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

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
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

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9年5月

目次

1编制概要 2

1.1目的和意义 2

1.2关键词组的概念界定 2

2基本标准 4

2.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 4

2.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 5

2.3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5

2.4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支持服务 5

2.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绩效 6

3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 8

* 参考文献 9 1编制概要

1.1目的、意义

数字化学习,是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社会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则是创新社区教

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推进全民

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性特征。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优质社区教育,创造“人有所学、

学有所教”的良好技术环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个人学习方式

的转变,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对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需求

和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件包括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基本标准”和“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

两部分,以期为已经达到基本标准的社区提供导向性的发展空间;“基本标准”中的部分量化指标,

也设定了不同的层次,用以促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

1.2关键词组的概念界定

1.2.1 数字化学习[1]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

的过程。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例如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

广播、移动通讯系统、多媒体视听教材等载体,以及技术平台和学习终端等。数字化学习资源,

是指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通常按媒体形式分,有文本、音

频、视频、图像、动画、软件等;按载体形式分,有网页、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光盘、数据库、

数字磁带等。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互、合作、协商的途径,实现探究、发现、

创造和展示知识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基本标准中,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平台和计算机终端,数字化学习

资源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在线学习资源。

在社区教育中,开展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应该发展多种

多样的数字化学习形式,使社区居民享受数字化学习乐趣。

1.2.2 数字化学习社区[2]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

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与传统社区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够为社区居民提

供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实现数字化学习及管理服务。也不同于在社区教育中开展某

种形式的数字化学习,它是社区数字化学习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

支撑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持续学习的社区,才能称为数字化学习社区。

同时,数字化学习社区也不同于数字化社区,是与实体性社区相对而言的,而数字化学习社区,主

要是从教育学习的角度而言的。

在基本标准中,数字化学习社区中社区的范畴,是一种社会学概念,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包括行政区划的区(县)、街道(乡镇)和居委(村)几个层次,

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地域性聚落。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居民,指本社区中(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

考虑到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把数字化学习社区区分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数字化学习先进区,本试行标准为先行区的标准,先进区的评价标准是在先行区的基础上制定的(见《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进区评价标准(征求

意见稿)》)。

1.2.3 数字化学习中心[3]

数字化学习中心(有的地方也称数字化学习港),是社区组织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重要机构,它可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化学习的场所、设施、学习资源、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中心,一般是由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信息技术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具有必要的数字化学习设施与资源的运作实体。

2基本标准

2.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包括计算机联网条件、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和计算机学习终端等。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可根据本地域(省、市)的网络支撑环境,选择以下两类不同的技术架构:

2.1.1本社区外部没有宽带联网的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并且具有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备以下条件:

a) 设置计算机机房,配置服务器,开辟“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可支持

500-1000人同时在线学习;建立、健全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b) 计算机机房连通Internet,出口带宽≥10Mbps。

c) 建设数字化学习教室,配备≥20台的联网计算机,出口带宽≥10Mbps;

配备投影机1套用于集中辅导。

d) 社区居民可利用家庭计算机上网,登录本社区“学习服务平台(网站)”。

2.1.2本社区外部已有宽带联网的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可支持1000-5000人同时在线学习,并且具有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备以下条件:

a)建设数字化学习教室1-2个,配备≥20-40台的联网计算机,出口带宽≥10Mbps;配备投

影机1套用于集中辅导。

b)社区居民可利用家庭计算机上网,登录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

c) 建立、健全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2.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

为社区居民提供普及性、公平性、开放式和方便适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社区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

2.2.1属于本标准2.1.1条款的社区,在本社区开辟的“学习服务平台(网站)”除具有一般性网页课程外,应拥有200-300单元(每单元以1学时计,每学时作1学分计,下同)的流媒体视频课程。

2.2.2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为社区教育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教学资源。鼓励社区自建适用的特色资源。强调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3 要建立网上资源的发布审核、适时更新的资源管理制度,杜绝各种不良信息。

2.3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

2.3.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行政管理架构,实行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在业务上,实行条块结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专业管理的区(县)、街道(乡镇)、居委(村)三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2.3.2数字化学习社区每年必须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用于支持社区的数字化学习。

2.3.3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维护社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4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支持服务

