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发展里程碑

0-6岁儿童发展里程碑
0-6岁儿童发展里程碑

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Developmental Milestone for Children 0-6Years

从出生到1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头可以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 醒着时,目光能追随距眼睛20厘米左右

的物体

○ 在孩子身边摇响铃,孩子的手脚会向中间

抱紧

○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孩子更喜欢听母亲

的声音

○ 能分辨味道,喜欢甜味

○ 对气味有感觉,当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转

开头

○ 当听到轻音乐、说话声时会安静下来

○ 会微笑,会模仿人的表情Array

1

○ 俯卧时能抬头,逐渐能撑起前臂○ 能把小手放进嘴里,能握着玩具○ 能配合成人翻身,由仰卧转为侧卧○ 喜欢看妈妈的脸,看到妈妈就高兴○ 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 开始认识物体,眼睛盯着喜欢的东西看○ 会笑出声,会叫,喜欢与人“交流”,见人会笑

○ 能以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

○ 喜欢让熟悉的人抱,吃奶时发出高兴的声音

从1~3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2

○ 乳牙萌出

○ 能翻身,靠着东西能坐或能独坐

○ 会紧握铃铛,主动拿玩具,拿着东

西就放嘴里咬

○ 玩具能在两只手间交换

从4~6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喜欢玩脚和脚指头

○ 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会盯

着移动的物体看

○ 会大声笑,会自己发出“o”“a”

等声音,喜欢别人跟他说话,并且

发出应答的声音

○ 开始认生,认识亲近的人,见

生人就哭

3

○ 会故意扔,摔东西

○ 喜欢与成人玩“藏猫猫”游戏○ 对周围事物都感兴趣

○ 能区分成人说话的口气,受到批评会哭○ 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反应

4

○ 能自己坐,扶着成人或床沿能站立,扶着成人的手能走几步○ 会爬

○ 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 能用手抓东西吃,会自己抱奶瓶喝奶,能用拇指、食指捏起细小物品○ 能发出“ba ba ”等音

○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听到“爸爸”这个词时能把头转向爸爸

○ 喜欢要人抱,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 学拍手,能按成人的指令用手指出灯、门等常见物品和五官等○ 喜欢成人表扬自己

从7~9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5

○ 长出6~8颗乳牙

○ 能熟练地爬

○ 扶着家具或者别的东西能走,有的孩子

能自己走

○ 能滚皮球

○ 能反复拾起东西再扔掉

从10~12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把玩具放进嘴里

○ 会找到藏起来的东西,喜欢玩藏东西的

游戏

○ 用面部表情、手势、简单的词语与成人

交流,如,微笑、拍手欢迎、伸出一个手

指表示1岁等,会随着音乐做动作

6

○ 能配合成人穿脱衣服○ 会搭1~2块积木

○ 喜欢听儿歌、讲故事,听成人的指令能指出书上相应的东西

○ 能模仿叫“爸爸”、“妈妈”○ 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

7

从1岁到1岁半,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有8~14颗乳牙

○ 能单独站立、行走、蹲下起来再起来,会抬一只脚做踢的动作

○ 走路时能推、拉或者搬运玩具○ 能敲打瓶子、鼓等发声的玩具○ 重复一些简单的声音或动作○ 听懂和理解一些话,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8

○ 能用一二个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喜欢看书,学着翻书,但不能一页一页地翻

○ 能从杯子中取出或放进小玩具○ 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 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能指出或命名熟悉的东西○ 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 能堆起3—5块积木

○ 能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吃饭○ 能指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 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小会儿

9

○ 能向后退着走,能扶栏杆上下楼梯

○ 在成人照顾下,能在宽的平衡木上走

○ 能快跑

○ 能扔球

○ 喜爱童谣、歌曲、短小故事和手指游戏

○ 能拉开和闭合普通的拉链

○ 模仿做家务(如,给成人搬个小凳子,学

着捏面食)

○ 能手口一致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 能主动表示大小便的意愿

○ 知道并运用自己的名字,如,“宝宝要”

