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原州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概况

1.1.1 实施概况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境内分清水河、茹河、葫芦河三流域,总面积3506.0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409.00km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一期、茹河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马什好项目区、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截目2007年底,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达到949.2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9.40%,其中:建设旱作基本农田44530hm2,沟坝地133hm2,乔木林288.6hm2,灌木林30435.8hm2,经济林1405hm2,果园195hm2,种草11130hm2,封禁治理1800hm2,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37座,中淤坝30座,小型淤地坝58座,水窖6600眼,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7840座。

经过治理,许多过去破烂不堪的小山沟,已变得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榜样。原州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一些好的经验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2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原州区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按照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并将其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层层签定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抓出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部门围绕水土保持成效、水土保持作用,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重点宣传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及危害,宣传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所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通过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保护生态环境。

1

3、完善政策,加强项目管理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部门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农民投劳及补偿机制等,利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要按照“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坚持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耕地、草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新办法。

4、加大执法力度,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监督执法上,水保部门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为切入点,将监督、检查、收费“三权”及“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管护。

5、抓重点。创精品,树典型

一是抓好典型示范,坚持科学选点、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各项治理措施。示范小流域要以坡耕地改造利用为重点,加强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经果林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典型。二是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果的综合效益。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坚决返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要通过精品小流域及典型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高质高效方向迈进。

6、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回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要求,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对水土流失较轻、人口密度较小、降水较为充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大面积的封育保护,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封禁治理要做到范围、措施、投入、人员落实,并妥善解决好封禁治理区群众的生活、收入和经济发展问题,确保封得住,有效果,不反弹。

1.2 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大红沟流域的选择

1.2.1 项目区选择理由

1、根椐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今后宁夏将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原州区涉及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沟、冬至河、清水河上游、清水河下游等6条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立项建设,规划从2008-2020年,

2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6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3.2万hm2,营造经果林0.36万hm2、其它林木1.2万hm2;人工种草1.6万hm2,封育保护1.60万hm2,建设骨干坝108座、中小淤地坝296座,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800座(处、眼),估算总投资3.06亿元。

2、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161.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与现在实施的茹河二期、西川坝系及正在争取立项的杨达子沟流域相邻,项目区具有一定的水土流失治理基础,当地有较丰富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和健全的管理、工作机构,有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力量和治理技术。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国家投资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集中、强化治理,建立起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取得预期的综合效益。

1.2.2 流域概况

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161.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地理坐标东经106°09′59″~106°27′46″,北纬36°16′03″~36°23′56″。

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第二副区,总体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黄土覆盖较厚,冲沟发育,局部呈黄土梁峁地貌。在河流发育的地段有较小规模的冲洪山间平原洼地。黄土丘陵多呈北东一南西和北西一南东展布。由于受水流切割侵蚀作用,沟谷多为“U”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51.17km2,侵蚀模数6500吨/km2·年。

流域南起原州区寨科乡大台村,自东南流向西北,至原州区三营镇海淌村汇入清水河,干流全长23.99km。流域由一条主沟大红沟和两条较大平行“Y”字形支沟水沟和干石沟组成。在主沟和两条较大支沟上有十多条较小平行“Y”字形支沟。海拔高程在2131.6—1530m之间,相对高差为601.6m,沟壑密度2.3km/km2。,该流域的气候属属干旱温和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6.2℃,大于10℃的积温为2360℃,无霜期120~140天,年蒸发量1800.0mm。

流域涉及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黑城等4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及云雾山、石岘子林场的一部分。现有人口12369人,2791户,农业劳动力6961个,土地总面积161.00km2,现有耕地7336.78hm2,其中水平梯田723.69hm2,人均基本农田0.06hm2。2007年底,全流域粮食总产量为531.86万kg,人均产粮430kg,人均纯收入1617.00元。

3

截止2007年底,流域内坡面治理保存面积32.87km2。其中:人工草216.24hm2,乔木林312.41,灌木林1418.66hm2,经济林53.40 hm2,封禁治理562.42hm2,水平梯田723.69hm2。治理度21.74%,林草覆盖率15.82%。流域内现保存有水窖2791眼。

大红沟流域具有一定的治理基础,但从措施布局上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现状措施主要集中在上游延公路一带,下游措施面积较少,空白区较多。二是措施结构不合理,村与村之间差别较大;二是林分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林分是中、幼林,林业产值低。而且现状措施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综合效益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需要,所以从整条流域考虑,应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和大规模治理,加大治理力度,形成规模效益,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在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为区内其他同类治理项目建设提供治理经验。

1.3 可研编制依据和过程

流域可行性研究,依据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0年)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根据流域地形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治理现状以及已批复项目情况,将全流域共划分为5个小流域(片)治理单元,并提出了不同治理单元和各小流域(片)防治任务和措施配置模式。2008年1月~2008年3月组织技术人员,经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测、调绘和内业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原州区大红沟流域治理措施布局及建设规模编制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红沟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工程建设规模、内容与工期

1.4.1 流域建设规模与内容

针对目前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外业查勘和分析论证以及方案比选,确定流域建设内容和工程规模为:

