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大纲

《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大纲
《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大纲

《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大纲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是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宋元时期,磁州窑为八大窑系之一,今天仍属全国十大陶瓷产区之列。

磁州窑烧造历史悠久,自北朝创始,历经隋唐,宋金元时期繁荣鼎盛,经明清至今,绵延不断,历千年不衰,充分展现了扎根于民间、土生土长的磁州窑陶瓷艺术的强大生命力。磁州窑系分布范围极为广阔,西起宁夏灵武,东抵山东的淄博、枣庄一带,北至内蒙林东的辽上京临潢府内窑址,南到安徽的白土窑、江西的吉州窑,均属磁州窑系。还有福建的泉州磁灶窑、广西的西村窑、广东的南海官窑和四川的广元窑都受到磁州窑影响,生产磁州窑风格的瓷器。磁州窑的中心窑场则位于磁县、峰峰境内太行山东麓的漳河、滏阳河流域,目前已发现漳河流域的观台、冶子、观兵台、东艾口、申家庄、北贾璧、白土、青碗窑、南莲花、荣花寨;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临水、富田、二里沟、河泉村、义井、靳范庄,共17处古窑址。磁州窑众多遗址尤以观台窑最为著名,《中国陶瓷史》指出:“磁州窑中

观台窑最具代表性,其产品的品系、种类可以说集本系诸窑的大成”。1996年磁州窑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州窑基本特征是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制作器物的胎体,然后在白度不高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化妆土,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同时在这层白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多样的

将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呈现出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艺术效果。磁州窑的器物绘画潇洒、流畅;装饰内容生动、形象、亲切,极富情趣;装饰题材多为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山水村野、诗词曲赋、人物故事,不一而足,可谓独具魅力,别具一格。磁州窑的书法、绘画保留了我国古代珍贵的民俗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被称为“民俗博物馆”。磁州窑工匠以毛笔为工具,饱含激情,在瓷器上挥毫泼墨,创造出千古不朽的艺术杰作。

磁州窑产品种类繁多,器物造型古朴、挺拔,装饰艺术生动、豪放,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艺术魅力。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黑花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瓷器由胎装饰向彩装饰过渡的逐步完成,开创了明清青花、五彩瓷发展的新纪元。

磁州窑的研究是一项国际性学术课题,日、英、美、加、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学者研究磁州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国内外磁州窑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磁县作为磁州窑的故乡和发源地,理应有一个全面反映磁州窑文化面貌的专题博物馆,以进一步宣传磁州窑,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观众特别是专家学者来磁州故乡参观、研究磁州窑,开展学术交流。

一、陈列主题思想:

《黑与白的艺术》陈列拟以19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后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磁州窑文化研究成果及对磁州窑古窑址的考古发掘、考古调查和墓葬出土、民间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为基础,以1987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研所和邯郸市文保所联合进行的观台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为主,配合必要

和现代化陈列手段,力图综合、立体地展现磁州窑从北朝至今各个历史时

期的古瓷窑址、器场造型、装饰艺术、烧造技术及民风民俗等诸方面文化

面貌,描绘出磁州窑产生、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

陈列旨在向国内外广大观众全方位展示磁州窑,向世界展示具有浓郁

民族特色、民俗情趣的灿烂的磁州窑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同时向广

大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件件精美的历史文物向

世人昭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并从中提炼出磁州先人们“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兢兢业业、不屈不挠”的磁州窑精神;激发磁州

窑家乡人民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二、陈列面积和展线:

陈列计划占用“中国磁州窑博物馆”二楼中圆厅(169平方米)、序厅(99平方米)、一展厅(543平方米)和二展厅(587平方米);一楼三展厅(726平方米)、四展厅(400平方米),面积约2524平方米。

三、陈列内容划分:

序厅——白与黑的艺术;第一部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第

二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第三部分:余韵悠长——明清民国时期;第四部分:美器由来——烧造工艺。

四、陈列展线分配:

陈列展线约420米:序厅约占40米;第一部分约占30米;第二部分约占200米;第三部分约占50米;第四部分约占100米。陈列内容分段展现,陈列形式力求有所突破、创新,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

达主题。

展题:《黑与白的艺术》

序厅——黑与白的艺术

X-1大幅照片:观台窑遗址。

文字:1996年磁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2文字版:(约300字)

前言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宋元时期为八大窑系之一,今天仍属全国十大瓷产区之列。

磁州窑自北朝始,历隋唐,宋金元时期繁荣鼎盛,经明清至今,绵延不断,历千年不衰,充分展示了扎根于民间、土生土长的磁州窑陶瓷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古代磁州窑系分布范围广阔,其中心窑场则主要位于邯郸市磁县、峰峰境内太行山东麓的漳河、滏阳河流域。磁州窑陶瓷产品种类繁多、造型古朴、装饰丰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艺术魅力。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黑花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瓷器由胎装饰向彩装饰过渡的逐步完成,为元明青花、五彩瓷之滥觞。

X-3图表:磁州窑窑址分布示意图表。

漳河流域:观台、冶子、观兵台、东艾口、申家庄、北贾壁、白土、青碗窑、南莲花、荣花寨共十处窑址。

滏阳河流域:彭城、临水、富田、二里沟、河泉村、义井、靳范庄共七处窑址。

X-4图表:磁州窑系及宋元八大窑系窑址分布示意图。

辅助展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藏磁州窑精品图片:

X-6照片:宋珍珠地划花炉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X-7照片:宋黑剔花牡丹梅瓶Worestar Art Museum美国沃尔斯特艺术博物馆;

X-8照片:宋黑划花矮腹瓶Kyusei Hakone Art Museum日本救世箱根美术馆;

X-9照片:金花口黑划花牡丹瓶Buffalo Museum of Art美国巴法罗艺术博物馆;

X-10照片:宋末金初红绿彩玉壶春Indianaplis Museum of Art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博物馆;

X-11照片:金红绿彩碗Tokyo National Museu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X-12照片:元鱼藻纹盆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

X-13照片:明蓝地黑花梅瓶Fogg Art Museum美国富哥博物馆;

X-14照片:宋代白釉剔花梅瓶河南省博物院

X-15照片:金代白地黑花童子钓鱼椭圆枕河北省博物馆

X-16照片: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蹴鞫八角枕河北省博物馆

X-17照片:金代白地黑花马术八角枕北京故宫博物院

X-18照片:金代白地黑花“清沽美酒”梅瓶上海博物馆

X-19照片:金代白地黑花镜盒南京博物院

X-20照片:元代白地黑花龙纹扁瓶首都博物馆

X-21照片:元代白地黑花莲生贵子大罐国家博物馆

第一部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

1-22文字版:(约200字左右)

