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9.男,60岁。心前区疼痛多年,每逢秋冬季加重,今年入冬以来时感心前区刺痛,且放射至左肩背部,经常心悸,胸闷,舌质紫黯,脉沉涩。临床床辨证为

A.痰迷心窍证

B.血瘀心脉证

C.心阳虚证

D.气滞心脉证

E.痰阻心脉证

答案:9.B

10.男,74岁,一年前出现喘哮痰鸣,咳痰清稀,量多易咳,形寒肢冷,舌淡,红苔白滑,脉沉迟,宜诊断为

A.饮停胸胁证

B.寒痰阻肺证

C.肺气虚证

D.肺阴虚证

E.风寒犯肺证

11.男,15岁。昨夜起发热,体温38℃,微恶寒,口干微渴,头痛,汗出,咳嗽,痰黏稠,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临床辨证为

A.表热证

B.表虚证

C.半表半里证

D.风寒束肺

E.表寒证

答案:11.A

12.女,27岁,3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8.2℃,微恶风寒,咳嗽,痰少而黏,难咳,口唇、鼻咽干燥,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宜诊断为

A.痰热壅肺证

B.燥邪犯肺证

C.风寒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风热犯肺证

答案:12.B

13.男,60岁。3天前受凉,突然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夜间加剧,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腻,脉浮紧。临床辨证为

A.寒邪客肺证

B.风寒犯肺证

C.外感风寒证

D.风邪袭肺证

E.饮邪停肺证

答案:13.B

14.男,65岁,有冠心病6年余,常感心悸怔忡,今晨突起心胸剧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证属

A.气滞心脉证

B.寒凝心脉证

C.心阳虚脱证

D.痰阻心脉证

E.瘀阻心脉证

答案:14.B

15.男,68岁。患慢性气管炎多年,今入冬来,经常感冒,咳嗽,痰少而黏,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苔白少津,脉弱。辨证为

A.风寒束肺

B.寒邪客肺

C.燥邪犯肺

D.肝火犯肺

E.肺阴虚

答案:15.E

16.女,33岁。入秋患感冒后,干咳不止,痰少而黏,心烦,口咽干燥,大便干,舌红苔少而干,脉数。临床辨证为

A.风热犯肺证

B.肺阴虚证

C.燥邪犯肺证

D.肝火犯肺证

E.热邪壅肺证

答案:16.C

17.男,38岁。高热不退10天余,咳嗽,胸痛并痰中带有脓血,味腥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辨证

A.风热犯肺证

B.热邪壅肺证

C.肝火犯肺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答案:17.B

18.男,50岁。咳喘多年,胸闷痰多,稀白滑易咳出,舌苔白腻,脉滑。临床辨证

A.寒邪客肺证

B.风寒犯肺证

C.痰湿阻肺证

D.饮停于肺证

E.肺气虚证

答案:18.C

19.女,32岁,1年前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脉虚者,证属

A.心阻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阴虚证

D.心血虚证

E.心气虚证

答案:19.E

20.女,65岁。咳喘15年,每至冬季加重,面色淡白,咳声无力,动则气喘,痰清稀色白,四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弱。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不纳气证

B.肺气虚证

C.肺肾气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脾肺气虚证

21.女,24岁。半月前感冒后,咳嗽至今不愈,阵发性呛咳,痰少而黏,痰中偶有血丝,胸胁胀痛,头晕目赤,溲黄便干,舌苔薄黄,脉弦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热邪壅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肝火犯肺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答案:21.C

22.女,52岁。患过敏性鼻炎已近10年,每遇气温变化即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平素怕冷。面白。气短,自汗,舌淡苔白,尺脉沉细。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阳虚证

B.肺气虚证

C.肺肾气虚证

D.风寒犯肺证

E.肾气虚证

答案:22.C

23.男,37岁,因要工钱时,遭老板殴打,终日闷闷不乐,出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舌淡红,苔薄黄,脉弱。证属

A.阳明病证

B.太阴病证

C.少阴病证

D.少阳病证

E.厥阴病证

答案:23.E

24.女,45岁。3天前食后受凉,腹泻不止,日行6~7次,水样便,腹微痛,纳呆恶心,小便短少,舌苔白厚腻,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寒湿困脾证

B.胃寒证

C.脾阳虚证

D.外感寒湿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4.A

25.男,65岁。肛门脱出已近3年,每大便稍用力,肛门即会脱出。面白,神疲,气短,乏力,纳少,大便干,2~3天一行,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脾气虚证

