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中的金融动荡

新浪网友2011-12-16 08:00:55 [举报]
1986年至1988年间,苏联一批最有影响的报刊先后被“新人”接管:《消息报》、《星火》画报、《莫斯科新闻》、《共青团真理报》、《论据与事实》周刊、《莫斯科真理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青春》杂志、《新世界》杂志等。苏共《真理报》、《共产党人》杂志、《经济报》等报刊的编辑部也大幅度调整。其中苏共机关最重要的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的主编、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科索拉波夫被解除职务。此后,这些在全苏很有影响的主流报刊煽风点火、左右舆论,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充当马前卒。
苏共垮台前不久,媒(美)体人抓住牛鼻子式的在人民中作过“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
1990年7月,苏共28大召开。戈尔巴乔夫在大会报告中公开批判“民主集中制”原则,说“党内有一股主张把这条原则从党章中删掉的强烈情绪,因为过去的全部实践已使这条原则声名狼藉”。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正式取消了“党的组织机构、全部生活和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一条文。
要有希望,至少我们没有到那步吧
1939年3月,他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之多。过去,他经常肉麻地吹捧斯大林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伟大的常胜将军”、“自己生身的父亲”。但仅过了10多年时间,还是同一个赫鲁晓夫,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历史上最大的***者”、“混蛋”、“白痴”等等,把一切恶毒、污秽的语言都倾泻到斯大林的头上,全盘否定斯大林建立的巨大的历史功勋。他这样咒骂斯大林,实质上是对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的莫大污辱,是对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些根本原则的否定。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他自己又大搞个人崇拜,主动走上了“神坛”。
赫鲁晓夫反斯大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儿子在卫国战争中做了叛徒,赫鲁晓夫极力求情,但还是被杀了,而比他高大的多的斯大林的儿子在卫国战争中在前线战死了!
当然斯大林是不懂宣传机构的重要性的,否则当他的儿子的死被广为人知的时候,或许苏联会多活几年,也或许苏共会再得天下。
当然毛泽东也只会做不会解释(或许家长式作风的人都不解释吧),如果毛毛岸英死的过程和事迹世人皆知,彭德怀同志的愧疚心就会长久一些,就只会私下来个万言信,当然朝鲜的兄

弟们也会人人皆知,他们在吃着我们的粮食、想到我们的毛岸英后,做事考虑中国兄弟利益的时候会多很多,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慷慨资助有关研究机构设计了一个专门打掉苏联人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列宁、其中包括斯大林情结的“哈佛方案”,使反对列宁和斯大林的作品充斥报刊、广播、电视和电影,制订设法使俄罗斯人接受将列宁遗体入葬的实施步骤等。他们还别有用心地称赞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支持其削弱、取消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乘机宣扬西方所谓的“美好生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新浪网友2011-12-16 08:38:03 [举报]

冷战时期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颠覆前苏联的战略不无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西方世界十分注意用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影响苏联广大授众特别是青年

新浪网友2011-12-16 08:39:03 [举报]
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委派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去到美国,同哈佛大学的专家一起,制定了一个“哈佛计划”,其中规定:西方每年援助苏联300亿~500亿美元,5年共援助1500亿~2500亿美元,苏联则实行“市场化”、“私有化”、彻底的“民主化”以及允许各民族自决等等。该计划还规定,西方援助同苏联改革紧密挂钩,每半年协调一次。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事实也的确如此。1991年7月16日,戈尔巴乔夫带着包括“哈佛计划”在内的文件来到英国伦敦,会晤西方七国首脑,请求给予巨额援助。但结果使他大失所望,西方七国并未承诺任何援苏款项。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依然本着“哈佛计划”的思路,使苏联的改革按照西方指引的方向,走上了“不归之路”。
新浪网友2011-12-16 08:39:40 [举报]
19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争取民主赠款法》。1989年,国会仅拨给“全国争取民主基金会”的款额已达2500万美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发展民主”和支持反对派。西方利用意识形态渗透和“人权”攻势,并投入巨额资金,支持那些对苏共不满的人,帮助他们建立各种非政府组织,资助他们出版各种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出版物,并鼓励他们向苏共展开夺权斗争,为他们提供政治避难。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0:19 [举报]
1986年苏联改

