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

E ffects ofM S23on KC l-, -adrenoceptor agon ists-and

U46619-i nduced contractions of arteries isol ated fro m rat different organs LI U Yu1,Z HANG M i n g-sheng1,W ang De-suo2,LIU Dan-bi n g1,XUE W en-x i n1,NIU Long-gang1,LI A NG Yue-qin1

(1.D ep t of Pharmaco logy,Shanx i M e d ical U ni ver sity,T aiyuan 030001,China;

2.Colle ge of Phar macy of Uni versity of Sout h Caroli na,Co l umb i a,S C29208)

Abst ract:A i m To study the vasod ilation o fM S23,a brand ne w phosphodiesteras i n h i b itor,on contracti o ns i n duced by vari o us sti m u li i n ri n gs o f arteries isolated fro m rat different organs.M et hod Tensi o n of aortic and m icrovessel ri n g s w ere recor ded iso m etrica lly by Pow er Lab and DMT syste m respectively.R esults M S23concentration-dependentl y sh ifted the noradrena-li n e(NA)-induced concentrati o n-contracti o n curves right w ard i n a non-parallel m anner w it h the m ax i m al contraction depressed by74 7%.M S23and a m i n-ophy lli n e(Am i)produced concentrati o n-dependent re-laxation on KC l or NA-induced precontraction.Endo-theliu m depri v ation and NO synthesis i n h i b iti o n i n-duced by L-NAME fa iled to affect the relaxation.M S23 and Am i relax ed KC-l induced precontracti o n o f rat cor-onary,m i d d l e cerebra,l rena l and m esenter i c arteri a l ri n g s i 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 anner,and sho w ed no organ preference in th is respec.t Concl u sion M S23antagonizes and relaxes contracti o ns induced by var i o us sti m u li in the ri n gs of arteries isolated fro m d ifferent organs o f ratw ithoutm arked preference a m ong the organ ori g in of artery and sti m u l.i The vaso relax-ati o n i n duced by M S23is re lated ne ither to endothel-i um nor to n itric ox ide syn t h esis.

K ey words:M S23;arterial ri n gs;vasoconstriction; vasore laxation;phosphod i e sterase inh i b itor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

葛 斌1,2,谢梅林1,2,顾振纶1,2,钱培刚1,2,周文轩2,郭次仪2

(1.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理学系,江苏苏州 215123;2.苏州中药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7)

中国图书分类号:R-332;R284 1;R329 24;R575 502 2; R575 505 31;R977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09)04-0510-05摘要: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 G CG)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高脂性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EGCG(10、20和40m g kg-1)3个剂量治疗组、非诺贝特治疗组(20mg kg-1)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观察EGCG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的肝重和肝脏系数、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质变性程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GCG 10、20、40m g kg-1治疗6w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重和肝脏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

收稿日期:2008-11-27,修回日期:2009-01-10

基金项目:香港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研究资助项目(N oHK20040906)作者简介:葛 斌(1982-),男,硕士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 Te:l0512-********,E-m ai:l geb i n3622@163.co m;

谢梅林(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

管药理学,Te:l0512-********,E-ma i:l x i e m eilin@s uda.

https://www.360docs.net/doc/059536962.html,;

顾振纶(193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

管药理学,Te:l0512-********,E-m ai:l z hen l ungu.2003@163.

co m 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明显降低(P<0 05或P<0 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 05),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 05或P<0 01),同时肝组织中丙二醛(M DA)水平明显降低(P<0 05或P< 0 01),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给予EGCG的大鼠肝组织脂质变性程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P<0 01)。结论 EGCG10、20、40 m g kg-1治疗6wk后,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水平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关键词:EGCG;高脂性脂肪肝;胆固醇;甘油三酯;药效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高脂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发病率和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高脂性脂肪肝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的一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末期肝衰竭以及肝癌[1,2]。高脂性脂肪肝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治疗主要以祛除病因及诱因和调整饮食为主,药物仅起辅助治疗作用且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临床治

510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 logical Bulleti n 2009A pr;25(4):510~4

疗常用的调血脂药贝特类、他汀类等虽然降血脂效果明显,但易引起肝损伤。因此研发既能降血脂,又能对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调血脂、抗脂肪肝药物的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药理学研究,已筛选出一批有效的保肝调脂抗氧化作用的药物。研究表明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teapo l y pheno,l TP)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 g a llcatech i n gallate,EGCG)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多方面作用。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3~5]茶多酚以及EGCG对神经细胞损伤、糖尿病大鼠肾脏以及大鼠酒精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6,7]EGCG也具有一定调血脂、抗肥胖的作用。本实验室研究表明EGCG能够抑制大鼠心肌肥厚胶原生成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8]。但是EGCG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应用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研究EGCG对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 ,体重160~180g,清洁级,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应[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XCYK(苏)2002-0008,使用许可证号: SYXK(苏)2002-0037]。实验期间饲养室温度(20 2) 。

1.2 药品和主要试剂 EGCG,纯度95%,杭州禾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1123S。非诺贝特(Feno fi b rate)胶囊,法国利博福尼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0052,规格为200m g/粒,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04,临用时用0 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1%的药物浓度。胆固醇和3号胆盐,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 20070712。丙基硫氧嘧啶,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71011004。各指标检测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 方法[9]

1.3.1 动物分组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每天上午8:00~9: 30灌服脂肪乳剂10m l kg-1 d-1,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服脂肪乳剂4wk后随机取大鼠3只,病理检查见肝组织中充满弥散性脂质空泡时,提示高脂性脂肪肝已经形成。此后继续灌服脂肪乳剂2wk,并将已形成的脂肪肝大鼠随机分成EGCG10、20和40m g kg-13个剂量组以及非诺贝特20m g kg-1组和脂肪肝模型组,每组大鼠10只,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于每天下午2:00~3:30按不同剂量以2m l kg-1体重灌胃,正常对照组和脂肪肝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6 wk后,于处理前12h禁食,不禁水,然后以4%水合氯醛10m l kg-1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项指标,取肝脏称重后分别用冰生理盐水和三氯甲烷:甲醇(1 1)混合液制成10%匀浆,供肝组织SOD、MDA和肝脂质测定,另取同一部位两块肝脏分别以10%福尔马林溶液和4%戊二醛溶液固定,分别用光镜和电镜检查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1.3.2 血清指标和肝系数测定 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即血清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PAP法测定,TG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P AP法测定,H DL-C采用磷钨酸镁(PTA-M g++)沉淀法测定,LDL-C按下列公式计算,LDL-C=TC-(TG/2 2+H DL-C),ALT 采用赖氏法测定,AST和FFA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系数=肝重(g)/鼠重(100g)。