唐《元和郡县志》载:“隋开皇十年……置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因取为名”今磁县的贾壁、峰峰的临水自北朝就开始生产瓷器,创立北方最早青瓷窑场,是磁州窑的开端。贾壁瓷器胎体分粗、细两种,釉色青灰或青绿;临水器场胎质细腻,釉色青黄,半数口部有化妆土。两窑后期遗址均发现生产磁州窑典型品种白地黑花。隋唐时期,磁州早期瓷窑多为以生产白瓷、黑瓷、青瓷为主的北方民窑,器物品种多而不单一。

1-23图版:贾壁碗造型图。

2-23文物:青瓷碗北贾壁出土磁县藏

1-24文物:青瓷碗北贾壁出土磁县藏

1-25文物:青瓷高足盘北贾壁出土磁县藏

1-26文物:青瓷三系盘口瓶北贾壁征集磁县藏

1-27文物:鸡首壶北齐磁县高润墓出土磁县藏

1-28文物:青瓷烛台北齐磁县高润墓出土磁县藏

1-29文物:青瓷覆莲盖罐北齐磁县高润墓出土磁县藏

1-30文物:绿釉扁壶北齐磁县高润墓出土磁县藏

1-31文物:酱褐釉细颈瓷瓶东魏磁县东陈村墓出土磁县藏

1-32文物:青釉高喇叭足瓷盘隋邯郸市博物馆藏

说明:贾璧早期青瓷可再征集一部分,隋唐器物较少,可征集、借展一些临水窑窑等早期窑口的器物。

第二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

2-33文字版:(约200字左右)

在磁州窑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宋金元是其繁荣期,金代达到鼎盛。北宋,名窑林立,磁州窑注重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特色,并成功地将中国绘画技法用于瓷画,创烧了磁州窑精品——白地黑花。金代,磁州窑在战乱中生存下来,不断增加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技法,突出艺术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成为磁州窑系之集大成者。元代,磁州窑瓷器装饰品种减少,以白地黑花为主流,但内容极为丰富;此时,开始为皇家官府烧造贡瓷,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

一、观台窑

2-1-34文字版:(约100字)

观台窑位于太行山东麓,漳河右岸,为磁州窑中心窑场之一,最具代表性。据1987年考古发掘资料,它创烧于五代末宋初,元末明初衰落。此次发掘地层清楚,出土丰富,将观台窑分为四期七段,为宋元磁州窑进一步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1-35文物:青釉珍珠枕划花喇叭足灯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36文物:白釉绘珍珠地瓷灯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37文物:白釉绿斑喇叭足瓷灯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38文物:白釉剔花高足灯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39文物:青釉刻仰莲花瓷碗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40文物:黑釉素面双耳葫芦口瓷瓶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1文物:酱釉双系葫芦瓷瓶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3文物:白釉素面喇叭口长腹瓷注壶北宋峰峰矿区出土邯博藏

2-1-44文物:白釉褐点敛口浅腹瓷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

2-1-45文物:白釉花口瓜模瓷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6文物:白釉篦划花深腹瓷钵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7文物:白釉瓜棱瓷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8文物:黑白釉划牡丹花大瓷碗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49文物:玳瑁釉侈口瓷盏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0文物:仿建窑侈口瓷碗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1文物:仿定小口球腹瓷瓶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2文物:仿定花口注碗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3文物:黑釉玳瑁双耳瓷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4文物:白釉剔花矮腹瓷瓶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5文物:白覆轮黑釉灯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6文物:白釉宽折沿划鱼纹大盆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7文物:酱釉双系尖底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8文物:白釉黑绘花敛口深腹瓷罐北宋87观台出土磁县藏2-1-59照片:石碾槽:87年观台窑发掘出土,外径达8.75米,宋金时期使用,目前为全国之最。

2-1-60照片:观台窑第8号窑全景

2-1-61文物:白地黑绘卷草纹大钵金87观台磁县藏2-1-62文物:白釉剔牡丹花瓷薰炉金87观台磁县藏

2-1-64文物:黑釉突线纹双耳罐金87观台磁县藏

2-1-65文物:白釉黑绘花直壁瓷罐金87观台磁县藏

2-1-66文物:白釉铁绣花直壁瓷罐金87观台磁县藏

2-1-67文物:白釉黑剔花直壁瓷罐金87观台磁县藏

2-1-68文物:黄釉素面瓷盏金87观台磁县藏

2-1-69文物:白釉内绘篦划花瓷碗金87观台磁县藏

2-1-70文物:绿釉黑绘牡丹纹大口瓷瓶金87观台磁县藏

2-1-71文物:白釉花口长领瓜棱瓷瓶金87观台磁县藏2-1-72文物:白釉印牡丹花四足花盆金87观台磁县藏2-1-73文物:黑釉弦纹小口鸡腿瓷瓶金87观台磁县藏2-1-74文物:白釉小瓷瓶金87观台磁县藏2-1-75文物:绿釉内篦划花小瓷碗金87观台磁县藏2-1-76文物:绿釉折沿大瓷盆金87观台磁县藏2-1-77文物:三彩迦棱频伽像金87观台磁县藏2-1-78文物:白地黑花缠枝纹花口瓶金87年观台出土

2-1-80文物:白地黑花缠枝牡丹花瓶金87观台磁县藏

2-1-81文物:仿钧釉敛口瓷瓶元海河工地出土2-1-82文物:仿钧釉敛口瓷碗元海河工地出土2-1-83文物:白釉书“亚”字浅腹瓷碗元87观

2-1-84文物:黑釉玳瑁敛口瓷碗元87观

2-1-85文物:黑釉桃心瓷盘元87观

2-1-86文物:白釉书“王”字瓷碗元87观

2-1-87文物:白釉书“一色好酒”盘元87观

2-1-88文物:白釉黑绘牡丹花侈口大瓷碗元87观

2-1-89文物:黑釉内银突线纹瓷碗元87观

2-1-90文物:白釉墨绘五瓣梅直口瓷罐元移交

2-1-91文物:白釉黑绘四系长腹瓷瓶元峰峰羊角铺2-1-92文物:黑釉贴花香炉元征集

2-1-93文物:白黑釉高足杯元征集

2-1-94~107文物:三彩四合院生活场景一组元磁县滏阳河出土13件2-1-108文物:白釉书“内府”梅瓶元矿区藏

2-1-109文物:白釉盘内铭文“缟使”元磁县藏

2-1-110文物:“仁和馆”铭四系瓶元征集

2-1-111文物:白釉“梨花白”大口罐元磁县藏

2-1-112文物:白釉黑绘花卉纹直口丰肩罐元磁县藏

2-1-113文物:白地黑花鱼藻盆元征集

2-1-114文物:白地黑花花卉大坛元征集

2-2-115文字版:(约100字左右)

