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探讨与实践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探讨与实践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3年第6期中国建设教育共同关注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

探讨与实践*

张建勋 陈国铁 王健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350108)

一、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有待增强。在产学研合作中,一些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往往忽视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对办学条件不同、办学定位差异的高校采取“一刀切”,缺乏对合作项目、合作参与者实力的深入分析与评判,过于强调科技创新,提倡大型项目;对于合作教育、合作培养等其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关注较少,忽视对人才的培养;产学研合作项目审批的后续工作、成效评审等管理存在弱化等问题。

(2)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动力有待激发。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等问题,使得科技人员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企业来说,虽然对院校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需求,但经营者更关注眼前的发展,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3)产学研合作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产学研合作各方在管理体制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运行机制也不一样,导致在产学研合作的交接点上合作各方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造成不少科技成果束之高阁。

(4)利益分配机制和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产学研合作各方分别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由于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因此对待合作利益的分配,各方所持的目标值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合作的良性发展。对于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划分问题、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技术转移问题没有对应的法律法规,合作中各种纠纷出现以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了产学研各主体合作的积极性。

(5)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强大的中介网络能很好地解决产学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咨询、法律、技术转移等问题。目前,我国科技中介市场门槛低,人员整体素质、能力和经验不足,缺乏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资源,难以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及时的、专业性强的,与科技资源转化相关的资产评估、合同谈判、咨询、法律、金融服务等深层次的中介服务。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

(一)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研究资料表明,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如表1所示。(二)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启示

(1)制度建设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

中国建设教育

China Con s truction Ed uca tion

2013年第6期总第98期

收稿日期:2013-10-9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FJJKCG13-109)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到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研课题《“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机制研究》研究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张建勋,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

产学研合作的规定分散在有关政策法规中,且存在一些规定的空白,如产学研合作形成的共有知识产权应如何确定产权归属、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合作的积极性。建议制订相关合作规范法规,对合作研究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对在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中出现的纠纷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以引导和鼓励不同主体开展合作研究,为合作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2)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对促进产学研的互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现行国家科技计划虽然可以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但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需要,原因是现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强调国家目标,偏重于技术导向。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的目的在于弥补现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在支持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应突出市场导向,面向企业需求,以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目标,重点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结成研发联盟申报的科技项目。同时,根据科技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企业实力,要求企业承担30%~50%的合作研发经费。

(3)研发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从项目层次的合作到以组建研发联盟为主要形式的战略合作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大趋势。为提高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应本着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政府可通过科技计划、经济和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产学研研发联盟的建立。待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广。

(4)政府政策体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措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配套措施对促进产学研结合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制订实施细

表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国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

美国①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规划与资助,在大学内建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UICRC)”,“工程研究中心(ERC)”和“科学技术中心(STC)”等。它们通过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方面,将科技成果的产生、中试及产业化努力形成有机联系,从而对美国工业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②依托著名大学创建高科技园区设立创新中心。如硅谷科技园、北卡罗莱纳金三角科技园以及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的创新中心研究的项目主要是促进高新技术公司将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快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速度,这使得美国大学能够更好更直接地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德国①建立“创新网络计划(Inno Net)”。该计划设立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小企业从研发的早期阶段就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一直到最后综合性的研发方面合作。在这些项目中,至少要求有4家企业和2个研究机构参与,从而促进知识向中小企业转移。

②建立“主题研发计划(Fachprog ramme)”。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由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联合体提供直接的研究资助。在该计划中,大约有35%的研发资金投向了有公共研究机构参加的合作研究。

③通过公共研究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弗朗霍夫协会(FHG)是最好的典型。该协会是专注于应用技术开发的非营利组织,既保持对新的基础领域的关注,又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该协会属下还有一些专门的机构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例如,弗朗霍夫联盟、应用中心、创新中心等,以促进弗朗霍夫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快地实现产业化。

法国①建设“研究与创新网络(PRIT)”,推动产学研横向科技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一个单位牵头,组织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实验室或私营机构合作,或与大型企业的科研中心联合,组成“无墙隔离”的科研结构。通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设备,确定共同接受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及利益分享办法,促进面向市场的技术转让、鼓励创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等方式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究与创新网络”的运作方式多以项目合作为基础。

②在大学增设“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与大学公开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所有服务、科研合同管理、专利和许可证转让等业务。至2004年,法国已有12个“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日本①政府主导确立产学官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1987年,文部省设立了三个国立大学协作研究中心——“富山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神户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中心”和“熊本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日本政府还成立由有关局长组成的“促进研究交流协议会”,以加强各省厅间的密切联系,推进产、学、官协作的顺利实施。

