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0农用微生物菌剂小麦试验报告

12-030农用微生物菌剂小麦试验报告
12-030农用微生物菌剂小麦试验报告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

肥效试验报告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农用微生物菌剂”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验材料

该试验于2012年3月安排在渑池县城关镇西河南村赵建强责任田中。前茬作物小麦,亩产350 kg。土壤类型为褐土,质地中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供试土壤基础养分为:有机质18.8g/kg,全氮1.21g/kg,速效磷(P2O5)23.7mg/kg,速效钾(K2O)156g/kg。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偃佃9433。供试“农用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2.0亿/g)由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本试验设四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

处理1:常规施肥+用供试肥料500倍液,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喷施,共喷3次;

处理2:常规施肥+用供试肥料基质500倍液,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喷施,共喷3次;

处理3:常规施肥+与处理1同期喷施等量清水;

处理4:常规施肥。

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亩底施45﹪复合肥50㎏(25-14-6)。试验地小麦于2012年10月10日播种,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分别于2012年4月3日、4月22日、5月7日进行喷施肥液或清水, 6月9日收获。收获时分小区记载产量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喷施肥料或清水外,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小麦田生产。

2结果分析

2.1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改善了小麦的生物学性状。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相比,穗粒数分别增加0.2cm粒、0.5cm 粒、0.6 cm粒,千粒重分别增加0.5g、1.1g、1.5g。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小麦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能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表1 田间调查与考种统计表

处理

亩穗数

(万穗)

穗粒数

(粒)

千粒重

(g)

1 30.8 33.8 45.7

2 30.6 33.7 45.2

3 30.2 33.3 44.6

4 30.1 33.2 44.2

(注:表中数据为四个处理三次重复的平均数)

2.2 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提高了小麦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处

理1较处理2平均亩增产24.4kg,增产率为5.3%;处理2较处理3平均亩增产15.5kg,增产率为3.5%;处理3较处理4平均亩增产6.7 kg,增产率为1.5%。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采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产量结果统计表

处理小区产量(㎏/30㎡)平均

(㎏)

折亩产

(㎏)

处理1比处理2 处理2比处理3 ⅠⅡⅢ±㎏/亩±% ±㎏/亩±%

1 2 3 4 21.6

20.4

19.9

19.7

21.9

20.8

20.1

19.6

21.7

20.6

19.7

19.5

21.7

20.6

19.9

19.6

481.7

457.3

441.8

435.1

24.4 5.3 15.5 3.5

表3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 F F

0.05F

0.01

处理间区组间机误总变异8.083

0.121

1.105

8.309

3

2

6

11

2.69

0.06

0.02

153.95**

3.47

4.76 9.78

表4 多重比较表

处理

平均产量

(kg/30㎡)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1 2 3 4 21.7

20.6

19.9

19.6

a

b

c

c

A

B

C

C

3小结

3.1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用供试肥料500倍液,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喷施,共喷3次; 与同期喷等量基质相比,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亩增产2

4.4kg,增产率为

5.3%,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3.2本次试验结果仅对由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供试样品的负责。

试验承担单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试验实施单位:渑池县土壤肥料站

试验执行人: (高级农艺师)

(助理农艺师)

试验报告日期:2012年7月9日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科学学号 120106119 姓名王洁日期 2015.3.14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一、目的 1、熟悉显微镜每一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3、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器材 1、显微镜、香柏油、酒精、擦镜纸、吸 水纸等。 2、枯草杆菌、四联球菌载玻片 三、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目镜、物镜、照明装置(聚 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 物放大,生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是表示显微镜辨析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 可用公式表示为:D=λ/2n·sin(α/2)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 0.55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 的折射率 α:镜口角(即入射角)。 D值越小,分辨率越高,看到的 物象越清晰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根据公式D=λ/2n·sin(α/2 ) ,增大分母,使得D值减小,分辨率增大。 四、实验步骤 1.拿取显微镜,对号使用,并检查其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光源。

