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调整的思考

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调整的思考
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调整的思考

活动背景:

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活动质量。而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活动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材料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手段,以上我们已充分认识到材料的先进性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这并不能完全代替幼儿的发展。一位研究活动的专家指出:“活动材料只是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没有与活动有关的直接和间接指导的情况下,活动材料本身不会有教育意义和可解释性。”。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因而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而是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想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就需要教师在材料调整中有一定的教育策略。

实录观察:

观察是了解及评价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及能力表现、了解幼儿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为教师调整材料提供依据。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调整的秘诀是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它关系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本身效益的发挥,是幼儿成功与材料互动进行建构学习的基础。教师试图从多种角度充分的观察孩子,简单易行的记录分析孩子,其价值不是为了评价孩子,而是为推进儿童建构的系统运转提供策略依据,为材料调整奠定基础。

实录观察一: 参与人数过多,材料缺少。

实录: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我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了一次行盘子的装饰青花瓷,一开始怕孩子不会画,而且浪费就提供了一些圆形的白纸和极少的一次性盘子。当孩子们看到一次性盘子的时候都很兴奋,都跃跃欲试的想去试试自己设计青花瓷的本领。由于孩子的从众心理,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来到美工区来设计青花瓷,但是一天两天……她们每次来的时候都发现一次性盘子没有了,所以渐渐的来美工区设计青花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分析与调整: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第一次出示材料,孩子在活动时都对材料十分好奇,但由于教师在准备时只考虑材料适合那一层的孩子而局限了投放的数量。这在观察时能及时发现,在准备其他活动材料时可适当增加新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于是,在美工区中提供了更多数量的一次行盘子,积极的引导那些对设计青花瓷感兴趣却因为数量的问题而不愿意来美工区的小朋友们。并在讲评活动中积极的及时的表扬那样愿意大胆设计青花瓷的幼儿,以此来弥补教师对投放材料较少的错误。

实录二:投放的材料,缺乏兴趣。

实录: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教师新增添的材料,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缺乏自信,无从入手实施活动。在“我们的城市中”我们班班级里的科常区的“汽车跑道”这份材料最初我投放了下斜坡不同材质的道路(吸管、瓦楞纸等材料),两根平行的跑道以及一张由教师制作的记录表,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铺上两条不同材料的路来进行赛车比赛,感受不同道路下坡的不同速度。幼儿第一次参与积极性高,拿起材料就开始尝试,并认真地记录,在纸上记录了几笔。可刚尝试一会儿,便离开了,接下来换了两名幼儿进行操作此材料,结果也都草草收场,之后的活动中,跑道材料大多被用做开车的马路,并未起到比较的目的。针对上述幼儿出现的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材料不再吸引他们。其次,材料投放偏向高结构,幼儿在最初的操作中就会被这些目的性给吓跑。

分析与调整:

我进行了第一次的调整:将记录表暂时撤离,增加跑道的数量(在另一端同样添加两根平行跑道),形成了一座“桥”。并请幼儿将孩子自带的小汽车放在这份材料中,孩子们注意到了材料上的变化,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来到汽车城,拿自己车子和同伴进行赛车,他们似乎对上桥下桥特别感兴趣,活动中他们拿着小汽车反复的比较着,可矛盾也开始产生:提供的车型各种各样,对幼儿的比较造成了干扰,他们在活动中经常争吵着到底是谁的车子下坡比较快。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比了,汽车再次停到了停车场中。作为老师此时知道在活动中跑道、车型对下坡的速度都有影响作用,其次斜坡上一次只能铺设两种不同材料作成的跑道,对整体的比较帮助不大,幼儿经常会再则因为距离较短,部分跑道上的小车速度难以区分。根据分析的原因,我对材料进行了第二次的调整,这次我从难度上给予降低,为孩子提供了同一规格的车型,另外将斜坡下端的拦板去掉,小车下完斜坡后继续在桌面上行驶,将规则提高一个纬度,即看谁跑得远。另外增加了记录方式,也可在桌上作出小车在各个跑道上跑出距离的小标记。结果在之后操作中,幼儿有了公平的竞争,不仅活动中有了积极性,而且也有了更科学的记录方法,对于幼儿的观察很有帮助。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又不满足了,在一次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到通过改变斜坡高度,小车跑出的距离和速度也都有所不同,于是我马上又对活动进行了第三阶段的调整,对原有固定的下坡高度改装成活动的,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坡度进行自由调节。活动又顺利开展下去了。

