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第一册

《德育》第一册
《德育》第一册

《德育第一册》

教案

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

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2、掌握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

教学难点、重点:知道就业是谋生之本,技能是从业之基。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关于小方的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本节前案例取自真实的事例,教师可按下述背景资料作补充说明,使节前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注重强调小方的普通和平凡,使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采用诸如:小方获得了哪些成就?职业教育给小方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小方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看了小方的故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

案例背景:

小方,真名方舒立,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07届毕业生。曾获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团体赛”冠军。获得由全国交通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授予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以及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大赛结束后,不少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到企业工作。方舒立毕业之后找到的这份工作与专业对口,劳动强度适中,上班很有规律,也能拿到比较满意的薪水。谁也没料到,这位技能“武状元”当初选读中职学校时,并不被家人看好。“当时我妈妈很反对我去读中专,她认为读中专出来以后干的肯定是很苦很累的活,农村人按照传统的观念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当官的。”当方舒立最终选择了汽车运用维修专业时,他妈妈更是强烈反对,“她说我们老家那些大排档旁边修车的,不但浑身黑油,脏兮兮的,而且干粗活又很累。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后,家里出现过不少令方舒立哭笑不得的事。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亲戚居然从家人手中抢过了话筒,问我在广州混得怎么样,我当时就说没什么。但过了不久,连以前的朋友都发来短信祝贺,说我威风啦。原来这是方舒立妈妈经常跟邻里、亲戚提起他获奖的事。在农村,哪家有了喜事都会传得飞快,方舒立终感受到“状元”的惊喜。当村里人投来赞赏的目光,母亲也从反对转为理解,进而肯定自己的时候,方舒立感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总算没有走错。

讲授新课:

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1)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工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认识到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教学中应善于使用各种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如新闻媒体的报道等。通过实例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二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本部分内容首先从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技能人才的特点)切入,引出“要成为技能人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结论。同时,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教学中不必对现代职业发展所呈现出的“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趋势的内涵作过多的说明,只需开展教材第4页的“活动天地中设置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以上四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即可。如学生能提出新的具体表现,则说明对“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的掌握就比较深入了。

相关资料:

职业的专业化表现为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社会对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的智能化表现为在职业活动中,单纯的体力劳动比重减少,脑力劳动比重增加。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 成为一个体力和脑力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新型劳动者。

职业的复合型表现为职业之间相互重叠、交叉。从业人员不仅要求牢固掌握某种专业技能,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多种通用技能,形成多种通用素质,如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等。

职业的创新型表现为职业活动中越来越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岗位所面临的新问题,灵活机智地完成工作。

二、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

(1)就业是谋生之本。本部分通过介绍什么是职业以及职业的作用,来说明职业对人生的重要性,强调从业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介绍职业的含义时应明确三点内容:即职业是一种工作,这种工作使人获得合法收入,这一收入在来源上是基本稳定的,同时可以简单地说明一下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介绍职业的作用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着重讲解。说清职业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个人谋生的需要;二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三是具有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完善的作用。并通过对教材第7页关于许振超的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

(2)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本部分教学时应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懂得职业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是个人就业的必备条件;二是要联系前面的教学内容,从成为技能人才既是个人从业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要求的需要出发,强化学生技能成才的决心;从掌握岗位技术需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出发,坚定“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的信心。三是通过开展教材第9页的“活动天地”使学生切实的感悟并认同以上观点。

活动提示: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技能”“学习”这两个关键词,并让学生阐述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注意分析李斌在“工人—专家—教授”的角色转变中,岗位技能的等级水平和发挥作用的工作领域、自身个人价值之间的变化。

对于第二个问题应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对技能人才的不可替代性、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性、技能人才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

对于第三个问题应围绕“学什么”“怎么学”这两个问题展开,并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感悟箴言”。

(2)完成习题册第一节。

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

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

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有理想才会有追求、会学习才能成才。

2、尝试设计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

教学难点、重点: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职业素养。

复习提问:

1.你对技能人才价值是如何认识的?

2.谈谈你对三年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打算。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活动提示:

本节节首案例取自真实的事例,教师可按下述背景资料作补充说明,使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小朱在职业院校的学习方法和对自己成长规划的设计与追求。

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采用诸如“小朱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的? ”“小朱在职业院校中是如何学习的?”“你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前途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看了小朱的故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

案例背景:

小朱,真名朱浩峰,是宁波市北仑职高97届模具专业毕业的学生。出生在北仑区一个普通工人

家庭。短短10年间,小朱创办的宁波市北仑皓盛电器开关厂从一个员工不足10人,厂房不到1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厂区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25人,年产值达2500万~3000万元的外向型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微动开关、船型开关及各类模具等产品,能够为电子工业界提供超过4000多款不同规格的产品。公司已在美国、德国、波兰、西班牙创建了产品营销中心,产品出口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瑞典的伊莱克斯、意大利的凯驰、日本的松下电器、韩国的三星集团以及中国的海尔集团、奥克斯集团、小鸭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贸易合作关系。这一切,和他在北仑职高三年的求学生涯是密不可分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开设有职业道德暠等德育课程,让他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讲授新课:

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本部分内容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职业兴趣的作用,然后组织开展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所学专业不一致的问题”。最后,归纳说明职业兴趣培养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从而引出对职业理想的讨论。

2.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关键是要在解释职业理想对职业成功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说明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为此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关资料(1)

职业理想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职业选择的导向作用。由于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当人们去实现时,必然选择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可见,职业理想对人们职业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职业理想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二是对职业追求的推动作用。职业理想不仅是对从事何种职业的追求,还包括对职业活动成就的追求。职业理想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三是对职业成功的支柱作用。职业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还是在就业与创业的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曲折都会战胜,朝着自己已经确立的职业目标前进。正如茅以升在求学阶段所说: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 曰奋斗。

二、会学习才能成材

1.学会学习,强化职业技能。首先通过列表进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了解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方式上的不同特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学会学习应做到“四个结合”。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该联系本校教学组织的实际来讲授。

2.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可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的“资料卡片”,然后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虽然岗位技能是非常关键的,但并非是企业唯一的要求,现代企业需要职业素养比较全面的员工。然后列出职业素养的内容包括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等五个方面,并对其含义进行讲解。最后,联系第一节“现代职业发展趋势”的四个内容,引出现代社会对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即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变(主要要求提高文化素养),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主要要求提高专业素养),从职业型向社会型转变(主要要求提高思想素养、道德素养、身心素养),从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主要要求提高文化素养和身心素养)。

相关资料(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将和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

起,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诸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变。在现代企业中,传统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替代,一线的操作者主要通过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这对劳动者提出了更多的“智能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项技能将成为新型从业者的通用技能,比如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以前要么只懂机械,要么只懂电气,而现在的设备维修要求从业者具备机电一体化的技能,甚至还要求懂得自动化控制的知识。

从职业型向社会型转变。过去职业型的劳动者大多常年固定在某个岗位上,不断重复着相同的操作,与他人合作的要求不,有的几乎不需要与社会打交道。但现代从业者则要求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职业活动中要有社会意识。当今世界,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界已经非常重视职工的职业心理、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进一步重视员工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技巧和协作精神。对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发达国家就十分注重培养和训练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能源意识、环境意识、经济意识和工程意识等,让他们接受技术文化的熏陶。

从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现代从业人员不仅要求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术,更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技术革新,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的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想出新点子,提出新见解,产生新创意,哪怕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也好。

