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主要包括“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学习,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以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加强板书示范,采用画下划线、标箭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等情境中的问题,呈现矛盾冲突,在自主探索、对比交流中,使学生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后,对7+(4×3)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重点解读,以“为什么要加括号?”等问题,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顺势引出同样能够正确反映运算顺序且简单的算式“7+4×3”,最后通过“7+(4×3)”“7+4×3”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则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3.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的解题习惯,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形成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的技能。

4.设计“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根据表格,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等练习,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反馈交流中,逐步学会合理使用小括号,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动态地化解练习难点,如在联系十一第9题的练习中,教师可将各个题目的被减数、减数,被除数、除数用磁性板条贴于黑板上,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让学生经历综合算式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规范地读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和列综合算式是知识经验,借助色条图,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烤面包”“买面包”“挖水沟”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知识经验,把已知信息在色条图上表示出来,直观地发现和提出中间问题,并借助色条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的支撑。

2.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借助色条图理解问题(两步计算)的策略,在反思、总结中,让学生明白“要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中间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同时更要注重指导与鼓励,让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学会认真倾听,理解他人想法,逐步实现算法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单元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要加强脱式计算书写格式规范性的指导,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中间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色条图帮助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但要把握好画“线段图”的度。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知识讲解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叫做加法。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数=被减数-差(验算)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 (★常考:验算:注意:①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②补零,③得数写第一个结果,用最简洁的方式。④细心验算) 2、乘、除法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算,叫做乘法。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验算)除数=被除数÷商(验算) 被除数=商×除数(验算) 3、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乘、除谁在前,先算谁) 6、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7、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不能作除数,可作被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 8、在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中,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依次计算。 (常考:列综合算式:①要用原题中的数据,不是自算的,②题目里从上到下先算谁,再算谁,找出运算顺序,③考虑小括号与中括号) 9、租船:坐满最便宜。 假设全部租大船,求出价格。假设全部租小船,求出价格。 多租价格低的,不留空位最省钱。 (常考:景区选方案,细心计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154+53×97 (2)53×94-51 (3)85(-)21×3 2 (4)229×31+5 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 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53×6 1×5,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101(+)4 1×4,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101×4和41×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 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生四则运算题目解读

完成“小学生四则运算辅助练习系统”,实现如下功能:加法 混合运算

参数设置 练习记录 结束练习

参考函数及相关变量(仅供参考) int menu(void); // 显示菜单 void optAdd(void); // 加法运算void optSub(void); // 减法运算void optMul(void); // 乘法运算void optDiv(void); // 除法运算void optMixed(void); // 混合运算void optSet(void); // 参数运算void optList(void); // 学习记录void optBye(void); // 退出程序 void JudgeGrade(void); // 计算成绩void getInput(char *,int); // 获取数据void echoInfo(int); // 提示信息 int getSettings(); // 获取参数 int writeSettings(); // 保存参数 int getLogs(); // 获取记录 int writeLogs(); // 保存记录 struct log{ char time[80]; // 练习时间 char level[10]; // 练习难度 char type[10]; // 习题类型 int duration; // 花费时间 int ok; // 正确题数int err; // 错误题数 float acc; // 正确率 };

/*iMax:表达式中最大值;iNumbers:每次最多出题数;iRetrys:允许重做次数;iLevel:难度;iOK:每次正确数;iFail每次错误数*/ int iMax=9, iNumbers=5, iRetrys=2, iLevel=1, iOption = 1, iOK=0, iFail=0; char levelInfos[][10] = {"NULL","简单", "标准", "复杂"}; char typeInfos[][10] = {"NULL","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混合"}; /*计时*/ clock_t tStart, tFinish; int duration; 需要用到的系统函数(请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查询) 求当前时间的函数 随机数函数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再细致计算。) 257)2174(107?++ [1-()]÷ 8341+4183)89169(÷+4818125??÷ 83758771+?+ 6÷-÷6 54)4365(512++?2121 7767767767 1 × - ÷4 ×+× ×[1÷( + )] [ -(- )]× + × + 1 - ÷ - 10713151321÷?????????? ??+- 465×??? ??+÷435252463464

1 4× + ÷4 5 -(÷+ ) 12 6 1 4 1 2 1 ? ? ? ? ? ? - + ×-÷×+× 15 14 17 8 17 14 15 9 ? + ? 32.6×+32.6×0.2 25×24 23 二.解方程。 x= x=2 (1-)x=3.6 -X= 5 3 10 1 ×(X-)=0 x-x=3 x+x=12 x=+0.25 3 2 2 1 5 2 x-X=2.4 5x-3×=21 5 7 5 三.列式计算。

