平喷涂可以采用200MM的扇幅,而在喷涂例如一些边缝时,则可以采用小的扇幅,如50MM。并且在喷涂过程中,可以自由的开关枪,不需要改变机器人的喷涂程序,可以节省油漆的消耗量,并且极其方便。 由于机器人喷涂的高精度,如ABB IRB5400和IRB5500的重复精度达到 0.15MM,因此机器人喷涂的膜厚的精度可以达到正负3UM。相比人工的喷涂,既可以提高机车表面的成膜质量与一致性,提高成品率,减少修补工作量,又可以节省油漆。

特别是在要求严格的场合,油漆的流量可以实现闭环控制,即机器人在喷漆的过程中会根据流量计自动检测当前流量并且与设定流量进行对比,根据信号的反馈值自动调节流量阀的开度,以达到精确控制流量的目的。 双组份油漆可以采用预混(即油漆和固化剂预先配好),也可以采用喷枪前混合。采用喷枪前混合可以减少油漆的浪费,因为当油漆和固化剂配好之后,如果有任何问题暂时停喷涂时,油漆会固化,而油漆和固化剂在喷枪前混合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人工喷涂时,操作人员站在三维工作小车上工作,当操作人员喷完一处工件时,三维小车移动将操作人员带至下一处需要喷涂处,由于此时漆膜未干,小车移动时容易产生灰尘,而导致机车表面漆膜的颗粒。而机器人喷涂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于机器人导轨位于喷漆室的边上,因此不会产生灰尘污染工件,机器人本体采用无尘型的设计,不会污染工件表面的漆膜。 2)增强生产柔性 柔性生产是针对大规模生产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产模式。即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如当需要生产一款新的车型时,可以在设计阶段就采用电脑模拟,得出相应的参数,为生产做好准备,可以节省新产品的交货时间。此外,可以将若干车型的喷涂程序预先编辑好,在以后的生产中,针对某一种车型可以采用某一个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不必要的过渡时间。 满足安全法规,改善健康安全条件,减少工人职业病的发生 机器人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工人在喷漆室喷枪用润滑油 喷枪清洁组刚刷 2)喷枪座 3)喷枪过滤器 4)喷枪保养零件组

纳米材料综述要点

纳米材料综述 一、基本定义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 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1、纳米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10-9米,即1米的十亿分之一,单位符 号为 nm。 2、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进行 精确的观测、识别和控制的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特性和 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 术。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即在召开“Nano 1”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各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手段,合成纳米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 (1990年~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设计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 ?纳米复合薄膜(0-2复合。 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研究。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 以及纳米丝、管等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的研究。 3、纳米材料 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就称为纳米 材料。纳米材料和宏观材料迥然不同,它具有奇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图1 纳米颗粒材料SEM图 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

机器人定位技术

机器人定位技术 摘要:定位是确定机器人在其工作环境中所处位置的过程。本文根据定位方式和传感器的不同,把定位技术分为四大类,即航迹推算、信号灯定位、基于地图的定位、基于视觉的定位,并给出了各类定位技术的主体思想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并详细分析了了基于视觉的定位和航迹推演的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参高价值。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传感器;定位技术;视觉; Abstract: positioning is to identify the robo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ocation in the work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the sensor, th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namely dead reckoning, the orientation of light, based on the map, based on visual positioning, and provides all kinds of the main idea of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d the key technology.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positioning method based on visual orientation and track is deduced.With higher and higher value. Key words: mobile robot,The sensor,location technology,Visual 引言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碰到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1)我(机器人)现在何处?(2)我要往何处走?(3)我如何到达该处?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其导航系统总的定位及其跟踪问题,第二、三个是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的任务就是解决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纳米机器人论文

