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浅表性胃炎,表明Hp 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在不同类型胃粘膜病变中,随着病变的加重,Hp 感染率逐渐升高,因此说明Hp 感染可能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1:Hp 在CSG 中的表达(×1000)图2:Hp 在GC 中的表达(×1000)图3:p 53在CSG 中的表达(×200)图4:p 53在GC 中的表达(×200)

3.2 p 53与胃癌 p 53基因为抑癌基因,定位于17号

染色体,分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 53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诱导凋亡,协调细胞凋亡与增

殖速度,修复损伤的DNA 或通过凋亡清除DNA 异常的细胞,以防止细胞的异常蓄积和恶性转化[4]。p 53基因突变后表达的突变型p 53则失去抑制细胞增殖、启动DNA 修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凋亡减少及异常细胞蓄积和转化。p 53基因与p 53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是一致的。野生型p 53基因蛋白半衰期极短,易水解,难以检测。而突变型p 53基因蛋白半衰期较长,不易水解,可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 。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性增生→胃癌病变的进一步发展,p 5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于胃癌中的表达最强。p 53蛋白的表达在胃癌(GC )与慢性浅表性

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 G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1),从而表明突变型p 53基因蛋白与胃癌进展有关。

3.3 Hp 与p 53 在80例胃癌标本中Hp 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p 53阳性表达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 <0.05),这与国内李子俊等人[6]以及刘有恩等人[7]的报道一致,刘认为Hp 感染与p 53阳性率呈正相关,Hp 在p 53基因突变中起促进作用,使其失去抑癌功能,使胃上皮细胞易于向癌细胞转化。于君等人[8]研究发现Hp 感染阳性组p 21、p 53基因的表达产物均显著高于Hp 阴性组,说明Hp 感染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协同起

致癌作用。【参考文献】

[1] Honda S ,Fuji oka T ,Tok ieda M ,et al .D evel opm en t of

H elicobacter pyl o ri induced gastric carcinom a in M ongo lian

gerbils [J ].Cancer R es ,1998,58:425524299.

[2] 范学工,夏华向.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与临床[M ].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2.

[3] 汪荣泉,房殿春,刘为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

旁组织中M U C I 和M U C 6基因表达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5842587.

[4] L ak in ND ,Jack s on SP .R egulati on of p 53in res pon se to

DNA dam age [J ].O ncogene ,1999,18(53):764427655.[5] L evi E ,Stryker ST ,R ao M S .p 53P ro tein overexp ressi on

in co l o rectal tumo rs from patien ts w ith fam ilial adenom a 2tous po lypo sis :Is it an early o r later even t [J ].AM J Gas 2troen teral ,1996,91(1):11214.

[6] 李子俊,林秋雄,聂玉强,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细

胞凋亡、增殖及p 53基因表达探讨[J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11(3):1022104.

[7] 刘有恩,路月霞,吕秀美,等.p 53、c 2erbB 22和增殖细胞核

抗原在胃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表达的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3):2322233.

[8] 于君,张锦坤.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

染与胃癌变的关系[J ].中华消化杂志,1995;15(增刊):

28.

(收稿日期:2005206217)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乔跃兵,宋成军,杨松鹤,杨振军(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

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

8?

管和神经行程较恒定,在分离寻找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时,应注意保护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结论:阔筋膜张肌有自身较长的血供和神经来源,是良好的游离肌皮瓣供区。

【关键词】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R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6)0120008203 APPL I E D ANAT OMY ON FREE MYOCUTANE OUS F LAP OF THE TENS OR FASC I A LATA

Q I A O Yue2bing,SON G Cheng2jun,YAN G Song2he,et al

(Cheng d e M ed ical Colleg e,H ebei Cheng d e067000,Ch ina)

【ABSTRACT】Objecti ve:To p rovide anatom ical data fo r tran s p lan tati on of the ten s o r fascia lata free m y2 ocutaneous flap in clin ic.M ethods:25adult cadavers(50sides)w ere dissected acco rding to the regi onal layers,the vessels and nerves of the ten s o r fascia lata and the relati on sh i p s bet w een ten s o r fascia lata and its adjacen t structures w ere observed.Results:T he bl ood supp lie of the ten s o r fascia lata m ain ly ste m ed from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 mo ral circum flex artery,and its m ain nerve w as the inferi o r branch of the superi o r gluteal nerve.T he lateral fe mo ral cutaneous nervs should be p ro tected w hen separat2 ing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 mo ral circum flex artery.Conclusi on s:T he ten s o r fascia lata has fairly l onger vessel and nerve supp ly and can be a ideal regi on p roviding free m yocutaneous flap fo r clin ic.【KE Y WOR D S】T en s o r fascia lata;F ree m yocutaneous flap;T ran s p lan tati on;A pp lied anatom y

自应用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溃疡获得成功以来[1~2],有关阔筋膜张肌的研究已有报道[3~5],但数据尚不十分详细、一致,本文作者从阔筋膜张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入手,观测了阔筋膜张肌血管、神经的发出位置、走行、长度、外径、入肌点及其与临近结构的位置关系,获取了相关资料,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详实的解剖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经福尔马林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男20具,女5具)标本,按局部解剖层次逐层仔细解剖并观察阔筋膜张肌的血供及神经来源,观测血管、神经的发出位置、走行、长度、入肌点及其与临近结构的位置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神经、血管的外径,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阔筋膜张肌的血液来源 阔筋膜张肌的主要营养血管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在观测的50侧下肢中,阔筋膜张肌的营养血管有48侧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占96%),有1侧来自于股动脉(占2%), 1侧来自于股深动脉(占2%)。旋股外侧动脉自股动脉发出后,向外经髂腰肌止点表面进入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升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行向外上,于阔筋膜张肌前缘处分为上、下两支进入该肌深面并发分支进入该肌内,血管穿入肌肉的位置在髂前上棘下方65~90mm范围内。另外,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也有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缘进入其深面,供应其血液,伴行静脉均比同名动脉粗,且多为两条。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管径及入肌前长度见表。

