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2)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3)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学习高等教育学,还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七艺古希腊的七种艺术教育: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六艺古代中国: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1)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他坚信:人所拥有的最高天赋就是他的精神,就是他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把他所认识到的东西连贯地予以表述的能力。

(2)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威斯康辛思想: 1904年,查理斯.范.海斯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 范海斯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文化;

(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和经济服务。

从此,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服务社会。

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2) 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3) 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包括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

(5) 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其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扩大高等教育机会;

调整教育结构;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

(6) 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国家举办和规范高等教育机构

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性质

(1)基本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

(2)间接作用表现为政治要求、政治观念和政治利益通过间接途径,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3)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不仅可以分别抽象出直接性和间接性两种基本特征,而且两种性质常常交织融合为一体。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数量、高等教育机构教

师数量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数,其中,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在校生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

最为重要的指标。但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究竟允许多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直接受到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 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高等教育决策泛指制定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事务

的法规、方针、目标和政策的活动。伴随经济的发展,来自经济领域的利益和力量越来越多

的涉入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越来越多地介入高等教育发展的立法和决策过程。

(3)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在当代,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直接受到经济的制约。

经济的进步促进着新的高等教育新机构和新专业的诞生。

(4) 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高等教育终身体系是指高等教育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社

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成为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

是产业和职业的迅速更替,从而结束了仅凭一张高等教育文凭便可以保证一生职业生涯稳定

的传统观念。在职人士应当尽可能地回到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以便跟上产业和职业的变化,

胜任工作。

高等教育受经济制约的各种具体表现:

(1)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的调节。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

(1)经济水平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其表现和意义越来越明显。

(2)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变化。

(3)经济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为高等教育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经济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念。

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

(2)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

(3)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4)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使高等学校强化科学研究。

(5)科技发展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联系。

(6)科技进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

(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1、高等教育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2、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从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具体表现: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2)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3)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

(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化方面。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高等学校职能: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

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

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

(1) 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规范的作用。

(2) 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3) 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决定、受生产力水平制约,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

力水平的反映;

(2)人的发展需要: 高等教育对象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对教育目标起着限定作用,人的发展是动因;

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生来就有生长和发展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其发展,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后者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别无目的。二者都有其合理性,也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突出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它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现象,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作用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观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调整。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知识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是

以他人或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教学认识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限的。

(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

学习的主体。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①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

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其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②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③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④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对人的影响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都可以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等学校课程特征:

(1)专业性—区别于基础教育普通课程;

(2)探究性—培养能力、方法;

(3)前沿性—引向专业前沿:领域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内在的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校的专业具有双重性质:职业性和学科性。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

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与发展。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反展。

历史上有两种教育观: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的绝对重要性

形式教育论—强调智力的绝对重要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反映了辨正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一的规律。课堂学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相结合,将学有所用,以理论指导实践。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达到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与原理。贯彻这一原则必须:①.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②.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归纳(个别→一般)和演绎(一般→个别)相结合。

(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中既要从学校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七)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在专业教育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职业的变动越来越快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

(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两者有机统一位一体。

总之:上述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学活动诸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即教学的人员、空间、时间的安排与控制。基本形式有三种: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远程授课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优点主要表现为: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的学习机会。

不足之处:

(1)不能很充分的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古代主要是个别教学制,有私学、书院等。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1)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大学生的学影响着教师的教。

(2)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学生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作用递减。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相互渗透融合。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

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泰勒课程编制原理:

把课程编制分为四个阶段:(1)选择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

编制教材的一般原则:

(1)科学逻辑与认识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2)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原则

(3)“少而精”与“多而全”相统一的原则

对教师的教学评估要素:

(1)教学准备程度;(2)教学态度;(3)教学方法(4)教学内容;(5)教学效果对教师评估的基本要求:

(1)综合性;(2)发展性;(3)普通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4)结果及时反馈;(5)适度奖惩激励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的作用:

(1)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

(2)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

(3)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4)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

(6)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基础理论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与智力密集;学术交流频繁;后备力量充足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脑力劳动,劳动对象的特点,劳动过程;

(2)创造性工作性质,科学和学术的发展,工作包含研究;

(3)示范性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向师性;

(4)群体性互相协作。

高校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科的知识;

(2)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

(3)教师的教育情意: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二)教师的品德素质

(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

(2)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的价值与作用: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师角度上主要有:(1)备课;(2)上课;(3)考核与评价

备课:在深刻理解所教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编写教案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①.备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②.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③.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教案。