1999年7-9月邯郸市文研所对彭城的盐店、大庙坡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20平方米,地层清楚,出土器物丰富。特别是白地黑绘龙凤大坛、鱼藻盆、带馆铭四系瓶等元代标本,为滏阳河流域彭城窑的分期提供

了科学依据。

2-2-116~118照片:彭城窑发掘现场3张

2-2-119文物:“仁和馆”铭四系瓶元盐店遗址出土征集

2-2-120文物:“一枝花”铭四系瓶元盐店遗址出土征集

2-2-121文物:“同乐馆”铭四系瓶元盐店遗址出土征集

2-2-122文物:白地黑花鱼藻纹大盆元盐店遗址出土征集

2-2-123文物:白地黑花赶驴纹大盆元盐店遗址出土私人收藏

2-2-124文物:白釉绘龙纹小口四系瓶元盐店遗址出土

2-2-125文物:白釉黑绘芦雁纹折沿瓷盆元盐店遗址出土

说明:元代东西可征集、借展彭城盐店、大庙坡窑址出土器物,可征集一

些贾璧出土的仿均窑瓷器,如有可能临水窑发掘器物,特别是红绿彩可展

示一下。

三、磁州窑的外销

文字版:(约100字左右)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外销图

以磁县南开河沉船为主,结合国内外磁州窑瓷器发现地点和出土器物,展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外销盛况。

四、瓷枕

瓷枕是磁州窑器物中一个独立门类,造型多样,装饰技法繁多,装饰题材丰富,最能代表磁州窑的艺术特色。其形式主要有亚腰形、叶形、元宝形、椭园形、八角形、如意形、长方形等;装饰技法包括珍珠地划花、篦划花、白剔花、黑剔花、白地黑花、素胎、三彩、模印花等等;装饰题材多为花鸟草虫、珍禽异兽、婴戏、山水绘画、人物故事、神仙志怪、诗词曲赋,不一而足,反映出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

2-4-127文字版:花鸟鱼虫

2-4-128文物:珍珠地划缠枝纹亚腰枕北宋矿区藏

2-4-129文物:白釉篦划花牡丹纹叶型枕宋87观磁县藏

2-4-130文物:绿釉篦划花牡丹纹叶型枕金87观磁县藏

2-4-131文物:白地黑花花卉八角形枕金磁县藏

2-4-132文物:白地黑花“花竹”八角形枕金磁县藏

2-4-133文物:白地黑花花鸟八角形枕金磁县藏

2-4-134文物:素胎划花鸭纹扇形枕金87观磁县藏

2-4-135文物:素胎划花鱼纹扇形枕金87观磁县藏

2-4-136文物:绿釉花鸟椭圆形枕金磁县藏

2-4-137文物:白地黑花鹰追兔纹长方形枕元磁县藏

2-4-138文物:白地黑花花鸟如意形枕金磁县藏

2-4-139文字版:婴戏人物

2-4-140文物:白釉黑绘八角形“儿童放风筝”枕金磁县藏

2-4-141文物:白釉黑绘“儿童赶鸭”长方枕元磁县藏

2-4-143文物:白釉黑绘题“漳滨逸人制”人物枕元磁县藏

2-4-144文字版:动物

2-4-145文物:珍珠卧虎形瓷枕宋磁县征集

2-4-146文物:白釉卧虎模印瓷枕金87观磁县藏

2-4-147文物:白地黑花虎纹椭圆形枕金磁县征集

2-4-148文物:白地黑花虎纹椭圆形枕金磁县征集

2-4-149文字版:诗词曲赋

2-4-150文物:珍珠地“福德枕壹只”文字枕北宋87观磁县藏2-4-151文物:珍珠地“福德”文字枕北宋87观磁县藏2-4-152文物:白地黑花八角形楹联枕金磁县藏2-4-153文物:白地黑花八角形“鹤引水边行”楹联枕金磁县藏2-4-154文物:“如梦令-为向东波传语”词如意形枕金磁县藏2-4-155文物:“人月圆”词长方枕元磁县藏

2-4-156文物:苏轼“满庭芳”词长方枕元矿区藏2-4-157文物:白地黑花“落梅风”元曲枕元磁县藏

2-4-158文物:白地黑花“庆东原”曲枕元磁县藏

2-4-159文物:白釉黑绘“朝天子”元曲长方瓷枕元邯郸市博物馆藏

2-4-160文物:白釉黑绘“红绣鞋”元曲长方瓷枕元邯郸市博物馆藏2-4-161文物:白釉黑绘“常忆离家日”诗长方瓷枕元邯郸市博物馆藏2-4-162文物:白地黑花“山坡里羊三面诗词曲枕元磁县藏

单元辅助展示:

上一组磁州窑器物上的诗文。可加上与观众互动内容,如,辅助展现

上部分有代表性的“元人散曲小令”,可“空出”耳熟能详的名句或词组供感兴趣的观众参与。

磁州窑器物上的诗文:

(一)佳句

1、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

2、蜂飞花下至,鹤引水边行。

3、一架青黄瓜,满院白黒豆。

4、无桔不黄阑,有山古翠香。

5、洞中仙不老,云外客长乐。

6、鸟宿林边树,僧敲月下门。

7、春人饮春酒,春丈打春牛。

8、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

9、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10、酒中曾得道,醉里遇神仙。

11、耕牛无黑豆,仓鼠有余粮。

12、春醉几逢花烂漫,秋吟晨对月婵娟。

13、风作夜来时,山公醉不知。

14、与(雨)过花生彩,风来竹有声。

15、翠竹千古秀,独占百花魁。

16、清风明川笙歌地,有云无雨筑球天。

17、流水绕人家,远山当(挡)客路。

18、村落家家酒,园林处处花。

20、月照池中月,人观镜内人。

21、鼓任严更三唱鸡,楼前天淡月低西。

22、水风轻频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23、怨滴芭蕉雨,愁吟蟋蟀风。

24、细草烟深暮雨收,牧童归去倒骑牛。

25、明知空手去,刚惹业随身。

26、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27、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28、古井碑横草,阴廊尽杂苔。

