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成为青海光电发展最大赢家

中电投成为青海光电发展最大赢家
中电投成为青海光电发展最大赢家

中电投成为青海光电发展最大赢家

根据中国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青海格尔木市被批准建设为太阳能发电基地。格尔木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计划打造更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2015年形成7.5GW 装机规模,到2020年计划达到20GW规模。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在锡铁山计划投资100MW光伏项目,一期10MW 电站已经在年初建成并网,二期30MW项目也正在缓慢运作。而今年五月份的一个并没有明文发布的消息让原本按部就班推进的项目加速了,在并非所有项目都获得核准的情况下,中广核太阳能计划在9月30日前将余下的二期、三期总计90MW项目全部建成并网。

隐蔽的消息

青海省格尔木郊区的一大片空地上,可以看到处处插满了标志牌,将大片的土地划分开来,每块土地都已经有了“主人”。走在这片土地上,会不时有村民凑过来说,装一块组件五块钱。与此同时,身边驶过一辆辆土方车,满载着沙石开向远方。看不到路的地方,是一片山,最高的山顶部还有积雪。

从荒凉到热闹,源于2011年5月开始流传在行业内为数不多企业的一条消息:青海地方政府许诺,向今年9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提供1.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青海930项目”之名即由此而来。最初,这个消息还在小范围流传,甚至一些业内人士还对此表示质疑。

经过PV-Tech每日光伏新闻记者调查,青海省发改委相关部门在2011年5月9日召开会议,向与会者转达了为推进落实签约项目而提供1.15元/千瓦时电价的信息。此次会议的与会者主要来自已经与青海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并拿到项目路条的企业,以及在青海有相关光伏产业投资的企业。此次会议的规模并不大,参与企业不足二十家。一家来自中部地区的全产业链光伏企业的国内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就在5月10日,他便从参会的合作伙伴那里得到这个消息,并迅速组建针对青海项目的销售团队进行前期商务运作。

据了解,青海地方政府本来不想让参会企业以外的机构分羹1.15元/千瓦时的电价,但是消息最终在5月底前广泛传播出去了,并且不少企业特意向青海政府询问1.15电价的信息。而事实证明,消息出来前没有获得青海项目路条的机构,大部分也在此后被挡在了门外。某国企负责人在接受PV-Tech采访时,不愿意谈及最初得知消息的来源,特意提及是从电力报、能源报上的相关采访了解到的信息。

既然消息都变得隐蔽起来,要获得能拿到相关项目开发权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盛宴”入场券

从目前统计的项目数据来看,此次在青海有项目运作的企业基本都参加了5月9日青海省发改委组织的内部会议。如何能被邀请参加此次会议?一位知情人表示,能够参会的都是此前在青海拿到项目路条或者在当地有投资的企业。

从时间上看,最早在青海签署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协议的是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家本地企业签署了柴达木盆地GW级光伏电站投资协议,时间为2008年12月27日。2009年5月,国电集团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与格尔木市政府签署投资40亿建设200MW光伏电站的协议。在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看来,这便是能参加5月初关键会议的“入场券”了。为了巩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龙源电力集团在今年6月份又与格尔木政府等相关机构签署了“龙源格尔木百MW光伏发电示范电站”的投资协议,并且这个项目还申请了国家863计划“大型光伏(并网、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项目。

与龙源电力同期跟格尔木市政府接触的企业还有国投华靖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三安集团和福建钧石。这几家企业陆续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随后,几乎所有涉足光伏业务的大型

国企及部分民企纷纷来到青海跑马圈地。

手笔最大的当属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尚德电力选择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与当地政府签署了5GW光伏电站投资协议。当时尚德电力计划将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规划500MW。而时至今日,这个项目没有任何进展,仍停留在纸面。

2010年9月,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格尔木地区签署的500MW光伏电站投资协议,当年青海玉树发生了大地震,这笔投资随后被当作浙江省支援青海海西州的重点项目。这座500MW的电站计划在2015年全部完工。

中国科技光伏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早在2009年4月10日与海西州政府签署1GW光伏电站投资协议,其中一期项目规划30MW。中科光电随即成立了青海百科光电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虽然百科光电于2009年10月宣布一期项目在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开工,但直到一年后百科光电才得到一期10MW项目的环评报告批复。

PV-Tech记者经过统计得出,在今年5月份之前,青海省已有超过10GW的光伏电站投资项目签约,而青海政府给出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青海省已经实现并网的电站只有30MW。青海曾出台《柴达木盆地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计划建设38个大型光伏电站,在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形成20GW的发电规模。而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显然无法完成任务。

而优厚的电价是推动项目进展的最好方式。

2011年6月,国内一线品牌的组件和逆变器供应商便开始扎堆青海,为接下来数百MW的光伏发电项目招标而准备。设备供应商目标很明确:拿到订单;而项目开发商虽然得到了口头承诺,但依然困惑重重: 1.15的电价能拿多少年?