表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管径及入肌前长度

(n=50,单位:mm,xλ±s)血 管起点外径止点外径长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3.2±0.752.1±0.6371.4±4.63臀上动脉阔筋膜张肌支1.2±0.080.36±0.0580.1±5.18臀下动脉阔筋膜张肌支1.0±0.060.33±0.0575.3±4.08 注:血管长度为从起点处到入肌处的长度

2.2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关系 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15±5.69mm(8~34mm)处穿腹股沟韧带外侧端下缘及缝匠肌起始部或下方入股部,在阔筋膜深面潜行,分为前、后2支,后支越过股直肌上部表面向外下再越过股直肌与阔筋膜张肌交界处并穿出深筋膜进入阔筋膜张肌表面的浅筋膜内,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在髂前上棘下方30~50mm 范围内,后支起始处横径为0.76±0.42mm。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在股直肌深面斜向外上,经股直肌与阔筋膜张肌交界处深侧入阔筋膜张肌深面并发分支供应该肌血液。

2.3 阔筋膜张肌的神经支配 支配该肌的神经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臀上神经自梨状肌上孔穿出后进入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分为上支和下支,下支扁平,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前行,横过臀小肌中部,从臀中肌前缘穿出,在髂结节下方45~62mm处经阔筋膜张

?

9

?

肌后缘进入该肌深面。该支神经到达髂前上棘垂线之前开始向前下斜行,于髂前上棘下方68±5.57mm 处,在血管入肌点附近呈爪状分支进入该肌。神经在肌后缘处横径为2.1±0.41mm(1.6~2.9mm),入肌前(爪状分支之前)横径为0.9±0.45mm(0.7~1.8mm),神经在阔筋膜张肌深面走行的长度为78~103mm。

3 讨论

3.1 阔筋膜张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血管蒂有足够的长度和粗度,可以作为游离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的血管蒂。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的阔筋膜张肌支虽然长度尚可,但其管径较细,血管吻合时难度加大,且血供不足,对伤口愈合不利,不宜作为游离肌皮瓣的血管蒂。

3.2 经股直肌外缘分离切断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时,要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及其分支,防止神经损伤。将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与受瓣区皮神经吻合,可制成感觉功能良好的肌皮瓣。

3.3 用阔筋膜张肌作功能重建时,支配阔筋膜张肌的神经与供应阔筋膜张肌血液的血管不伴行。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来自于臀上神经的分支,与供应肌肉血管的走行方向相反。可于阔筋膜张肌后缘髂结节下方45~62mm的范围寻找臀上神经的分支并将其切断,然后继续在阔筋膜张肌下分离该神经,以获得足够的游离神经长度。

3.4 阔筋膜张肌皮瓣切取的面积大,可形成不同类型的肌皮瓣。阔筋膜张肌皮瓣对肢体或体壁缺损部位的血管及周围皮肤条件要求不高,可用于修复远、近距离的肢体或体壁软组织缺损,如腹壁、腹股沟、会阴、上肢、下肢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3.5 阔筋膜张肌在髋和下肢活动、稳定中仅起辅助作用,切取转移后对下肢没有明显影响,但大面积复合组织瓣切取时对供区创伤较大,应注意对供区的处理,尽可能避免对供区产生功能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H ill HL,N ahai F,V asconez LO.T he ten s o r fascia lata

m yocutaneous free flap[J].P last R escon tr Surg,1978,

61:5172522.

[2] 屈跃峰,郑谟英.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

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

(6):409.

[3] 刘坤祥,薛黔,李明扬.阔筋膜张肌神经入点定位研究

[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5):3862387.

[4] D epuydt K,Boeckx W,D’Hoo re A.T he pedicled ten s o r

fascia lata flap as a salvage p rocedure fo r an infected ab2

dom inal m esh[J].P last R econ str Surg,1998,102:1872

190.

[5] 陈小迅,夏家骝.背阔肌、股薄肌、阔筋膜张肌、腓肠肌和

比目鱼肌的动脉分支分布特点的研究[J].解剖学报,

1988,19(3):2252229.

(收稿日期:2005207223)

胎儿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增龄性形态学观测

岳黎敏,郭新华,关 华,宋永红,张 莽

(河北工程学院医学院,河北邯郸 056029)

【摘要】目的:积累国人胎儿内侧半月板的形态学资料以探索其生长规律,同时为以胎儿内侧半月板为供体的移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解剖学方法对234例3~9个月胎儿内侧半月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取10项观测数据。结论:胎儿内侧半月板的形态具有交错式的可塑性生长变化特点,其各部分增龄性增长则呈现为非同步的快、慢交替的生长特点。

【关键词】胎儿;内侧半月板;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R32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6)0120010203

MORPHOLOGI CAL OBSERVATI ON OF AGI NG CHANGES ON

M E D I AL M EN I SCUS OF KNEE J O I NT OF FETUS

YU E L i2m in,GUO X in2hua,GUAN H ua,et al

(T he m ed ical colleg e of H ebei E ng ineering Colleg e,H ebei H and an056029,Ch ina)【ABSTRACT】Objecti ve:To accum ulate the mo rpho l ogical docum en ts of m edial m en iscus of fetus and ex2?