实录三: 多次完成任务,失去挑战。

实录:

在民族棋这份材料中,在投放的第一阶段,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愿意在通过投骰子的形式,按照骰子上的不同规则进行玩棋。但因为民族上的数字都是正常的1-2间的顺序数数,经过孩子的一段操作中孩子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这份材料玩的人就越来越少或是玩玩就走开了。

分析与调整:

这份材料在预设时原本就是有两个点:一是帮助幼儿巩固的数数经验,第二就是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能按照骰子上的规则正确的下棋。但就孩子现在的操作情况而言,发现的问题是孩子对这份材料的新鲜感没有了,而且这份材料当前所具备的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简单。所以我做了以下的调整。

调整次数

调整内容

调整后效果

第一次

(持续2周半)

将数字棋中的数字进行了调整,每一步中数字间隔的2个数字,主要发展孩子的两个两个数的数数能力。

孩子们对这份材料的操作又重新有了兴趣,同时充满了挑战性。部分幼儿对两个两个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这部分孩子也愿意来尝试这份材料。

第二次

(2周)

将数字棋中每一步的数数是单数数(20以内),如第一步是数字1,第二步就是数字3

幼儿对双数已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对单数数充满信心。单大部分幼儿对单数数的规律发现的不是很快,需要在操作几次后才了解。

第三次

(1周)

将数字棋中每一步的数数是单数数(20以内),如第一步是数字2,第二步就是数字4。

孩子对前两次的的操作已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对这次的材料的调整很顺利就找到了数数的规律。

总体反思与思考:

策略一:丰富材料种类,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份材料的初期阶段孩子的普遍的都很感兴趣,因为对于有新鲜的材料孩子会跃跃欲试的想”尝尝鲜”。但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不仅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活动

内容更趋丰富,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活动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帮助幼儿进行操作。

策略二:增加辅助材料,拓展活动目标。

孩子经常操作这一材料时间长了已基础掌握了活动方法,这时我为幼儿添加的另一个辅助材料.如:在图书区中一份材料叫做朋友的名字,一开始是小朋友用照片与名字的匹配,一段时间后我添加了学号配对表,也就是添加了统计因素。我对材料调整后我发现,幼儿操作发生了变化,在添加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掌握对应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策略三:组合原有材料:延长活动生命。

观察到幼儿在活动进行中对交往的一种需求,所以在一段时间的活动后,我及时回应幼儿,将2分材料“小记者”和“门牌号”这两个不同区域材料的进行合并,组合,融合成一个新的活动主题,让幼儿和同伴进行互动,调查不同小区里都住了哪些同伴。以拓展丰富活动内容,延长材料的生命力。

策略四:设置活动障碍,提出新的挑战。

在投放材料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性德拿掉了部分的材料或增加了老师的照片,从而使幼儿活动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幼儿就放弃了,有的发现少了材料的就求助于老师,此时我就激励他们继续活动,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

在调整材料的实践中,我也不断的在反思自己的工作。开始真正学着了解、倾听、认同、顺应孩子,更进一步的对教育本身的元素有了重新的思考。

大班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大班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徐春红1、专题研究——个别化学习材料对推动幼儿发展有何价值?个别化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个别化学习活动是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的,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相应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在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整合上要考虑“三性”,使活动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一.情趣性——契合主题和幼儿年龄特点 情趣性是指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玩的兴趣。 二.多功能性——促进区域探索活动的多元发展 材料的多功能性即尽量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幼儿的探索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多功能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幼儿的区域探索活动更加灵活有趣。 三.层次性——提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的需求 材料提供的层次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到所有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同一个活动区域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个别化学习区域是为适应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特点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让每个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获得发展的场所。通过具有情趣性、多功能性、层次性的活动内容及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使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个别化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如何把握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挑战性?(材料的层次性)