电价迷雾

困惑不是没有道理的。2009年江苏省出台了地方上网电价,但当时并未指明补贴期限。即使出台了2.15元/千瓦时的“高电价”,也只有三个项目在当年申请并拿到补贴,就在保利协鑫徐州20MW电站并网时业主单位也并不清楚这项补贴能执行10年还是20年,当时在保利协鑫看来,这个电价只要能执行10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后来江苏的并网电价确定执行15年)。有顾虑的企业表示,不管补贴时限长短,江苏和山东的地方上网电价均有文件作为保障,而此次青海出台的1.15元/千瓦时电价补贴目前还没有人能看到政府出台的明文规定。按照青海省发改委相关人士的说法,这些电站项目将首先申请得到国家提供的上网电价,然后青海政府再补足至1.15元/千瓦时的电价。由于一些项目尚未获得审批,因此能否获得国家层面的补贴还不得而知,对于这些项目青海政府相关人士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关于1.15元的电价,众说纷纭。或许过去两年的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历史可以提供一些线索。翻看2009年和2010年的特许权招标文件,其中一条信息引人注目。文件在提及项目财务评估时指出,电价分为两部分,第一段电价为电站发电等效满负荷25000小时(按10MW容量计算)内的上网电价,第二段电价为电站等效满负荷25000小时(按10MW容量计算)后至特许权结束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再核定。也就是说,特许权项目的中标电价只能用于补贴25000小时的满负荷运载所产生的电力。在早期的风电特许权招标中,也是采用这种补贴模式。

但此次出台的政策与特许权招标还是有本质的区别。2009年敦煌特许权项目招标结束后,未中标的企业纷纷在宁夏开发10MW级别的光伏电站。2010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宣布,核准四个10MW电站的临时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这四个项目分别为宁夏发电集团太阳山项目、中节能太阳山项目、华电宁夏宁东项目、中节能石嘴山一期项目。有人士表示,之所以为临时电价,是因为政府还没有想出最终的电价执行方案,未来这四座电站将并入统一的方案执行。

有业内资深人士向PV-Tech表示,此次青海政府出台的政策完全是在模仿宁夏此前的动作,

因此最终即使明文出台,也有可能会将该电价定义为临时电价。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顾华敏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随着传统电力价格的上涨,未来十年后1.15元的上网电价就会显得过高,到时峰值电价就可以为这些项目带来盈利。

青海发改委方面对外是这样解释1.15元上网电价的构成:项目业主单位将首先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上网电价,无论这个价格高低,青海都将补足至1.15元。据悉,青海政府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并网,如果太多,就将停掉部分风电的项目审批,如果还不够,就再牺牲部分水电并网,原则上是有多少光伏装机就并入多少。

目前并网光伏电站能获得多少国家层面的电价呢?部分企业表示不会超过1块。在2009年中国第一轮敦煌10MW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最终中标的电价为1.09元/千瓦时;当时的组件价格大约为12元/瓦。2010年第二轮280MW特许权项目招标中,中标项目中最低的电价为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上游水电)为青海共和30MW项目开出的0.7288元/千瓦时,最高电价为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为新疆和田20MW项目开出的0.9907元/千瓦时。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将不会为独自开发的电站提供比特许权招标项目高的电价,至少不会高出太多。

2010年280MW特许权项目中标的均价为0.847元左右。如果以此为国家发改委可能向青海数百MW项目提供的电价标杆,那么青海地方政府为每度电的补贴不会超过0.3元。

青海已建成并网的电站分别为龙源格尔木一期20MW项目和中广核锡铁山电站一期10MW 项目。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庆浩向PV-Tech表示,已经并网的10MW项目所递交的电价申请还没有获得批复。同样,龙源电力也向PV-Tech表示,也尚未收到电价批复,他们所申请的电价大约为一块钱每千瓦时。以上两家公司都试图让已建成并网的项目获得此次青海的1.15元电价。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向PV-Tech记者透露,其实国家能源局在今年五月份已经讨论过整个西部地区的1.15元电价补贴,计划前25000小时提供相应补贴,之后将提供脱硫火电价格;其实青海此次提供的1.15元电价得到了国家能源局许可,西藏的多个项目也将默许提供同等水平的电价补贴。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也就意味着青海正在建设的项目可能直接从国家发改委获得1.15元的电价,青海将不用再补贴过多额外资金。上述人士还强调,青海这次推出的电价打乱了国家第三批特许权500MW招标项目的原有计划,有可能推迟到今年第四季度,并加快了国家推出上网电价政策的进度。

“盛宴”分羹

即使1.15的电价仍有诸多谜团,也阻挡不了开发商的热情。除了中广核将三期60MW加速运作外,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也在加速——这家母公司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企业成为了此次青海930项目最大的“玩家”,两处总计250MW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紧急之下,“餐桌”已经变得非常拥挤。一位在当地考察过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沿着一条马路走,就可以看到很多电站的项目工地,各家项目的分界线不明朗,有些是刚划开的,边界还没有建,可能两家都搞不清分界线在哪儿。