②创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如,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建“高科技市场”;在大学设立经政府批准的“技术转让机构”。迄今为止,已有18所大学设立。该机构的组织形式采取财务股份公司制、财团法人制或为大学一个组成部分。

③建立“科技城”。至1999年底,日本已兴建27个“科技城”。它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依托,与集聚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企业相互依存并形成有机联系,使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迅速地实现产业化。

则加以落实。当前,应抓紧制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激励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以把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三、创新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

机制和模式

(一)机制创新

(1)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相结合的协调机制。首先,要确定高校、企业、科研部门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虽然三者的根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有合作的愿望,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又各不相同,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在产学研合作的运行中起支持、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各方所属员工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要有一定经费、创造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和政策,鼓励各方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合作。再次,科研是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产学双方的“结合点”,产学研合作要注重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

(2)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统筹协调机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瞄准需求,注重统筹协调。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协调,消除障碍,理顺各个主体关系,调动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链接”。其次,要设立产学研用合作专项引导资金。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学研用结合投入体系,从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再次,要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加快高校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与考核体系。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参与产学研结合。

(二)模式创新

地方工科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等模式。

(1)技术转让模式。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

(2)技术开发模式。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3)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各方均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和较强的实力,且互补性比较强,属强强联合,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

(4)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

(5)共享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模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身却相对匮乏,技术创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以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综上,地方工科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条件,走出自己的产学研结合的特色之路,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可“点对”式合作,即一个学校与一个企业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全面合作关

系,可“点线”式合作,即一个学校与多个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同时,地方工科院校要以中型企业、部分小型企业、专业性科研院所合作为主,力争与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合作。

四、福建工程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实践

(一)以社会需求为指向,建立产学研互动模式与省审计厅联办审计学专业,共建培训基地,联合培养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省级知识产权研究院,办好知识产权专业;推动各学科、专业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寻找新兴及急需加强的学科方向。如适应全省地下工程的发展,引进闽江学者,推进土木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由“地上”向“地下”延伸;充分发挥信息学科优势,推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拓展智能交通方向。

(二)以开放合作为途径,强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坚持开放合作,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强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数字化装备、新材料制造与成型技术、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等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重点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寻求高端战略合作,推进“国家数控系统工程中心”福建分中心建设;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所,与同济大学签约合作培养管理类工程硕士,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同开发、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争取知名企业支持,与GE公司共建自动化集成系统实验室,与Siemens(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工业网络控制实验室,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共建移动通信实验室,等等。拓展校企校地校院合作。与央企、省属国有企业、民企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住建厅、知识产权局、人防办、消防总队等省直部门联合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农业机械化、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联合研究。

(三)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彰显产学研合作成效学校支持技术成果转化成专利成果,几年来专利申报和授权量明显增长。发挥材料成型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模具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将教学科研优质资源向福州及周边地区的模具企业开放。推进以服务企业为主导的产学合作,持续推进与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合作开展省科技重大专项和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的研发。继续谋划生成一批新的产学合作重大项目,做实做强牵头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成立“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项目“汽车玻璃深加工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示范与激励效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持续艰苦攻关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是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建设突破口的理念。

(第九届全国建筑类高校书记、校(院)长论坛论文) 

[参考文献]

[1]李学勇.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7(3).

[2]陈礼达.深化产学研合作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7).

[3]陈云贤.打破产学研合作瓶颈构建地方特色自主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3).

[4]胡天佑.产学研结合相关概念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5]胡赛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利益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3(2).

[6]程望斌.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7]刘胜.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

[8]彭泽君.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理性回归[J].石油教育,2013(2).

[9]王海宇.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3).

[10]徐志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向高层次发展[]中国科技产业,()

J.200711.

加强产学研合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产学研合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 整合资源,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形成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一般而言,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种,而原始创新能力需要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功底,相对于我们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重点是要抓住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两个方面,而这又离不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丰富资源,因此,我们要善于整合高校、科研单位的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作为基层县一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创新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有限。多数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接受过高层次的正规教育相对较少,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低。 二是创新项目水平有限。基于拥有的设备、资金等条件,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多数是低水平的创新,往往只能利用自制的工具进行创新,同时,又由于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决定了其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低。

三是创新项目市场空间有限。中小企业的创新往往只能用于解决创新者自身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这样的困难不具有共性,也使得其创新项目的市场需求空间相对有限,将其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十分困难。 高校、科研单位在创新活动中可以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为中小企业创新价值附加提供以下资源优势: 1、社会资源。大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关注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够及时地将高校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大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这种紧密的联系能够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导入高校、科研单位,借助高校、科研单位对社会强大的吸附力和辐射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将会更加可靠。 2、信息资源。高校、科研单位自身的职能使其能够掌握社会的稀缺信息,这种稀缺信息是创造市场的前提。一个能创造效益的创新要充分调研市场信息,将创**立在多数人需求的基础上,也就能保证创新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信息匮乏是多数中小企业创新没有市场的症结所在。因此,中小企业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指导其创新方向,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有序循环。