10

○ 能自己洗手、擦手○ 会说3—4个字的短句○ 能一页一页地翻书

○ 模仿折纸,能堆6—10块积木,拼1—3块拼图○ 喜欢玩沙、玩水○ 能认出照片上的自己

11

○ 乳牙出齐20颗

○ 会骑三轮车;能跳远;能爬攀登架;能双脚向前跳;能独自绕过障碍物(如,门槛)○ 能用手指捏细小的物体,能解开或扣上衣服上的大纽扣

○ 能走较宽的平衡木○ 能自己上下楼梯○ 会拧开或拧紧盖子○ 能握住大的蜡笔在纸上涂鸦

○ 喜欢倒东西和装东西的活动,如玩沙、玩水○ 开始有目的地使用东西,如,把一块积木当做一艘船到处推

○ 能把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如,把衣服和鞋子分开

○ 熟悉主要交通工具及常见动物

从2岁到3岁,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12

○ 说出图画书中物品的名称○ 喜欢听成人念书,

○ 能听懂较多话,但不能说出来

○ 能说出6~10个词的句子,能比较准确地使用“你”、“我”、“他”○ 情绪不稳定,没有耐心,很难等待或者轮流做事

○ 喜欢“帮忙”做家务;爱模仿生活中的活动,如,喂玩具娃娃吃饭○ 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13

○ 能交替迈步上下楼梯○ 能倒着走,能原地蹦跳○ 能短时间单脚站立○ 能画横线、竖线、圆圈○ 能一页一页地翻书○ 喜欢堆积木

○ 能认真听适合他年龄段的故事,喜欢看书,并假装“读书”

从3岁到4岁,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能说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名称○ 能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问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等

○ 能简单讲述看到和发生的事情○ 能记住家人的姓名、单位、电话和家庭住址等

○ 能熟练使用筷子、勺等餐具○ 知道家里东西的位置

14

○ 能按“吃的”、“穿的”、“用的”、将物品分类

○ 能用手指着东西数数

○ 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懂得一些简单的规则,但常常不能坚持做○ 能参加一些简单的游戏和小组活动

○ 非常重视看护自己的玩具;有时会变得有侵略性,如,抢玩具,把玩具藏起来

15

○ 能熟练地单脚跳○ 能沿着一条直线行走

○ 轻松地起跑、停下、绕过障碍物○ 能正确地握笔,能画出简单的图形和人物

○ 能串较小的珠子

从4岁到5岁,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 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 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分类并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 能独自看懂并说出简单图画的意思○ 喜欢听有情节的故事、猜谜语○ 理解日常生活的顺序:“我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然后上幼儿园”

16

○ 能回答“谁”、“为什么”、“多少个”等问题

○ 能说比较复杂的话,如,“我还没看清楚猫的颜色,它就跑过去了”○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 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但有时会因为小挫折(如,搭积木无法搭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而发脾气

○ 喜欢与小伙伴玩;开始有“最好”的朋友,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 喜欢成人的表扬,对取得的成绩很自豪

17

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

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 2岁至2岁半 孩子是以不同的速度发展的。一个孩子如果在身体的大肌肉活动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也可能会在手眼协调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而且我们并不能预测孩子在语言、社会性和学习方面也有较好的发展。值得记住的是,孩子不可能总以平均的速度成长,有时孩子似乎不在生长,而有时则以跳跃式的方式成长。 一、身体整体发展 1、会一边走一边说话,可以边走边拖着(或拿着)玩具; 2、能坐在自行车上,脚踩在踏板上; 3、能跑,但平脚板,步幅短。有一定的协调。还不能快停下或控制速度,跑时不能改变方向; 4、短距离路程不需要坐在推车里; 5、能用脚尖短时间站立; 6、能扶着扶手爬楼梯,每次用一只脚上下,在一级台阶上停下; 7、能跳起离开地面很短距离,能用单只脚向前跳,较多地使用手臂运动,还不大能蹲下; 8、能把自己的自行车(或自己)围着某个障碍物移动。 二、手眼协调 1、喜欢同时使用两只手; 2、用镊子式或一把抓式取(拿)物体,能用手指指、戳、划、曲扭,能放下或丢下玩具; 3、能把一块积木放到另一块积木上,能使用简单的建构材料,能玩很简单的拼图; 4、能看书,会指着书上的图画; 5、能用线穿大珠子; 6、能扣很大的扣子; 7、能使用油画棒,并能在已有的线下画另一条线; 8、能使用匙子,并开始使用叉子。 三、语言 1、知道50个词,在两岁半时能知道两百,甚至几百个词; 2、使用两个词的句子,逐渐增加到三个词; 3、开始使用代词(我、她等),使用介词(里面、外面),但语言基本上是电报式的,基本使用短句,有时会丢掉词,或直接使用单词句子; 4、如果得到鼓励的话,他可以谈论一些活动,能告诉你想要的东西,能理解简单的指令;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简介

