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治疗原则

药疹治疗原则
药疹治疗原则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

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1.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临床特点: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 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 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③均伴发热,体温 常在39-40E,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④病情重、 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3、诊断要点:符合①、②、③条者。 患者,男, 45岁, 4月 20日患者因“尿酸高”于外院就诊,给予口服别嘌醇。 4 月 29 日患者出现乏力,畏寒,双眼不适等症状。自服退烧药及局部用滴眼剂,症状未见缓解,并与 4 月 30 日起前胸开始出现红斑,双手心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水疱,伴高热,体温最高达 40 度。就诊,我院,体温控制不佳,且皮疹渐累及全身。 5月 4日皮科查:患者全身弥漫暗红色斑疹,红斑基础上可见樱桃至核桃大水疱,最大直径达 7cm,疱壁薄,松弛,疱液呈黄色,部分水疱破溃,以躯干部为主的皮疹大面积融合,表皮松解。躯干、耳后、上肢可见散在糜烂面,口、眼、生殖器粘膜糜烂,双眼睑水肿,唇可见糜烂、结痂,双手肿胀,尼氏症( +)。 5月 3日尿常规:尿胆原 3+,蛋白质微量。生化: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1正常值)120 U/L, AS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1 U/L, ALB 32g/L ; 5 月 5 日生化:ALT 171 U/L ,AST 80 U/L,ALP 98 U/L ,GGT (谷丙酸氨基转移酶)123umol/L, TBiL 20.7umol/L, DBiL 11.2 TBA 7.2umol/L ;停用别嘌醇,给予甲强龙、美平静滴,血浆 1400ml 分 4 天静滴,外用百多邦、炉甘石洗剂,红霉素眼膏、氯霉素眼水, 5月 1 0日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 ①有一定的潜伏期; ②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 ③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 ④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 ⑤病情重。 诊断要点:符合③、④条者。 患者,男,34岁,因“高尿酸血症”于3月1日起口服“别嘌醇片”,每次0.2g, 每天3次。连续服用20天后,全身初见皮疹,类似麻疹,并开始发热 38C,后升高至40.7C。患者在外院一直以“病毒疹”治疗,后出现全身皮肤脱落,尤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反应叫做药疹。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反应。发生药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人的特异体质等密切相关。诊断依据:有用药史,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药疹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一种症状,其是一种疾病的统称,药疹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类型药疹的症状是不同的,药疹的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药疹的症状有很多种,而且也多较为复杂,同一种药疹的症状也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产生变化,这些患者都要格外注意,药疹的治疗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如发现有上述类似症状,大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健康教育 1、饮食健康教育 急性期的患者口腔粘膜糜烂较重,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全身状况比较差者,可经静脉给予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等,待口腔创面愈合后或皮损渗出减少、病情减轻时,可改为半流质饮食。疼痛较重者,进食和饮水前口腔内应用局麻药减轻疼痛,可用0.5%普鲁卡因局部喷创面,避免干硬、辛辣、酸咸及过冷、过热的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行鼻饲流质饮食,禁食鱼、虾等海产品,鼓励患者多饮水,3—5L/d。 2、治疗健康教育 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给于氧化考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维生素c3.0g静脉滴注,1次/d,待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并逐步换用口服药物。患者应了解激素治疗的必要性,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等,注意观察副作用。观察患者有无精神异常、血压变化,必要时查尿糖、大便隐血等。若为重金属药物引起的药疹,应及时应用络合剂,如二硫基丙醇(BAL)肌内注射或二硫基丁酸静脉注射。加强支持治疗,对原有疾病应改用不致敏药物维持治疗。

药疹治疗原则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

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药疹护理常规

药疹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观察体温变化的情况,对疾病的反应。 2.观察病人治疗、换药的效果:皮损的范围是否缩小,炎性渗出是否吸收等,监测体温、白细胞的变化。 3.病人是否知晓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能否积极配合治疗。 二、护理措施 1. 常规护理 ①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②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 2. 皮肤及粘膜护理 ①重症药疹大面积糜烂渗液时,经清理创面后,换无菌床单、衣服。 ②伴高热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有大面积糜烂渗液,不能酒精擦浴,可采用冰敷降温。 ③口腔损害者应酌情给半流或流质饮食,必要时用鼻饲或输液。

