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的书法艺术分析

《石门颂》的书法艺术分析
《石门颂》的书法艺术分析

《石门颂》的书法艺术分析

郭宗吾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是汉中太守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镌刻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碑文为王升撰写,全面、详细记述了司隶校尉杨孟文力驳众议,上书请求修复褒斜道的前后经过,以及对杨孟文修路功德的歌颂。

《石门颂》属于摩崖石刻,其石共二十二行,每行二十至三十一字不等,该石非直石,上部略弓,原在褒斜道,后因兴修水库,于1971年整石迁于汉中博物馆(古汉台)。

《石门颂》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和历史之宝,其文学、史学,特别是书法艺术价值光辉灿烂,现对其书法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一、《石门颂》畅想

《石门颂》是东汉时期的摩崖作品,书丹人不祥。通观整个石碑,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细细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就好像作者当时书写时的心情一样,随着王升(撰文者)文章内容的不断变化,书写情绪也在起伏波澜。因为这是为歌颂当年司隶校尉杨孟文为兴修栈道,打通汉中到关中的交通要

道,造福一方百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作,可以想象当时从上到下雀跃欢呼、政通人和的欢乐场面。

就其书法艺术来说,历代研究者均有深刻见解,特别是清代至民国初年金石碑学复兴期间,仅黄易、钱大昕、何绍基、张祖翼、高邕、俞樾、李瑞清等名家都有临摹,但由于《石门颂》特殊的艺术特点,杨守敬所言“其行驶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正因为这种恣肆放纵、真气稚拙,张祖翼认为,“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笔者认为,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弥漫整个书篇,才让人望而却步,敬畏不已。那就是书魂!是情绪!是激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为隆重纪念隶校尉杨孟文的丰功伟绩,也许当地还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开通仪式,数以万计的民众聚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而这碑文恰好在栈道石门内,人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非常激动,你来我往观看新修的栈道,《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位于石门入口处的最显眼位置,书写者受府衙之托完成这一使命,他不是被迫书写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愿、一种渴望,一种荣耀。所以在书写时,他情绪激昂、感情饱满,加上自身的书法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他的艺术至极。我们从颂文内容的本身也可以看出,他写到一定时候,文章起伏了,文字也起伏了。前

少半部基本属于平静状态,用笔有力,字形敦实,足见其书法功底。中间往后,也许是顺石而为,也许是情绪激动,出现了字的大小、长短、粗细等诸多丰富变化,特别是最后两个字“事、长”,姿态奔放、自由,行笔犹如娇若盘龙,好似褒河之水,绵绵不绝。尽管全篇已经完成,但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曲终音旋的感觉。

由此可见,情感是书法的灵魂,是作者的一种情愿、渴望和追求。今学此碑者,没有环境影响、没有气魄基础,也就只能望而却步了。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力弱、胆怯者不敢学”的说法了吧!

二、艺术特点

石门颂不仅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一个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学习书法,就应该从历史上优秀的经典作品上下功夫。下面简要分析一下石门颂基本艺术特点。

1. “矛”与“盾”

书法艺术的核心,就是哲学观点的应运。一幅成功的作品,应当有“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和谐统一”的思想。石门颂中对这一观点运用到了极点,表现出了强大的哲学艺术思想,成功地利用这些哲学观点,深刻解决了书法中的诸多问

题,进而才有“恣肆、奇态、拙朴、浑厚、超逸、浪漫、气象万千”的宏章。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凡是矛盾的事物,都是对立的。就书法中而言,一个字的大小、长短、宽窄,墨的干、湿、浓、淡、润,笔划的长短、粗细,角度的大小、方圆,等等,都是矛盾的两面性,利用好这些矛盾,就可以使整个作品更有说服力。

下面这些字的笔划都有长短、粗细、向背、高低、疏密、正斜的对比,体现了矛盾的各种观点。

2. “险”与“正”

在石门颂中,有很多这样的对立关系,有的是一个字内部本身的对立,还有的是字与字的对立,比如上一个字险,下一个字有可能就正。这种情况是说明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让作品更加有可读性、更加精彩、更加富有活力。

