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批什么

总体规划批什么
总体规划批什么

61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陆续完成,有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修编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针对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和审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和思考,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设置了题为“总体规划批什么”的自由论坛,请特邀专家和与会代表一起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把这一工作完成得更好。

与会的专家有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官员,有地方规划局的领导,还有各设计院的技术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他们之中有的是直接参与总体规划审批的,有的是负责实施总体规划的,还有的是编制总体规划或研究编制总体规划的。讨论总体规划批什么,其实为的是如何编制总体规划,因为规划编了之后只有被批准了,才可能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呼吁改革,他说,总体规划现实的矛盾是能批下来就行,要批不下来,就放到一边,被别的规划代替了,所以总规编制和审批如果不改,如果还是维持现在这个状况恐怕没有出路。

1 总体规划编什么

“总体规划批什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了“总规要做哪些”的问题,批什么也反映了总规要反映什么。从2006年开始实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看,它反映了一个“大而全”的概念,没有抓住更核心、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者说这些更核心、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湮没在各个方面里了,所以导致了总体规划战略性越来越差、纲领性越来越差,而成了一个“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规划。《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后,总体规划到底要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孙安军副司长坦言,总体规划应该更概括、更战略一些,而不是更具体、更细化,有很多东西可以

在总体规划完成以后,通过专项规划来解决,因为总体规划不可能替代专项规划,通过专项规划可以更加有效地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而且从专业和技术深度上也能够得到保障。然而在《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还是非常具体、非常全面,甚至把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都规定的非常明确,规划区的范围、建设区的规模、绿地、公共安全、人防等等都加入了进来,这个“笼子”非常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珂博士正在进行关于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他指出目前规划编制体系和市场经济条件存在两点不匹配,一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主体与规划编制主体、编制内容的不对应;二是城市规划审批的主体与管理事权不对应。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厦门大学马武定教授也认为,城市要发展扩大,就涉及到征地,涉及到每个农民的利益,需要进行博弈和协商,只有大多数都认可,才代表公众利益。第二,分两部分编制规划——长远期的战略规划,内容比较宏观一些;近中期的建设规划,以微观战术性的内容为主。第三,建立实施评估机制。其核心并不是评估优劣,而是通过建立反馈的机制,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第四,经典的布局规划和强化刚性的内容。第五,各年用地规模与当年人口规模挂钩。建议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年末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确定第二年的用地投放增量。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总体规划面对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应灵活应对市场进行规划。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副院长提出了一种观点,她认为总体规划最实质的是要做一个行动的传递。总规在资源的整合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很多部门的协调,通过无数次的会议而达成的一种共识。总规一旦审批下来,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有相当大的权威

总体规划批什么

主持人: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整理人:王文彤(本刊编辑)

【作者简介】

王文彤(1967-),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规划》杂志编辑,注册城市规划师。

【收稿日期】2009-12-15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0)01-0061-03【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C

WHAT TO APPROVE IN MASTER PLAN?

processed by WANG Wentong

62

年会自由论坛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F o r u m

总量。人均指标统计口径不同,结论完全不同;第四,批强制性的内容。包括公共绿地、保证城市安全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垃圾焚烧厂、填埋厂,大型的高压变电站等等,如果不在总体规划阶段给予明确规定,在后期很难解决。再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少个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要有明确的数量和明确的范围。对强制性内容要做一个引导和规定,通过强制性内容来体现规划意图;第五,批区域统筹和协调,重点是指区域的一些生态保护、区域性基础设施及本级政府不能协调的边界问题等;第六,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领域的保障性设施,包括社会性保障设施和支撑性保障设施等。

山西省建设厅的李锦生总规划师则建议,审批文件应该详细一些,明确一些。作为城市政府来讲,总体规划实施第一是公共领域的建设职能;第二是公众利益的管理职能。公共领域的建设职能主要是基础设施、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公园绿地、交通等的实施,这些是需要城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山西省在总体规划的批件里,增加了分阶段的实施目标,大约选取了20项重要的公共建设领域的目标,比如说:住房的目标、中小学建设的目标、所有基础设施的目标以及城市改建等等的目标,在2010年、2015年、2020年,这些目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总体规划的批文里全部要有,省建设厅要对它的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进行评价。到2015年,对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要组织专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然后省政府对实施情况有一个评价报告。公众利益的管理职能方面,对不得进行开发、建设区域的管理职能要明确,包括自然景观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遗产、公共领域建设空间的保护问题等。这样做的意义是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当地政府来讲,写进去就必须实施,实施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就加强了。

4 规划与国土如何协调

说到改革,一些城市把规划和国土部门合二

为一,也有的是合了又分,还有的是分了又合,这种博弈到底是为什么?来自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的规划局领导谈了一些看法。