答:材料引起探究,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是幼儿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那么,如何选择和投放材料,发挥其在幼儿主动探究活动中的桥梁作用呢? 一、材料能揭示科学概念 使用材料的过程同时又是逐渐揭示科学概念与规律的过程,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探究活动就是经验向知识转化的意义建构过程。 二、材料能激发探究兴趣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兴趣。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应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三、材料能启迪思考 有效探究强调“动手之前先动脑”,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的引导外,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可自然而然地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思考,这就要求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把握以下几点:(1)应能使幼儿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发现;(2)应能引起联想。 四、材料利于操作 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使幼儿通过操作明显地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幼儿作用于物体,物体的变化迅速、明显,这有利于幼儿发现事物之间关系,获得新经验。 3、如何提高大班幼儿在个别化游戏中自主记录的能力? 答: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个别化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首先,认真分析教育目标,自觉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真正作为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手段,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其次,充分认识其可能性,幼儿的自主能力在有效的游戏中能逐步得到发展。 2、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专家实验表明,完全决定一切,严格控制监督幼儿活动的专制型教师会使幼儿形成严肃呆板,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而尊

个别化学习中的观察与思考

个别化学习中的观察与思考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只是在教室中忙碌地穿梭,不应成为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不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的背后,沉静、慈爱而耐心的观察,真正的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信息。也就是要大胆地放手、耐心地等待、适时地引导。 我们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有兴趣;材料所呈现的坡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层次;材料的数量、大小是否合适,可玩性是否比较强;要留意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的;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哪些独创的做法,分析该孩子达到那种心智水平,教师如何为该幼儿提供合适的引导帮助或合适他的“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一、多元化观察、广角度的解读孩子 1、观察情境性环境,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 在教师提供活动材料的初期阶段,幼儿对材料都很感兴趣,但兴趣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同一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同时还能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家门前的一条路》中,我们的目标是: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情境性的环境能让数的材料更加有趣,我们创设了直线、曲线、三角形的路线,用瓶子、积木等测量到家的这段距离,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我们在观察指导中,有发现个别幼儿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的错误,对于该个别化而言,我们是引导孩子使用头尾相接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2、观察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 另外我们的数经验也可以在情境中体现出一个连续性,而不是单独的一个数经验割裂出来,如:《百变扑克牌》中,我们利用扑克牌上数字,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将数经验中的数数、相邻数、接着往下数等融合在一起,让孩子的操作更有意义。我们班在数活动的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制定出几个活动内容,如:目测数群并接着数、10以内的数序、环形数数、10以内的序数等,我们发现大班的孩

专题小结——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实践与思考

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周萍 2016.1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小班幼儿正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造型可爱、形象逼真、情景性强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在这里幼儿能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它有着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 一、给个别化学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 如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创设的“打扮宝宝”活动中,让幼儿把收集到宝宝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放置在区域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为宝宝穿着打扮,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操作材料,增加一定的情境性,为幼儿准备了收纳箱,以收纳箱的隔离来帮助幼儿整理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样在提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 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模拟创设了一个“小兔乐乐”的情境性环境,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盒子,让幼儿通过搭建来拼搭成兔妈妈和三只小兔,让动物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另外还提供了雪花片,让幼儿用连接、围合的方法搭建萝卜,并喂给兔子吃,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docx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关键字:观察“需求”,了解“水平”,适时“指导” 通过大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也树立了基本的区域指导理念,即: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指导——调整环境——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的良性循环当中发展。这其中需要教师做足三方面的工作:活动前的材料投放与区角介绍;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 区角活动观察指导的四项要点: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一、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①有一定的观察意识: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②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二、适时指导,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1.实施干预的方式 ①平行式干预 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②交叉式干预 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③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大班个别化学习案例分析