1.3.3 肝脂质测定 每鼠称取肝组织500mg,加三氯甲烷:甲醇(1 1)混合液至5m l后匀浆,匀浆液置4 24h后离心,取上清20 l置另一试管中,室温放置12h以上,待三氯甲烷和甲醇挥发后,分别采用胆固醇氧化酶-P AP和磷酸甘油氧化酶-PAP 法测定肝中的TC和TG含量。

1.3.4 肝组织中SOD、MDA和蛋白含量测定 称取肝组织200m g,加冰生理盐水2m l后匀浆,离心取上清,分别按试剂盒方法测定SOD、MDA和蛋白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 x 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One-w ay ANOVA,对肝脏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重和肝系数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重和肝系数明显升高(P<0 01)。连续给药6 wk后,EGCG能明显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重和肝系数(P<0 05或P<0 01),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但非诺贝特明显升高高脂性脂肪肝大鼠的肝重和肝系数(P<0 01)。给药各组的大鼠体重差异未见显著性(Tab1)。

Tab1 Effect of EGCG on body weight,hepa tic weight,and coeffici ent of hepa tic w ei ght i n hyperli pi de m ic

fa tty li ver rats( x s,n=10)

G roup

D ose

/m g kg-1

Body

we i g h t/g

L i ver

w ei ght/g

Coe ffi cie nt o f hepati c

wei ght/g (100g)-1 Contro l450 2714.4 1.63.20 0.21

M o de l442 3816.6 1.7##3.77 0.37## EGCG10427 2815.4 1.23.60 0.25

20431 2514.9 1.4*3.46 0.25*

40440 3314.3 1.3**3.28 0.38** Feno fi brate20433 2120.1 2.5**4.64 0.39**

##P<0 01v s co ntro l g ro up;*P<0 05,**P<0 01v s m ode l g r oup

51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 i nese Phar m acolog ical Bulletin 2009A pr;25(4)

Tab2 E ffect o f EGCG on seru m TC,TG,HDL-C,LDL-C and FFA i n hyperli pi de m ic fatt y li v er ra ts( x s,n=10) Group Dose/mg kg-1TC/mmo l L-1TG/mm ol L-1HDL-C/mm ol L-1LDL-C/mm ol L-1FFA/ m ol L-1 Con trol2.19 0.380.95 0.150.86 0.140.90 0.45465 101

M odel2.88 0.37## 1.27 0.29##0.81 0.161.50 0.46##557 123 EGCG102.47 0.51* 1.04 0.19*0.93 0.151.07 0.42*425 152* 202.40 0.54*0.96 0.17**0.95 0.14*1.01 0.57*403 156*

402.23 0.46**0.88 0.24**0.97 0.14*0.86 0.47**391 121** Fenofi b rate202.04 0.43**0.80 0.14**0.88 0.090.80 0.48**438 117*

##P<0 01vs con trol group;*P<0 05,**P<0 01v s m odel group

2.2 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影响 与正常对照

组相比较,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

明显升高(P<0 05或P<0 01)。连续给药6w k

后,EGCG能明显地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

TC、TG、LDL-C、FFA的水平(P<0 05或P<0 01),

同时对血清H DL-C有一定的升高作用(P<0 05)。

非诺贝特也能明显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

TG、LDL-C和FFA含量(P<0 05或P<0 01),但

对HDL-C未见明显升高作用(Tab2)。

2.3 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与

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

AST水平明显升高(P<0 05)。连续给药6w k后,

EGCG可以降低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P<

0 05或P<0 01),但非诺贝特对ALT和AST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见Tab3)。

Tab3 Effect of E G CG on serum ALT and AST in

hyperli p i de m i c fatty liver rats( x s,n=10)

G roup Dose/m g kg-1ALT/kU L-1AST/kU L-1

C on trol24.4 6.882.1 11.1

M odel33.0 8.7#93.8 12.2# EGCG1026.0 9.491.4 11.2

2023.6 6.6*81.1 12.8*

4021.6 4.8**78.3 10.2** Fen ofi brate2027.7 7.386.6 11.3

#P<0 05v s control group;*P<0 05,**P<0 01vs m od elgroup

2.4 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TC、TG、SOD 和MDA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C、TG和MDA明显增加(P<0 05或P<0 01),SOD明显降低(P<0 05)。连续给药6wk后,EGCG能明显地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TC、TG和MDA含量(P<0 05或P<0 01),升高SOD水平(P<0 05或P<0 01)。非诺贝特明显地降低肝组织中TC、TG和MDA含量(P<0 05或P<0 01),但是对SO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Tab4)。

2.5 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大鼠肝脏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排列呈索状,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弥漫性的脂质空泡,并有融合现象,给予EGCG治疗6wk后,肝细胞脂质变性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Tab5、F i g1 A~F)。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肝细胞结构正常,而高脂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聚和空泡变性,并且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等。连续给药6 wk后,EGCG能明显地改善肝细胞的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聚、空泡变性和脂滴。非诺贝特对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基本上与EGCG作用相似(F i g2A~F)。

F ig1 H istopathologica l changes of the ra t liver(HE200 )

No li p i d accumu lati on or vacuol e w as ob s erved i n t he con trol group (A);and t he li p i d accu m u l ati on and a l ot of vacuo l es w ere seen i n the m od el group(B).L i p i d accum ulation and vacuo li zation w ere all evi ated after adm i n i s trati on of EGCG10m g kg-1(C),20mg kg-1(D),40 m g kg-1(E)and f en ofi brate20m g kg-1(F)for6w eek s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

512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 i nese Phar m acolog ical Bulletin 2009A pr;25(4)

Tab4 Effect o f EGCG on hepatic tiss ue TC,T G,S OD andMDA i n hyperlipi de m ic fa tty li ver rats( x s,n=10)