B.脾阴虚证

C.脾气下陷证

D.气陷证

E.肺气虚证

答案:25.C

26.女,42岁。3年来月经量多,每次行经约7~8天,经色先红后淡,经后小腹隐痛。面色淡白无华,纳少,稍多食即感脘腹胀满,气短,神疲乏力,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气血两虚证

B.脾不摄血证

C.心脾两虚证

D.冲任虚寒证

E.脾肾气虚证

答案:26.B

27.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余,大便每天2~3次,稀便不成形,纳呆,腹胀,周身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脾阳虚证

B.脾气虚证

C.大肠虚寒证

D.寒湿困脾证

E.肾气虚证

答案:27.B

28.男,8岁。平日喜欢吃甜食,近日纳食减少,口气臭秽,脘腹胀满,矢气昧臭,大便干,舌苔厚腻而黄,脉滑数。临床辨证为

A.湿热蕴脾证

B.肝气犯胃

C.食滞胃脘证

D.大肠湿热证

E.胃热证

答案:28.E

29.男,48岁。患慢性肝炎5年之久,近日常感两胁胀痛,心烦易怒,食少,腹胀便稀,舌淡苔白,脉弦缓。临床辨证为

A.肝气郁结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脾不调证

D.脾气虚证

E.脾阳虚

答案:29.C

30.男,38岁,近半月来出现,日晡潮热,腹胀满疼痛,便秘,谵语,狂乱,舌红苔黄厚燥,脉沉迟有力,证属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证

C.少阳病证

D.气分病证

E.中焦病证

31.女,20岁。因过食生冷后,胃脘剧烈痛,口吐清水,四肢不温,面白无华;大便稀薄,舌苔白滑,脉沉紧。临床辨证为

A.胃寒证

B.脾阳虚证

C.脾气虚

D.食滞胃脘

E.脾肾阳虚

答案:31.A

32.男,34岁。患“神经性头痛”已3年。每月发作2~3次,每次头痛延续1~2天,头胀痛欲裂,耳鸣,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溲赤便干,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肝经风热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阳上亢证

D.肝阴虚证

E.肝胆湿热证

答案:32.B

33.男,12岁,腹泻半年余,伴面色无华,形寒肢冷,腰酸,下腹冷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最宜诊断为

A.肾阳虚证

B.寒湿困脾证

C.肾气不固证

D.脾肾阳虚证

E.脾阳虚证

答案:33.D

34.男,43岁。面目一身俱黄,色鲜如橘色,纳呆呕恶,脘胀,胁痛,胁下有痞块,小便黄,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临床辨证为

A.湿热蕴脾证

B.肝胆湿热证

C.寒湿困脾证

D.大肠温热证

E.肝火上炎证

答案:34.B

35.男,25岁。因饮食不洁,当天即腹痛腹泻,下利黄糜味臭,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临床辨证

A.大肠湿热证

B.湿热蕴脾证

C.食积胃肠证

D.肝郁乘脾证

E.胃热证

答案:35.A

36.女,22岁。自期末复习考试以来自觉心胸烦闷,喜叹息,并感咽喉部有异物堵塞,咳之不出,吞之不下,服消炎药,效果不显,舌苔白,脉弦。临床辨证为

A.气逆证

B.肝火上炎

C.心火亢盛

D.肝气郁结

E.气滞血瘀

答案:36.D

37.男,76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今春自觉经常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走路发飘。今晨起床后突然眩晕仆倒,左半身无力不能行走,口眼 斜,语言骞涩,舌红苔腻,脉弦滑。辨证为

A.阴虚动风

B.血虚生风

C.肝阳上亢

D.热极生风

E.肝阳化风

答案:37.E

38.女,18岁。半年前失恋后精神抑郁,时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多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

A.痰迷心窍证

B.肝气郁结证

C.心火亢盛证

D.痰火扰心证

E.胆郁痰扰证

答案:38.A

39.男,13岁。患“乙型脑炎”5天,现高热39℃,躁狂谵语,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五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热入营血证

B.痰火扰心证

C.心火亢盛证

D.痰迷心窍证

E.阳明腑实证

答案:39.B

40.女,30岁。新婚第3天,即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小肠实热证

B.膀胱湿热证

C.热结膀胱证

D.湿热下注证

E.热入营血证

41.男,78岁,久病咳喘,乏力气短,动则尤甚,自汗耳鸣,舌淡苔自脉弱,最宜诊断为

A.肺气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阳虚证

D.脾肺气虚证

E.肾气不固证

答案:41.B

42.男,51岁。小便后余沥不尽已数年,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伴腰膝冷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尺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气不固证

B.肾阳虚证

C.肾不纳气证

D.肾精不足证

E.膀胱湿热证

答案:42.A

43.男,17岁。失眠近1年,每晚入睡极难,烦热,盗汗,遗精,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舌红苔少,脉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肾阴虚证

