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H中英文对照表

DEH中英文对照表
DEH中英文对照表

DEH中英文对照表

1

DEH中英文对照表

2

DEH中英文对照表

3

DEH中英文对照表

4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世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利用它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为我们认清安全事故产生的本质根源和指导事故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如今,最先进的事故致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系统安全理论。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他们是一些物的故障、人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某种危险源造成人们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系统安全强调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改变了以按人们只重视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作为系统元素的人在发挥其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不仅包括了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涉及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误,因而对人的因素的研究也较之前更深入了。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物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 如果分别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考虑,则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 2)由于1)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特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 1)设计、制造缺陷。 2)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或显现的故障、毛病。机械设备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容易发生故障;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不良等都会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则将发生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者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在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事故致因系统分析答案 (1)

单选题 1. 人类认知事故致因的发展脉络是:√ A系统论—宿命路—经验论 B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 C系统论—经验论—宿命论 D经验论—系统论—宿命论 正确答案: B 2. 在导致事故发生的三个因素中,直接原因是:√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因素 D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正确答案: D 3. 博德管理失误的因果连锁模型就像多米诺骨牌,其中前三块的直接原因不包括:√ A管理 B缺陷 C触发 D双误 正确答案: C 4. 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人因失误不包括:√ A物因缺陷 B决策差错 C人机差错 D过度负荷 正确答案: A

5. 由一连串因素导致,以因果关系依次发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工业伤害事故。这种理论属于:√ A本质安全理论 B轨迹交叉理论 C因果连锁理论 D自然灾害理论 正确答案: C 6. 施工组的组长要求员工系上安全带,员工没有系,组长也没有再要求。这种情况属于: √ A要求不当 B人的差错 C标准不合 D控制不足 正确答案: A 7. 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这种理论属于:√ A本质安全理论 B轨迹交叉理论 C因果连锁理论 D自然灾害理论 正确答案: B 8. 违章环境和侥幸环境具有四个特性,其中不包括:√ A习惯性 B个体性 C排他性 D传承性

正确答案: B 9. 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导致决策差错的观念失误有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 A价值取向 B心理特质 C上级评价 D违章环境 正确答案: B 10. 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导致人机差错的设施的状况有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 A设备缺陷 B设备性能 C体质条件 D环境不良 正确答案: C 11. 设备除了一些偶发的事故外很少出现故障,说明其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 A磨合期 B适应期 C老化期 D健康期 正确答案: D 12. 生物节律是导致人的过度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节律元素的是:√ A体力节律 B精神节律 C情绪节律 D智力节律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如下图所示。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如下图所示。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

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5个因素,如下图所示。 (1)管理缺陷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因素 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个人因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因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

事故致因系统分析测试题答案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人类认知事故致因的发展脉络是:V A 系统论一宿命路一经验论 B ? 宿命论一经验论一系统论 C 系统论一经验论一宿命论 D 经验论一系统论一宿命论 正确答案:B 2.在导致事故发生的三个因素中,直接原因是:V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物的不安全状态 C 管理因素 D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正确答案:D 3.博德管理失误的因果连锁模型就像多米诺骨牌,其中前三块的直接原因不包括: A 管理 B 缺陷 C ? 触发 D 双误 正确答案:C 4.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人因失误不包括:V

A °物因缺陷 B 决策差错 C L 人机差错 D 过度负荷 正确答案:A 5.由一连串因素导致,以因果关系依次发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工业伤害事故。这种理论属于: A 本质安全理论 B 轨迹交叉理论 C ? 因果连锁理论 D 自然灾害理论 正确答案:C 6.施工组的组长要求员工系上安全带,员工没有系,组长也没有再要求。这种情况属于:V A * 要求不当 B 人的差错 C 标准不合 D 控制不足 正确答案:A 7.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这种理论属于:V A 本质安全理论 B *轨迹交叉理论 C 因果连锁理论 D 自然灾害理论 正确答案:B 8.违章环境和侥幸环境具有四个特性,其中不包括:V

A 习惯性

C 排他性 D 传承性 正确答案:B 9.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导致决策差错的观念失误有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V A 价值取向 B ? 心理特质 C 上级评价 D广违章环境 正确答案:B 10.在事故人因逻辑关系中,导致人机差错的设施的状况有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X A 设备缺陷 B *设备性能 C 体质条件 D 环境不良 正确答案:C 11.设备除了一些偶发的事故外很少出现故障,说明其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V A 磨合期 B 适应期 C 老化期 D '健康期 正确答案:D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案例分析 一、“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1 事故概况 2008年4月28日,百年胶济铁路发生一场悲剧:当日凌晨4时41分,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下行到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间时,客车尾部第9节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相撞,致使机车和五节车厢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场灾难已夺去72人的生命。另外还有416人受伤。 2 事故发生经过 4月28日事故发生之日,恰恰为胶济铁路线因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第一天。4月23日,济南局印发154号文件《关于实行胶济线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定于4天后的4月28日0时开始执行。这份文件要求事故发生地段限速80公里/小时。不过,济南局如此重要的文件,只是在局网上发布,对外局及相关单位以普通信件的方式传递,而且把北京机务段作为了抄送单位。按惯例,北京局应作为受文单位,此类公文应由受文单位逐级传达至运输处、调度所,再传达到各相关的机务段、车辆段。然而,在154号文下发三天之后,即4月26日,济南局却又发布4158号调度命令,要求取消多处限速,其中正包括王村至周村东间便线(事故发生地)的限速命令。北京机务段的执行人员没有看到154号文件,相反看到了4158号调度命令。于是,删除了已经写入运行监控器的限速指令80公里/小时。