Group Dose/mg kg-1TC/m g g-1w et ti ssue TG/mg g-1w et tiss u e SOD/U m g-1Pro MDA/ mo l g-1Pro Con trol7.53 1.7137.0 7.3118.1 14.0 3.70 0.62

M odel9.82 1.53##51.8 4.9##101.2 14.9# 4.27 0.52# EGCG108.33 1.29*46.3 6.2*111.2 13.9 3.67 0.71* 208.02 1.03**45.4 4.5**115.8 15.2* 3.51 0.61**

407.71 1.52**43.2 5.0**120.4 10.9** 3.45 0.53** Fenofi b rate207.74 1.54**46.3 6.4*101.3 12.0 3.41 0.64**

#P<0 05,##P<0 01vs con trol group;*P<0 05,**P<0 01v s m odel

group

F i g2 H istopa tho l og i ca l changes of the rat li ver(8000 )

No gatheri ng hypertrophic chond ri os o m es or chro m ati n m argi n ati on w as ob s erved i n t he con trol group(A);and the gat h eri ng hypertroph i c chondri oso m es and ch ro m ati n m argi nati on w ere seen i n the m od el group (B).The gatheri ng hypertroph ic chondri oso m es and ch ro m ati n marg i n-ation w ere all ev i ated after ad m i n istration of EGCG10mg kg-1(C),20 m g kg-1(D),40mg kg-1(E)and fenofi b rate20mg kg-1(F)for 6w eeks

Tab5 Effect of EGCG on histopa tho l og i ca l changes of

hepa tic fa tty degeneration i n hyperli pi de m ic fatt y li v er ra ts

Deg ree o f f a tt y degenerati on Co n t ro l M odel

EGCG/m g kg-1

102040

Fenofi brate

20m g kg-1

-1000232

+027667

083211

000000

P<0.01<0.01<0.01<0.01<0.01

P val u e for con trol or m ed i ci ne-treated group s v s m odel group

变性,而高脂血症是其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TC或(和)TG水平升高,使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高TG血症与脂肪肝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是形成高脂性脂肪肝的基础,而肝脏的脂肪病变又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加重高脂血症形成恶性循环。实验研究表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伴随着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升高以及肝脏的脂质聚集[10,11]。本实验应用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能够明显升高大鼠的血脂,增加肝脏脂质聚集,从而逐渐形成高脂性脂肪肝。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内源性血脂和脂蛋白合成及其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外组织的TC主要由HDL 携带,通过HDL受体途径进入肝脏代谢。长期摄入高脂饮食,外源性脂肪吸收增加,导致高脂血症。当高脂血症形成后,肝脏摄取脂肪酸及其酯化作用增强,肝内脂肪酸除部分合成磷脂和胆固醇外,主要合成TG,TG再与肝细胞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载脂蛋白结合,形成VLDL-TG释放入血,当肝内TG过多超过了肝脏的转运能力,或者VLDL分泌障碍时,均可导致TG在肝内质网堆积,从而压迫肝血窦逐渐造成缺血、变性、坏死。因此,降低血脂、清除肝脏中堆积的脂肪、增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12,13]。

本实验研究显示,在给予EGCG治疗6w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LDL-C、FFA明显降低,并且肝组织中的TC和TG也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表明,EGCG通过降低血脂以及肝脏脂质的含量可能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实验中还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在给予EGCG治疗6w 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此结果表明,EGCG不仅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没有毒性作用,反而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在给予EGCG治疗6w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升高以及M DA含量明显降低,表明EGC G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给予EGC G治疗6w 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

总之,本实验研究表明EGCG可能通过其降低

513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 i nese Phar m acolog ical Bulletin 2009A pr;25(4)

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脂以及肝脏中脂质的含量以及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Angu lo P.N on-alcoholic f atty li ver d isease[J].R ev Ga st roenterol

M e x,2005,70(3):52-6.

[2] Farrell G C,Larter C Z.Non al coholic fatty li ver d i sease:f ro m

steatosis t o ci rrhosis[J].H e patolo gy,2006,43(2):99-112. [3] 丁银秀,田建英,马江波.EGCG对体外培养的胚鼠皮层神经

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105-

8.

[3] D i ng Y X,T i an J Y,M a J B.Protecti ve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 y-

phenol(-)ep i gall ocatech i n gallat e on cu lt u red cortical n eurons

i n m ice[J].Ch i n Pha r ma c ol Bu ll,2008,24(1):105-8.

[4] 杨 晓,李彩蓉,朱忠华,等.EGCG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

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84-8. [4] Y ang X,L i C R,Zhu Z H,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EGCG on

experi m ental d iabetic neph ropat hy i n rats[J].Ch i n Pha r ma c ol

Bu ll,2006,22(1):84-8.

[5] 周晓蓉,龚作炯,袁光金,等.绿茶多酚对实验性酒精性肝损伤

大鼠的治疗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50-

6.

[5] Zhou X R,Gong Z J,Y uan G J,et a.l E ff ects of tea polyphenols

on alcoho li c liver i n j ury i n rats[J].W orl d C hin J Digestol,2006,

14(1):50-6.[6] B oseM,La m bert J D,J u J,et a.l Th em a j or green tea polyphe-

no,l(-)-ep i gall ocatech i n-3-gallat e,i nh i b its obesity,m etabolic s yndro m e,and f atty li ver d is ease i n h i gh-fat-f ed m i ce[J].J N utr,

2008,138(9):1677-83.

[7] M oon H S,Lee H G,Ch oiY J,et a.l Proposed m ech an i s m s of

(-)-ep i gall ocatech i n-3-gallate f or an t-i ob es i ty[J].Ch e m B i ol In-tera ct,2007,167(2):85-98.

[8] 盛 瑞,顾振纶,谢梅林,等.EGCG抑制心肌肥厚胶原生成和

细胞增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9):1095-9.

[8] Sheng R,Gu Z L,X i eM L,et a.l EGCG i nh i b iti on agai n st colla-

gen accu m u l ati on and cell proliferati on i n card i ac hypertrophy[J].

Ch in Phar m acolB ull,2006,22(9):1095-9.