其实已经有多家企业“将盛宴吃到嘴里”了。截至发稿前,已经有中广核锡铁山一期10MW 项目、国投华靖格尔木一期20MW项目、龙源电力格尔木一期20MW项目、百科光电一期2MW项目、神光新能源0.9MW高倍聚光光伏发电项目等总计45MW项目建成并网。

黄河上游水电希望吃的最多。这家公司在西部有广泛的关系,除了中国五大电力公司之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拥有其87.1%的股份外,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夏电力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分别持有其4%、3.9%、9%和1.1%的股份。这种关系间接影响了黄河上游水电在2010年280MW特许权招标中的结果,获得青海共和30MW和青海河南20MW两个项目。

此次青海930,黄河上游水电在格尔木和乌兰分别计划建设200MW和50MW光伏电站,这两个大型项目已经将整个公司相关的员工调动起来投入前期的运作中。据介绍,此次突击的250MW项目势必影响两个特许权项目的建设期,那两个项目的中标电价分别为0.7288元/千瓦时和0.8286元/千瓦时,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黄河上游水电成为此次青海930参与者中项目体量最大的企业。这两个大型项目必然也成为了组件和逆变器供应商趋之若鹜的对象。英利成为从这家央企受益最大的组件供应商,将供应110MW组件;锦州阳光能源将供应19MW组件;冠亚电源和许继分别供应58台500千瓦逆变器;尚德电力获得了50MW组件订单。

此次青海930项目,尚德电力除了参与组件竞标外,还将在乌兰县开发一座10MW电站。这座电站在2009年6月拿到路条后,历经两年终于开始动工。尚德电力尚未表态在此基础上是否继续建设更大规模的电站。

青海930项目的受益者名单上,除了电站开发商以外,组件和逆变器供应商也有的赚。据了解,此次投标选出的组件供应商,平均供货价格约为8.5-9元/瓦,这可以为供应商带来10%的毛利率,一位参与项目的组件企业表示“如果不通过竞标签署供货组件,甚至毛利率更低”。在这样的组件价格水平上,如果按照执行1.15元电价达25000小时的情况下,一些电站核算的内部收益率基本可以超过10%;如果1.15元的电价可以执行15年,内部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15%以上。一家电站项目经理表示,“内部收益率还要看融资情况,目前利息比较高,贷款也需要项目获得审核后才能获得,目前看并不明朗。我们做了多种金融模型,基本都高于8%。”

青海“这桌饭”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吃。在中国北方的酒桌上,特别是有政府及商界人士参加时,位子排得非常明确:主陪、主宾、副陪等都有讲究。在青海这次项目开发的“盛宴”中,参与投标的企业也已经被排好了坐席。

相比于组件、逆变器等分开招标,EPC模式此次并不太常用。中环光伏中标黄河上游水电75MW的施工工程,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表示,虽然系统总承包的方式对于投资、建设进度和系统性能未必是最佳,但是项目方认为总承包风险太大。

而有一家系统集成商此次获得了数十兆瓦的EPC项目。这家公司是国电光伏系统集成公司,由国电光伏、中电科技第十一研究所、羿飞新能源及科诺伟业共同出资成立。目前已经确定的是,国电光伏系统集成公司已经分别获得龙源电力和国电电力超过60MW项目EPC业务。这家系统集成公司除了获得青海大量项目外,也吸引了大量人才,中环光伏等系统集成商的多名骨干员工也相继跳槽至这家拥有多方背景的新公司。

据了解,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邀标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邀标能更快得达成价格和供货协议,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风险。某项目业主与一家逆变器供应商达成私下供货协议,但尚未签署文件;此时南京一家电网背景的逆变器厂商找到业主单位,暗示如果能采用他们的逆变器可以更容易并网,如果不采用可能在并网环节会遇到一些困难。该业主单位再三思量,只能中断与原先合作伙伴的协议,而选择南京这家有背景的逆变器厂商。

7月的第三周,冠亚电源的销售人员正准备重返青海参与某个项目的招投标。这家公司已经在青海获得58台500千瓦逆变器的订单,但是相比于阳光电源的中标数量,尚有一定差距。阳光电源是青海项目中最大的逆变器受益者之一。科诺伟业通过系统集成等方式获得的逆变器订单约为90MW,而山亿新能源则获得了来自华电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总计250MW订单。英利或许成为青海930最大的组件供货商,包括黄河上游水电的110MW订单,将在未来2个月向青海总计发送约200MW组件。赛维LDK此次也获得了超过30MW订单,由于截稿前赛维参加的多个项目尚未完成招标,并有多份协议在谈,因此没有透露供货量的情况。尚德电力最终也可能会有接近100MW的出货量。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一线品牌的组件厂

商均参加了青海930项目的投标,但是差别比较明显,除了以上提及的企业外,天威新能源、亿晶光电等均有所斩获,而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企业则难以有所突破。

但是,这些正遭分食的市场会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么?

如何消化?