如:易。上半部平正,而下面的三撇制造了险急,像小溪又像江河奔腾。患,上半部收、正、紧,而心字的最后一笔,放、险,超出重心的近一半,但整个字稳如泰山。纪,一正一险,高低错落,完美搭配,不失散乱失衡,也不呆板。

3. “张”与“合”

这种关系的运用,在石门颂中比比皆是,就像石门旁褒河水的汹涌澎湃与秦岭的庄严巍峨一样,形成显明对比,这些自然环境与龙门中的文字碑刻就像上天赐予了人类特有的宝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字中开张的笔划恰似褒河水,十分灵动、秀美;而同一字中的其他部分,则中宫严谨,就像秦岭高山肃穆静谧。

如:为,一长撇打破了所有的沉寂与安宁,给整个字营造了飘逸和稳重。司,上半部收合,下半部开张,形成一个无限延伸的钝角形状,给人以博大胸怀之感。而,上紧下疏,像翩翩起舞之鹤,有欢快愉悦之说。

三、基本笔法

1、“丶”的写法

在石门颂中,点的写法,根据字的结体不同,有很多不同运用之处。

这些点,有的是传统的写法,有的用横划来代替,还有的点用几乎90度的折笔写出,这样的特点是其他碑贴中所没有的,也是“隶中草书”的明显特点。

如下面的字:

传统点的写法,如:庶、乾、宁等。

写成横划的点,这种写法,让字型稳固的字更加牢固,它在整个篇幅中起到一个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让恣肆的更放纵,让憨实的更敦厚。如:主、帝、商等。

飘逸是石门的一大特点,也是她区别于传统隶书的明显标志。在石门颂中,书写者为了增加隶书的灵动感,对书写的笔划作了大胆的处理,这样的好处正好成就了“隶中草书”。

点的另一用写法,即点用90度的折笔的写法,对于这类字的处理是石门的高明之处,本因字形敦稳,利用90度的折笔的写法,打破了死板,出现了字的动感,符合石门的整体风格。如:

2、“辶”的写法

辶,是石门中的又一个重要风格,每一个字的重心很稳,中宫紧收,但辶的最后一捺写的很夸张,占整个字结构比例的三分之一,让字显得活泼、明快。这样看来,尽管最后一捺很长,但不显得多余,反而更似水上舟、云中鹤。如:道、遣、造、遗等字。

3、“宀”的写法

宀,两边用长竖,沿用了篆书的写法,将下面的部分包裹起来,使字显得敦实、稳重。如:

守、字、寒等。

4、“氵”的写法

一般情况下,石门颂中对“氵”的写法,使用了一个三角形的构图,和右半边的长方形形成了两个几何图形,

它们的组合,既有三角开的飘逸动感,又有长方形的稳固敦实,把石门的特点显露地淋漓尽致。这类字,如果不采用此种写法,将会把字写“死”、呆板。如:清、凉、源等。

四、书写体会

1、用笔。临习石门,应当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临,每一个笔划、一个字地进行临习,运笔采取中锋、逆锋起笔,字的大小尽量与原字大小一致,包括笔划长短,这样才能进行对照临习效果。临习时不可太快,运笔尽量慢,坚持至少三个月时间。一般情况下,实临结束后,应该进行对临,提倡可以进行个别字的创作,但不宜太多。

2、创作。经过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临习,逐渐可以进入创作阶段。创作是在学习古人书法基础上,针对书写内容、个人修养、情绪环境等综合因素的体现。在开始之前,应细心揣摩,做到意在笔先,“魂体”不能丢,也要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要学习今人的一些思想,因为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我们这个时代要写出我们自己的艺术风格,一味追古,没有时代特征,书法也就没有了艺术生命力了。

3、胆力。胆力不是胆量,它是一种魄力,一种自然迸发的内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初学的人甚至写了很长时间的人,也不一定有这种胆力。它不是随性而来,不是胡乱涂抹,通过大量反复临习、创作,得到了古人的“魂”,加上自我修养,通过笔墨纸砚展现出来的。而学习石门颂还须有张力,通过结体、章法将它展示出来。