[9] Zhang Y,X i eM L,Zhu L J,et a.l Th erapeutic eff ect of os t hole

on hyperlipide m ic fatt y liver i n rats[J].A ct a Pharm S in,2007,28

(3):398-403.

[10]Zou Y,L i J,Lu C,et a.l H igh-fat e m u l s i on-i nduced ratm od el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L i fe S ci,2006,79(11):1100-

7.

[11]L ieber C S,Leo M A,M ak K M,et a.l M odel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 ti s[J].Am J C lin N utr,2004,79(3):502-9. [12]Song F,X ieM L,Zhu L J,et a.l Experi m ental st udy of os t hole

on treat m en t of hyperlipide m ic and alcoho li c fatt y li ver i n an i m al s [J].W orl d J Ga stroenterol,2006,12(27):4359-63.

[13]Rector R S,Thyfau lt J P,W eiY,et a.l Non-alcoho li c f atty liver

d iseas

e and t h em etabolic s yndro m e:An update[J].W orl d J Gas-

troenterol,2008,14(2):185-92.

Therapeutic effect of epi gallocatechi n gall ate on hyperli pi de m i c fatty li ver i n rats GE B i n1,2,X IE M e-i li n1,2,GU Zhen-l u n1,2,Q I A N Pe-i gang1,2,Z HOU W en-xuan2,GUO C-i y i2

(1.D e p t of Pharmaco logy,M ed ical Co llege of Soocho w Uni versity,Suzhou J i angsu 215123Ch i na;

2.Suzhou Institute of ChineseM ateriaM ed ica,Suzhou J i angsu 215007,China)

Abst ract:A i m To i n vesti g ate w het h er ep i g a ll o cate-ch i n gallate(EGCG)had therapeutic effect on hyper-li p i d e m i c fatty liver and its possi b le m echan is m in rats. M et hods Rat m odel w ith hyperlipide m ic fatty li v er w as successf u ll y estab lished by feeding fatty m il k for6 w eeks.The experi m ental rats w ere then treated w ith EGCG10~40m g kg-1for6w eeks.The therapeu tic and antiox idati o n effects of EGCG on hyperli p i d e m ic fatty liver w ere observed.H istopatholog ical changes of rat liver w 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and e lectron m icros-copy.R esults A fter treat m en tw ith EGCG,the rat se-rum leve ls of to tal cho lesterol(TC),trig l y ceri d e (TG),lo 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 l(LDL-C), free fatty acids(FFA),a lanine transa m inase(ALT) and aspartate transa m i n ase(AST)w ere si g nifican tl y decreased as co mpared w ith the fatty li v er m odel group.The hepatic w eight and its coeffic i e n,t the he-patic tissue contents o fTC,TG,and m a l o ndia l d ehyde (MDA)i n EGCG-treated groups w ere a lso sign ifi c antly decreased,w hile t h e ser um h i g h density lipoprotein-cho lesterol(HDL-C)and hepati c tissue contents o f su-perox i d e dis m utase(SOD)w ere obviousl y i n creased.

I m portantl y,the h isto l o g ical eval u ation of rat liver de m onstrated that EGCG dra m atically decreased li p i d accumu lation.Conc l u sion EGC G possess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fatty m ilk-induced rat fatty liver,and the m echanis m m ay be associated w ith its anti o x i d a-tion.

K ey words:ep i g a ll o catechin ga llate(EGCG);hyper-lipide m ic fatty liver;cho lestero;l trig l y ceri d e;phar m a-codyna m ics

514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 i nese Phar m acolog ical Bulletin 2009A pr;25(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在1986年schaffner 和thaler等人考虑到这类疾病的病变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建议称之为nafld后被人们广泛接受[2]。早期研究认为,nafld预后良好,进展缓慢,或不进展。近来研究显示,约20%的nash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其中30%~40%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部分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3]。dixon等[4]对105例严重肥胖患者行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26例(25%患者有nash,其中11例(42%发生严重的肝纤维化。这些患者的患病危险性与中等量饮酒者相似,说明nafl在严重肥胖患者中很常见,并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致病因子通过以下机制诱发nafl[5]:(1游离脂肪酸(ffa输送入肝过多,进而肝细胞对ffa的摄取及用于合成甘油三酯tg相继增多,最终造成肝内脂肪蓄积。(2肝细胞合成ffa增加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tg增多,当肝细胞合成tg能力超过其分泌能力时,则诱致nafl。(3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利用减少,肝细胞通过加速合成以防细胞内脂肪酸蓄积中毒,诱发nafl。(4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tg排泄减少,从而导致肝细胞脂肪蓄积形成nafl。1988年,nafld的“2次打击”假说被提出。当时“第1次打击”是指脂肪储积;“第2次打击”是指氧应激和异常的细胞因子,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胰岛素抵抗发病率的增高和胰岛素抵抗药物对肝脏脂肪储积的改善,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才是真正的“第1次打击”[6]。 1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胰岛素抵抗是指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samuel等通过建立高脂大鼠模型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是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过程中的始动和重要因素,并且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后有关,提示胰岛素抵抗不仅是首次打击也是二次打击[7]。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这不仅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最近的几个临床研究亦发现几乎所有的nafld病人都既存在外周胰岛素抵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脂肪肝发展结果与组织损害严重程度有关,28%肝损害持续发展,59%无实质性改变,13%肝损伤可以改善或消除,少数病例由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发展,甚至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大多数发展结果良好,单纯性脂肪变性预后优于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 药物性、碱中毒、肉碱缺乏状态、甲亢或甲减、Wilson病、重症贫血、慢性心肺功能不全 ?饮食治疗,纠正营养失调 ?维持理想体重及必要身体锻炼 ?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行为纠正及自我保健意识教育 ?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 步骤/方法 1.饮食治疗 ?饮酒引起的脂肪肝:禁酒、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少量维生素,减少单糖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适量必需脂肪酸,脂肪不超过总热量15~20% ?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 1)低热量饮食(600~1200Kal/d),配合运动,中度活动者1200~1800Kal/d; 脂肪宜用植物油,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2)饮食指南 推荐食物限制食物尽量少吃食物 谷类全麦面包/麦片/馒头全蛋面条油条/甜点/方便面/炸薯条 奶制品无脂牛奶/酸奶低脂牛奶全脂奶/雪糕/朱古力 肉类兔肉/去皮鸡肉瘦牛/羊肉排骨/猪蹄/鸭/鹅/肥肉/香肠/内脏 蛋类 2-4个/每周蛋黄/咸蛋 鱼类各种鱼(蒸、煮)乌贼/咸鱼/罐头油/浸鱼 贝壳类扇贝虾类/淡菜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油类豆油/香油/菜油花生油/色拉油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豆类豆腐/大豆制品罐头豆类熏豆腐干 水果/蔬菜新鲜蔬菜/水果罐头水果咸菜/腌菜/果汁饮料 坚果类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椒盐核桃 饮料茶/水酒/低脂饮料巧克力饮料 日常配以体恒健康肝片效果更佳 2.减体重(I) ?体重减少速度相当重要,对肝损害改善、恶化起关键作用 ?对重度脂肪肝病人,减肥速度不宜太快:短期内减肥速度太快(>5Kg/月)可促进肝脏炎症、汇管区纤维化、胆汁淤积;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酮症及体重反跳;建议减肥速度:儿童0.5Kg/周、成人1.0Kg/周?减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