治理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06km2。新增治理程度48.33%,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0.07%。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010.01hm2,栽植乔木林104.69hm2,灌木林897.44hm2,发展庭院特色经果林10.00 hm2,发展退耕经济林227.38hm2,人工种草1106.88hm2,封禁治理2950.00 hm2(工程围栏86321m、管护房50 m2、宣传牌5座、舍饲羊棚115栋);新建涝池50座,水窖150眼,泉水改造10处;新修田间道路138km。

4

1.4.2 建设工期

流域建设从2009年开始实施,2011年竣工,工期3年。年均治理面积24.35km2,年治理进度为16.11%。

1.5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工程共动用土石方819.73万m3,砼及钢筋砼483m3,砂浆441m3,总投工27.38万工日,工程总投资2950.7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819.83万元,林草措施费612.83万元,封禁治理措施费144.70万元,独立费用206.35万元,预备费167.02万元。

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的原则筹集,申请中央投资1256.59万元,地方匹配1070.89万元,群众自筹623.26万元。单位面积总投资40.39万/ km2,单位面积中央投资17.20万/ km2。

地方配套资金中,利用项目捆绑的方式配套资金625.17万元,占地方配套资金的58.39%。

1.6 效益分析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3.06km2,新增治理程度48.33%。期末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93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0.07%。新增林草面积5296.39hm2,林草覆盖率达到48.82%。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32.78万t,各业年产值可达到4252.84万元,比治理前增加846.2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70元,比治理前增加453元,提高了28.0%。

根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当i=7%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2.68%,净现值3595.25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83,投资回收年限为9年,因此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流域工程特性表见表1-1、续表1-1。

5

续表1—1

6

2 流域概况

2.1 流域位置

大红沟流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部,中心距固原市城区55km,地理坐标东经东经106°09′59″~106°27′46″,北纬36°16′03″~36°23′56″。(见地理位置图),呈西北—东南走向,呈叶状。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总面积161.00km2。

流域行政区划见附图1。

2.2 自然条件

2.2.1 地质地貌

1、地质

(1)地层岩性

流域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层(Q

4lal)角砾,第四系上更新统Q

3

m黄土,

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

1h

)泥岩等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①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

1h

岩性主要为桔红—桔黄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属河湖相沉积,泥质胶结,厚层状,分布于黄土层下。在切割较深的沟谷底部零星分布。

②第四系上更新统(Q

3

m)

岩性主要为黄土、土黄色,较松散,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多见有黄土喀斯特地貌发育,含有大量的云母和少量钙质结核,是构成黄土丘陵的主要岩性。

③第四系全新统(Q

4

lapl)

岩性主要为角砾,杂色,稍密—中密状态,厚度0.5—1.0m左右,主要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沟底。一般粒径0.5—2.0cm,最大粒径约10cm,次棱角状,成份为灰岩、砂岩等,大于2mm的颗粒占70%左右,粉细砂及少量粘性的土充填。

(2)地质构造及地震

流域位于中朝准地台的西南边缘和祁连褶皱系的东北端,横跨地槽和地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红糜子湾—黑马泉大断裂为界,其西归于祁连褶皱系走廊过渡带。其东则属中朝准地台鄂乐多斯中台拗。工作区的褶皱构造中,背斜和向斜发育程度不同,其中以背斜为主,这些背斜多为小型的短轴背斜或穹隆构造。地壳发展历史有明显的

7

过渡性及断块升降为主的特点。

本区历史上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据史料记载,1219年—1969年的750年内,内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6级以上6次。最强烈的是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震级8.5级,震中裂度12度。1920年—1969年49年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0次,平均每两年半一次4级以上地震发生。据查《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作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特片周期为0.4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地震基本裂度为Ⅷ度。

(3)水文地质

流域内黄土中一般无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在60m左右。地下水的运动方向由两边山地向沟中运动,与地表径流基本一致。地下水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由北向南逐渐变差。流域内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沿河谷分布,出露于地表,汇入河流。第四系孔隙潜水水力联系较好,地下水位连续,多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但在下游,河水补给地下水。

2 、地貌

大红沟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过渡带。流域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特征,有缓坡黄土梁、峁、坡和壕掌等地貌。梁、峁、坡、壕掌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坡、壕掌之间,坡的坡度一般在15°左右,壕掌的坡度一般在15°-5°之间,少数地方在5°以下。

流域中下游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特征,有黄土梁、峁、梁峁坡、沟坡、沟谷、沟床等地貌。其特点为山大沟深、梁长沟窄,一般沟底到梁峁顶高差在200m 以上,梁长在2km左右。海拔高程在2131.6—1530m之间,相对高差601.6m,沟壑密度2.3km/km2。

3、沟道特征

流域由一条主沟大红沟和两条较大平行“Y”字形支沟水沟和干石沟组成。在主沟和两条较大支沟上有十多条较小平行“Y”字形支沟,毛沟不很发育。主沟与支沟沟道特征基本相近,除上游壕掌呈宽浅“V”型外,其余多呈窄“∪”字形,沟底宽一般在10-30m,最宽处40m左右,最窄处仅1-2m。流域主沟长33.99 km,两条较大支沟长度分别为10.15km和9.9km。全流域大于200m的沟道总长度370km,。流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谷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9.5%,沟间地占总面积的50.5%,沟壑密度为2.3km/km2。流域沟床平缓,比降约为4‰。