企业产学研合作发言稿

企业产学研合作发言稿 篇一:校企合作讲话稿 在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签约仪式上的致词尊敬的董事长、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好! 通过前期的沟通交流,在校企双方的积极筹备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许昌职业 技术学院和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签约仪式。首先,请让我代表许昌职 业技术学院,对出席仪式的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及一行朋友们的 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出席今天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于XX年4月合并组建,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尤其是近几年来,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XX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建设单位;12月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XX 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示范 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近十年以来,学院在培养人才、

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 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全院师生谨记“厚德笃行”的校训,秉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 园、质量立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导,以增强综合实 力为主线,以争取重大突破为方向,正在向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目标大步迈进。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筑工程系抓住机会,坚持校企合作,力争实现优势互补,为社会、企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特别是新班子成立 以来,建工系理顺办学思路,规范办学行为,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制定、教师职教能力测试、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各项工作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除了系部的自身努力之外,更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合 作企业的无私帮助。 今天的合作签约,标志着我校与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样本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山东农业大学 乙方:山东保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乙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2.甲方可邀请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及进行学术讲座。 3.甲方优先向乙方转让乙方所需的、甲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帮助乙方解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4.甲方根据乙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乙方在甲方校园举办有关文体、宣传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支持甲方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甲方进行产学研教学示范合作。乙方为甲方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 2.乙方派人员在适当时间为甲方作学术讲座。 3.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优先聘用甲方推荐的学生。 三、学术、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 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 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乙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甲方开发软件产品或技术模块。 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属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其他 1.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2.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专业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3.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2012年5月15日

加强产学研合作 多方位促进技术交流 文

加强产学研合作多方位促进技术交流文/曹兆敏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1年4月,是首批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级技术转移基地之一,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是组织与整合学校高新技术资源面向市场,实施企业化运作的服务性机构;中心秉承学校科研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心严格遵循着“立足上海市,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宗旨,坚持"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服务理念;以优秀的人才、高新的科技成果、完善的管理,与国内外各机构、企业结成牢固的合作伙伴,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整合国际技术市场资源,将技术创新各阶段成果以多种方式向国内转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配合企业共同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申报国家、省、市、地区各类科研基金,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深对技术转移理论、政策和方法的研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贡献。 发展特色(一级标题) 通过几年的发展,中心的业务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心组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知识转移战斗力的技术经理人的队伍,目前拥有全职、兼职人员共四十八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研发人员占半数以上;通过几年在技术转移工作中的探索与发展中,特别在国际技术合作与转移中业绩显著,与各大跨国大公司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业务突飞猛进,培养出若干能够独立完成国外引进技术开发项目的梯队。主要发展特色有: (1)重点地方与企业合作的确定原则 重点地方与企业合作的确定原则是,a、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各地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b、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高科技企业。c、与上海交通大学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如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的企业。 d、近期与学校有较大合作前景的企业 (2)为已合作地方及企业提供服务的措施 根据现阶段已构建的校企合作大平台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包括技术服务,科技人才、经营人才输送与培养。 (3)坚持走国际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心充分利用地处上海市的地域、区域优势与诸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几年来的紧密合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各国政府、国际企业的充分认可,同时中心也积累了国际技术合作的丰富经验,并在国际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坚持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努力为国内外企业输送培养了大量复合型高科技人才,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为我校大范围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人才基础。 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以日本、德国企业等为主,与我中心合作的有日本欧姆龙、日本NTT、日本三菱电机、日本网屏、日本NEDO、日本能率、德国西门子等等。 技术转移的四种服务模式(一级标题) 近年来,技术转移在我国已由理论上的研讨,迅速转为政府政策层面的决策和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广泛参与的行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也似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北京是国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研发部的研发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产、学、研 的资源整合和互补效应,促使产学研合作项目规章化、制度 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协调各自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软硬资源优化配 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的原则 (一)产学研合作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并依法或依照合同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 (二)产学研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 为中心,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增 强研发部的科研实力,促进公司的技术进步。 (三)产学研合作以公司研发部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司研 发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实行自主开发 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相结合,从而促进研发部形 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四)公司研发部为产学研合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公司 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交流、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及协 调工作。

