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500道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500道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500道选择题

1.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独立性占优势C.情感型 D.内倾型

2.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定势 B.功能固着C.认知风格D.顿悟

3.在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时发现,奠定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在()A.小学低年级所获得的经验B.小学中年级所获得的经验C.小学高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D.从出生到五、六岁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

4.当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关系时,班集体形成处于()

A.形成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松散期

5.教师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在这里,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6.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7.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8.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A.年龄

B.环境、榜样与强化

C.情境与教育

D.逻辑思维的发展

9.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是()

A.普遍迁移

B.特殊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在“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学习中,小学生达到的水平是()

A.具体水平

B.分类水平

C.认同水平

D.规范水平

11.根据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观点,10岁儿童智力水平达到成人的()

A.50%

B.80%

C.90%

D.100%

12.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3.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A.负迁移现象

B.学会学习现象

C.正迁移现象

D.学习现象

14.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它的根据是()

A.学习动机的来源

B.动机内容的性质

C.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

D.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15.某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6.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你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

是属于()

A.认知策略

B.智力技能

C.言语信息

D.态度

17.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8.认知建构理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该理论强调学习的

A.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B.主动性、积极性和社会性

C.积极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D.积极性、主动性与情境性

19.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为()

A.教师、学生、学校

B.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20.某生经常将“41”写成“14”,把“b”读成“d”,分不清上下、左右、高低、里外,在进行算术运算时,常常出现算式颠倒的现象。此生的这种特征可以断定为()

A.习惯不良

B.学习困难

C.情绪紧张

D.以上都对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2.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

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

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

3.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A.接受学习

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C.自主的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4.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5.“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该现象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迁移

C.学习动机

D.问题解决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学习了“角”这一概念后,再学习“锐角”的概念,这是一种()

A.派生类属学习

B.关系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支持策略

11.利用“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来学习意大利的地理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形象联想

B.谐音法

C.概括

D.群集

12.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B.灵活性、敏捷性和洞察性

C.流畅性、变通性和敏捷性

D.灵活性、敏捷性和独特性

13.教师引导学生把城市比拟为皮鞋店,借助鞋店摆放皮鞋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停放汽车的问题,这种方式属于创造力训练的()

A.局部改变法

B.棋盘法

C.比拟法

D.清单法

14.皮亚杰认为5~10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互惠道德

D.非道德

15.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A.从众

B.去个性化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阻抑作用

16.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舆论形成,这时班集体就进入到()

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

17.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气质

18.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需要

19.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

B.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

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D.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

20.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主体

B.师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关系

C.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

D.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1.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桑代克

C.潘菽

D.乌申斯基

3.思维去集中化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哪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0~60岁的中壮年期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对羞怯

B.信任对怀疑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繁殖对停滞

5.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奖励和赏识后,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6.下面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A.直接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8.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

A.并列学习

B.组合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9.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哪个学习理论的代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强化论

D.认知派

10.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主观地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是()

A.动机

B.期待

C.需要

D.抱负水平

1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12.能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应用题,这属于____,这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太多意识,是自动化的。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形知识

13.____认为,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先后学习情景的相同要素的多少。()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元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三维迁移模型

14.观察、分析、比较等是()

A.动作技能

B.专门心智技能

C.习惯

D.一般心智技能

15.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操作方法的组合是__它也是对问题构成的一个表征。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问题解决

D.问题空间

16.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17.皮亚杰认为,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处在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纪律阶段

18.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观,教学目标不包括()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人际关系技能目标

19.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

A.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

D.高三阶段

20.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多次进行的评定是()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终结性评定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

2.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3.按照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

A.注意、记忆、动作复现、动机 B.注意、识记、保持、提取

C.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D.动机、保持、再认、注意

4.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

A.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6.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

A.知识、道德与行为习惯B.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C.反射与认知D.认知、情感与动作

7.从迁移的观点看,“举一反三”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8.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哈罗

9.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重复B.抄写C.群集D.形象联想

10.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这种学习策略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1.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A.试误说B.顿悟说C.信息加工论D.信号学习论

12.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两种水平六个阶段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3.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减质减量的倾向被称为( )

A.从众B.社会助长作用C.社会阻抑作用D.去个性化

14.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受惩罚,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A.服从B.从众C.认同D.内化

15.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技能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个人( )

A.气质的差异B.性格的差异C.能力的差异D.动机的差异

16.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 A.否认B.补偿C.压抑D.合理化

17.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治疗B.心理评估C.心理咨询D.心理卫生

l8.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是教师角色意识心理结构中的( )

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体验D.角色期待

19.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罗杰斯D.斯金纳

2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家庭C.学校D.社会文化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1879年

B.1905年

C.1907年

D.1913年

2.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道德成熟的标志是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班杜拉

D.斯陶布

4.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和负强化

B.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6.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阿特金森

D.韦纳

7.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继时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博弈性聚焦策略

8.学习迁移理论中经验泛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罗

9.“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认知结构说

10.利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区分和记忆信息的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1.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论

