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申论高分秘诀:“秘”而不“难”楼主

[申论] 申论高分秘诀:“秘”而不“难”

楼主发表于2010-9-15 16:0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看帖| 打印行测难,申论更难。

行测之难在于题量大、题型变化多,考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答;申论之难则在于不得其道,考生无法判定自己作答的正确与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不公布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广大考生既无经验可借鉴,又无规律可寻,面对令人欲哭无泪的申论分数,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在复习备考时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迎合考生的这种心理倾向,有些专家给大家指出了如此捷径:万能套路+压题!

万能套路的魅力在于能为考生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可以保证各种申论试题都可以给出一份看似漂亮的答案。然而,运用万能套路的结果往往没有取得理想的分数,考生一时不解。其实,这种万能套路实在是华而不实,它违背了申论命题的基本思路和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使用万能套路的危害性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万能的即是普适的,普适的即是非针对性的,非针对性的对策方案往往并没有针对事情发生的特定原因。试想,如果存在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之策,一旦出现了某种社会问题,都可以利用万能套路予以解决,那么,当代的中国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了;二是,如果大部分考生都是使用万能套路,那必然导致言之无物,答案雷同,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缺乏与其他对手答案的辨识度,造成相当数量答案千篇一律的局面,导致阅卷者对雷同卷考生的集体不利评价。

压题是一种看似更有“魅力”的捷径。每年公务员考试结束之后,总会有一些专家骄傲地宣称:“成功命中※※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原题!”有时候,这着实能忽悠一些人!因为当大家不知道申论的高分之道时,压中题目就意味着“稳拿”高分。事实上,任何人都绝对不可能命中申论原题,充其量只能是猜对了申论材料的方向或范围,难道这就能说明该专家水平高吗?你知道了材料的方向或范围就意味着你能得高分吗?材料仅仅是作答的依据,而不是答案本身,熟悉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将材料转化为答案。现在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测试,2010年国考的申论材料方向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允许你准备一个星期,然后再把该套试卷找出来作答,看看你能得到多少分!我几乎可以肯定,你看到题目仍然是懵的,感觉你事先准备的内容毫无用处。这才是申论的魅力!

严格意义上讲,申论并不是难,而是不知!考生不知道申论之道、申论之本,不知道或者没意识到申论的命题思路、阅卷规则和答题方法。

申论的命题旨在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而没有“投机取巧能力”!要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方面这五项能力要比较强,另一方面要能够将这些能力展示给阅卷老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提高大家的能力,我们的工作在于将大家的能力反映在试卷之上!

申论的阅卷规则视题目不同而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论的题目可以分成两类:最后一题论证写作题是一类,其他的是另外一类。论证写作题采取的是“分级给分”的阅卷规则,其他题目采取的是“采点给分”的阅卷规则,知晓并按这些阅卷规则进行作答,并学会分析阅卷老师的心理取向,才可能取得高分!

申论的作答只有思路,没有套路。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不同类型的题目的作答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答案本身,这也是与万能套路的区别所在!

[申论] 申论高分秘籍

楼主发表于2010-9-15 16:2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看帖| 打印在审读材料时,既要审读材料的文字内容——这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也要审读材料的形式,包括给出材料的方式、范围和文体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准确理解题意,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步要是错了,偏离了要求和方向,就无可救药了。在通常情况下,“审读材料”方面,最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保持卷面的整洁

申论的阅卷是一个主观性的评分过程。因此考生的答卷的卷面整洁度也是影响阅卷老师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阅卷时,阅卷老师是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来从事相对比较机械、枯燥、乏累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疲劳和情绪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良好的卷面整洁度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老师对你这份卷子的起评分将高于其他的卷子,无形中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反之,整洁度差的卷子就等于给了阅卷老师一个较低的起点,从而影响了评分。

上述观点完全正确,只是很多考生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同学把卷面整洁理解成只要是所发的试卷都要保持整洁。经常有同学这样问我:“老师,我们能不能在申论试卷上划线、圈字呀?”曾经有一个老师,自己对申论了解都不是很多,回答这个问题时就告诉问他类似问题的学生说:“可以划,最好用铅笔划,作完题后再把它给擦掉!”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前面我已经谈到,考生拿到的申论试卷共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材料和试题部分,一部分是答题纸部分,最终这两部分都是要交给监考老师的。很多考生就误以为两者同等重要,都不能有任何的标记性的东西,否则按作弊论处。事实上,答题纸部分确实是不能乱涂乱划,不能有任何标记性的东西,这样确实可能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的试卷的评分,甚至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有意做标记,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但是,给定材料和试题的那一部分的试卷,最终虽然也是要上交,但是上交之后就会集中封存,不会被阅卷老师看到,也没有人会对此进行审查。因此,在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上进行涂划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因为你不在上面涂划的话,很多点仅仅凭借自已的记忆是无法保证你记全的,极有可能会漏掉得分点。所以,保持卷面整洁指的是答题纸的整洁,对于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的试卷是不需要保持整洁的,也是不能保持整洁的!