1 7 1 7 四.解决问题。1.一根电线长米.剪去一段后.剩下10.5米.问剪去了多少米? 2.邮局与居民区相距1.25千米. 与工厂区相距千米.邮递员骑自行车到居民区需小时,他用同样的速度骑自行出到工厂区需要多少时间? 3.操场跑道一圈长千米.小华跑4圈用了小时。他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小时行了45千米.照这样计算.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5.师傅每分钟织布米.徒弟8分钟织的布和师傅6分钟织的布同样多.徒弟每分钟织布多少米? 6.李军买了千克奶糖.每千克的价钱是18元。张强用了与李军同样多的钱买水果糖.每千克价钱是10元。张强买了多少千克水果糖? 7.修一条长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第二周修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备课时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 二、课标解读步骤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三、课标解读四要素 包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最低要求)四项要素。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 五、目标教学三步骤 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 六、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及叙写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行为动词 1、知识领域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背诵、列举、选择、辨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复述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概述、推断、整理等。 ⑧应用——列举、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 页例1和例2《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页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教材在例题呈现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 【教学过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标细化解读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3)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

四则运算解读

《四则运算》说课 :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一、先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的试题,并能够进行同一类型题的简单口算,本节课把理解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同时体会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进行应用。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往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知识的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把学习内容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声音、色彩、动画等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数量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重、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应用。2、难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和归纳总结四则运算的方法。通过远程资源的展示,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数到量之间的过渡,突破了知识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四、说教法、学法: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节课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深入探究生活与数学的转化规律,突出课堂的平等对话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发现有关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认知与思维层次。进而整理出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熟练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展示观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整体教学思路,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同时情境的创设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感受知识的转化和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我校是农村远教模式二,在上课之前我观摩了远教资源优秀教师的上课录象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远程资源教学过程中我体现了几个理念:1、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2、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4、远程资源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六、说教学过程:本着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中获得新知的思想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引入主题图: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你喜欢什么季节?如:春天,春暖花开。冬天,冬天的雪美等等。学生回答后,教师:那我们今天从冬天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多媒体主题图,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再个别回答。只要学生回答对都给于肯定。同时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和问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179 - 29 = 150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第3 题共6小题。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甘家昊 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257)2174(107?++ [1-(8341+)]÷41 8 3 )89169(÷+ 481 8125??÷ 25× 2423 465×463464 83758771+?+ 5 4 )4365(512++? 1 - 58 ÷ 2528 - 310

叶健磊 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5 8×[1÷( 3 4 + 1 3 )] 1 8 × 3 4 + 1 8 × 1 4 2 5× 3 4 - 1 2 ÷4 3 4 -( 1 5 + 1 3 )× 9 8 5 7 + 9 8 × 5 9 + 3 8 [1 6 -( 5 14 - 1 3 )]× 7 9?? ? ? ? + ÷ 4 3 5 2 5 2 × 4 5 +× 1 4× 3 7 + 4 7 ÷4 5 -( 6 7 ÷ 3 14 + 6 13 )12 6 1 4 1 2 1 ? ? ? ? ? ? - +

15 14 1781714159? +? 815 ×34 -16 ÷ 12 54 ×56 +16 ×54 张俞萱 解方程。 53x=34 14 x=2 (1-14 )x= 12 -45 X=101 52x=3 4 + x -4 5 X= 34 ×(X -13 )=0 32x -16 x=3 x+14 x=12 5x -3×215=75 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45 +× 25×2423 465×463464 257 )2174(107?++