大班个别化学习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又到了个别化学习的时间了,幼儿插名片起了小小的冲突,棋吧名额已经满了,可还是阳阳他们央求我可不可以去棋吧玩。相比之下,我们的实验室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于是,我对阳阳他们说:“你看,棋吧已经满了,如果在进人的话材料也不够啊。我们的小实验室目前还有空的地方,你们可以去实验室。”于是阳阳,东东他们去小实验室玩了。阳阳摆弄了一会颜色变变变之后变开始东张西望,和附近的小朋友说话打闹;东东不停的更换着操作的材料,似乎也没静下心来。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卢梭说过: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区域化学习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活动内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而幼儿就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探究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可见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像阳阳对他来说自由摆弄颜色很容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兴趣,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 2、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进行投放材料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区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调整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1-11-28 14:52:00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总结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精编版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总结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学习活动环境和布局思考七步曲 时间:2012-3-21作者:姚远单位:新凯幼儿园来源:新凯幼儿园 活动背景: 《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区隔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学习。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布局,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活动实录与过程: 第一步:根据年龄特征增添适宜的活动区域。 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 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 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 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 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 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理发店”等。 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 独立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活动区域的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区和科常等区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域,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小灯泡亮了”、“量身高””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五子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如:棋类区幼儿自主收集了很多类型的棋,孩子们对棋类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垫子可以更好的和同伴交

浅议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可玩性设计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吴月萍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为此,广大教师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个别化学习的环境,设计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希望将教育目标蕴含在材料中,引发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然而,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孩子们对教师精心创设的环境和设计的活动方法并不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那么,为什么教师不辞辛劳、精心设计的活动却屡遭孩子们的“冷落”,不能获得孩子们的认可呢?一、个别化学习活动可玩性设计的思考据笔者对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教师们设计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许多精心设置的区域活动结构化程度过高,因而无人问津;许多冠以游戏名称的活动内容因为玩法和结果过于单一,无法吸引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自主发现规律和方法,因而常常遭遇“一次性”的命运;有些活动规定玩法,因而制约了一部分善于用动触觉学习的幼儿的热情,使他们丧失了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用经验和体验自主感的机会……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在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并没有重点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经验水平、需要、学习方式等,也即只关注了自己要教的知识,而忽视了幼儿是怎么获得知识的;只关注了活动的教育价值,而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如此,那些活动必然被幼儿判定为“不好玩”,“门庭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自然也无从谈起。如果将集体教学活动看作是“计划经济”,那么个别化学习活动就好比幼儿(买方)居主动地位的“市场经济”,个别化学习活动要摆脱“没有市场、不受欢迎”的低效和尴尬,只有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加强“可玩性”研究。因为很多时候,幼儿对活动的认可往往与可玩性有关,而与教师寄予的厚望和投入的大量精力、财力无关。“玩”是幼儿最直接的动机意向,但在意向朝意图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是促进幼儿在玩乐中主动学习的强有力因素。由于动机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因此,教师需思考什么诱因能促使幼儿想学、爱学?该怎样呈现学习内容?怎样才能将幼儿的玩乐需要与活动的可玩性设计结合起来,以提升个别化学习效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认为“可玩性”是个别化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属性,是能否实现教育价值的关键。经过实践和提炼,我们梳理出“可玩性”的主要特征为:能玩、爱玩、耐玩、会玩。“能玩”是指让人能“玩”得起来,材料有趣,玩法简明易懂,能引发玩兴。“爱玩”是指让人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耐玩”是指让人有持续探索的兴致,能反复体会,过程不重复,结果不唯一,具有连续性进程。“会玩”是指让人有自信,肯钻研,能积极想办法掌握玩法,增长智慧。我们希望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转化为“能玩”的学玩具,激发幼儿“爱玩”的动机和热情,在无限可能的过程中玩了又玩(“耐玩”)、保持好奇心,更期待幼儿伴随对快乐的追求而巧思“会玩”,叩开智慧之门。二、个别化学习活动可玩性设计的实践(一)材料“能玩”才能引导幼儿“会玩”例:猜猜乐*目的:●学习细致观察。●会辨别图片的相关特征并提问。●运用排除法缩小目标范围,确定猜测对象。原先的设计:材料:分别画有各种人、事、物的图片一箱,大图表一张,图表上的物品与箱子里图片上的物品相同(如图一)。玩法:两人合作,幼儿甲从箱子中任意取一张图片,让幼儿乙猜测是什么,幼儿乙看着大图表,根据事物特征对幼儿甲进行提问,最终锁定猜测对象,幼儿甲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你问我答的“猜猜乐”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较为普遍,该幼儿园原先设计的大图表上的人、事、物随意排列,没有规律可言。试图根据图片的相关特征进行提问的幼儿往往无从下手,有时只好随意提问,而回答的幼儿也只好随意作答。活动存在着过程的不可检测和矛盾症结不明的问题,猜不出的原因可能是一方说错,也可能是另一方猜错,结果往往不欢而散,严重影响幼儿的玩兴。可玩性设计:游戏中,猜者要从几十张人、事、物图片中尽快猜出对方摸出的图卡内容,确实不易。为了使活动能玩转起来,教师投放了一份按类排列的辅助性底卡。幼儿渐渐发现这个工具不仅能提示自己有效提问,还可通过划去整行(一类)的方法快速从大类上予以排除。如“是交通工具吗”“是水果吗”等,

