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4课《理性之光》.doc

2017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4课《理性之光》.doc
2017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4课《理性之光》.doc

第14课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3.孟德斯鸠

(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判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张

(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张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

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

者。

2.主张: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

1.主张

(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2.影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五、启蒙运动的意义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题一启蒙运动的原因、中心、代表人物、性质

1.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中心

(1)中心:法国。

(2)核心理论: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

(1)伏尔泰:自由、平等、民主。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口号。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4.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们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根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答案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一、一、二、四”归纳启蒙运动

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发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主题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在涉及领域上,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在思想特征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揭露宗教禁欲主义道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他嘲讽道:如果丈夫在妻子门口发现有僧侣的鞋子,那就要赶快走开,因为教士为了上帝在拯救他的妻子。

请结合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抨击宗教禁欲主义,这一批判有何历史意义?如何认识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更加彻底?

答案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量。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国”提供舆论准备。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

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图示法展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 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直接得知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解释,故可排除。

2.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洛克D.卢梭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

3.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张和尊重他人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D.享有政治参与权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卢梭的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妇女……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妇女参加公共集会,反对妇女享有政治参与权。

5.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①提出尊崇理性②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③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歌颂自然的人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③是智者学派提出来的,④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什么学说?该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何影响?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一与材料二各侧重于什么?

答案(1)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2)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后来发展成为三权分立学说。

影响: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材料一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材料二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第(2)问旨在考查三权分立学说及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要注意从“自由”角度加以思考。

【阅读与思考】(教材P57)

提示(1)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文艺复兴开启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新高潮。

(2)在反封建层面上,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带有更加强烈、更明显的政治革命性质,它要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做舆论准备,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3)在反教会方面,启蒙运动把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与批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直接联系起来,使斗争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解析与探究】(教材P57)

提示霍尔巴赫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机械唯物论,并撰写了一系列无神论著作抨击基督教和教会。启蒙思想家抨击宗教禁欲主义,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量,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国”做舆论准备。

【自我测评】(教材P58)

提示 1.(1)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民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卢梭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说;康德提出了“人非工具”的哲学观点。

(2)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使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尊重;启蒙运动还进一步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并把反宗教、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动员。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而启蒙思想家则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而且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许多设想,如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卢梭提出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等。这样,启蒙运动就把人文主义从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所以说,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基础巩固

1.“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工人运动

答案 C

解析材料信息“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强调要废除当时的社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虽然反封建,但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而启蒙运动则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工人运动在起初只是为了争取自身政治、经济权利,故选C项。

2.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 C

解析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A、B两项符合孟德斯鸠所说的“共和”政体,D项符合其所说的“专制”政体,从题干意思看,共和政体、君主专制政体都是孟德斯鸠所反对的。故选C项。

3.法国国家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写着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精神”的实质是()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提倡进步和理性

C.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D.主张天赋人权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精神的实质,难度较大。C、D两项虽然是伏尔泰的主张,但不能体现伏尔泰精神的实质。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来分析便可得出结论,伏尔泰精神的实质是提倡进步和理性。

4.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君权神授B.主权在民

C.三权分立D.君主立宪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可以知道国家的主权在人民手中。

5.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运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D.康德

答案 D

解析从题目中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知道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工具,要有自己的思想,与康德的“人非工具”相符。

6.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启蒙思想家的活动,旨在进行思想启蒙,进行反封建斗争,即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能力提升

7.“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

A.卢梭B.孟德斯鸠

C.伏尔泰D.洛克

答案 A

解析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反映了“民”与“君”的关系是“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概括地说就是“主权在民”,这一观点与卢梭的思想相似。

8.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中“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表明人类理性思考有助于“理性王国”的建立,引领社会进步。B、C两项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说法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出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指什么?

(3)材料三所体现出的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信仰得救的宗教思想,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

(2)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民主权”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博马舍的言论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要求自由、平等、人权的强烈愿望,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采用典型代表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第(1)问材料一体现了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材料二、三体现的是启蒙运动。第(2)问要回答的是启蒙运动的性质。第(3)问要回答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 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特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 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技法攻略】 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抓关键→康有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合乎孔子的三世教义,即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构联系→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明答案→本题体现了将中西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文化去衡量西方文化,故选B。 【针对训练】 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自主探究】: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 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 仁爱思想 B. 忠恕之道 C. 等级秩序 D. 以德治民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 依据是 A. 民贵君轻 B. 人性本善 C. 重义轻利 D. 浩然之气 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体现了孔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l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l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l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l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学习本单元,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再将之与当今现实思想生活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3.本单元总体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分析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概括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前后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孟学说、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了解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中应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对儒学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原因是:一、因为是古代史,离现实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文化.二、从方法上讲,学生难以灵活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方法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评价历史事物,教师要采取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第一目: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教学要点:1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及影响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张及影响3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4宋明理学的代表、主张和影响5明清时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主张、影响 第二目: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教学要点:春秋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各时期儒学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第三目: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 教学要点:1儒学的作用:积极性、消极性 2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 第四目:儒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1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意义3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4对为人处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1.导入设计: (1)多媒体播放图片: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台湾祭孔大典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 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标解读 一、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造纸,人称“蔡侯纸”。意义:经人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时期已经出现。 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 战国:制成了。 _____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火药: _____朝初,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_______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意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天文学 ①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星表。 ②唐朝: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元朝:创制了简仪;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 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问世早300年。 (三)数学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②南朝数学家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四)医学 ①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