D.信号学习论

12.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创造性和智力是一回事

B.智商高创造性就高

C.创造性高智商就高

D.智商高创造性未必就13.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称为()

A.道德性

B.道德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14.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被称为()

A.从众

B.社会助长作用

C.社会阻抑作用

D.服从

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内聚力

B.士气

C.目标和规范

D.心理气氛

16.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动机

17.以下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暴发,不能控制”的特点?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9.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因素是()

A.应激

B.挫折

C.动机冲突

D.心理的发展

20.下列哪个选项反映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表达能力

D.思维能力

1.有的人判断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顿悟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加涅

D.桑代克

4.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5.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过度概括,需要给学生呈现()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通过自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法

B.守恒实验

C.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9.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负数策略

10.观察法的不足主要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分析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

A.维果茨基

B.加涅

C.皮亚杰

D.布鲁纳

3.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能力

B.专业知识结构

C.认知结构

D.专业精神

4.下列哪种学习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 )

A.学生实验室实验

B.小学生通过自编口诀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5.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获得

6.在儿童熟悉了“飞机”“火车”“自行车”这些概念后,再学习“交通工具”概念,称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接受学习

7.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初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

A.反馈

B.练习

C.学徒关系

D.经验

8.某学生把学业成功的原因归为“我下了工夫”,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9.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思维的什么特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0.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高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个别差异

D.重复现象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2.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乌申斯基

B.巴班斯基

C.维果斯基

D.马卡连柯

3.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B.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C.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5.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A.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B.学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C.一般来讲,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

D.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6.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7.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A.抽象化阶段

B.符号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辨别阶段

8.下面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动力性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A.学习动机

B.学习迁移

C.学习定势

D.学习心向

10.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1.设置学习目标、确定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等,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加以解释的心理学理论是()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论

D.信号学习论

13.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称为()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智力

D.创造性

14.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称为()

A.道德性

B.道德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信念

l5.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自律道德出现在()

A.8岁以后

B.9岁以后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现象被称为()

A.从众

B.社会助长作用

C.去个性化

D.服从

17.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称为()

A.内聚力

B.士气

C.归属感

D.心理气氛

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个性的()

A.先天性

B.差异性

C.可变性

D.独立性

19.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称为()

A.失助感

B.焦虑

C.抑郁

D.恐惧

20.下面哪一术语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体验

D.角色期待

1.下列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

A.桑代克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斯金纳

2.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1879年B.1905年C.1907年D.1913年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B.有意义接受学习C.形成认知地图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4.个体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支持,能对抽象的、表征性的材料进行运演,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处于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演阶段C.具体运演阶段D.形式运演阶段

5.由兴趣、信念、理想、好胜心、荣誉感等因素转化来的学习动机是(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认为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B.麦克里兰德C.阿特金森D.韦纳

7.儿童在“菠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蔬菜”概念,这同化模式是

A.关系类属性同化B.派生类属性同化C.并列结合性同化D.总括性同化

8.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A.阅读B.驾驶C.运算D.写作

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是( )

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10.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这两种活动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

A.相同要素说B.经验泛化说C.认知结构说D.关系转换说

11.目的在于将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这种学习策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简称( )

A.目标教学B.研究教学C.问题教学D.情境教学

3.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B.敏感性、变通性、独创性

C.流畅性、洞察性、独创性D.敏感性、变通性、洞察性

14.个人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可以称之为( )

A.道德性B.道德感C.道德动机D.道德信念

l5.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使用的方法是( )

A.直接询问法B.情境故事法C.对偶故事法D.道德判断晤谈法

16.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

A.从众B.社会助长作用C.社会阻抑作用D.去个性化

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需要B.动机C.性格D.兴趣

18.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迅速,表现明显但易变”

的特点?(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对症下药”,这体现了教师的哪种特

A.表达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教育机智D.独创能力

1.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自我中心是下列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4.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动作技能和心智技5.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6.学生在学完“杠杆”的概念后再学习“定滑轮”,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7.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9.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时,哪种方式对课堂的中断程度最小?()

A.反复提示

B.非言语线索

C.应用后果

D.表扬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

_______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A.小莉从亮处走到暗处,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3.奥苏伯尔认为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4.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5.在下面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好名次

6.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向学生呈现()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7.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8.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运用公式S=πr2计算r为15厘米的圆的面积

B.系鞋带

C.编写剧本

D.打电话

9.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0.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现象发生在()

A.学校教育中B.家庭教育中C.社会教育中D.宗教教育中

2.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小学生在学习时最好采用()

A.讨论法B.发现法C.指导法D.接受法

3.一教师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信息,他使用的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标准,小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属于()

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5.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归因理论

6.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桑代克B.罗森塔尔C.罗杰斯D.弗洛伊德

7.学习“角”这一概念后,对“钝角”、“锐角”、“直角”等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逆向迁移

8.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称为()

A.问题解决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组织策略

9.强调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托尔曼D.罗杰斯

10.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A.隐喻训练法B.启发式C.强迫冲突法D.脑力激荡法

