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四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检测(新人教必修4)

政治:第四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检测(新人教必修4)
政治:第四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检测(新人教必修4)

第四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台题意。(答案填在表格里)

1.2011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为适应普法深入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这说明A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说明D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表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双百”英模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C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消极阻遏作用

C.革命.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D.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4.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5.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B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改革A

①是解放生产力

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就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2010年1月2日,相关部门评出“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为:大阅兵.保八.躲猫猫.低碳.严打酒驾.蜗居.地王.甲流.被××.偷菜。这些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这表明D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8.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D

①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B

A.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造性思维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0.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C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11.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开罗阿盟总部发表演讲,呼吁中国和阿拉伯各国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同时指出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期间充满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这反映了A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实现

C.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D.人类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12.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用于观赏和食用,这时,它才有价值,这说明D

①价值是事物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价值

③客观事物属性与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袁苏妹是香港大学的一名普通工人,在港大44年为学生打扫卫生.做饭,被港大学

生亲切地称为“三嫂”“港大之宝”。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授予82岁的袁苏妹“荣誉院士”称号。这体现了A

A.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评价人的价值主要看社会的承认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14.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C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15.香港义工黄福荣,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不幸牺牲。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感动了众多同胞。特首曾荫权高度赞扬黄福荣的无私和英勇的行为,撰文赞其为“香港的光辉榜样”。这说明D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B.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C.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精神贡献

D.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16.“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公益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忠孝”等传统思想的传承。“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C )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1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A

①社会地位和个人需要②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所处的立场④个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9.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改革必然涉及利益关系调整。改革越是深入,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D

A.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利益

B.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处理好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D.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0.从哲学的角度看,下面漫画《输液》体现了D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1.一名儿童滑冰不慎落入水中,有人和求救者讲价钱,给钱才救人;有人奋不顾身地

跳入冰冷的水中,将儿童救出后悄然离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D

①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22.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一些城市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促使房价增幅回落。这体现了政府力求实现A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B.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C.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统一

D.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23.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因为D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下列诗句最能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是A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25.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下列关于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正确的是B

①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人生价值大

②一般来说,素质高.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全面的能力可以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④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了B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 B )

①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②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③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

④肯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规律支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而今却成为“白色污染”的代名词,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从一场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 A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C.事物的性质具有不稳定性

D.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多样性

29.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奥秘,这一奥秘是( D )

A.历史是由帝王将相.英雄人物创造的

B.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任何个人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D.人类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0.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B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1.科学家马祖光说:“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从人生价值角度看,这句话体现的道理是( D )

A.个人的力量是十分微弱的

B.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D.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32.“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体现的道理是( C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3.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B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C )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农民群众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35.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有一次闪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

A.发展自己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C.追求个性解放,哪怕一次闪耀

D.放弃个人利益,铸就永恒的人生

二.非选择题(30分)

36.有两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养猪场担任技术总监后,大力推广使用生态养猪法和中草药防疫技术,使养猪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本镇农民收入低的实际,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脱贫致富方案,提交镇人大常委会讨论。方案通过后,他们不辞辛劳,组织党员,带领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并进行蔬菜包装深加工。不到一年时间,全镇农民的收入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实意义。(7分)

36. 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5分)

(2)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37.“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让人振奋和憧憬,给人以力量和希望。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党和政府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并针对当前客观实际的新问题,将“人民的尊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是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理念的新变化,也体现了新世纪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

严”的哲学依据。(9分)

37.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国家发展最高理念的新变化,适应了新世纪我国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3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正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和落实。(3分)

(3)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顺应人们追求幸福与尊严的崇高价值取向这一必然趋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3分)

38.2010年12月19日,由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对郭纯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

郭纯1955年出生,于1970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任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院长至今,从医35年,足迹遍布内蒙古草原各地.总队各偏远基层中队,用满腔赤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在本职岗位上实践了“人民武警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为官兵身体健康.人民幸福.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先后共取得13项医疗成果,1项获得国家专利,填补自治区医疗空白20多项,主刀手术3万多例,安全接生1万多例,无一差错,近7年累计免费救治“三无”人员420余人,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210多万元,收到500多面不同语言文字锦旗.4000多封感谢信,历经4年研制出治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等妇科疾病的“消瘕丸”。