上课:上课时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实施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包括①.组织教学;②. 检查复习;③.讲新内容;④.巩固新内容;⑤.小结与布置课外作业。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善于知惑解疑;要运用加深和个别辅导;要注重系统整理与复习归纳。做到: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气氛活跃。

考核的基本要求:①.要体现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②.命题内容要全面;③.考查、考试次数不宜过多;④.评分应当有分量。

辅导答疑:①.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参考文献或资料,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②.形式:集体、个别;③.要求:A、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B、因材施教;C、不能搞成变相上课。

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大学生身心特殊性:

(1)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

(3)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4)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

(5)面对较大的压力;(6)心里成熟度不够高。

教师的角色特征:(1)传授者的角色;(2)管理者的角色(3)代理人的角色

综合职能、专业特点、承前启后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结而结成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1)互动性;(2)相互作用性,两位一体,双主论。

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2)心理意义上师生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意义上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途径:(1)认识理解学生;(2)树立威信,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要做到业务素质高、尊重和信任学生及以身作则;(3)学生积极参与;(4)利用多种渠道。

西方高等学校的三种管理模式:

(1)学术权力主导模式-- 欧陆模式

(2)行政权力主导模式-- 美国模式

(3)混合型模式 -- 英国模式

素质教育概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急功近利甚至畸形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定位: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背景:(1)经济发展的

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可再就业更加突出;(2)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3)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4)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的涵义 >>>①.所有学生素质都必须有所提高;②.一个学生的多种素质都得培养。任务: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然、心理和社会素质。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点:科学与人文为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教育学复习典型问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2、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4、一些私学已经具有了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最著名的,齐国的稷下学宫。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确立。

6、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西方中世纪大学施行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德国人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9、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的“莫利尔法案”设立“赠地学院”,如: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是: a.培养知识,b.科学研究,c.为社会服务.

10、班级授课制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的学校是北京京师同文馆,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1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2、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受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制约。

13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他认为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于教育。

14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

15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16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不同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17、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

18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单一的是专才。

19、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0、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专业性、探究性和前沿性。

21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所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习得的过程。第二,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第三,促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式。

22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23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记》提出教学相长;朱熹提出循序渐进。

24.教学的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25、贯彻博与专相结合原则,高校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26.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

27、发现教学法是50年代末由美国“结构教育”的代表人物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27.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28. 教学组织的发展趋势: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场所多样化。

29、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德国

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

30.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是侧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31、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成就感强)、示范性(决定自警自醒)、群体性(决定了高度的协作意识)。

33、我国教师现阶段享有的权利内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34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兼有“教育性”和“学术性”的组织属性。

35、1998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6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包括: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另外,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37迄今为止,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管理高等学校的体制。

38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

39.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40马丁·特罗认为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

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15%——50%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则处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2003年我国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201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1%,进入普及高等教育。

41.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大众化, 国际化, 多样化, 综合化, 私营化。

42.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43.智力(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能力是心理特征. 智力和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44.教师的教育情意有: 教育理想, 教育情操, 教育性向, 教师自我。

45.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46. 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高等教育在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47.案例教学法(哈佛工商管理学院1918开始.) 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

48.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学机构. 角色具有:传授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代理人的角色。

49. 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答: 传承文化; 改造文化; 创造新文化。

50. 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科学性,二是人文性. 难点:发展感情。

二.判断题(模拟)

1、高校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2、高校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3、备课就是编写教案、讲稿。×

4、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施教方法。×

5、高校的教学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

6、科研的准备阶段就是选择科研课题。×

7、高等学校管理是以学术管理为特征的。√

8、具备教师资格条件即意味着教师资格的获得。×

9、知识与能力成正比。×

10、学校有什么师资、设备,就可以办什么专业。×

1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12、我国教师聘任的主要形式为: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13、我国高校现阶段实施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指——礼、乐、诗、御、书、数。×

15、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是政府计划模式。×

16、古代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但不存在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

17、“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

18、“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反映的是政治对经济的直接制约作用。

19、高等教育目标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20、直观手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运用直观手段越多越好。

×

21、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信息传递的人员主要是教师。×

2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3、具备教师资格条件,就意味着教师获得了相应的资格。×

24、一般来说,讲授法主要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法,而谈话法更多地表现为启发式

25、高等教育目标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26、我国古代的《大学》与《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7、我国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两个基本层次。

28、高等学校的专业具有职业性和学科性的双重性质。

29、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国际性的特点。

3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1、班级授课制是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

