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一、贯通筋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立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立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立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二、通长筋的概念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地震作用下弯矩的方向可能顺时针也可能逆时针),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通长筋可分为受力筋和分布筋,两者作用不同。

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三、贯通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通长筋是抗震构造要求,他是受力筋,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直径可以不相同,搭接长度满足ln,而贯通筋可以受力可以不受力,可以指通长筋也可以是架立筋起骨架作用,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详细讲解

1、架立筋

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1/3处就断开了,中间的1/3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6-2规定: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通长筋

通长钢筋是受力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通长钢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钢筋。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通长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4-1规定了最小配筋量: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级、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4.

3、贯通筋

贯通筋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4、主要区别:

1、架立筋是构造钢筋,通长筋是受力钢筋,贯通筋只是描述钢筋是否贯通整个梁,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构造钢筋。

2、由于梁跨中下部受拉,故架立筋一般只布置在梁上部,而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抗震设计时,梁上部及下部均应布置;大部分设置架立筋的情况有两种:箍筋肢数多于通长筋时需设置,省钢筋不设通长筋而采用架立筋。

3、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4、平法表示方法差异: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角部纵筋写加号前面,架立筋写加号后面括号内;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马镫如何计算

一、马凳的概念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1、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3、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

马凳筋定义及其算量、套定额方法

马凳筋,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在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是要纵横方向间距600-1000左右予以支撑。 马凳筋 马凳筋 马凳筋 马凳筋的概念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板厚20 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

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区别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03G101-1 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的,要采用6.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马凳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马凳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2017-11-06 一、马凳筋术语 马凳筋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它是设计、施工、预算的范畴。 二、马凳筋工程量计算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缺乏实际经验的人往往会忽略,有些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 一般马凳筋在图纸上是不标注的,而是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如果出现就要按实计算,并入到钢筋工程。(一)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二)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三、结算中马凳筋的计算方式 建筑工程一般都对马凳筋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对马凳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说明那么就按常规计算,但有二个前提: 一、马凳要有一定的刚度,能承受施工人员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钢筋扭曲和下陷。 二、为了避免以后结算争议和扯皮,对马凳办理必要的手续和签证,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制作情况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提出,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根据确认的尺寸计算。

架立筋和贯通筋怎么区分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呀. 1、梁往往并非一跨,而是多跨.贯通筋就是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2、梁的集中标注中必注贯通筋.贯通筋是纵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 4、非贯通筋应原位标注.多数时候也是受力筋. 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 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 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其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按计算配置的受力筋相区别。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发生的变化。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捋清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

捋清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 1、架立筋 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筋。架立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2、腰筋

又称“腹筋”,它的得名是因为它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 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 (梁侧的纵 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在梁高 450mm 处,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 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腰筋的最小直径为10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 0.3%,在梁两侧的纵向 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采用16mm 和18mm 就可以了,拉结钢筋采用?8。 3、受力筋 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1) 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 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 的钢筋全部是受(分布(受力筋户

力筋。 2)以钢筋直径区分:钢筋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3)以布置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部的钢筋为受力筋,其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部的钢筋为分布筋,其上钢筋为受力筋。 4、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5、箍筋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广联达) 马凳筋主要是用来作为板钢筋施工的一种措施钢筋来进行设计及运用的,板的钢筋分为底部受力钢筋,上部受力钢筋或者面筋,负筋或称扁担筋,温度筋等。下部钢筋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为保证下部钢筋有合乎规定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会在下部受力钢筋下放些适当间距的标准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就可以来保证下部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对于一些大构件中,可以采用钢筋头作为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的措施;上部钢筋当进行布置时,由于其处于板的上部。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构件来支撑起上部钢筋来保证其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在这里充当支撑作用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板上层钢筋的作用。就是马凳筋,由于其形状类似马凳,故被成为马凳筋或者撑筋。 马凳筋作为板施工的措施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光属于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料制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马凳制作虽无国家标准,但根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般也有个大致的尺度范围,如马凳筋直径一般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一个级别。马凳间距一般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般为钢筋间距加5~10CM。下部有两个水平段,一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一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可以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如果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如果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容易倒。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护层再减去三层钢筋直径之和,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

马凳筋算量

马凳算量Post By:2008-8-13 6:57:58 马凳的概念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

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

什么是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

什么是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 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 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 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 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 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 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 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 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 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

马凳筋的算量与计价

马凳筋的算量与计价 马凳筋,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在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是要纵横方向间距600-1000左右予以支撑。 马凳筋 马凳筋

马凳筋 马凳筋的概念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 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的概念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

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

马凳筋计算

背景:对于马凳筋大家都不陌生,马凳筋,施工术语。它的形状像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但是马凳筋是如何计算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要清楚软件中都有哪些构件中有马凳筋的信息 在软件中的板和筏板的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马凳筋相关的信息 马凳筋参数图:软件中给出了三种参数图,I、II、III型其中II、III型为线形马凳。 线形马凳筋方向:仅限线形马凳筋使用,即对Ⅱ、Ⅲ型马凳筋起作用 除了板和筏板外,在负筋的属性中也有马凳筋的信息