4、土地类型与坡度组成

8

流域总土地面积16100.00hm2,土地类型主要有梁峁盖地、梁峁缓坡地、梁峁陡坡地、梁峁坬地、壕掌地、台地、台边缓坡地、台边陡坡地、陡坡塌地、沟坡地、崖坬地、水平梯田等十几种类型。在总土地面积中,坡面面积占50.5%,沟谷面积占49.5%。土地坡度组成为:<5°的面积982.6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6.1% ;5°-15°的面积2283.63h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18% ;15°-25°的面积5926.2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36.81% ;25°-35°的面积2721.05hm2, 占流域总面积的16.90% ;>35°的面积4186.4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26.00% 。土地坡度组成详见表2-1,附表3。

表2-1 大红沟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

2.2.2 土壤植被

1、土壤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表明,流域内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土壤质地疏松,遇水易溶解。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土,具有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土质上下均匀、无明显沉积等特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0.5%—1%之间,养分缺乏,呈碱性。沟谷坡下部分布有少量红胶土。沟底分别有多个沉积台,在沉积台主要为沉积沙土,沉积台之间部分地方有出露的岩石。

2、植被

流域植被区划属干旱草原地带,根据史料记载,流域内从古代开始就是畜牧区,

9

以牧为主,天然草场资源丰富,产草量较高,后来由于人口增长,毁草开荒,加之过渡放牧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在残留的天然植被主要是一些低矮的草本植物,如虎榛子、长芒草、茭蒿、铁杆蒿、百里香、冷蒿等,覆盖度较低,其保水保土作用很低,其下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在大红沟流域内实有草场面积389.68hm2,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长芒草为主的草原植被。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通过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在环云雾山周围实施大面积封山禁牧措施,但恢复较慢。

流域内的人工植被主要有山杏、山桃、柠条、沙棘、紫花苜蓿等。这些林草大部分为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多为林草混交种植,另外还有一部分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牧草,通过图斑勾绘和查阅退耕还林还草资料,确定流域内现状林草措施面积占总面积的15.92%。其中:乔木林面积312.4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42%,灌木林面积1418.6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81%,人工种草216.2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34%,封育面积562.4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49%。

表2-2大红沟流域植被状况统计表

2.2.3 耕地类型与坡度组成

流域有耕地面积7336.78hm2,其中机修水平梯田723.69hm2,坡耕地6613.09 hm2。

10

其中:<5°的面积848.34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1.56%;5°-15°的面积1691.98hm2,占坡耕地面积的23.06%;15°-25°的面积4213.42hm2,占坡耕地面积的57.43%;25°-35°的面积583.04 hm2, 占坡耕地面积的7.95%。耕地坡度组成详见表2-3,附表5。

2.2.4 气象水文

1、气象

流域所在区域属干旱温和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干燥炎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严寒漫长。流域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6.2℃,大于10℃的积温为2360℃,无霜期120--130天,年蒸发量1800.0mm。气象特征值详见表2-4。

表2-4 大红沟流域气象特征值表

11

2 、降水

流域年最大降水量718.7mm,最小降水量264.1mm,多年平均降水量420mm。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1%,且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是形成高含沙洪水和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降水特征值表详见表2-5。

3、径流、泥沙

1)径流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8.1万m3,最大年578.6万m3,最小年212.6万m3,年平均径流深21mm。受年内降水不均影响,年内径流量分配极不均匀,径流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79.1%),8月份最多,占20%-40%,1月份最少,占1%-3%。夏粮作物生长期的4-6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15%左右,造成作物生长期水量不足。夏季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暴雨集中,历时短,往往产生局部暴雨洪水,引起洪灾。受近年大范围干旱影响,各支沟很多潜流泉眼干涸,沟河断流。

2)泥沙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98.26万T。泥沙主要特点为:一是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输沙量占全年输沙总量的95%,且集中分配在汛期的几次暴雨洪水过程中;二是年季变化大,实测最大年,最小年之比达29.5倍;三是年含沙量大,达到44.9kg/m3,最大年1974年达855 kg/m3。

12

13

表2—6 流域径流泥沙特征值表

注:洪水指一次洪峰≥2倍多年平均流量的径流过程。 4

水文泥沙分析计算

1) 水文分析

不同设计频率洪量模数和不同频率洪峰模数根椐《宁夏暴雨洪水图集》,由于大红沟流域和西川沟流域为清水河上游两条相邻的支流,同处于原州区寨科乡境内,因此,大红沟流域水文分析计算参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宁夏西川沟流域沟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计算,其结果见表2—7。

表2—7 大沟流域不同设计频率洪峰、洪量模数表

2) 年均输沙量 (1)输沙模数

M sb =(1+β)M s 式中:M sb —输沙模数,t/km 2·a;

M s —年均悬移质输沙模数,t/km 2·a,红年均悬移质输沙模,

由《宁夏水文手册》查得为6000t/km 2;

β—推移质比例系数,一般取0.05~0.23,取β=0.08。 由上式计算流域年输沙模数6500 t/km 2·a。 (2)年均输沙量

年均输沙量采用下式计算: W=M sb ×F 式中:W —年均输沙量,t ;