儿茶素研究综述

儿茶素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茶叶中的一种植物化学物——儿茶素的来源、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进行较为综合详细的描述。陈述了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抑菌、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最近人们也意识到了儿茶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带动着中国古老的茶饮料也风靡起来,而儿茶素的研究也有了可观的成果。本文将对以上内容进行一个综述,总结发现茶儿茶素是一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物。 关键词:儿茶素、抗氧化、茶多酚、抗肿瘤、清除自由基 喝茶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而茶叶的药理作用也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中国人所发现研究并利用了。早在明朝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茶由古代的药到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为茶多酚。茶多酚又叫茶单宁, 茶鞣质, 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约占茶叶干物质总质量的25%, 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四类物质组成, 而儿茶素类的含量占茶多酚的60%~80%左右,占绿茶干物质的12%~24%,可以说儿茶素是茶多酚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儿茶素中的主要成分有由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ECG为酯型儿茶素,EGC、GC、EC 和C 为非酯型儿茶素。在药理作用上,儿茶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抗肿瘤、抗基因突变、抗菌消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儿茶素已经开拓到了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学品、保健品等各个领域。尤其是作为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EGCG, 现已被列为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在中美等国被研究。而本文将对儿茶素的来源、理化性质、萃取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一、儿茶素的来源及含量 儿茶素(catechin)最初由儿茶得名,是茶叶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 约占茶多酚的80%,是一种黄烷醇型黄酮化合物。由于加工炮制方法不同, 绿茶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鲜茶相近似,而红茶、乌龙茶等的茶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儿茶素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其中以豆科(如儿茶、鸭皂树)、茜草科(如儿茶钩藤)、蔷薇科(如委陵菜、山樱桃、鹅绒委陵菜、单子山楂)、蓼科( 如大黄、拳参、蓄) 、山茶科(如山茶)、七叶树科(如红七叶树、加洲七叶树)为多,此外在其他科属中也有分布, 如银杏科的银杏、夹竹桃科的罗布麻、胡颓子科的沙枣、麻黄科的麻黄、棕榈科的槟榔、翅子藤科的五层龙、杜鹃花科的越橘、楝科的日本苦楝、樟科的红楠、金丝桃科的贯叶金丝桃、金缕梅科的美洲金缕梅、罗汉松科的竹柏,以及榆科的美洲榆、牛儿科的老鹳草、景天科血红茶子等。另外,绿茶中也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儿茶素类化合物虽存在广泛,但含量却分布不均,而且随着品种、产地及药用部位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在以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鞣酸(catechu-tannic acid)为主要成分的儿茶中,2个常用药用品种:豆科儿茶和茜草科儿茶钩藤相比较,前者心材中儿茶鞣酸的含量最高可达50%, 而在后者的叶和根茎中儿茶鞣酸最高只有24%,前者不同产地的6个样品中儿茶素的均量为16.05%,表儿茶素的均量为10. 80%;而后者另6个样品中儿茶素的均量可达25.03%,表儿茶素的均量却仅为2.47%。此外大黄的3种来源药材: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0.21%, 0.07%, 0.79%;还有不同绿茶品种中表儿茶素的含量:白叶单丛茶为0.2669%,国宾茶为0.2130%,而大叶奇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诊治策略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诊治策略 文/ 随着大家物质生活的提高,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对大众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危害。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6%~33%,平均患病率为24.4%,在我国NAFLD的患病率可达15%~30%以上。 病例回顾 患者,男,40岁,身高171CM,公司职员。因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患者近半年反复出现上腹不适,伴乏力。近期单位例行体检,肝功能提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125 U/L,γ-谷氨酰转移酶 GGT 109 (正常值10-60 U/L),余肝功能相关指标正常值范围内。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 既往史:无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无药物、中药等服用。 体重90KG,体重指数(BMI)30.8,属于肥胖。平时生活习惯少动,喜碳水饮料,无饮酒史,自去年起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ALT为1~2倍正常值上限(ULN),今年ALT为215U/L (正常值<40U/L),GGT 124U/L(正常值<60U/L)。门诊肝脏彩超提示:肝脏超声衰减,诊断脂肪肝。 查体: T 36.8℃, P 70次/分, R 18次/分,BP 100/80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触及,移动性浊音(-),全腹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 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Y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此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近代医家则立足于临床,紧扣中医理论,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此病病机,胡义扬教授[1]认为,在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主要有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以及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等,病机基础与痰、湿、瘀、积等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何东仪等[2]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病后失于调养等,导致脾虚肝郁,痰湿阻滞,瘀血内结,相互搏结于肝而致,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林鹤和[3]认为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 2 治则治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随着疾病的发展,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法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临证时于辨证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行气疏肝、活血化瘀、化痰利湿、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 3 辨证分型 目前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以及治法方药。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尽管不好治疗,但并不是一种要命的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希望可以对大家认识脂肪肝有帮助。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轻度脂肪肝,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性脂肪肝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戒酒,肥胖性脂肪肝要控制体重。同时要避免各种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药物治疗 脂肪肝与心血管病、血脂血糖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后半年无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减肥药或二甲双胍辅助减肥。有转氨酶升高的病人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等药物,阻止肝内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的几率。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病人要根据高脂血症的类型、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脂药。 脂肪肝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看了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脂肪肝这种病已经不陌生了,它会在我们生活习惯不好时出现。医生经常会说药补不如自己补,像脂肪肝这种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并且是可逆的疾病,患者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从饮食、运动、心理上调节自己,并到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做适当的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发表时间:2010-08-08发表者:倪卫兵(访问人次:3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倪卫兵simple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Ⅰ随机对照试验 Ⅱ-1 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 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NA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质量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过渡沉积, 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光镜下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在大体上可分为均匀型与不均匀型,显微镜下可分为大泡型与小泡型两类。 一、脂肪肝的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是造成脂肪肝的最重要原因。一般认为每日饮酒在50-80克以上,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较大。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中,肥胖是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有关,75%的重度肥胖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脂肪肝在肥胖的II型糖尿病人中十分常见,约为50-80%。有研究表明有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有4%-46%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1]。高脂血症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危险因素。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工业毒物及药物如CCL4、四环素、胺碘酮、考的松、氨甲喋呤等,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减肥过快,实行肠旷置术后,长期静脉内营养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二、诊断 脂肪肝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轻微且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不适,体检可发现患者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对于酒精性脂肪肝可发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平均细胞体积(MCV)升高,乏唾液酸转铁蛋白/唾液酸转铁蛋白比值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可有血糖和/或血脂升高。