2.4.1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活动,要按照社区教育的基本任务,密切结合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多样化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尽量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4.2 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因地制宜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承担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支持服务,维护

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2.4.3区(县)级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建有≥2个数字化学习教室;街道(乡镇)级数字化学习中

心和居委(村)级数字化学习中心,应建有≥1个数字化学习教室。

2.4.4数字化学习中心,要有一支适应数字化学习要求的、相对稳定的、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师资队伍。要求居委(村)级的专兼职教师≥1人;街道(乡镇)级和区(县)级的专兼职教师≥3人。

2.4.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师资,可以采取社区学院委派专业教师、聘任社区志愿者、高校兼职教师等多渠道解决。要有教师管理及考核制度,为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服务。

2.4.6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必须配备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机房、数字化学习教室的维护和正常运行。

2.4.7要培育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其中一部分志愿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2.4.8数字化学习管理机构,要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注册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分管理、考试结业以及证书认定与发放等环节。

2.4.9要制订激励数字化学习的政策规定,探索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与正规教育有效沟通的路径与制度。逐步将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活动纳入当地的终身教育体系。

2.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绩效

2.5.1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的居民比率≥20-30%;后发地区≥5-10%。

2.5.2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实名注册率≥10-20%;后发地区≥5-10%。

2.5.3在实名注册网上学习的居民中,学满50—100学分的人数,应占注册居

民的50%以上;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证书的学员数逐年增加。

2.5.4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满意率≥70%;后发地区≥50%。

2.5.5凡确定街道级数字化学习社区,所辖居委会级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数量≥本社区居委会总数的1/3。

2.5.6凡确定区(县)级数字化学习社区,所辖街道级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数量≥本社区街道总数的1/2。

3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

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支撑环境,培育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数字电视广播资源、无线通讯信息和光盘音像媒体,多渠道地获取居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选择

3.1和采用多种学习终端,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VCD/DVD机以及手持移动终端等提供高效服务。街道及区县级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建有电子阅览室,配备VCD/DVD机、电视机和教学光盘。

3.2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要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库,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与

教育学习服务。

3.3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坚持统筹规划、积

极推进、共建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数字化学习资源可通过引进、交换、购买、自建等多种渠道获取,提高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3.4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要实现学籍管理、在线学习、交互练习、考试测试、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的一体化全程管理,为注册学员建立网络学习的电子档案,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5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3.6数字化学习社区要为本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弱势群体居民,运用网络开展适用的培训项目,推进教育公平。

3.7数字化学习社区要适应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适应户籍管理的改革,逐步淡化行政区域的边界,开放虚拟社区的协作性学习,扩大社区教育的服务领域,促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8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成果,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逐步建设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资源中心、交流中心、服务中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3.9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行机制,要逐步向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运营的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3.10要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理论研究,制订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规划,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促进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科学发展。

* 参考文献

[1]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第3

次年会报告(2000年)

[2] 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成果报告

[4]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07]25号)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有机集成和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和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信息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应用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逐步达到为师生、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和辅助决策的建设目标,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各部门所拥有或负责管理运行的与数字化校园相关的基础网络、信息化公共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网站、数字监控网络及其相关网络接入设备、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四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

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维管理及校园网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 第五条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进行论证,对数字化校园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中各子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提供技术层面与应用层面的意见或建议;指导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第六条信息中心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具体实施的主体部门,全面负责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运行与管理及保障校园网安全的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数字化校园各项建设工作;负责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项目和各部门申报的信息化新建和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和实施;负责学校信息编码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负责学校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支持、监督和评比;负责公共平台应用的推广与培训;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第七条各部门信息管理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负责本部门网站信息的更新、备份和维护;网络协管员