个别化学习活动反思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展与丰富。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个别化学习活动介绍一、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所谓观察者,就是老师在活动中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表现,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孩子适宜的帮助,提出合理的有效建议。 例如:我班的于子庭是位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老师交流的孩子,但做起事情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 在一次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她没有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儿动脑筋思考。 当我看到她思考不出时,就告诉她可以试试盒子里的一些材料来帮忙。 等我说完后,于子庭就拿出材料很认真的探索起来,最后把正确的结果做了出来,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成功的喜悦。 所谓指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老师的主导式指导的。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游戏的重点和感兴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仅要了解本班孩子游戏的总体情况,还要对个别孩子进行观察,了解他的想法、能力、特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例如:在美工区的折纸活动中,我们班提供了图文说明的折纸方式,开始的时候,徐子淇小朋友对一些简单的图示很容易看懂,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一些老师没教过的东西,每次的区域活动她最喜欢去折纸了。 但是有一次,我却看到徐子淇坐在折纸区的地垫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当我走过去发现她手里的帽子折到一半,放着不动了。 于是,我就和她一起看着图示内容,告诉她一些箭头和阴影表示的意思后,她又开开心心的折起来了。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指导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孩子提高原有水平。 所谓的参与者,就是老师真正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孩子、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 老师不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更是孩子活动时的参与者。 老师和孩子间不应有“师道尊严,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 比如:在“我来当警-察活动中,我扮演司机,邢添茗则扮演警-察,他很认真地依据图示做一些简单的指挥动作,我与张博凯按指令走路线,虽然交通位置不大,但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 大家还可以商量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一)活动前的指导策略我园区域活动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活动来开展的。 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环环相扣的。

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性

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性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在国外也叫活动区或开放教育,它最早出现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美国。其特征是把活动划分为几个活动区,每个活动个别化学习根据其内容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化学习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也引起了人们重视。 一、个别化活动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满足活动的需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他的《人是教育对象》一书中写到:“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应首先从各方面了解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3——6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尤其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集体活动形式、时间、内容、方法、教具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多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而个别化学习活动恰巧符合幼儿的特点。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现的特别充分。孩子们在玩各种操作游戏等过程中,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探索新的奥秘。在学做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时创造性的去实践,丰富想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不仅要满足幼儿好奇心,还组织幼儿动手动脑,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故事、实验、看录像、参观、郊游等各种手段,给幼儿创造体验感受学习的机会,不仅括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答案,从而激发起再次发问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通过个别化学习活动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满足了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幼儿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而这些正是幼儿教育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二、个别化学习活动增加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这种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内容集中、活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使全体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合适、充分的发挥,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没有教师过多的指导、组织、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体验、感知、操作进行活动。有的幼儿在正规的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有的幼儿,则问而不答。从表面上看前一种幼儿聪明、学习能力强,后一种幼儿则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我们发现,每一个幼儿可从不同的区域去进行活动,此时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进行各种活动。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显示出惊人的能力。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可准备不同的内容和材料,这样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各层次幼儿的能力都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完整版)个别化学习的介入与指导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幼儿的学习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学习行为都能做出发展意义的解释。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经验,去关注幼儿的每一个寻常时刻,作为自己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依据。包括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规则意识、合作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一、介入时机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对个别化活动要适时介入指导。第一,当“认知结”出现时要及时介入。“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第三,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

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预性的。 二、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注重观察,先观察再指导。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和个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蒙台梭利的这一教育过程为——大胆的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的等待、实施地引导。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困难,幼儿的发展,以及游戏的情况。先观察再指导,给予幼儿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非常能干、非常聪明、且富有创造性的。先观察再指导是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二)适时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 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管成功与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是促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个别化学习思考专题小结