F—流域水土流失面积,km2;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通过计算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98.26万t。

2.2.5 水资源及满足程度

流域内水资源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主要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因而水资源总量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根据多年实测资料表明,项目区年平均降水总量6762万立米,其中90%用于植物吸收和土壤蒸散之中的水量为6085.80万m3,实际水资源量为676.2万m3,其中地表径流量为338.1万m3,地下水为资源338.1万m3。

流域水资源主要特点为:一是水资源贫乏,流域人均占有地表径流量为227.8m3,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298.4 m3,远低于全国和黄河流域水平;二是利用难度大,在年产水量中,汛期(6-9月)洪水总量为267万m3,占地表径流量的79.1%,由于没有有效的拦蓄工程,致使大量的洪水资源经河道排放出境,未能有效利用。

项目区地下水靠其地表入渗补给,且互相补充,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底板埋深在150-200米以下不等,利用难度大。

项目区现有总人口12369人,有大牲畜4187头,小家畜13955只,根据预测,到项目期末,总人口为13026人,大家畜5878头,小家畜29390只,作为今后农业发展预测,可灌溉农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考虑为0.3万亩,林、草灌溉面积达到0.1万亩。

参考《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资料,立足本地区缺水的实际情况,项目区各行业用水定额的确定原则为:

1) 农业灌溉用水:扣除作物生长期的有效降雨按60立米/亩考虑。

2) 工业及乡镇企业用水定额按照规划期末工业生产发展及技术进步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确定。

3) 城镇居民和农村人、畜用水,考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量有所增加考虑,具体指标见下表2-8

14

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指标及需水定额分析,到2011年流域需水量84.40万m3,占水资源总量12.50%。其中农业人口需水量40.05万m3,大家畜需水量5.33万m3,羊需水量2.84万m3,其它各业用水量35.37万m3,由于人口一般居住在山坡的中上部,目前利用的主要形式为水窖,且户均只有一眼,除集流场拦蓄一部分径流外,主要靠人挑、牲畜拉运将库坝或泉水贮存于水窖中,以供生活之用,不能满足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但是,随着东部人饮工程和一些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区域内人畜饮水困难可基本得到解决。

2.3 社会经济条件

2.3.1 人口状况

流域涉及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黑城等四个乡(镇)的北淌、新淌、东淌、大台、湾掌、红沟、炭山、丘陵、石珠湾、海淌、唐湾、六窑等11个行政村及石岘子林场、云雾山草原管理站的一部分。涉及农户2791户,人口12369人,劳力6961个。人口密度为77人/km2,人口主要分布在坡面上部、沟道两岸台地上。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固原市原州区统计资料分析及当地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13‰递增。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见表2—9。

15

2.3.2 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状况

大红沟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1.30hm2,为流域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截止2007年底,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农耕地7336.78hm2,其中:坡耕地6613.09hm2,水平梯田723.69hm2;乔木林312.41hm2,灌木林1418.66hm2,经济林53.4hm2,人工草地216.24hm2;封育草562.42hm2;荒地5845.88hm2;未利用地75.14hm2;其它用地279.12hm2。土地利用比例:农耕地45.57%、林地11.08%、牧草地4.84%、荒地36.31%、未利用地0.47%、其它用地1.73%。流域土地利用特点:农业用地比重大,林地和草地面积较小,荒山面积较大。

2、土地利用潜力

1)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原州区东部山区坡耕地粮食单产在750kg/ hm2左右,而水平梯田的粮食单产在2250kg/ hm2左右,是坡耕地的3倍。所以,通过坡耕地改造增加基本口粮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解决民生问题关键。

2)土地后备资源潜力。流域坡耕面积6613.09hm2,荒地5845.88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1.08%和36.31%。因此,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大。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林、牧用地不协调

农业用地面积较大,林草地面积较小,占总土地面积45.57%的耕地中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少,人均基本农田仅0.06hm2。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畜牧业与基本农田、草地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林牧用地比例失调(1:0.24:0.11),产业结构内部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土地利用率低(63.2%),林草覆盖率低(15.92%),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率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2)天然牧草地退化

大红沟流域位于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仅有的216.24hm2人工草地,远不能满足流域畜牧业发展需要,农民想养羊而无草可喂,多年来形成的放养习惯还没有改变。因此,草地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环节。

3)土壤瘠薄,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一是由于水土流失面积造成土壤流失养分流失;二是由于农田不合理施肥造成土

16

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使土地质量显著下降。三是旱灾频繁。以上情况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致使农业生产稳定性差,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4)土地管理的法制、机制和体制不健全,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不到位,土地利用不充分。

2.3.3 经济状况

1、农业生产状况

2007年底,流域农村各业总产值3406.55万元,其中种植业1746.58万元,林业187.37万元,牧业532.25万元,副业940.35万元。农村各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依次为51.27%、5.55%、15.62%、27.60%。粮食总产531.86万kg,人均产粮430kg。农村人均纯收入1617.00元。见表2—10。

流域农村经济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沿袭“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自我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为主,油料次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比为7:3。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糜谷、玉米、小麦、豆类、荞麦等,油料作物主要有胡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较少。牧业以养牛、养羊为主,除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外,畜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底,存栏大家畜4187头,羊只8373只。副业主要是小型运输、加工业及劳务输出等。