29、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3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1、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32、无情玉蝴蝶,春尽一梦飞。

33、楼台侧畔杨花舞,帘帷中间燕子飞。

35、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36、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在(载)月明归。

37、白云过岭七八片,红树隔溪三四花。

38、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

39、虾蟆水上真书山,蛐蟮尼(泥)中草写之。

40、欲作高堂(唐)梦,须凭妙枕欹。

47、风吹前园竹,雨洒后亭(庭)花。

48、父母无忧因子孝,夫无横祸为妻贤

50、春夏秋冬及四时,闲观书画共琴棋。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

53、风吹紫竹龙摆尾,雨洒红莲凤点头。

5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5、为惜落花慵扫地,爱观明月懒糊窗。

(二)、诗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山前山后红叶,溪南溪北黄花,红叶黄花深处,竹篱茅舍人家。

3、《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哈哈啼。

3、在处(外)与人和,人生得己(几)何,长修君子行,由自是非多。

4、禁烟山色雨昏昏,立马垂鞭看右贲。借问酒家何处好,牧童遥指杏花村。

5、瓷中定州犹椎(惟)轮,丹青弗(佛)藉传色粉。懿兹芳枕质朴淳,蛤粉为釉铺以匀。铅气火气净且沦,粹然古貌如道人。通灵一穴堪眠云,信能忘忧能怡神。至人无梦方宜陈,小哉邯郸漫云云。

6、在处(外)与人和,人生得己(几)何,长修君子行,由自是非多。

7、白日归深境,青山入胜迹。何多明月轻,更知白云秋。

8、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于人有义,不又(佑)神天。

9、东君不世情,委曲(屈)到山家,随分有春色,一枝三四花。

10、先生不面归何处,空巢藤花满院香。欲写姓名无纸墨,马鞭画破绿苔

11、草色连云色,山光接水光。危楼千百尺,旅雁两三行。

12、绿叶浓荫夏景幽,香风吹动玉帘口。纱窗睡起闲无事,日向斜杨下小楼。

13、远水千里(碧),残霞一线红。目前山尽处,依约两三重。

14、《老翁》皤然一老翁,凡百事皆慵。旧物不尽记,故人难得逢。

15、《夏景》夏日景偏长,遥天转暑光。如人会消遣,何处不清凉。

16、《书斋残雪》风卷黄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帘前数片无人,映

得书斋彻夜明。

17、积取今世幸,后待子孙兴。愿福如春草,不种自然生。

18、《咏菊》金钿小小贴秋丛,开向渊明醉梦中。不似南园桃共李,荣华

一一待春风。

19、《古吟》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20、《咏瓜》绿叶追风长,黄花向日开。香因风里得,甜向苦中来。

21、时难年荒事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分离道途中。

22、何年窑冶器,似赵却非柴。火气销全尽,宵眠静与皆。神安忘枕籍,手举称摩揩。欲笑王武子,惟知宜石佳。

2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白日驮经卷,终宵枕虎腰,无人将尾蹈,谁敢把须撩。

25、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过桥需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

26、绘瓷作枕妙陶然,文质彬彬更可怜。片月花笼争日莹,块冰岚履霜坚。

27、龙出海时千尺浪,凤栖山处万条霞。诗书不入愚人目,金玉难藏好事家。

28、《上诰老》岁序成摇落,深居避俗喧。尘埃从几席,书剑沿乾坤。把

酒真聊耳,题诗孰共论。东林有高士,赖肯过柴门。

29、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

30、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31、春蝶飞采红杏树,夏蝉却鸣绿杨枝。秋天客饮黄花酒,冬日人吟白雪诗。

32、《宫中行乐》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3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余游颖川,闻金兵南窜,观路两旁,骨肉满地,可叹!为路途堵塞,不便前往,仍返原郡。又闻一片喧哗,自觉心慌,思之伤心悲叹。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只有作枕少觉心安。余困居寒城’卜载,同友修枕共廿有余。时在绍兴三年清和望日也。

3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5、《拯恶一事录呈宣差监郡相公阁下》

告酒独存借冠因,从今考绩迥超伦。再观何逊梅开好,三献荆山玉辨真。害虎已除欣威迹,走珠还见政神通。永期一郡民安诈(祚),五夸赓歌不

36、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饥]勘正寝,一枕最幽宜。

37、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

多买胭脂画牡丹。

38、百草千秋雨气清,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浓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

39、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荣我贵君莫笑,十年前是一书生。

40、春阴淡淡云片低,才报江头雨一犁。转道粉墙无个事,依栏闲看燕争泥。

41、枕冷襟寒十月霜,小窗闲放小梅芳。暗香入被侵人梦,花月依人乐洞房。

42、欲向名圆倒此瓶,主人嫌客户长局。何如柳下眠芳芳[草],报[布]谷啼壶唤不醒。

43、□举烟□,难寻芳树飞。青山无限好,□道不如归。

(二)、词

1、词寄《庆宣和》寒山[拾]得那两个,风风磨磨。拍着手当街上笑呵呵,到大来快活。人成百岁七十多,受用了由它。捻指数,光阴急如梭,没日个快活。

2、词寄《落梅风》生辰日,酒满杯。只唱得玉栖[楼]沉醉。落梅风得来全当礼,每一字满寿千岁。

3、《诉衷情·初春》金盆水冷再重煨。不肯傍妆台。从他(教)髻鬟耸乱

(松慢),只恁下香炉(斜神卷云钗)。莲步稳,黛眉开。后园回。手携(挼)

4、《乌夜啼》天涯苦,苦迟留,去无由,过了伤春时序又悲秋;红日晚,碧云乱,思悠悠,怕到黄昏前后五更头,

5、回文《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

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6、《如梦令》曾醉桃源西宴,花落水晶宫殿。一枕梦初惊,人世光阴如电,飞燕,飞燕,不见当年人面。