按照青海省的要求,只有9月30日前并网的项目才能获得1.15元的电价补贴。如果过了9月30日还没有建成并网呢?在PV-Tech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表示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如龙源电力,明确表示会在9月30日前完工。

尚德电力的一名工程师向PV-Tech表示,虽然财务部门也做过如果因为外部电网不允许接入而无法并网情况下的投资模型,但是公司高管给青海项目部明确提出,不惜一切代价建成。尚德电力已经将9月25日作为建成并网的时间结点。

刚刚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先生表示,很多项目在9月30日前建成并网难度很大,目前只有六家公司合建的110KV汇流升压站投入使用,其他项目升压和输电线路建设还有很大的工作量。

在记者调查的项目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包括土地和升压站。即使像尚德电力这样早在2009年就拿到路条的企业,截至今年7月中旬也没有办完全部的土地手续。究其原因,有员工表示,“此前欠的…帐?比较多,允诺了那么多项目,这几年都没怎么开工,部分审批文件没有到位。”

以尚德电力乌兰10MW电站为例。前面提及尚德电力在2009年与乌兰县政府签署了5GW 的投资协议,当时便拿到了10MW的项目路条。此次930项目出台后,尚德电力原计划建设20MW电站,但是增加的10MW项目没有被批准。与尚德电力乌兰电站所在地相邻的还有两个项目,青海柴达木能源投资开发公司的20MW电站和昱辉新能源的20MW电站,黄河上游水电的50MW电站距离这块地大约3公里。这片土地的费用也比较复杂。首先,这片土地原本为放牧区,如果使用需要向当地牧民赔偿一定费用;而这片土地还被林业系统划作宜林地,因此还需要向国家林业部门交付一笔资金。“一座10MW电站的土地补偿金至少要两、三百万人民币,相比此前的项目要高出不少。”一位当地的项目经理表示。

其实,相比于土地建设,汇流升压站为电站开发商带来了更大的困扰。龙源电力一位电站设计人员向PV-Tech介绍,此次青海930项目中,不少电站都需要业主单位建设升压站,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华能的20MW 电站距离11KV汇流升压站较近,其他如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等多家业主的电站距离这个汇流站比较远,因此增加了并网难度和费用支出。尚德电力也在为升压站费心。近期,尚德电力将就这项工程进行方案招标,按照目前其项目负责人的看法,偏向于跟周边几家业主合作建设。据了解,一座10MW级别的光伏电站,一个汇流升压站需要投资超过1000万人民币;这相对于电站本身的投资金额比例并不小。格尔木某电站项目经理表示,“合建升压汇流站将是一个趋势,各家根据空间的分配来分摊费用,建设期大约为一到两个月。”

资金是业主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由于青海930政策打乱了各个企业原先在青海项目开展的计划,特别是企业的预算难以迅速到位。另外,部分业主扩大了电站投资的规模,而扩大的项目没有核准,就不可能拿到资金以及银行贷款。“经过核准(拿到路条)的项目可以拿着核准单曲申请贷款,如果没有核准就只能垫资”,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为此,电站开发商不得不向合作伙伴求助。某国企的一个项目便将垫资的任务转移给了其合作伙伴,这家北京的著名系统集成商为了能顺利拿到这个项目,再寻找其他的渠道拆借3亿人民币用于项目前期建设。

垫资的项目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中环光伏至今还没有要到中电投大丰20MW电站的尾款。项目建设初期,中环光伏为这座光伏电站垫资3亿人民币,直至建成并网,也没有解决其中的土地问题。项目所在地位于沿海滩涂,原本海洋局要把土地权划转给土地局,中电投也

已经将土地费用支付给土地局,但是海洋局却不再承认这块土地的权益转让,结果是中电投无法拿到全部土地手续,因为无法融资贷款,中环光伏的垫资也就无法交还。承接土建工程的国都建设集团也受到影响,项目尾款同样没有收回。

能否按时完工是参与企业最关注的话题。一座20MW电站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保利协鑫徐州20MW电站从开工到并网只用了不到3个月,龙源电力格尔木一期20MW电站建设用时不到3个月,中广核锡铁山10MW电站用时为2个月左右。因此,一座20MW电站普遍的建设周期大约为3个月。按照赛维LDK旗下的系统集成公司做过的项目看,从开展前期工作到并网,至少需要90天。

在极端情况下,也有更快的速度。中电投大丰20MW为了赶在2010年前并网获得1.7元/千瓦时的电价,从2010年12月初开工建设,最终赶在当月31号并网发电。据项目施工方介绍,位于江苏盐城中电国际大丰风电场边的这片海边盐碱地,最多的时候有近1000名工人同时在工作。

截至发稿前,已有近二十个项目开工建设。华电工程10MW电站已经进行三通一平建设,神光新能源的聚光光伏项目已经建成0.9MW,钧石与青海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项目也各自开工。但此时,还有一些项目正准备招投标。国投、龙源、华能在格尔木的电站在完成一期后,在9月30日前都将至少完成二期10兆瓦。青海德能新能源明确表示,已获得路条并且正在审核的10兆瓦电站无法在9月30日前建成,因为汇流升压站大概在10月才能建好。这家公司正计划出售其电站开发权,而这座电站将难以获得930项目的1.15元电价。