第四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 (一)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成 果。 (二)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研发及相关技术创新。 (三)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信息和技术支持。 (四)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开辟新的研发领域,获 取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快项目的研发周期。 第二章产学研合作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条充分利用公司的优势和研发条件为高等院校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不影响企业中心研发活动的情况下,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第六条优先接纳与公司研发部开产学研合作活动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公司就业。 第七条接受高等院校的教师到研发部进行实践活动,为学校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第八条针对学校的专业设备、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九条根据公司研发部的具体情况和高等院校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第十条配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

高企申报产学研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xx公司 乙方:xx大学/科学院/研究所(三个中一个多可以) 双方本着提高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研究院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各自发挥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研究院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产学双赢的格局。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并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接受乙方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3)为乙方的科研设置、科研目标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4)配合乙方人才培养及科研项目设置等的市场调研,及时向乙方提供行业

最新的市场信息。 2、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改自己企业具体的内容)2)根据甲方的需求,可协助甲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饲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惺惺相惜大学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帮助甲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根据甲方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 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四、其他 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项目及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公司 乙方:**大学 制品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配件生产企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内知名的**类高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及科研能力,以及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装备条件,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包括共同承担国家、地方科技研究项目、共建研发实验室、人才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企业人员培训等,构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学科和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学共赢的格局。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技术需求,为研发活动提供必要资金和试验条件,接受乙方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实践,并积极争取政府科研资金,落实合作人员。

2)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为乙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4)每年为乙方提供10万元作为合作基金,用于乙方人员到甲方开展科研合作、人员交流互访等。 2.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甲方提出的****行业技术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特别是甲方关注的****参数优化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攻关和成果转化,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根据甲方需要,选派科技人员、研究生到甲方开展合作研究、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为甲方的研发活动提供技术和人才智力支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推荐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到甲方就业。 3)协助甲方做好企业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初定五年。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四、其他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2009-04-28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讯在27日下午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武贵龙介绍,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我国为了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宗旨,推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营造政策环境,引导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199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2001年)、《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2007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2009年)等,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教育部在与地方政府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共同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政策,为高等学校积聚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6年底,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作为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教育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研究和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重大问题,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原来隶属于行业部门的一批高校和若干个科研院所以单独或合并方式划转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高度重视这批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在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助学金发放、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为鼓励和支持这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继续保持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渠道,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共建行业特色高校。从 1996年开始截至目前,与有关部门、行业、大企业集团共建的行业高校22所。 (四)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有各类高校2200多所,普通高校1000多所,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是本地区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支撑力量。发挥高校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在XXXX股份有限公司与XXXX学校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船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2、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3、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

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 3、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三、其他 1、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2、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产学研合作协议2021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双方本着服务社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甲方(企业)在烘烤技术、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乙方(学校)的人力、技术等资源,提高在校学生的实操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与乙方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2、充分利用企业在烘烤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3、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到甲方进行实训和就业。 4、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5、为乙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6、结合甲方的具体情况和乙方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为乙方的兼职教师。 7、配合乙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及时向乙方提供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与甲方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2、充分利用乙方实验室的设备优势为甲方提供良好的试验条件。 3、安排在校生到甲方进行实训。 4、根据甲方提出的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5、根据甲方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课题攻关、技术开发工作。 6、优先为甲方提供优秀毕业生。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 甲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乙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2. 甲方可邀请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及进行学术讲座。 3. 甲方优先向乙方转让乙方所需的、甲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帮助乙方解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4. 甲方根据乙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乙方在甲方校园举办有关文体、宣传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 乙方支持甲方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甲方进行产学研教学示范合作。乙方为甲方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 2. 乙方派人员在适当时间为甲方作学术讲座。 3. 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优先聘用甲方推荐的学生。 三、学术、科研合作 1. 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 乙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甲方开发软件产品或技术模块。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届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4. 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全面总结我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科技产业所取得的要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省政府于12月17日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召开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暨规范进展科技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副省长郭生练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结合部门实际作了发言。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主持。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三所高校介绍了深化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的经验。武汉工程大学的两家科技企业介绍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会上,郭生练副省长强调,武汉工程大学贯彻落实省政府33号文件,积极改革改制,探究了宝贵经验,值得全省高校认真学习。会议总结了武汉工程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规范科技产业进展的差不多经验。一是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体系。明确:教师创新创业产生的成就,确实是要让同行同业“艳羡”。以激励、引导、组织为要紧内容构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三级进展模式。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校科技产业持股比例按照“学校减持,课题组增持”的思路,学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20%以下,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股权〕比例提高到80%以上。对成果与技术持有人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作为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学校与持有人按1:9持股;畅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创“研发攻关—中试—推广应用”的新途径,保证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建立双赢机制,与企业形成全面合作的产学研关系。三是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瞄准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技术进展的需求,推动实现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他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创新型湖北的紧迫任务,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他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并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面向需求,动员科技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要落实好优惠政策,鼓舞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三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撑体系建设;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他强调,为促进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省科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合力。各高校要成立要紧领导牵头的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保障、有措施、有效果,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是要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及表彰方法,要把服务和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在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时,重点考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工作的投入。省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支持力度,按鄂发[2017]20号文件的规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和“初创科技型小企业专项”,分别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鼓舞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千方百计调整部门支出结构,增加对产学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高校要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