7、《蝶恋花》千古余情香几分,绿竹东风犹向西怜顺,台下嫣红深一寸,

鸳鸯缺破苔成晕。事往人非无处问,只有青山看得繁华尽,欲问青山山远近,青山不管兴亡恨。

8、《寄摊破浣溪沙》帘卷夕阳曲槛明,东风梅李满画城,回首十年浑似梦,几飘零。花落渐随流水远,莺慵己(几)许送春归,惟有西山还似旧,笑天青。

9、《点绛唇》红杏菖蒲,万家装点都门外,曲塬何在,香粽年年赛。捧砚

佳人,玉腕缠新彩。多娇态,御荷争戴,斜插香枝艾。

10、《浣溪纱》万烛(竹)风(中)一草堂,芦叶当盖竹为梁,门前数朵野梅

香。残雪渐分沽酒路,斜阳偏照负暄墙。锦屏山下望宜阳。

11、《词寄西江月》窗外日光弹纸(指),帘前花影频移。金乌玉兔往来催。

积玉金话济口。昼夜各分壹半,陆拾明昧三十。其中更有十年痴,都事(市)荣花(华)有几。

12、《词寄月中仙》独倚危楼,向春来玩,赏山市晴岚,青红挥绿。樵人

相呼,独木桥边,渡口渔村落照。乍雨过,西山畔轩,远浦帆归岸。羌笛数声,幽韵孤峰伴。摇(遥)指酒旗高悬,望滩头隐隐,平沙落雁。潇湘夜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 ——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南岸。它北靠邙山,南对伊阙,东屏嵩岳,西依崤函,四面群山环绕,中为狭长盆地,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阳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最多的都城。洛阳,是雄踞东方,文明古国的古都,是中华文化的读本。洛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夏商时期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知道,早在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洛阳已成为人类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在市区发现有多处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址。夏代太康为王时,赶走了在洛阳居住的一个部落斟鄩族,定都斟鄩。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斟鄩打开了洛阳为都之先河,奠定了洛阳在七大古都中为都年代最早之地位。 夏代洛阳城位置 商朝时期的都城有两座,分别称为“东亳”,“西亳”,即现存的郑州商城和洛阳商城。商都西亳同样也位于偃师县,建于洛水北岸,坐北朝南。考古勘探、发掘揭示出偃师商城遗址分为早期小城和晚期大城。早期小城四面中部各辟一门,小城中部偏南置宫城,小城西南部为府库建筑区遗址。晚期大城是在早期小城基础之上扩建而成的,与此同时在宫城东北部

修建了新的府库建筑群。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二、周朝时期 商王朝为周王朝所取代,周武王灭商后,都城丰、镐均位于今日陕西西安西北,早毁于西周末犬戎入侵之际。夏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灭商而建的周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地区建立了“成周”。“成周”建成之后,都城镐京改称“宗周”,“成周”与“宗周”同时作为西周王朝的都城。及东周平王东迁,乃正式奠都于此,“成周”更名“王城。后因年久废弃,汉代又建河南县城于其上,原貌遂湮没难寻。但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可见成周的范围不小。 从华夏地理的角度来说,洛阳恰好位于“天下之中”,即“五岳四渎”的核心位置。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国家的都城刚好位于其控制区域的核心,不仅体现了对周围领土控制的优势,也表现出一种居中而治的象征性意义。而此后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多选择洛阳为都,从这一时期开始,洛阳作为国家的核心,也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播及发展的源头。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

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初一作文:一座城市的记忆作文700字

一座城市的记忆 九月十四日这天,一场可怕的“莫兰蒂”风伴着肆无忌惮的雨悄悄地来到了。 “莫兰蒂”台风像神话里的魔鬼作法时那样,天空里顷刻出现了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变得天昏地暗、混混沌沌,灰蒙蒙的一片。台风在桅杆、支索上、天线上打着呼哨。暴风雨像瀑布似的,风流直下地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身上像针扎一样,痛到了极点,这台风真是来势凶猛呀! 风,放肆地咆哮着,雨狂虐着侵袭着大地。风雨加交,犹如鬼哭狼嚎一般,让人感到心惊胆战。风,呼呼地刮着,雨连继不断下着。这场景,使多少人失魂落魄,可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呢!第二天起来,整个厦门立马就变了个样,成百的树木被刮倒了,就连最粗壮的苍天大树也不例外,有人整个房子的阳台玻璃都被吹走了,台灯和玻璃都碎掉了;洪水泛滥着,露出了它那狰狞的面目;走在路上,公交车站的招牌玻璃全部都碎了,广告纸也被吹走了。沙发被台风吹到了树枝上,一辆辆小汽车被风吹翻了,或者被刮破了,压扁了的都有,如果在“莫兰蒂”登陆时走在街上,那么一棵树也会要了你的命,厦门——这个美丽的鹭岛城市,瞬间就变成了一个道路堵塞的城市。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听到这个消息,解放军叔叔和志愿者们立刻火速赶往厦门,为我们做好防护救灾的工作。解放军叔叔冒着树林随时倒下来的危险,边搬走倒下的树木,将碎玻璃一块一块细心地捡起,他们连续几个日夜不眠不休地防灾防护中。几天下

来,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炎炎烈日,他们依然任劳任怨,为厦门的美丽做出一份贡献。还有路边的交警们,他们默默地维持着。许多的爱心妈妈和那些无私奉献的学生及社区里自发献爱心的叔叔阿姨们,也默默地奉献着。“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献爱心的叔叔阿姨们的精神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一座城市的台风记忆,让大家铭记在心,刻骨难忘,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难忘”的中秋节!

开封城市变迁

开封城市变迁 一、萌芽时期 1、先夏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文化产生的重要地区。而从古代人类在中原地区的活动情况来看,开封及其周围地区长期处于中心地带。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开封一带活动,今开封城北8公里处有轩辕丘可以为凭;黄帝的正妃西陵氏嫘祖,不仅是大梁(开封)人,还是养蚕人的鼻祖;黄帝的史官仓颉曾在这里创作整理文字,今开封北郊遗存有仓王城、仓王庙、造字台等遗址和仓颉墓;黄帝的曾孙帝喾渔猎的沙海,在今开封城西北的黑池一带。据考证,尧、舜、禹三帝均在开封一带行使政令,舜死后还葬在开封东北不远的鸣条。而后来的夏朝,还在这里发生了决定其命运的关键战役——鸣条之战。 2、夏 翻开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主编,数十位学者历时30余年合作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一幅夏代地图跃然纸上。该地图集所载夏时期全图一幅,内容根据《诗经·商颂》、《左传》、《古本竹书纪年(辑本)》、《世本(辑本)》、《史记·夏本纪》以及有关夏代考古资料编绘。在今之开封附近,“老丘”二字清晰可见,并以“都城”规格标注。由此可见,这个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夏朝都城,位置就在开封附近。夏王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16年,史称老丘。这期间,夏朝