三、善把握才会有成效

1.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这部分应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教材案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点出“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引路人”的结论,并进一步明确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具有增强自我发展的预见性,避免盲目性。激发学生自我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成才意识。

2.设计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这部分内容应讲清设计成长规划要从内容和步骤两个方面开展,其中内容应针对职业素养的五个方面,但重点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步骤要按照“确定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条件”“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依次进行(参见“重点难点分析)。然后对学生如何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进行具体指导。最后,归纳总结:实现计划就要从现在做起,切不可计划归计划,行动全没有。

3.实现规划的关键在于行动

第一步:认真投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上好每堂课。

第二步: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步:积极体验职业活动。

第四步:不断自我检测和调整。

活动提示

本活动可在几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理想对个人的职业成就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理想,也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方向,目标不明,人生就可能走弯路,从而浪费时间,妨碍人们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目标就应该十分明确,越明确其效果越好。善于发展的人,一天该干什么,一月该干什么,甚至一学期、一年该干什么,都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每做完一件事,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因此,作为“心灵地图”的发展规划首先就要有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

文中说明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需要确定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情况、规划发展阶段和制定实现措施等四个步骤。首先要有目的地,而且越精确越好,就是指确定发展目标;其次要有详尽的路线指示,包括各种可能的途径,可以运用什么策略战胜它,就是指规划发展阶段;所谓“旅行工具”是指制定的实现措施。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本课小结:

1.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代职业呈现出了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的发展趋势,呼唤着高素质者的劳动者,同时说明不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不可能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的。

2.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要成功就业必须具备岗位技能。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也是个人成才的途径之一,同学们应该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信心。

3.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出色的职业技能。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都是可以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加以培养,加以锤炼。

4.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和普通中学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强调培养实用技能,重视养成职业素养。因此,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岗位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我们当前的三大目标,在此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自己三年学习生活的发展目标,使之获得最大效益。只要牢牢把握今天,我们美好的蓝图就会实现。

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感悟箴言”,下节课开展课前发言活动。

2.完成习题册第二节。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第一节坚强面对生活

教学目的、要求:1、客观认识自我,并学会主动适应环境。

2、追求自信自强的意识。

教学难点、重点: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我的适应能力。

复习提问:

你对什么职业感兴趣,感兴趣的理由是什么?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提供的节首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活动提示

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采用诸如“案例中的人物在心理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自己感觉当前的心情如何? ”“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吗? ”“你认为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是怎样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一、客观认识自我

1.青春期心理的表现。本部分内容学生应该有所体验和体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感受来说明青春期心理的表现,然后引出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的讨论。对青春期心理特征而言,主要应说清“动荡性”“自主性”和“闭锁性”在行为上的表现。特别应注意不能把青春期的正常心理表现看成是心理问题,但要注意预防这种心理现象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不良后果。

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动荡性。在这一时期,同学们的身体发育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还都未成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心理发展和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使我们常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

自主性。青春期正处在脱离父母的时期,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评价。对社会活动的参与也日趋活跃,有一定的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性,思考自己的未来生活,急切地希望像成人那样步入社会,甚至认为通过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来获得一定的社会

地位,获得别人对自己长大的认可,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闭锁性。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不会轻易表露心扉,非常注重自我的所谓“隐私”和“秘密”。

李娜今年刚满15周岁,就读于一所重点职校。她平时活泼开朗,但总是把日记本锁到抽屉里,好像有十分秘密的事。另外,自上初中后,李娜越来越不愿和父母坐在一起聊天。每当父母问她有没有心事时,她总是回答“没什么”。李娜的父母很奇怪,常担心李娜是不是在外面学坏了。莫非她的日记本里有什么秘密的事? 有一天,李娜父母看到日记本放在枕头下没锁好,急忙拿出来翻看,只见里面记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恰好李娜从外面回来,看见父母正在看她的日记,脸一下子便白了,她一把夺过日记本冲着父母嚷道: “你们怎能这样?”爸爸妈妈愕然地站在那儿,好一会儿都回不过神来,他们不明白李娜为什么连父母都不信任了……

联系青春期心理,你能替李娜的父母解答吗?

活动提示

可采用教师主导下的集体作答方式,即教师展示案例内容,然后以提问作答方式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要求学生简要说明理由。

注意引导学生从“心理的闭锁性”出发,进一步得出“心理闭锁性”原因在于“自主性”的增强。从李娜“暴怒”的表现看,说明了“心理的动荡性”,也就是反应过激。

2.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这部分内容要讲清三个问题:

一是“成人感”的表现问题,教师应着重说清如何正确表现“成人感”。在职业学校中,许多同学开始用“世俗”的眼光打量社会,甚至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强烈的成人感,一方面能促使自我独立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认知的偏差,也会导致盲目地模仿,偏激地看待问题,甚至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心理。为此,教师应结合讲课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人感。要求学生把它作为培养自己独立性、意志力和追求远大理想的原动力。切不能盲目自大,置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和嘱咐于不顾,养成“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二是“就业需要”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第一课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解。面对“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怎样才能就业”等问题而引发的困惑和焦虑,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种焦虑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要注意防止使自己处在茫然不知所措之中,甚至在个别方面出现行为退缩、逃避现实的情况。如果说高中学生是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升学”的压力,职校学生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就业”的压力。

三是“成就动机”的问题,讲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追求成就的欲望。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在“成就动机”上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为什么我们自己认为我们不行? 同样是人生之舟刚刚起航,为什么我们自己降下了前进的风帆? 鼓励学生在主动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摆脱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认识,努力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按照教材第31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应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展开。其中第一步是自我评价,即“自画像”,第二步是他人评价,即“照镜子”(可让相邻的同学填写,也可自由组合)。需要提醒学生的是,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评价他人,都要独立进行,依据自己的感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填写,不要随意应付,胡乱对待。也不要询问别人, 讨论后填写。如自己不清楚, 可以不填该内容。本活动的前两步应在课堂内由教师指导完成,并要求收回其他同学填写的表格。第三步,即自我总结应让学生课后冷静思考后,书面完成。自我总结可作为课后作业。

二、学会主动适应

1.认清环境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内容,体会环境变化对自己心理的影响。因此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为例,说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环境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改变的内容。引出“应该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保持健康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可结合教材第34页的“媒体聚焦”)。教师不必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变化作过分详细的分析。

2.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这是“学会主动适应”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因此,这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接受现实、正视现实”和“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三个方面的讲解,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要简单提及,放到第三节加以详细说明。

第一,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重在鼓励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独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养成,在现实的矛盾解决中锻炼。有不少同学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是家长抚爱和照顾的对象,从小缺乏必要的社会适应性训练,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入学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家长为孩子提行李、整理床铺、办理各种入学手续,有的家长还不放心,经常到学校来探望,,这种“保姆式”的关心,常常会使有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当父母走后开始独立的生活时,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不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而引发孤独、自卑、苦闷、烦躁等不良情绪,给心理健康带来隐患。这就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

第二,接受现实、正视现实。部分的教学应该注意围绕如何正确看待现实的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应首先说明人们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的原因,常常在于人们头脑中不合理的信念。如一位同学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而烦恼,而他烦恼的原因实际上来自于“我只有考上高中才能读大学,只有大学毕业才会有出息,现在没有考上高中,对自己来说是人生的重大失败,自己的一辈子也就没希望了”这样不合理的信念。假如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要自己努力都会成才,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只要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自己还是有希望的,不必悲观沉沦”,那么,他就会很快适应现在的环境,努力发展自己。所以,不合理信念是人们正确看待现实的意识障碍,要坚决破除。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分析所列的不合理信念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影响。

讨论教材第36页“资料卡片”中所列的为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

第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积极地适应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论满意与否,都能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则是个人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其结果是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变了人。改变是对自我的全部或部分的否定和更新,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就是要尽快地适应现在的学习要求,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改变原有的习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不了解、不熟悉,往往会有焦虑、痛苦和烦恼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只要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就会很快适应的。

第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情才能愉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会主动关心别人,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三、追求自信自强

1.培养自信品质。这部分主要是介绍如何从“态度”和“信念”的角度,形成追求自信和自强的习惯。我们在校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呢?