④为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并发症,应行床边隔离,各种治疗前要洗手、戴口罩、清理创面及更换衣被时动作要轻,防止擦破皮肤使皮损扩大。 ⑤病房应每日消毒一次。 ⑥密切观察眼部症状,并做好眼部清洁护理。 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⒊饮食护理 ①向病人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有异种蛋白过敏者忌食鱼类、虾类等海产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有毒物质排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⒋心理护理 ①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及一般用药相关知识。 ②.根据病情做好心理安慰,耐心疏导病人,清除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并向病人解释大多数药疹是可以治愈的。 ③鼓励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毅力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健康教育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方案,消除顾虑,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②介绍治疗的效果及皮肤不会出现永久性疤痕,让病人树立信心。 ③耐心讲解患过药疹的病人今后不能随便用药,如药疹病人处于高敏状态,随便用药加重病情。

药疹及其护理

药疹及其护理 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一、主要临床表现 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择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搔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 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4、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5、固定性药疹本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园形或红斑、鲜红设或紫红色、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 二、治疗原则 1、停用致敏药物。 2、皮质激素治疗。

3、抗生素及其它药物治疗。 4、维持电解质平衡。 5、中药治疗。 三、护理重点 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旦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

重症药疹的护理

重症药疹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2例重症药疹病人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2病人全部治愈。结论:成功实施整体护理、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正确分析疾病知识、全理的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及护理,是治疗重症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也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药疹;护理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三种[1]。其病情重,变化多,全身症状及皮疹严重,高热,并常伴有口、眼、外阴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损害,甚至累及心、肝、肾,可因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现就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药疹病人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74岁,平均住院18天。通过治疗、护理、宣教,全部痊愈,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严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60分钟。每日为病人更换无菌单2次,选择柔软、干燥、清洁、无刺激性、高压消毒的棉制衣物、床单、被褥等。及时更换渗湿的床单和衣物。注意湿式清扫,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和擦拭物品。保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诊疗器械专人专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减少医院感染机率。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次数。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穿隔衣帽、戴口罩、更换拖鞋,用2%的过氧乙酸消毒双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脱落的痂皮、皮屑应及时清理,每2~4小时翻身1次,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以防加重皮肤损伤,并在易受压部位垫橡皮圈或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 *导读: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 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 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 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 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急性荨麻 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

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 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 全身,并相互融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四)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引发此型药疹。其形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少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五)多形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

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孙杰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等, 主要是由免疫系统参与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测定,以了解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免疫 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孙 杰1,张锦英2,丁高中1,龚晴丽1,鲁 严1*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肿瘤科,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 测21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3+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增加,并且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4+淋巴细胞显著高于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患者;在SJS 和TEN 患者中,随着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减少,随着外周血CD3-CD16+CD56+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增加。结论: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不同,外周血不同类型淋巴细胞亚群对激素最大控制用量的影响不同。[关键词] 淋巴细胞;重症药疹;流式细胞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368(2014)06-777-05 doi :10.7655/NYDXBNS20140616 Analy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Sun Jie 1,Zhang Jinying 2,Ding Gaozhong 1,Gong Qingli 1,Lu Yan 1* (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JMU ,Nanjing 210029,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etec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and study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Immunofluorescence flow cytometr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phenotype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21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Results :CD3+,CD3+CD4+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value ,and CD3+CD4+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DIH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patients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patient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D3+CD4+and CD3+CD8+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in SJS and TEN patient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D3-CD16+CD56+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SJS and TEN patients.Conclusion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have differen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hich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 [Key words ] lymphocyte ;severe drug eruption ;flow cytometry ;treatment [Acta Univ Med Nanjing ,2014,34(06):777-78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517) *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uyan6289@163.com 第34卷第6期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Natural Science ) 777··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ullous epidermal necrolysis,BENL)、重症多形红斑型(erythema muhiforme major,EMm)及剥脱性皮炎型(exfoliative dermatitis,ED)3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 一、临床表现及主要致敏药物 (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 【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致敏药物】常见的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惊厥药及别嘌呤醇等。(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 【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有超过3~4个月的。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③预后严重。④病程中常伴高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以肝炎为最多)。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出现。 【致敏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别嘌呤醇、氯丙嗪、苯巴比妥、氯苯砜、保泰松、卡马西平、对氨基水杨酸等。 二、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 (2)加强支持疗法。 其目的是让患者尽可能避免各种附加的有害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使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以利于康复。具体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适宜的室温和光线,富于营养的饮食,严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感染,加强排泄或迟缓药物的吸收。缓解患者的情绪。 (二)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泼尼松1.0~2.5 mg/(kg·d)静脉滴注,3~5 d后病情仍未控制者,糖皮质激素用量应增加1/3~1/2,待病情稳定即皮损无新发,于爽或渗出减少,颜色转暗,体温正常后,逐渐减量并改为口服泼尼松,疗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可尽量选用甲泼尼龙或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因其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在应用激素治疗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①静滴速度宜缓慢,必要时需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 ②疗程中忽随意改换制剂品种;③忽突然改变给药途径,如欲改变,应采取逐步更迭方式;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病历摘要: 女性,21岁。因“全身红斑,口腔糜烂7天,加重伴发热5天”于2004年10月18日入我院。发病前患者因左侧磨牙疼痛,自服“止痛片”(不详),7天前躯干、四肢及颜面部出现散在红色粟粒至花生米大小红斑,轻微瘙痒,无发热、水疱、糜烂、渗液等,伴口腔溃疡,疼痛不适,未予重视。5天前,患者自觉咽痛不适,无咳嗽、咳痰、鼻塞等。自服“新康泰克,抗病毒口服液”后出现发热(体温41℃)。全身皮疹加重逐渐增多,性质同前,口腔糜烂加重,口唇糜烂、结痂,张口困难。双眼睑红肿,双眼分泌物较多,伴寒颤,无咳嗽、咳痰、心慌、气紧。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地塞米松”等(具体不详)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39.1℃P100次∕分R22次∕分Bp 120∕80 mmHg 急性病容,皮肤详见专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扁桃体不大,咽轻微充血。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轻,未闻及干湿鸣。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移浊阴性。双下肢不水肿。 专科查体:颜面、躯干、四肢见大片暗红色斑片,未见水疱,尼氏征阴性。口唇糜烂明显,糜烂面上覆盖血痂,张口困难。双眼球结膜充血明显,分泌物较多。外阴未见皮损。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25′1012∕L,HGB 99g∕L,WBC 10.00′109∕L,N 65.8%, PLT387′109∕L. 生化ALT101 IU∕L,AST40 IU∕L,肾功未见异常。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 1.诊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2.诊断依据: a 明确的服药史;b有一定的潜伏期;c皮损形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d瘙痒明显;f 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 3.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的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 重症药疹: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局部治疗。