32、案例教学法是 1918 由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的。

33、1919年,张之洞首先在京师大学堂实行选科制×

34、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35、“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反映的是政治对经济的直接制约作用。×

36、直观手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运用直观手段越多越好。

×

37、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信息传递的人员主要是教师。×

38、具备教师资格条件,就意味着教师获得了相应的资格。×

39、开创世界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中国的通儒院×

40、在欧洲中世纪,以学生团体为主体形成的大学称为“学生的大学”。()

41、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是“洪堡思想”的形成。(×)

4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43、柏林大学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44、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高校管理模式称为美国模式。(×)

45、基础教育质量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规模影响了高等教育规模。

46、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47、在我国,高校实行选修制始于20世纪末。(×)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教自由”与“学自由”是“威斯康辛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

48、人类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49、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是指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大量增加。(×)

50、高校教师资格是高等教师任职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51、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

52、首开人类师范教育先河的国家是美国。(×)

53、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54、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兴趣、自我意识等称之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情意)

55、西方古代的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发展于古埃及和古印度。×

56、《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57、中世纪大学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其教学内容主要是文法医神。

58、欧洲中世纪大学的雏形是求学青年按照籍贯组成的同乡会。×

59、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3

60、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增地建立农工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实用人才的法案是《林

肯法案》。×

61、我国古代“政教合一”和“学在官府”现象说明了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62、对高校教师专业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专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

63、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64、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23%应归因于教育。(×)

65、在教学中,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66、《学记》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67、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68、“威斯康辛思想”即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69、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

70、“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7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72、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73、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和写教案。×

7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

75、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76、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77、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想象力。(×)思维

78、发现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赞科夫。(×)布鲁纳

79、稷下学宫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社会大学制度的确定。(×)

80、高等教育对社会公平具有促进作用。()

81、进修培训是我国教师现阶段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82、“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是指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

原则。()

8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84、班级授课制最初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

85、基础教育质量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

86、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活动的过程。()

87、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88、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问题。()

8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9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

91、综合化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92、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 ( )

9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 )

94、教学是学生独立发现的一种活动。 (× )

95、学生知识掌握多了,能力便自然得到发展。( × )

96、在教学中,直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

97、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 )

98、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 )

99、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

100、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 )

101、教学是学生独立发现的一种活动。 ( × )

102、我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

103、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称之为专才教育。 (× )

104、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教学文件

105、教学中的直观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 )

106、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成正比。 ( )

107、一套完整的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

112、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仅仅具有实践性。×

113、启发式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 ) 教育思想,原则

114、一个学校科研能力及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层次和地位的唯一标志。×

115、备课就是编写教案。 ( × )

116、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117、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再发现的过程。

118、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还应该有学生的一面。

119、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教育方法”.

120、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121、专业的内部结构是指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

122、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两个主要部分。

123、世界各国招生制度分为两类:资格证书制;高考选拔制

三、简答题

1、简述“威斯康辛思想”

答:“威斯康辛思想”确立了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该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史册。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是什么?

答: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2)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4)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3、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答:1)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高级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高等教育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4、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是:第一,提高个人知识与能力水平;第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第三,

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5、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答: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导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调控,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评价,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6、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答:(1)身与心的关系;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紧密联系,德才兼备,不可偏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才的方向;

才是德的支撑,影响德的作用范围。

(3)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态度与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的关系。

(4)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7、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间过程!特点有四个:

(1)、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而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的间接

经验而实现的,是为培养专门人才而展开的;

(2)、独立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3)、创造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

(4)、实践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从学习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与具体实践活动并改造世界的过程。实践环节。

8、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1)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书本知识,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2)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再发现的过程。3)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限的。

9、讲授法的具体要求:

(1)课堂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课堂讲授要保证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

(4)语言的感染性;(5)联系实际、突出重点;(6)体现传统、反映前沿。

10、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为效率高、成本低、适用性强、感染力强、易于控制、能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单向性、不直观、对记忆影响弱;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1、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劣。

答: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校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保证学生始终在教师直接指导之下。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1)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2)限制了学生主体能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2、试述科研在高校中的作用。

答:1)科研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13、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研究群体特征,又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就教学方法。

14、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可以是论述题)

答:1)政治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具有较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愉快的心理、幽默的情趣、顽强的毅力)。

15、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2)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其能力。3)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6、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要求、重难点;(2)广泛阅读,储备知识(文献、资料、学科);(3)了解学生,心中有数(基础、学风、特点);(4)制定教学目标,构思实施方案;(5)编写教案,课前熟记。

17、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1)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自身素养条件。5)依据教学时间和教育要求。6)依据各种教学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8、简述一堂课的结构?