2019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工作,按期完成“一年解决突出问题、初见成效,两年不断深化拓展、显著改观,三年实现整体提升、全面进步”的总体目标,XX市委组织部组工干部创新工作思路,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包联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力求“三基建设”工作在2018年不断深化拓展、实现显著改观。 一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XX市委组织部通过召开党小组会、支部会及部务扩大会议进行多次广泛讨论、深入酝酿,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三基建设”的部署安排,出台了《XX市关于加强全市村(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一名部机关干部包联两到三个村(社区)党支部,并通过半年的“点对点”、“打靶式”的努力工作,使之成为标准化建设的样板,在下半年召开的全市现场观摩推进会上进行示范推广。 二是抓住重点,强化举措。根据《XX市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每一位包联干部都针对所包支部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抓住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的有力契机,突出政治功能,重点提升组织力,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按照“三个三”工作思路和举措,重点围绕规范运行、制度落实、支部建设、活动开展、问题整改等方面每周至少深入包联支部一次,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帮助基层党支部“查问题、找根源、堵漏洞、抓整改、促提高”。积极了解基层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参加包联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指导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一对一包联、面对面帮扶,真正达到突破“三基”瓶颈、消除“三基”软肋、补齐“三基”短板、练强“三基”弱项的目的。 三是完善考核、注重实效。为了防止包联工作走过场或方向走偏,市委组织部要求包联干部积极利用支部所在党委党建工作例会和部机关周一例会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通报情况进行汇总存档,每月按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排名,采取“排查”立账、“对照”查账、“验收”销账的办法全面掌握包联情况和党支部整改情况,加强对包联过程的管理与考核,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常抓不懈、一抓到底的信心和动力。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建设数字化学校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我校创办于2007年,于2008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大量新引进的各地优秀教师和高素质的应届大学生。学校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确立了以“开掘潜能,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人生预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统领全校的科研课题,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优等、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办学总目标。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及其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作用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课题。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用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用科研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科研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

普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附件二: 重庆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 建设标准 (试行)

二О一三年三月 编制说明 一、本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科[2009]27号)文件精神进行编制。 本标准包括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系统、数字资源等

三部分。 二、编制原则 1.本标准按照学校班级数量进行分类:高中、初中、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完小)Ⅰ类为24个班以上,Ⅱ类为12-24个班级,Ⅲ类为12个班以下。村小(教学点)不单独分类。 2.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必须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的原则、设计和建设要求。 3.校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功能室综合布线应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和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 387-2002)的相关要求。 4.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必配部分是每类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要实施的,选配部分均注明“()”,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本标准执行情况由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督。- 2 - 目录 高中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一、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 - 2 -

社区党建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和谐家园”建设方案 ――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 为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推进会工作,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区党建阵地,现提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和谐家园”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改善党建服务设施,提升党建创新含量,规范党建活动内容,发挥党建阵地作用为重点,在原有办公及服务用房的基础上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 二、建设原则 (一)规范标准,量力而行。统一设定标识,统一设计风格,规范上墙制度及内容等。在现有阵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功能,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洋。 (二)功能完善,彰现特色。落实社区阵地建设基本硬件要求,能够适应社区党组织、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社区党员开展活动的需要,具有教育、管理、服务社区各类党员和居民群众的必要设施,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到三个特有场馆。 (三)综合设置,一室多用。整合资源,多室合一,充分发挥各功能场馆作用。 (四)合理布局,便民惠民。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党员

群众办事,方便活动开展,布局合理。 三、外观设置 社区建筑内外形象设计上要根据本社区特点,突出体现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两大主题,发挥好引导效应。要突显社区位置,方便群众办事。外墙一般以桔红色为主,白色相间,内墙以灰白或白色为主。社区建筑外部统一悬挂社区标识和三块机构标牌。社区标识为:“XX街道XX社区‘和谐家园’”,在标识前印制统一设计的“和谐家园”标志;三块机构标牌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标牌,按上述顺序挂于社区建筑大门外墙。其他各种社区组织机构标牌都不得再在建筑内外悬挂。 四、场馆设置 场馆按“一站两栏四校五室+X”的要求进行设置,其中“一站两栏四校五室”是基本要求。一站:社区便民服务站;两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四校: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大型会议室);五室:社区办公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党员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可整合在党员活动室内,有条件的社区可单列)。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设置X个特色功能室。 (一)和谐讲堂 1.场馆功能 作为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及社区大会议室使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doc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根据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级示范校的基础上,立足东丽,面向天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工学结合高要求、专业建设高品位、教育教 学高质量、就业服务高水平、学校发展高效益”的五高目标,“十三五”末期实现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跨越,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本期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将我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 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 为一个全面、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建设,使全体师 生提高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遵守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 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 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 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 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 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产学研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

