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试讲题

初中化学教师试讲题
初中化学教师试讲题

问学教育初中化学教师试讲题目(一)

1. 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1,该含氧酸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物化学式不可能是()

A.X2O B.XO2 C.X2O3 D.X2O7

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①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⑥⑦⑧ D.③⑤⑥⑦

3. 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 若

5.6 g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为0.21 g,且该铁样品中所含

的金属杂质只可能是Zn、Mg、Al、Cu中的一种或几种,下面对其所含金属杂质种类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一种金属杂质 B.可能含有两种金属杂质

C.可能含有三种金属杂质 D.不可能含有四种金属杂质

5. A、B、C、D、X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若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则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

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氧化物,则气体X为_________,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D各含有三种元素,它们与X共同含有一种地

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含有FeCl3、FeCl2、CuCl2的溶液中,根据下列不同情填空

(提示:Fe+2FeCl3==3FeCl2,Cu +2FeCl3==2FeCl2+CuCl2 )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溶解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了解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2)试讲时间10分钟 (3)师生之间有互动,教师有演示动作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 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 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图文稿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高中美术《维伦多夫的裸女》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和药品:水、红磷、集气瓶、弹簧夹、胶皮管、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1.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2.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我们人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说空气中含有氧气,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含有多少 大家前后两桌4人分以小组,讨论实验2-1的实验步骤,注意几个问题:①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②为什么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

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化学《化合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那么大家还记得这两个物质的化学式要如何书写么?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已知元素的化合价该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生回答】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出问题】两种不同的元素在结合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与化合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化合价之比与原子个数比互为倒数。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作业:阅读课本,思考已知化合物,该如何推求其中元素未知的化合价?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明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例如NaCl 中,一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是-1价,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是+1价。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向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负价,电子对偏离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正价。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参考答案】 学生需要掌握两点:首先,能背诵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其次,能说出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即非金属元素与氢、金属化合显负价,与氧化合显正价氢1(+1)、氧2(-2)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初中化学《溶液》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3)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9)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9)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30)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3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题目:《原子的构成》 2、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教学设计】 化学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式的意义,并能用语言描述化学式代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式的观察、比较,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化学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化学式的意义。 【难点】 理解化学式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出示几种实验室常见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铁等让学生观察瓶子标签。【提出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获取更多教资面试备考资料!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常见这几种物质的标签,并找出标签上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①每个瓶子上面都有化学元素符号表示该种物质。 ②除了化学元素符号还有数字。

③各个瓶子物质不同,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也都不同。 【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些标签中出现的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组合起来又表示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新内容,“化学式”。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化学式 【提出问题】根据刚刚的观察,每种物质都用化学元素和数字非常简便的表示出来,请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大家的观察回答,什么叫做化学式? 【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教师讲授】比如刚才观察到的H2O、O2、CO2、Fe2O3等,这些都是化学式,能够为大家的化学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每一个化学式表示了一种物质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是不同的。 【教师引导】水的组成能否写成HO2? 【学生回答】不可以,每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物质的组成是实验测得的,应该遵循实验事实。 2.化学式的意义 【提出问题】在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各代表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①H2O代表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②表示1个水分子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真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生成途径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解析

化学面试真题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1.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内容: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扩散,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的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是许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2.说出至少两种鉴别CO和CO 2 的方法?(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初中化学老师面试题.pdf

天文教育教师招聘专用试题 初中化学卷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二)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三)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参考答案】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初中化学初试试讲题

初中化学试讲题 要求: 1.模拟真实课堂(大约15名学生),以讲课为主,注意引入和总结,不要仅 仅是讲题 2.和下面听众有一定的互动(语言交流或提问) 3.课程能够形象、生动,讲课时尽量面对听众 4.注意语速,声音要有激情,有起伏 5.板书整齐,便于理解、记录 6. 任选一题进行试讲试讲时间8分钟 1.实验小组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图所示5个实验。 (1) 实验后,某试管中溶液呈浅绿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后,向某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再向此试管中加稀 盐酸,只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 生的反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2)反应后的溶液,与上述五支试管中某试管反应后的溶液混合, 看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沉淀。则混合前两试管溶液中,溶质分别 为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溶液中溶质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3种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别。X与甲、乙、丙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 (1) 若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 色变为浅绿色。则X为________;将X放入乙溶液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写出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乙与丙不含相同元素,且乙与丙反应可以生成甲,甲可用于灭火。 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向X与乙、X与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分别变为无色和红色。则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X与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 3.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水 反应放出大量热;D是一种红褐色固体;人体的 胃液中含有E,可帮助消化。它们之间发生如下 反应。 (1) 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A、B、C、D、E五种物质中有三种物质属于 同一类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式)。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产物之一能够与A、B、C、D、E五种物质中的一种 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中的现象为。

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课试讲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 ⑵课后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 元素原子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用于描述物质的宏 观组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 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所构成的。不能说:“一 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 元素所组成的”。 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 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七、作业: 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无忧考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浓硫酸的腐蚀性与稀释 2.饱和溶液 3.易燃物和可燃物的安全使用 4.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 5.燃烧的条件 6.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7.氮气知识点 8.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例如:认识氧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在瓶底放一些水?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铺满少量沙子)。 【参考答案】 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温度较高,溅落瓶底,防止其致使集气瓶炸裂。 2.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有什么样的好处? 【参考答案】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篇一: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2.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难点】 乙醇的结构探究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乙醇分子模型。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请看看我们大屏幕上的图片,想想它是哪首古诗的情景呢? 【投影】细雨中路人向牧童询问酒家的图片。 学生回答: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讲述:这是诗人杜牧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可见酒在我国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乙醇 教师引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有机物-乙醇。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教师布置任务:乙醇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就简单接触过,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乙醇的分子式。写出来之后,试试看能不能写出它的结构式。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为了让大家更形象的认识乙醇分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大家动手来组装一下你们写出来的乙醇结构模型。 (学生活动)动手组装乙醇的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

化学教师资格证真题(精选)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厨师在炒菜尤其是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和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过程产生了具有浓郁香味乙酸乙酯。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①实验条件是什么?(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②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观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中各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归纳】乙酸脱掉羟基,乙醇脱掉氢,再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像

【学生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甲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发现规律】酸与醇生成的酯叫做某酸某酯。 (2)官能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提示”部分,归纳什么是官能团。并举例说明。 【讨论作答】一些基团反映了一类有机物的共同特性,叫做官能团。例如:甲醇和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甲醛、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 【归纳总结】官能团一般是指能决定这个物质特殊性质的基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第一次接触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反应类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设置难点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1)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4)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22)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2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 2、题目:《原子的构成》 3、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 试讲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 4 + Fe =Cu + FeSO 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 应吗? (分析)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4 + Fe =Cu + FeSO 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 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CuO + C == Cu + CO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