11.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新颖,不同寻常,能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独创性B.灵活性C.指向性D.流畅性

1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

A.8岁以后B.10岁以后C.12岁以后D.14岁以后

13.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哪种角色()

A.“严格管理者”的角色B.“家长代理人”的角色C.“学生楷模”的角色D.“知识传授者”的14.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是通过下面哪种群体现象发挥出来的()

A.群体目标B.内聚力C.舆论D.士气

15.按照概念的关键属性结合方式可以将概念分为()

A.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B.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C.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D.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16.下面哪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消极、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体A.挫折感B.失助感C.焦虑感D.恐惧感

17.“酸葡萄”的故事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B.投射C.否认D.合理化

18.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华莱士D.班杜拉

19.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性格类型属于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势C.情绪型D.内倾型

20.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A.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B.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行为C.角色认知、角色期待、角色行为D.角色体验、角色期待、角色行为

1.我们读10次才能做出完全无误的回忆,如果继续读,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个现象

A.过度学习

B.低度学习

C.掌握学习

D.增强学习

2.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称为()

A.形式迁移

B.内容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3.奥苏贝尔认为,新概念与已有的概念之间有不同的关系,“三角形和平面图形”是()

A.上位关系

B.并列结合关系

C.包含关系

D.下位关系

4.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即()

A.直接成功的意向和间接成功的意向

B.力求成功的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

C.正式成功的意向和非正式成功的意向

D.一般成功的意向和特殊成功的意向

5.岳飞、文天祥使我们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这是道德情感中的()

A.感觉的情绪体验

B.直觉的情绪体验

C.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6.在问题的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途径,即()

A.启发式和突破式

B.算法式和渐进式

C.启发式和算法式

D.突破式和渐进式

7.有些人善于通过读来学习,有些人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还有人善于通过做来学习,这是

A.学习的内容差异

B.学习的情感差异

C.学习的感觉通道差异

D.学习的程度差异

8.讲演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景、讲解、______和进行总结。()

A.深入问题

B.提纲挈领

C.保持学生注意

D.引导参与

9.发现学习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最有用?()

A.教学生基本技能时

B.所教内容比较困难时

C.当学生具有所需的技能和动机时

D.学生不愿参与时

1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一般为______岁。()

A. 6-10

B. 7-11

C. 8-12

D. 9-13

1.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

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主律是()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3.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构成,第一个子过程是()

A.保持过程B.动机过程C.注意过程D.动作复现过程

4.“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强化理论

5.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

A.同时性扫描策略B.继时性扫描策略C.保守性聚焦策略D.博弈性聚焦策略

6.“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概念B.原理C.规则D.技能

7.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

8.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9.研究表明,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一定指导下可以使用复述策略,这个年龄阶段为A.4—5岁B.5—6岁C.6—10岁D.10—12岁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重复B.抄写C.群集D.形象联想

11.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

认知方式?()

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12.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1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

1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

A.提前B.落后C.同步D.不确定

15.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

16.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A.集体约束B.法制约束C.强化D.强制

17.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A.有好有坏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

18.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的()

A.理智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性格特征

19.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础是()

A.心理诊断B.心理咨询C.心理测量D.心理评估

20.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B.补偿C.升华D.合理化

1.美国学者爱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阶段。

A.友爱亲密对孤独

B.动感对内疚感

C.信任对怀疑

D.自主对羞怯

2.与熟睡相联系的脑电波是()

A.α波

B.σ波

C.β波

D.θ波

3.维果斯基提出的内化学习的基础是他的()

A.工具理论

B.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C.心理发展理论

D.“最近发展区”理论

4.经典性条件反射说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费希纳

D.巴甫洛夫

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种成分()

A.一般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

B.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C.个人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团体教学效能感

6.按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7-11岁的儿童处于()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心理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

A.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B.精确易于重复检验C无法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D周期比较长

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儿童将“麻雀”、“鹦鹉”概括为“鸟”的学习属于()

A.言语联想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

3.托尔曼认为,学习是头脑中形成的()

A.图式B.认知结构C.认知地图D.神经痕迹

4.哪种动机理论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

A.强化理论B.麦克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理论

5.心理学上把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称为

A.动机B.需要C.价值观D.定势

6.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命题B.命题网络C.产生式D.图式

7.瞬时记忆又被称作()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

8.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杜威

9.桑代克提出的迁移理论叫()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

10.有学生用“班头”来记忆外语单词“battle”,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问题解决策略

11.如果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识策略

12.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杜威C.西蒙D.桑代克

13.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识经验与创造性的关系是()

A.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越高B.知识经验越多,规则越多,越禁锢人的创造性

C.知识经验是创造性的基础,但决不能说知识经验越多就一定有创造性D.知识经验与创造性关系不大1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

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15.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16.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

A.从众现象B.社会助长现象C.社会阻抑现象D.去个性化现象

17.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

A.世界观B.理想C.信念D.动机

18.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A.家庭B.学校C.社会环境D.文化

19.学生的适应不良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最直接的是()

