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毛概论文免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来自一个环境人的呐喊:中国梦何时圆?

——浅谈校园环境问题

姓名:王玥

学号:1251484

专业:环境工程

联系方式:188********

上课时间:周三9、10、11节

任课教师:周莉莉

承诺书:

我承诺:我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通过学习、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本论文的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王玥

来自一个环境人的呐喊:中国梦何时圆?

——浅谈校园环境问题

摘要:笔者就读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现存的校园环境问题展开分析,归纳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校园环境美丽中国梦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不断扩大对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伐木、采矿,最大限度地透支能源、资源,导致环境负担日益加大,极度追求经济效益,肆意排放废水废气,渐渐超过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环境开始逐渐恶化,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震、雾霾已不再是稀奇事件,大自然已经开始疯狂地“报复”人类,难道我们人类就应该坐以待毙?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墨守成规,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抛之脑后?难道我们想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后代因我们的疏漏、我们的无知、我们的忽略,而承受着灾害的痛苦?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这是一个梦,是13亿炎黄子孙孜孜努力、一直追求的梦想,然而实现中国梦并不单单只靠几句空话和口号就能解决,它是一个量变推动质变的过程,需要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每个人的努力乘以13亿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但是,作为旨在培养卓越人才的同济大学的校园里,仍然存在着不少环境问题,问题虽小,若任其发展,将会对学生乃至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反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学子,我更有义务和责任,细心观察,不断反思,并且挺身而出,呼吁和唤醒周围同学沉睡的环保意识,共同为母校,乃至社会和国家,山清水秀的美好明天献计献策。

校园环境问题之表现

一、资源浪费

首先,我想谈谈纸张的浪费。大学生活可谓姿态万千,路上奔波的同学,有的可能是急着跑去图书馆自习,而另外一大部分,则是忙于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同济大学可以说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相当丰富,以迎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然而,要想办好一次活动,免不了要在校园内增大它的知名度、加强宣传效果,一般都采用发传单这一传统的方式,问题却随之而来,预估一次活动的传单数量,至少上千张,且不说这些传单是否都能发完,就是发出去的传单,也不能保证一直留在同学手中,我所见过的处理收到的传单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扔进垃圾桶,一种则是直接扔在地上。虽然一张纸的打印费仅仅一毛钱,但是满地的传单,令人心痛的究竟是金钱还是资源?为什么就不能考虑换一种宣传方式?

其次,图书馆里经常人满为患,每天产生的废弃纸张数量惊人,对于学习用过的草稿纸,普遍都选择将其丢掷垃圾桶。仔细想想,一张纸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如果只是单纯的丢弃,我只能说,那就是“折了它的寿”。有节约资源意识的当代大学生都应该知道,废纸可以“造出”新纸,对于每天这么庞大数目的资源的浪费,我只能遗憾和叹息。

另外,在经纬楼澡堂后面的快递聚集地,每天转手的快递数量可达上万,但这上万个快递盒又去了何方?是卖给废品回收站,亦或是直接丢掉?别看快递盒外表不起眼,它的来源也是树木,怎样更好更合理地处理,发挥一草一木的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二、污染加剧

人们常说“吃在同济”,这话一定有它的道理,除了食堂饭菜可口外,同济还有一条有名的“黑料街”,每到夜晚十点左右,校南门口附近灯火通明,烟熏火燎,有烧烤、有炸串、有麻辣烫,还有各类特色小吃(俗称黑暗料理,简称“黑料”),齐聚一堂,给夜晚饥肠辘辘的同济学子带来一顿“饕餮盛宴”。但是,酣畅之余的同学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你所吃的这一顿夜宵,将给周围的空气带来多少污染?又将给持续飙升的上海PM2.5指数增添几分推力?

当人潮退去,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陪伴路灯的,是那塞满垃圾、溢出一地的过饱和垃圾桶,和那满街的残留食渣。校园内外,真是判若两地,里面草木枝

繁叶茂,路上空无一物,断断续续传来几声鸟叫;而校外,遍地餐盒残渣,“狼烟”四起,像是刚经历过战争一样,偶尔飘过几声汽车鸣笛,凄凉如许。是该称赞同济学子爱护校园有佳,还是怜惜凌晨的环卫工作者们又将注定一夜无眠,在太阳升起前将其恢复原状?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晚饭多吃一点,就可以少吃一份黑料,也就少产生一份垃圾,那么环卫工人的工作就会成倍缩小,产生的废弃物也会随之大幅减少,空气污染必将有所缓解。为什么读了十几年书的大学生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为什么每晚的黑料街依旧人声鼎沸?难道他们闻不到那刺鼻的烟味?难道他们不知道黑料的原材料不卫生?这到底是叛逆,还是无知?

三、潜在危机

同济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几乎大多数院系的学生都要求学习化学类的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免不了要去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化学实验室操作规范始终是老师们强调的重点,可是总有那么些人,不按规则做事,有些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而是要倒入废液缸,可他们却为了省事,直接倒进下水道,就为了能早点下课去吃饭。虽然省略了几个步骤,却给污水处理厂带来处理上的麻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周围的水源,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图小利,失大益,这不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犯的错误。

再者,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需要丢弃的垃圾,大家普遍都选择随手一丢,不去思考它是哪一类的垃圾,垃圾桶上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形同虚设,给处理垃圾的工作造成极大不便,那些误扔的垃圾混在一起,不方便分离,也就限制了回收的比率,间接激化资源浪费,引人反思,我们这些读了十几年圣贤书的学子们,是否真正做到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不要求创造多大的贡献,哪怕只是减少一丁点浪费,哪怕只是为环境的改善尽微薄之力?