4、悟性。学习书法离不开悟性,有了悟性,会使书法学习事半功倍,会给艺术创作插上双翼。悟性一要靠字外功夫的

学习,要涉猎多种学科,学习辩证哲学、文学、心理学、古汉语、历史、美学等,增强文化修养。二要靠培养,不断锤炼。通过阅历、经验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培养,要走近自然、贴近生活,丰富涵养。三是靠体会,要揣摩古人的经典作品,理解今人的创作意识。悟性,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悟性是智慧学,不是聪明学,学习书法要有大智慧、大开悟、大境界。

5、情感。创作是必须要有激情的,一个没有激情而创作出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激情是在有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的熟知、对笔墨运用的熟练、对书法技法的娴熟,更是对书法艺术热爱的体现。只有爱她了,内心自然会产生饱满的激情,这种情感到位了,才能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和热血。《兰亭序》、《祭侄文稿》、《满江红》等都是在这些情绪中产生的经典作品。因此,要从自己内心深处热爱书法,培养情感,这样才能在创作中给书法注入鲜血和活力。

作者简介:

郭宗吾,号悟庐,幼承庭训,染指翰墨,勤学不辍。于隶书与行草书用功尤勤。深入碑帖传统,汲古出新,张扬个性。书法沧桑而浑厚,拙中见秀,而又不乏气韵神采。

2012年获《中国书画报》社主办的第一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杰出奖;

2013年获《中国书画报》全国巡回展提名奖;

2013年获中华慈善总会“爱心书画家”称号;

2013年中国梦劳动美—“铜建杯”陕西省职工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

2014年获西安市书协30周年“百名书法家”称号;

2014年雅昌拍卖网作品拍卖至80500元;

2014年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

2015年入展第二届丝绸之路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著有近10篇书法理论文章在各类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多次担任评委、讲师。

联系邮箱:853251725@https://www.360docs.net/doc/064379224.html,

《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的研究》申报评审书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小学教育 研究方向与范围:基础教育7 课题主持人:许兵 所在单位: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申报日期:2016年9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课题类别”栏按专项类别填写,如申报“初中教育专项”者就在此栏填写“初中教育”。“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中“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83758530。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书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涵 所谓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书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的各种需求,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认可。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中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放到首位;二是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益的开发,即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收益,获得学生的肯定;三是书法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品德高尚、书法艺术高超、教学水平一流;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五是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分追求新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书法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关注情感目标教学却轻视技能目标,致使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通过落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对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需要 书法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新的课程,学好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书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有助于书法教学的进步。对于当前的高中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苏小平 一、书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

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

书法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基于岗位职场过程的教学方法开始在世界各个高等院校普及并发展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合各种中、高等职业院校,它强调在做中学习,充分将学习过程与未来工作岗位过程有机衔接,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岗位职场任务过程中建构相关职业理论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并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它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仿真的职场环境,教师以具体的职场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完成不同的模拟岗位职场的工作任务建构与输入与学生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职场岗位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基于教学过程与岗位职场过程有机衔接,高职书法教学内容上如何取舍; (2)基于教学过程与岗位职场过程有机衔接的高职书法教学模式; (3)基于教学过程与岗位职场过程有机衔接,构建符合岗位职场化要求的高职书法评价体系; (4)基于教学过程与岗位职场过程有机衔接的高职书法课程设计。 三、课题研究目标 分析学生在岗位职场过程中对书法的实际需求,确定高职书法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专业的多种书写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职场过程的有机衔接;根据岗位职场的要求,建立符合岗位职场化需要的书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职场工作过程的书写课程设计。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过程

①准备阶段: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进行前期调研,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②调研阶段:对毕业生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高职生书法专业能力的要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与岗位职场过程一体化。 ③实验阶段: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选定实验班级,对实验班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 ④中期检查阶段:撰写中期进展报告 ⑤课题总结阶段:对课题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提交结题报告。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