1

?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浅表性胃炎,表明Hp 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在不同类型胃粘膜病变中,随着病变的加重,Hp 感染率逐渐升高,因此说明Hp 感染可能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图1:Hp 在CSG 中的表达(×1000)图2:Hp 在GC 中的表达(×1000)图3:p 53在CSG 中的表达(×200)图4:p 53在GC 中的表达(×200) 3.2 p 53与胃癌 p 53基因为抑癌基因,定位于17号 染色体,分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 53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诱导凋亡,协调细胞凋亡与增 殖速度,修复损伤的DNA 或通过凋亡清除DNA 异常的细胞,以防止细胞的异常蓄积和恶性转化[4]。p 53基因突变后表达的突变型p 53则失去抑制细胞增殖、启动DNA 修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凋亡减少及异常细胞蓄积和转化。p 53基因与p 53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是一致的。野生型p 53基因蛋白半衰期极短,易水解,难以检测。而突变型p 53基因蛋白半衰期较长,不易水解,可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 。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性增生→胃癌病变的进一步发展,p 5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于胃癌中的表达最强。p 53蛋白的表达在胃癌(GC )与慢性浅表性 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 G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1),从而表明突变型p 53基因蛋白与胃癌进展有关。 3.3 Hp 与p 53 在80例胃癌标本中Hp 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p 53阳性表达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 <0.05),这与国内李子俊等人[6]以及刘有恩等人[7]的报道一致,刘认为Hp 感染与p 53阳性率呈正相关,Hp 在p 53基因突变中起促进作用,使其失去抑癌功能,使胃上皮细胞易于向癌细胞转化。于君等人[8]研究发现Hp 感染阳性组p 21、p 53基因的表达产物均显著高于Hp 阴性组,说明Hp 感染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协同起 致癌作用。【参考文献】 [1] Honda S ,Fuji oka T ,Tok ieda M ,et al .D evel opm en t of H elicobacter pyl o ri induced gastric carcinom a in M ongo lian gerbils [J ].Cancer R es ,1998,58:425524299. [2] 范学工,夏华向.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与临床[M ].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2. [3] 汪荣泉,房殿春,刘为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 旁组织中M U C I 和M U C 6基因表达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5842587. [4] L ak in ND ,Jack s on SP .R egulati on of p 53in res pon se to DNA dam age [J ].O ncogene ,1999,18(53):764427655.[5] L evi E ,Stryker ST ,R ao M S .p 53P ro tein overexp ressi on in co l o rectal tumo rs from patien ts w ith fam ilial adenom a 2tous po lypo sis :Is it an early o r later even t [J ].AM J Gas 2troen teral ,1996,91(1):11214. [6] 李子俊,林秋雄,聂玉强,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细 胞凋亡、增殖及p 53基因表达探讨[J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11(3):1022104. [7] 刘有恩,路月霞,吕秀美,等.p 53、c 2erbB 22和增殖细胞核 抗原在胃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表达的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3):2322233. [8] 于君,张锦坤.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 染与胃癌变的关系[J ].中华消化杂志,1995;15(增刊): 28. (收稿日期:2005206217)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乔跃兵,宋成军,杨松鹤,杨振军(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 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 8?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皮瓣移植是创面修复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深度组织缺损的最终修复。 【适应症】 深度软组织缺损创面,如压疮 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的急慢性创面 不稳定型贴骨疤痕或疤痕溃疡 洞穿性缺损,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 局部血运不良创面,如放射性溃疡 【禁忌症或慎用】 糖尿病足创面 恶性体表肿瘤难以彻底切除的创面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术前全身准备:包括纠正营养不良,控制感染,清洁创面,体位训练等 移植部位准备:包括供瓣区皮肤健康评估,皮瓣设计与标示,血管走行超声定位标记等 技术和设备的准备。包括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械等 皮瓣覆盖与固定:推荐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牢靠,便于皮瓣下引流条或引流管的引流,有效降低缝合口张力,压力适中,有止血效果,利于皮瓣与创基的粘合 术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外,需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预防感染 术后可常规给予补充血容量、保温、止痛、抗凝等措施疏通微循环 术后动脉危象可以通过保温、镇静、止痛、补充血容量,扩张血管药物,有条件时可行理疗或高压氧治疗

术后静脉危象可采取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或皮瓣远端,加强体位引流,由皮瓣远端向蒂端轻柔按摩等方法,还可拆除部分缝线,应用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浸湿创缘。紧急处理可剪开已结扎的皮瓣边缘的小静脉,使积血流出,待3~5天循环重新建立,静脉回流改善,皮瓣有可能成活 断蒂前有必要进行皮瓣血运训练与评估 【皮瓣的选择与设计】 设计原则: 1.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瓣区 2.首选局部、邻近、安全简便的皮瓣 3.尽可能避免延迟和间接转移 4.皮瓣设计面积应较实际创面大20%左右 5.尽量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 【常用皮瓣】 1.随意皮瓣: 属近位带蒂转移皮瓣,特点是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受到一定限制。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 移位皮瓣:又名“Z”字成形术。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修复缺损、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多应用于跨越关节的狭长形伤口或条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

