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分析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并举例说明他们对编写学习目标的指导作用?

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两种理论的相异点: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

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的五种学习结果是具有跨学科性,每门学科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可体现其差异性及侧重点。与此同时,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同点

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而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这两个分类理论的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只是言辞表达上的不同。与此同时,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贡献。这两种目标分类方法是教育过程的两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上发挥其特定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性,从这方面来说两种目标分类是具有相似性的。

布卢姆与加涅的分类理论在教学中是具有客观作用的。两理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优缺点,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两者的优势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不能片面听取个别的意见,而否定某一分类理论。

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使学习目标的编写更加科学化,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目标分类的设想,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考虑到学习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来,新的学习目标编写方法就从描述学生的行为或能力的变化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法带来的问题,成为客观地评价学习结果的依据。

新的方法包括ABCD法和内外结合的表述法。前一种方法非常适合于编写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也比较适合于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而对于情感学习领域来说,因为学习结果主要是内在的心理变化,比较难以测量,所以须用后一种方法来编写。

1.ABCD法

这种方法之所以叫做ABCD法,是因为它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aud 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下面给出一个用ABCD法描述学习目标的实例:

“初中三年级学生,在45分钟之内,

教学对象标准

(A) (D)

将所给的英语短文译成中文,可以查字典。

行为条件

(B) (C)

这是一个典型的包含了四个要素的学习目标的例子。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照上述要求去编写学习目标。在有些学习目标中,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清楚的。例如在上例中,“在45分钟之内”即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又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这确实给编写学习目标带来了一些麻烦,不过问题并不严重,因为编写出的学习目标如果真的能够用来指导教学、评价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区分条件与标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说,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既表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又能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可以弥补ABCD法的不足。具体做法是在陈述学习目标时,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

下面举例说明。比如,“让学生能够理解一篇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应该怎样来描述它呢?如果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表述就应该这样: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以及它们对表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应该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因为在这里所列举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解”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习目标。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避免了ABCD法只考虑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学习目标的含糊性。

布鲁姆的目标认知分类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包括 (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 (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它分为三个亚类: (1)觉察,指学习者意识到某一情境、现象、对象或事态。与“知识”不同的是这种意识不一定能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形成对服装、陈设、建筑物、城市设计、美好的艺术品等事物中的美感因素的意识。 (2)愿意接受,指学习者愿意承受某种特定刺激而不是去回避。例如,增强对人类需求和社会紧迫问题的敏感性。 (3)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指自觉地或半自觉地从给定的各种刺激中选择一种作为注意的对象而排除其他的无关的刺激。例如,注意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人类价值和对生活的判断。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它包括三个亚类: (1)默认的反应,指学习者对某种外在要求、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还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如,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愿意的反应,指学习者对于某项行为有了相当充分的责任感并自愿去做。例如,对自己的健康和保护他人健康承担责任。 (3)满意的反应,指学习者不仅自愿做某件事,而且在做了之后产生一种满意感。例如,从消遣性阅读中获得乐趣。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

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 purposes and 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 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联系在一起。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假设我们有一个很笼统的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欧姆定律",我们怎么用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来加以细化呢(可参见下表) 首先要考虑到这一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有:事实性知识――如知道测量电流需要用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会用欧姆定律的公式(电压=电流*电阻);概念性知识――如"电路图";元认知知识――如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持",那么。可以检查"识别"或"回忆"四种类型知识的程度。例如,分别用哪三个字母来代表欧姆定律中的三个变量;回忆欧姆定律公式或回忆书本上讲过的电路图等。 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促进"迁移",那么,具体分类就可以是:(1)解释事实性知识――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话来界定关键术语(如"电阻")。(2)说明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解释当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时,电路图中的电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执行程序性知识――已知电流和电阻,学习者能运用欧姆电定律来计算电压。(4)区分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运用欧姆定律的应用题中的哪一个信息对决定电阻是必不可少的(电灯泡瓦数大小电线的粗细还是电池的电压 )(5)核查程序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时,哪一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最佳的。(6)评判元认知知识――学习者能选择一个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的计划,判断其是否与现有的理解水平最相吻合。(7)生成概念性知识――如果一个电路图中电池容量大小不变,学习者能生成几种增加电灯亮度的方式。 新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对将近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布卢姆等人的分类学的全面修订,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我们相信,这个新的分类体系,对课程编制,教育测评,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布卢姆在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40年的回顾》中撰文所表达的一个最大心愿:"加深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解,提高教育目标分类的有效运用"。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所构成的二维矩阵中每一种具体结合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认知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知识;认知过程 1956年,由布卢姆(Bloom,B.S.)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到了1966年,十年的时间内,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都初步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50年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著作至少被翻译成22种文字。美国全国教育学研究学会(NSSE)1994年年鉴,曾专门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历程及其贡献作了回顾。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修订工作,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大概至少有一二十种较为知名的修订“版本”,只是详略不同、视角各异和影响面大小有别而已。正像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是数十位专家共同研究的结晶一样,最正规的修订工作也是由一个专门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其领衔者是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L.W.)以及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