A.学业不良 B.生理反应,如头痛等

C.不良情绪反应,如孤独、犯规等 D.逃避行为,如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同学

20.以下哪种能力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理解性,反映了教师对偶发事件的意义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A.组织管理能力B.教育机智C.独创能力D.表达能力

1.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

A.理论学科B.应用学科C.实验学科D.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3.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背乘法口诀表”属于( )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机械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发现学习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属于典型的( )

A.联结派学习理论B.认知派学习理论C.联结—认知派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典型的(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7.短时记忆的容量通常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

A.比特B.组块C.变式D.概念

9.以下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的现象是( )

A.举一反三B.杯弓蛇影C.叶公好龙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0.强调“一般原理的获得在学习迁移中有重要作用”的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B.经验泛化说C.认知结构说D.形式训练说

11.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重复B.形象联想C.谐音法D.概括

12.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称为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

13.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这种学说是( )

A.顿悟说B.试误说C.认知加工说D.联结说

14.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D.道德信念的形成

15.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

A.移情教育B.意志教育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

16.当个人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感到喜欢和以此自居,并以他人为榜样产生模仿而表现同样的遵从行为时,其所处遵从规范的水平是( )

A.服从B.从众C.内化D.认同

18.在智力商数的公式中,C.A.表示( )

A.智力年龄B.实际年龄C.心理年龄D.以上都不对

19.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 )

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C.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D.瑞文标准推理测20.下面指的是一种被动消极、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体验?

A.失助感B.应激C.挫折D.压抑

1.1903年_____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斯金纳B.桑代克C.斯滕博格D.华生

2.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如果在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时刻、在学习困难的内容上给以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奥苏贝尔认为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看,学习可分为( )

A.机械和有意义学习

B.发现和接受学习

C.有意义学习和潜伏学习

D.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4.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毫无结果,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来解决,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反应定势

B.酝酿效应

C.功能固着

D.拖延效应

5.下列不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

A.支架式教学

B.发现性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情境性教学

6.迁移理论认为,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是( )

A.是否用组织化策略解决问题

B.是否用精细加工策略解决问题

C.是否用高级推理解决问题

D.是否用问题图示来解决问题

7.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课程评定的三种模式是传统的评定、动态评定和( )

A.基于成绩的评定

B.动机评定

C.效果评定

D.课程本位的评定

9.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首先要做的是( )

A.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B.设立基点行为

C.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D.选择强化物

10.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把测验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 )

A.预测性测验

B.理解性测验

C.个别性测验

D.团体性测验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简单易行,能够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社会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

3.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下述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和负强化

B.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6.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倒U型曲线关系

D.反比关系

7.下面属于专门的认知技能的是()

A.写作的技能

B.射击的技能

C.观察技能

D.开车的技能

8.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9.提出迁移的经验泛化说的心理学家是()

A.贾德

B.桑代克

C.武德沃斯

D.布鲁纳

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1.PQ4R阅读法的4R除了复述、复习外,另外还包括()

A.背诵、反思

B.背诵、提问

C.练习、提问

D.阅读、反思

12.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A.均衡的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没有规律

13.问题解决都必须包含四种成分,分别是目的、障碍、方法和()

A.已知

B.条件

C.未知

D.个体已有知识

1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

A.可逆性阶段

B.权威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5.道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

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

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16.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A.松散群众-合作体-联合体-集体

B.松散群体-联合体-集体-合作体

C.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集体

D.松散群体-合作体-集体-联合体

17.下面哪种心理现象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倾向性

18.某生行动迅速,言语动作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应激反应分为()

A.认识阶段、反应阶段和衰竭阶段

B.认识阶段、体验阶段和反应阶段

C.警戒阶段、体验阶段和衰竭阶段

D.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20.以下哪种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

A.组织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表达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1.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

B.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C.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

D.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

2.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培养方案做出决策的过程就是()

A.评定

B.测量

C.评判

D.评价

3.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水平()

A.惩罚和服从水平、人际协调水平和普遍道德原则水平

B.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

C.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D.维护权威或秩序水平、社会契约水平

4.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是()

A.概念形成

B.概念掌握

C.概念同化

D.概念理解

5.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

A.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B.理解学习和机械学习

C.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D.记忆学习、理解学习和应用学习

6.吉尔福特认为,在他的智力结构模型中,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和转换

B.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C.求异思维和提取

D.发散思维和提取

7.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强化过程

B.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强化过程和动机过程

C.注意过程、强化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D.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为()

A.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B.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C.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

D.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和选择研究方法

10.有效的课堂管理者尤其应擅长于以下几个方面。()

A.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B.明察秋毫、公平公正、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C.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公平公正

D.公平公正、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11.根据归因理论,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______,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

A.外部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

D.内部因素

12.常用的反思方法有()

A.语言反思、笔记反思、行动反思

B.语言反思、反思日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C.语言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和行动研究

D.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13.斯金纳把强化的基本程式分为两种,即()