革开始不久,一些美国议员就跑到拉脱维亚挑拨苏联民族关系,公开宣布美国从未承认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波罗的海人民有权决定是否独立。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1:19 [举报]

1989年春,当波罗的海沿岸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势如潮涌之时,美国驻苏大使出面接见当地分裂势力的代表,了解他们的活动意图和计划,对他们表示支持,从而直接促成了波罗的海沿岸两百万人手牵手的“波罗的海之路”运动,大大强化了当地分裂主义势力的意志和决心,其间,他们公开提出了“打倒苏共”和“脱离苏联”的口号。
1989年12月1日,美苏两国元首在马耳他会晤,布什向戈尔巴乔夫施压,警告苏联不得用武力对付波罗的海的三国民族运动。否则,反苏情绪就会席卷美国。布什还多次会见波罗的海沿岸分裂运动领导人,向他们表示声援和支持。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2:10 [举报]
1991年1月立陶宛局势紧张时,美国立即发表声明,谴责苏军“挑衅”,要求苏联“回到谈判中来”,同时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向苏方表达强硬立场。布什本人亲自给戈尔巴乔夫打电话、发密函,要他履行不对波罗的海国家动武的承诺,否则就将停止对苏援助。
在美国的高压下,作为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于1月30日下令将派去控制立陶宛局势的空降兵部队和内务部队撤出立陶宛,同时向美国人保证,在坚持宪法的道路上推进政治进程,愿同波罗的海分裂势力进行对话。苏联中央政权从此失去了对这3个共和国的控制。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2:59 [举报]

早在1987年夏天,当叶利钦尚未与戈尔巴乔夫发生冲突之时,美国驻苏联大使就已经叶利钦进行了接触,他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坦率”,给美国大使留下了强烈印象,美国随即将他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全力支持他对抗苏共中央、对抗联盟政权、分裂苏共和苏联的一切反叛行为。
1989年,叶利钦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并进入最高苏维埃。当年9月叶利钦访美,美方破格接待这位“非正式访问”的“非官方人物”,安排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前总统里根等诸多政要同他会晤。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3:41 [举报]
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美国立刻邀请他访美,并且给予这位尚未就职的苏联地方政权领导人以完全的国家元首礼遇。除布什总统与他进行长时间会谈外,美国副总统、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国会参众两院领袖以及劳联—产联领导人、一些大公司老总、社会团体负责人,也都会见了叶利钦。
新浪网友2011-12-16 08:44:26 [举报]
2001年3月,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俄罗斯灯塔电台采访时说:“我们是苏共二十大

的孩子,苏联六十年代的历史对我们影响很大,年轻时我们是怀着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入党的,但苏共二十大以后,我们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1993年起,戈尔巴乔夫在一年半时间里,与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进行了多次对谈。接着,他们便合作出版《20世纪的精神教训》这一对话录。戈尔巴乔夫在其中说:“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同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他不仅把矛头指向斯大林,而且还直接指向了列宁甚至马克思,指向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

对前苏联帝国发动决定性的金融打击是首先来自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后来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哈佛500天改革计划’,
其辅助战役或者说辅助战场,是有计划的控制本已小范围存在的卢布黑市,把一个原先只用来购买‘西方奢侈品’而存在的小规模黑市,变成了一个有能力操控苏联当时全部国有货币——卢布[旧卢布]价格的地下的灰色金融市场。

新浪网友2011-12-16 08:56:22 [举报]

1)这个‘500天计划’决议把苏联国有企业分为有价债券——股份,分发给全体苏联国民们,彻底完成私有化,准备让苏联一举进入“公平的自由市场”阶段(也就是一举进入透支信用换来的‘美国梦 ’)!