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

书法课教学案例

书法课教学案例 课前要求: 1、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楷书(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帖。 2、准备一本书法笔记本,记录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理论知识。 3、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 4、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5、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

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 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

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仿米氏云山图纸本墨笔纵24.8厘米横6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 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幽谷清泉图纸本设色纵107.8厘米横37.3厘米江苏常熟博物馆藏文徵明早年的山水作品古木寒泉图绢本设色台北故宫

书法艺术的理解及欣赏

谈书法四法与欣赏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发出教基二〔2011〕4 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附录中,临摹、欣赏颜体书法《祭侄文稿》、《颜勤礼碑》;八年级上册附录中,欣赏王羲之书法《兰亭序》;八年级下册附录中,欣赏唐人草书《书谱》、《古诗四帖》。其容都是从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四方面来进行学习、欣赏。 在谈书法的本意之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点中国的传统“阴阳”宇宙学说 “道”。 古人看来,宇宙乃天地。宇宙万物都由“阴阳”所生,中国宇宙学说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乃宇宙间万物之本。宇宙的基本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 这两个对待因素而组成。《老子四十二章》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而生发“阴阳”这两个对待因素而构成并以此而变化,“一阴一阳即谓道”。 “道”既有形而上的特性,又有运动变化的特征,谓“周行而不殆”矣。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又是互相影响和变化的。而“道”又遵循于宇宙间的一切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本人就“阴阳”宇宙的意识如何在书法中得以运用和体现,待整理完成后,分成若干篇和爱好书法的进行交流和探讨。希望届时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参与,! “阴阳”宇宙意识在书法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大凡书家在书写的时候,或在人们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两者间似乎在传递一种情感间的共鸣。正是通过书写的容、章法、线条、笔法、节奏、墨色的变化,书家才得以将书写时的情感体验跃然于纸,并由此传递于观者。 就笔法而言,所谓”节奏” ,就含“禀阴阳而动静”这一中国“阴阳”道学朴素的理论。“阴阳”宇宙观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既统一又变化的,而且这一变化是无限的。书法的笔法如:提按,顿挫,迟速,行留,无不体现出时间和空间的“阴阳”对应关系和节奏变化。如果书者在书写时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行笔中的这一对应关系和节奏的变化,必然会写出高质量的点画和作品。 书法的用笔求“节奏”,有“节奏”乃产生“势”,而“势”是变化的基础。书法 ,“笔法”和“笔意”通过“笔势”才得以在两者间相互转换,但的三个要素其中之一就是“笔势” 这种相互间的转换是基于自然而然的变化规律,非刻意所能为之!乃是“阴阳”宇宙意识体现在笔法运用过程中之要义。细而论之的话则在用笔的虚实、巧拙、擒纵、刚柔、曲直等多个层面,都有其变化和统一的体现。“虚实”,在论书法时经常会提及。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传统的“阴阳”理论学说,也可以理解为“虚”乃“阴” ,“实”乃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组图) 欧阳询 欧阳询【生平简介】 (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

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建制度。也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二,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的一段愉悦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教学及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意识。 (二)科学性原则。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全面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不仅要重视写字技能的训练,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写字育德、启智、求真、养心、健体。 (三)灵活性原则。书法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学及评价决不能僵化、死板,而应该丰富多样、灵活。从1-6年级,要求逐步提高。主要从笔画是否正确、大小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匀称、字体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评价。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小学写字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相结合。 (四)实效性原则。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方便师生的教学活动,真正为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三、实施方案 1、建全写字教育管理网络。成立学校写字教学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全过程管理。各年级成立写字教研组,定期活动、研究,学科间

2014-12-19-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2014年12月19日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现藏湖南博物馆。 关于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

写字书法的意义与价值

写字、书法的意义与价值 易门县教科所小学室李红汐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鲁迅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熊秉明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郭沫若1962年为《人民教育》的题词中写道:“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细心、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1998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一、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三、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四、写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个性习惯和道德精神。 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华民族聪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由简而繁,由甲骨而籀,由籀而小篆,由小篆而隶,进而楷、行、草,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仿佛备齐了人类至善至美的一切条件,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有人评其为“中国艺术的核心。”并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