A.即时式和延缓式

B.连续式和延缓式

C.连续式和间隔式

D.时间式和比率式

14.中间部分的信息容易遗忘的原因是()

A.首位效应的作用

B.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的作用

C.近位效应的作用

D.及时复习的作用

15.教学的情感领域的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A.接受、体验、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B.反应、体验、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C.接受、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D.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16.加涅认为,学习的准备包括()

A.发展水平、知识和动机

B.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和动机

C.注意的定势、动机和发展阶段的情况

D.动机、知识和技能

17.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冲动型思维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比反思型思维学生要好

B.冲动型思维学生总是易于出错误

C.反思型思维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比冲动型思维学生要好

D.冲动型思维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比反思型思维学生要好

18.迁移的相同元素说是______提出的。()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鲁宾斯坦

19.班杜拉用三个基本概念(即变量)来研究个体的品德形成,这三个基本概念是()

A.抗拒诱惑、情感培养和榜样学习

B.情感培养、赏罚控制和榜样学习

C.抗拒诱惑、赏罚控制和情感培养

D.抗拒诱惑、赏罚控制和榜样学习

20.有意义学习的标准为()

A.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

B.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一联系是非人为的联系

C.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联系、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

D.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一联系是实质性的联系

21.反映测验可靠性的指标称为()

A.信度

B.效度

C.可靠度

D.可信度

22.以下哪一特点不是主观题的特点?()

A.鼓励学生学会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观点

B.测量高级的思维技能

C.测验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D.覆盖面大

24.在学习及迁移中元认知有两种,即()

A.有关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的思考

B.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记忆知识的思考

C.有关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有关如何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

D.有关自己如何掌握知识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记忆知识的思考

25.里普曼认为,批判性思维较为复杂,并且以______等三条标准为基础。()

A.批判性、客观性和一致性

B.客观性、实用性和一致性

C.批判性、实用性和客观性

D.求异性、客观性和一致性

1.研究学生心理时,要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应遵循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有以下哪些因素构成? ()

A.教与学

B.教与环境

C.学与环境

D.教、学与环境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成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4.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5.某生在英语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试题简单,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不稳定—可控的

D.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6.在概念的一般属性中,概念范畴概括的范围被称为()

A.明晰性

B.动力性

C.一般性

D.可用性

7.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8.“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认知结构说

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0.如果某学生识记六遍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最好再识记

A.2遍

B.3遍

C.6遍

D.9遍

11.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谐音法

B.抄写法

C.过度学习

D.概括

13.顿悟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A.通过一次一次的反复,逐渐淘汰盲目的错误尝试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14.在班杜拉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是()

A.年龄和教育

B.情境和教育

C.教育

D.环境、榜样和强化

15.当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一些个性品质好、有才能、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班集体的形成处于()

A.形成期

B.同化期

C.松散期

D.凝聚期

16.群体情境中个体活动是否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受到以下哪种条件的影响? ()

A.人际关系

B.领导者是否在场

C.活动性质与技能熟练程度

D.奖励方式

17.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动机

1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挫折防卫机制的表现? ()

A.转移

B.投射

C.反向

D.合理化

19.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

A.没有身体疾病

B.没有身心疾病

C.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D.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0.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情时,教师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失时机地巧妙处理,这表现了教师

A.组织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独创能力

D.表达能力

1.儿童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概念的表征和概念的形成 B.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C.概念的表征和概念的同化 D.概念的区分和概念的同化

2.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具体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美国学者爱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 )阶段。

A.4个B.6个C.8个D.10个

4.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的创立者是( )

A.华生B.赫尔C.卡特尔D.斯金纳

6.低常儿童一般是指智力水平(IQ)在( )的儿童。

A.40-60 B.45-65C.50-70 D.55-75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

17.对于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 )。

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

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设计方案,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 )。

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

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21.道德观念即( )。

A.道德准则

B.道德观点

C.道德判断

D.道德认识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 )。

A.算子系列

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

D.问题情境

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

A.桑代克提出

B.武德沃斯提出

C.贾德提出

D.詹姆士提出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移

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2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A.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后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28.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

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29.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过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30.服从可以分为( )。

A.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B.对群体意志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C.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群体意志的服从

D.对群体纪律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1879年B.1905年C.1907年D.1913年

2.群体的主要功能表现为()

A.生产性与维持性B.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C.竞争与合作D.从众与服从

3.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唯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行为训练B.说理教育C.移情教育D.意志教育

4.同一目标对个人既有利又有弊,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这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叫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5.小学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

A.心理健康教育B.心理评估C.心理咨询D.心理治疗

6.与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7.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模仿

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9.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A.抽象化阶段B.符号化阶段C.类化阶段D.辨别阶段

10.新学习的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即上位概念的一个特例,它完全可以由上位概念派生出来而获得意义。这种概念学习形式被称为()

A.关系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1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12.俗话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表明人的个性特征具有()

A.稳定性B.差异性C.客观性D.独立性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14.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