D.心火亢盛证

E.心肾不交证

答案:43.E

44.女,28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3个月,面色无华,乏力身倦,食少腹胀,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最宜诊断为

A.心脾气血虚证

B.气不摄血证

C.脾不统血证

D.心肝血虚证

E.血虚证

答案:44.A

45.男,32岁。牙龈肿痛已3天,烦热,口渴饮冷,大便干,三天未行,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弦。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火亢盛证

B.胃火亢盛证

C.大肠热结证

D.阳明腑实证

E.膀胱湿热证

答案:45.B

46.男,29岁。近1个月来失眠多梦,伴头晕耳鸣,胸闷不舒,痰多,烦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血虚证

B.心阴虚证

C.痰火扰心证

D.胆郁痰扰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6.D

47.男,2岁。高热,面红,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热极生风证

B.肝风内动证

C.肝阳化风证

D.阴虚动风证

E.血虚生风证

答案:47.A

48.男,68岁。咳喘已近10年,现呼多吸少,动则加剧,腰膝酸软,痰清稀色白,心悸胸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阳虚

B.肺气虚

C.肾气不固

D.肾不纳气

E.心肺气虚

答案:48.D

49.女,28岁。每逢社交场合,精神紧张则腹部绞痛,痛则欲泻,泻后则痛止,平时饮食,睡眠,二便均佳,舌正常,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肝气郁结证

B.肝气横逆证

C.肝气犯脾证

D.寒湿困脾证

E.肾阳虚证

答案:49.C

50.男,38岁。身热,面红,口渴,但饮水不多,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实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亡阳证

D.真寒假热证

E.虚热证

51.男,19岁。长期胃部胀痛,近半年脘胀痞满益甚,胸闷气塞,纳差,大便三天一行,但不干燥,伴气短乏力,检查腹部按之软。舌淡苔少,脉弱。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里实证

B.里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阳明腑实证

答案:51.D

52.男,43岁。入冬后,肢体关节游走窜痛,沉重。苔薄白,脉弦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表湿证

B.里湿证

C.风湿证

D.寒湿证

E.湿热证

答案:52.C

53.男,25岁。声音嘶哑2年余,伴干咳,五心烦热,心悸失眠,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肺阴虚证

B.肾阴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燥津伤证

E.心肾阴虚证

答案:53.C

54.女,58岁。面浮肢肿,小便不利,心悸怔忡,唇甲青紫,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舌淡紫而润,脉沉细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肾阳虚证

C.脾肾阳虚证

D.心肾阳虚证

E.心脉痹阻证

答案:54.D

55.男,29岁。咳喘,胸闷,肩背痛而发凉,少气,自汗,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手太阴肺经病证

B.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C.足阳明胃经病证

D.足厥阴肝经病证

E.足少阳胆经病证

答案:55.A

56.女,42岁。胸中烦热,口苦咽干,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上热下寒证

D.表实里虚证

E.表热里寒证

答案:56.C

57.女,47岁,咳喘半年,面白无华,乏力气短,纳少腹胀,咳痰清稀,舌淡苔白脉弱,最宜诊断为

A.寒痰阻肺证

B.脾肺气虚证

C.心肺气虚证

D.肺肾气虚证

E.肺气不足证

答案:57.B

58.女,49岁。因股票大涨,喜不自禁,突感心前区胀痛,痛引左肩部。舌紫暗,脉涩。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气滞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虚证

D.血瘀证

E.气血两虚证

答案:58.A

59.男,58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舌苔白滑,脉弦。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饮停于肺证

B.饮停胸胁证

C.痰湿阻肺证

D.肝气郁结证

E.寒邪客肺证

答案:59.B

60.男,43岁。胃脘胀满,口渴欲饮,水入则吐,胃中有振水声,苔白滑,脉弦。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饮停于胃证

B.胃寒证

C.脾阳虚证

D.脾虚湿阻证

E.寒湿困脾证

61.男,36岁。患胃病多年,今晚突然大量吐血,面唇俱白,冷汗淋漓,呼吸微弱,神志欠清;舌淡,脉浮大而散,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气不摄血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随血脱证

D.亡阳证

E.亡阴证

答案:61.C

62.男,8岁。3天前发热恶风,咽痛,今天面部及眼泡浮肿,小便黄少,苔薄白,脉浮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脾虚湿阻证

B.阴水证

C.风水相搏证

D.肾虚水泛证

E.水湿困脾证

答案:62.C

63.男,29岁。身热,恶风汗出,口渴咽痛,鼻唇俱干,干咳无痰,舌苔黄干,脉浮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温燥证