(二)一般情况下,首尾句即是材料的关键句

很多人认为,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看似毫无头绪,但是文章结构还是有章可循的。要注意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有三种:概括段意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会出现在段首和段尾,对本段内容起一个提纲挈领或者总结概括的作用;概括材料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出现在材料结尾,起到总括作用;还有一些起转承作用的句子,一般在段落衔接处。这种句子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标志词,比如“而且”、“然而”等,平时练习时要注意识别。

但是,这种常常会导致很严重的错误,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材料:

例1:【2005年国考材料第6段】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

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分析] 很多考生在做2005的国考的真题时,往往会凭借自己对“关键句”的刻板印象,一定要找出该段材料的关键句,而且一般是首尾句。如果是这样的话,很明显,这一段材料的关键句即是材料的首句,“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确实可以代表该段材料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的意思,也仅仅是“代表”,而且是代表“很大一部分”材料的意思。这一段材料的后半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在表达另一层意思,比如“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并非“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这句话所能概括的。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在略读时关键句才是有用的。我们需要在略读时,标注出有助于我们理解材料大意的句子,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的句子。真正到精读和作答时,要摆脱“关键句”的观念,就不再存在关键句的说法,只存在“得分点”,因为题目不是为材料服务的,是材料为题目服务,所以我们是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得分点”,而不是找到“关键句”。本书也是以“得分点”为主线告诉大家申论高分秘诀的。

(三)怕漏掉得分点,阅读过细过慢

有不少考生很心细,采取的是“宁可句句细读、不可一语错过”的阅读策略,结果速度慢、理解差,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读得很辛苦,却收获很微薄。这是不能在总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表现。

因此,要针对申论考试阅读时间有限而阅读量很大、内容繁杂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快速阅读训练,可以选择大量类似读物、主要是大篇幅的报刊文章来进行有意识的快速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时时提醒和强迫自己,彻底改变逐字逐句、悄然念读的阅读习惯,而用跳跃式、抓重点的方式来迅速推进和完成阅读,由此逐渐养成阅读理解某种读物的新习惯。

在阅读材料逐渐加快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跨行或成段地快速阅读,并迅速获得主要信息,由此确保对任何能够拿到手的书面材料都能有意识的快速浏览,并能够同步做到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住有效信息。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快速浏览的同时,能够尽量迅速而系统地联系初步所得信息,然后进行信息整理和组合,由此获得材料所含信息的初步整体化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再对材料进行审度和感受,以期体会和发现更多的潜在信息和相关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要体察出其中具有导向性、主题性、价值性的重要信息及其相关关系,而这些关系其实就是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为我对于作答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体会和感悟自己的阅读节奏,并使之成为阅读理解的定势和习惯。

这样,就不怕阅读量很大的阅读理解任务,也不怕一大堆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的形形色色的材料,都能看到需要看到的东西,都能抓住需要抓住的东西,亦即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抓本质,而不会被材料的庞杂所困扰所迷惑,确保抓住重点、突出主题;使得随后依此展开的思考和写作都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申论] 抓阅卷人心理“智取”申论高分

楼主发表于2010-9-18 12:0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看帖| 打印

本帖最后由Seagirl 于2010-9-18 12:12 编辑

公务员申论写作最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写作效益的体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对申论写作的理解和认可,这里的接受对象是阅卷老师。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高分,考生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以此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根据对历年申论阅卷情况的分析,专家们可以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

(一)求实心理

在公务员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平衡性之中。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的客观全貌,这样的答卷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求新心理

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公务员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一个典型的材料经常换角度用,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求简心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要实话实说、长话短说,要摒弃废话、空话、套话。不写长而空的申论,写短而精的申论,给阅卷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无用信息。有的人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把文章写短,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申论撰写者要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草文稿要力求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意尽言止,删去可有可无的内容,做到篇无赘句,句无赘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