第一,热情面对生活。

第二,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第三,体验成就感。

开展《优点轰炸》活动。

活动提示

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小组成员讨论: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请学生谈感受: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

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教师赠言:“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2.正确面对挫折。挫折是对人的自信自强的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教师应从“正确认识挫折”和“积极面对挫折”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挫折问题,应该把握挫折的普遍性,把挫折看成是人生必然遇到的问题。挫折对人的发展存在不利的一面,但只要正确对待,也可以转变为有利的因素,其关键就是要把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考验,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积极面对挫折还应该学会减轻挫折产生的伤害。如及时转移注意点、学会坚强、确立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感悟箴言”。

2.要求学生课后根据“探究与实践”中的“学以致用”的要求,开展自我训练活动。

3.完成习题册第一节。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第二节学会和谐交往

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重点:了解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方法,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复习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能提高自己的热忱度,有助于体验成就感?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开展案例分析活动。

活动提示

本节前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可在分组的基础上开展抢答式的组间竞赛。

活动开始可先让学生阅读案例,然后思考分析以下问题:案例中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不当行为?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进行依次抢答(共三次,每次针对相应的案例部分)。

先举手的组可先回答,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其他各组可根据前组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或指出其不足,凡补充正确或正确指出对方不足的,教师应给以相应得分。

一、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人际交往的作用。

第一,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

第二,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第三,信息交流和互补作用。

第四,身心保健的作用。

其中,学生对“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作用”的认识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依托案例分析,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是通过人际交往,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认识自己,从他人“眼中”认识自我。所谓“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资料(1)

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不错,又是学生会的干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总觉得自己还不错,应该是挺优秀的。但当他踏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善、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通过比较,使人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便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位置,从而鞭策自己,积极向上。所以,只有通过与更多、更广泛的对象交往、

比较,人才能逐渐形成较为恰当的自我认识,既避免夜郎自大,又摆脱自卑感。

二是社会交往对人的自我完善作用还表现在对人的相互激励上。激励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达到改造不良行为和发扬良好行为的目的。有人说,多数人在处于孤独一个人的环境中,往往是停滞而无生气,而若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就会相互发生类似共生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社交的相互激励现象。

相关资料(2)

在校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寝室的大多数人学习出色,就一个人学习较差,这个人就觉得不是滋味,感到压力很大。压力激发出动力,原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室友的影响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成绩很快赶了上来。相反,如果一个群体有一批人学习不努力,不讲清洁卫生,其他同学如果不能克服盲目从众行为,那么这些人在日常的交往中也会跟着变差。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2.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互利原则。

第三,信用原则。

第四,相容原则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交往情况,为开展“人际交往的方法”打下基础。

本活动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填写完教材中的表格。

二、人际交往的方法

1.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涉及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克制谦让”“学会沟通”等基本问题,要比较详细地加以说明。

(1)展示自身魅力。首先介绍人际吸引的不同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讲述中可联系“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相容原则”。注意说明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应该提高对“第一印象”作用的认识,在交往中自觉注意;其次要突出说明,支撑“第一印象”的主要是自己的修养、学识和品德;最好还要说明要辨证地看待“第一印象”,既要重视,但也不能过分迷信。

(2)学会自我克制。克制忍让既是平等原则的要求,也是互利原则的需要。在说明这一问题时,应突出为人大度的要求,点出大度的四个要求:一是不能以己律人,为人苛刻;二是要有容人之度;三是做到不斤斤计较;四是做到自省自律。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如何正确处理校园内常见的人际冲突。

活动可采用以个体为单位,根据教材要求完成填写,然后教师提问、分析和总结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即兴小品表演的方式完成。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

(3)提高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要求遵循平等和信用的原则。提高沟通技巧的要求很多,教材只简单介绍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基本要求,重点是突出了语言沟通的四点要求,即注意说话时的口头禅、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对方的隐私和忌讳等。

幽默的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是缓解矛盾、解除尴尬的妙方。在校园里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你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对这些行为进行教育和劝阻吗? 例如;提高人口素质,保证人口质量。君子之交,何必严阵以待、经久不息。你能再想出几条吗?

活动提示

本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教学时间决定是否开展。

活动开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相互讨论。

本活动可以让相邻的学生相互演练,如表达“赞许”“热情”“严肃”“困惑”“愉快”“愤怒”“鄙视”等情感的目光,还可以模拟“聆听时”“见面时”“争论时”等情景中的目光运用。应

提醒学生,人们的表情是肢体语言的综合运用,目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目光运用的三个方面

第一,接触时间。与人交谈,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该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到60%,超过这一数值被看作是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一数值则说明对谈话者和谈话内容都不感兴趣,因此要把握好这一时间度。长时间凝视对方会被认为是对私人空间或势力范围的侵犯,是不礼貌和挑衅行为;完全不看对方,则可认为是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的表现,或者试图去掩饰什么,如空虚、慌张等。

第二,停留部位。从视线停留的部位可反映出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一是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的三角形区域,被称为近亲密注视,多用于朋友间的交谈;二是视线停留在双眼和嘴部之间的三角区域,,被称为社交注视,是社交场合常见的视线交流位置;三是视线停留在对方前额的一个假定的三角形区域,称为严肃注视,能制造紧张气氛。如果你的视线停留在这一区域,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有正事要谈,使你保持了主动。

第三,眼神变化。眼神变化能够准确地传递某种信息。不同的视觉方向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仰视表思索,俯视表忧伤,正视表庄重,斜视表蔑视等,不可随便使用。还有就是眼神的变化要自如协调,要与有声语言有机地配合在一起。

不同场合的目光运用:

第一,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或是约定见面,首先要眼睛大睁,以闪烁光芒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显示出喜悦、热情的心情。对初见面的人,还应头部微微一点,行一注目礼,表示出尊敬和礼貌。

第二,在集体场合,开始发言讲话时,要用目光扫视全场,表示“我要开始讲了,请予注意”。

第三,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交谈中,应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而左顾右盼,是不感兴趣的表示。但应当注意,交流中的注视,决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种逼视的目光是失礼的,也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交谈时正确的目光应当是自始至终地都在注视,但注视并非紧盯。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状态,用目光笼罩对方的面部,同时应当辅以真挚、热诚的面部表情。交谈中,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或喜或惊,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会意的万千情意,使整个交谈融洽、和谐、生动、有趣。

第四,交谈和会见结束时,目光要抬起,表示谈话的结束。道别时,仍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面部表现出惜别的深情。目光运用中的技巧心存好感时:彼此会更多地注视对方的眼睛。话不投机时:尽量避免注视对方,可减轻紧张的形势。当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可以稍微留意一下他脸部的表情。譬如,低垂眉毛看人常有威吓的意味,扬眉则表示疑问。初次见面,希望给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时,可凝视他的目光稍久些,以表示自信。如果你想在争辩时获胜,那就千万不要移开目光。如果你希望加强某种感觉,可以用眼神来辅助;如果你想减轻某种感受,就减少眼光接触。