统治范围大规模扩大,向东达东海之滨,东南则达江淮地区。农业和手工业较快发展,是夏朝由稳定发展到兴盛繁荣的重要阶段。 3、魏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公元前361年,雄心勃勃的魏惠王力图称霸中原,于是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并称新都为大梁。迁都后的第二年,魏惠王下令以大梁为中心,在黄、淮之间,修建一条运河,这条最早连接黄、淮的运河叫“鸿沟”。鸿沟旧道从黄河的汊道(今河南荥阳县北)引水南下,经过今天郑州的中牟县注入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已干涸),再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之后南下经过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分两路汇入淮河。当时圃田泽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周围300里,它既可作为计划中鸿沟航道的储水池,以调剂鸿沟的水量;又可使水中的大量泥沙沉淀于此,以减轻下游运道的淤塞。 一道鸿沟连通黄、淮,大梁坐享通衢之利,亦借此成水陆的大都会。《史记》记载:“魏之大梁,秦之咸阳,楚之郢,皆出入大贾小商之地。”当时大梁城有居民50万人左右,约占当时魏国总人口的25%。大梁有城门12座,著名的有城东北的夷门和城西韵高门。城内冶铁、纺织等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城区面积较今开封市旧城区面积还大。而且在以后的1100余年间,开封的城市规模始终未能赶上大梁

建筑让城市延续记忆

建筑让城市延续记忆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而建筑作为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每个城市都有着被人或多或少追寻的历史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看看一个城市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听到它们为我们讲述的这座城市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建筑传承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试想,如果北京没有了长城、故宫、四合院,再多的高楼大厦也无法展露这个城市的神韵。 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在历史文化保护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而是(更)要求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市的记忆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组成(脉络)。地形地貌、森林

水力、河流山脉、居住形态、建筑遗址、公共场所、文化气质、民族情调……这些是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构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然而,盲目的建设和更新却往往割断历史的文脉。 张掖是119座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甘州府志》记载:甘州城原是“连片苇溪,半城塔影,遍地古刹”之处,这说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是非常盛行的,据说当时张掖建有金、木、水、火、土五塔,可完好保存于今的只有土塔与木塔了。今天仍然装点张掖大地的唐代西来寺,西夏大佛寺,明代钟鼓楼、粮仓,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历史遗迹,(这些)城市的这些名片,无一不展示着甘州深厚 的文化底蕴,使城市魅力(顿)倍增。面对此,我们(有责任)理应保护好、守护好、(让)这些(古建筑)在河西大 地靓丽夺目,熠熠生辉,为张掖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古建筑。 今天,只有在经过了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时代传递下来的信息,是历史记录的真实载体,文献记载无论多么动人有趣,在客观上都不可能比得上历史遗物的真切实在。承载与存留、拯救与跨越、追溯与见证,城市未来的脉络其实就保存在城市的记忆中。

博物馆陈列大纲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风情展陈列大纲 陈列主题:苗乡侗寨情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陈列理念:全方位展示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等 陈列目的: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明。 陈列原则:尊重历史事实,再现历史,突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陈列目录: 一:导 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2.服饰特点 3.民间工艺 三:结语 陈列内容 一:导言 世居在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壮族、仫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各少数民族 大多经过长期的迁徙最终定居在这里,并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 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了自己灿烂的一页。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出了以稻作 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及以《苗族古歌》和侗族大歌为核心的精神文 化以及以“议榔”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还有以花桥和鼓楼代表的建筑 文化。 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介绍黔东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民风民俗等,着重介绍苗、侗两族。展品陈列从极其日常到难得一见的各种实物均可。由于大 型建筑无法搬进博物馆中,所以可以用辅助展品来代替。并且用现 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1、照片 ⅰ.侗族大歌合唱图 ⅱ.苗族芦笙演奏图 ⅲ.民族节日欢乐图 2、音像 电子触摸屏等 3、实物 ⅰ.竹木生活用具 ⅱ.独木龙舟 ⅲ.鼓藏幡

4.模型 ⅰ.吊脚楼 ⅱ.花桥 ⅲ.鼓楼 2.服饰特点 主要介绍苗族、侗族的服饰文化,以实物为主,照片为辅。 1、照片 ⅰ.苗族盛装 2、实物 ⅰ.西江苗族女盛装 ⅱ.织布机 ⅲ.蓑衣和斗笠 ⅳ.苗族男装 3.民间工艺 展示州内各族人民的剪纸、编织、刺绣、竹木雕刻等工艺品。 以实物为主。可安排人手现场表演技法。 1、实物 ⅰ.各种生活用竹篓子 ⅱ.苗族古琴 ⅲ.铜鼓 ⅳ.刺绣、蜡染物 ⅴ.银饰 ⅵ.民间书画 三:结语 在“苗乡侗寨情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中,我们欣赏到了极其光彩绚丽的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当以弘扬发展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工作,使民族文化的未来更加美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 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