如何来确定光伏电站的并网?PV-Tech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是全部组件安装完成并实现满负荷运转,还是建成后实现部分并网就可以?吴达成表示,现在的大型电站基本都分解为1MW的子单元,这些单元完成后可以陆续并入电网。并网前还要去电网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即使所发电力并入电网,电网公司也要参与调度,并记录发电量以此为依据发放补贴。因此最终评判标准将取决于全部向电网送电,而不是一个工程并入一部分就可以。

或许这个问题要到9月中旬才会变得尖锐起来。PV-Tech统计格尔木在9月30日前计划并网的项目总计为540MW;吴达成从当地电力部分获悉,电力部门通过的已申请项目为505MW,其中包括45MW已完成电网接入的电站,以及5MW经过设备调试就可并入的项目。百科光电已建成的2MW电站只需经简单调试即能将电力输入其与另外五家合建的汇流升压站内。

在谈到到底能有多少项目按期完成时,吴达成表示,9月30日前格尔木地区能完成组件、逆变器、汇流站等基本建设的项目能达到300MW就不错了,并且这些项目还未必能全部及时并入电网。如黄河上游水电的200MW项目,虽然已经开工建设,上千名工人也入驻场地,但能否真正完成还很难说,毕竟工程量很大。青海省政府部门给出的数据是930项目全省总量为900MW海西州为800MW;PV-Tech的统计数字分别为990MW和850MW(以上均包括已建成的项目)。数据的差异部分源于项目统计不清晰,此外还存在项目未获审批而擅自开建的情况。

一家资本机构向PV-Tech表示,目前正在青海寻求并购一个合适的光伏电站项目,要求是手续齐全、9月30日前并网,并且确定能获得1.15元上网电价。吴达成也表示,在走访青海930项目时,一些非国有企业业主表示,因为资金问题会考虑电站建成后出售。

2011年7月18日,新的一周开始了,同时开始的还有青海部分光伏项目的招标。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吴达成不得不转机从青海返回北京,因为青海直接往返北京的机票已经买不到了。业内人士戏言,青海930下半场竞标就要开始了,预计在8月10日可以全部结束。刚刚升任赛维LDK国内市场总监的姚峰向记者透露,因忙于项目招标,已经连续多日因劳累上火而流鼻血。再过一个月,格尔木或许会出现数千人同时施工的壮观场景,PV-Tech将

继续对青海930项目保持关注,并将在PV-Tech每日光伏新闻网站中公布项目的最新进展。就在本文发稿前,PV-Tech记者得到尚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经批准了青海光伏项目所申请的1.15元电价,财政部将支付这些项目所需的费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所长透露,该电价政策将覆盖西部其他省市,包括青海930项目的截止时间都将延续到2011年底。如果消息属实,今年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或许将难以实施,而正在青海紧张施工建设的电站业主或许会松一口气。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人口青海人口总量少,是全国人口密度极低的省份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每平方公里仅为7.9人,人口密度仅相当于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5.7%,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高于西藏,位列第30位。但省内地区间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呈明显的东稠西疏的特点。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土地面积仅占青海省面积的2.89%,却集中了青海省64.1%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174.75人,比全国人口平均密度高34.75人;6个民族自治州土地面积占青海省面积的97.11%,而人口只占青海省总人口的35.9%,平均每平方公里仅2.91人。 2011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68.17万人。其中:城镇262.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2%,乡村305.55万人,占53.8%; 民族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青海省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青海省总面积98%。居住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族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98%,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低于西藏和新疆,位列第3位,高于广西、宁夏、内蒙古等自治区。201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66.9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0%。 文化程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3年,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

的6.15年增加了1.48年。接受小学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66.3%上升到2010年的79.7%,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综合经济 2011年,青海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8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0︰55.1︰34.9调整为2011年的9.5︰57.5︰33.0。 全年青海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79亿元,增长37.7%;中央一般预算收入118.60亿元,增长25.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教育支出102.89亿元,增长24.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00亿元,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50.47亿元,增长29.9%;节能保护支出41.84亿元,增长14.8%;农林水事务支出104.91亿元,增长50.8%;交通运输支出148.62亿元,增长2.2倍;住房保障支出112.92亿元,增长84.8%。 农牧业 2011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0.05万亩,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12万亩,增长1.7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6.32万亩,增长5.23%;蔬菜播种面积63.06万亩,增长4.89%。全年粮食产量103.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36.07万吨,下降2.3%;蔬菜产量143.6万吨,增长6.8%;豆类产量7.27万吨;药材产量2.13万吨;核桃产量43.61万吨。粮

美国政府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中文译版)