在掌握并正确运用自己目光语言的同时,还应当学会“阅读”对方目光语言的方法。从对方的目光变化中,分析他的内心活动和意向。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目光和表情和谐地统一,表示很感兴趣,思想专注,谈兴正浓。对方的目光长时间地中止接触,或游移不定,表示对交谈不感兴趣,交谈应当很快结束。交谈中,目光乜斜,表示鄙夷;目光紧盯,表示疑虑;偷眼相觑,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惊等等。目光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2.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涩”“猜疑”“自私”等障碍。同时,要注意说明三种人际交往的障碍违背了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要求,教学中注意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三、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

1.学校内的人际关系。这部分包括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处理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友情的问题;同乡关系处理的重点是防止“哥们义气暠和“小团体主义暠;师生关系处理的重点是“尊师重教暠的问题。其中应突出同学关系的处理问题。同学关系的处理。可先由学生列

举在同学关系处理上所遇到的问题,组织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处理同学关系的几个要点:珍惜友情、诚信真诚、为人热情、理解宽容。同乡关系的处理。同一籍贯的人,由于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相近,自然比较容易沟通所以,老乡关系成为校园内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但是,我们在处理同乡关系上应注意不能因为情面难却而去做违反校纪校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应该掌握一定的“度暠。师生关系的处理。应做到尊敬教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不顶撞,讲礼貌,懂礼仪。

2.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主要突出父母子女关系,突出如何关心孝敬父母。父母子女关系的处理应突出关爱父母的主动意识和为家庭承担义务的责任意识。

举例毛阿敏演唱的《永远是朋友》,要求学生体会歌词的含义。

本课小结:

1.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青少年共同具有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外,在成人感、就业需要、成就动机等方面有着更强烈的不同表现。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的是正常的、健康的,也有不正常的,甚至是心理疾病。我们不能把青春期心理的正常反应,看成是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

2.人们的心理问题常常来自于环境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由于人们没有很好地适应,常常引发有关心理问题。因此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增强自我适应能力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自信自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该学会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正确而积极地面对挫折,这是健康心理的重要

表现。

3.人际交往是生存的重要技能,我们应该在遵循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积极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正确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关系,使自己学会和谐交往。

课后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探究体验”,下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友情与亲情曲目大家唱互动”。

2.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教材第55页“活动天地”的内容。

3 .完成习题册第二节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并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能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教学难点、重点: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复习提问:

如何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前案例《志愿者的故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活动提示

本节节首案例包含了两则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故事,志愿者这一话题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教师可以补充志愿者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活动价值的认识。例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量的学生担任了志愿者,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们,体现了当代学生良好的精神风尚。

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采用诸如:“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有没有什么收获?”“看了志愿者的故事后,你觉得以后你会参加志愿活动吗?”等等。

讲授新课: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本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撑点,教学中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的“资料卡片”和“媒体聚焦”。然后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

相关资料: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本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其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进一步推动作用,至于其具体内涵的说明,可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学展开,但要注意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按照教材第65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在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具体的案例增加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在说理方面应注意讲清两个层次,一是爱国主义的内涵,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在讲解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时,可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方面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以增强教育的现实感。

按照教材第66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播放《金晶的事迹》(2008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和《国庆60年大阅兵》片段,注重情感的渲染和感悟。

设计提问:

(1)请你联系以上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你再举几个爱国事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3)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爱国主要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提供的案例谈感受,可以结合案例最令人感动的一点来谈,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表达出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采取讲故事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一个故事,同学评比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同时也可以由教师补充1~2个感人的爱国故事。对于第三个问题,主要讲清爱国的体现。爱国是一种情感,它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爱国之情、爱国之志、爱国之行,并能举出具体的事例。

2.明礼诚信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二是提出文明行为的要求,就是所谓“讲礼”。这里的“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主要表现就是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讲究社会公德。

三是说明“礼让”的核心。这是当代青年应该注意培养的良好美德,礼让的核心表现是懂得谦让宽容,自觉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具体表现为处处为他人着想,把好处、方便或荣誉主动、自觉地让给别人,不在这些事情上争先恐后,计较盘算,不争名夺利。谦让还表现在人们之间发生矛盾时,多找找自己的不是,多做一点自我批评,主动沟通,化解矛盾,表现在不斤斤计较他人之过,豁达大度,宽宏大量。

按照教材第69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在讲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时,可介绍以下内容:

第一,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努力做到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国古代哲学家于思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也。”

第二,杜绝说假话、大话和空话,不欺骗他人,也不自欺欺人。林肯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欺骗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因此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养成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不搞庸俗的交往,做事讲原则,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搞哥们义气和小团体主义,懂得友谊的真正含义。

3.团结友善

本内容可侧重介绍“友善待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链接”开展教学。“团结合作是力量的源泉”。本部分内容学生应该有所体验和体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感受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善于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善于团结合作从内在本质上是要求理解尊重他人;从外部表现上是要学会欣赏,学会沟通;从运用技巧上要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隔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用身边的事例、生活的经验加以说明。

“友善待人是富有爱心的表现”。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是:严以律己,善解人意;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以德报怨,宽容待人。这三个要求在关系上是递进的,在道德水准上一个比一个要求更高。

按照教材第73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与人为善的品质,进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鼓励、自我强化的目的。教师要适时表扬学生与人为善的行为,发现学生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统计出当学生遇到材料中假设的几种情况时采取的不同行为的比例,进而得出哪些方面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普遍做得不足,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引导教育。

4.勤俭自强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于勤劳节俭的问题,当代青年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或模糊之处,主要有勤劳节俭过时论、勤劳节俭保守论、勤劳节俭无用论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勤劳节俭意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它提倡自立自强,提倡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反对依赖、依附的习惯,反对“只图享受,不问耕耘”的懒惰思想。它要求人们树立“以俭励志,以勤为本”的观念,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作风。所以勤俭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第二,勤劳节俭不可偏废。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给孩子做了一个大匾额,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孩子埋葬了父亲,便商量分家,他们把匾额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拿走了“俭”。哥哥照父亲的遗训,每日辛勤劳作,但不知节俭生活,虽然收成很好,一年下来,两手空空。弟弟照父亲的遗训,省吃俭用,却不知勤苦劳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两兄弟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们把匾额合在一起,高高挂在家中,照着去做,又“勤”又“俭”,终于创造出了丰厚的财富。

同学们,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活动提示

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是说明了勤劳节俭不可偏废。“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教师要注意从故事中引出下一个讨论的话题,即“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三,如何看待校园内的高消费行为。通过本课,要教育学生不忘记中国的古训:“成由勤俭,

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能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随便浪费的人是不能创造一番事业的。

第四,引申勤劳节俭的社会意义。

在现代社会,勤俭意识还表现在如何科学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上;表现在是否具有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上。不尊重自然,不珍视人类生存的环境,肆意破坏环境,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样是不符合勤俭要求的不道德行为。