皮瓣相关知识

皮瓣移植也称皮瓣转移。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与皮片移植不同的是,皮瓣必须有由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后者则称为游离皮瓣移植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或称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瓣移植是将一块离体的皮瓣,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从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 适应证:具有一般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1.不适宜用邻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者; 2.受区附近有供吻合的正常动、静脉。 供瓣区的选择: 1.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 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2~3cm)和适当外径(1mm左右)的正常动、静脉分布于其内,以便能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 3.血管的解剖位置应较明确,变异较小; 4.可供足够大小的皮瓣,皮瓣的厚薄、肤色要能满足受区的需要; 5.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感觉神经; 6.皮瓣转移后供皮瓣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不大。 常供选择的皮瓣有:侧胸皮瓣、肩胛区皮瓣、股内侧、前内侧、外侧皮瓣、足背皮瓣、胸肩峰皮瓣、前臂皮瓣、下腹皮瓣、髂腰部皮瓣等。 受区要求 1.受区内或附近有可供吻合的血管。最好动、静脉平行或相距较近; 2.血管要有适当的长度和口径,最好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的口径相一致口径不宜太小,应能在显微镜下吻合。 3.受区的血管被切断与瓣血管吻合,不致引起该血管原来供应范围的组织缺血或坏死。 根据血供解剖上的不同,目前可将游离皮瓣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皮肤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营养皮肤的动脉在穿出深筋膜后与皮肤表面平行,走行于皮下组织内,并沿途发出小支以供养皮下组织及皮肤。这种皮瓣即典型的轴形皮瓣。腹股沟皮瓣、胸三角皮瓣均属之。 (2)肌皮血管皮瓣:也称肌皮瓣。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肌组织发出营养支,垂直穿透深筋至皮下组织及皮肤。这种皮瓣在移植时决不能将皮瓣与其深面肌分离,否则不能成活。因此,这种皮瓣实际上是一种复合组织瓣。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等均为此种类型。 (3)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直接营养其所属的皮肤。这种皮瓣的动脉多为体表浅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易于吻合成功;而且主干的两端均较粗,皆可供吻合,在此基础上,可成为桥梁皮瓣与其他皮瓣连接成的二级串连皮瓣。我国创用的前臂皮瓣属此种类型。 (4)肌间隔血管皮瓣:其特点是动脉行走于肌间隔内,然后发出分支至皮肤,并与其他皮肤动脉吻合。这类皮瓣常可分离出较长一段血管蒂,且多有两条静脉伴行。上臂内、外侧皮瓣及小腿外侧皮瓣均属这种类型。 皮瓣与皮片的区别:皮片是指一块单纯皮肤,不含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由身体某一部位取皮片移植于另一部位,称为皮片移植术。临床常用的皮片分为表层皮片、中厚皮片和全厚皮片三类

整形外科学专业知识12

[模拟] 整形外科学专业知识12 A1型题 第1题: 口角歪斜移位一般采用的修复方法是 A.V-Y推进皮瓣法 B.皮下蒂皮瓣法 C.皮片移植术 D.Z成形术 E.旋转皮瓣法 参考答案:D 口角歪斜移位一般采用的修复方法是Z成形术。 第2题: 阴茎发生于胚胎期 A.第6周 B.生殖结节 C.尿生殖膜 D.尿道沟 E.尿生殖褶 参考答案:B 考查阴茎的组织发生。胚胎第6周,尿生殖膜头侧发生1个突起,称为生殖结节,胚胎第7~8周,生殖结节伸长生成阴茎。 第3题: 人工乳房假体充填如埋入胸大肌下,其假体容量应 A.减少30~50ml B.减少30~40ml C.不变 D.增加30~40ml E.增加30~50ml 参考答案:E 应增加30~50ml以抵消胸大肌的影响。 第4题: 女性,21岁,因长发卷入机器内造成大面积头皮撕脱伤后2小时入院,检查发

现:已撕脱头皮碾锉严重,颅骨骨膜大部完整,仅有两处骨膜缺失,面积均小于1cm×1cm,请问下列哪项治疗最为适当 A.将颅骨外板凿除后游离植皮 B.将撕脱之头皮原位回植 C.将撕脱头皮原位回植,吻合双侧颞浅动静脉 D.将无骨膜之颅骨打孔,待肉芽长出后再行植皮 E.从身体其他部位取皮后游离移植 参考答案:E 第5题: 关于重睑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埋线法要求垂直进针,深达并穿过上睑提肌腱膜,必要时可穿过睑板软骨 B.缝合法的目的是使眼睑皮肤与睑板之间发生瘢痕性粘连,以形成重睑 C.缝合法重睑术要求从睑板上缘进针,呈"U"形褥式缝合 D.切开法要求皮肤与睑板的固定位置位于同一水平 E.植皮法是在睑板前游离植皮,使皮片与上睑提肌腱膜粘连,以形成重睑 参考答案:B 考查重睑术的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埋线法要求垂直进针,深达并穿过上睑提肌腱膜,但不能穿过睑板软骨,否则易发生睑球脱离引起并发症;缝合法重睑术要求从睑板上缘的结膜进针,而不是睑板,呈"U"形褥式缝合;植皮法是在睑板前游离植皮,使皮片与睑板粘连,形成重睑,而不是上睑提肌腱膜。 第6题: 阴茎的血液供应起源于 A.阴茎动脉 B.阴茎背动脉 C.阴茎深动脉 D.阴部内动脉 E.阴茎背浅动脉 参考答案:D 考查阴茎的血供。阴茎血供丰富,阴部内动脉主干进入会阴深处后延续为阴茎动脉,沿途发出尿道球动脉、尿道动脉,最后形成阴茎背动脉和阴茎深动脉两个终支。 第7题: 关于游离神经移植术的供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腓肠神经