长沙师范学校 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存在过分依赖理论思辨而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关键。为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沙师范学校于2010年首创性地成立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将实证研究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主要包括儿童教育实验中心和儿童心理实验中心两大类,现有实验室面积约1500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分室有:幼儿健康教育实验室、幼儿语言教育实验室、幼儿科学教育实验室、幼儿音乐教育实验室、幼儿美术教育实验室、幼儿生活教育实验室、蒙氏教育实验室、建构游戏实验室、角色游戏实验室、幼儿计算机教育实验室、幼儿陶艺教育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儿童心理测评室、儿童心理治疗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和讲评室。实验中心秉持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的原则,坚持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素养并重,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建立起涵盖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中心集科研、教学与咨询服务为一体,功能定位主要包括:(1)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2)为全校相关专业(如初等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心理学实验教学支持;(3)为全校教育、心理学科的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条件;(4)积极开发社会服务功能,为儿童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

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实验室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设备,目前中心主要有实验仪器60余类共计1224套,价值347.3万,主要设备有:JGW-B2型心理实验台、高清音视频监控系统、儿童箱庭、儿童放松椅、团体活动包、蒙氏教具、感统训练器材、奥尔夫乐器等。教学软件或分析系统有:Interact行为分析系统、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儿童心理测评软件等。 作为长沙师范学校“十二五”规划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实验中心将以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力争成为服务湖南学前教育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科研支持中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 程标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着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类地研究》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扬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课题组 我园的省级课题――《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于2004年1月份开题启动实施,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课题研究,已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分析 我们地区环境特殊,身处江中半岛,与城市相比,岛上客流量很少,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都要求我们能科学地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多渠道来研究幼儿的交往能力,总结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2、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 当今,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世纪,随着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各个领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的社会中,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再仅限于进行固定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重在培养未来人才的综合能力,其中幼儿期是人的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启蒙期。《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与《规程》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列为重要培养目标,这是社会发展所需。 3、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分析 人际交往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所有的行为规范和集体准则,无一不是在人际交往与协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同时,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也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对幼儿发展有利的一

切主、客观因素,使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培养幼儿学会在活动中自主交往、在交往中寻找快乐、探索求学、大胆创新,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交往方法、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有关研究还表明,幼儿在6岁前获得的社会交往经验,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还是在幼儿园群体生活中获得的,都可为他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如果有目的地选定研究内容,发挥教育研究的价值,从优化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因素方面入手,一定会使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幼儿园在生存与发展方面得到双赢。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们确定选题――《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消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从而产生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人们可以相互交流知识经验以及各自的需要、愿望、态度等,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从而进一步协调人际关系。人们也正是通过交往才融入社会,成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个独立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社会交往。所以,交往能力乃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 儿童的交往则是指儿童在与成人的接触、交流以及与同龄人的游戏、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通过相互之间的理解协调,使这种关系得到延续和保持。 陈鹤琴理论:多让孩子交流,充分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和眼睛,让孩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本节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但是他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如果照顾者常以拒绝的态度或不一致的方式来照顾婴儿,婴儿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满不值得信赖或依靠的人。母亲或照顾者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儿童必须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但也必须学习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隐私或目标,这样才能克服这种冲突。家人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只要勤奋,儿童就能学得社会及学习技巧,就会获得自信;但若不能学习这些重要的特质,则会自贬自卑。教师和同伴是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在第七章、第八章还会详细讨论这几个阶段。第二节行为主义的观点本节主要内容:虽然精神分析理论有许多的贡献,但只有小部分同时代的儿童心理学家支持这个观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1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头可以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醒着时,目光能追随距眼睛20 厘米左右的物体 ○在孩子身边摇响铃,孩子的手脚会向中间抱紧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孩子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能分辨味道,喜欢甜味 ○对气味有感觉,当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转开头 ○当听到轻音乐、说话声时会安静下来 ○会微笑,会模仿人的表情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对大的声音没有反应 ◎对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 ◎不能轻松地吸吮或吞咽 ◎身高、体重不增加 发展警示 ○俯卧时能抬头,逐渐能撑起前臂 ○能把小手放进嘴里,能握着玩具 ○能配合成人翻身,由仰卧转为侧卧 ○喜欢看妈妈的脸,看到妈妈就高兴 ○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开始认识物体,眼睛盯着喜欢的东西看 ○会笑出声,会叫,喜欢与人“交流”,见人会笑 ○能以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 ○喜欢让熟悉的人抱,吃奶时发出高兴的声音 从1~3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 去看医生: ◎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指标没有增加 ◎不能对别人微笑 ◎两只眼睛不能同时跟随移动的物体 ◎听到声音时,不能转头寻找 ◎俯卧时,不能撑起头和上半身 发展警示 ○乳牙萌出 ○能翻身,靠着东西能坐或能独坐 ○会紧握铃铛,主动拿玩具,拿着东西就放嘴里咬 ○玩具能在两只手间交换