个别化学习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经过一学期对于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学习,让我对这个除了集体学习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有了些自己的体会。 一、给个别化学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 如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创设的“打扮宝宝”活动中,让幼儿把收集到宝宝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放置在区域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为宝宝穿着打扮,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操作材料,增加一定的情境性,为幼儿准备了收纳箱,以收纳箱的隔离来帮助幼儿整理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样在提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 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购置了一个真实的小兔子,并发动家长带来了小兔子爱吃的食物,请幼儿自己喂食小兔子,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对个别化学习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总结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

学习活动环境和布局思考七步曲 时间:2012-3-21作者:姚远单位:新凯幼儿园来源:新凯幼儿园 活动背景: 《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区隔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学习。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布局,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活动实录与过程: 第一步:根据年龄特征增添适宜的活动区域。 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 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 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 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 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 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理发店”等。 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 独立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活动区域的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区和科常等区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域,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小灯泡亮了”、“量身高””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五子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如:棋类区幼儿自主收集了很多类型的棋,孩子们对棋类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垫子可以更好的和同伴交

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与观察

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与观察

————————————————————————————————作者:————————————————————————————————日期:

浅谈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与观察 摘要: 个别化学习是二期课改中新颖的一种个体学习形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及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这种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发展且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方式,将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应从观察中了解幼儿对于主题经验的已有水平及兴趣;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互动信息,识别行为背后的能力发展。同时,给予幼儿关于材料、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方面适宜、适时的支持和帮助。 正文: 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和培养幼儿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满足其真正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个别化学习活动就是集体教学活动走向个别关注,关注儿童个体和学习有关的一类活动。 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对于活动前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以及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和材料内容的调整与推进,都能更有效的推动个别化学习活动更好的开展。下面通过分析我园老师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和“观察”的认识和实施,来分析现阶段老师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所处的能力水平。 一、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观察”与“支持”的实施概况 1、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是如何“观察”的? 市教研员徐则民老师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观察”给予了直白简单易理解的诠释。也就是,在活动前老师要学会通过“观察眼”,了解孩子的主题经验和兴趣点以及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在活动中,通过“观察眼”识别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行为,解读行为背后的发展水平。 那么根据活动前,活动中老师应该具备的“观察眼”结合我园老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个别化学习活动前,老师基本能预估幼儿的能力水平和主题已有经验。

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与调整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与调整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序上信赖于材料的提供。 棋类活动是幼儿一项十分喜爱的活动,并且有利于培养幼儿沉着、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结合《大家一起玩》主题的开展,我们首先为幼儿投放了规则简单(点数对应)的植树棋。这是中班幼儿操作材料包中的现有材料,一共有四行从1-6排列的数字,代表着植树的土地,两位幼儿各两行。幼儿互相掷骰子,掷到几个点子就将立体的树种到相应数字的土地上,谁先将土地种满谁为胜。 这个材料一投放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第一天,小欣和肖肖选择了这个材料,小欣掷好骰子之后马上就拿出树放到相应的数字上,而肖肖比较慢,掷好点子后需要先数数点子再找相应的数字,几次过后,小欣显得有点不耐烦,肖肖也有点着急。对于这样能力差异较大的两个孩子在一起活动,教师需要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学会适当地帮助、耐心地等待别人,也需要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孩子点数配对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天,明明和悦悦也来玩植树棋,在她们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悦悦总是扭着身子和头看棋谱。我观察了棋谱后发现,原来棋谱上的数字都是朝一个方向的,今天数字是对着明明的,而悦悦看的是反方向的数字,所以她需要扭过头去看棋谱。这是我在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周全的一个方面,发现这个问题后,我马上对材料进行了调整。 我将棋谱从中间剪开,将两张小棋谱分开摆放,这样两方的幼儿都能从正方面看到数字了。棋谱调整后,我发现来玩的孩子多了,看数字的方向给他们造成的困扰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在这次的调整过程中,我还有意将两张小棋谱分开摆放,中间隔开一个间隔,也解决了幼儿常常分不清自己和对方各是哪些土地的问题。 这天,亨特和张浩梁在玩,玩着玩着就听见他们争吵了起来,“现在应该是