整形外科学专业知识8

[模拟]整形外科学专业知识8 A1 型题第1 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腿慢性溃疡形成的预防措施 A. 积极治疗静脉曲张 B. 积极治疗深静脉栓塞 C. 治疗足癣 D. 避免外伤 E. 抬高患肢,应用弹性绷带 参考答案:E 一般说来抬高患肢,应用弹性绷带,属于小腿慢性溃疡的保守治疗措施。第 2 题: 关于大网膜移植,下列哪项是错的 A. 大网膜富有血管及淋巴管 B. 大网膜面积可达800cm2 C. 大网膜切去后不能再生 D. 有一定厚度,可塑形 E. 大网膜可用作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 参考答案:C 大网膜切去后不能再生。 第 3 题: 关于断肢再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断肢再植伤者全身情况必须良好

B. 重要神经严重撕脱不影响再植后肢体功能 C. 再植成功与断肢正确保存有关 D. 再植时限一般在6?8小时 E. 断面不规则、有污染不是断肢再植禁忌症 参考答案:B 第 4 题: 女性,21岁,大面积头皮撕脱伤后2小时入院,检查发现:已撕脱头皮碾挫严重,颅骨骨膜大部分完整,仅有两处骨膜缺失,面积均小于Icm x 1cm下 列哪 项治疗最为适当 A. 从身体其他部位取皮后游离移植 B. 将撕脱之头皮反取皮后回植 C. 将撕脱头皮原位回植,吻合双侧颞浅动静脉 D. 将无胃膜的颅骨打孔,待肉芽长出后再行植皮 E. 将颅骨外板凿除后游离植皮 参考答案:A 第 5 题: 患儿,男孩,7 个月,患有右小耳畸形,左耳完全正常。下列哪种处理最为适宜 A. 6岁时可行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术 B. 立即行耳再造 C. 4岁时行外耳道成形

D. 1 岁置入骨传导听力辅助装置 E. 4 岁时植入硅橡胶耳支架 参考答案:A 第 6 题: 胫骨前缘的小腿溃疡首选措施是 A. 局部清创术 B. 肌瓣转移术 C. 游离植皮 D. 截肢 E. 延期皮片移植 参考答案:B 考查手术适应证。胫骨前缘的深溃疡游离植皮易于磨损,所以优选皮瓣转移或肌瓣转移术后再行游离植皮。 第7 题:一期神经缝合术后,发现感觉运动障碍,行神经探查术的较佳时间应是术 后 A. 1 个月 B. 3 个月 C. 6个月 D. 1 年 E. 2年 参考答案:C

深度烧伤皮瓣肌皮瓣修复

深度烧伤皮瓣肌皮瓣修复 发表时间:2013-01-05T10:14:4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刘海波[导读]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 刘海波(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010300)【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53-02 【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进行总结,介绍皮瓣肌皮瓣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35例中,5例皮瓣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皮瓣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关键词】深度烧伤皮瓣肌皮瓣修复 深度烧伤常指除皮肤全层烧伤坏死外,伴有不同程度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甚至骨骼烧伤受损,修复困难,愈后常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残疾,是烧伤外科治疗难题之一。200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35例深度烧伤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取皮瓣肌皮瓣移植,对创面进行修复,进行功能重建,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例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11—57岁;烧伤原因:高压电击伤16例,热压伤10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合并火炉烧伤7例,癫痫发作烧伤2例;烧伤部位:手部12例,前臂4例,上臂5例,颈部2例,肩背部2例,腰背部2例,腹部4例,小腿及踝部4例;手术时机选择:最早3小时,最晚16天。 手术方法:常规完善术前检查准备,依据创面大小部位设计皮瓣,多普勒仪标记动脉走形,辅以封闭式负压引流(VSD)1技术及皮瓣助活仪治疗。皮瓣选择:胸大肌肌皮瓣4例,胸脐皮瓣5例,背阔肌皮瓣3例,下腹皮瓣5例,髂腰联合皮瓣3例,阔筋膜张肌皮瓣5例,隐动脉皮瓣交腿移植1,胫后动脉逆行皮瓣1例,腰背部皮瓣6例,内侧腓肠肌皮瓣2例。皮瓣最小面积9×13cm,皮瓣最大面积23×29cm。 结果 35例中,有4例患者皮瓣远端2-3cm坏死,1例患者皮瓣1/2坏死,其余30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愈合。术后半年至两年间对26例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治疗。7例皮瓣感觉较差,对5例皮瓣边缘植皮部位挛缩进行了松解术,对13例皮瓣进行了去脂肌腱松解整形手术,二期手术后患者对外形较满意,对功能明显改善满意,其余6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满意,功能恢复理想。 讨论 高压电击伤,创面呈立体损伤,组织导电后损伤广泛;热压伤及中毒昏迷、癫痫发作所致烧伤,热力作用时间长,损伤程度重。上述原因烧伤不仅造成皮肤全层变性坏死,而且往往引起深层组织的损伤甚至缺损,特点是损伤面积小,实际深度深,组织坏死广泛,伤后或手术清创中多有关节开放、骨质外露,极易发生感染、出血,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截肢,有专家学者称之为损毁性烧伤2,即伤及皮肤、皮下组织的大块或整块组织甚至整个肢体,随经早起积极治疗与修复仍不可避免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和/或畸形的损伤。因此,这种损毁性烧伤的治疗,在烧伤治疗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之一。治疗时机及手段的选择对于愈后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深度烧伤局部条件差,伤后或手术扩创中形成的关节开放、骨质外露修复难度大,常见普通皮片移植无法成活;随意皮瓣也因长宽比例所限不能一次性修复创面;游离皮瓣随切取面积大,但因深度烧伤创面易感染往往使吻合血管发生栓塞而失败。相关研究指出3,在轻度感染区,吻合静脉7天通畅率为66.7%,严重感染7天后全部栓塞,所以游离皮瓣在修复深度易感染创面中不易首选,且常因手术失败延误治疗时机而加重感染,发生继发性坏死,造成严重后果。深度烧伤治疗,应尽早修复创面,防止继发感染,缩短疗程,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同时可防止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吸收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带蒂皮瓣肌皮瓣虽有知名血管供血,血运丰富,有较强抗感染力,但是移植成活率与创面是否感染至关重要,创面一旦感染,则易导致皮瓣坏死或部分坏死。 我们通过对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进行总结,体会如下:术中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对于未断裂的失活肌腱应保留,尤其是对于手足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对症使用抗菌素对皮瓣成活十分重要;皮瓣下积液时要及时辅以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引流冲洗,可明显提高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后尽早进行主动、被动相结合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组织、肌腱粘连,有利于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适时进行二期整形手术,可明显改善和恢复器官功能。 总之,我们认为,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理想、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 [1]张烨峰.《封闭式负压吸引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0. [2]邓津菊,薛晓东.《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和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技巧》,2005年烧伤论坛. [3]王秉真,钱红军等.《皮瓣血运障碍的防治研究》,2005年烧伤论坛.