○喜欢玩脚和脚指头 ○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会盯着移动的物体看 ○会大声笑,会自己发出“o”“a”等声音,喜欢别人跟他说话,并且发出应答声音○开始认生,认识亲近的人,见生人就哭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会用手抓东西 ◎体重、身高不能逐渐增长(太慢或者太快都要注意) ◎不会翻身 发展警示 ○会故意扔,摔东西 ○喜欢与成人玩“藏猫猫”游戏 ○对周围事物都感兴趣 ○能区分成人说话的口气,受到批评会哭 ○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反应 ○能自己坐,扶着成人或床沿能站立,扶着成人的手能走几步 ○会爬 ○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能用手抓东西吃,会自己抱奶瓶喝奶,能用拇指、食指捏起细小物品 ○能发出“ba ba”等音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听到“爸爸”这个词时能把头转向爸爸 ○喜欢要人抱,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 ○学拍手,能按成人的指令用手指出灯、门等常见物品和五官等 ○喜欢成人表扬自己 从7~9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 ◎对新奇的声音或不寻常的声音不感兴趣 ◎不能独坐 ◎不能吞咽菜泥、饼干等固体食物 发展警示 ○长出6~8 颗乳牙 ○能熟练地爬 ○扶着家具或者别的东西能走,有的孩子能自己走 ○能滚皮球 ○能反复拾起东西再扔掉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4、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2)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1)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从出生到1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头可以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醒着时,目光能追随距眼睛20 厘米左右的物体 ○在孩子身边摇响铃,孩子的手脚会向中间抱紧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孩子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能分辨味道,喜欢甜味 ○对气味有感觉,当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转开头 ○当听到轻音乐、说话声时会安静下来 ○会微笑,会模仿人的表情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对大的声音没有反应 ◎对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 ◎不能轻松地吸吮或吞咽 ◎身高、体重不增加 发展警示 ○俯卧时能抬头,逐渐能撑起前臂 ○能把小手放进嘴里,能握着玩具 ○能配合成人翻身,由仰卧转为侧卧 ○喜欢看妈妈的脸,看到妈妈就高兴 ○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开始认识物体,眼睛盯着喜欢的东西看 ○会笑出声,会叫,喜欢与人“交流”,见人会笑 ○能以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 ○喜欢让熟悉的人抱,吃奶时发出高兴的声音 从1~3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 去看医生: ◎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指标没有增加 ◎不能对别人微笑 ◎两只眼睛不能同时跟随移动的物体 ◎听到声音时,不能转头寻找 ◎俯卧时,不能撑起头和上半身 发展警示 ○乳牙萌出 ○能翻身,靠着东西能坐或能独坐 ○会紧握铃铛,主动拿玩具,拿着东西就放嘴里咬 ○玩具能在两只手间交换 从4~6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喜欢玩脚和脚指头