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 前言 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3 术语和定义(略) 4 产品分类 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 5.1 菌种 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 5.3 产品技术指标

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

6 试验方法 6.1 仪器设备(略) 6.2 试剂(略) 6.3 产品参数的检测 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 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 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5.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45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 6.3.2.2 加样及培养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微生物制剂调查分析报告

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农业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3 年6 月

1.调查对象 微生物杀菌剂 2.调查目的 近年来,棚室番茄因连续种植而导致的重茬病发生严重,常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连作还会导致土壤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解决番茄重茬问题,以番茄品种金鹏为试材,研究了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 对番茄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调查内容 3.1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由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供试微生物杀菌剂为“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提供( 河北省保定市科绿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 。 3.1.2 方法 3.1.2.1试验设计试验在河北省徐水县白塔铺镇白塔铺村某农户的番茄大棚内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高,已经连续种植番茄13 a,秋茬移栽番茄,死苗病发 生严重。番茄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一膜单行,行距80 cm,株距25 cm,移栽苗密度为49 950 株/hm2。在番茄移栽时,采用穴施法施用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试验设施用量0 ( 不施用,CK)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4 个处理。小区面积28 m2 ( 长7 m、宽4 m) ,5 行/区,随机处理排列,4 次重复。试验地两边设保护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3.1.1.2调查项目与方法 3.1.1.2.1防病效果调查。当对照处理死苗严重时,分别调查各处理和对照的死苗数,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SAS9. 0 简体中文版本软件( SAS Institute Inc. ) 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率( %) = 死苗数/定植苗数× 100防治效果( %) = ( 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 /对照发病率× 100 3.1.1.2.2番茄生理性状调查。记录番茄整个生育期内的单株结果数量,收获第 2 茬番茄果实时测定各处理小区的平均单果重。 3.1.1.2.3 番茄产量调查。收获时实测各处理小区的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 %) = ( 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 /对照小区产量× 100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现代定义: 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征: 体小面大 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微生物体积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3,可是其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吸多转快

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个小时之内能够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生长繁殖快 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微生物菌肥报告

生物菌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生物菌肥简介 生物菌肥又称微生物肥料。它是一种含有活体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有的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体制品。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提高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增 强根系活力,刺激植株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减少呼吸作用,最终使作物获得增产;其次是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生成的植物激素,通过激素作用,使作物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使作物获得充分的营养成分,最终提高产量。促成作物增产的另一因素 是通过改善作物的营养环境和释放的激素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对植物病虫害也具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产量损失。 2.生物菌肥的特点 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生物产品,其与化学肥料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污染环境,且对人畜无害; (2)改善土壤肥力,肥效持久; (3)能促进某些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4)大多数生物菌肥原料多为废弃物、果渣、垃圾等。易于获取,变废为宝"而且配套生 产设备的要求不高,成本较低; (5)其使用效果要受到环境条件(如营养、水分、温度、pH等)的影响;当前由于生产技 术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等原因,我国在生物菌 肥领域仍仅处于一个尝试性阶段,真正投入到大田生产应用的生物菌肥并不多,但 其已受到了许多农业生物专家的关注。 3.国内目前生物菌肥的发展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根瘤菌接种剂,近十年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伴随着 菌种、剂型的不断开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和检测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类群的不断研究,微生物肥料所采用的菌种种类不断扩大。目 前所使用的菌种已达到11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及蓝藻等。菌种的开发直接促 进了新型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产生。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主要包括:根瘤菌 制剂、自生及联合固氮菌类制剂、溶磷细菌制剂、溶磷真菌制剂、硅酸盐细菌制剂、促生 细(真)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土壤(水体)生物修复剂、放线菌制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对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药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容之一。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2000年版)及参考书《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均做了详尽的阐述。下面对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一点工作学习体会,仅供参考。 一、实验室要求 开展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首先要按照《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的要求,建立一个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操作安全的实验室,并且配有完善的实验设施和管理制度。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以及接种室(接种对照菌及菌种传代)均应严格分开。 (一)无菌室: 1结构与要求: 最好设在二楼以上(防潮、防霉、采光好),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高度不超过24米,由2个缓冲间和操作间组成。缓冲间与操作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窗,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无菌室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墙壁与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无死角。 无菌室光照应不低于300勒克斯,缓冲间和操作间均应装有紫外线杀