大转子压疮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研究

大转子压疮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27T16:41:00.1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4期作者:马铮铮许喜生陈凯李柏桐 [导读] 探析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治疗大转子压疮的临床效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 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治疗大转子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大转子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肌皮瓣全部成活,本组的15例患者中,12例肌皮瓣一期愈合,占80.0%,3例肌皮瓣与创面愈合较差,占20%,经换药治疗后,4-6周伤口完全愈合;随访10-20个月,皮瓣质地好、颜色正常,且没有再次出现压疮。结论:临床上给予大转子压疮患者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治疗,具有组织供应量大、转移方便、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大转子压疮;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临床效果 股骨大转子压疮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卧床,大部分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再加上患者的营养差,身体状况差,手术耐受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1]。有研究发现,当股骨大转子压疮达到Ⅲ级以上时往往合并感染,再加上深达关节腔和骨质,在对此类创面进行修复时,应该选择组质量大、血运丰富的肌皮瓣,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本文对大转子压疮治疗中运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大转子压疮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9-75岁,平均(59.5±12.6)岁,10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其中双侧1例、单侧14例,4例为右侧、10例为左侧,褥疮原因:1例老年性痴呆、10例脑血栓后遗症、4例外伤性截瘫,均为褥疮3度,并且1例合并骨髓炎、1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入选标准:①符合大转子压疮诊断标准(Ⅲ-Ⅴ级);②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者;②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7-14d,给予患者支持和营养治疗,将创面坏死组织去除,换药引流,行前期VSD负压引流,运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高血压进行纠正,对血糖进行控制,并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提高。 1.2.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后(截瘫患者无痛觉者可不麻醉),取侧卧位,首先进行扩创,将压疮腔内的肉芽组织、周围水肿以及感染的皮肤彻底切除,对死骨和瘢痕组织进行清理,使压疮底部敞开,运用生理盐水+双氧水进行冲洗,为填塞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准备健康的一个基底。术前,运用血流多普勒探测仪对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穿入点进行探查,确定血管蒂位置,将受区组织缺损范围作为基本依据,对皮瓣进行设计,在髂嵴上2cm到膝上5cm范围内对皮瓣进行设计,皮瓣前后界应该比阔筋膜张肌肌缘大2cm,根据创面的形状和大小对皮瓣轮廓进行绘制,选择皮瓣前上方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纵向切口,确定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再对血管蒂位置进行标记,对从这一间隙穿过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束进行寻找,向后将阔筋膜张肌前缘牵开,在其深面对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束入肌点进行寻找并保护,对肌间隙的结缔组织及其深面脂肪组织得以保留,根据设计好皮瓣的形状将皮瓣的远端切开,对髂胫束进行游离并切断,有助于对创面进行修复时对褥疮底部进行返折填塞,最后对皮瓣的上缘和后缘进行切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皮瓣进行切取时,应该暂时性固定肌缘、筋膜和皮瓣,避免三者分离导致肌皮瓣坏死,如果需要将血管蒂延长,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股直肌切断,待转移肌皮瓣后重新缝合,不需要切断阔筋膜张肌的起点,对压疮创面进行转移修复,逐层缝合固定创面,对引流条进行放置,直接缝合供区或者游离植皮。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肌皮瓣全部成活,本组的15例患者中,12例肌皮瓣一期愈合,占80.0%,3例肌皮瓣与创面愈合较差,占20%,经换药治疗后,4-6周伤口完全愈合;随访10-20个月,皮瓣质地好、颜色正常,且没有再次出现压疮。 3.讨论 股骨大转子压疮患者往往身体状况较差,术前需要充分准备,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术前应该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血糖以及降压等,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稳定各项生命体征,使手术风险降低,从而促进切口愈合[2]。必要时还要行一至二期的VSD负压治疗。为了对基床腔隙进行充分填塞,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远端多取一些髂胫束和皮下组织,向创面转移时,反折对基床腔隙进行充填,妥善固定,将死腔彻底消灭,并且在对肌皮瓣进行缝合时,应该留置引流管,在对肌皮瓣近端进行切取时,只需要对皮下组织和皮肤进行切取,不需要将阔筋膜张肌的近端切断,避免加重出血[3]。有研究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尽量使肌间隙的深面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得到保留,有助于保护肌皮瓣血运,能够使肌皮瓣的成活率提高,并且大转子压疮的修复肌皮瓣需要有感觉神经,能够使术后再次发生压疮的风险降低,由T12外侧神经皮支和股外侧皮神经支配阔筋膜张肌皮瓣,将手术的切取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可以适当保留一支皮神经,不会影响皮瓣转位[4]。同时,在下肢和髋部活动中,阔筋膜张肌发挥辅助作用,切取转移后,不会影响下肢功能,再加上大转子压疮患者往往因中风后遗症、截瘫导致,丧失下肢活动功能,尤其适用于这类患者[5]。在对血管蒂进行解剖时,运用无创技术,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手术器械对血管蒂造成直接碰撞,使对血管蒂的牵拉减少,能够降低血管蒂的痉挛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3例肌皮瓣与创面愈合较差,占20%,其中1例因为分泌液较多导致皮瓣下积液对愈合产生影响,从而诱发延迟愈合,提示在进行扩创时,应该将腔隙内的潜在不健康组织彻底切除,并切除关节滑囊,减少感染因素,从而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修复股骨大粗隆部压疮时,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作为其中的一个首选皮瓣,该皮瓣呈轴形,具有组织供应量大、面积大、血供好等优点,能够对较浅的压疮进行填塞,对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进行覆盖,并且运用逆行的方法切取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可以携带深面疏松结缔组织,不会对肌肉内的供