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村、社区上墙制度

首问责任制度 一、群众到本单位办事或电话咨询有关事项,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并负有为其服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把群众引导到综治中心主任处,及时协调办理。 三、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人员的,综治中心主任要及时上报上一级综治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群众一般性咨询,要做到全面、细致介绍,让群众满意;属电话咨询或举报的,首问首接责任人除应将来电反映的事项、来电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册,还应明确告知办理的人员。承办人员必须按服务承诺和时限的要求提供服务。 四、村、社区党委书记是本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项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应急联动制度 一、综治中心要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明确组织领导、部门职责、具体经办人员等。 二、接到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报告后,综治中心应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第一时间查实事件基本情况,对事件性质、发展趋势、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等作出清晰判断,及时报告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后,相关领导迅速进驻指挥,调配辖区内相关资源力量,依法妥善处置。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工作例会制度 一、综治中心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主任召集综治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主要议题是听取本月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下月工作重点。分析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形势,对突出问题提出预防处置措施;其它需要会议研究的事项。 二、会议内容应做好记录,重要事项应形成会议纪要印发相关人员贯彻落实。会议记录和纪要列入工作台帐,归档保存。 三、在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或出现带有倾向性的社会治安热点、社会稳定问题,随时组织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及时安排部署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设计 第一章: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高等院校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当前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建设目的、以及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 1.1 数字化校园定义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目的。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通常是这样定义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案、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的主要目的是:(1>实现校园内教案、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 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2>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3>提高学院管理过程中和管理系统上的质量、效益、效率;(4>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1.2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1.2.1国内现状 在我国,校园网的建设经历了校园网硬件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网络教案<含远程教案)实验阶段,现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发展。目前,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其他学校也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开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些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着以下一些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呈现以下状况。 a.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案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单纯是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只有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育、教案中的作用。 b.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投入大,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效率不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所谓信息素质,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懂得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它基于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方法,是经过培养训练而获得的。根据美国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的建议,所有教师应具备下列三大领域的信息素质:一是计算机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概念;二是能够运用工具,例如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系统、网络通讯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专业发展;三是运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来支持未来任教的年级和学科领域。从以上三点来看,大多教师能达到第一层要求,少数教师能达到第二层的要求,但在第三个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教师尚为数不多。 其次,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情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1)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1)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

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社区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太谷县鼓楼社区标准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标准化建设,近期,我深入全区部分小街、小巷,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太谷县东大街,社区共有居民3168户达8000余人,辖区单位有车辆段检修车间、鼓楼商场、太谷县派出所、太谷县委老等单位,太谷县鼓楼社区在太谷县鼓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建单位的帮助下,在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紧紧扣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这一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努力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社区建设发展路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理顺各种关系,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于2010年度获得区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及和谐平安单位,2010年度获得市老年体育示范社区。 二、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社区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很多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小区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由于对社区职能缺乏了解,因此,对这部分居民服务不畅。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 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致使有些楼栋角落、边墙边角、居民生活处堆满生活垃圾,长年没有清理,导致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受到破坏,社区内绿化环境严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计划柳福平

项目一: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一切都对快速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职业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学校已被人们熟悉,职业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的关键,在职业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为教师提供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丰富的资源库,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005 年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同时接入因特网,校园网覆盖了所有使用计算机的实验室、各处办公室、各专业组。目前校园网已覆盖整个校园。但数字化教与学以及服务区域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所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以及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要求,要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迫切需要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信息化的深入应用上,及早做好规划,将信息化发展推向新水平。 二、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一是完善校园网基础设 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本部、一分部、实训基地的校园网络环境;二是建设全校防盗系统;三是完善校园广播系统;四是各种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五是建设校园一卡通。

学校通过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全校公共信息系统,为教与学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项目,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思路 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出发点,建设数字化校园和教学资源中心。构筑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为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现代化学习环境搭建公共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与教学水平。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实现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校园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对本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 四、建设内容 (一)校园安全防盗系统 1、校园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全校范围的视频监控工程,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在学校的大门口、各个教学楼的重要出入口、办公楼的出入口和重要部位、宿舍区及餐厅的重要出入口、校区内的一些主干道及周边的一些重要位置建设、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点,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图像显示并通过键盘进行图像切换、跟踪监视,从而达到及时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在事后通过录像对事件进行排查以发现问题。