2、农产品的市场供需

17

农业在流域经济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自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农户是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农户是市场主体。尽管流域各级政府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的流通体制改革,但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滞后,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统一、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大市场还未形成,市场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薄弱,农产品总量平衡、季节平衡、区域平衡、年际平衡的能力较低,稳定市场价格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这也正是目前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最大弊端。

流域粮食基本能满足自给,只有少部分参与市场流通,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主要是经济作物如豆类、油菜籽、马铃薯等,畜牧业在流域农产品市场供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畜产品加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具有民族优势,除能满足流域自给外还有一定的外销能力,从市场需求及加工能力看,流域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潜力。但由于畜牧业规模小,家庭经营中的“小而散”、“小而全”与市场需求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不相适应。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小,效益差,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无论从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农业经济结构和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结构特点

(1)种植业以旱作农业为主

流域位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降雨年际变化大,1957~1979年资料统计,23年内春旱发生15次,夏旱13次,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6~9月的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9.1%,年平均蒸发量1800mm,是平均年降雨量的4.29倍,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流域水资源极为贫乏,年内和年际之间分布相差悬殊,极不稳定,每年每km2年均仅产水2.1万m3,加之流域水资源利用工程少,有限的水资料利用率较低,这就形成了流域种植业生产以旱作为主的特点。

(2)农业生产潜力较大

流域农业生产虽然低而不稳,但潜力尚大,据1980年自然资源调查,从光、热、水、肥四个因素分析,年总辐射128千卡/cm2.a,日照率57%,日照时数2595h,光能利用率仅0.2%,因此,光能不是限制流域生产和产量的因素。热量虽还不够丰富,积温偏低,但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完全可能的。水份潜力据估计,平均降水年基本农田每hm2产2250kg,最低降水年1500kg,最高降水年可达3000kg。肥力对产量影响极为明显,也是目前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在上等肥力条件下每hm2产春小麦3500kg,用水效率达0.52kg/mm,中等肥力条件下每hm2

18

产春小麦2250kg,用水效率达0.38kg/mm,低等肥力条件下每hm2产春小麦1500kg,用水效率达0.21kg/mm。从现状生产看,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尚大。

(3)林业生产薄弱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土地、社会经济等限制因素,流域林木主要是生态林,能提供林木产品发展农村经济的数量较少。

(4)牧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流域位于农牧交错区,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大家畜在经济过程中,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役畜、有机肥料,小家畜主要是羊,作为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除部分为农民自产自给外,大多数羊参加市场流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宁夏全面禁牧政策的实施,流域畜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草产业发展滞后,二是舍饲设施和舍饲技术落后,三是在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方面跟不上。致使畜牧业在该地区的地位逐渐下降。

(5)工副业形成多元化

随着社会生产体制的变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工副业生产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成份,这也是农村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工副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势必增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内部活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流域现有农副产品加工、土木建筑和劳务输出等多个工副业生产,为流域工副业生产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2)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人口剧增

流域每km2人口密度由1963年的47人上升到77人,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物质再生产与人口增长失去平衡,人口持续增长、畜牧业与基本农田、草地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直接影响流域生态和粮食安全。

(2)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产值结构不尽合理

流域近几年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水平仍然低下,2007年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764kg,1984年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624kg,相比之下有所提高,但生产水平仍然低下。农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畜牧业、林业、副业发展仍很缓慢,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占15.62%,林业比重更小仅占5.50%。在总产值中,农业人口平均农业产值1412.07元,林业产值151.48元,畜牧业430.31元,副业760.25元,说明畜牧业、林业发展仍很缓慢。

2.3.4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19

交通有固—环、黑—炭公路沿流域分水岭通过,流域涉及各村与乡政府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另外10KV输电线路通往各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

流域内水利工程发展缓慢,到目前,沟道内没有一座控制性工程,原州区水利局多次计划在流域出口处修建水库,但由于上游来水含沙量太大,讯期无法需水,专家建议首先搞好上游坡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然后再在下游建设水库,以保证蓄水工程的长期永续利用。因此,搞好大红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下游水库的仅快建设,发展灌溉促进下游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对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的评价

2.4.1 土地资源丰富

流域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土地瘠薄,加上“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承载力降低,环境容量及人口承载能力不断下降,造成“愈贫愈垦,愈垦愈贫”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4.2 光热资源充足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经济林果光合作用及果品糖份积累,是经济林果尤其是早酥梨、仁用杏等的适生区和优质高产区。

2.4.3 植被覆盖差

流域植被覆盖差,草场退化严重,坡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防御保护能力降低或基本丧失。为此必须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林草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小气候的调节能力,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20

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方案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实施方案 实施机构:贵阳市白云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咨询机构:中化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7月