Allen试验和前臂桡动脉皮瓣

次至手掌变白; 前臂桡动脉皮瓣 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 3.手术操作 (1)皮瓣设计:关键点为腕横纹上约5cm处及肱桡肌中点(此点为主要皮支和肌皮支穿出点)。皮瓣轴心线为肘窝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与腕关节桡动脉搏动点的连线。即为桡动脉在前臂的行径。解剖面在前臂深筋膜深面。皮瓣切取范围可达前臂桡侧半面。虽然前臂皮肤均可形成皮瓣,但为了保证手部静脉回流,至少要保留贵要静脉及其覆盖的皮肤。 (2)根据受区缺损要求,在皮瓣的轴心线两侧设计皮瓣。 (3)在充气止血带控制下,沿皮瓣标记线,先从一侧切开皮肤直达深筋膜下,沿深筋膜与肌膜之间向血管方向分离,至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隙处,可看到桡血管分支随肌间隙筋膜进入前臂皮瓣。一般在肱桡肌肌腹段内有2支或3支,只要完整地保护好其中一个分支(口径在0.5~1.0mm),即可供应足够大小的皮瓣。当解剖分离至血管附近时,要特别细致,不要损伤细小的分支,在血管周围要保留1cm左右宽的深筋膜及其相连的肌间隔,保护血管主干沿肌间隙筋膜发出的细小皮支。皮瓣一侧解剖游离完成后,再切开另一侧并进行游离。在血管主干的下面会师使血管完全游离。 (4)于皮瓣远端和近端皮下保护好头静脉,并做适当解剖。 (5)桡神经的浅支在桡动脉中、下1/3处穿到皮下,走向手背。该神经距桡动脉2~3cm,在前臂桡动脉皮瓣游离过程中注意勿损伤该神经,否则可造成虎口背侧感觉消失。

(6)游离皮瓣上部时,注意分辨血管的肌支并予以结扎,同时切勿损伤皮支。如遇较大的肌皮支,可适当分离,切断少部分肌肉,以解剖出肌皮支,使之保留于皮瓣内。 (7)若需要重建皮瓣感觉,可将前臂外侧皮神经留在皮瓣内。 (8)皮瓣两侧解剖游离完成后,仅剩下皮瓣的远端和近端与血管神经蒂相连。 (9)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时,切断皮瓣近端血管蒂及前臂外侧皮神经,将皮瓣向远端逆行转移。为尽量向手部远端创面转移,远端血管蒂可尽量向远端游离,最远可形成以掌深弓为血管蒂的前臂逆行桡动脉岛状皮瓣。 (10)游离移植时,切断结扎皮瓣远端血管蒂,充分游离近端血管蒂,以保持血管蒂有一定的长度。若受区有血管缺损,可于皮瓣置入受区后,分别将皮瓣桡动脉的近端和远端与受区缺损血管的近端和远端吻合。以重建肢体的血液供应。 (11)前臂桡动脉皮瓣内可包含前臂外侧皮神经而形成神经皮瓣,前臂桡动脉皮瓣也可将掌长肌腱、肱桡肌包含在内而形成肌腱或肌肉皮瓣,前臂桡动脉皮瓣也可包含部分桡骨下段而形成骨皮瓣。一般可切取桡骨茎突上骨片作为植骨块,再用前臂桡动脉皮瓣包裹之,形成桡骨块皮瓣,用于拇指再造。 (12)切取皮瓣或筋膜瓣后,供区创面应进行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

前臂解剖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臂前群肌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喙肱肌。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经支配,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按其排列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分别受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分支支配。肱动脉及其分支尺、桡动脉分别发出分支营养这此肌肉,同时,这些肌肉在肘关节外形成肘窝,在前臂与骨间膜构成前臂间隙。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浅筋膜薄而松弛,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 (一)浅静脉 1.头静脉cepha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桡腕关节近侧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 2.贵要静脉basilic vein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渐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在腋腔与肱静脉合成腋静脉。 3.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 粗而短,位于肘窝前面,变异甚多,通常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有时还接受前臂正中静脉的汇入。此外,肘正中静脉与深静脉间有吻合支。 4.前臂正中静脉median antebrachial vein 位于前臂前面中线,为一不甚恒定的细支,起于手掌静脉丛,至肘窝汇入肘正中静脉, (二) 上肢的浅淋巴管引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可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收纳手和