2)这个‘500天计划的’的宗旨,据说是:‘公平’、‘合法’。所以全体苏联人们毫无疑问地、欢欣鼓舞地接受了那些私有化的有价证券。大约是每人1万到1万5千卢布不等,当时约合3——4万美元。

这对于当时的每个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一笔飞来的横财,外财。

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原来国营企业不是自己的,现在自己已经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又凭空得到了一笔可以在新出现的债券市场上出售的价值不菲的有价证券!

新浪网友2011-12-16 08:57:27 [举报]

美欧跨国金融公司和投资基金会在苏联——俄罗斯境内设立了大量‘独立核算’的皮包银行,并且利用苏联老百姓对苏联银行和‘现代私人银行’之区别的浑然无知,利用俄罗斯人当时对西方跨国公司的无限崇拜和信任,毫不留情地发动了决定性的龙卷风般的攻击!





这时,在苏联原有的‘金融监管’,早已成为了公共媒体集中攻击的对象——宣称他们代表旧国家垄断保守势力的最后堡垒,是俄罗斯不能迅速致富的最大障碍,代表‘复辟’和‘集权’的旧体制。必须发动最后的流血攻坚,攻克这个堡垒!

新浪网友2011-12-16

08:58:50 [举报]

这些‘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注]和一杯免费的咖啡[注],就吸收了大量苏联民间和企业的卢布储蓄。

与此同时,这些貌似‘互不相关’、‘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开始 ’利用灰色的回扣和各种小费等’手段,也向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大肆套取、借贷到巨额的卢布款项!

新浪网友2011-12-16 08:59:59 [举报]

这个时候,由于中央的计划管理体制和金融监管都已经随前苏联政治制度的瓦解而弛解,于是大量卢布随同失控的财政和私有化债券,几乎无限制地流向消费领域,于是俄罗斯发生了通货膨胀。


而在静悄悄地帮助推动这一切的跨国银行家们手中,这时也囤积了足够数量的、完全是从苏联人自己手中借贷来的卢布。于是,一场唱衰和打压私有化债券的媒体宣传战,先行发动。随着卢布币值的一泻千里,百姓们对手中持有的国企股权债券的价值也完全丧失了信心。而就在这时,跨国银行家在市场上悄悄地开始了对私有化债券的大收购行动。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0:44 [举报]

由于苏联解体后经济濒临崩溃,那些企业债券早就变成‘没有任何分红能力的’的废纸——与其留着无用让它成为垃圾,还不如及早抛出换到现钱!



于是跨国银行家们就静悄悄地把整个苏联原有国企的全部私有化债券,以买垃圾的价格收购到手——从此成为其合法的股权持有人!然后迅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对股权和收益权作了重新分配[注]!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1:34 [举报]

而曾经是几代苏联人流汗流血牺牲营建起来的前苏联——俄罗斯那个令人生畏的强大的国有工业体系(请注意,苏联是没有私人企业的社会主义国家!),彻底崩溃,而且所有权转手了。

也可以说整个新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和国家工业,已经完全合法和自由民主地在‘新兴的债券市场’上,被苏联人从自己手中全部卖掉了!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5:25 [举报]

跨国私人银行家虽然手中已经持有大量债券——但这些垃圾债券毕竟不是现实的金钱。这些银行家们当时并没有能力来循环支付巨大额度的贷款利息。那么他们只能面临两个选择:





(1)宣布私有银行破产,那就意味着不仅白给了苏联老百姓10万亿卢布,那些刚刚购得的私有化债券,则又会奇迹般回到苏联政府的手中。

这种大头的事,会成为精明的银行家们的噩梦和前苏联人和俄罗斯政府的喜剧!

(2)‘私人银行’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归还利息和本金!