(1)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郭纯的工作历程对我们的启示。(5分)

(2)结合材料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9分)

38.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第(1)问要求回答启示,应着重从方法论角度展开;第(2)问,“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回顾教材知识,适当地联系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①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的统一,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

贡献。郭纯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体现了他人生的社会价值;同时,他也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尊重与认可,从而也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2分)

②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郭纯的成功与他全面的个人素质,埋头实干.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有着密切关系。(1分)

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1分)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分)

(2)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不计个人利益,奉献社会,取得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2分)

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2分)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5分)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哲学复习 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实事求是, 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二)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三)辩证法 1、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当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树立全局观念②重视部分的作用 2、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道路和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和支持新事物的成长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面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从而走向成功。 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积极做好粮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①重视内因的作用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矛盾分析法 矛盾具有普遍性一→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一→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并非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同步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 试题试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一感悟表明(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4.下列观点与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我思故我在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D.无其器则无其道 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6.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7.2007年4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太湖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了经济高速增长之痛。以上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D.解决蓝藻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8.《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承认相对静止) 【规律】 1.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规律是普遍的,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有具有反作用,要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作用# 【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 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 / 21 4、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意识决定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练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思想”等有关。哲学用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理性的论证为人们呈现一种信仰、概念和态度。这说明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4.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乔布斯意在说明() ①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科学之母”,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④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不能取得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主要是因为() A.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对方法论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据此回答7—8题。 6.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7.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8.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9.冯友兰先生说:“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既是高度的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 ④哲学揭示了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告诉我们:()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 ④哲学家不是纯粹的思想家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1.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与 方法论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汇总 ?㈠(辩证)唯物论 ?⒈自然界的物质性 ?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⒊世界的物质性 ?⑴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产 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B.意识对 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⑵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⑵原因:①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②现实意义 ? ?⑶怎么办:①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和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⒍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 ?⒎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政治必修四练习题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1讲美好生活的向导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据此回答1~2题。 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2017·山东临沂一模)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说哲学研究的时间还没有到或已经晚了,就像说享福的时间还没有到或已经晚了一样。”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是因为() ①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观点和方法②哲学告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知识和方法③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④

哲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让人们不断感悟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科学的科学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漫画《求雨》表明的哲理是() A.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改观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D.哲学对实践的结果有决定作用 6.知识不等于智慧,将具体科学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深入探究世界,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科学知识向前发展 7.下表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调查表。图表内容表明()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精品试题】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价值追求。但真相往往不是漂在水上的浮萍,也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道理的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阅读材料,回答3~4题。 3.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4.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称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

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5.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中唱到:“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爱如生命般莫测,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从哲学上看,歌词体现的观点【】A.属于不可知论B.否认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D.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 A.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8.浙江某市民,几年前迷上了收藏结婚证书。他淘得100多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最早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唯心主义 (物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 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辩 证发展 唯唯物辩证法 物 矛盾 主 义 创新 马 克实践 思 认识论 主认识和真理 义 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学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 史 唯 价值观 物价值与价值观 主 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人的价值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 含义 普遍性 特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改造正确意识会 客观世界具 人能够 有指导作用错误意识会 能动地 改造世 意识对于人高昂的精神 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萎靡的精神 控制作用 要重视意 识的作用、 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 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客观性 辩 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证方法论 唯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物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 尊重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的辩证关系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要意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做到:①②③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3.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④ 5.“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其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自然科学的发现是 ( )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④地质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李强在学习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后,做适应性练习时,遇到一道题,感觉有点难度,要求选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联系的选项。你能否帮助他选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正确选项 (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学说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8、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9.最近,“土豪”“高大上”“点赞”等流行语爆红,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 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①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同于生活中所讲的逻辑矛盾。 ②“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③指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事物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 例②: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②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种表现: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注意: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 ,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必修四是高二政治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试题强化练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政治必修四试题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重视物质生活还是

重视精神生活 5.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认识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主要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主观和客观是联系在一起的 8.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这表明x#k#b#1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B.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想象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C.互联网是虚拟的主观世界,要符合现实的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要点

1.哲学是什么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个性、特殊性 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抽象的、共性、普遍性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共性、普遍性),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个别个性、特殊性)。 ⑵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决定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一起产生的,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都离不开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⑶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形而上学;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⑷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⑸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