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hl,D.R.)。另外还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Mayer,R.E.)和测验评价专家阿来萨(Airasian,P.W.)等近10位专家。这一研究是根据对布卢姆分类的长期应用之后,结合美国实施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在2001年完成(时值布卢姆患病刚去世不久),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 与布卢姆原来的一个维度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不同,新的分类学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其中,概念和程序的抽象程度有一定的交叉,即有的程序性知识比最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更具体。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业绩),包括了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是依据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来排列的。本文对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分类指标作一个概述。[1,2] 一、知识维度分类 修订办法将布卢姆原有分类中“知识”类别中的具体指标单列为一个维度,同时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增加了元认知知识。所以,修订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依次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具体共有11种子类别。 (一)事实性知识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认知领域六层次目标的一些典型用词: 识记:说出…名称、背诵、辩认、回忆、指出等

建筑基础类型

建筑基础的类型 2.3.1 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一、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 50) (26o~33o) 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二、非刚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2.3.2 按构造型式分类 一、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是墙承式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二、独立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

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或柱式基础。独立式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 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人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三、井格式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差,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两个方向扩展连接起来,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四、片筏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通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成为片筏基础。片筏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五、箱形基础 当板式基础做得很深时,常将基础改做成箱形基础。箱形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操作类型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操作类型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 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comprehension)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提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application)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提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提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提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提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 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 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 l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 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 如:“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当汽车向右拐的时候,坐在汽车上你会向哪边倒?” l分层次提出问题--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证明某个观点。 如“检察院和法院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什么是惯性吗?” l分层次提出问题--应用性问题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

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识记”,主要涉及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考古类型学的局限性 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 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 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这两种情况,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是进行类型学工作的基础。 2.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 一个发掘地点得到的有一定共存器物的单位,数量往往很大。要把每一个单位逐个同其他单位比较,工作量会大得难以承担。这就应当先归纳各单位的组别。每个单位的具体内涵,自然各有差别,但总是可以归纳成若干组别。这种归纳,首先要考虑器别上的共同性,其次要考虑各器别形态上的共同性。也就是先根据器别组合上的共同性,把全部单位分为若干大组;每个大组之内,再根据同类物品形态上的共同性,分为若干小组。 3.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别的早晚 出土物形态演化的顺序,由于存在着制作时间和埋入时间的距离,也由于新、旧形态可能存在的交错现象,同其层位关系可能发生出入;但从总体情况来说,物品的演化顺序同其层位关系,基本是会一致的。因此,先从已归纳出的各组别所属层位关系出发,观察各种遗物形态变化的趋向,就很容易得到启示,能较快找到比较许多物品形态差别的关节点。当然,在比较形态差别的整个排队过程中,最初的考虑后来总是会发生一些反复和调整的,但先做这一步工作,可以避免开始时不知从何下手的处境,加快进程。 4.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 寻找器物形态变化过程的工作,只能是在同一种器别内进行,正确区分器别,就是研究

建筑基础类型分类

建筑基础类型分类 基础类型分类扫盲(建筑物、构筑物) 453 地基、基础的定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按照不同条件的简单分类 按基础使用的材料划分 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基础埋置深度划分 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实际工程施工角度来讲,基础埋深的原则是这样的:要在冰冻线以下,同时尽可能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考虑腐殖土层具备承载力,基础埋深要考虑与地基整体、协同承载建筑物的压力。 按基础受力性能划分 (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二)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承载力大、耐久性好,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word版本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征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建筑地基基础类型