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学号:34 姓名:100821234 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0082 12 摘要: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开创分子仿生学新领域。分子仿生学模仿细胞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原理为参照原型,设计制造各种各样的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和开发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关键字:纳米技术纳米机器人分子马达1前沿:纳米机器人的研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纳米生物学的近期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对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网络重新设计,开发“在体” (in vivo)或“湿”的生物计算机或细胞机器人,从而产生了另种方式的纳米机器人技术。 2纳米生物学与纳米机器人 纳米生物学的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涉及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在纳米尺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②在纳米尺度上获得生命信息,例如,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取细胞膜和细胞表面的结构信息等。 ③纳米机器人的研制。 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有诱惑力的内容。 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还可以用来进行人体器官的修复工作、作整容手术、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在基因中,使机体正常运行[1]。 第二代纳米机器人是直接从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 第三代纳米机器人将包含有纳米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 3纳米机器人不久将进入我们的生活 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它们将为我们制造钻石、舰艇、鞋子、牛排和复制更多的机器人。要它们停止工作只需启动事先设定的程序。表面来看,上述想法近乎不可思议:一项单一的技术在应用初期就能治病、延缓衰老、清理有毒的废物、扩大世界的食物供应、筑路、造汽车和造楼房?这并非天方夜谭,也许在21世纪中叶前就可以实现。全世界的研究机构都在想方设法将这些设想变成现实。美国总统克林顿曾经宣布成立美国国家纳米研究机构,承诺提供50亿美元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其实,纳米技术一词由来已久。理查德·费恩曼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争议和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1959年他在一次题目为《在物质底层有大量的空间》的演讲中提出:将来人类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的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构建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最底层空间制造任何东西。从分子和原子着手改变和组织分子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意欲到达的目标。这将使生产程序变得非常简单,你只需将获取到的大量的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就可形成有用的物体。事实上,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纳米技术应用的实例:细胞不仅将燃料转化为能量,而且按照储存在DNA中的信息来建造和激活蛋白质和酶,通过对不同物种的DNA进行重组,基因工程家已经学会建造新的这类

机器人精准定位技术解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机器人还是基于磁轨导航。这样严重制约了机器人的使用环境,难以满足机器人根据需要去调整行走路径的需求。如何从技术层面去解决这一难点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一、背景 定位技术的引用是机器人完成诸如路径规划、自主导航等复杂任务的前提,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激光和视觉定位,无论是激光还是视觉,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运算量大,环境适应性差,机器人劫持等问题。而在激光或视觉定位的基础上,配合上UWB,就可以比较完美地解决机器人定位的问题。下面由沃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解读。 二、UWB技术介绍 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极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通过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极低功率的信号。优点在于传输功率高,功耗小,抗干扰能力和穿透能力强,高精度和高准确性的定位 三、UWB系统架构 UWB定位技术首先在环境中布置一些锚点,之后基于无线测量物体与锚点的距离或时间,计算得出物体的位置。UWB定位不论收还是发,都需要相应的RF 射频模组,模组可分别设置为标签和锚点,锚点固定不动,标签放在运动的机器人上,两种模组都在5cm*6cm差不多大小。UWB基站只需要供电,不需要接入网络,从显示终端上对标签完成配置之后,标签会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基站进行定位。将计算结果直接输出到机器人的控制主办,并且同时通过板载的wifi模块,将实时位置输出到显示终端上。 没有什么比图片更直接:

四、UWB特点 UWB定位的主要特点,是在兼顾精度和成本的条件下,整合容易,方便实施。精度方面,用于机器人的UWB结合惯导的方案精度达到5cm;由于采用测距定位,UWB的运算量比激光和视觉定位要小很多;体积也比较小,模组接口简单,整合容易,方便实施。此外,UWB还具有工作距离远,能穿透一般遮挡,不受光滑表面影响等优点。 沃旭基于UWB技术的机器人定位方案目前除了用于机器人,还可以用在无人机上,例如跟拍时基于UWB测量出距离,并进行追踪对焦,或者通过UWB进行定位,用于无人机编队飞行。另外沃旭科技的UWB定位技术主要应用领域还包括像智慧工厂对人和物的定位,化工厂智能安全定位,智慧仓储定位,煤矿隧道人员定位,医院/养老院/法院/展馆/监狱/消防定位等。