实施方案总述 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水环境项目 所属领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项目类型:新建项目+存量项目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麦架河干流治理范围为青龙路桥至沈官桥,长度为5.2km,支流治理包括罗格凼河、洗马河、大路河、潮水河等11条支流。 项目总投资:171140.51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防洪排涝、截污治污(含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物联网系统等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子项。 子项目一:麦架河河道防洪排涝、截污系统、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及物联网系统。 子项目二:新建麦架河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5万吨/日,二期(2020年)规模扩建至12万吨/日。 子项目三:新建污泥处理中心一座,设计规模为160吨/日。 子项目四:转让贵阳市白云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6万吨/日)特许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特许经营权转让价款定向投入到水环境治理,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二)项目实施背景和示范意义 1.项目实施背景 麦架河是白云区辖区内流经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主要产业及居住用地多分布在其流域范围,麦架河流域将是白云区未来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近几年来,随着白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聚集人口大量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进入麦架河,严重超出河流的环境承载能力,导致麦架河水质严重恶化,百姓翘首以待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 案的编写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当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

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1.1 国外发展 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水、航运等单一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大,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自然与人文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1.2 国内发展 自2015 年“水十条”发布以后,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千年大计,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进入了政策密集发布期。目前水环境治理理念已经从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思路,

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控水污染的治水模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从大环保到大生态,流域治理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并非单纯的环保工程,而是涵盖内容更广大的生态工程,细化来看,大致可分为截污工程、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清淤工程、引水补水工程,以及流域治理后的水质在线监测、运营管理等。 二、基础概念 2.1 流域治理概念 流域治理区别于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过介入一个流域整体的水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按照流域规模大小,可分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县)流域治理以及跨街乡镇的流域治理。

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2.2主要术语 (1)水环境:以水域为核心,包括水体、沿岸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植被、地形地貌、人类建筑等诸多要素的一个生态景观体系。它既有水体、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也有建筑物、人类活动、人文景观等社会因素。 (2)内源污染:指进入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当累积到一定量后再向水体释放的现象。 (3)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城市生活污水由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导学案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中游地区为,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资源。 3.田纳西河水汽主要来自和,海洋给当地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4.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主汛期是月到次年月中旬。 5.该流域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等矿产资源。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发达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原因造成后果 土地退 化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对地力 消耗较大。 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 坏 扩大耕地面积;炼铜用木炭;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 染炼铜排放高浓度的SO2,形成酸雨。 污染土壤、水体,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长期的,加上和经常性的,田纳西河严重,

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也仅限 于。到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已经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贫困和落后的 地区之一。 自学检测区 内容自我评价1.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 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2~4题。 2.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 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的治理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3.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流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建设抽水储能电站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流域内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I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 (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1.1.3方案编制过程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按照自治区引黄灌区大力实施城乡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要求,平罗县在陶乐地区选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项目区。项目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政府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条件迫切,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治沙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作,逐步使我县的水土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规化道路。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的要求,受平罗县水务局委托,我院设计人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经过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12年2月中旬由石嘴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本可研报告。

水环境整治的公开信

水环境整治的公开信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那么你知道水环境整治的公开信怎么写吗?下面了水环境整治的公开信,供你参考。 XX :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河道警长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全力做好鳌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公安局承诺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通过实行“河道警长制”,充分履行公安职能,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全力护航我县鳌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河道警长”领导表率作用,激发广大民警干事热情,通过依靠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形成人人参与治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社会面维稳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在鳌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职能,依法严惩破坏水环境资源的犯罪,以“涉水”环境犯罪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幕后保护伞“四种人”作为打击工作重点,力争铲除相关黑色产业链。 xx 20xx年x月x日 XX: 按照省、市、县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部署要求,我局将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扎实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举全局之力补齐水环境保护短板,进一步提升**流域水质。特郑重作出如下承诺: 一、坚决打好涉水重污染行业整治攻坚战。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企业、集聚一批小散企业、消减一批危重企业”的新思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xx年底基本完成**流域卤制品、皮革后处理等涉水重污染行业整治。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苏水农函[2011]5号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建议书

X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 ..................................................................................................................... - 7 - (一)项目名称.................................................................................................................. - 7 - (二)项目类型.................................................................................................................. - 7 - (三)建设地点.................................................................................................................. - 7 - 1、剑川县 .................................................................................................................... - 7 - 2、剑湖流域 ................................................................................................................ - 8 - 3、剑湖......................................................................................................................... - 9 - (四)项目建设内容.......................................................................................................... - 9 - 1、基本方案及后期运营安排................................................................................... - 9 - 2、工程项目内容..................................................................................................... - 11 - 3、公共产出物......................................................................................................... - 16 - (五)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21 - (六)前期工作............................................................................................................... - 22 - 1、已经进行的前期工作合规性............................................................................ - 22 - 2、项目当前所处阶段............................................................................................. - 23 - 3、预计建设期......................................................................................................... - 23 - 4、资金筹措情况..................................................................................................... - 23 - (七)项目投资规模....................................................................................................... - 24 - (八)效益分析............................................................................................................... - 25 - 1、环境效益 ............................................................................................................. - 25 - 2、社会效益 ............................................................................................................. - 26 - (九)政府现有支持安排 .............................................................................................. - 26 -

流域水环境治理

流域水环境治理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为治国与治水的古老智慧嵌入了水环境保护的新元素。如是,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综合管理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那么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法有哪些?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一、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性和高投入性,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陷入“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僵局,对流域水环境系统性梳理和分析不足,以点为基础的环境治理项目无法产生出长期稳定的整体流域治理效果。 1.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体系不成熟