2.3.1 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一、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 50) (26o~33o) 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二、非刚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

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2.3.2 按构造型式分类 一、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是墙承式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二、独立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或柱式基础。独立式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 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人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三、井格式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差,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两个方向扩展连接起来,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四、片筏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通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

布鲁姆认知分类法

布鲁姆认知分类法 布鲁姆认知分类法简介 布卢姆的认知分类法由六种不同认知呈次的思维水平所组成(Bloom 1956)。 1.识记(knowledge)。最底层次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回忆信息,识别事实、定义和规则。 2. 理解(comprehension)。要求学生能够改变交流的形式,能够转述或重新组织读过和讲过的知识。 3. 应用(application)。要求学生应用所知的事实、原则和归纳于新的环境。 4.分析(analysis)。要求学生能够将问题分成几部分,并能就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联系。 5. 综合(synthesis)。要求学生综合各种要素和各个部分以形成一个整体,构建出对一个问题的独特新颖的回答。 6. 评价(evaluation)。这是最高级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方法、思想、人物或产品的价值做出判断。 一个真实国外教学的例子 例子: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识记(knowledge)层次***************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理解(comprehension)层次***************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应用(application)层次***************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 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 全班大笑)。 **********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层次**********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最新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复习过程

布鲁姆认知目标修订二维分类——物质的分类 活动设计以达到双向细目表中的教学目标: 【引入】观看幻灯片,播放图书馆书籍分类,超市物品分类的图片。 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能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或图书馆迅速找出1、10 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进入分类的思想,并用自己 的话给分类下定义 【总结】讲解分类的定义,及其分类的标准。4、7 【提问】请学生对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运用分类的实例。2、3

【过渡】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这节课我们将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来研究。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讲述】让学生看课本24页下面一段,看一下对碳酸钠、硫酸钠、 碳酸钾、硫酸钾是怎么分类的。6、7、 让学生初步体会交叉分类法的应用。8、9 【讲解】教师强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同一种物质归到 不同的类别中。例如,对于碳酸钠来说,从其组成的阳离7 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 盐。 【练习】幻灯片放映: HCL 含氧酸 H2SO4 无氧酸 HNO3 一元酸9 H2S 二元酸 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应用交叉分类法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示意图进行详解。 【归纳总结】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 法可以使我们的化学知识系统化。5、10 2.对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同一事物可以分到不11、12 同的类别,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3.运用单一分类法有很大的局限,而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这 种不足。 【课后作业】利用交叉分类法对我们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教学目标分类[1]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 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教学评价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的程序是:把一门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使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称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所在,“诊断”后应该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处方”。 简言之,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所以,布卢姆指出,评价与评分不是同一个意义。不评分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学习理论的若干变量 布卢姆认为,只要对下列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注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达到掌握水平。 1.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程度(即“认知准备状态”)。 2.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即“情感准备状态”)。 3.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 一、认知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结果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可以被归结于在学习开始时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上的差异。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布鲁姆认知目标修订二维分类——物质的分类

活动设计以达到双向细目表中的教学目标: 【引入】观看幻灯片,播放图书馆书籍分类,超市物品分类的图片。 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能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或图书馆迅速找出1、10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进入分类的思想,并用自己 的话给分类下定义 【总结】讲解分类的定义,及其分类的标准。4、7 【提问】请学生对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运用分类的实例。2、3 【过渡】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这节课我们将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来研究。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讲述】让学生看课本24页下面一段,看一下对碳酸钠、硫酸钠、 碳酸钾、硫酸钾是怎么分类的。6、7、 让学生初步体会交叉分类法的应用。8、9 【讲解】教师强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同一种物质归到 不同的类别中。例如,对于碳酸钠来说,从其组成的阳离7 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