机器人喷涂漆膜厚度控制

机器人喷涂漆膜厚度控制 1.引言 随着国内乘用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喷涂取代了手工作业。在这种趋势中,机器人喷涂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如原先在车身喷涂中普遍使用的6杯站或 9杯站系统,也有被机器人喷涂替代的趋势。汽车车身外覆件也大量使用机器人喷涂,如国内轿车保险杠喷涂中超过一半的产量使用了机器人。机器人喷涂既保持了手工喷对复杂形面的适应,又具精确性和重复性。本文将讨论机器人施工时影响最终涂膜厚度的各种因素,为生产中对膜的控制调整提供一些思路。 2 膜厚控制的意义 对于涂装施工而言,涂膜厚度是涂装工艺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意义在于: (1)防止因膜厚不适当导致的涂层缺陷。根据经验,现场生产中涂层的外观缺陷有超过一半以上是因为漆层膜厚控制不当造成的。一些常见的涂装缺陷如流挂、漆层薄、露底色等直接与膜厚控制失控有关,还有一些缺陷也间接同这有关。譬如,保险杠喷涂的第一层助黏底漆膜厚不够,会导致整个涂层附着力下降,同时底漆的膜厚达不到要求时其导电效果也会下降,这会引起第一道色漆使用静电喷涂时涂料的转移率下降,最后导致色漆不足。 (2)帮助外观指标的调整。常见的漆膜外观指标如光泽、色差、桔皮、DOI 等都需要以膜厚控制作为基础。上述指标都明显受到膜厚,特别是面漆膜厚的影响,因此,在整个涂装质量控制中,把膜厚作为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必须的。 (3)成本的控制。除了膜厚控制对涂装质量影响体现的质量成本外,涂装的主要成本中约有一半被涂料所占据。精确的膜厚控制不仅有助于涂装质量的稳定,还有利于涂料的节约。统计显示,采用同样设备喷涂时,是否精确控制膜厚其所消耗的涂料相差25%以上。目前在国内使用的机器人喷涂主要有日本岩田或三菱机器人,这些设备引进较早,控制精度较差;新的涂装线普遍采用ABB、 FANUC、 MOTOMAN、DURR 等多轴机器人,在本文中主要是以ABB机器人为基础进行讨论 3 影响漆膜厚度的因素在机器人喷涂施工中,涂层膜厚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干膜厚度=(流量×涂料体积固体含量×涂料转移率)/(走枪速度×喷幅宽度) (1)流量,即喷涂时单位时间从喷枪口流出的涂料体积。在机器人喷涂中,这个数据直接在BRUSH(刷子)参数表中确定。一些老式的机器人喷涂中,流量控制没有和机器人系统建立联系,无法在一个喷涂程序中间随时更改流量。而大部分新机器人的流量控制系统直接由机器人的IPS系统控制,使流量控制更加精确和便捷。如在ABB机器人喷涂的流量控制中,根据流量控制是否闭环分两类。 一是对流量精度高的设备采用闭环控制,在闭环控制中,常用的设备配置有两种: 一是使用计量齿轮泵,即泵每转一圈所获得的体积数是恒定的,机器人1PS系统控制计量泵的转速来达到定量供漆,在这类系统中,涂料的动力来自齿轮泵产生的压力。

机器人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概要

机器人控制器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机器人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耍求。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如各种精密装配机器人,力/位置混合控制机器人,多肢体协调控制系统以及先进制造系统中的机器人的研究等。相应的,对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机器人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所采用的控制器基本上都是开发者基于自己的独立结构进行开发的,采用专用计箅机、专用机器人语言、专用操作系统、专用微处理器。这样的机器人控制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串行处理结构控制器的结构封闭,功能单一,且计箅能力差,难以保证实时控制的要求,所以目前绝人多数商用机器人都是釆用单轴PID控制,难以满足机器人控制的高速、高精度的要求。虽然分布式结构在一定层次上是开放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更多的处理器,以满足传感器处理和通讯的需要,但它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开放。 并行处理结构控制器虽然能从计箅速度上有了很大突破,能保证实时控制的需要,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的并行处理控制器研究一般集中于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模型的并行处理方面,基于并行算法和多处理器结构的映射特征来设计,即通过分解给定任务,得到若干子任务,列出数据相关流图,实现各子任务在对应处理器上的并行处理。由于并行算法中通讯、同步等内在特点,如程序设计不当则易出现锁死与通讯堵塞等现象。