历史必修3学案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教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一.孔子 1.地位:的创始人。家、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师表。 2.主张:①核心:、②政治:, ③哲学:④教育:、、等(文化贡献:①兴办②整理) 3.影响:不被重视——主流思想 4.书籍:“五经” 二.老子 1.地位:创始人。 2.思想:①“”是世界的本原。②政治: ③哲学:④天命观: 3.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 1.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1) 2.孔子教育贡献 3.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难点1;师生共同完成) ①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社会现实: 4.“仁”和“礼”的含义(重点2) 5.老子的政治观、哲学观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 1.孔子的思想核心: 2.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 3.孔子的地位: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5.孔子思想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思想主张有: 6.两人的共同点:①都生活在时期②都是家和学派创始人③都维护利益(提供治国方案)④都对文化和文化作出了贡献 第四部分:拓深、作业 1.区别:孔子: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2.孔子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何不同?(难点2,教师提示) 3.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择题 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学派、代表、主张(完成表格)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 一.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主张、代表人物 二.百家争鸣(重点) 1.形成背景:(参看P11材料,合作探究) (1)经济:、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走向瓦解,社会(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3)军事: (4)文化: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崛起,学术异常活跃。 2.重要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②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 1.测测你:下列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派? 1)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法为本,法不阿贵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7)欲天下之治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填写序号)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2.儒家“三子”是指的: 3.与儒家“仁”“德”治国理念观点相反的学派是:,观点是 4.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 假设你是平民百姓,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题待定)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__即位大约70年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现代中国教育学案

课题: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主备人:裴彦伟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参与人:任欢欢秦巧审核人:任欢欢 学习任务: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 2.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新中国前17年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4.恢复高考制度和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5.颁布《义务教育法》和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6.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西部教育 创设情境: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不分文理科、中考取消择校、不分重点班、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教育改革决定,很多人拍手称赞,那么历史上中国的教育都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 自学导读: 1、阅读第一目内容和P100学思之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阅读“人民教育的奠基”第一段,请问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哪些方针政策,有何意义? 会议: 方针政策 意义: B、阅读“人民教育的奠基”第二、三、四段,请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方针,在新中国前17年中,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得到怎样的发展,有何意义? 教育方针: 发展: 意义: 2、A、阅读“教育的复兴”一目,请问中考中断了几年,从哪一年得到恢复?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方针?九年义务教育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问题探究: 1、乡宁县第三中学的前身是万杰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民办中学,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2009年,乡宁县政府出资归公后,改名为乡宁三中,现为一所涵盖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完全中学,2011年,乡宁县政府免除高中阶段的学杂费和书费,全部改由政府承担。 ①、2001年,万杰学校是响应国家那个号召建立的? 社会力量办学 ②、结合教育的目的,请问为什么乡宁县政府对教育如此重视? 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2、下图为1991年希望工程《我要读书》的宣传画,画中的主人公现在在当地市里的一家银行担任高管,结合课本知识,请问“希望工程”是什么时候启动的,作用是什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设计NO.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和传统文化的分支——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确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并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汉唐以来,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形成、发展、演变;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思想领域反封建进步思潮出现。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去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经济上,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旧有的井田制走向瓦解,而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 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个躬势力在变化中消长,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 造社会的不同想法和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 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 制约,可以畅所欲言,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这一社会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想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因此十分重视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 主张去治理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同时也为文化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流派 (一)孔子.孟子.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创立(春秋晚期)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学的繁荣学案导学

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导学(学生用)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三维目标】: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亚非拉美文学成就。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 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 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学习课时】1课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一、浪漫主义文学 1 ?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政治黑暗。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深感失望。 2?风格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通过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 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代表作 1 .背景: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 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2、特点 ①关注________________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对现存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 3 .代表作 (1)法国巴尔扎克:代表作《___________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都享誉世 界文坛。 ⑷丹麦_________ :在其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⑸挪威易卜生:他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6)美国__________ :作品痛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学案

三、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答:(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画。(2)、其情节安排,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描绘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

阴暗面。 四、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答:(1)、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意义的理性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2)、《等》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3)、“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 C、欧洲的革命与改革成功后的社会现状 D、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 2、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拜伦和雪莱 B、拜伦和巴尔扎克 C、雪莱和贝克特 D、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 3、欧洲浪漫主义诗篇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 B、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C、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D、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4、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是 A、《唐璜》 B、《人间戏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5、《西风颂》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6、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7、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是 A、《战争与和平》 B、《欧也妮·葛朗台》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8、将俄国1805-1820年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的著名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9、“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此话出自A、雪莱 B、拜伦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10、下列对《人间喜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③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④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1、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种种问题 B、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C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D、注重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 12、20世纪60年代欧美盛行的喜剧流派——荒诞派,其开山之作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问题答案 1、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的《西风颂》 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提到西风,但西风给人的感觉不同。有何不同?(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