也就是说,如果以10万亿卢布

为基数,则每年必须归还3万到4万亿卢布的贷款利息,并且还需要归还贷款的本金!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6:11 [举报]

苏联政府当时如果采取常规性的金融监管方案,就会导致苏联金融市场卢布通货紧缩,那么这些‘私人银行’就更需要用天文数字的美元,也就是每年用至少10万亿美元的金额,向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还本和支付利息!那倒霉垮掉的就不是前苏联经济体系,而是跨国银行家了!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7:05 [举报]

历史恰恰相反!因为引导改革时期的苏联——俄罗斯政府金融决策的人已经不是旧日的苏联官员,而是一批有着‘丰富国际金融市场经验的美国金融专家’!



于是,整个人类金融市场上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在美国‘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的动机和意图已经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在战役力量对比仍然明显有利于苏联—俄罗斯的中央银行的情势下(此时金融战场对垒的双方,是跨国的‘私人银行’及基金会以及手握制订游戏规则权力的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而且苏联——俄罗斯银行是这些跨国私人银行的债主,握有所有的王牌)。并且到此时,不论是苏联人民还是苏联中央银行,都已经可以看出那些‘跨国私人银行’的咖啡并不是真正地免费供应的————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7:52 [举报]

于是,在‘经过私人银行按照古老的市场原则进行周旋后’,掌握经济实权的苏联官员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摆在了民族利益之上。

他们决定彻底打开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全部大门。

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发生了最可悲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一幕:根据这场伟大的金融战役的总指挥美国的“友好”金融专家小组完全出自‘友好目的’的建议——俄罗斯银行决定进一步放宽对卢布和美元自由汇兑的监管,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兑换来‘对抗 ’美元和卢布的地下黑市交易!

新浪网友2011-12-16 09:08:56 [举报]

因为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金融专家’和‘独立的公共媒体’,已经长期反复对 ‘行政性的金融监管手段’肆意诋毁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对金融监管权力和做法都说成是‘集权式的垄断行为’!没有人敢于公开提议那样做!



而当时苏联—俄罗斯政界,当然也包括央行的官员,都忙于对‘美国式民主选举‘的兴奋中,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经济‘小事’!

新浪网友2011-12-16 09:10:25 [举报]

由于实际上放开了私人金融机构和黑市自由兑换卢布和美元,也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任由卢布‘按照金融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



当时私人银行外面排队公开以不断贬

值的卢布兑换美元的戏剧化场面出现了,。
随着货币兑换市场弥漫的恐慌情绪而很快到来了——俄罗斯货币卢布从1卢布兑换2.8个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为100卢布兑换1美元。
结果:

(1)苏联—俄罗斯在债券市场上出售私有化债券拿到的那些卢布的价值贬值了280倍。昔日俄罗斯人分到手中的债券财富,这时最多也就剩下几十个美元的价值了。

俄罗斯人就这样异常廉价地出卖了他们和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的辛苦血汗积累的全部家当,并且丝毫不能埋怨他人!





的确,这一切都是出自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曾经有过‘自由的决定权’——这就是现代金融战役必须要坚持的‘自由交易权力’的原因。妙就妙在‘有苦说不出’!





(2)所有苏联——俄罗斯的金融体制至此全盘崩溃,社会市场价格体系崩溃。所有人的终生积蓄,瞬间随卢布崩盘而贬值280倍!

苏联——俄罗斯由前苏联时代趾高气扬的债权国家在一夜间成为巨大的的负债国家!俄罗斯的国力,瞬间崩解。俄罗斯陷入了一系列深刻和复杂的社会动荡。这种崩盘局面,最终又为国际金融家发动进一步的金融收尾清缴战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长远来说,苏联—俄罗斯的超级大国之梦真实地从此远去了。甚至恢复国力成为一个二流强国之梦,都显得朦胧和不现实了!



(3)对于拼搏在这场金融战役的‘战士们’——那些‘独立核算的私有、合资银行’来说,那些用‘高息’ 揽储得到的民间的卢布储蓄和‘高息’问题,以及从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合法借来的巨大额度的卢布债务的归还问题,至此已经便得完全微不足道了!