2015年12月考试《皮肤性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注意:题的顺序有变化,但是题是一样的。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2月考试《皮肤性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主观填空题 简答题 、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梅毒螺旋体检查方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暗视野法 B. 培养 C. PCR D. 荧光染色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些皮疹是继发疹 A. 斑疹 B. 丘疹 C. 结节 D. 鳞屑 正确答案:D 3. 以下药疹中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C. 光感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正确答案:B 4. 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出时选用 A. 洗剂 B. 溶液 C. 酊剂 D. 硬膏 正确答案:A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 狼疮性肺炎 B. 狼疮性心肌炎 C. 心力衰竭 D. 尿毒症 E. 狼疮性脑病 正确答案:D 6. 最常见的天疱疮类型 A. 寻常型 B. 增殖型 C. 落叶型 D. 红斑型 E. 疱疹型 正确答案:A 8. 属于第二代维甲酸的是A. 阿维A 酸B. 全反式维A 酸C. 维胺酯D. 芳香维A 酸乙酯正确答案:A 9.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以下哪种病毒引起A. HIV B. HPV C. HSV-1 D. HSV-2 正确答案:D 10. 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 青霉素B. 四环素C. 庆大霉素D. 氯霉素正确答案:A 11. 引起变态反应性药疹发生的物质包括A. 药物原形B. 药物的降解或代谢产物C. 赋形剂甚至杂质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12. 过敏性紫癜分为以下几型,除外A. 单纯型B. 腹型C. 肾型D. 关节型E. 血小板减少型正确答案:E 13. 传染性软疣传播途径为A. 呼吸道B. 密切接触C. 消化道D. 人畜之间正确答案:B 14. 妊娠期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治疗不能应用那种药物 A. 红霉素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一)定义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症、丘疱症,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患部常有灼痛感,搔抓后科将致病物带到远隔皮损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三)护理要点 1.常规护理 (1)安静休息,减少刺激,避免精神紧张货兴奋。 (2)饮食方面,给予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之食品。禁食辛辣辛辣,茶,酒,咖啡等易兴奋食品。 2. 皮损护理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瘙抓,烫洗等。皮炎处红肿或有少量丘疹而物破皮或溢液化脓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使患处保持干燥,并有止痒的功效。当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上堆积时,必须用冷水冲掉后再上药。皮炎如大量渗液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浸泡或 湿敷。经湿敷后,皮肤可干燥,待皮肤干燥后可涂皮质激素类霜剂或其他安抚止痒剂。对水疱,大疱性质皮损可抽出浆液。 (四)健康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己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注意自我保健,出院后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2.不要接触已确认的过敏或刺激物。 3.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让患者掌握自己的发病规律。复发后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轻视或延误治疗。 第二节湿疹护理 (一)定义 湿疹(eczema)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期表现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泡,常融合成片,境界 不清楚。在损害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瘙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 鳞屑及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患者皮肤肥厚,表面粗燥,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部位: 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