菌灯2-25w/m3作空气消毒用。紫外线波长200-300nm者''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围一致。其杀菌机理可能是在DNA中引起胸腺嘧啶双聚体形成,从而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紫外线杀菌灯1m以距离杀菌效果最佳''每次开灯照射时间为 20min。其缺点:穿透力弱,一纸可以挡住,不能穿透固体物,对人的皮肤眼睛有损伤,所以紫外线灯开关应装在无菌室外便于开关。 2温度、湿度: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40-60''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比''不低于49Pa。 3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操作间不应安装下水道,洁净度不低于1万级,净化工作台局部应为100级。操作间应准备电子称(感量01g''最大称量300g''乙醇灯''火柴''2碘酊及75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记号笔,灭菌的剪刀,镊子、注射器等。 4缓冲间:应有洗手盒、消毒液、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 (二)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 98年国家药监局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把药品生产洁净区空气洁 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 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 尘埃数/立方米活微生物数个 洁净级别─────────────────────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沈德龙、姜昕、陈慧君、关大伟、曹凤明、李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NY 525—2002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4 要求 菌种 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技术指标 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八周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一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实验八、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K-B法】 菌种(均为幼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埃希菌1.5×108/ml 药物纸片:青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 方法: 1.涂菌(棋盘划线法),室温放10min; 2.贴药敏纸片,注意间距(大于24mm)和边距(大于15mm); 3.置35℃24h判读结果。 结果如图所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 【试管稀释法】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b1.5×108/ml 抗生素:庆大霉素32u/ml 方法: 1.对倍稀释抗生素

2.加菌液0.1ml/管,摇均35℃16—18h 3.判读MIC 试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注意:设立对照管(肉汤对照管,待测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结果判断: 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该细菌的MIC. 如图: 实验结论:MIC=原药物浓度(32u/ml) ×稀释倍数(1:24)=2u/ml 【联合药敏试验】(示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b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②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③青+万=青单+万单→相加作用 ④青+林>青单+林单→协同作用 大肠b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②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③青+林=青单或林单→无关作用 ④青+南>青单+南单→协同作用 【实验讨论】 1.K-B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有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2. K-B法影响因素 ①培养基的质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④试验操作质量:接种细菌后贴片时5~15分钟; ⑤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培养时间16~18h,不要超过24h。 3.稀释法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测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4. 稀释法影响因素:培养基、接种菌量、蛋白质结合率、抗菌药物的配制、结果观察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本试验的结果。 5.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意义 ①可预测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既AST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试验结果为“耐药”时,使用该药物治疗肯定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治疗24~48h之后,若AST结果为“敏感”,该治疗为有效,若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6.通过此次实验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并掌握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的观察、判断。

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农业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3 年6 月