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课题研讨记录

时间:2012年9月12日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活动内容:组件学校书法社团,学习社团章程,制定社团活动实施方案主持人:黄静雯 参加人:社团主要成员 活动过程: 一、由社团负责人传达社团的相关事宜,领会本次社团活动的要求. 1、学习社团章程,明白各阶段的活动要求。 2、“社团档案袋”的内容和各项要求。 二、社团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 1、了解课社团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 组建社团的背景和意义 社团名称的意义 社团活动的步骤和举措 社团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2、讨论社团章程的具体内容 重点:(1)社团章程 (2)社团活动的步骤和举措 三、社团活动中老师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任务

活动时间: 2012年9月19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邢集镇中心小学远教室 主持人:黄静雯 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中心小学书法社团”的活动方式方法 黄静雯:今天我们全体社团成员就吴怀林老师负责的邢集镇中心小学社团活动开展方式方法进行研讨,希望大家密切配合,积极献言献策,为下面的进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吴怀林:首先宣读一下我为社团所作的《邢集镇中心小学社团活动章程》,然后就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略) 吴怀林:感谢大家提供的宝贵经验与方法,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大长见识。我将综合大家的建议,认真研究,细致分析,积极探索,为最终开展好活动而不懈 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课题研讨记录(三) 时间:2012年9月26日 主题:“庆国庆展风采提素养”——全体师生书法比赛 地点:邢集镇中心小学远教室 主持人:吴怀林 记录人:王雪珂 参加人:全体社团成员 活动内容及过程: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校书法艺术特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学校学校在伟大祖国成立63周年之际,举行了“庆国庆展风采提素养”全体师生书法比赛。比赛现场,济济一堂,墨香四溢。不管是教师还是孩子,一个个神情专注,尽展风采。有的写了一张再写一张,精益求精;有的因为个别字结构总把握不好,就现场虚心请教;有的刚刚放下钢笔又马上拿起毛笔,赶着完成第二场决赛……不多时,一幅幅艺术品呈现在师生的眼前!教师的书法,字体变幻多彩,或刚劲有力,或秀气典雅,或拙朴大方,颇具有书家的风范!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受。孩子们的书法作品虽功力尚不及老师,但从稚嫩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喜好,看到他们的投入,看到他们的天真童趣,以及他们的进步。这些都很好展示了潘黄实验学校师生的风采!作品完成后还要进行全校性布展,让更多的师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此次比赛,既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弘扬,也是对全校师生书写技能的一次检验和锻炼,同时更是一次互相学习、相互切磋的机会。潘黄实验学校愿进一步探索书法特色建设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努力做强做亮书法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和育人水平! 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课题研讨记录(四)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0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潘黄实验学校会议室 主持人:万晓晔 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反馈问卷调查情况 万晓晔:本月上旬潘先珍老师对他所带两个班级学生就“写字教学及作业完成”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对获得的资料与数据进行了分析。这次主要向大家反馈问卷调查情况。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其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

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山的朋友们有机会了,在11月会有一场关于书法的活动,一些名家也会到场参加,不仅可以欣赏展览,也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法老师!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1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名称】明文徵明石湖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右上隶书石湖二字,左下钤印:文壁印白方,停云生白方。又行书分得石湖,衡山文壁。千顷东南麓,登临兴渺然。断烟山外树,明月镜中天。故事追文穆,闲情付玉川。鸥亭盟再续,农圃胜常专。自吸泼为酒,行看水变田。冯将华发在,游赏谢飞仙。《横塘》、《石湖》二页是《明贤姑苏十景册》中画页。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名称】明文徵明横塘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名称】明文徵明玉川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名称】明文徵明霜柯竹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3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名称】明文徵明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名称】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作为书法鉴赏的五项之一的结字的必要性是什么