马凳筋排数:设置负筋、分布筋下马凳筋的排数,可以为0,双边标注负筋两边的马凳筋排数不一致时,用“/”隔开。 接下来我们看马凳筋的计算 当马凳筋信息输入的是具体的数量,且不带间距信息时,则只要布置了板就计算,不考虑是否有面筋、温度筋、负筋的存在,除此信息格式之外需要考虑:当只布置了底筋时,不计算马凳筋;当布置了面筋、温度筋、负筋时,需要按照各自的布置范围计算马凳筋; I型马凳筋的计算: 单根长度为:L=L1+2*L2+2*L3 输入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或级别+直径+间距*间距,如200B12或B12@1000*1000;当输入的为第一种格式时:200B12,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即根数为200,如下图 当输入的为第二种格式时:B12@1000*1000 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该最小板块的净面积(扣除其余图元所占面积后的净面积)除以马凳筋的(间距*间距) 板的间距是6000*6000,梁宽350,图中只绘制了面筋

马凳筋根数计算为:(6000-350)*(6000-350)/1000*1000=31.923,向上取整加1根,则为33根 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负筋属性:单边标注2000,计算出的马凳筋根数为12根

马镫筋的计算方法

马镫筋的计算方法 一、马凳的概念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熟悉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本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外形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具体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题目还得具体对待,假如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间隔,如间距为@800*800,假如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由于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 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1、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假如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3、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

马凳筋尺寸设置要求以及使用规范【最新版】

马凳筋尺寸设置要求以及使用规范 马凳筋属于措施钢筋的一种,用于比较厚的板,用在上下板的中间,支撑上面的钢筋,防止板面钢筋凹陷下去。 马凳筋的类型:几字型,T型,三角形,等等 马凳筋分类 马凳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钢筋了。 马凳筋设计要求:板厚≤140mm,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10,马凳筋大小可以用8厘;板厚140mm-200mm,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12时,马凳筋钢筋需要用ф10板厚200mm-300mm,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14时,马凳钢筋可采用ф12板厚300mm-500mm,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16时,马凳钢筋可采用ф14板厚500mm-700mm,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18时,马凳钢筋可采用

ф16 板厚度大于80厘米,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马凳筋钢筋的大小都是使用比板小一号钢筋的规格。 马凳筋的长度计算方法: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下钢筋的大小之和 上水平直段间距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下面才可以放在底板上的2跟钢筋上,马凳筋的下部水平长度一定是比板的间距大的。下部平稳的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绑扎牢固,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接触木板露筋。 马凳筋的个数计算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按面积计算,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

*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没有温度筋时,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有支撑左右,梁不在计算内。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都不应该计算马凳筋。 大象筏板基础中的措施钢筋 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经常使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严格计算才确定它的大小间距,才能保证措施钢筋的稳固性和抗力。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人为荷载。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MM。为了稳固还要用斜撑焊接。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太密浪费,间距过大基础钢筋整体塌陷,凹陷。所以支架在施工需要注意。 马凳筋的注意事项 钢筋工程都会使用到马凳筋,如果图纸设计中没有对马凳作出详细说明那么就按常规计算马凳筋,马凳要有一定的刚度,能承受施工人员的踩踏,防止马镫变形弯曲,板钢筋凹陷。为了避免结算纠纷,对马凳钢筋提出上报,由施工工地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根据确认的尺寸计算。

马凳钢筋及板筋计算

1.剪力墙的设置设计未注明时应在设计交底的时候提出,工程上一 般取A6间隔450或600的 2.柱的拉钩与箍筋一样 3.马镫的设置楼层板一般在板厚小于120mm可以不设,用U形或 短钢筋点焊有的甚至还用砼垫块撑起。马镫的间距一般是1000。 基础伐版就基本不用马镫,都用支架(基础垫层不平时用马镫面标高很难控制)。板配筋小的还要间距小一些。具体还得要看板的配筋大小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一般的构造配置均在工程图纸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找到,而且现在的设计院都有本院通用的图纸结构总说明。设计没有说明的还必须在设计交底和施组注明。 2.H1可以计算,不用我说了, L和H2一般取用150~200mm, 其间距按1000~1500mm布置即可 3.马镫筋安放在板下层钢筋网的下层筋上,顶部支撑住上网下层筋。 马镫筋制作高度=板高h-2倍保护层厚度-下网下筋直径-上网上、下钢筋直径之和. 4.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不得 大于1米,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0mm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0.7米。

5.关于马凳筋的设置,L一般取200mm,H2一般取150mm,马凳 筋的间距按现在的规定是≤1000mm,马凳筋的规格型号一般是比板筋小一个等级且不小于A6钢筋。 6.其实马蹬子并没有严格意义的规定尺寸,只要起到其支撑的作用, 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就可以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的这么细,马蹬子根据不同的施工队伍,所做的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施工习惯,感觉哪种方使、实用就怎么制了,因此楼主没有死抠这个问题不放的。如果遇到下面的问题你还能用马蹬子吗?,很显然不能,做工程也一样要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随机应便。 马蹬筋是要计算的,特别是基础底板,现场施工的时候必须采用马蹬筋来支撑,而且量很大,一个大的筏板基础马蹬筋就有好几吨的,所以只靠损耗是很难达到的量,结构楼层马蹬筋的影响不大,但是用软件计算钢筋的时候还是考虑马蹬筋的,常用的广联达的软件它就是严格按照03G101来编的,所以,应该计算马蹬筋。 各地方对马凳钢筋的计算规定不同,如果定额上有明确规定就按当地定额,如果没有规定(我们上海是没有规定的)就按经过各方签字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上没有,就按常规:一般马凳的直径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纵向和横向间距为1米。凳,设计有规定按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