美国政府大数据计划的中文译稿 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通过提高我们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承诺帮助加快在科学与工程中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并改变教学研究。 这个计划里,六个联邦政府的部门和机构宣布新的2亿美元的投资,提高从大量数字数据中访问、组织、收集发现信息的工具和技术水平。了解更多正在进行的联邦政府的计划,解决所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通过大数据表来了解大数据革命。 我们还计划与工业界、大学研究界、非营利性机构与管理者一起利用大数据所创造的机会。显然,不能单单依靠政府,需要我们总统所呼吁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努力。 一些相关的公司已经赞助大数据相关的比赛,并给大学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资助。大学里也开始开设一门全新的研究型课程,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一些无国界的组织帮助非营利性机构对公益性服务的数据进行采取、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将会非常有兴趣支持建立一个跟大数据相关论坛,包括最新的公私组织之间的合作。 美国政府的大数据计划 亮点:为应对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遇,联邦政府制定计划,推进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进行科学发现和创新研究。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多尺度异常检测(ADAMS)项目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和特征化。项目中对异常数据的检测指对现实世界环境中各种可操作的信息数据及线索的收集。最初的ADAMS应用程序进行内部威胁检测,在日常网络活动环境中,检测单独的异常行动。 网络内部威胁(CINDER)计划,旨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检测军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间谍活动。作为一种揭露隐藏操作的手段,CINDER将适用于将对不同类型对手的活动统一成“规范”的内部网络活动,并旨在提高对网络威胁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Insight计划主要解决目前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不足,进行自动化和人机集成推理,使得能够提前对时间敏感的更大潜在威胁进行分析。该计划旨在开发出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图像和非图像的传感器信

青海省旅游业分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青海省旅游业分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浅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提高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 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 3.2%。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

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 4.旅游业引入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虽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青海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青海的经济发展落后,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其他省份,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人仍然抱着“靠国家吃饭”的老观念、老思想。要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

中国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全面分析

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分析 竞争就是改善企业运行机制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对于本身具有垄断性的机场而言,彼此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各机场的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机场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然而过度的竞争对于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机场行业来说未必就是件绝对的好事。过度竞争难免使得机场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而疏忽了安全的保障;重视机场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公益效应;同质化的竞争更就是容易造成时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机场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细分市场、合理统筹、竞争与合作并存才就是区域机场群长远发展的源泉所在。而机场群合理的竞争与合作布局反过来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服务更广泛、更多层次的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长三角 长三角区域机场竞争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长三角机场群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获得了迅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目前通航的民用机场有10个,分别就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台州黄岩路桥机场、南通兴东机场与舟山普陀山机场。 从单位平均面积方面瞧,长三角区域就是中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在长三角这个机场高密度区域,一个机场的服务半径常常会覆盖到相邻机场的服务区,而旅客与货运代理人往往会根据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航线、航班频率与机型)以及其它政策因素来比选机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除了客户与机场的距离不变之外,其它的因素包括机场及其运营的航空公司的价格、服务水平、仓储空间以及设备都就是可以变化的。同时,长三角区域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加上长三角地区内一些机场产权私有化的进程推进,这些都将长三角区域内各机场的垄断性特征趋于弱化。这样一来机场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以下就是长三角区域内2004年到2007年前四大机场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与南京禄口的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客运货邮吞吐量市场占有率与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 图1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场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TechWeb报道】9月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称《纲要》),对大数据开放应用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大数据软件产值、用于承载大数据应用的硬件产值,以及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服务产值 2014年大数据软件产值为35.6亿元,占比约42%;大数据硬件产值达28.5亿元,占比约34%;大数据服务产值为19.9亿元,占比约为24%。 此外,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提出未来5至10年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应实现的目标,将惠及全民,助力经济转型。 《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根据《纲要》计划,2017年底前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等;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 此外,《纲要》提出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等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大“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纲要》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发〔2015〕50 号

陕西航空发展情况及未来简要分析

陕西省航空发展情况及未来简要分析 一、政府对航空业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第16位(由2005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10的第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元省份俱乐部”。2009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折合4008美元,突破4000美元大关。 2011年陕西省GDP总量居全省全国排名第15位,实现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继续位居第一方阵。目前,全省常住人口为3742.6万人,陕西人均GDP为33197元,突破5000美元大关,达到约5140美元,在西北排第一,在西部排名中次于内蒙,重庆,位居第三位(表1)。 ?表1西部省市生产总值情况

近年来,陕西省在航空业诸多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机场建设,努力提高机场软硬件水平;不断扩大对航空运输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从多个层面加大市场营销工作;积极引进运力,参与航空运输资源的争夺,旨在获得枢纽机场竞争的主动权,赢得枢纽的建设的竞争。 2011年,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陕西省政府把民航业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中,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咸阳机场3号航站楼、第二跑道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拓展西安直达东南亚、大洋洲及欧美等国际航线,增加国内航班密度,强化全国区域性枢纽机场地位,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国际国内航线达到200条左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建成延安、汉中和安康新机场,实施榆林机场改扩建。 二、陕西民航业发展情况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中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划的八大型枢纽机场之一。目前,机场已与国内外20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了通往国内外77个城市的165条航线,并有通往国际和地区7个城市的7条航线,拥有5家航空基地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沟通祖国各地的航空运输网。

