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本位的“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7109968.html,

基于素质本位的“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文先姚多忠

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08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素质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教育各要素间的贯通,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夏文先(1967-),男,安徽寿县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姚多忠(1941-),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专家,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高职‘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08jyxm56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2012-7518(2012)08-0070-02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各项改革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借助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多年高职办学实践,我们以素质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六业”(产业、行业或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创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模型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探讨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确立何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大致经历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三个阶段。其中,“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影响最大,认可度最高。这种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来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作为解决降低教育和就业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不匹配问题的一种工具来提供的,虽说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教育危机,削减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不匹配,降低失业功能,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工作能力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普遍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模式:一不适宜当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实;二不适应人才市场劳动力流动性加速的变化;三也有悖于教育的宗旨,培养出的是“器”才而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