1.调查对象 微生物杀菌剂 2.调查目的 近年来,棚室番茄因连续种植而导致的重茬病发生严重,常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连作还会导致土壤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解决番茄重茬问题,以番茄品种金鹏为试材,研究了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 对番茄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调查内容 3.1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由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供试微生物杀菌剂为“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提供( 河北省保定市科绿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 。 3.1.2 方法 3.1.2.1试验设计试验在河北省徐水县白塔铺镇白塔铺村某农户的番茄大棚内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高,已经连续种植番茄13 a,秋茬移栽番茄,死苗病发 生严重。番茄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一膜单行,行距80 cm,株距25 cm,移栽苗密度为49 950 株/hm2。在番茄移栽时,采用穴施法施用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试验设施用量0 ( 不施用,CK)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4 个处理。小区面积28 m2 ( 长7 m、宽4 m) ,5 行/区,随机处理排列,4 次重复。试验地两边设保护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3.1.1.2调查项目与方法 3.1.1.2.1防病效果调查。当对照处理死苗严重时,分别调查各处理和对照的死苗数,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SAS9. 0 简体中文版本软件( SAS Institute Inc. ) 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率( %) = 死苗数/定植苗数× 100防治效果( %) = ( 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 /对照发病率× 100 3.1.1.2.2番茄生理性状调查。记录番茄整个生育期内的单株结果数量,收获第 2 茬番茄果实时测定各处理小区的平均单果重。 3.1.1.2.3 番茄产量调查。收获时实测各处理小区的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 %) = ( 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 /对照小区产量× 100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与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 在此列出相关肥料标准,以供参考。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7-2006)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7-2006) 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 NY1429-2007) 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6-2006 ) 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 标准号 NY1106-2006 ) 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6-2006 ) 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 NY 884-2004) 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20287-2006 ) 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798—2004 ) 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525 —2002 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 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 NY886)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项目指标 大量元素含量,%≥50.0 微量元素含量,%≥0.5 水不溶物含量,%≤ 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水分 (H2O),%≤ 3.0 注: a大量元素含量指N、P2O5、K2O含量之和。大量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低于 6.0%。 b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 元素。含量不低于 0.1%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项目指标 大量元素含量, g/L≥500 微量元素含量, g/L≥5 水不溶物含量, g/L≤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注: a 大量元素含量指 N、 P2 O5、 K2O 含量之和。大量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低于 60g/L 。 b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 元素。含量不低于 1g/L 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 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项目指标 微量元素含量,%≥10.0 水不溶物含量,%≤ 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水分 (H2O),%≤ 6.0 注: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 0.1%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钼元素含量不高于 1.0%。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微生物菌肥行业情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沈德龙姜昕李俊 农业部微生物肥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微生物肥料又称接种剂,生物肥料、菌肥等,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它具有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干旱能力、降低和减轻植物病虫害、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作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功效,在可持续农业战略发展及在农牧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一、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根瘤菌剂是最早研发的产品,已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应用。 据统计,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剂,生产应用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卢旺达等。在美国、巴西等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根瘤菌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豆科牧草的接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其他豆科作物也逐步扩大适宜的根瘤菌接种应用范围。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与豆科作物及其品种相匹配的优良根瘤菌生产用菌株,根瘤菌剂产品在稳步提高。为保证根瘤菌剂的产品质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强化产品的监督管理。 2、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不断深入,产品应用逐步扩大。 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代表性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所得结果之间迥异,引起科学家对其作用的争议。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效果显著,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应用。总结20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0%~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0%;此类菌剂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产生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具体表现在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 (二)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并且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其中大豆、花生、紫云英及豆科牧草接种面积较大,增产效果明显。紫云英根瘤菌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应用,紫云英产草量可成倍增长。大豆接种根瘤菌每公顷可增产大豆225~300kg,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增产10%~50%。豆科作物从

2010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检验量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供试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液体供试品 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 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必要时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3.需用特殊供试液制备方法的供试品 (1)非水溶性供试品 方法1取供试品5g(或5ml),加至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供试品充分乳化,作为1∶20的供试液。 方法2取供试品10g,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制法见附录ⅩⅢB 无菌检查法中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项下)和无菌玻璃珠的适宜容器中,必要时可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然后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水层作为1∶10的供试液。 (2)膜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100cm2,剪碎,加100ml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必要时可增加稀释液),浸泡,振摇,作为1∶10的供试液。 (3)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10g,加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溶制剂)或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结肠溶制剂)至100ml,置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3 种:球状,杆 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 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 1 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 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 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 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 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 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 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 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 YS-100 ),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