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1 . 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是()。 A: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为人民服务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发表的《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故应选D。 2 . 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答案:D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日本政府审订通过由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教科书,激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B:勤奋学习,勇于置疑,不断创造,是21世纪对年轻人的要求 C:床上被子,杂乱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D: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的影片《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四项大奖,开华语影片在奥斯卡获奖之先河 答案:D[解析]A“审订”改为“审定”,原句中意为“审查决定”,而不是“审阅修订”。B“置疑”改为“质疑”;前者指怀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后者指提出疑问。C“杂乱”改为“凌乱”(或“零乱”)。两者都有“没有秩序或条理”的意思,前者指多而乱。 4 . 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称为( )。 A:战术决策 B:原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追踪决策 答案:B。解析:战术决策是具有微观性、局部性、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一种决策,其目标具体,问题单一;确定型决策是这样一种决策,即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因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择优是不难做到的;原始决策是指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追踪决策是与原始决策相对的一种决策。 5 . 有一些植物需经过低温后才能开花并成长结实。通过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结实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未利用春化作用原理的是()。 A:洋葱开花影响其品质,因此在春季种植前高温处理越冬贮藏的鳞茎,以降低其感受低温的能力,从而得到较大的鳞茎 B:使用赤霉素,二年生天仙子、白菜、甜菜和胡萝卜等不经低温处理就可以开花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论文关键词]青海特色经济思考 [论文摘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即“人无我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即“人有我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历史等因素形成的。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首先,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不是特色经济。其次,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市场,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其经济就越有特色。第三,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有了特殊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名牌产品,产品都是大路货,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 (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药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此外,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中国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全面分析报告

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分析 竞争是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对于本身具有垄断性的机场而言,彼此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各机场的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机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然而过度的竞争对于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机场行业来说未必是件绝对的好事。过度竞争难免使得机场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而疏忽了安全的保障;重视机场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公益效应;同质化的竞争更是容易造成时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机场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细分市场、合理统筹、竞争与合作并存才是区域机场群长远发展的源泉所在。而机场群合理的竞争与合作布局反过来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服务更广泛、更多层次的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长三角 长三角区域机场竞争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长三角机场群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获得了迅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目前通航的民用机场有10个,分别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萧山国际机场、禄口国际机场、栎社国际机场、硕放机场、奔牛机场、黄岩路桥机场、兴东机场和普陀山机场。 从单位平均面积方面看,长三角区域是中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在长三角这个机场高密度区域,一个机场的服务半径常常会覆盖到相邻机场的服务区,而旅客和货运代理人往往会根据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航线、航班频率和机型)以及其它政策因素来比选机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除了客户与机场的距离不变之外,其它的因素包括机场及其运营的航空公司的价格、服务水平、仓储空间以及设备都是可以变化的。同时,长三角区域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加上长三角地区一些机场产权私有化的进程推进,这些都将长三角区域各机场的垄断性特征趋于弱化。这样一来机场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以下是长三角区域2004年到2007年前四大机场浦东、虹桥、萧山和禄口的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客运货邮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 图1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场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

青海省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青海概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全省面积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省境内多山多水。主要山脉的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昆仑山是青海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额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着名山脉。青海河流众多,境内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3种居全国前10位,11种居全国首位。 建国以来,青海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以科技、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建成。 青海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兰青、青藏铁路贯通全省东西,有8对客运列车通往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兰州、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运输网。民航已开通西宁至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广州、成都、上海、沈阳、武汉、拉萨、格尔木等地的航班。邮电、通信设备比较先进,西宁及大部分州、县的程控电话可直接通全国各地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青海的研究、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及环保事业等发展速度较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科教兴青”战略正在全面实施,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姓名:李胜海 班级:信息工程101 专业:信息工程 北方民族大学 2011.9.23.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成为青海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一)经济实力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了两位数,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39.38亿元飞跃到2009年1081.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由4728元提高到19454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9%。与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0个百分点。

和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逐步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7.5:39.3:43.2调整为2009年的9.9:53.2:36.9。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成为带动全省增长的主导力量。 政府财力不断增强。199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3.04亿元。200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66.46亿元,比1999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1.9%,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7.9百分点,比西部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7个百分点。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26.9%,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 (二)高原特色农牧业成效喜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使农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实现了主要农畜产品自给,农业稳步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009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亿元,比1999年增长41.9%,年均增长3.6%,比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牧业共同发展,农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转向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协调发展。2009年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39.0%,比1999年下降10.7个百分点;牧业占57.3%,提高9.5个百分点。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9年的571.02千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514.06千公顷。种植结构由以粮油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换。2009年,粮食和油料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比1999年下降6.8和0.2个百分点,蔬菜和粮食作物中的薯类所占比重分别提高4.5和9.2个百分点。虽然播种面积减少,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作物单产提高,从而保持了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发展以牛羊贩运、育肥为主的“西繁东育”工程,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农村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下降0.9%,油料产量增长28.4%,蔬菜产量增长1.1倍;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分别比1999年增长33.5%、32.9%和12.3%;草食畜和猪的出栏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0.8和44.3个百分点,商品率分别提高11.1和39.9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近年来,我们立足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优势农牧业和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带。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湟水、黄河谷地和脑山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果品、马铃薯、蔬菜、油料等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2009年,全省薯、豆、油、菜、药、花等六类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已达到65.6%。 加强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十年来,全省加大农牧业主要产品和重点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力度,通过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有效地降低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以农畜产品加工转化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奶业、牛羊肉、绒毛、马铃薯、油菜、中藏药材等产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鼓励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扶持建立了一批优质高效的生态农牧业基地。 (三)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工信部_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412号_2016121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