以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消除点源污染为主导的传统水 环境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无法系统性和持续性地解决流域水环境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问题。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涉及到水利、环保、市政、生态、景观等多个专业,包括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多项子工程。各专业虽有丰富高效的技术措施和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但目前对这些技术的集成能力较弱,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技术体系尚未形成。若各专业配合不利难以保证各单项技术的运行效果,也无法实现系统的长期稳定,从而导致流域水环境治理短期效果尚可,长期恶化反复。因此,流域水环境治理中要注重多专业的配合,并重视各专业的技术整合,形成适宜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集成技术,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最优设计、强化管理和长效运行。 2.流域水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缺少终极责任人 水环境治理跨行政区域、跨政府部门,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治水,责任边界不清晰。在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下,项目从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各个环节独立操作,没有终极责任人。设计方以投资基数收费,直接导致设计的投资超前、概算偏大;建设方仅需按照施工图施工,无需对设计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优化,建设质量也不需对后期运营负责,从而增加后期维护难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掌握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 一、基本概念 [自主学习]据下图,理解“水系”“流域”“分水岭”“干支流”等概念。 [练一练]在教材42页图2-14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中找到田纳西河,并用虚线绘出其范围。 二、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一)自然背景 [自主探究1]读教材图2-14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结合地图册24页的相关地图,从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合作探究2]结合教材48页活动的2、3题,思考: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流域的开发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社会背景 [自主探究3]读教材48页文字,分析流域治理开发的社会背景。[小结]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背景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自主探究4]水利、工业、农业、环保部门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考察之后,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治理与开发措施。阅读教材P48-P49(包括活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水利部门:田纳西河流域是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且使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的? 2.工业部门: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什么?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农业部门:田纳西河流域如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4.环保部门:在环保方面,当地政府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小结]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措施:

四、治理后的田纳西河流域 [自主探究5]读教材49页,归纳: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 [自主探究6]读教材50页,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治理有何启示? [方法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

平罗县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罗县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和新《水土保持法》为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保障,坚持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全面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保护水源和改善人居环境等各项任务,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平罗县陶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平罗县红崖子乡北部,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1100m等高线,西到203省道向东5km处的南北向的农路为界,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总面积160.0km2(16000hm2),项目区范围涉及陶乐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 项目区位于平罗县黄河东岸的最北端的乡镇,由鄂尔多斯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构成。地势东西方向倾斜,相对高差60~80m,为缓坡阶地,其中大部分属台地平原过渡地带。受毛乌素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5%,重度沙化面积占沙化面积的47%。本次所选项目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项目区位于黄河东岸,从地貌类型划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和鄂尔多斯台地两部分组成,土地沙化程度由西向东呈加重趋势,中、重度沙化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也是风力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对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风蚀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在优选措施、提高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区进一步治理,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挥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政府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条件迫切,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治沙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生活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落实“放管服”要求,加强和规范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加快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规划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同意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或水环境治理规划(方案)。本办法所称重点流域是指纳入规划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流域和海域。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由地方负责筹措,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建设,推进项目建成投运。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专项投资是指为推进规划实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包括长期建设国债投资)。专项投资可对重点流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

第四条专项投资原则上采用切块方式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省级发展改革委)下达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提出专项投资额度、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照要求将年度投资计划确定的投资额度和建设任务等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按规定时限报我委备案。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专项投资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印发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 (二)研究制定专项投资计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投资补助标准、处罚规则,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安排原则和范围,组织省级发展改革委申报年度专项投资计划。 (三)确定分省(区、市)年度专项投资切块额度,下达切块投资计划。 (四)督查专项投资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开展定期调度、不定期稽察和检查,督促省级发展改革委有序推进投资计划实施和项目建设。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督促省级发展改革委予以整改和处罚。 第六条省级发展改革委作为专项投资的组织实施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督促相关地市编制批复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二)组织本地区项目申报,开展项目审核,加强中央投资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方案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方案 太原成成中学苗素琴 课题名称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科目地理年级高二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了初中和高一地理的学习,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并且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综合运用课本基本知识与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所以在讲解流域的综合开发的课程中,不要为讲田纳西河的开发而讲,而是要教会学生一种思路,即如何来对某条河流进行综合的开发,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各个流域开发的现实环境,理解流域开发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2.为其他流域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培养学生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课本的地图,说出流域各个要素的基本概念,如干流、支流、分水岭、水系、流域等等;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是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综合效益; 3.通过阅读资料,自主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田纳西河开发措施和后果。 三、知识与技能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包括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资源的分析;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的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如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4.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其他流域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方案2018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为贯彻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整治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上清溪流域,特制定上清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某某村生活污染等治理,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推进绿色屏障工程建设,有效遏制上清溪流域乱砍乱伐、乱排乱倒、乱采砂等问题,及时发现、处置水环境事件。到2018年,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10%以上,含沙率减少30%以上,明显改善流域内水质、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基本实现流域内“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某某村环境综合整治。 1.完善流域污水处理。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某某某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日常运行维护,实某某镇某某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某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5—2016年建设2座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扩大流域治理范围。到2018年,流域内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50%。督某某镇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加大检查力度,及时修复受损设施,确保建成的环保设施正处运行,发挥效益。 2.加强流域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某某村级垃圾处理体系,配足保洁人员,保证资金投入,