4月28日午夜1时多,路过王村的2245次列车发现,现场临时限速标志(80)和运行监控器数据(不限)不符,随即向济南铁路局反映。济南铁路局在4时2分补发出4444号调度命令:在k293+780至k290+784之间,限速80公里/小时。按照常规,此调度命令通知到铁路站点,然后由值班人员用无线对讲机通知司机。两者的通话会被录音,并记入列车“黑匣子”。但致命的是,这个序列为4444号的命令,却被车站值班人员漏发。而王村站值班员对最新临时限速命令未与T195次司机进行确认,也未认真执行车机联控。T195次列车司机最终没有收到这条救命令。 依靠T195司机的肉眼观察发现80公里/小时限速牌,然后对列车限速。但正值司机显然没有注意到一闪而过的限速牌。机车乘务员没有认真瞭望,失去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时机。 山东淄博王村镇和尚村与事故现场隔着一片麦子地。胶济铁路在村子的东北面有一个接近90度的转弯,从转弯处往西,中铁二十局正在施工建设的胶济客运专线大尚特大双线立交桥正在进行桥墩建设。 事故就发生在拐弯处。 4月28日凌晨4时41分,由北京开往青岛四方的T195次客车通过胶济铁路王村站后,在K289+610处客车车尾前9-17位突然发生脱线、颠覆,而此时一列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客车在汇车时与T195次列车相撞,5034次客车机后1-5位及机车脱线、颠覆。 3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查勘及询问,总体情况如下:

[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由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s)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又由纽伯尔德(Newboid)在1926年以及法默(Farmer)在1939年分别对其进行了补充。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至今仍有某些人赞成这一理论,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此理论的正确性。 1936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所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即第一块牌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最后一块牌即为伤害。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 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有98%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占89.8%,而以设备的、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只占10.2%。按照这种统计结果,绝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海因里希还认为,即使有些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其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错误所致。因此,这一理论与事故倾向性格论一样,将事件链中的原因大部分归于操作者的错误,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高速飞机、雷达、自动火炮等新式军事装备的出现,带来了操作的复杂性和紧张度,使得人们难以适应,常常发生动作失误。于是,产生了专门研究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制的学问——人机工程学,它对战后工业安全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机工程学的兴起标志着工业生产中人与机器关系的重大改变。以前是按机械的特性来训练操作者,让操作者满足机械的要求;现在是根据人的特性来设计机械,使机械适合人的操作。 这种在人机系统中以人为主、让机器适合人的观念,促使人们对事故原因重新进行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事故的发生简单地说成是操作者的性格缺陷或粗心大意,应该重视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在事故中的作用,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固有安全,才能切实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1949年,葛登(Gorden)利用流行病传染机理来论述事故的发生机理,提出了“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葛登认为,流行病病因与事故致因之间具有相似性,可以参照分析流行病因的方法分析事故。 流行病的病因有三种:①当事者(病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心理状况、免疫能力等; ②环境特征,如温度、湿度、季节、社区卫生状况、防疫措施等;③致病媒介特征,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人的疾病发生。与此相类似,对于事故,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二要考虑作业环境因素,三要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 这种理论比只考虑人失误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有了较大的进步,它明确地提出事故因素间的关系特征,事故是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推动了关于这三种因素的研究和调查。但是,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关于致因的媒介。作为致病媒介的病毒等在任何时

事故致因理论

关于事故致因理论的概述 一、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利用它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为 们认清安全事故产生的本质根源和指导事故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伴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事故产生的本质规律也在不断的呈现变化。从20世纪初至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单因素理论)阶段,二战时期的事故致因理论(双因素理论)阶段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因素理论)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事故的发生并不一定是随机的,有事故倾向性的工人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到了此双因素理论阶段,主要观点认为人与其工作环境密切相连,事故的发生是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到三因素理论阶段,事故致因理论逐渐完善,并且越来越来的研究者都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和环境3者综合导致的结果,并且诞生出以瑟利提出的人类工程方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事故致因模型。 1、因果论 事故具有随机性,构成“机”的多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有继承性,即前一过程的结果往往是引发后一过程的原因。例如某一事故的发生,最初是由于发生了事件N,,这是“因”;然后导致了事件NZ,这便是“果”。N:包含着N,,它又作为“因”引发了下一过程及结果N3。如此传递下去,导致了最后的“果”—该事故及其损失。属于这种因果论的事故模型有线性多因素连锁性,非线性多因素连锁性,线性一非线性复合型,海因里希的多米诺(domino)骨牌理论等等。其中,日本的北川彻三等人将此理论归纳到了日本的《安全工学便览》中。 2、轨迹交叉论 一个生产系统系统一般是由人、机、物构成的,它们共处于一种环境中。轨迹交叉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该系统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机或