综合起来,现有机器人控制器存在很多问题,如: (1)开放性差 局限于“专用计算机、专用机器人语言、专用微处理器”的封闭式结构。封闭的控制器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适应于特定的环境,不便于对系统进行扩展和改进。 (2)软件独立性差 软件结构及其逻辑结构依赖于处理器硬件,难以在不同的系统间移植。 (3)容错性差 由于并行计算中的数据相关性、通讯及同步等内在特点,控制器的容错性能变差,其中一个处理器出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4)扩展性差 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研究着重于从关节这一级来改善和提高系统的性能。由于结构的封闭性,难以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展,如增加传感器控制等功能模块。 (5)缺少网络功能 现在几乎所有的机器人控制器都没有网络功能。

机器人控制原理_百度文库概要

第二章机器人系统简介 2.1 机器人的运动机构(执行机构 机器人的运动机构是机器人实现对象操作及移动自身功能的载体,可以大体 分为操作手(包括臂和手和移动机构两类。对机器人的操作手而言,它应该象人的手臂那样,能把(抓持装工具的手依次伸到预定的操作位置,并保持相应的姿态,完成给定的操作;或者能够以一定速度,沿预定空间曲线移动并保持手的姿态,并在运动过程中完成预定的操作。移动机构应能将机器人移动到任意位置,并保持预定方位姿势。为此,它应能实现前进、后退、各方向的转弯等基本移动功能。在结构上它可以象人、兽、昆虫,具有二足、四足或六足的步行机构, 也可以象车或坦克那样采用轮或履带结构 2.1.1 机器人的臂结构 机器人的臂通常采用关节——连杆链形结构,它由连杆和连杆间的关节组 成。关节,又称运动副,是两个构件组成相对运动的联接。在关节的约束下,两连杆间只能有简单的相对运动。机器人中常用的关节主要有两类: (1 滑动关节 (Prismatic joint: 与关节相连的两连杆只能沿滑动轴做直 线位移运动,移动的距离是滑动关节的主要变量,滑动轴一般和杆的轴线重合或平行。 (2转动关节 (Revolute joint: 与关节相连的两连杆只能绕关节轴做相对 旋转运动,其转动角度是关节的主要变量,转动轴的方向通常与轴线重合或垂直。 杆件和关节的构成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1 杆件和手臂串联连接,开链机 械手 (2 杆件和手臂串联连接,闭链机械手。

以操作对象为理想刚体为例,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各需要 3 个独立变量来描 述。我们将确定物体在坐标系中位姿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自由度(DOF (degree of freedom 。而机器人的自由度是由有关节数和每个关节所具有的自由度数决定的(每个关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自由度,通常为 1 个。机器人的自由度是独立的单独运动的数目,是表示机器人运动灵活性的尺度。(由驱动器能产生主动动作的自由度称为主动自由度,不能产生驱动力的自由度称为被动自由度。通常开链机构仅使用主动自由度机器人自由度的构成,取决于它应能保证完成与目标作业相适应的动作。分析可知,为使机器人能任意操纵物体的位姿,至少须 6DOF ,通常用三个自由度确定手的空间位置(手臂,三个自由度确定手的姿态 (手。比较而言,人的臂有七个自由度,手有二十个自由度,其中肩 3DOF ,肘 2 DOF ,碗 2DOF 。这种比 6 还多的自由度称为冗余自由度。人的臂由于有这样的冗余性,在固定手的位置和姿态的情况下,肘的位置不唯一。因此人的手臂能灵活回避障碍物。对机器人而言,冗余自由度的设置易于增强运动的灵活性,但由于存在多解,需要在约束条件下寻优,计算量和控制的难度相对增大。 典型的机器人臂结构有以下几种: (1直角坐标型 (Cartesian/rectanglar/gantry (3P 由三个线性滑动关节组成。 三个关节的滑动方向分别和直角坐标轴 x,y,z 平行。 工作空间是个立方体 (2圆柱坐标型 (cylindrical(R2P 由一个转动关节和两个滑动关节组成。 两个滑动关节分别对应于圆柱坐标的径向和垂直方向位置,一个旋 转关节对应关于圆柱轴线的转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