做到环境净某某村庄整洁。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让环境保某某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切实加大上清溪河道两岸及水面的保洁力度,全面清理堆积在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烟叶杆和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保证河道两岸及水面环境整洁。 牵头单位:住建局 责任单位:环保局 (二)加快流域生态系统修复 1. 加快上清溪河道疏浚及护岸绿化。严格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禁止随意采砂,及时清理乱堆沙现象。同时,加快护岸工程建设和护岸绿化,。 牵头单位:水利局 责任单位:国土局、住建局、 2. 加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管理。严格依法申报流域内工程项目建设,制定水土保持及植被恢复方案,落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加强对工程弃土及建设垃圾的管控,严格限制毛竹、种茶叶等产业的发展,有效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大上游生态某某区及道路两侧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确实保护流域水质,减轻水土流失危害。 牵头单位:水利局 责任单位:住建局、 (三)推进绿色屏障工程建设 1. 加快上游森林资源培育。通过绿化造林、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新造林阔叶树占

高中地理必修三2.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四.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 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法编写提纲

精心整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1 1.2 1.3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7 1.8 1.9 1.10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 2.2 2.3 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 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

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3.1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小流域位置、范围,涉及行政村情况。 3.3.2 3.3.3 3.3.4 3.3.5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 附图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探究

| 发展与创新 |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238· 2019年第13期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探究 张茂林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3)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根据深圳水系特点,就深圳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流域为例,提出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现状;保障水安全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3-0238-02 作者简介:张茂林(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规划与河道整治设计。 1 总体概况 按照国家“水十条”和《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行动方案》的要求,深圳的治水工作将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以及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臭、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为原则,引进全新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策略和思路,从而体现流域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文章针对深圳水系特点和水环境现状,提出某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和方案,为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策略。 2 流域存在问题 (1)流域主干流水质有所改善、支流污染严重;(2)污水支管网严重滞后,雨污混流现象普遍;(3)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低急待提标;(4)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5)河道水环境容量小;(6)面源污染严重;(7)流域暗涵化河道较多;(8)部分区域内涝形势依然严峻;(9)水资源保护与水土保持能力不足。 3 总体技术路线 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确定应明确流域治理需求,从五位一体的治理需求出发,展开流域现状调查,包括对流域概况调查、环境条件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等。以流域治理目标为导向,在流域规划思路的指引下,在现有《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行动方案》《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关于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工作计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根据需求及调查分析研究成果,按近中远期分期实施治理措施,并对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并在后期服务中对照评估进行验证分析。 4 总体思路及策略 4.1 总体工作思路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流域人居环境质量。以截污治污为核心,以防洪排涝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目标,以水源保护为优先,以活水补水为灵气,以沿河景观为纽带的总体思路对流 域统综合治理方案统筹规划。4.2 总体策略 (1)水资源保护。以水源保护及充分利用为目标,入库污染源治理为核心,修复水库自然生态为重点等措施,实现流域内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①清洁小流域建设(入库支流治理)。以水土资源保护、河道整治和新社区建设为核心,把小流域治理与整治社区环境有机结合,实施水土保持、污水处理、河道改造、环境卫生、景观改善同步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全方位促进河流水质变清,整个流域范围生态环境逐步好转。②前置库工程。对供水水库设置入库前置库,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污染突发事件,为处理突发事件赢得时间,保障主库的正常供水。③根治环境污染源。首先要明确保护区,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为控制污染源的扩散,保护水源水质,对水库水源地内存在的历史遗留果园和农地造成面源污染进行治理或逐步清退、关闭,主要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滞洪沟、生物塘、生态截流草沟的建设等。 (2)保障水安全。基于系统治理原则,通过源头控制、中游蓄滞、末端排放,构建可持续城市防洪排涝系统。①防洪。按照“蓄滞、强渗、增排”的原则进行防洪治理,蓄滞:利用上游已建水库进行调蓄错峰,降低洪水峰值,减少入河的洪水;强渗:采用透水性材料,加强地面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排:采用河道清淤清障、断面拓宽、堤防加高以及雨水管网完善等方式,增强洪水排泄能力。②排涝。根据河流域实际特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原则进行排涝治理,点:通过 “一点一策”完善内涝点的雨水排泄系统,缓解或者解决点的内涝问题;线:通过流域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解决涝的出路问题;面: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系统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流域内防洪标准和应对强降雨的能力。③临河建筑物。按轻重缓急结合河道综合整治推进临河稳患点的消除工作,确保安全底线;对流域河道红蓝线的划定,并加强管理、执法,确保线内无新增违建。 (3)改善水环境。加快管网建设是改善水环境的核心,是重中之重的有效措施,雨污分流与强化截流双管齐下,污水厂出水提标与低冲开发标本兼治。改善水环境是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按照流域特点综合治污、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坚持雨污分流制,近期分流与合流并存,清源与截流并重,远期逐步实现全面分流制。在已建干流截污箱涵及污水干管基础上,构建沿河截流、污水支管网建设、排水户接驳的三个层次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正本清源,污水厂尾水提标改造。①管网建设。按照“分片建设,建设一(下转第2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