B.凉燥证

C.风热犯肺证

D.热邪壅肺证

E.肺阴虚证

答案:63.A

64.男,65岁。咳喘无力,痰清稀,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脉弱。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不纳气证

B.肺气虚证

C.心肾阳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4.D

65.女,75岁。嗜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差,大便夹有半消化食物,夜尿频多,舌淡嫩苔白,脉沉迟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脾阳虚证

B.心阳虚证

C.肾阳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湿困脾证

答案:65.D

66.女,60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咳喘3月,伴呼吸气短,腰酸耳鸣,咳痰清稀,面白神疲,乏力,唇、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诊断为

A.心肺气虚证

B.饮停胸胁证

C.肺肾气虚证

D.心脉瘀阻证

E.肺气虚证

答案:66.C

67.女,3岁。患“乙脑”,病第8天,低热不退,颧红盗汗,失语,手足蠕动,舌红绛苔无,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肝阴虚

B.肾阴虚

C.肝肾阴虚

D.阴虚动风

E.血虚动风

答案:67.D

68.男,56岁。睾丸坠胀冷痛,右侧少腹时痛,痛引会阴部,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弦有力。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证

C.寒滞肝脉证

D.肝气郁结证

E.寒湿下注证

答案:68.C

69.女,28岁。因产后劳累过度而致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而涩。辨证为

A.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虚证

E.血虚证

答案:69.B

70.女,42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辨证为

A.肝阳上亢

B.肝火上炎

C.心火亢盛

D.肾阴虚

E.肝阴虚

71.男,50岁。患慢性肾炎7年,今年入冬以来,浮肿明显,下肢肿按之凹陷不起,腰膝发冷,小便不利,面色咣白,神疲蜷卧,畏寒肢冷,大便稀,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迟,尺部为甚。辨证为

A.脾气虚

B.脾阳虚

C.肾气不固

D.肾阳虚

E.肾不纳气

答案:71.D

72.女,19岁。慢性肠炎多年,近日因食冷饮,大便次数增多,每清晨4点左右腹泻,便质清稀,伴不消化食物,残渣。病人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而润,苔白尺脉沉弱。辨证为

A.脾气虚

B.脾阳虚

C.脾虚下陷

D.脾肾阳虚

E.肝脾不调

答案:72.D

73.女,3岁。病人体质瘦弱,面色淡白,毛发枯黄,2岁方会走路,足软无力,牙齿生长缓慢,语言贫乏,反应迟钝,舌淡红,脉细缓。辨证为

A.肾阳虚

B.肾气不固

C.肾精不足

D.肾阴虚

E.血虚证

答案:73.C

74.女,38岁。孕6产2,流4,近来腰膝无力,牙齿摇动欲脱,记忆力明显减退,白带清稀,咳嗽则小便失禁,舌淡脉沉细。临床辨证为

A.肾精不足

B.肾阳虚

C.肝肾阴虚

D.心脾两虚

E.肾气不固

答案:74.E

75.女,18岁。10年来月经提前而至,每次经期10余天而止,且量多,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神疲乏力。伴有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临床辨证为

A.脾气虚

B.心肝血虚

C.心脾两虚

D.心血虚

E.脾不统血

答案:75.C

76.男,42岁,3月前出现心烦失眠,腰酸梦遗,头晕,舌红少苔,脉细,宜诊断为

A.心火亢盛证

B.肾阴虚证

C.肾精不足证

D.心肾不交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6.D

77.女,43岁。该病人自29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年来经常头晕胀痛,心烦易怒并伴腰膝酸软无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辨证为

A.肝阴虚

B.肝阳上亢

C.肝气郁结

D.肝火上炎

E.心火亢盛

答案:77.B

78.男,28岁,3天前感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便干尿黄,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最宜诊断为

A.胃热炽盛证

B.胃阴虚证

C.大肠热结证

D.肝火犯肺证

E.胃肠气滞证

答案:78.E

79.男,25岁。因找工作不顺利,心情不畅,烦躁易怒,近日来失眠多梦,口苦咽干,清晨出现鼻部出血,色红量较多头目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

A.肝阳上亢

B.心火亢盛

C.肝火上炎

D.肝气郁结

E.脾不统血

答案:79.C

80.男,51岁。因暴怒后突然出现咳嗽,阵阵不休,痰少而黏,近日时见少量咳血。伴有胸痛,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