○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会盯着移动的物体看 ○会大声笑,会自己发出“o”“a”等声音,喜欢别人跟他说话,并且发出应答声音 ○开始认生,认识亲近的人,见生人就哭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不会用手抓东西 ◎体重、身高不能逐渐增长(太慢或者太快都要注意) ◎不会翻身 发展警示 ○会故意扔,摔东西 ○喜欢与成人玩“藏猫猫”游戏 ○对周围事物都感兴趣 ○能区分成人说话的口气,受到批评会哭 ○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反应 ○能自己坐,扶着成人或床沿能站立,扶着成人的手能走几步 ○会爬 ○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能用手抓东西吃,会自己抱奶瓶喝奶,能用拇指、食指捏起细小物品 ○能发出“ba ba”等音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听到“爸爸”这个词时能把头转向爸爸 ○喜欢要人抱,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 ○学拍手,能按成人的指令用手指出灯、门等常见物品和五官等 ○喜欢成人表扬自己 从7~9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 ◎对新奇的声音或不寻常的声音不感兴趣 ◎不能独坐 ◎不能吞咽菜泥、饼干等固体食物 发展警示 ○长出6~8 颗乳牙 ○能熟练地爬 ○扶着家具或者别的东西能走,有的孩子能自己走 ○能滚皮球 ○能反复拾起东西再扔掉 从10~12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把玩具放进嘴里 ○会找到藏起来的东西,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 ○用面部表情、手势、简单的词语与成人交流,如,微笑、拍手欢迎、伸出一个手指表示1 岁等,会随着音乐做动作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当快速移动的物体靠近眼睛时,不会眨眼 ◎不会模仿简单的声音 ◎不能根据简单的口令做动作,如“再见”等 ◎不能自己拿奶瓶喝水或奶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4_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_周欣

收稿日期:2006-6-28 *本文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规划项目(2002BJY002)的阶段成果**通讯作者:周欣,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导 [摘 要]通过测查、观察、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对8 名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进行中、大班两年的跟踪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儿童;书面数符号;能力;分组;发展 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在儿童语言文字读写能力的发展方面已有了相当的研究和了解,但在儿童如何学习数字符号及如何理解数符号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知道的并不多。数学符号的学习对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也许不亚于早期的书和文字环境对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数符号运用对个体思维和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儿童从具体数学思维向抽象数学思维转化的标志。当儿童能阅读和理解数的符号时,这种把数从具体事物参照体系中独立出来的过程就趋于完 善。 [1] 其次,它提供了一种儿童和成人共享的认知模式,为儿童和成人的数交流提供了基础。 [2] 当儿童开始运用这些符号,它们很快成为儿童数学思维的一部分,并为儿童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宽泛的可能和前提。 符号系统的抽象程度越高,它的信息传输的效率也越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对初学者的学习所带来的挑战 也越大。被新皮亚杰理论称为“中心数结构”、[3] 被芒恩称 为“数认知模式”的数学符号系统, [4] 就是这样一个包含 了几方面特殊数知识的抽象网络系统。它不仅包含了数词、计数、书面数符号以及对数的表征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有许多仅以数字组成的算术表达式。儿童在早期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学习如何理解与运用这些算术式。儿童很小就开始接触口头数数和用数词来计数的练习,这种口头形式的数符号系统的完全掌握要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儿童有可能开始接触和学习书面的数符号系统和算术表达式。英美的研究发现,尽管学前儿童在学习书面数符号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不少儿童在初学书面数符号时会有较大困难。如儿童在具体数学问题和符号性算术表达式的转换上有困难;有些儿童尽管能阅读和书写数符号,但往往不理解数的位置和数值的关系,有些儿童甚至到小学四五年级 都颇感困难等等。[5][6] 另外,因为语言上的有利条件,亚洲 儿童数数技能的发展早于美国儿童,在数的十进制系统和数值概念上的发展也早。[7][8][9][10]米勒发现,与中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在把数词的名称与阿拉伯数字匹配时会有困难。原因在于中文数词名称组成了清楚的十进位系统,而英文数字名称则没有。[11]基于这些背景,我们试图进行相关个案研究以期了解中国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的发展特征与西方儿童是否相同,或中国儿童在学习书面数符号时也是否遇到了和西方儿童相似的问题。 本研究是一个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的一个部分,跟踪研究采用了量化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个案比较深入和多方面的了解来对这一年龄儿童的书面数符号的发展线索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儿童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研究的问题有:一是我国4 ̄6岁学前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特征是什么;二是4 ̄6岁学前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发展的个别差异情况如何;三是影响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本研究采用了个别测查、观察、家长问卷与访谈、教师访谈的方法。 被试为上海两所幼儿园的各一个班级的儿童,共8名,一所幼儿园4名。对8名儿童进行了中、大班2年的跟踪研究。被试选择根据第一次书面数符号表征测查与 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 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周 欣 **黄瑾王烨芳王洛丹王滨赵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上海 200062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1.学前教育研究的六要素是什么? 1.是什么? (What): 反映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之的认识活动 2.为什么?(Why): 即,研究的目的问题。 研究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法。 3.谁来做? (Who): 即,研究的主体 4.何时做? (When): 即,研究的时间问题。 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 5.在哪做? (Where): 即,研究的地点。 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 6.怎么做? (How): 即,研究的方法问题。 选择研究方法要依据课题的性质 2.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方案;(5)得出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评价研究结果;(8)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章 1、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怎样?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 1 / 10