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

1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

16.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间接性B.接受性C.方向性D.连续性

17.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B.苛勒C.西蒙D.桑代克

18.儿童对亲身经历的直接的具体经验进行抽象所获得的概念称为()

A.科学概念B.日常概念C.一级概念D.二级概念

19.小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20.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

A.经验泛化说B.关系转换说C.相同要素说D.认知结构说

2.复述策略的适用范围为( )。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和知识学习

C.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学习

D.有意义学习和技能学习

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

A.前习俗期和习俗期

B.他律期和自律期

C.道德的领会期和道德的运用期

D.道德的片面理解期和道德的全面理解期

4.影响解决问题的问题因素有( )。

A.问题的特点、个体知识、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B.问题的特点、认知特点、动机强度和酝酿效应

C.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D.问题的特点、功能固着、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5.注重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和独立学习的教育哲学就是( )。

A.人本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教育

C.认知主义教育

D.信息加工教育观

6.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可以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正迁移和负迁移

C.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和技能迁移

7.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A.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回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习惯性行为和偶然性行为

D.习得性行为和非习得性行为

8.下列哪一条不是奥苏贝尔提出的教学原则(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掌握知识结构原则

9.反思的环节包括( )。

A.具体经验阶段、抽象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积极的验证

B.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C.具体经验阶段、抽象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

D.抽象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

10.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 )。

A.准备律、强化律和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C.反应律、准备律和练习律

D.强化律、反应律和效果律

11.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是( )。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

B.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

C.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D.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12.赫尔的概念形成的联想理论,试根据( )原理来解释概念的形成。

A.理解

B.联想

C.反应联系建立

D.强化反应

13.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

A.学习活动的层次和学习的准备性

B.知识的准备和学习的动机

C.注意和学习动机

D.注意和知识的准备

14.发展是个体从( )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A.胚胎期到出生

B.出生

C.新生儿期

D.一周岁

15.按照功能,评定可分为( )。

A.评判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

B.评判性评定、诊断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

C.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

D.常模参照评定和标准参照评定

16.反映测验正确性的指标称为( )。

A.信度

B.可靠度

C.正确度

D.效度

19.我国的学者把学习分为( )。

A.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D.知识、材料的学习、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20.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包括( )。

A.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B.教学效能感、教师的健康状况、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C.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D.教学效能感、教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21.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

22.卡根把不急于回答问题,在作出回答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回答的学生称作为( )的学生。

A.深沉型思维

B.反思型人格

C.深沉型人格

D.反思型思维

2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有( )。

A.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B.知觉、模仿、操作、连贯和习惯化

C.感觉、知觉、模仿、操作、连贯和习惯化

D.感觉、知觉、模仿、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25.元认知结构包括( )。

A.元认知的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B.元认知的知识、元认知控制和元认知技能

C.元认知的知识和元认知技能

D.元认知控制和元认知技能

1.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霍尔

C.桑代克

D.加涅

2.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对结果作数量分析并可反复验证()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问卷法

3.在学科性质方面,教育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应用科学

D.交叉科学

4.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水平的()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6.从学习动机的来源上,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7.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8.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纵向迁移

D.特殊迁移

9.小学生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A.抄写与过度学习

B.群集与形象联想

C.形象联想与谐音法

D.群集与概括

10.使用复述与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

A.理解信息

B.应用信息

C.转换信息

D.保持信息

1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12.试误说揭示问题解决过程是()

A.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通过有目的的某些尝试,在豁然之后得到解决

13.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个性

B.态度

C.品德

D.意向

14.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认识不足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16.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讲的智力,其核心是()

A.记忆力

B.注意力

C.想像力

D.抽象思维能力

17.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8.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学习兴趣

B.缺乏学习动机

C.智力低下

D.缺少某些学习技能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此时的心理冲突为()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

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1.心理卫生工作一般分为三级水平,其三级水平是()。

A.对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

B.人从出生开始的各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处理

C.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

D.主要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3.教师之所以要扮演“学生楷模”的角色,最重要的原因是()。

A.教师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教师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体现者

C.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

D.教师是一名管理者

4.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

B.在知识的应用中有可能存在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什么关系

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

A.从自律渐向他律按阶段发展

B.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

C.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按阶段发展

D.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按阶段发展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能力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归因

B.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归因

C.内部、稳定和可控归因

D.内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归因

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二次复习的时间应安排在()。

A.下课前

B.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

C.一个星期后

D.一个月后

8.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中,如果个人的外部行为相似,其心理状态()。

A.也相似

B.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C.是否相同由个人的性格决定

D.完全不同

9.派生类属学习也称()。

A.类属的下位学习

B.派生的上位学习

C.派生的下位学习

D.类属的上位学习

10.按照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B.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D.智力学习、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

11.如果没有以下条件作保证,问卷调查法的科学性是无法保证的()。

A.被试者的诚实合作

B.精确无误的计算

C.严格的条件控制

D.对因果关系的准确分析

12.根据定义的严格程序可以把概念分为()。

A.经验概念和科学概念

B.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C.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D.关键概念和一般概念