答:课的基本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和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19、常用的教学方法: 8种,分为三大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

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实验实习,观察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20、教学方法

答:是指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法而无定法,在于得法。(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这句话观点是错误的)

21、怎样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掌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是教学活动主导者和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最终促成学生个人的发展;教学还是师生认识及情感的交流与影响过程。教师注重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22、高等学校师生关系:

答: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全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表现形式:(A)社会学意义上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B)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情感关系。(C)伦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A认识和理解学生(基础).B树立威信(保证).C学生的积极参与.D.利用多种渠道.

23、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答: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事业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4、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答: A.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B.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C.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D.

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25、为什么要创新教育?

答: A.经济发展的世界化全球化,使人的职业变动和岗位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要求提高.故增强学生的可迁移性和应变性.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双刃性.C.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素质和协发展.

26、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方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代发展及表现方式

(1)活动方式的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高等学校,在学术人员交流、课程教材引进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

(2)能力方式的国际化。通过促进学生、教师的国际化合作,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性人才竞争;

(3)文化方式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领域营造一种重视和支持跨国和跨文化观点的行动氛围;

(4)过程方式的国际化。通过一系列广泛性的社会活动、政策和程序,将跨国与跨文化的维度整合入高校教学与社会服务中。

四.论述题

1.上好课的要求

答:(1)目标明确。知识、技能、行为方式。(2)内容正确。首先,知识传授要科学符合逻辑;其次,教学技能行为符合规范。再次,要求学生的反映应该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应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4)表述清晰。次序分明,环环相扣,用普通话,语速适当。板书规范。(5)气氛活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动口、动手、动脑。

2.对高校三大基本职能的认识

答: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主要职能,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高等学校人才荟萃,学科门类齐全,科学仪器设备先进,资料丰富,信息交流通畅快捷,有条件能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加上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这些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基础和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之中,高等学校也成为各种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

直接为社会服务——合理延伸。主要途径: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

高等学校作为一定社会之中的文化科学中心,有能力、有义务对当地社会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保健、行政管理等进行实际的服务,并且在这种服务中发展和充实自己。

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的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深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合理性. 具体为: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基本原则之一.b.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f.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g.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h.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保证质量,保证目标实现。

4.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特点)?

答: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知识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其普遍特点为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

(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主要是以教材为中间的间接经验(书本知识).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不同,是再发现过程.c.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表现在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双边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过程. 表现在 a.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b.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d.师生交往活动中个人言行对学生发展、人格影响的作用。

5.怎样理解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间过程!(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从教师指导到独立实践的过度)其主要特点有四个:

(1)、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而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培养专门人才而展开的;

(2)、独立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3)、创造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

(4)、实践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从学习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与具体实践活动并改造世界的过程,实践环节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6.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劳动,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首先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者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2)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其创造性由教育工作的性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育研究等因素所决定。(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水平、个性特征都是重要的劳动手段。(“向师性”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7.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作用)

答:高校承担三项重要职能,这三项职能主要通过高校教师的劳动来实现。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承担者。根据教育对象身心特点,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教言教,为人师表。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实现高校职能的内在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进国家科技发展。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教师是高校科技服务的主体;教师通过传授新知识推广新技术直接为社会服务;教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间接为社会服务;教师通过科技成果孵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8.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

答: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具有主观性(为主)和复杂性。其作用为 A.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出发点具有调整作用.B.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C.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9. 大学素质教育:

答:(1)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及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质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

(2)素质教育的背景:国际教育四大潮流:A.法国总理—学会生存.B.—学无止境(终生教育).C.北京—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关心.D.199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3)中国教育发展阶段:1949—1978(30年)双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1979—1982(4年)双基基础上发展智力.1983—1989(7年)又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培养; 1990—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五.分析案例题

1.结合所任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

教学原则体系是:1)科学性思想性结合。2)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3)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觉性。4)理论联系实际。5)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7)知识的系统性与认识的循序渐进结合。8)少而精的原则。选取2-3条阐述。

2,某大学请你参加学校组织教师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也很标准,上课开始,他只是在黑板上认真写下五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他并不好的黑板字。课后听课老师议论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假如这五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青年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因为评价课的标准中就有板书。请你谈谈,教师应对照标准上课还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是(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根本点、归宿。规范教学的运作,教学目标为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所发展,也是让教师的主题性和专业智慧得以充分的发挥。从人本性的角度,应多一些人本性,少一些模式,在人本性的基础上考虑一些艺术。教师的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是使内容展示更醒目。