皮肤病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 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 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 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 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 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 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 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 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 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 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 发。 【治疗原则】 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 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 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主要临床表现】 1.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 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 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 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3.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 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药疹

药疹 1、以下药物有光敏反应的是(多项选择)ABCD A.磺胺及其衍生物。 B.吩噻嗪类。 C.四环素类。 D.补骨脂素类。 2、药物诱导超敏综合征特点是怎样的三联症状,亦名药物超敏综合征。(多项选择)ABC A.发热 B.皮疹 C.内脏器官发生于损害及特别是肝炎 D.三系下降 3、以下不是常见致敏药物的是(单项选择)A A.维生素 B.中草药 C.止痛药 D.抗生素 4、药疹的非免疫发病机制有(多项选择)ABCD A.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 B.药物的积聚或过量 C.药物不良反应及菌群失调 D.速发型机制 5、药疹包括药物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或其附属器的药物异常反应。(多项选择)ABCD A.注射 B.内服 C.吸入 D.外涂 6、药物的异常反应包括(多项选择)AB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7、药疹的预防措施包括(多项选择)ABCD A.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B.注意前驱症状 C.控制用药 D.测定HLA相关位点 8、药疹的发病机制包括(多项选择)ABCD A.药疹免疫学发病机制半抗原学说 B.前半抗原学说 C.药物与免疫受体间的药理作用学说 D.非免疫性发病机制 9、以下药物使已存在的皮肤病激发的是(多项选择)ABCD A.β阻滞剂可引起银屑病样皮炎。 B.西咪替丁而使皮肤型红斑狼疮激发。 C.血管扩张剂可使酒渣鼻增剧。 D.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特效药后,使原皮损加剧或出现新的损害10、Jarisch-Hersh反应是指青霉素治疗梅毒,即是Jarisch-Hersh反应。这种及皮疹可能是由于对大量死亡的梅毒螺旋体释放物的过敏反应,使其加剧的是(单项选择)A A.一期梅毒疹 B.二期梅毒疹 C.三期梅毒疹 D.梅毒疹 交卷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第9章药疹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A 分子特性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药 疹

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当于祖国医学“药毒”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疾病病程的不同又有湿毒蕴肤、热毒入营、气阴两虚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皮炎,但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近年来也有较多关于中药中成药引起的药疹的报道。 一、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机制发生。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 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发生机制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药疹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有:①仅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关;③有潜伏期,初次用药约4~20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已致敏者如再次服药,则数小时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多样,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表现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甲氨喋呤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胞减少等。 3.蓄积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可引起痤疮样皮损,砷剂引起的色素沉着等。 二、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发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4-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三、常见类型: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较为常见,皮损呈鲜红色斑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密集、对称分布,以躯干部为主,粘膜、掌跖也可累及。多由解热镇痛药、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抗风湿药等药物引起。可伴有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在用药1周内发生。停药1~2周后出现糠秕样脱屑而愈。 2.固定型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块,甲盖至钱币大小,境界明显,常为一个至数个,重者可发生水疱。消退后留暗褐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褪。再次服药后常于原处出疹。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最为常见,粘膜处易发生糜烂。本型药疹常由磺胺、四环素、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 3.荨麻疹型药疹表现为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多由青霉素、阿司匹林、血清制品、疫苗等引起。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病样综合征(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表现)和过敏性休克症状。长期微量接触致敏药物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4.湿疹型药疹皮疹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皮损。自觉剧烈瘙痒。常见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抗组胺药等。 5.痤疮样型皮损与寻常型痤疮相似,多于服药后1~2个月发生。主要由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引起。 6.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紫癜型药疹严重型药疹。 7.其他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一些少见类型,如光感性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样药疹、扁平苔藓样药疹和银屑病样发疹等。 四、诊断:本病根据明确的服药史、一定的潜伏期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传染病,可进行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应与猩红热或麻疹等发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猩红热起病急,有2~ 4天的潜伏期,寒战、发热,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24小时内遍及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