A.燥邪犯肺

B.肺阴虚

C.肝火犯肺

D.肺气虚

E.肺热壅盛

81.男,35岁。婚后6年没有小孩,女方检查正常。经化验确诊为“精子数量少”,性生活基本正常,偶有腰酸乏力,舌淡红,脉沉缓。辨证为

A.肾阳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不纳气

E.肾阴虚

答案:81.B

82.女,36岁。下岗后,心情不好,近半月,自感胃脘痞满,纳谷不香,腹胀便溏,胸闷喜叹息,舌淡红,脉弦缓。临床辨证为

A.肝气郁结证

B.脾气虚

C.肝胃不和证

D.肝脾不调

E.气滞证

答案:82.D

83.女,37岁,尿血3天,尿频灼涩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最宜诊断为

A.心火下移证

B.膀胱湿热证

C.湿热下注证

D.血热证

E.中焦湿热证

答案:83.B

84.女,45岁,2,天前因淋雨后受凉,突感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属于

A.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B.气血亏虚

C.痰湿内阻

D.肾虚精亏

E.瘀血阻滞

答案:84.C

85.男,38岁,发热5天,现体温39.2℃胸闷,壮热,鼻翼煽动,舌红苔白,脉数,属于

A.心气虚

B.热邪或痰热壅肺

C.痰饮停肺

D.寒邪客肺

E.肺肾气虚

答案:85.B

86.女,48岁,患慢性盆腔炎多年,近半年来,常感神疲乏力,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属

A.湿热下注

B.肝肾阳虚

C.冲任亏虚

D.寒湿下注

E.肝经郁热

答案:86.D

87.女,32岁,因1年前考公务员意外落选,一直郁郁寡欢,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舌红,苔白,脉弦,其病机是

A.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B.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C.肝风挟痰,蒙蔽心神

D.痰迷心窍

E.温病邪热入于心包

答案:87.D

88.男,42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多年,近半月来病情加重,出现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舌淡红,苔自,脉弦,属于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惊风

E.脏躁

答案:88.A

89.男,62岁,四年前因“中风”偏瘫,不能行走,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舌淡红,苔白,脉沉弦,属于

A.形盛气虚

B.胃火亢盛

C.阴虚火旺

D.脏腑精气衰竭

E.形盛气弱

答案:89.D

90.女,32岁,素体羸弱,患有慢性胃炎10余年,胃脘冷痛喜按,口淡不渴,舌淡嫩,苔白,脉沉迟,最有意义的诊断是

A.脾阳虚证

B.寒滞胃肠证

C.寒湿中阻证

D.胃阳虚证

E.脾虚肝郁证

91.女,18岁,3天前发现右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柔韧,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为

A.抱头火丹

B.托腮痈

C.痄腮

D.发颐

E.腮肿

答案:91.C

92.男,63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今晨突感胃脘不适,呕吐,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多属

A.胃阳不足

B.邪热犯胃

C.伤食

D.痰饮内停

E.肝胆郁热

答案:92.A

93.女,23岁,右臀部溃疡5天,红肿高起,根盘紧束,灼热疼痛,舌淡红,苔黄,脉数属

A.痈

B.疽

C.疔

D.疖

E.丹毒

答案:93.A

94.某孩,女,7岁,因患感冒后突然症状加重,发热,头痛,神昏谵语,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指纹透关射甲,舌淡红,苔白,脉细则提示

A.邪气入络

B.邪气入经

C.邪入脏腑,病情较重

D.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E.风寒表证

答案:94.D

95.男,32岁,患肺结核多年,形体消瘦,2天前因受凉后感冒,咳嗽,痰少,恶寒,发热,证属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脉浮数可见到的舌象是

A.红绛舌,黄燥苔

B.红瘦舌,薄白苔

C.绛舌,黄白苔

D.红舌,苍老滑苔

E.淡白舌,黄裂苔

答案:95.B

96.男,48岁,昔日纵欲过度,1年前出现阳痿,面白神疲,夜尿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宜诊断为