板书:提纲式、要点式、提示性、辨析性(正反)、总结性。

要求:书写流畅、整洁对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启发深思。

两方面应该是辨证统一的。

4.美国学者预测,20世纪90年代后毕业的大学生一辈子要转换5次职业,这就意味着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围绕素质教育谈)

答:经济发展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变动与岗位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在大学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使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运用与实践探索。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类化与人的潜能发挥、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

兴起背景:4潮流1)1972【法】前总理领导的“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与明天》扉页: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是不会学习的人。2)1979“罗马俱乐部”报告《学无止境》:终身教育。3)1989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主题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21世纪最成功的人是对新思想、新机遇最开放的人。4)199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A亚太经合组织定义“知识经济”概念,将“教育”、“财富”联合起来。b经济发展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变化成为常态,使教育要尽可能培养人的可迁移性。

定位:(1)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2)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重点:素质教育的“两翼”: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难点:发展情感。

5.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答: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和发展角度出发,设计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部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路,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体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局限性是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没有突出高校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贡献;容易导致高校教育的某种被动性,被社会牵着走,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吻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是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和整合,根据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特定背景和条件做出动态的调整,反对单项选择,更不能一边倒。

6. 阅读以下材料:美国硅谷

人们传统称谓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如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中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伊里塔尼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是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英特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科技人才的一部分。”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联想集团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请结合以上材料,从高校的职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围绕两个要点:高效职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一材料涉及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其三项基本的社会职能;

(2)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制约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反过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一定的高教结构形成一定的专门人才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是解决高层次人才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包括有形的货币收入和通过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使接受教育的人获得非贷币的无形收入。

硅谷模式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衍生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继科学技术的个人研究、研究单位集体研究、国家组织的大规模项目研究之后,人类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又一种重要方式,是当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成功方式。硅谷模式的特点是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形成高技术综合体。在高技术领域,技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表现为物化的科学知识,它越来越要求科学、技术与生产趋于同步。硅谷模式正是这种最新趋势的集中体现。这种模式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硅谷模式的灵魂是创业。自1990年以来,硅谷平均每年新创企业约1.3万家,死亡1万家。在持续优胜劣汰竞争中胜出的企业,构成硅谷创新型经济“大厦”的坚实地基。创业是硅谷模式的灵魂。在众多创业者进行的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的追求中,硅谷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摇篮,每隔三四年硅谷必会涌现一家改变世界的大公司,并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硅谷模式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一流的斯坦福大学与一流的科技园相辅相成。斯坦福大学是硅谷人才和创新的源头,硅谷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有一半来自斯坦福的衍生企业;而斯坦福大学的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开放式办学,其一半数量的教授为来自社会的咨询教授,学生的学籍管理更是开放和自由。这种管理模式为硅谷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硅谷对高新技术人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目前我国正在向着世界经济强迈进,创建一批我们自己的“硅谷”吸引世界上一流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对于我国建立创新型经济,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教育学)

论述题 1、论述教育得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就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得人类与动物共有得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得那种具有教育意味得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与社会:劳动过程得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得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就是一种永恒得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得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得"男女儿童、少年与老人群"得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得。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得发生归因于人得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与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得分歧。给予肯定得: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起源论只就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得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得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得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得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就是教育得国际化。总之,当今与未来世界得主流仍然就是与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得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就是不可避免得趋势。2)世纪就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得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得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更新速度得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就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得人类生存环境意识与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得道德哲学与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得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得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得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得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得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得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得知识武装与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得专家。2)广博得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得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得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得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得专业知识。3)多方面得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得教师必须了解与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得知识就是十分必要得。4)科学得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得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得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得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得最佳智能结构? 答:教师得智能结构就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得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得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与: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得能力,才具备了一定得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得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得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得含义及意义?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1(教育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不定向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里。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分,共30道小题。) 1. 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ABCD 解析:心理学对实践的作用就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也具有这四个基本作用。因此,答案为ABCD。 2. 人的心理现象不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体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动机、心理过程、个性。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优势兴奋),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此,答案为A。 3. 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 )为主。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概括思维 D.创造思维 答案:B 解析: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仍然保留着感知动作思维方式,幼儿后期开始产生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此,答案为B。 4.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答案:C 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因此,答案为C。 5.()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A、兴趣 B、爱好 C、需要 D、性格 答案:C 解析: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性格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因此,答案为C。 6.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 A、对物的操作活动 B、与人的交往活动 C、心理活动 D、游戏活动 答案:AB。 解析: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答案为AB。 7. 皮亚杰认为(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A.2~3岁 B.4—5岁 C.5—6岁 D.0—2岁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主要依据是; (!) 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新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 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 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 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 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 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 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 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 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 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 (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 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 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 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 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 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 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 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 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 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 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 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 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 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 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 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 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 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 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 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 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扩大高 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 高考制度 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C.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 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 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 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 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 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 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 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 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 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 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 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 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 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 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 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 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据是; 主要依(!)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 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所以,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着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4)观察活动往往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2)对象的活动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df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阀作用与社会。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维斯康星思想明确的得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在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包括以下三点。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教育学