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的企业达到 295家。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主要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

我国机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机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一、机场现状 1.通航的城市和机场 2009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66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军民合用机场45 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 级机场29 个。 2.主要生产指标 2009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9%。其中,国内航线完成44,9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2%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6%);国际航线完成3705.4万人次,比上年降低1.92%。

完成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0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45万吨,比上年增长2.45%);国际航线完成320.5万吨,比上年增长0.32%。 飞机起降架次484.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52%。其中:运输架次为436.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12%。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447.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6.5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82%);国际航线36.7万架次,比上年降低5.41%。 3.旅客吞吐量分布 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77%;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14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4.7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2.80%。全国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7.60%,东北地区占6.04%,华东地区占29.46%,中南地区占25.68%,西南地区占14.81%,西北地区占4.72%,新疆地区占1.70%。 4.货邮吞吐量分布 各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5个,比上年增加1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8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7.25%。

中国民用机场发展调查

中国民用机场发展调查 栏目:市场-调查编辑:周应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航空运输事业稳步增长,民用机场也将随之快速发展;在政策调整和机场重视的有利条件下,机场的货运业务也必将得到大的发展 中国民用机场发展调查 文/周应数据来源/第二届中国航空货运业高峰会议2005 据官方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大陆有民用运输机场仅70个,而到了2004年,中国大陆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37个,通用航空颁证机场59个,另有329个通用航空临时起降点,以上数据包括了军民合用机场。中国民用机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基础设施现状 虽然中国民用机场的数量增长较快,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国与美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但运输机场数量只有美国的1/4。(见表1) 中国大陆目前的民用机场密度为每十万平方公里个。在机场布局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例如,华东地区机场密度最高,为,而新疆地区最低,为,华东是新疆的8倍,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东部地区机场密度明显大于西部地区。青海、西藏两省区土地面积广阔,但目前都只有两个机场。(见表2)当然,机场的数量和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与世界航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场密度相对偏小。即使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我国也还有一定差距。(见表3) 在机场建设融资方面,1983年以前,我国大陆机场建设基本均为国家投资。1983年,厦门机场建设时,地方政府开始投资机场建设。从这以后,机场建设投资逐步发展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国外资金以及机场自筹等多渠道模式。1993年,国家同意征收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机场建设费,这一金一费对促进中国的民用机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近两年,一些民营资本也开始进入机场建设领域。 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共计1100亿元左右,新建、迁建了45个机场,对90多个机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或扩建。国家八五、九五时期,机场建设的投资构成比例如表4 目前,机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外资、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等几种渠道。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资本将是机场建设融资一个新的渠道。机场的投融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 经过二十多年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大陆民用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机场数量增加,机场密度有所提高;机场可使用机型不断加大,可起降B747、A340等大型飞机的4E机场有25个,其中首都、浦东、广州三个机场在2008年具备接受A380等F类飞机的条件;安全运行保障条件明显改善。绝大部分机场的

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资料1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太多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不已的诗句。其实,无论看多少“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我们心中依然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咏吟;无论经历多少好莱坞“星际争霸”“变形金刚”的洗礼,我们依然保留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楚汉的豪情。然而在快餐时代,浮躁肤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懒得去品味诗词歌赋的美妙意境。轻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了一种趋势,不去思考,盲目轻信伪科学谣言和本属于垃圾食品的“心灵毒鸡汤”,获得一种零营养的娱乐快感。 对娱乐的偏好体现了文化的趋势,这一点值得我们警醒。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堪称包括我国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发展研究的活化石,也是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文字虽然是一种表达的工具,但它作为工具,首先必须是有效的,能够独立地表达出意思,甚至意境。文字用得越纯粹,也就越精细,表义也会越精确,文章就越精美,文化的感觉也会越精妙,文化的内涵就会越丰富、越深刻。豆腐为什么不能叫“中国布丁”?因为若被称为中国布丁,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制作原料、口感味觉,以及中国人对它所赋予的深意。然而,近年来,满眼“欧巴”“忙内”,外文字母缩写音译,既不能达义又不能表形,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在对外文化交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一、青海省资源优势分析 1、水能资源 2、盐湖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4、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5、非金属矿产资源 6、畜牧业资源 7、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 8、旅游资源 9、特产 10、冰川 二、青海省地域环境与区域经济分析 三、青海省经济数据分析 1、相关经济数据 2、青海省进驻银行简介 一、青海资源优势分析 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