刘璇是我国著名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曾获得世界体操冠军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在16年的体操生涯中她至少有两大突破:第一,在即将退役的年龄段时,她不认命不信邪,在困难中奋起,与自我挑战,终于再次荣登世界体坛巅峰。第二,她是训练局运动员文化学校建校四十年来,第一个坚持读完中专,并荣获毕业文凭的女运动员。至于说到自强,在体操队姐妹中,没有一个不佩服刘璇的吃苦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的。十八九的老运动员要取得女子项目的突破,谈何容易? 节食控体重的煎熬且不说,为了增加体能她一次又一次地扛起连男孩们也望而生畏的杠铃。为了练臂力,刘璇常常要单臂长时间地把自己挂在高低杠上,直到支持不住掉下来为止。为了提高动作的高难度,常要引进一些男子体操的惊险动作,训练中从器械上摔下来是家常便饭。无论压力有千斤重,夺金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刘璇总是面带微笑,奋勇拼搏,带领女队的小姐妹们一次次地顶住压力,出色地完成了比赛任务,使中国体操女队在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始终高居前三名,令世人不得不为中国女队长的顽强拼搏精神高高地竖起大拇指。5.敬业奉献

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案例,然后分析总结教材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爱岗敬业着重突出认真做事、努力做好事情上,要求学生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奉献社会重在说明这是一种把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行为,也是一种不惜舍弃自我利益的无私行动,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按照教材第76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爱岗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业,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有可能因此而拼搏。

首先可组织了解“4名工人农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新闻报道,然后在请几个学生回答教材所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王康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热爱轧钢工作,他才会主动钻研,进行科研创新,所以说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热爱。

二、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注重的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道德,要求每一个公民,自觉遵守在这些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道德规范。一是要讲清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基本要求。二是要简单分析这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文明礼貌、乐于助人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主要是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保护环境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包含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文明”、从“明礼”的角度去加以理解,甚至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要求,都应当算做“明礼”的内在涵义。因此,要做到“文明礼让”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师一方面要告知学生家庭关系也需要呵护与维护,美满幸福的家庭是来之不易的,一定要懂得珍惜。另一方面要重点讲解家庭美德的五个方面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这五个方面可以做适当的处理,以尊老为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按照教材第84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先由教师进行分组,布置任务,要求各小组拿出一套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

小组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重点要放在现代都市中的邻里交往和邻里沟通上,方案的难点是找到合适的活动载体,例如“跳蚤市场”“自助美食节”“邻里网”“互助银行”等方式。展示的方式可采用“设计方案发布会”的形式,由设计方(小组)阐述方案内容、特点及理由,然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答辩,最后教师总结并评出最佳方案。

本课小结:

1.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公民应该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同时还应认真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感悟箴言”。

2.完成习题册第一节。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拒绝不良诱惑,杜绝自己的不良行为。

2、增强自己的自制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科学认识各种不良诱惑,自觉提高自己的自制能力。

复习提问:

公民需自觉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说说对自己的警示是什么?

活动提示

本案例为一个中职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然后分析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增强抵抗能力。这是由网络引发的血案,教师可以以此案例为切入点,引入“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也是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教学中应善于使用各种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如新闻媒体的报道等。

“用事实说话”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传播和普及的受害者,我们要科学对待网络,不能沉迷;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娱乐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这样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按照教材第89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部分由四张漫画组成,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沉迷网络的危害。危害主要有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脱离社会等等。

本活动一开始可以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漫画说明沉迷网络的危害,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终全面地认识沉迷网络的巨大危害。在同学们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巨大危害性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网瘾指数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网络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组织学生以“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开展寻找拒绝迷恋网络世界的对策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常规情况可采用教师主导下的集体作答方式,即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对策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简要说明理由。还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下的“卡片作答”法:第一步,事先按分组数准备若干套不同颜色和图形的卡片,其中同一组的颜色保持一致;第二步,让各组以张贴卡片的方式作答;第三步,全部张贴完成后,视情况让各组相互评点并纠正错误和说明理由;第四步,教师进行总

结、分析和评价。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传媒类型,然后启发学生辨证地看待传媒信息,指出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青少年应该自觉加以分辨。

当前,主要应该自觉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和所谓“热门”节目等。还可以播放有关“整治媒体低俗之风”的有关报道。

相关资料

日前,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影、电视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暠……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暠,一些家

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个问题要注意说清三个方面: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现象。二是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从对象看,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而不是徒有其表的人,更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尚明星”“炒作之星”,而应该崇拜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伟人。从内容看,所崇拜的不仅仅是明星的外在风采,更应该注重其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学习其内在思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对自己成长的激励。从程度上看,不能因为崇拜而丧失自我,浪费时间,甚至达到疯狂的地步。三是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理健康。防止出现偏执、狂热、幻想等不健康心理,更要防止出现因为“追星”而

伤害自己和家人的事件。不要把敬仰与偶像崇拜混为一谈,敬仰与偶像崇拜是两码事。敬仰是尊敬、爱戴、信仰的集合体,敬仰是清醒的、有理智的表现,敬仰者完全能够自己把握住自己。偶像崇拜则不同,偶像崇拜是一种盲目、狂热、迷信的结果,崇拜者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

按照教材第90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建议

可采用分组学习、组内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追星”悲剧材料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讨论内容应集中在追星的少女身上,而不是放在被追的明星上,注意引导学生得出理智“追星”的观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应承接第一个问题作答,可以反思自己以前不成熟的“追星”经历,也可以列举身边的不理智的“追星”行为,关键是从中得到教育与改进。对于第三个问题应围绕“学习明星哪些方面”“追哪些明星”这两个问题展开,重点告诉学生“追星”不仅仅局限于追娱乐、影视明星,很多“科技星”“技能星”等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杜绝不良行为

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然后教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总结,但对其中的早恋问题,应该重点讲述。对这部分的总结和讲述如下:

第一,杜绝打架斗殴行为。打架斗殴的动因主要是人际冲突、打击报复、耍威风。其后果,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违法犯罪。

第二,杜绝偷窃行为。千万不要以为“小偷小摸”没什么,它可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万恶之源。第三,杜绝赌博行为。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打牌来点财物输赢,只是一些刺激性活动,并非赌博,没什么了不起。还有的认为,反正输赢的金额也不大,参与一下也没什么。其实,任何赌博成瘾者都是从“小赌小闹”开始,一步步发展,最后落得成为一名“赌徒”的下场。赌博行为还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羞耻感、自尊心严重削弱,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第四,杜绝吸烟酗酒行为。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烟酒可以显示自己,满足自己的成人感。还有的同学认为,吸烟喝酒有助于人际交往。他们认为,在社交场合,烟酒能增强热烈气氛,当有人向你敬烟时,如果拒绝,一方面不礼貌,另一方面让人感到你不可亲近,关系上也疏远了一层。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来源于当前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在他们看来,似乎社会的社交活动就应该是这样,作为一名要加入社会生活的“成人”,也应该这样。于是,在某些学生中,流行以烟酒搭桥,联络感情,外出游玩不忘带烟,请人帮助不忘喝酒,甚至有的在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活动中都离不开“烟酒贿赂”。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良好的人际交流与合作,并非靠烟酒之功。而相反,吸烟酗酒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的,应该成为同学们自觉杜绝的行为。

第五,杜绝早恋行为。关于早恋的危害——--。

按照教材第96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建议

可采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提出的建议应该具有合理性与针对性,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其他同学反驳质疑。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早恋有很大的危害,不要过早尝试;二是一旦遇到早恋困扰,要科学处理,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者专家求助。

文明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思想进步。这是从理想信念的角度对学生行为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能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从思想上要求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思想进步的要求表现在是否具有关心社会的意识,是否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是否具有乐于奉献的意识。青年人应该富有理想,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远大的抱负,应该关注我们生存的社会和世界,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在工作中增长能力。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要关心、思考,把握当前的每一天,树立具体的“争先夺优”的现实目标,不断地鞭策激励自己进步进步再进步,提高提高再提高。