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京城与外郭城垣形态,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是深受管子“城郭不必中规矩”务实思想的体现。宫城部分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对称。宫城轴线与旧城轴线同时并存,各有分工。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出于军事需要,改造加固明代城垣,加筑城外营垒。另一是建设天朝宫殿及众多的大小王府,天朝宫殿、各王府及明代建造的七彩琉璃大报恩寺塔均毁于天京陷落前后。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 记忆,你是老师的温柔脸旁;记忆,你是同学的欢声笑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1 我们的脑海像一个大的木书架,典藏着许多回忆的书籍。有的书上记载了笑靥如花,有的书上记载了潸然泪下,有的书上记载了飞扬的青春。拿起那本最后的书,轻轻掸掉上面的灰尘,翻开扉页,看到的便是你天真的笑容。 6岁的那年,小区里的花开得正艳。你和我手拉手走在花园里的石子小路上,耳畔吹着轻轻的风,阳光洒在我们面前的树上,投下了星星点点的光斑。 你拉着我的衣袖,对我说:“我们一辈子都不分开,当一辈子的好姐妹。”我点点头,伸出稚嫩的手,用同样稚嫩的声音,说道:“嗯,一辈子的好姐妹!”两只小小的手,在阳光下轻轻勾在了一起。 10岁那年,我们都长大了不少。花园里的玫瑰凋谢了又盛开,盛开了又凋谢,不知轮回了几番。可那天下午,一切都变了。 花园里的花依旧鲜艳逼人,石子路依旧存在,你依旧拉着我的手,说的却不再是誓言,而是“我要走了,去北京,以后很少回来了。”我沉默了。良久,才抬起头,问你:“为什么?不是说当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辈子不分开么、这是为什么啊?” 你说:“对不起,我只能说‘对不起’了。”我呆呆的站在原地,石子路带给双脚的疼痛蔓延到了心底的最深处,牙齿咬着嘴唇轻轻地颤抖,泪水无声的滴落下来。这是我在你面前的,第一次落泪。但我记得“你一定会回来。” 此后,生活里没了你的喜怒哀乐,就变得索然无味多了。只有你每年回来的两个假期,才是你留给我唯一的念想,唯一的慰藉。 亲爱的叶子,你在北京还好吗? 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带着阳光,带着花香,带着鹅卵石,还带着那句刻骨铭心的“我们一直在一起!”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2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青岛)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 吴衡伦忠胜 刊载于2010年8期<经济师> 摘要 城市建设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推动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以青岛为例,通过研究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形成的紧密关系,避免特色地域文化的流失,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变迁,探索“都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Abstract:Area whe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urban construction to pro mot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led urban development. Qingdao, for example, by studying the form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ulture and avoid the loss of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ulture, the idea of regional culture change, and explore "urban culture" and new development. 关键词:城市建设地域文化都市文化文化变迁 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Regional Culture,Urban Culture,Cultural Change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也是一个时空性概念,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特别是历史发展等特定的条件影响,形成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常以地域文化来概括。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海陆兼顾,山川独秀,内卫京畿,外入海洋,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传统和习惯上称之为齐鲁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承中,它又有所变化,“凸显海洋文化、融合周边文化、兼容日韩文化、趋同世界文化,这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的基本趋向。海洋战略将成为山东半岛发展的主要战略”[1] 。讲到海洋战略或是海洋文化,青岛是首选的城市。不仅是山东半岛的龙头,更是我国北方迈向海洋的前湾港,研究青岛的城市发展和地域文化变迁意义十分重大。但仅从传统的历史角度或单纯的区域发展角度,都是片面的;只有进行多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得为发展服务。 1.0历史传承下的地域文化 环境造就人,自然造就文化。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解析青岛和青岛的地域文化,这是研究的出发点。早期的青岛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大麦岛、汇(前)泉村等处曾是渔民出海捕鱼活动的汇集地点。这种朴实的“渔耕”文化,虽然在现代的城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在城镇化狂飙突进,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今天,名片上的字迹却变得模糊,城市文化的传承遭受威胁。在此关键时刻,只有保护和创新城市文化,才能使城市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保护城市文化是打造特色城市的根本要求。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根”与“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的一首《忆扬州》,让我们领略了隋唐时称扬一益二的美妙扬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大拆大建,随意模仿,使得城市“千城一面”,完全丧失了城市的地方特色,而且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更是面临严峻考验,昔日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即将成为回忆。城市文化饱含了城市的政治氛围、历史风貌和个性,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只有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延续城市的记忆,确保城市的发展别具一格。 创新城市文化是文化传承的现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如果脱胎于生活的文化不能随之变化,那么必将被发展的现实所抛弃。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非一味的因循守旧,而应在保护中创新,让文化更好地代代相承。上海豫园旅游区,保留完好的江南园林,通过扩建,形成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将历史渊源、民族风格融汇商业文化,通过建筑规划的创新突破,实现了传统文化建筑的传承。城市文化也是如此,发源于民国时代的海派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基融汇吴越精华,吸纳外国要素,正是这种勇于创新、善于扬弃的做法,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保护是保护文化的历史底蕴,是延续人们的城市记忆;创新是焕发城市的活力,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因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停滞,城市的发展同样不能以割断历史作为代价。传承需要保护,传承也需要创新,只有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城市文化才不会被割裂,才能得以更好地传承。 如果说红墙黄瓦的皇家文化是北京的名片,那么十里洋场的中西混搭则是上海的特色。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展现城市风貌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珍贵的资产。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留住城市的“根”与“魂”,使城市文化得到更好地诠释。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 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 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 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 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 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 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 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化,积淀深厚,既有东夷民族的遗风,又有移民文化带来的

城市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城市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城市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城市记忆》阅读材料城市记忆冯骥才①首先说...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记忆》阅读材料 城市记忆 冯骥才 ①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②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③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

却都是随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④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⑤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⑥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⑦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⑧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城市记忆》阅读题题目 15、第⑦段中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4分) 16、第⑧段加点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扬州城市变迁原因 关键词:城址变迁兴衰变迁功能变迁自然条件漕运盐法军事文化 摘要:扬州城有着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其间数次被毁城,又数度重新兴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其城市变迁的过程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且各个历史时期兴起的原因会各有侧重。本文分别从城市规模、城市兴衰、城市功能三方面的变迁原因各有侧重地来反映扬州城市变迁的原因。 一.城市规模的变迁 (一)城址的变迁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左传》前486年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吴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建立了最古老的扬州城——邗城。 吴王夫差胜越后,一心要北上伐齐,为解决进军路线问题,决定从邗地开凿邗沟,利用相隔于江、淮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开凿一条贯通江淮的水道,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建筑邗城主要用于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用来屯兵储粮。 2400多年前,江淮一带为长江的泛滥平原,地势低湿,只有蜀冈一带平坦宽广且地势较高,有利于军事防守。从周围环境看,南有长江天险,东有小茅山,西有观音山,用于屯兵储粮十分安全。另外,蜀冈周围河湖密布,既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又便于航运,邗沟的开凿使军事补给品往来江淮的运输更加便利。 这些地理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扬州古城一直建在蜀冈之上一千多年,直到隋唐以后才逐渐废弃。 江岸南移,运河兴起 隋时,江岸已经移到扬子津以南,蜀冈下形成大面积平原,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蜀冈下平原也开始形成街巷,炀帝在扬子津筑有临江宫。但当时江都城的主要部分仍在蜀冈之上,不过其时已经开始向蜀冈下平原扩展,为唐代后扬州城的修建奠定了基础。 唐代,扬州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随着城市的繁荣,及安史之乱后北人大量南迁,扬州人口迅速增加,工商业发展迅速,其城区规模也不断扩大。此时长江北岸不断南移,唐中叶以后,由于瓜州的并岸,长江岸线一下向南推移了二十多里,人们纷纷向蜀冈下的大面积平原移居,这里迅速发展成繁荣的居民区和工商业区。形成了唐时扬州的上、下两重城——罗城和子城。子城仍蜀冈上旧城基础上修建。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博物馆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同城