新浪网友2011-12-16 09:12:41 [举报]
在这场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中,作为战役的失败一方:俄罗斯央行已经没有任何牌可打——由于卢布价值的大崩盘,俄罗斯银行彻底丧失了支付能力——他们输到家了
要赎买全部那些’垃圾‘债券的利息和本金的数目仍然极其巨大,虽然已经贬值了280倍,诚实归还给俄罗斯银行,依然需要付出上千亿美元的实际款项才行。但是国际银行家并不想这样做,新的痛打落水狗的方案隆重出现了:
新浪网友2011-12-16 09:15:29 [举报]

这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金融战役的指挥者利用苏联—俄罗斯金融监管处于空白的有利时间窗口[注],在主战场——‘汇率兑换市场’和辅战场——‘金融黑市’两个方面同时操作。


通过媒体对恐慌性的渲染,就如同2007年6月自中国国内外无数的媒体和个人宣扬的‘股市大挫败’那种‘自我实现性的预言’[注]一样,苏联—俄罗斯泪流满面的国民们纷纷抛出每一张卢布,买进

美元!甚至在和平空间站里面的宇航员都焦急地动用秘密军事波段,向在地面的朋友求助兑换自己在银行的卢布!
快乐天使-顺顺2011-12-16 09:15:40 [举报]
我欲以此文求义,切莫陷我于不仁。
新浪网友2011-12-16 09:16:47 [举报]

‘美国金融专家’立刻‘及时地’提出了‘新的友好建议’:货币改革!用1000旧卢布更换1个新卢布[注],然后把汇率定在5个新卢布:1个美元的基础上进行浮动!


在这个‘有效制止金融动荡 ’[注]的措施执行后,整个旧卢布实际贬值就达到了14000倍。
到此购买整个苏联前国有企业体系的全部价格,大约仅仅价值几千万美元!

新浪网友2011-12-16 09:22:11 [举报]
此时叶利钦政府只有抛售苏联时期留下的黄金苟延残喘的时候,国际黄金价格一落千丈,叶利钦这个反共反社会主义、极端自私(应该说他可能还是爱国者)在世纪之交疼痛的移交了权利
新浪网友2011-12-16 09:23:15 [举报]

截止到2007年6月17日 17:38为止,新卢比对美元比价为26:1[注]。



扣除利息因素,这场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发起者(国际银行家和一批新生的俄罗斯金融垄断寡头们),以72,800(卢布):1(美元)的代价,用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超低价格,‘买’ (不如说抢)进了当时以低标价格出手、总计不到十万亿旧卢布标价的全部私有化证券——而这些债券证券所涉及的权益内涵则囊括了整个前苏联国民经济体系中有价值的一切!这些国际银行家和新兴金融寡头们实际花费的资金数字则不到1千万美元!

新浪网友2011-12-16 09:24:50 [举报]

当这些金融战役的策划者攀登上了俄罗斯这座高峰之后,现在他们的眼光已经瞄准了另一座山峰——中国。

新浪网友2011-12-16 09:25:49 [举报]
本文原作者江晓美。江晓美著有《货币长城》、《金融战役》等书多种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1:00 [举报]
徐某。它是原解放军高级军事特工组成员。2001年叛逃美国,随即将我以及其他3名隐身在CIAA中的中国特工全部,提交给美国军方。导致其中1名我军高级特工被美军方杀害。其余被捕。

徐自以为十分得意,坐上了美国海军部军事情报局亚洲组站长。2002年。在一些海外华人帮助下,于深夜被处死于美国西海岸一家汽车旅馆内。这是他罪有应得。事发以后,美国军方对外严密封锁消息。逮捕了2名CNN记者。理由是:泄漏国家机密。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1:51 [举报]
1999年潜逃海外的解放军前任总装备技术司司长范某。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市第35号大道私人住宅处,被海外华人组织射杀。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情妇。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2:33 [举报]