影像学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而实用的手段。脂肪肝在超声声像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为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肝静脉和门静脉分之变细变窄,显示不清,肝深部的回声衰减加重。诊断脂肪肝首先应判定肝回声的强度,对比肝、脾、肾三者以确定回声水平正常与否。根据超声特征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目前一般认为CT是诊断脂肪肝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CT显示脂肪肝的肝实质弥漫性密度降低。脾的CT值较恒定,取肝与脾比值衡量肝密度正常与否。习惯以肝脾CT比值小于1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认为MRI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较小,且价格昂贵,但其对于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了解病因,估计预后均十分重要。在组织学上将脂肪肝分为大泡性和小泡性两类。又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在轻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NASH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气球样变,炎性细胞浸润,有或无Mallory小体[3]。 脂肪肝的诊断原则:首先应根据B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判断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单纯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第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有无饮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体重如何,从而明确病因;第四,脂肪肝的诊断应排除其他疾病,如HCV感染、Wilson病、血色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匀型脂肪肝还应与占位性病变项鉴别。 四、治疗

酒精肝机理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是指长期慢性酒精中毒引发的酒精性肝损伤。目前ALD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自由基及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7]。乙醇在肝脏代谢时可产生大量自由基: O-2、H2O2、OH、C2H5O-和C2H5OH-,过量的自由基可引起肝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破坏,膜流动性失常;大量肝内酶(AST、ALT)释放入血,并可使清除自由基酶(SOD、GPx)耗竭,肝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肝功能异常,脂肪代谢紊乱,肝组织官方脂肪样和空泡样变性,最终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细胞肿胀死亡[8-9]。因此,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肝细胞,恢复肝脏正常功能,是防治酒精性肝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据研究决明子具有降压、调脂、保肝、明目、调节免疫功能、抑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诸多作用。有文献记载,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质量浓度的升高,亦可提高大鼠血清及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大鼠血清及肝线粒体中丙二醛(MDA)含量,提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作用[10]。林冬静和金政通过比较雄性昆明小鼠血清中AST、ALT变化,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发现决明子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清AST及ALT含量的升高,,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根据国家临床上研究决明子这味药具有降压、调脂、保肝、明目、调节免疫功能、抑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功效,根据调查文献了解到;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导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抑制D-氨基半乳糖所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 指标的升高,也会导致大鼠血清及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大鼠血清及肝线粒体中丙二醛(MDA)含量,说明决明子中乙醇提取物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起到保护肝脏细胞功能和结构的作用。 与上述两种肝损伤相似,氧化应激同样在酒精性肝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酒精性肝病致病因素单一,即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虽然研究发现很多引起酒精肝致病因素,然而氧化应激始终被认为是酒精性肝病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 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代谢紊乱有关;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 酶增高的常见原因[3,4,16]。 2自然转归 NAF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组织学类型。NAFL 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6%~3%),而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1,2]。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民间偏方验方5治:高血脂与脂肪肝

民间偏方验方治:高血脂与脂肪肝 1. 平时经常食用熟黄豆粉或生花生米对高脂血症较有效。 2. 脂肪肝食疗二方:(1)、首乌红枣粥:首乌粉30克,粳米75克,大枣5枚或小红枣8枚,红枣与粳米熬成粥后加首乌粉搅匀,再次煮沸,即可服用。(2)、蚌肉豆腐汤:河蚌2只(150克),取肉洗净,入锅略煸,加水1碗,大火烧开后,倒入豆腐半盒,马兰头100克,再度烧开后,加精盐味精盛起,可单独食用,也可佐餐。 3. 决明子降血脂方:取决明子20克,炒至微香,投入砂锅,加水煎汁滤渣,然后将粳米100克、清水400毫升放入锅内以旺火烧开后,转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剂,分次食用,除可降血脂、降血压外,还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作用。但须注意,若有血虚眩晕及便溏者则少服为宜。 4. 温火炖鲤鱼治高脂血症:民间一妙方,可治高血脂:鲤鱼一条(250克左右),去鳞和内脏,加紫皮大蒜1只、葱白1段、赤小豆60克,入锅,加水,温火炖熟,吃鱼喝汤(勿放盐)。每日1次,7 日为一疗程,共6个疗程。 5. 黑木耳豆腐汤降血脂:豆腐250克、黑木耳30克、鸡汤、姜、葱花、盐、香油适量。先将豆腐切成片,黑木耳泡发后洗净。将鸡汤中加入豆腐、黑木耳、姜丝、葱花同炖,熟后加少许盐、香油即成。