关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

关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活动材料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使之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投放。 实践中不难发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急于求成,投放的材料或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或难度太大,幼儿玩不起来;二是教师的思路不够开阔,投放的材料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三是教师投放的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缺乏相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无法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为了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更有效,我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 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材料时,要根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将材料“细化”,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首先,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手能力、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很大差

异,在材料投放上也要体现差别。如同样在建构区,教师为小班幼儿投放了很多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便于幼儿搭建一些简单的造型;而在中大班,教师则投放了废旧塑料瓶、玻璃罐等不同规格和材质的材料,以及大量的雪花片,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搭建各种不同的造型。又如同样在生活区,小班幼儿可以玩喂食、卷袜子、图形宝宝找家等游戏,中班幼儿可以用筷子、镊子、吸铁石等练习夹弹珠,大班幼儿可以钉纽扣、榨果汁等,这样的材料投放形式都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的。 其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幼儿在认知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没有梯度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望而却步,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因缺乏挑战而丧失兴趣,因此,必须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如在生活区,教师在投放“十元买菜”的材料时,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将可选购的商品图片直接呈现在题卡中,提供几个答案让幼儿选择;第二层次——幼儿挑选商品图片,并根据商品的价格列式,拼成10元;第三层次——幼儿根据任务单上的具体要求,拼出价值为10元的商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班幼儿个别化环境创设的思考

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环境创设和思考 游戏是儿童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练习行为,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学习提供游戏经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从而获得“寓教于乐”过程的最好诠释。 以前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界定一直很模糊,感觉既有游戏的成分也和学习沾点边,让孩子去区角的时候我也总是用到玩这个字眼。通过参加徐雅萍老师关于个别化学习的探讨后,让我觉得:个别化活动是和集体活动一样有着特定的学习目标的活动,区别于集体活动的学习形式它是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让幼儿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在明确了定义之后,在投放材料的时候目标更明确,更加有的放失。 本文就“材料提供中如何体现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与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有效融合”、“如何发挥材料的隐形价值”开展了实践与反思。 1、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选择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创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照顾到所有的幼儿,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讲学习进行适当的游戏化,当时操作方法不应该太过局限,既要照顾到能力强的幼儿,也要照顾到能力弱的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操作方法不一太难,尽可能使要简单易懂,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怎么操作的。例如:拼图,一看就知道是要讲碎片拼在一起,或者是补缺掉的部分。或者是计算类的,一定要照顾到小班幼儿的能力。如:点数对应。而不能设计为加减或较难的排序之类的。 2、要有分层,但不能脱离幼儿的经验 当然,说到做个别化,大家都很注意分层,但是 分层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定是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 验的,不能为了分层而分层。例如,我今年小班做的 一个个别化学习活动,叫做小司机,这是小司机主题 活动的一个内容,是让幼儿根据不同小动物的习性和爱吃的食物,帮助小动物送食物,这个和匹配有一定联系的,但是由于比较单一,于是我做了一个分层,除了让幼儿送上不同小动物们爱吃的食物外,我还在10辆车上分别贴了1——5点数卡的5辆车,和1——5数字卡的5辆,让幼儿根据车上的点数或数字多少进行匹配的送食物,如:小羊喜欢吃草,2号车上可以装 2捆草;小狗喜欢吃骨头,5号车可以装5根骨头 等等……这是第二层,另外,我在车上做了功夫,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装食物,如:5号车上装2 捆草和3根骨头。分别送给小羊和小狗;4号车上 装上1条鱼和3条毛毛虫,分别送个小猫和公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总结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

学习活动环境和布局思考七步曲 时间: 2012-3-21 作者: 姚远单位:新凯幼儿园来源:新凯幼儿园 活动背景: 《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区隔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学习。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布局,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活动实录与过程: 第一步:根据年龄特征增添适宜的活动区域。 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 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和条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 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 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 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理发店” 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 本能够独立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活动区域的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区和科常等区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域,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小灯泡亮了”、“量身高””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五子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如:棋类区幼儿自主收集了很多类型的棋,孩子们对棋类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垫子可以更好的和同伴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