第二,道德高尚。道德是人品的体现,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适应社会、获取幸福的重要保证。作为学生,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公民基本道德的同时,应该十分注意责任心、正义感和集体观念的培养。第三, 行为文明。人的行为是内心世界的表现,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识, 往往是从行为举止开始的。因此, 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行为文明首先要求我们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讲究卫生、无不良的习气。其次要求我们遵守校纪校规,自觉服从学校管理。校纪校规包括学习纪律、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劳动纪律等具体要求。

第四,学习努力。学习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努力学习的学生必然是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学习勤奋认真。同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五,身心健康。是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着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注意心理问题的自我防范和调适。

三、增强自制能力

1、科学认识自制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的落脚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是从列举不良行为出发,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然后引出什么是自制力,如何增强自制能力。增强自制能力关键在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

自制力失控的类型:

第一,情绪失控的类型: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处事急躁,不能三思而后行,容易冲动,意气用事。比如与父母意见不和就乱发脾气,威胁要离家出走、自杀;与老师、同学有磨擦,就顶嘴、吵闹、打架还有逃课……

第二,欲望失控的类型:表现为原先为自己定下的准则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之动摇甚至瘫塌。比如有些人正在学习,看到有同学在踢球,就马上不能控制自己,虽然也曾有过内心挣扎,但最后还是给所谓的理由所击溃;有些人明知偷盗不好,但还是被自己的物欲所击败,最后变成了惯偷……

第三,时间失控的类型:表现为这些人不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口头禅永远是“从明天起,我一定要改正所有的错误,从头开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们也一天天地重复着相同的想法,一天天地更加懊恼,感觉上这种想法一天比一天更为坚定,却始终未有一天能够成功。比如有些同学背英语单词,想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却永远只做到了“口头革命”……

第二,自觉提高自制能力。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本课小结:

1.青年学生在成长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拒绝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正确对待传媒影响,理性面对偶像崇拜,杜绝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吸烟酗酒、过早恋爱等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2.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制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课后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感悟箴言”。

2.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学以致用”,并让学生自己谈谈平时在“十戒”方面那一条做得最差,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困扰。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

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并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2、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教学难点、重点: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并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复习提问:

我们要杜绝哪些不良行为?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活动提示

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采用诸如:“同学们讨论的内容是什么?”“你赞同采取怎样的措施?”“学校采用听证会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纪律和法律的作用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入本次教学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本部分内容主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法律,二是法律的社会作用。讲解法律的内涵时,既要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和归纳法律具有的特点(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和处罚性),又要把法律和道德进行对比,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对于法律的作用,可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相关资料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首先,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违反了都会受到一定惩罚,会正常秩

序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次,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有普适性的公众道德。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首先,来源不同。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而成,道德是来源于人们长期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其次,执行手段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舆论、个人良心等非强制性力量发挥作用。再次,约束力不同。法律是一种刚性约束,是一种强制性限制,严格规定了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而道德是一种柔性约束,重在养成与引导,意味着个人的自我要求和自律,是个体的内心自觉与情感自愿。

阅读教材第106页“媒体聚焦”,结合本事例,说说法律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提示

可采用教师主导下的集体作答方式,即提问作答方式并要求学生简要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时建议把握以下要点来说明法律作用:打黑首先是造福于人民群众。黑恶不除,百姓难安,公安部门与黑社会及其“保护伞”进行坚决斗争,为保一方百姓平安作出了努力,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其次,必然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黑恶势力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邪恶毒素。而肃清了黑恶势力之后,对实现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再者,净化了社会风气。打黑风暴使正气得到充分弘扬,歪风彻底没了市场,这是社会风气的一次全面洗礼,其结果必然是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和谐的坚实根基。

2.我国的法律体系。本部分内容只需作简单介绍。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法律体系,深知法律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和组织,从而加深社会与法律密不可分的观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第107页的“资料卡片”,说明部门法是由与其相关的具体法组成。

按照教材第108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的理解。可先让各组仔细观看教材展示的图片,寻找到其中的违法行为(漫画中即有人们购物要求退货遭遇霸王条款、野蛮施工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或引导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展“接龙游戏”时,应要求学生把事件内容描述具体清晰,并指出其中的违法行为。

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法律事件覆盖的社会生活范围(如抢劫、偷盗、群殴、敲诈勒索、利用信用卡诈骗、非法传销、非法拘押限制人身自由、杀人、纵火等),避免集中在某一方面。

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从“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重点强调和说明如何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第一,树立民主法治的观念

第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第三,树立公平公正的观念

二、个人与法律

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在教学中对法律意识的含义只需作简单说明,可以通过开展第112页的“活动天地”让学生感受到具有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其中对于三个途径的逻辑关系要着重强调。学习法律是后两者的前提,只有学习了解了法律,才会内化为行动去遵守法律,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参与法律实践活动。

按照教材第112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言。由于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可能回答得比较简单,教师可采用逐个简单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并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个事例中,三个农民混淆了正当防卫与非法侵害的界限,自以为是小偷就可以随便殴打,这是对法律无知的表现。在本案中,抓住小偷后应送公安机关处理,或者直接报警。不能采用报复性的殴打,更不能“见死不救”。小偷没有抗拒抓捕,但三人为了发泄私愤的所作所为已超出“抓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德育》综合模拟试卷(七)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德育》综合模拟试卷七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栏 温馨提示: 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栏上。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请写清楚班级、姓名、座位号等个人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合计70分)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合计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合计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合计70分)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可以这么进一步说明,人的本质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比如一名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从基因上讲,他是中国人,但是从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上讲,他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这说明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产属性 D.多样的属性 2.“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也不是谁的替代品,更不是谁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只是我,一个会莫名开心又突然难过的疯子,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己随心所欲,我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想法去生活。”对这种偏激的观点,我们在处理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上应有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 A.个性自由是绝对的,社会约束是相对的 B.两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C.两者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D.是不存在的完全摆脱社会约束的绝对自由 3.一位知名影星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比叫醒自己更困难的事。想要什么,就真的为它努力。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只要坚持下去,历经磨练,就会带来蜕变。”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 A.人在逆境中往往不能成功 B.事物的发展是不可控的,不具有客观性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4.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的时候曾梦想做教师,同时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唱家。于是去问父亲,父亲说:“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人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这启示我们:( )。 A.人生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B.只要努力,最好的可能性一定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C.无论什么样的客观条件都不能阻止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5.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上“奥数班”班、各种兴趣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结果事与愿违,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孩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说明:( )。 A.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B.孩子的教育培养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规律 C.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一定都有规律可循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岳家寨原来是粮食种植村,是一个贫困村,但该村水草资源十分丰富,为此,

德育课本-第二册(忠信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 忠篇 一、【龙逢极谏】 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白话解释】 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 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二、【比干死争】 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淫泆。遂以死争。 【原文】 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遂剖而视之。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谏而死。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并全。微子是也。使人爱身而后名。箕子是也。使人杀身以成名。比干是也。录其谏死之忠。以觇其仁。 【白话解释】 名字叫受辛。因为他十分残忍。除灭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把他叫做纣了。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医护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A 劳动产品 B 产品 C 食品 D 现象 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 反比 B 正比 C 平比 D 比例 3. 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和--------------。 A 价格价值 B 价值价值量 C 使用价值价值 D 价格价值量 4.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 A 有差别 B 无差别 C 有分别 D 无分别 5.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的大小。 A 价值 B 商品价值 C 价值量 D 价格 6. 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依次顺序是----------------。 A 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 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7. 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是指--------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A 少数人的 B 大多数人的 C 同样人数 D 一部分人 8. 最早的货币是----------。 A 纸币 B 铜钱 C 金银 D 布币 9. 货币最初的两个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10.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 引起物价上涨。 A 贬值 B 涨幅 C 涨值 D 流通 11. --------是人们对自己可支配收入消费方式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 追求的取向。 A 价值观 B 消费观 C 人生观 D 理性消费 12. 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依次是------------。 A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B 感性消费理性消费感觉消费 C 感觉消费理性消费感性消费 D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13. 树立正确消费观应做到------------------。 A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奢靡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C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D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德育期末考试B卷