13.尼斯比特等根据策略的不同适用范围,把策略分为三个层次()。

A.阅读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

B.通用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C.检查、自测和矫正

D.复述策略、复习策略和考试策略

14.学生活动微观而最直接的环境是()。

A.学校

B.家庭

C.班级

D.社区

15.一般认为较好的复习方法是()。

A.反复阅读法

B.读背结合法

C.抄写法

D.记忆法

16.以下哪一种表述是错误的()。

A.心理咨询首先要建立一种特殊关系

B.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信任是十分重要的

C.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老师要全力为学生服务

D.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17.自觉性、独立性、坚决性、果断性、纪律性等属于()。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18.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结构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9.道德感是一种()。

A.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

B.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道德判断

C.伴随道德判断而出现的内心体验

D.伴随道德行为而出现的内心体验

20.关于迁移的关系转换说是由()。

A.人本主义学派提出

B.行为主义学派提出

C.认知学派提出

D.格式塔学派提出

21.横向迁移可以进一步地分为()。

A.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

B.正迁移和负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22.耶基斯和多德森研究发现,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

A.会使学习效率下降

B.可使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效率不会发生变化

D.各种可能都会发生

23.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

A.个性上的差异

B.稳定的心理品质上的差异

C.性格上的差异

D.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24.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

A.两门学科之间没有多少关系

B.教育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社会心理学包含了教育心理学

25.男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A.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C.智力成分的差异

D.智力发展顺序的差异

26.信息加工论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为()。

A.算法

B.问题空间

C.算子

D.问题的转变

27.以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以心理健康的常态分布曲线作为依据的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

A.比较法

B.心理统计法

C.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

D.心理测量法

28.教育心理学是()。

A.研究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的科学

B.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科学

C.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D.研究教育现象与心理现象关系的科学

29.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之一是自尊与自卑的冲突,这种冲突也称作为()。

A.多重角色冲突

B.角色内部的冲突

C.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D.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

30.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助人为乐、文明礼貌是一种()。

A.品德

B.道德行为

C.道德

D.道德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选择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社会生产关系B ?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 .社会总产品 【B 】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 .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 .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D .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D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关系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C 】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 A .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 B .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 C .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D .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B 】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 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B 】 6、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 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C 】 7、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 A. 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B、商品与货币的交换 C、等价交换D等量劳动相交换 【D 】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 10、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 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A 11、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D 】 12、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 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 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D. 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B 】 13、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 A. 价值规律的矛盾 B .竞争规律的矛盾 C .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 D.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 【A 】 14、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先决条件是 A .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产生 B .价值增殖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C .价值增殖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 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B 】 16、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 .由劳动时间决定 A. 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二重性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D.劳动力商品理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总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一、填空: 1、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是互动、共享与廉价。 2、计算机网络系统由______主计算机系统(Host)____________、终端设备(Terminal)、_________通信设备__________ 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构成。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子货币类、电子信用卡类、电子支票类。 4、Intranet的计算机环境,包括、网络、Web服务器、客户端和防火墙等。 5、电子金融包括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上证券交易、网上理财等各种通过网络实现的金融服务内容。 6、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与因特网连接阶段国内互联网建设阶段电子商务应用阶段 7、目前,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有:WWW、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Gopher服务、网络新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在商务活动的四种基本流中,(D )最为重要。 A、物流 B、商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2、下列关于电子商务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技术 B、电子商务就是建网站 C、电子商务是泡沫 D、电子商务本质是商务 3、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定义中,“网络”是指(C) A 计算机网络 B 因特网 C 以因特网为主的计算机网络 D 增值网络 4、电子现金的特征不包括(D ) A、虚拟性 B、安全性 C、可储存性 D、重复性 5、我国目前的网上证券交易模式是(A ) A、券商网上电子交易模式 B、完全网上电子交易模式 C、券商理财模式 D、非完全网上电子交易模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客户关系管理只注重吸引新顾客 B、客户关系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关系营销” C、交易营销更注重保留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7、EDI广泛用于(A ) A、商业贸易伙伴之间 B、网上零售 C、企业内部管理 D、B to G 8、以下哪项不是电子汇兑系统所提供的服务(C ) A 汇兑 B 托收承付 C 网上保险 D 委托收款 9、TCP/IP协议规定,每个IP地址由(B )组成。 A.网络地址和端口地址 B. 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C.网络地址和协议地址 D.主机地址和协议地址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选择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B )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斯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个阶段的主要成就?(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商业银行考试题库(500道)