A.肾气不固证

B.气不摄津证

C.肾阳虚证

E.宿粪

D.脾虚气陷证

E.肾精亏虚证

答案:96.C

97.女,52岁,2天前因车祸致脑挫裂伤,神志不清,语

无伦次,声高有力,舌红苔白,脉弦为

A.错语

B.独语

C.谵语

D.呓语

E.郑声

答案:97.C

98.男,68岁,患脑梗塞多年,近一年来病情加重,

卧床不起,呼吸低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

舌淡红,苔薄白,脉濡弱,为

A.少气

B.夺气

C.气粗

D.短气

E.气微

答案:98.A

99.男,24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多年,骨瘦如柴,

少力懒言,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舌淡红,苔白滑,

脉沉弦为

A.气胀

B.节胸

C.水臌

D.心下痞

E.瘕聚

答案:99.C

100.女,48岁,习惯性便秘多年,近日感左少腹作

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多为

A.肠痈

B.痛经

C.瘕聚

D.虫积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 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9.男,60岁。心前区疼痛多年,每逢秋冬季加重,今年入冬以来时感心前区刺痛,且放射至左肩背部,经 常心悸,胸闷,舌质紫黯,脉沉涩。临床床辨证为 A.痰迷心窍证 B.血瘀心脉证 C.心阳虚证 D.气滞心脉证 E.痰阻心脉证 答案:9.B 10.男,74岁,一年前出现喘哮痰鸣,咳痰清稀,量多易咳,形寒肢冷,舌淡,红苔白滑,脉沉迟,宜诊断 为

中医诊断学深刻复知识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可以确定为表证?(C ) A 脉浮 B 舌红苔薄 C 恶寒发热 D 头身疼痛 E 鼻塞流涕 2、脉象特征具有轻举可得的脉为( C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3、既主疼痛又主食积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4、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 D )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5、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C )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6、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7、气虚的面色多为:(B )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8、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C )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10、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11、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 D ) A、气虚发热B、阴虚发热C、血虚发热D、湿温潮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C )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13、八纲辨证是:( B )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14、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15、表证的恶寒是由于:( B )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 16、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 D ) 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 17、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 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 18、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 A ) 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19、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 D ) 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 2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D ) 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 21、脉象特征具有重按可得的脉为( D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22、主实寒证的脉是( D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D )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4、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5、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 B )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 26、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C )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27、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 B )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 28、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 2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 C )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 30、下列除__以外,均属喘证表现:( B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page one)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 绪论 【学习要点】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 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问诊 【学习要点】 一、问寒热 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 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 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 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七、问饮食与口味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