6. 食醋浸香菇可降胆固醇:将香菇去除根柄,用清水清洗后晒一天,可提高维生素D的含量。将香菇放入广口瓶,倒入食醋,放进冰箱冷藏,一个月即可食用。醋浸香菇能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改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状,预防中风,也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7. 山楂首乌消脂茶:将15克山楂、15克何首乌分别洗净、切碎,一同入锅,加水适量,浸渍2小时,再煎煮1小时,然后去渣取汤当茶饮用。 8. 降脂小方:黄精30克,寄生15克,乌龟1只(约200克,去肠杂),红枣5枚,共放入沙锅煮汤,调味食用。 9. 杞菊地黄丸治高脂血症:每服2丸,每天3次,二周一疗程,2-3个疗程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平均值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 10. 花生壳治高血脂:花生壳50克加水1000ml,煮沸后再用文火煮20秒,滤净残渣,取汁服用,每天一剂,连服1-2周可见效。 11. 脂肪肝食疗两则:一、蘑菇250克,豆腐200克,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清热润燥、益气解毒。二、紫菜30克,鸡蛋1枚,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润燥。 12. 吃洋葱高血脂:每天坚持生吃一个鸭蛋大小的紫色洋葱。半年后,血脂全部正常,脂肪肝也完全消失了。 13. 偏方降血脂: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泡发洗净,放入小碗,

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稳定性考察-最新资料

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稳定性考察 Studies onconstancy of epicatechin and catechin PAN JIyang GONG Weihong ZHANG Xiaohua* (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10010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atechin, epicatechin stability。Methods Colouration by vaniuin-hydroehloric acid , UV method ,The test wavelength was 500nm.Result In3 hoursepicatechin0.239,s0.003,RSD% 1.122.Conclusions The constancyofepicatechin was better than catechin. 随着药物化学及制剂产品质量研究的快速发展,儿茶素,表儿茶素作为标准品被广泛采用。用HPLC法测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大连依利特,4 6mm×250mm,5μm);0.04mol?L-1枸椽酸溶液 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流速10mL?min-1。儿茶素对照品、原儿茶素对照品[1] 。 2 色谱柱:PurospherstarRP-C18色谱柱(4 6mm×250mm,5μm,德国Merck公司);流动相V(乙腈)∶V(高纯水)∶V(磷酸)=10∶89 1∶0 9;检测波长278nm;流速1mL/min; 柱温25℃;儿茶素对照品[2]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NAFLD入选标准 1.1入选标准 (l)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健康志愿者要求常规体检排除躯体疾病可能; (2)男性或者女性; (3)年龄18--- 70岁; (4)近一月内无药物服用史; (5)近两周内无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 1.2排除标准: (l)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日, 女性20g/日;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2)病毒性肝炎; (3)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遗传性疾病史; (4)药物性肝病史; (5)全胃肠外营养史; (6)以往有糖尿病或甲亢病史; (7)使用任何影响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8)恶性肿瘤及其他进展性致命性疾病。 1.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依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3.1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l)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9,女性每周<709;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Y---谷氨酞转移酶(GGT)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3.2B超诊断依据 (l)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 十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十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 1)运动种类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主要选择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这类运动对脂肪肝患者的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 2)运动强度 脂肪肝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心率(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以170减去实际年龄),持续二三十分钟,运动后疲劳感在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亦有人认为,运动量的大小以达到呼吸加快,微微出汗后再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为宜。 3)运动实施的时间带和频率

根据研究,同样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下午或晚上锻炼要比上午锻炼多消耗20%的能量。因此,运动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晚上进行;散步的最佳时间是晚饭后45分钟,此时热量消耗最大,减肥的功效也最好。运动实施的频率以每周3~5天较为合适,具体应根据实施者的肥胖程度、余暇时间以及对运动的爱好等因素来决定。如果运动后的疲劳不持续到第二天,每天都进行运动也可以。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对于脂肪肝而言平时要配合沽方甘道xin,只要进入人体后有效进行中和、溶解、使多余的脂肪毒素排出,达到彻底清除体内最大致病因的目的。总之得了脂肪肝要及早干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大有希望恢复健康。