作为书法鉴赏的五项之一的结字的必要性是什么 文\ 读美者 本文属于读美者《解书》的内容。 解书,历代书论今用导释。 书法鉴赏无论怎么去展开不同的观点, 但是,完整进行的书法鉴赏,专业的鉴赏,必定不可或缺的, 是下列五个因素。这种鉴赏,与务虚的,发出一些貌似文言的评语,是不同的。当然,之后会讲到这样的评语,究竟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怎么用。 这五项是, 立意造境;学养气象;谋篇;结字;笔法。

这五项会有专讲。 赵孟頫曾言,一位书者的终身书法自修的,在功夫方面,有两个基本项,一是笔法,一是结字。 注意,有的人用的是“结体”,其实,历代书论中,多用是“结字”。有的人以为看上去好象结体两个字更文言一些,其实错了。 是“结字”。“体”,在传统书法中,就两个层面,一是指书体。二是指通篇的气象之体。这个名词看上去与现代化学一个词重叠了,其实是两个意思。书法讲“气体”。这个话题展开大了。 收回来。 看看下面这段书论。 ……………………………… 夫兵無常勢,字無常體。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機,則縱橫皆成意象矣。(元·杜本《論書》) …………………………………… 那,结字,为什么要结字。 结字,指一个字的形不变,而有能力使其多态。 为什么呢, 一方面,与书法的美学的历代演进有关系。 大的讲,是魏韵唐法宋意明态。这也是可以讲一个专讲的了。

所以暂不展开,以免过长。 其中,明态,就是指, 书法发展到明代,在字的态,意态上的研究与探索,变得成果丰厚。其二, 结字,是“书法”与“写字”的重大差别所在。 有的人“写得一手好字”,并不一定是书法。他总是写一个字,老是那个态,老是那个样子,不是书法,实际本质是实用美术技能。 结字是一种能力。也是服务于书法的性质之一: 书法,是水墨视觉艺术,是文学的视觉化。 文学其意,其境,不同的人,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都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造境,就会需要有不同的结字,展现意态。 “书法”和“写字”,有什么差别? 作字,如用兵。 如果探索书法的品性,不难发现,书法的两个基本品性, 其一,书法是水墨视觉艺术。其二,书法是文学的视觉化。 所谓意象,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学大猩猩学得非常象,非常传神,其实这个人长得并不是大猩猩的样子和形状,却传了意,传了神,这就是意象。 用另一形态,承载其它形态的趣味。同一个字,形状是既定稳定的,却可以传达坐或行,卧或起等动静的情态消息,这就是意象的作用。…………………………

小学书法教学及评价

书法教学及评价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建制度。也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第二,关注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的一段愉悦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书法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教学及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和潜能,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意识。 (二)科学性原则。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全面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不仅要重视写字技能的训练,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写字育德、启智、求真、养心、健体。 (三)灵活性原则。书法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学及评价决不能僵化、死板,而应该丰富多样、灵活。从1-6年级,要求逐步提高。主要从笔画是否正确、大小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匀称、字体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评价。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小学写字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相结合。 (四)实效性原则。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方

(明)文征明书法 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 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一、文徵明小楷评价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佚名3.古无真正楷书,即锺、卫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

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明·谢在杭4.文徵明在小楷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从赵孟頫远窥晋唐神韵,一改“台阁体”束缚 的时代积习,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以此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的境界。——齐观闪《以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为鉴—谈毕业创作(小楷书法)体会》5.高远《文徵明小楷书风及价值研究》:文徵明小楷书法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以其为官为界:早期:泛学众家,风格多样,但却牢守法度。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中期:少波磔,多温润。一面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尚工整。一面受欧体影响,谨严劲健,却又失之紧密板滞。晚期:回归晋唐,主宗二王,在对“法”的实践认识中升华:用笔从板滞工整趋于超逸灵动;章法布白由紧密峻峭趋于宽展舒和,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温润精良的文氏书风至此独立与成熟。6.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纵观其(文徵明)小楷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前后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岁前),属于广博学习的时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第二阶段(50-60岁),为风格渐成的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第三阶段(60-80岁),是日臻成熟的时期,书写风格趋于稳定;第四阶段(80-90岁),乃炉火纯青的阶段,达到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二、文徵明小楷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