中医诊断学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绪论 中医诊断三大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第二单元望诊 1望神 ①得神:健康 ②失神、无神:重病,久病,虚证,实证。 精亏盛衰:意思模糊,目无光彩,眼球呆滞。→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 邪盛神乱(病重):实证导致谵语←热扰心神所致实证。 ③少神:得神与失神之间,亚健康: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 ④假神:突然面红如妆,戴阳证,除中。→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回光返照)傻 2神乱:癫狂痴痫脏燥↑ ⑴焦虑:脏燥;恐惧:卑惵;⑵淡漠痴呆:见于癫,痴呆⑶猝然昏倒,口吐白沫,口中怪叫见于痫病。↓ 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3望面色 ①正常人(有胃气;有神气;):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生来就有肤色;有光泽和无光泽之分) 客色(→外界影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善色,恶色属于异常。 ②五色主病 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歡潮红、嫩红:虚热证、阴虚。 面色苍白,歡颊部嫩红如妆: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血虚→淡白;气虚→苍白;阳虚→晄白),寒证,失血证。无阴虚 黄色:主虚证(脾虚为主),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脾虚湿盛 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湿热 阴黄如烟熏,寒湿。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寒痛淤惊+气滞) 青紫:血瘀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眉间鼻柱,唇周围色青:惊风、惊风前兆。 青黑、淡青:寒盛痛剧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淤血,剧痛。(寒痛淤虚+水饮)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黧黑:淤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一、望诊属于中医诊断方法之一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全省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泄物的形、色、量等具体情况,从而了解病人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其是否患病以及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又可分为望神、望五官、望、躯体、望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等局部望诊。总的来说,望诊已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是四诊的重要部分,位居四诊之首。 1、视觉是人的众多感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通过视觉,人们可以获取丰富的感官治疗,从而为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医生通过望诊,能够获得关于病人和病情的较为丰富和全面的资料,从而准确判断疾病的具体情况并相应地施以治疗。所以,医家有言:望而知之谓之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在发生疾病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发生病变时,就可能会影响并表现出为整个身体出现问题;而全身发生的某种病变,也可能突出表现为在某个局部或特定器官。人体内部的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可能会表现为人体外部发生改变;人体的外部出现疾病,也可能会引发内部脏腑出现问题。人身体上的疾病,有可能会引发精神上的某种问题;而精神上的疾病,也可能会影响并表现为身体出现一定的病变。所以,人是神、色、形、态、五官等外在的情况,通常体现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面部和舌部,与五脏六腑指甲更是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能够表现出这些脏腑的病变情况。因此,医生通过望诊,过程病人的神、色、形、态、五官等外在整体情况,往往就能够了解病人是否出现疾病以及病变部位、病程程度等具体的病变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并加以相应的治疗。 二、望诊的主要内容与全省望诊 (一)望诊的内容 望诊包括全省望诊和局部望诊。全省望诊,是指通过对病人外表的神态、气色、面色、肤色、形态、姿态等整体情况进行概括的诊查,来从总体上大致了解疾病性质及病情程度的一种诊断方法。局部望诊,是指在全身望诊之后,再深入、细致地诊查病人的头部,面部、五官、躯体、皮肤、二阴、排出物等,从而详尽地了解病变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具体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具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补充的作用,因此医生在望诊时,应当将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判断和掌握病情,并为以后的对症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等具体内容 1、望神是指通过观察患者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来诊察其是否患有疾病以及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疾病性质等的一种重要的望诊方法。医生在望神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表情神态、身形体态、言谈举止、动作反应、呼吸饮食等,尤其是应重点观察眼神目光 2、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和全身皮肤的颜色、光泽,从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一般来说,通过观察面色和皮肤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疾病发生的脏腑以及疾病的性质,通过观察脸和皮肤光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脏腑内精气的盛衰情况、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后的痊愈情况。因为人体在发生病变时,面部的变化较为明显,所以下面将主要介绍面色的主要内容 (1)面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中医理论认为,面部的色泽和部位,都与特定的脏腑相对应,因此通过对面部各个部位及色泽的观察,可以推断脏腑的病变情况。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 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疒咅)、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 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疫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中医诊断学 第七单元 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 一、A1 1、虚实真假的鉴别关键是 A、舌质的嫩胖与苍老 B、脉象的有力无力 C、体质的强壮与虚弱 D、病程的长短 E、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 2、热极肢厥证又可称为 A、真热假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表里同病证 3、真热假寒的表现可见 A、神志昏沉 B、面色紫暗 C、胸腹灼热 D、四肢厥冷 E、以上都是 4、下列属于证候转化的是 A、表里出入 B、表里同病 C、寒热错杂 D、虚实夹杂 E、以上都是 5、下列属于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错杂关系的是 A、表里同病 B、寒热错杂 C、虚实夹杂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6、临床上常见的八纲相兼证候不包括 A、表实寒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寒证 D、里实寒证 E、寒热错杂证 7、真寒假热证产生的机理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阴不敛阳 D、阳不敛阴 E、表热里寒 8、不属于阳证临床表现的是 A、恶寒发热 B、语声高亢 C、大便溏泄 D、小便短赤 E、肌肤灼热 9、阴证的临床表现为 A、肌肤灼热 B、烦躁不安 C、呼吸气粗 D、身重踡卧 E、口干渴饮 10、下列关于虚证与实证的鉴别叙述错误的是 A、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 B、虚证精神萎靡,实证精神兴奋 C、虚证疼痛喜按,实证疼痛拒按 D、虚证发热为蒸蒸壮热,实证发热为五心烦热 E、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 11、下列属于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A、口淡不渴 B、恶热喜冷 C、小便短黄 D、舌红脉数 E、大便干结 12、下列不属于表证临床表现特点的是 A、恶寒发热 B、头身疼痛 C、闭塞流涕 D、咽喉痒痛 E、口渴欲饮 13、下列症状哪项不是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五心烦热 B、声高气粗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E、腹痛拒按 14、以下哪项不是虚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 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 寒饮停胃证 B. 胃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寒滞胃肠证 E. 胃阴虚证 答案: 1.B 2. 女,40 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 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 心阴虚证 B. 肝阴虚证 C. 心血虚证 D. 肝血虚证 E. 胆郁痰扰 答案: 2.C 3. 女,52 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心气虚证 B. 心阳虚证 C. 心脉痹阻证 D. 气虚血痰证 E. 心血虚证 答案: 3.B 4. 男,22 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 1 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 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心阴虚证 B. 肝阴虚证 C. 肝火上炎证 D. 心血虚证 E. 心火亢盛证 答案: 4.A 5. 男,70岁。患有“冠心病” 10 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心阳虚证 B. 心脉痹阻证 C. 心气虚证 D. 亡阳证 E. 心阳暴脱证 答案: 5.E 6. 女,60岁。患“高血压” 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 心脉痹阻证 B. 痰阻心脉证 C. 肝气郁结证 D. 血瘀心脉证 E. 心气虚证 答案: 6.B 7. 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 3 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 心气虚证 B. 心阳虚证 C. 气虚证 D. 血虚证 E. 心阴虚证 答案:7.A 8. 女,50 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 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 心气虚证 B. 肝气郁结证 C. 气滞血瘀证 D. 气滞心脉证 E. 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9. 男,60岁。心前区疼痛多年,每逢秋冬季加重,今年入冬以来时感心前区刺痛,且放射至左肩背部,经常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作业