《德育》期末试卷B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出卷教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来说,商品的成本,价格相应也就。 2、按照行为划分,消费可以分为、。 3、个人投资分、两种方式。 4、人民币储蓄按存款期限不同分、。 5、利息=本金××期限 6、市场经济具有、、、等基本特征。 7、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手段。 8、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9、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 10、经济全球化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 C、先有货币,然后才有商品货币 D、货币和其他商品相比没有什么特殊性 2.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消费,属于()心理引发的消费 A、从众 B、求异 C、攀比 D、求实 3、适度消费就是() A、抑制消费 B、量入为出地消费 B、减少消费 D、尽量不消费 4、市场交易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服务市场交易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秩序。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 ①自愿②竞争③平等④公平⑤诚实信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5、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 A、企业法人 B、股份可以转让 C、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D、向社会公开筹股集资 6、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时间是() A、2001年7月13日 B、2008年9月16日 C、2001年11月10日 D、2001年12月11日 8、我国的国家性质首要标志是() A、工人阶级领导 B、中国共产党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工农联盟 9、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 A、中国共产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D、中央军委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合作④名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的居住 D、各少数民族居住 12、我国的执政党是() A.中国共产党 B、国民党 C、民主党派 D、九三学社 13、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 A、56 B、54 C、55 D、51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全面深化改革 C、巩固国防 D、加强外交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11级《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 分钟) 一、默写《弟子规》的相关语句。(共10分,每题2分) 1、长者立,______,长者坐,______。 2、______,如事父,______,如事兄。 3、兄道友,______,兄弟睦,______。 4、斗闹场,______,邪僻事,______。 5、______,及时还,______,借不难。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文字。(每小题2分共2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B、公() 5、言语忍,fan自泯A、愤B、忿() 6、冬则温,勿则qìng A、清B、庆() 7、háo泣随,挞无怨A、号B、嚎() 8、骑下马,乘下jūA、驹B、车() 9、路遇长,疾趋yīA、揖B、衣() 10、xi?僻事,绝勿问A、邪B、斜() 三、请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人物,须明求。() A、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讲清楚。B、用别人的东西,要去求别人。C、用别人的东西,自己明白就好。 2、朝起早,夜眠迟。() A、早上早起,晚上一两点才睡。B、早上早起,晚上早睡。C、早上早起,晚上安顿好父母再睡。 3、路遇长,疾趋揖。() A、路上遇到长辈,慢吞吞的过去打招呼。B、路上遇到长辈,快速向前问好。C、路上遇到长辈,快点跑开。 4、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5、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忿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6、陆绩怀橘对应的时弟子规中哪句话。() A、物虽小,勿私藏。B、事虽小,勿擅为。C、亲所好,力为具。 7、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酒吧时,你应该()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8、海神妈祖的故事体现了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A、称尊长,勿呼名。B、事诸父,如事父。C、尊长前,声要低。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四、将下列《弟子规》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共25分,每题5分) 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中职三年级期末试题

康南中学中职20XX级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测试 教心学、申论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教心学100分、申论5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教心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入答题卡,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勒图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21.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2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2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2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D.兴趣 2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 26.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28.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9.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0.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1.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2、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33、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德育》第二册教学大纲

《德育—政治与经济常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德育——政治与经济常识 课程性质:公共课 总课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习(操作)课时:0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册教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个人生活紧密联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为中心,从个人、国家、世界三个层次讲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有: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了解市场走进经济圈,开放的中国今年国际,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等。 2、课程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材帮助我们了解身边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参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的现代青年。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关于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着眼大局的合格公民,成为一个对自己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性。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时刻注意学用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参与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的交换行为,认识货币的职能。了解商品及其价格发生变化的市场因素,了解家庭常见的理财方式,掌握科学的消费方式,懂得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理性投资。 2、认识市场经济及其本质特征,了解市场经济下的经营活动遵循的交易原则。分辨常见的企业形式,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列举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3、实例说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当前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说出合法的个人收入的来源,树立纳税意识。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的及必要性。 4、了解我们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结构的形式,熟悉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掌握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了解正确行使选举权的意义和途径。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班别 1111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诚信 2、依法治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有、、、。 2、、、的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大目标。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和 。 4、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 5、所谓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的品质。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操作技能 B、知识 C、创造发明 D、理论创新 2、学会主动适应不包括()。 A、认清环境的变化 B、一切由父母安排 C、既来之,则安之 D、增强自理能力3、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体现在()。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 B、不弄虚作假 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能满足 D、不说大话 4、对“小偷小摸”这种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所谓,又不是什么犯罪行为 B、是一种严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C、如果成为习惯,就会构成人格上的缺陷 D、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5、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法律的权威。 A、遵守 B、维护 C、敬畏 D、服从 6、下列不利于展现自身魅力的心理品质是()。 A、真诚守信 B、稳重宽厚 C、唯我独尊 D、机智幽默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做事情首先要有()。 A、预测 B、计划 C、目的 D、创造 8、每个公民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④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句话的寓意是()。 A、经得起考验的人能从中得到锻炼 B、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 C、挫折越多越好 D、挫折使人们事业成功 10、()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20日 B、9月25日 C、8月20日 D、8月25日

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五)及答案

祁阳县职业中专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五)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唐联杰 适合生长就好。”这段话对我们选择工作岗位的启示是 A.选择知名企业的职业岗位 B.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C.选择离家近的职业岗位 D.选择收入高的职业岗位 2 . 兴趣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反映这一点的一项是 A.张勇喜欢唱歌,是仓库管理员 B.李莉热爱运动,是会计 C.王刚爱好集邮,是快递员 D.赵亮喜欢机械拆装,是数控机床维修工 3. 职校生小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遇到难题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慢慢地他对专业课越来越感兴趣,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说明职业兴趣可以 A.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B.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C.在专业学习中提升 D.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4 . 世界著名影星施瓦辛格10岁时,就给自己开出了三个梦想清单: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电影明星、成功的商人。通过艰苦努力和奋斗,他把预想的三个梦想全部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实。这种“开清单”的方法就是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方法中的 A.预测 B.衡量 C.对比 D.乱想 5 . 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在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做到了接缝处间隙零缝隙。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凭自学,成为完成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扬长避短,个个成才 B.现代社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 C.普通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D.只要充分挖掘潜能,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6 . 小斌在校期间学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临毕业时家长给他找了一份比较清闲的行政秘书工作,但他却说:“我学了三年模具专业,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于是,他毅然进入一家企业,打算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上干出点样子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进行职业选择的依据是 A.自我认知 B.外部环境 C.所学专业 D.家人的建议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职业高中德育期末试卷及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计分表: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请在各题后空白处直接作答。 第Ι卷(选择判断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 括号中,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低于价值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 B.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走向共产主义 C、消除阶级统治 D、社会成员达到绝对平等 5、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我居民委员会属于() A、基层政协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民间组织 6、市场竞争必然存在竞争,但它要求市场主体() A、公平竞争、合法竞争 B、不择手段竞争 C、误导用途竞争 D、夸大性能竞争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8、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 C、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监督权 9、2010年5月5日,商务部巡视员郭京毅被北京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其被指控涉嫌受贿罪。上述材料体现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在价格听证会参加人员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五分之二,听证代表还要邀请其他利害关系人。这有助于消费者行使( ) A.民主选举权 B.民主管理权 C.民主决策权 D.民主监督权