1999

年叛逃美国的前军工生产司处长沈某,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州21大道私人别墅内,被2名化妆成清洁服务的女工麻醉后勒死。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3:31 [举报]
1996年叛逃美国的中国解放军总参机械部的一名大校,于2001年在俄亥俄州遭到不明身份者枪击。身上被打了9枪凌晨死亡。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4:45 [举报]
俞强声,曾担任中国国家安全局北美情报司司长。1986年5月,身为中国国家安全局干部的俞强声叛逃美国。他的叛逃导致中国在美国潜伏40余年的间谍金无怠的被捕。他在两年后被中国国安人员在南 美于海中溺毙。还有说是中国特工在他到南美旅游时在他的食物中下了放射性盐把他给毒死了。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5:37 [举报]
中国法X功头目李秘密潜逃美国隐居在美国纽约消息。后期,多次有社团出力企图刺杀他,多是因他行动诡秘。而导致没有成功。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6:00 [举报]

文章说的是什么?中国入市:抛售美债、买入优质资产、继续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正是本不应该的量化宽松导致国内房价畸高、物价不稳定、收入分配进一步畸形,继续量化宽松,让资源配置更加倾向资本一方,而让劳动更加无所得?想想当年的量化宽松让普通百姓有如何的收获?4万亿资金让多少投机者获利不菲,让多少上市公司高管一夜暴富?量化宽松真的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吗?量化宽松真的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吗?在虚假繁荣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幻想,只有潮水褪去才能看到结果!
买入优质资产?什么是优质资产,怎么买优质资产?战略性资产是优质资产,如何买?我们不是没有走出去,但是买得到吗?必和必拓能收购吗?美国重要能源、资源能控股吗?高端技术会出售给你吗?
抛售美元?与上一问题密切相关,如果美元没有好的投资途径,为什么要抛售?抛售了美元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投向,最终不只能还是购买美债?

新浪网友2011-12-16 15:46:26 [举报]
大家记住,这些事情不是我国政府出面直接行使的。而是通过一些在美国的华人社团,告知这些社团以后。这些华人社团处于对于汉奸的愤慨。而出资派遣杀手,对那些背叛党和国家的可耻叛徒不管他藏的多深也要处决他

叶戈尔盖达尔于1987年—1990年担任了苏共重要理论刊物“共产党员”杂志和《真理报》编辑、经济部主任,1992年6月至12月担任俄代总理。期间,他曾竭力推行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经济改革。1999年,盖达尔与其他几位俄罗斯政要共同发起成立俄右翼力量联盟。
2006年11月24日,盖达尔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参加国际会议。会议开始后10分钟左右,他上台发

表演讲时,突感身体不适,并吐血晕倒,被送进医院。盖达尔奇怪病倒的时间正是俄前特工利特维年科毒发身亡的第二天,有人因此怀疑盖达尔也遭人“毒手”。 不过盖达尔及其政治盟友丘拜斯都拒绝指控俄罗斯安全部门。2006年12月6日,盖达尔发表声明,称是反俄罗斯政府的力量对他下了毒。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时间2009年12月16日凌晨3点,帮助俄罗斯实现经济转型的改革设计师叶戈尔·盖达尔本周三去世,享年53岁。

新浪网友2011-12-16 16:14:34 [举报]
叶戈尔盖达尔去世后的第一场杜马会议上,一位议员提议为逝者默哀一分钟,但遭到大部分议员的拒绝,提议不了了之。这一场面让人们想起两年前叶利钦的去世,当时俄共议员拒绝起立为俄首位总统默哀。不同的是,叶利钦至少获得了多数议员们的哀悼,而盖达尔没有。议员们不愿为他浪费哪怕一分钟。经历过那场改革的人们仍没有停止将盖达尔看做失败的祸首,并将这种观点灌输给下一代。在悼念盖达尔的论坛上仍不时可以看到诅咒的话语。
新浪网友2011-12-16 16:27:55 [举报]
1995年前后,华夏大地出现了大批苏联女人,她们有的才15.6岁,有的40多岁,她们广布与娱乐场所,当时不少20-70岁中国男人都在开洋荤,并口口相传;我为我说出这个事情向那些当时无依无靠的苏联女人道歉了,对不起,或许我们的女人也会这样,我只有呐喊一声,也带醒了你们的记忆,对不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