题?问题课题(1)从问题中确定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3)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课题 2、选择课题的方法有哪些?(1)从教育理论层面出发(2)从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提出(3)从研究者感兴趣问题中选择课题(4)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中寻找(5)从国内外各种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 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价值性原则: 课题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 即,须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价值。 (2)科学性原则: 选题符合教育理论及经实践证实过的教育规律。 (3)创新原则: 研究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争议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依据新的成果,重新研究老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 选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即,具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机条件和主观条件。 4、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要素: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1.文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一)根据文献资料的性质、内容加工程度与用途,分为 1.零次文献未经发表和有意识修饰的最原始文献。 2.一次文献含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前突击 第一章 1.学前儿童的概念: 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生理发展:包括身体,感觉,运动 (2)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思维,语言 (3)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他人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可以用三个W来表示,即 (1)what:揭示或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和模式 (2)when: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 (3)why:对该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5.如何看待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问题?

(1)天性和教养之争:天性是指人们通过生物遗传而天生具备的禀赋或特质。教养是指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同伴,托幼机构,社区,社会,乃至文化。环境和遗传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机械模型和机体模型。 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选择外界资源,要用强化和反馈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开放性。该观点主张父母、教师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模式探索、发展。 以上不同观点说明发展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统一的过程。 (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发展是量的改变;非连续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是质的改变,是本质的变化。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有哪些?如何评价各派的观点? (一)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高到低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发展战略)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最全版