共忆2018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同城共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 例如: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xx: 同城共忆 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高楼大厦数月峻工已不是神话,而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共同记忆似乎也随之渐渐消逝,淡忘在岁月里,埋藏在童年时,留下的只有钢铁森林构筑的现实。日复一日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不免令人心生厌倦。我们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这座城,这些市民们所珍藏的共同记忆。 xx的共同记忆是具体而微的。 幼时常去的老公园,上学路上走过的每一条青石小巷,还有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建筑……那一点一滴汇聚成鲜明的共同记忆。当然,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城市不可能一成不变,永远保持着同一个样子。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也恰恰在这变化发展之中慢慢形成、积淀,成为一座城市的底蕴。作为市民,我们承续着记忆,也创造着记忆,并在共同记忆中认同一座城市。历史与现状交织,市民和城市互相影响,使得城市有了体温与个性。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太快了,快到令人措手不及。公园被翻修了,景观树木大量种植,各大商场纷纷入驻,每个现代化的街区都成了同一模样。我

上海饮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变迁

2019·07 近代中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受影响相对更多一些。上海基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在近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和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之地。毋庸置疑,上海也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是全国富庶的大都会,是比较能够代表城市文化变迁的典型城市。 一、城市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由传统江南小渔村发展为通商口岸城市,对外贸易、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都发展迅猛,直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经济上的繁荣与政治上的稳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上海不仅汇集了中国各地域菜系,也率先传入了异域饮食—— —西餐,形成了包容性很强的上海饮食文化。对于上海来说,随着城市的发展,饮食业随之兴盛。饮食与城市生活,或者说与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变迁的关系也很紧密,上海居民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变迁发生着变化,同时从微观层面上也反映了整个城市文化的变迁。 二、城市饮食文化中社会发展的轨迹 海派饮食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海开埠之初,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也能够从上海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城市文化的发展痕迹,体现了多个城市文化汇聚在上海并交融的现象。上海菜也叫做本帮菜,或者是海派菜,上海菜的发展是在上海市的城市变化和发展中逐步实现的,它不仅有着博采众长的上海当地菜品,还包含了在维持原本的菜品特色的基础上,又依据上海的饮食习俗做了一定程度改变的各种风味菜点。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中约定上海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开放,这让西方的经济文化有了大量输入的入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其他地区的商人和文人都开始汇聚,西方的经济文化和中国其他地区商人、文人带来的经济文化冲击着这个城市的市场和文化。于是当地的饮食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也开始融汇转变,这个起源于上海,烙印着上海城市的印记,烙印着时代的印记,在上海萌芽、成长和发展的文化就被人们称为“海派”。历史记载,上海在南宋末年及元朝初年已经出现了酒菜馆,明末清初时的菜馆的筵席用菜已经比较丰盛。同时,社会不平衡和贫富深刻分化的加剧,也让不同阶层之间的饮食文化区别更加明显。随着1840年以后中国国门对西方列强的打开,西方文化显著地影响着上海城市的变迁和发展。中国人在近代和西方屡次交锋失败、不断被打击所谓天朝的自信心的过程中,对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偏见和排斥心理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于是中国在对外交流中处于极为弱势地位,对外的国际交流表现为弱者对于强者的退让和隐忍。然而,饮食文化并不具有政治性,它有着中性立场,同时食物也具有任何人都可食用的泛人类属性,因此饮食文化并没有受到太多的不良影响。简言之,中国近代100多年,正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阶段,同时西餐文化和西餐元素融入上海菜的过程,也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东方文化吸收和接纳西方文化的交流态势。移民活动不仅带来了人员的流动,也带来了饮食风味的交流与融合,因此上海的饮食也慢慢地形成了多元风味的格局。这首先表现在酒楼饭馆数量瞬间变多,同时西餐馆也开始兴起和发展。 上海在1843年对外开埠,外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刺激了当时上海的民族工商业,于是当地的饮食业开始繁荣。根据《沪游杂记》的记载,那时上海小东门到南京路的路段上,共有一二百家菜馆。主要有经营经济实惠的便菜便饭,兼营少数炒菜的中小型饭店、以炒菜及“和菜”为主的大中型菜馆、以经营筵席和高档名菜的大店名菜馆这三种类型,这时的上海菜也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清朝的后期,上海的本帮菜馆不断繁荣,外地的饮食业也开始入驻上海,同时带来了外地的厨师。其中,最先进入上海的是安徽菜馆,苏州、无锡菜馆也在上海出现并以太湖船菜著称,19世纪30年代初苏锡菜馆已占上海菜馆的一半左右。广东菜馆、宁波菜馆、京帮菜馆、河南菜馆、福建菜馆来沪也较早,镇扬菜馆最早始于光绪年间,四川菜馆在同治年间就有,清真馆始于明国初期。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上海已经出现了11个地方的风味菜馆。从民国的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陆续地出现了杭州菜、湖南菜、潮州菜等菜品,于是形成 上海饮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变迁 殷管承瑜 摘要:饮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城市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也大不相同。上海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是比较能够代表城市文化变迁的典型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慢慢包容、适应和创新,同时按照文化自身的规律渐渐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上海城市文化中的饮食文化,通过城市饮食文化的变化发现社会发展的轨迹,由点及面地从一个微观的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方面,反映宏观的城市文化变迁。 关键词:饮食文化;城市文化;社会发展 105

城市肌理的传承与更新

城市肌理的传承与更新 摘要:城市肌理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化的产物,是一个城市人文记忆和历史信息的载体,如何在城市肌理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解读城市的人文记忆,构筑城市的美好未来,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河西古镇开发中如何保护原有城市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做到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和风貌特征的同时,又能改善人居环境,使新的城市肌理能够“有机切入”原有肌理,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Abstract:Urban structure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al history and product,which is the carrier of the human memory and history information. How to continu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terpret the human memory and construct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 citie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ities' develop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xi ancient town,how to protect the original urban structure,continue the city'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protect the city's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nd style,at the same time,improve the human settlements and make the new urban structure become "organic entry" the original structure,become the urgent reality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