RP_HPLC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_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邹盛勤,姜 琼.RP -HPLC 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322-324.RP -HPLC 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邹盛勤,姜 琼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建立了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 -HPLC )。样品经超声提取后,利用Kromasil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90mL ?10mL ?0.1mL ),流速0.8mL /min ,检测波长278nm ,柱温30?。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66 1.65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 为1.1%(n =6);儿茶素进样量在0.240 6.00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5%, RSD 为1.5%(n =6);表儿茶素进样量在0.252 6.30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 平均回收率为96.9%,RSD 为1.2%(n =6)。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数据精确,可用于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测定。 关键词:茶叶;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RP -HPLC 中图分类号:TS27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322-02 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邹盛勤(1970—),男,江西奉新人,硕士,教授,从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E -mail :zsqycxy@163.com 。通信作者:姜 琼,男,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从事天然产物开发与 研究。E -mail :qqj2000@163.com 。 茶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的芽叶。 茶叶一名始载于《名医别录》,“世医治暑病,以茶叶饮为首 药”[1] 。茶叶全草可作药用,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 湿、温胃调中、利水消肿的功效[2]。我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叶中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茶 多酚、茶多糖、茶皂素、可可碱、咖啡碱、挥发油、氨基酸等,其中多酚类化合物主要由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30多种化学物 质组成[3] ,具有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美容减肥等药理作用 [3-5] 。茶多酚的定量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 毛细管电泳法等[6-9] 。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同 时测定茶叶样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 -HPLC )同时测定浙产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旨在为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定量分析及其药效基础物质的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为:110831-200302、110877-200916、110831-200911),乙腈(色谱纯,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水为超 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084龙井、龙井、白茶、越剑茶和浙农113茶叶品种均购自浙江省,经鉴定为茶(C.sinensis )的芽叶。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515泵,2996光电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Empower 中文色谱工作站,美国);RO -MB -10D 高纯水机(杭州永洁达膜分离设备厂);CP225D 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urius 公司);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K2510HP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功率:250W ,频率:59kHz )。1.2溶液配制 1.2.1 对照品溶液分别精确称取1.32、4.80、5.04mg 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置于20mL 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配制成含0.066mg /mL 没食子酸、 0.240mg /mL 儿茶素和0.252mg /mL 表儿茶素的对照品混合溶液。 1.2.2样品溶液茶叶样品于恒温干燥箱中80?下干燥6h ,高速粉碎机粉碎。分别精确称取2g 各茶叶样品粉末,分别置于50mL 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mL 95%乙醇后称重;超声提取45min ,冷却后用甲醇补足损失重量,摇匀后用0.45μm 滤膜过滤,取过滤液作为样品溶液。1.3检测波长的选择 对照品溶液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190 400nm 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 ?250mm , 5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90mL ?10mL ?0.1mL );流速 0.8mL /min ;检测波长278nm ;柱温为30?。1.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确吸取10μL 含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 对照品混合溶液,平行进样5次,以峰面积计算色谱系统精密度。 1.6重现性试验 取5份茶叶样品,每份约2g ,按“1.2.2项”中样品溶液 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精确吸取样品溶液各10μL ,分别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积分值,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 223—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7期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690堂丛壁望坚型』坐堂蔓!!塑塑!!!型:!!:竺竺!婴:!!!!!:型J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厉有名 【关■调】肝疾病,酒精性。发病机制一 Newinsightonthepathogenesisofalcoholicliverdlseasts.LIYou—ruing. [Keywords|Alcoholicliverdiseases;Pathogenesis [Firstauthor“address]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FiBtAffiliatedHospital。Medical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06.China 1.肝脏酒精代谢产物损伤:(1)乙醛的化学性损害:机体摄人的酒精90%咀上在肝脏代谢,经过乙醇脱氢酶,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和过氧化氢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可损害各种细胞器和酶的结构功能;又能刺激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反应性肝损害t损害线粒体脂肪酸的日氧化,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谷胱甘肽(GSH)的生物台成,减弱超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功能。(2)氧化还原反应的改变:酒精氧化引起氧化型的辅酶I(NAD’)向还原型辅酶I(NADH)转变,导致NADH/NAD+比例增加,进而影响了NAD+依赖的过程如脂质和糖的代谢。过多的还原型等价物通过促进脂肪酸合成并抑制其氧化,引起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沉积。NADH也抑镧了草酰乙酸、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干扰了糖原异生过程,导致患者低血糖症。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和代谢紊乱是酒精代谢过程中的的急性改变,戒酒后可以逆转。而慢性嘈酒者因肝细胞的损害和阻止NADH向NAD+的再氧化而延缓其逆转过程。(3)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酒精在肝细胞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lIE1(CYP2EI)和酒精脱氢酶介导氧化形成很多自由基,包括羟乙基、超氧阴离子(O:)和羟基(OH),它们对细胞内物质产生氧化损伤。过多的NADH促进铁蛋白向铁的转换,而铁在还原状态可与过氧化氢结台形成羟乙基;肝内炎症细胞也能产生过氧化物引起氧应激-酒精亦可自发的或通过其他途径激活库普弗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自由基攻击不饱和脂质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饮食中加人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强脂质过氧化,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本身是CYP2E1的诱导剂。并对肝细胞膜脂质沉积有叠加效应。酒精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脏损害可因加入CYP2EI而缓解。丙二醛和壬烯是两个强毒力的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常作为判断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它们可促进库普弗细胞与肝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并共同进一步介导肝细胞死亡、Mallory小体形成、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形成。DNA和脂质一样对氧应激很敏感。氧化剂可引起线粒体DNA缺损和突变.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酒精摄人可导致肝内很多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紊E和谷胱甘肽等耗竭。14)线粒体损害: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是酒精性肝病特征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精萃? 病理之一。约25%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可出现线粒体巨大症,而非酒精性肝病还不到1%。酒精性肝病线粒体改变影响了线粒体的功能,如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被抑制40*/,。酒精性肝病中线粒体膜脂质、线粒体DNA和其蛋白合成异常造成线粒体的损害。乙醛和自由基可诱导线粒体损害,而后者引起的损害因谷胱甘肽的耗竭而增强。(5)铁负荷:铁可诱导自由基的形成.促进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器的破坏。当过量的铁持续聚积在肝脏内,长期作用可使细胞坏死并促进肝组织胶原形成启动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铁有催化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对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害起到了协同的作用。酒精可以干扰正常的铁代谢,大约三分之一的嗜酒人群有铁的过渡沉积,进而引起肝脏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介导的毒性有关。酒精诱导的铁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与铁是一种前氧化因子有关。 2.炎症(免疫)机制:(1)细胞因子:很多炎症细胞因子都参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中发现肝脏有肿瘤坏死因子d(TNFa)mRNA表达增加,主要有由库普弗细胞产生,并在细胞坏死和炎症发生前开始表达。它可引起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可以增强细胞间黏附分子l的表达并参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亦可诱导肝细胞产生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一8。慢性酒精摄人可诱导肝细胞产生lL一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酒精可以使IL“和TGF—B升高2-4倍,与肝纤维化特异相关。IL一8在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中表达,可被氧化剂和TNF一口诱导产生.(2)库普弗细胞和内毒素的作用:库普弗细胞是酒精性肝病炎症和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库普弗细胞的激活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内毒素是嗜酒者体内库普弗细胞激活的重要介质。慢性酒精中毒可诱导低水平的内毒索血症,可能是由于内毒素增加了小肠的通透性,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如果内毒紊与库普弗细胞相互作用,可增强过氧化物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肝损伤。(3)免疫反应:肝细胞蛋白和乙醛及羟乙基形成加台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及乙醛的化学性损伤可致白细胞浸润,库普弗细胞释放IL-6和TNF—a增加,而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可引起炎症和纤维化。乙醛蛋白加合物主要位于肝损害比较明显的中央静脉周围,可刺激肝脏胶原合成直接导致酒精性肝纤维化。 3.缺氧:在肝脏,由于血流从门静脉和肝动脉到中央静脉的特殊性以及沿着肝窭细胞的耗氧代谢过程,肝脏内形成了明显的氧分压梯度,氧分压从门静脉周围区域65mmHg降至中央静脉周围的35mmHg。随着过量酒精的摄人,肝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特别是中央静脉周围、更易陷人低氧状态。酒精性肝病病理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且病变以肝小叶中心带(3区带)为主,早期脂肪变性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