盐。 【练习】幻灯片放映: HCL含氧酸 H2SO4无氧酸 HNO3一元酸9 H2S二元酸 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应用交叉分类法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示意图进行详解。 【归纳总结】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 法可以使我们的化学知识系统化。5、10 2.对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同一事物可以分到不11、12 同的类别,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3.运用单一分类法有很大的局限,而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这 种不足。 【课后作业】利用交叉分类法对我们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1.语言类型学的发展 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把语言分为附加语(affixal)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两种类型。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August von Schlegel)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无结构”语(nostructure),典型的如现代汉语[2?39]。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 ilhelm von Humboldt, 1836)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多式综合语( incor-porating language)。如北美的一些语言,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时”、“体”、“态”、“式”、“人称”、“数”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词”。同样,名词的词形也有类似的语素组合形式,具有“数”、“格”等语法功能的语素与名词词根整合为一个词汇形式。实际上,奥古斯特?施列格尔的三种类型“无结构”(no structure)、“附加”(affixal)、“屈折”( inflec-tional)即相当于奥古斯特?施莱希尔的孤立语( iso-lating,例如汉语、越南语等),黏着语(agglutinative,例如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例如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 萨丕尔(Edward Sapir)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寡将语言分为“分析 语”(analytic) ,一个语素对应于一个词;“综合语”(syntheti c),少量的语素构成一个词;“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 数量上较多的语素、一些特定词根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词。因此,后来他又根据词形的变化,将语言分为四种类型:孤立语( isolating,绝对没有词缀的);黏着语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xx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及培训感悟: xxxxxx小学xx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成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如图)。 虽然研修教材中对于每一类问题的概念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确凿的阐述,并且也相应地给出了一些详尽的问题范例。但从我上一次培训的实效来看,在短时间内,学员对于每一类问题的特性很难理解透彻,一些学员认为这样的理论太过高深,从而直接导致学员在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问题设计时,对于问题设计的“度”难以控制,设计出来的六个问题层次性不明确,甚至出现了例外层面问题的交错出现的情况,无法体现出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思维关系。 如何帮助学员更松弛地、更确凿地理顺六个层面的关系呢?我迫使自己静下心来,从头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教材中关于六类问题的解释。我猛然发现,文句中的某些关键词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大凡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类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侧重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的上行关系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撤起来。 从培训效果看,这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的确为学员把握例外类别问题的特点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学员们普遍感到理解的思路由含混变得清撤,感到对六个层面的理解由沉滞变得光鲜了。我还感到,在学员自己设计问题之前,范例的支持作用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范例能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化、详尽化。 这些参训的学员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举例时,他们更愿意听到贴合教学实际的东西。所以在指导学员参看教材中给出的范例之外,我还试图从小处着手,我从自己所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选取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下面的问题设计。 知识: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关于语言类型学

关于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语言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第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第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由于目的不同,第1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的W.F.洪堡特,美国的E.萨丕尔、R.雅柯布逊和J.H.格林伯格,英国的S.乌尔曼(1914~1976)等。 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 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F.von施列格尔(1772~1829)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3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孤立型语言包括汉语、越南语、萨摩亚语等等,其主要特征有两个:①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②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

“信写我”。粘着型包括蒙古语、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等等,其特征是一个词根(或词干)前面,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在语音上界限分明,不融合在一起。如土耳其语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oda (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屈折型包括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等等,其特征是用词形的变化(即屈折)表示语法关系,而且往往一个词尾表示几个语法意义,如拉丁语am-o(我爱)中词尾-o同时表示现在时、主动态、第一人称、单数、陈述语气等5项。 上述语言类型的三分法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出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但这只是大体的划分,并不是十分严密和准确的。同一类型的语言,其间也还有许多差异。有的语言还兼有几种类型的特征,如英语的有些动词一个词形表示多种语法意义(He go-es表示陈述语气、现在时、主动态、第三人称单数),类似屈折型;英语词序比较固定,类似孤立型;但它的有些词根前后可能有几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词缀同词缀在语音上不融合在一起,界线分明,又类似粘着型,如英语的un-affect-edly(不矫揉造作地)中的un-表示否定,-ed 表示形容词后缀,-ly表示副词后缀,用粘着方式串联在一起;所以有人说,英语是由屈折型走向孤立型的语言。 对于语言,除象上面那样按词表示语法意义的不同方式分类外,还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