国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1.美国“科技中心计划” 科技中心(STC)计划是198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推出的一项科研计划,其目的是长期稳定地资助能将研究、教育和知识转移活动集成为一体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中心。在传统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以资助个人研究者作为资助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手段。正如1996年NSF将该计划称为“集成合作伙伴计划”(Integrative Partnerships Program)那样,这个计划的目标不是由一所大学组建研究中心,而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大学共同组建研究中心;不仅由大学参与研究中心的活动,而且由大学、非营利机构、企业界和国家实验室共同合作开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这项计划不仅开创了许多新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原始性的创新成果,而且在各大学、各学科之间,各研究所之间,甚至于社会各界(包括产业界在内)之间架起了桥梁,初步实现了“集成创新”的目标。 科技中心计划主要设置有资格申请、竞标、评估、淘汰等环节,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科技中心采取了“严进严出”、“宁缺毋滥”的管理原则。 资格申请 科技中心项目可由多个单位合作申请,但是其牵头单位必须是从事重要研究工作、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美国大学机构。其它机构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

目,但它们不能作为牵头单位。一个科技中心一般由3—4所大学合作经营,还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并规定科技中心的“合作伙伴单位”是指一个向科技中心的智力资源进行投入的机构或组织,这种投入是以财政上的承诺为依据的。这表明合作伙伴单位将实质上参与该中心的研究、教育和成果化的各项活动。 竞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通过公开竞标来遴选科技中心的承办单位。在预算部分,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申请单位的配套资金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参加科技中心竞标的单位必须有占预算总额的30%的配套经费,而且要求不多不少正好30%。凡超过和不足这个比例的申请均被认为不合格而不加评审即行退回。这些配套经费可以来自任何非联邦政府的财源,但牵头单位必须证明这些经费的确已经落实。 评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评审科技中心项目申请时,除采用一般项目的专家评审方法外,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1)该科技中心模式对研究、教育和知识转让的价值;(2)该科技中心成果化的特征:(3)领先地位、管理计划、单位的支持程度和预算,尤其是配套经费。科技中心项目评审过程并不局限于会议室,评审期间专家小组还要深入现场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甲乙双方为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目标。双方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根据平等互利和互相协作的原则,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 1、项目概述 1.1 本项目由甲乙双方共同组建。通过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强 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综合 优势。是以甲方为生产力需求方,以乙方师资为生产力支持方的多 方合作平台。 1.2 本项目是集新媒体品牌传播、新媒体内容创作、新媒体技术研究、 新媒体运营者交流、新媒体影视创作、新媒体广告策划设计、新媒 体文化产品开发等多位于一体的具有创新性、多元化、开放性的创 新平台。

2、合作模式 2.1 本项目将建立甲乙双方之间的基于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与新媒 体应用服务的纽带与桥梁;建立科研项目与横向课题申报相 关机制。 2.2 在本项目中,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影视行业在新媒体发展下的理论 支持,并为甲方提供人才储备、人员输送、技术探索及创作素材。 甲方负责为乙方提供实习机会、专业培训及技能指导。甲方对乙方 提供的创作素材进行投资制作,并由专业团队进行商业运作。 2.3 本项目正式启动后,甲方负责管理本项目的建设与日常运营。 乙方负责监督本项目运营达到预定目标。项目中人员配备及 运作机制等,本协议中有约定的,依据该约定;本协议中未 约定的,由双方另行协商一致后确定。 2.5 甲方指派职务:_担任项目的甲方代表;乙方 指派职务: 担任项目的乙方 代表;以保证项目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6 本项目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其它事项,由甲乙双方或甲乙双 方指派的人员协商后,签订单项合作协议。但不得违反本协 议中(包括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已经确定的内容。 3、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

(完整版)产学研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下简称甲方)和******(以下简称乙方)经充分讨论和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和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甲乙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发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形成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乙方的要求你,协助乙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发展规划,知

道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汽车车桥零部件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院校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个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乙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根据乙方的要求,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乙方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实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甲方毕业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就业。 3、接受甲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