2019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2019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20**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范文1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 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 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 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 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 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 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 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 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 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

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 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 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 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 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 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 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 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 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 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近年来,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需求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拔地而起。尤其体现在类似浙江省杭嘉湖这种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新变化,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快速推动社区治理方式的转型,通过打造试点,建立示范,鼓励向优秀社区管理模式学习。这种变化有政府社区管理本身改善的因素,也有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新需求。下面我们从新时代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代社区治理变化趋势两个方向来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发展又推动了新时代下社区的发展,这种发展导致了社区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主要如下: 一、社区数量和容量的变化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居民越来越被城市所接受,也不在是一个新词汇。为承载越来越多的新居民生活和工作,城市的小区也越建越多,而单个社区管理的范围也在不多扩大,以前一个社区管几个小区,而现在一个社区多的管十几个小区,这严重考验着社区的管理能力。 二、社区组成成分的变化 传统社区的组成成分是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组成为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外来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而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主人之一。社区的成分开始

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本地居民和新居民的变化、知识分子和农民工的变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变化,甚至还体现出老龄化和年轻化两极分化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也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退休干部和职工相对比较集中且时间相对自由,便于组织和发动,而一些新小区则以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为主,工作相对繁忙,生活上追求个性和自由,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相对较少。甚至一些新小区入住率相对较少,很多人无法有效联系。 三、社区服务和管理主体的变化 由"单位制"管理转变为多元主体治理,以传统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导不同,新时代社区发展下催生了很多新的社区治理主体,如物业、居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等等,给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更多的社区服务,承担了更多的社区治理功能。 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变化也自然倒逼社区治理的变化,社区的办公场所不断扩大,社区办公环境设施不断改善,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和规范化管理,统一制作了社区的微章;除了在硬件上变化很大外,在人员配备及管理上也有了完善。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逐渐年轻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当中,充实了社区的力量。虽然如此,然而,基于以上社区发展的变化和新时代下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现有的社区管理力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吃力,无法有效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为此,政府不断鼓励社区治理模式创新,鼓励更多的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部分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教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无本之木。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建设数字化学校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我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又是教育部挂牌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大量新引进的各地优秀教师和高素质的应届大学生。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确立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为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人生预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统领全校的科研课题,以建成“环境优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 结汇报材料报告 1.全面对照《安徽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作出评价; 2.明确表述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详细说明保障机制完善情况,包括经费来源、技术维护、组织制度等; 4.准确统计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构成、来源和利用率,说明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与服务等状况。 联系人:吴中斌电子邮箱:zcc@https://www.360docs.net/doc/0c12288796.html,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9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2人。拥有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2名、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1名、省“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1名、省教坛新星1名、市教坛新星2名、市导师团导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远程教育辅导教师6名、市骨干教师13名、市学科指导组成员13名、区兼职教研员5名、区教学能手16名。 学校占地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600多人,年短期培训2200多人次,教职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理论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79人,“双师型”教师4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1.5%。学校专业综合性强,现有专业11个:园艺、养殖、文秘、机电、财会、建筑、服装、电子电工、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化、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涉及中

职专业六大类,而且专业设置调整及时,能充分满足当地学生求学长技以及人力市场的需求。学校现有设备比较齐全的生化、计算机、电子、电工、服装打样、农机解剖、作物栽培与育种等实验室8个,有现代农业实示范基地、锦庭家纺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车工、钳工、焊工、农机、建筑、财会模拟、手工制图、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实训项目12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950万元,实验自开率达98%以上,实训开出率为100%。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有芜湖奇瑞、安庆华祥、合肥美菱等校外实训基地21个,校企共建,合作双赢,既实训了学生,又培养了师资。学校有印刷图书、电子读物合计15.1万册,订阅报刊杂志133种,管理规范,借阅率高。在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校园网和网站,能及时接收信息以充实我校的教学资源。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26台,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高。校园内安装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电子考勤系统,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学校重视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拥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1台,日常教学中积极推进多媒体应用。学校现建有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上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无线报警系统、内部电话办公系统等覆盖校园。建有实验室7个,其中先进的实验数字采集系统2个,能开展高层次的探究实验。拥有多功能报告厅、网控中心、形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读中心、报刊阅览室等。同时大力绿化、美化校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展示及交流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0]90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