校园环境问题之原因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充斥着利益为大的社会,整个社会的浮躁气息,也会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节奏,让人根本不能停下来去思考,我们想

要一个怎样的生活。经济效益的膨胀,让人们忘却了,曾经受过的伤痛,和惨败的教训,忘记了老路不能走的道理,抛下了长久的发展而选择了短暂的享受,这,也是我们环境人最痛心之处。

如果要问,校园环境出现的这些问题源于什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表面上看,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没有正面协调规范,制定规则约束行为,也没有侧面引导,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学生自己本身环保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态度和热情,学习环境专业的同学在先进带头方面缺少积极性。但是,抛开这些表象,如果仔细分析,挖掘问题的原因,我们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对于环境保护这几个字,一直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维持着“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模式,大力发展经济,而暂缓甚至忽视环境保护工作,到处建设工厂,大肆发展重工业、伐木采矿,用了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创造出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业绩,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拍手称赞。但是,几十年的累积,首都的天空再也回不到往日的明净,大庆地下的石油矿田几乎消耗殆尽。当京津一带开始刮起沙尘暴,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当某些地带地壳不稳地震频繁时,政府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然而,“先污染后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这在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就此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在某一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不断提高,一个阶段环境污染会加剧;达到污染拐点后,环境质量才会好转。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割裂开来,为此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之后国家出台政策,十八大提出报告,要求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但仍旧有些老一辈人依然不能接受新的观念,根深蒂固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

其次,我认为家庭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学生的家长们也许有的没太读过书,读过书的当时还没有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所以跟他们提“环保”二字,一般是没什么概念的,也就没什么热情,他们觉得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以至于对于子女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显得相对薄弱,直接导致这一代大学生对于校园环境建设态度不明,针对校园环境问题也就缺少自己的思考。

另外,国家虽出台了方针政策,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但是政府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或是方案,美丽中国仍旧只停留在一句口号、一个设想、一个虚幻的梦,而且就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5%左右徘徊来看,投入严重不够,至少需要高于2%。显然,政府还没有把重心偏移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环境保护单单只是停滞在笔头上、口头上,纸上谈兵甚是滑稽,这样的力度是远远不够。再者,共产党员们也没有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应该以身作则,吸引并感染更多的力量投身到这支队伍中来。学校里,那么多学生党员们,在具备了科学文化知识后,却也没有正确利用自己的优势,没有利用身为90后的前卫思维和独特视角,去感化落后思想、传播时代精神。

党中央从多年前就开始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为何祖国的天空、山水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污染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刺目的现实强烈的呼唤我们,是时候发动每一个中华儿女,做出自己的改变。

我的看法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道:“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却不断地向她索求,乌鸦尚能反哺,而我们却将所有的烂摊子全丢给了她,总有一天,她会狠狠惩罚我们这群愚蠢的人类,所以,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才有机会推迟甚至避免这一天的到来。

至于针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那都是几代人大代表智慧的结晶,必然有其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笔者不做过多评价,我主要想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去践行社会责任。

我认为,用创新的观念改善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每天的生活也许都是千篇一律,学习和生活两点一线,怎样能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这就需要一种创新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你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别人不同,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处理事情的方式与别人不同,

就会收获有着满载无限惊喜的结果。而对于我以上提出的校园环境问题,身为同济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需要用心思考,用自己独特的想法去改善我们的环境,因为改变一小步可能就会收获一大步。就比如,同济的招牌活动——校园十大歌手,往年入场的观众都会人手发放一只荧光棒,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而且荧光棒的内容物对环境有害,而今年,取消使用荧光棒,转而改成鼓励观众将手机屏幕调成不同的颜色,挥舞着为喜爱的选手加油。这一小的举动,既可以省下一笔资金,还低碳环保,其实节约就是这么简单。那么再反观活动宣传,完全可以不使用纸质传单,借助高科技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平台,采取“无纸化宣传”,何不为一种智慧的选择。通往结果的路很多,懂得用创新的思维去节能的人,就会选择一条明智低碳环保之路。

而学校在培养学生环保创新意识上,可以侧面引导或正面干预。引导方面,学校里经常举办各类创新科技竞赛,在评奖条件上,可以追加评分条件,关注其作品的节能环保性,是否原材料来源于绿色材料、运行方面是否节能等等,有意无意地去引导学生们在创作出作品的同时思考出优化的方案。干预方面,在审批学生社团活动时,可以把是否有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作为一个考察点,提高对学生活动质量的要求,严格把关;对于校外的黑料街,如果情况愈演愈烈,校领导有必要出面协调。

在同济中,有一句话这样写着,“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这是对校训的完整解释,也是对同济精神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同济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主动跟随党的方针路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利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响应社会呼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共谋出路,这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思想的有志青年应该履行的义务,我想,到那时,一定可以实现我们蓝天碧水的五彩中国梦。

结语

不得不承认,有些习惯、有些思维已成定式,要想改变,需要耗时耗力,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我坚信,这点困难,难不倒自强不息的同济er,这点挫折,压不垮求实创新的中华人。跨过这道坎,以后的路,我们会走的更有底气,这种底气,源于一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带着这种自信,去追逐我们的美丽中国梦。

参考资料:如何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

https://www.360docs.net/doc/0b7216182.html,/n/2013/0728/c1010-22350639.html

十八大报告全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0b7216182.html,/2012-11/19/c_113722546_8.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