德育(第二册)§2-3 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教案

编号:HX/JW—JL—13(09) 保存期限:五年 福建省技工学校教案(主页) 学校: 课程名称: 德育 (第二册) 教师: 章节内容§2-3 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审批意见: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目的要求1、明白税收的含义及其特征; 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重点税收的特征以及违反税法的一些行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权利遭受侵害时,维权途径 仪器教具 作业练习 教学内容和过程方法和指导导入新课: 据《生活时报》报道,顾客在购买商品付款后,得到 一张购物小票是件非常简单的事,而这张普普通通的购 物小票,也能为国家创造上万元的税收。北京西单商 场、蓝岛、城乡等商场使用的这种小票将传统的交给顾 客保存的第三联改成了一张商品质量信誉卡,正面印 有“商品质量信誉卡”的字样,反而则刊登产品广告,这 种购物小票不仅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广告企业的好评,也 为广告公司带来了70多万元的收入,为国家上缴地方税 4万余元,成为地方税收的一个新增长点。学生讨论: 为什么这种购物小票不仅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广告企业的 好评?教师总结:这种购物小票,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收 入,也增加了地方的税收收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税收 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税收。 新课讲授: 一、税收的含义及其特征 1、税收含义: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 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学生讨论:马路、路灯、医院、学校等等,这些都

属于公共物品。那么国家是怎样保证这些公共物品正常 运转的?这些经费又是从何而来? 教师总结:国家通过设立机构、人员来对这些公共 物品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而经费就是 国家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征税而来。(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 事例: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1989年因偷税曾被税 务机关行政处罚过的歌唱演员毛阿敏、又因1994至1996 年其间再度偷税,被税务机关立案查处,该案近日基本 调查终结,毛阿敏偷税案水落石出,毛阿敏偷税27.11万 元,税务机关对毛阿敏处以3倍的罚款。 学生讨论:为什么毛阿敏被罚3倍罚款? 教师总结: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的,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任何人不得偷税漏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 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 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 问题导入法能随意改变。 学生讨论:三个特征之间有关系吗?国家可以随意征 税吗? 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 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它必须 具有固定性。 二、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 (2)负税人: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案例:某超市从电器生产厂购进一批电器。增值税 发票显示,电器的增值税为8500元。超市将电器销售给 消费者,超市缴纳的增值税为3400元。 ·学生讨论:谁是电器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谁是负 税人?答:(电器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是电器厂, 消费者是纳税人)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题(实训基地) 答题要求:请将第一、二、三题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 一、判断是非题(对“√”、错“×”,每题3分,共30分) 1. 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 ) 2. 要做到省察克治,先要学会省察。 ( ) 3.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既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人的自尊与修养。( ) 4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有的权利。 ( ) 5.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手段解决。 ( ) 6.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意思是: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学习,哪怕同他相差甚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人们做到“独慎”。( ) 7.良好职业形象的打造就是要会懂得修饰自己。 ( ) 8. 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 ( ) 9. 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 ) 10. 员工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

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 养性 B 内省 C 慎独 D 顿悟 2、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的个人印象()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个人礼仪 3、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 A 专业 B 勤业 C 乐业 D 精业 4、关于职业道德,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B)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无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C)职业道德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但无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D)职业道德只是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但无助于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 5. 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 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 D 尽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 6.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 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 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7.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 A 内心信念 B 社会舆论 C 传统方式 D 评价方式 8、关于道德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A)每个人都能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但不能做自我道德评价 (B)道德评价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依据和标准

德育二试卷习题.docx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15 测量班 《德育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得分 1.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和。 2.的波动主要由市场上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起。 3.价格就是用表现的商品价值。 4.按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分为消费、和享受消费。 5.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 6.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寒暑表”。 7.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评卷人二、单选题( 20 分每题 2 分) 得分 1 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北宋四川境内流通的()。 A. 刀币 B.交子 C.宝钞 D.交钞 2. 塑料货币是指()。 A. 债券 B.支付宝 C.银行卡 D.本票 3.某同学为购买一双自己心仪已久的时尚运动鞋,整整一个学期每天少吃一顿饭,硬是从非常拮据的生活费中省出了500 多元。对该同学的这项消费行为()。 A. 生存消费 B.发展消费 C.享受消费 D.冲动消费 4. 下列属于间接投资的一项是()。 A. 购卖商铺 B.入股企业 C.买卖债券 D.独立创办公司 5. 在我国,下列不能由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是()。 A. 水泥 B.食用油 C.钢材 D.武器 7.为了遏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我国中央政府和相关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以限购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这种干预行为,属于()。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市场手段 8. 下列关于税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收是国家财务收入最普通形式 B.是财政收入最要的源泉 C.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 D.税收的种类可以随时调整 9.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 上海 B.海南 C.深圳 D.重庆 10.三狮集团所属 30 多子公司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间资本,还有外国资本。由此可以断定,该企业集团属于()。 A. 国有经济组织 B.集体经济组织 C.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 D.非公所有制经济组织 评卷人三、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得分 1. 属于政府定价的项目有()。 A. 教育收费 B.汽油价格 C.汽车价格 D.天然气价格

中职德育期末测试题

2015 级中职班 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试题 (劳动保障版全册) 温馨提示: 1、有答题栏的题目务必写在答题栏上。考试时间为45分钟。 2、试卷要写清楚班级、姓名、考号等个人信息。 1.商店里大蒜的价格是8元钱一斤,此时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 世界货币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 A.改革 B.环保 C. 发展 D. 节能 3.××公司有股东23人,注册资本金60万,请判断这家公司属于( )。 A. 无限公司 B. 有限责任公司 C. 股份有限公司 D.独资公司 4.下面选项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 养殖业 B. 服务业 C. 教育业 D. 建筑业5.下列对恩格尔系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 B. 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少 C.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该国越富有 D.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该国越贫穷 6.“小康”这一概念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A. 孙中山 B.毛泽东 C. 邓小平 D. 胡锦涛 7.中国加入WTO的时间是( )。 A. 2008年1月1日 B. 2003年12月11日 C. 2002年12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8.下面选项不属与经济全球化表现形式的是( )。 A. 人才全球化 B. 生产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资本全球化 9.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个体经济规模小,而私营经济规模大。 ②个体经济投资小,而私营经济投资大。 ③个体经济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从事生产、经营、雇少量工人, 而私营经济主要依靠多数雇工从事生产和经营。 ④个体经济设备简单,经营灵活。而私营经济设备先进,生产效 率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② D. ①②③④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中属于国家层次的是(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以上都是 11.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12.下面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职能的是( )。 A. 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 民族平等13.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过中央政府确立的民族有56个。出汉族以外,其余55个民族习惯上被称为 ( )。

德育期末测试试卷(哲学与人生-职业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原理内容】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4、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2010—2011学年度德育测试题(哲学与人生)一,选择题(20x2=40分)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1、“实事求是”这句话中的“是”是指()。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