(发展战略)学前儿童发展 里程碑

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 2岁至2岁半 孩子是以不同的速度发展的。壹个孩子如果在身体的大肌肉活动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也可能会在手眼协调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可是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而且我们且不能预测孩子在语言、社会性和学习方面也有较好的发展。值得记住的是,孩子不可能总以平均的速度成长,有时孩子似乎不在生长,而有时则以跳跃式的方式成长。 壹、身体整体发展 1、会壹边走壹边说话,能够边走边拖着(或拿着)玩具; 2、能坐在自行车上,脚踩在踏板上; 3、能跑,但平脚板,步幅短。有壹定的协调。仍不能快停下或控制速度,跑时不能改变方向; 4、短距离路程不需要坐在推车里; 5、能用脚尖短时间站立; 6、能扶着扶手爬楼梯,每次用壹只脚上下,在壹级台阶上停下; 7、能跳起离开地面很短距离,能用单只脚向前跳,较多地使用手臂运动,仍不大能蹲下; 8、能把自己的自行车(或自己)围着某个障碍物移动。 二、手眼协调 1、喜欢同时使用俩只手; 2、用镊子式或壹把抓式取(拿)物体,能用手指指、戳、划、曲扭,能放下或丢下玩具; 3、能把壹块积木放到另壹块积木上,能使用简单的建构材料,能玩很简单的拼图; 4、能见书,会指着书上的图画; 5、能用线穿大珠子; 6、能扣很大的扣子; 7、能使用油画棒,且能在已有的线下画另壹条线; 8、能使用匙子,且开始使用叉子。 三、语言 1、知道50个词,在俩岁半时能知道俩百,甚至几百个词; 2、使用俩个词的句子,逐渐增加到三个词; 3、开始使用代词(我、她等),使用介词(里面、外面),但语言基本上是电报式的,基本使用短句,有时会丢掉词,或直接使用单词句子; 4、如果得到鼓励的话,他能够谈论壹些活动,能告诉你想要的东西,能理解简单的指令; 5、喜欢让别人读书给他听,记得简单的故事情节; 6、对他说话时喜欢见人的脸; 7、知道自己的名字,有时仍知道自己住在哪里; 8、能表达重复出现的事物,如“又壹个球”,已不存在的事物,如“牛奶倒掉了”,以及归因、某某的行动等; 9、词是比较清楚的。 四、社会性技能 1、有爱的情感; 2、在佰生的地方或在佰生人面前显得紧张,会抓住熟悉的人或物; 3、会发脾气但只在爱的人面前。发脾气基本上是不可预测的。壹旦过去就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壹样,壹切恢复正常; 4、开始分享,但会抢夺属于自己的玩具; 5、喜欢和别的孩子在壹起玩; 6、知道自己是壹个男孩(或女孩);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1.学前教育研究的六要素是什么? 1.是什么?(What):反映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之的认识活动 2.为什么?(Why):即,研究的目的问题。研究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法。 3.谁来做?(Who):即,研究的主体 4.何时做?(When):即,研究的时间问题。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 5.在哪做?(Where):即,研究的地点。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 6.怎么做?(How):即,研究的方法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要依据课题的性质 2.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 (4)实施研究方案; (5)得出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7)评价研究结果; (8)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章 1、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怎样?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问题≠课题 (1)从问题中确定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 (3)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课题 2、选择课题的方法有哪些? (1)从教育理论层面出发 (2)从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提出 (3)从研究者感兴趣问题中选择课题 (4)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中寻找 (5)从国内外各种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 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课题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即,须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价值。 (2)科学性原则:选题符合教育理论及经实践证实过的教育规律。 (3)创新原则:研究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争议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依据新的成果,重新研究老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选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即,具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机条件和主观条件。 4、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2岁左右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没有记忆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也难以进行。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自己说一段话时,也要暂时记住前面的内容,才能做到前后连贯。如果儿童说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暴露了其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比如,较大的儿童会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的目标。幼小儿童和失去记忆能力的病人在意志行动中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忘记了性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

早期儿童发展分类指标零至六岁

早期儿童发展分类指标零至六岁 2岁至2岁半 孩子是以不同的速度发展的。一个孩子如果在身体的大肌肉活动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也可能会在手眼协调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而且我们并不能预测孩子在语言、社会性和学习方面也有较好的发展。值得记住的是,孩子不可能总以平均的速度成长,有时孩子似乎不在生长,而有时则以跳跃式的方式成长。 一、身体整体发展 1、会一边走一边说话,可以边走边拖着(或拿着)玩具; 2、能坐在自行车上,脚踩在踏板上; 3、能跑,但平脚板,步幅短。有一定的协调。还不能快停下或控制速度,跑时不能改变方向; 4、短距离路程不需要坐在推车里; 5、能用脚尖短时间站立; 6、能扶着扶手爬楼梯,每次用一只脚上下,在一级台阶上停下; 7、能跳起离开地面很短距离,能用单只脚向前跳,较多地使用手臂运动,还不大能蹲下; 8、能把自己的自行车(或自己)围着某个障碍物移动。 二、手眼协调 1、喜欢同时使用两只手;

2、用镊子式或一把抓式取(拿)物体,能用手指指、戳、划、曲扭,能放下或丢下玩具; 3、能把一块积木放到另一块积木上,能使用简单的建构材料,能玩很简单的拼图; 4、能看书,会指着书上的图画; 5、能用线穿大珠子; 6、能扣很大的扣子; 7、能使用油画棒,并能在已有的线下画另一条线; 8、能使用匙子,并开始使用叉子。 三、语言 1、知道50个词,在两岁半时能知道两百,甚至几百个词; 2、使用两个词的句子,逐渐增加到三个词; 3、开始使用代词(我、她等),使用介词(里面、外面),但语言基本上是电报式的,基本使用短句,有时会丢掉词,或直接使用单词句子; 4、如果得到鼓励的话,他可以谈论一些活动,能告诉你想要的东西,能理解简单的指令; 5、喜欢让别人读书给他听,记得简单的故事情节; 6、对他说话时喜欢看人的脸; 7、知道自己的名字,有时还知道自己住在哪里; 8、能表达重复出现的事物,如“又一个球”,已不存在的事物,如“牛奶倒掉了”,以及归因、某某的行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