事故致因理论优缺点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论 1.1事故频发倾向 侧重于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人)优点:在事故的预防中能从人出发. 缺点:过分强调了人的个性特征在事故中的影响,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倾向者,它忽略了人与生产环境的统一.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此,事故频发倾向论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 1.2事故遭遇倾向 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人的内在特性有关,还与人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等方面有关),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但分析影响因素不全面,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工人选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2事故因果连锁论 2.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较但因素理论而言,对事故致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著名的海因里希论不仅确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概念,开创性的用骨牌形象\直观的描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而且提出了抽出一张牌,即可破除事故链而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诱人思路.尽管这一理论依然没有摆脱将事故原因归因于人的遗传因素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指出的分析事故应从事故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到各层次中去的简明道理,十分具有吸引力,使这一理论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有明显的不足,如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事故并不是全都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是必然造成事故,等等。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

典型交通设施对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影响分析

典型交通设施对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影响分析 对于交通工程而言,为了保障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合理的设置安全设施是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文章在简单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概念之后,对一些典型交通设施对交通安全带来的一定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设施的相关规模等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标签:典型交通设施;交通事故;影响 Abstract:For traffic engineering,in order to ensure the driver’s safe driving,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to set up the safety facilities reasonably.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ome typical traffic facilities on traffic safety,hoping to select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termine the relevant size of the facility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s. Keywords:typical traffic facilities;traffic accidents;impact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看见的道路交通设施一般有交通控制设备、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以及隔离设施等,这些设施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交通安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的合理性能够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且减少道路纵、横向的干扰,另一方面还为人们的驾驶提供视线诱导的功能,在加强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对道路景观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此外,交通安全设施在提高我国道路交通使用的安全、舒适、经济型等方面也拥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就我国近些年来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数据统计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经过分析得知,目前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其中机动车驾驶员因素占78.6%,而车辆机械故障因素占3.8%,而道路因素仅是比例的0.17%。虽然道路因素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较小,但是由于我国道路交通的活动都是在人-车-路这一综合系统中进行的,因此这一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會导致交通事故的发展,因此也要针对因为交通安全设施而影响道路交通活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有:交通标线不清晰、标准全面性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情况,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1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概述 1.1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定义 所谓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就是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结合了道路条

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2.6煤矿生产系统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本节将以通风系统、瓦斯管理系统为例,对系统中常见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其他系统见风险评估手册。 2.6.1通风系统 2.6.1.1通风系统内涵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动力及其装置、通风井巷网络、风流监测与控制设施等组成,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提供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以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存、安全和改善劳动环境的需要;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防止灾害的扩大。矿井通风能力指矿井通风设备、通风网络所能提供的风量用来保证井下人员新鲜空气供给、设备散热、有害气体稀释及排除、井下放炮等生产作业以及保障井下良好的气候环境的最大的矿井生产能力;也就是通风系统所允许的、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矿井生产能力。 2.6.1.2通风系统常见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与通风系统相关的煤矿事故有:瓦斯(含煤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燃烧)事故,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等。 表2-6

2.6.2瓦斯管理系统 2.6.2.1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1)瓦斯爆炸的条件 ①5%~16%的瓦斯浓度; ②温度为650~750℃的引爆热源, ③12%以上浓度的氧气; 在工作点氧气的浓度肯定是达到12%的,故瓦斯爆炸的危险源主要是瓦斯聚集和存在引爆火源。 (2)矿井瓦斯的主要来源: ①本煤层瓦斯涌出(掘进和回采时的瓦斯涌出); ②邻近煤层瓦斯涌出(上下邻近层的可采和不可采煤层涌向开采空间的瓦斯); ③围岩瓦斯涌出和采空区瓦斯涌出(本煤层开采后遗留的煤柱、丢煤以及邻近层、围岩的瓦斯在已采区的继续涌出) (3)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地点: 井下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但大部分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 2.6.2.2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1)局部通风管理失误或管理不善 (2)煤巷掘进多用电钻打眼,经常放炮,出现机电设备失爆和放炮不合规定而产生火源的可能性较多 2.6.2.3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1)上隅角容易出现瓦斯聚集。采空区内积存的高浓度瓦斯容易从上隅角附近逸散出来;上隅角往往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出口,采空区的瓦斯容易被漏风带至上隅角;工作面的上隅角的风流直角拐弯,易成涡流区,瓦斯不易被风流带走 (2)上隅角附近往往设置有回柱绞车等机电设备,同时放炮时容易产生虚炮等,产生引爆火源的机会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