各知识点测试汇总 绪论 1.1 概述 一、单选题 1、提出“独取寸口”得医书就是( ) A《脉经》B《肘后备急方》C《难经》D《黄帝内经》 2、、下列不属于诊法得就是( ) A 望色 B 诊舌 C 诊病 D 按腹答案:1、C 2 、C 二、多选题 1、中医诊断学得主要内容包括( ) A 诊法 B 辨证 C 诊病 D 病历 2、“证”就是对疾病特定阶段得病理性概括, 其主要内容包括( ) A 病位B 病因 C 病机 D 病性 答案:1、ABCD 2、AD 1.2 中医诊断得基本原理 一、多选题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得就是( ) A 审症求因 B 见微知著 C 以常衡变 D 整体审察二、判断题 “因发知受”得“发”就是指发病。( ) 三、填空题 中医诊断得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得特点。 答案:多选题:BC 判断题:X 填空题:整体观念 1 、3 中医诊断得基本原则 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得就是( ) A 四诊合参 B 以常衡变 C 病证结合 D 整体审察2、创立“诊籍”得医家就是( ) A 张仲景 B 李时珍 C 淳于意 D 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 A 口臭 B 喉中痰鸣 C 腹痛 D 脉滑( ) 答案:1、B 2、C 3、C 一、望诊 1.1 望诊得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得重点临床意义

1 、望诊得内容包括( )ABCDE A、全身望诊 B、局部望诊 C、望舌 D、望排出物 2、望诊得方法与注意事项包括( )ABCD A、以常衡变 B、动态观察 C、充分暴露 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得内容就是( )ABCD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态 1 、 2 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得辨析 1 、得神得表现提示( )A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 属神气不足表现得就是( )B A、两目晦暗 B、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 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吐涎沫, 口出异声, 四肢抽搐, 醒后如常。多属于( )C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中风 1 、3 望诊得方法与注意事项 1 、4 望诊得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 常色与病色 1、我国正常人得面色特点就是()。AC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 )AB A、善色 B、恶色 C、主色 D、客色 3、病色得特点就是( )BD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1 、5 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 1 、小儿惊风多见( )C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 )A A、实热证 B、阴虚证 C、阴盛格阳证 D、戴阳证 3、面目一身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多属( )D A、脾胃气虚 B、脾虚湿蕴 C、肝郁脾虚 D、湿热蕴结 1 、6 望色之白色、黑色 1 、下列各项, 不属面色白主病得就是( )C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 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 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教学大纲-中医诊断学3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教材通过重点介绍四诊、辩证、辨病和病案书写四大内容,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一句中医学专业为基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专科、兼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岗位必需的中医诊断学的基础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堂内外对12项实习项目(含28个病案分析)内容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技巧以及从四诊到辩证、辨病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掌握四诊、辩证、辨病和病症书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重点掌握四诊和辩证的基本概念、方法、临床表现和意义,症后分析和辩证要点。熟悉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病名诊断的方法和住院病历及体格检查的内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范围及相关现代研究。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患者的能力具备熟练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能力能熟练运动7种常用的辩证方法和技巧,进行辩证的能力,包括征候的分析并机归纳提出诊断依据与证明诊断的能力具有初步进行辨病和病案书写的能力.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献身于中医事业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转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七章气血津液辩证(8学时) 【知识目标】 1.掌握气血津液辩证的概念。重点掌握气虚证、气陷证、血虚证、气滞证、气逆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要点。掌握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掌握痰证、水停证、津液亏虚的临床表现。 2.熟悉气血津液辩证其他证型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及证候分析。熟悉气血津液兼病辩证各证型的临床特点。 3.了解气血津液兼病辩证各证型的辩证要点。 【能力目标】 1.理解与记忆气血津液辩证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今上午突然心

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0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24.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25.乳蛾——咽部两侧红肿突起如乳突者,是肺胃热盛,外感风邪凝结而成。 26.斑——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 27.热深厥亦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 28.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者,是血虚挟瘀所致。 2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3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六、问答题 0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诊法合参的理由。 01.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上篇四诊部分笔记 绪论 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 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 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 四诊并重,不可偏废 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八纲 (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 辨证的方法 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 三、参加临床实践: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望诊注意事项: (1)光线 (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 (3)有步骤、有重点 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姿态 一、望神 (一)望神的含意: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最新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精品文档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淸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胶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 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 10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而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髙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 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I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而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 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 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9.男,60岁。心前区疼痛多年,每逢秋冬季加重,今年入冬以来时感心前区刺痛,且放射至左肩背部,经常心悸,胸闷,舌质紫黯,脉沉涩。临床床辨证为 A.痰迷心窍证 B.I血瘀心脉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