1.1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的表现: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我国在制度规定工农子弟享有教育权,并采取各措施使学生有同等的入学竞争机会);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同一性质的政权可用不同形式进行管理);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在一定社会中教育应怎样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影响,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 1.2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的表现: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反映在高等教育中,以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的形式来进行,或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理念);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在我国,高等学校也承担了培养有高学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的管理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受教育程度越高,民主意识越强,能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论述一:高等教育与政治关系1.1+1.2。 1.3简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办高等教育,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否则陈旧的人才将无法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了必然导致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1.4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现: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校培养人才,为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校教育有前瞻性地培养具有创新超前意识的人才,促进经济结构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劳动质量,提高收入)。 论述二:经济对高等教育作用1.3+1.4。 1.5简述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反作用):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加工已有的科学技术,为新人所继承,并不断丰富,为新的科学发明打下基础);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校科研力量集中,学科齐全,学术思想活跃等特点成为科研一重要方面军,为新的科学发展做贡献)。 1.6简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1.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7为什么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1.8为什么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科研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再次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1.9为什么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除培养人才,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尤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a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能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b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服务社会,高校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培养人才,有助于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有助于提高生产力。c现代高校社会服务范围广泛,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教育心理学 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义工了新的可能性。 (2)、自然环境因素。 1、空气质量 2、噪音。 3、社会密度。 4、自然灾害。 (3)、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 2、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造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要有助于学习的近移。 三、知识理解的标志。 1、知识“是什么”: 明确知识的表面含义,能正确描述知识的内容。 2、知道“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了解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本质联系。 3、能举例复述: 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合理的复述知识,举出实例。 4、融合贯通: 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旧知识是随机联系。 四、促进只是理解的条件。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必须以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新学习的知识只有被纳入己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时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巩固。 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是知识理解的基础。 3、利用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是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比较是以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五、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活动定向。 2、物质活动于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运用实物的代替进行的活动 3、有声音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填空、单选: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多选: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 简答、论述: 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4——15 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17——18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填空、单选: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3、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4、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 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 9、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选 1、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3、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简答、论述: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反应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根本区别;操作水平不同(不随意与随意);学习模式不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9 遗传因素:遗传,生理成熟;二、自然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表现: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书本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汇总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15%-50% 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评估及其意义,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等方面。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实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实行分类的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能够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仅仅实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而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水准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即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 病的类别实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水平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注重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水准,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水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制定准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这包括必须准确

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理解世界的独特的观点。 2.心理评估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二、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实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水平测验、创造力测验及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及态度量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标准化的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的施测与解释,都要求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施测人员来实行。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测验的适用年龄、测验的方式和性质等,特别是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是要谨慎从事,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做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而理应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方面特点的工具,它只有与其他信息来源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会谈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所以,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但二者很难截然分开,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会谈法的优点是:在会谈中能够当面澄清问题,以提升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育心理学 三过程、四对象、五要素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包插四对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其屮,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竝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一一丿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完善吋期(20世。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学重要人物汇总: I裴斯泰洛齐I第一次捉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I赫尔巴特I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尤建立在科学一一,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I乌申斯基I 18674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卡普杰列夫1冯特 1桑代克1 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九足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 1 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壯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蓿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笫一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廖世承 1布鲁纳 1罗杰斯 1奥养贝尔1加涅 1亚里士多徳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山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24年编写岀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I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人木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1《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一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一25岁)、成年期(25岁一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 4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5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包括:(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

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15、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 17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19.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一般可以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所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的分层,内部权力体系的构成等。 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 26“T型人才”:“T”上的一条横杠代表知识面,下面的一竖代表知识的深度。“T型人才”也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 27“X型人才”:的第一个含义是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 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