2 5× 3 4 - 1 2 ÷4 3 4 -( 1 5 + 1 3 )× 9 8 5 7 + 9 8 × 5 9 + 3 8 桑语柔 列式计算。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混合运算》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主要包括“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学习,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以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加强板书示范,采用画下划线、标箭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等情境中的问题,呈现矛盾冲突,在自主探索、对比交流中,使学生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后,对7+(4×3)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重点解读,以“为什么要加括号?”等问题,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顺势引出同样能够正确反映运算顺序且简单的算式“7+4×3”,最后通过“7+(4×3)”“7+4×3”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则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3.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的解题习惯,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形成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的技能。 4.设计“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根据表格,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等练习,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反馈交流中,逐步学会合理使用小括号,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动态地化解练习难点,如在联系十一第9题的练习中,教师可将各个题目的被减数、减数,被除数、除数用磁性板条贴于黑板上,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让学生经历综合算式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规范地读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和列综合算式是知识经验,借助色条图,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烤面包”“买面包”“挖水沟”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知识经验,把已知信息在色条图上表示出来,直观地发现和提出中间问题,并借助色条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的支撑。 2.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借助色条图理解问题(两步计算)的策略,在反思、总结中,让学生明白“要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中间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同时更要注重指导与鼓励,让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学会认真倾听,理解他人想法,逐步实现算法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题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的知识,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进行混合运算能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口算与笔算。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要联想并遵循有关的运算顺序规定,要按运算顺序逐步计算,这些思考能够提高演绎推理的水平。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如果列综合算式,就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混合运算方便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整数的混合运算以两步计算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两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只有两个运算,只应用一条运算顺序。三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有三个运算,进行第一步运算往往要同时兼顾两条运算顺序。显然,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比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容易得多。教科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3 小括号的作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教科书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编排一道例题教学。这是因为本单元只涉及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含有不同级运算的式子里,只会是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除法与加法、除法与减法四种情况,不可能既有乘法与除法,又有加法与减法。先编排乘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再编排除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降低了认知难度,能够方便教与学。 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加上小括号,就会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例3教学小括号的知识,既要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又要学生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一)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该遵循的规定,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与计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规则。人们都遵循运算顺序,才能保障计算结果唯一且一致。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供参考)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题名称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重点难点 1、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知识点 ) 7 4 13 5 ? ?) 6 1 5 3 ? ?) 26 6 8 3 14 13 ? ? ) 27 4 9 8 (+) 4 1 10 1 (+) 2 1 4 3 (+ ) 2 1 3 1 15 1 2 1 ? + ?) 6 1 9 5 9 5 6 5 ? + ?) 5 1 5 4 ? + ? ) 7 9 7 ? -) 9 16 9 ? -) 31 31 ? + ?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基本方法:将一个大数转化为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或将一个普通的数字转化为整式整百或1等与另一个较小的数相加减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解题。 注意:将一个数转化成两数相加减的形式要求转化后的式子在运算完成后依然等于原数,其值不发生变化。例如:999可化为1000-1。其结果与原数字保持一致。 第六种:带分数化加式 例题:1)4161725? 2)351213? 3)13 5127?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第七种:乘法交换律与乘法分配律相结合 例题:1)247174249175?+? 2)1981361961311?+? 3)138 1137138137139?+?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将各项的分子与分子(或分母与分母)互换,通过变换得出公有因数,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进行计算。 注意:只有相乘的两组分数才能分子和分子互换,分母和分母互换。不能分子和分母互换,也不能出现一组中的其中一个分子(或分母)和另一组乘式中的分子(或分母)进行互换。 ? 分数简便运算课后练习一(能简算的简算) 59 × 34 +59 × 14 46×45 44 ( 34 +58 )×32 15 + 29 × 310 44-72×512 23 +( 47 + 12 )×725 6.8×51+51×3.2 (32+43-21)×12 53×914-94×5 3 2008×20062007 87748773÷+÷ 91929197÷-÷ 12 59412595÷+÷ 38 +38 ×47 +38 ×37 57535÷??? ??+ 2534 ×4= 54×(89 - 56 ) 229 ×(15×2931 ) 1113 -1113 ×1333 ( 38 -0.125)×413 241241343651211÷??? ??-+- 43×52+43×0.6 257×101-257 508 310019?? 1925214251975?+?+ 18×25253181???? ??+ ??? ??++÷??? ? ?++12191711259575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期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3)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3)具体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3.阅读 (1)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学会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4)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并能按要求认真思考。 (6)培养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搜集资料,学会在课外进行观察,丰富和深化学

习的内容与收获。 4.写话 (1)写实的作文,要强调如实表达,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5.口语交际 (1)重视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2)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3)注重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6.综合性学习 (1)让学生明确任务,有目的地准备。指导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2)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第二组 【单元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22个生字。学生会 正确写出“疑、叠、蔽、搜”等2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均匀、重叠、抛弃、隐蔽、搜索”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3.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详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七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解决问题(例5)。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本单元设置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放手让学生解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把814 km与1142km合在一起,即把814与1142合成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后,通过“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进而概括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由解决问题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是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丰富、梳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教材设置了4道例题,依次教学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四则混合运算等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之后,可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最新版本)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 1142= 1956 或1142+ 814= 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 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 814= 1142或1956—1142 =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 ?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 组讨论。个别汇报 3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