1.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答案】B 2.某银行最近推出一种新的贷款品种,该品种的利率每年根据通货膨胀利率调整一次,则该贷款品种属于()。 A.固定利率 B.行业公定利率 C.市场利率 D.浮动利率 【答案】D 3.公司信贷是以()为接受主体的资金借贷或信用支持活动。 A.自然人 B.公司 C.企业 D.非自然人 【答案】D 4.在减免交易保证金业务中,从风险的角度看,()承担了交易中的()风险。A.银行,价格 B.银行,信用 C.客户,信用 D.客户,价格 【答案】B 5.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是()。 A.浮动利率 B.法定利率 C.行业公定利率 D.市场利率 【答案】B 6.认为银行稳定的贷款应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合格票据)基础上,从而导致银行长期设备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迅速发展的信贷理论是()。 A.资产转换理论 B.超货币供给理论 C.真实票据理论 D.预期收入理论 【答案】D 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狭义公司信贷专指银行的信用活动,包括银行与客户往来发生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 B.广义的银行信贷指银行筹集债务资金、 借出资金或提供信用支持的经济活动 C.公司信贷是指以非自然人法人、其他经 济组织委接受主体的资金信贷或信用支 持活动 D.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一种无条件的承 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答案】D 【解析】银行开立信用证后,只有持证方 在提交了信用证上规定的单据、满足规定 的条件后,银行才予以付款。所以,信用 证付款是有条件的。 8.从贷款提取完毕(或最后一次提款)之 日开始,到第一个还本付息之日间的时间 为()。 A.贷款期 B.提款期 C.宽限期 D.还款期 【答案】C 9.自营贷款的期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 年。 A.5 B.6 C.10 D.15 【答案】C 10.短期贷款的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 (),长期贷款的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 ()。 A.原贷款期限的一半;原贷款期限一半 B.原贷款期限;3年 C.原贷款期限;原贷款期限一半 D.原贷款期限一半;3年 【答案】B 1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为 (),利润的主要来源为()。 A.存款;贷款 B.存款;中间业务 C.贷 款;存款 D.贷款;中间业务 【答案】A 1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指(),负债业务 指()。 A.资金来源业务;资金运用业务 B.存款业务;贷款业务 C.资金运用业务(存款);资金来源业务 (贷款) D.资金运用业务(贷款);资金来源业务 (存款) 【答案】D 13.在不同的贷款品种中,借贷双方承担 利率变动风险较小的是()。 A.固定利率 B.浮动利率 C.市场 利率 D.本币利率 【答案】B 【解析】浮动利率的特点是可以灵敏地反 映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因而借贷 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动风险较小。 14.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中长期 贷款利率按贷款合同()相应档次的法定 贷款利率计算。 A.签订日 B.成立日 C.生效日 D.实施日 【答案】C 15.我国中长期贷款属于()品种,采用 的基准利率为()。 A.固定利率,市场利率 B.浮动利率, 法定利率 C.固定利率,法定利率 D.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 【答案】B 16.()时,适用罚息利率,遇罚息利率 调整()。 A.贷款展期,不分段计息 B.贷款 展期,分段计息 C.挤占挪用贷款,不分段计息 D.逾期 贷款,分段计息 【答案】D 17.中长期贷款可分为()。 A.1-3年(不含3年)、3-5年(不含5年)、 5年以上3个档次 B.1-3年(含3年)、3-5年(含5年)、5 年以上3个档次 C.1-2年(不含3年)、2-5年(不含5年)、 5年以上3个档次 D.1-2年(含3年)、2-5年(含5年)、5 年以上3个档次 【答案】B 18.商业银行贷款应实行()的贷款管理 制度。 A.审贷一体、集中审批 B.审贷分离、 集中审批 C.审贷分离、分级审批 D.审贷一体、 分级审批 【答案】C 19.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年以上 的贷款。 A.2年(不含2年) B.3年(不 含3年) C.5年(不含5年) D.10年(不 含10年) 【答案】C 20.国内商业银行通常以()为基础确定 外汇贷款利率。 A.央行确定基准利率 B.国内市场利率 C.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D.法定利率 【答案】C 21.在减免交易保证金业务中,从风险的 角度看,()承担了交易中的()风险。 A.银行,价格 B.银行,信用 C.客户, 信用 D.客户,价格 【答案】B 22.关于我国计算利息传统标准,下列说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多种要素。 A 教学环境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目的 2.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A 1903 年 B 1913 年 C 1924 年

D 1934 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 20 世纪20 年代以前 B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末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 B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90 年代起 7.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

A 20 世纪末 B 20 世纪初 C 19 世纪末 D 19 世纪初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 廖世承 B 房东岳 C 潘菽 D 陆志伟 9.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 学生的学习 B 教育措施 C 学校环境 D 学与教的规律 1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 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2.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环境 13.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2、 F 列关于电子商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技术 、电子商务就是建网站 周亚培 2010国贸一班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与廉价。 2、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 ___________________ 、终端设备(Termina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构成。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电 子货币类、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4、 Intranet 的计算机环境,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客户端和防火墙 等。 5、 电子金融包括网络银行、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网上理财等各种通过 网络实现的金融服务内容。 6、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 3个阶段,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目前,In ternet 提供的基本服务有: WWW _______________ 、文件传输、 _____________ 、 Gopher 服务、网络新闻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在商务活动的四种基本流中, ()最为重要。 A 、物流 B 、商流 C 、资金流 D 信息流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