前臂尺侧部的淋巴,伴随贵要静脉走行,注入肘淋巴结cubital lymph nodes,肘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外侧组收纳手和前臂桡侧部的淋巴,伴随头静脉上行,一部分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 臂部前面的皮神经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前臂前面有前 1.臂外侧上皮神经superior later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腋神经的皮支,在三角肌后缘穿深筋膜, 2.臂外侧下皮神经inferior later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桡神经的皮支,在桡神经沟内发出,于三角肌止点下方浅出, 3.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在腋腔起自臂丛内侧束,居于最内侧,下行至臂中部穿筋膜浅出, 4.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已述于胸壁前部。为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5.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继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居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贵要静脉穿深筋膜处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 6.前臂外侧皮神经later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肌皮神经的末支,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外侧沟处穿深筋膜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伴头静脉走行,分布于前臂外侧面皮肤。 第五章第四节第一个知识点关键词索引表

前臂皮瓣与颈阔肌皮瓣在颊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6 年 3 月 B 第 3 卷第 8 期1409 Mar. B 2016 Vol. 3 No. 8临床交流??前臂皮瓣与颈阔肌皮瓣在颊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12郭建,李伟(1.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南阳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探讨前臂皮瓣及颈阔肌皮瓣在颊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0年【摘要】目的方法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颊癌患者34例,分别采用前臂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组织缺损21例及颈阔肌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组织缺损13例,术后复查6~12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前臂挠侧皮瓣21例中,结果成活20例,成活率 95.24%,无张口受限18例,轻度张口受限2例;颈阔肌皮瓣13例中,成活12例,成活率92.31%,无张口受限5例,轻度张口受限5例,中度张口受限2例。前臂皮瓣及颈阔肌皮瓣成活率高,结论能明显改善颊癌患者术后颊部的外形及功能,但前臂皮瓣的修复效果优于颈阔肌皮瓣,应作为首选。前臂皮瓣;颈阔肌皮瓣;颊癌;缺损修复【关键词】R622.1;R739.8 B 【】ISSN.2095-8242.2016.08.1409.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DOI:10.16281/https://www.360docs.net/doc/003286566.html,ki.jocml.2016.08.013颊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常造成口受限;2例皮瓣弹性稍差,出现轻度张口受限,1例重度大面积组织缺损,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现本文对我院收张口受限(皮瓣完全坏死)。治的采用前臂皮瓣及颈阔肌皮瓣一期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13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皮瓣远34例患者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一、下肢 1.男性,40岁。主诉:4小时前乘公共汽车,右下肢搭于左下肢上,突然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检查所见: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右足尖触及左足背。触摸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右下肢短缩。膝关节和踝关节主、被动运动正常。右下肢无感觉异常。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该病症可合并什么神经损伤?本病例有无合并神经损伤? 2.女性,45岁。主诉:近期感冒咳嗽比较厉害,昨天发现左大腿根部内侧出现一肿块,今天似乎肿大较明显,并有些疼痛而前来就诊。检查所见:左腹股沟下方股部内侧近大阴唇处有一肿物,触摸肿物柔软,无结节状,有压痛,嘱病人平卧推压肿物未能使肿物消失。遂收住院观察。入院后第2天患者股部肿块越发明显并疼痛加剧,伴腹胀并呕吐,逐实施手术治疗。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要与什么常见病症鉴别?(3)患者病程进展的原因?(4)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3.男性,21岁,业余足球爱好者。主诉:5年前踢足球时初次受伤,当时以左脚为立足脚,右脚从右往左半转身凌空抽射,不慎踢空,当时右脚小腿瞬间剧烈拉伸,右脚膝关节伴有较严重的扭曲,该关节立即疼痛异常。当时骨科医生诊断内侧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亦有所损伤,后慢慢恢复。今天打羽毛球再次受伤。当时,做一向右起跳的动作,落地的时候右膝猛烈受挫,关节部位有严重的扭曲感并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前来就诊。检查所见:右膝明显肿胀,压痛,关节屈伸困难并疼痛,特别是下蹲时,右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活动时关节内有异响和异物感,自感有轻度的交锁。右下肢不能单独站立运动。前抽屉试验阳性,屈膝时内旋幅度较左膝明显增加。 分析:(1)患者本次就诊是损伤了哪些结构?(2)诊断的依据?(3)损伤这些结构的形态学机制如何? 4.男,37岁。主诉:近期感右侧臀部疼痛,并向股后部、小腿后部和外侧以及足背放射。以往类似情况亦有发生,但不如此次厉害,未予重视。检查所见:双下肢等粗等长。在右髋部股骨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用拇指深压时,有明显压痛并向下放射。患者外展和外旋右下肢时疼痛加剧,不活动则疼痛缓解。除疼痛外,运动并无障碍。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造成该病症的常见形态学原因是什么? 5.男,40岁。主诉:一个半小时前遭遇车祸,左侧膝部外侧遭猛烈撞击。检查所见:左膝外侧有有明显淤青并肿胀,压痛剧烈,并有骨擦音。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消失,患者不能做足背屈和外翻的主动动作。 分析:(1)什么结构损伤?(2)诊断的依据?(3)如果被损伤结构未能得到及时医治,患者今后会有怎样的下肢畸形和行走步态? 6.女,53岁。2小时前不慎从高处摔下,右侧大腿与硬物猛烈撞击,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确诊右股骨下段骨折,因家属要求转院。检查所见:右腘窝坚实并稍膨隆,疼痛。右小腿和足苍白,温度低,在足背和内踝处均未能触及动脉博动。 分析:(1)什么结构损伤?(2)诊断的依据?(3)是否需要手术修复损伤结构?为什么?手术中应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