武汉市规划局刘奇志副局长非常生动形象地分析了规划和国土两个部门在管理上的异同。他说,大家都会唱一首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里面“中国”就是国家,把一个国看成一个家,我们的上级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家长,规划和国土就像两个家长。规划这个家长是非常严厉的家长,它希望孩子的每一步行为都在它的掌控之下,不要乱说、不要乱想;而国土这个家长说

性。但总规又不可能非常准确,用来工作的图纸最精确也就是千分之一。而作为一种法律,假如在解释上既可以左又可以右的话,就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应该通过近期规划的传递,通过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联动,通过编制一层层的规划传递、深化落实,最终使总规获得实现。

2 总体规划由谁批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军院长提出,要把批准权限理清,国家应当批省、自治区的城镇体系规划,批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城市、直辖市的总体规划,而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批准。但是,《城乡规划法》提出,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也要由中央政府来批准,如何把握哪些城市是重要的城市是个问题。而董珂认为一些最关键的资源,比如土地、水、粮食、能源等等资源应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流动或控制,而不是在一

个省的范围内进行自我掌控和控制,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在总体规划当中可能有一些内容需要中央政府去管控。所以,由国家审批总规的城市不应仅仅限于省会城市。

马武定教授认为,应该根据总体规划的内容,分别报批。涉及国家发展策略、大政方针的战略性内容,由中央政府负责批;涉及空间结构、总体用地布局等政策性的内容由市人大批。因为人大里边有各方面的代表,既有农民代表,也有打工者的代表。人大参与审批就代表了公众利益的参与;而涉及道路、绿化等技术性内容由城市政府批。

代表们在讨论“由谁批”方面有一点比较明确,无论是依据内容分类,还是依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分类,或者依据各种法律、技术标准分类,都希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和事权结合的分工。

3 总体规划批什么

作为自由论坛的讨论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就“总体规划批什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第一,批城市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即城市的发展方向。只有方向对了,城市的发展才能是健康永续的;第二,批城市在国家的地位,也就是城市性质,是生态的、国防的、还是文化的、或者是能源的等等,判断规划是否符合这个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对周边的区域的影响;第三,批城市的用地规模,而且是总量控制规模,不要具体的人均指标,控制用地总量是最基本的保障,国土部门控制的也是用地

63

储备出让计划等并适当跨越年度,变革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将规划实施的空间和时序做实、做准,成为真正引导城市建设开发的行动规划。第三个变革是城市总体规划能力方面的变革。规划的技术性、理想性色彩较强,而土地的政策性、市场性、经济敏锐性、数据严格性等非常强,土地整治、整理复垦的资金投入因与土地出让资金挂钩也较有保障,土地市场板块监测研究与规划辅助决策数据库的需要也将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的需要与能力的加入必然对规划的分析监测能力、政策法规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第四个变革是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变革,主要是建立高效统一的审批平台,进行流程简化合并和同步受理,全面对接土地与规划的核心审批程序,相互的统一将大大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5 思考和建议

在讨论过程中,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困惑和思考。深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邹兵博士提出,国家实施刚性的土地管理政策时,即土地管理规划大纲和土地利用程序规划,把大纲的指标分给规划,从而做到指标的控制,城市总体规划怎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对于深圳来说,国土资源刚性的土地管理还要管理布局,这就影响到城市总体规划最核心的领域。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各种设施协调与衔接问题不是很大,最后掌握的就是空间布局结构。但是这种土地管理要把刚性的指标在图上落实下来,强调要图数一致,既要最严格地保护耕地、农田不被侵占,还要管理新增占用农耕地。这种思路是15-20年的发展要落到地上,这不仅是非建设用地上的控制,新增的这一块也要控制。这样来看,以后城市用地的核心在哪里?城市性质、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布局都不是规划定的,这是一个问题。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姚本伦院长提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问题。总体规划报批,不仅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批,比如规模问题,国土部门有国家的总目标,已经分解完了,不存在预测的问题,这就是计划,这两个之间怎么衔接?还有效率和公平之间矛盾的问题。沿海地区先发展,可能在前期已经突破了国家的一些规定,而中西部地区以前没有机会发展,现在到了发展的阶段,却有一定的限制。从国家战略讲,促进中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批总规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一个政策上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对接?因为这三个地区的标准应是不一样的。

谈到总体规划相关工作将来的发展,有代表提出,总体规划涉及到整个规划体制和国家的政

的是什么?一天给你多少钱,然后看看你这个钱都干什么去了,它的要求很明确,奖惩也很明确。相比之下哪种家长更合格呢?刘奇志认为,合格的家长应该做到四点:第一,因材施教。这个孩子有哪方面天赋,就培养他向哪方面发展。第二,要把握这个孩子的发展方向。第三,奖善惩恶。如果几个孩子打架了,该批评的要批评。城市也是一样,城市之间不要恶性竞争。第四,定期给孩子一点钱,让他自己去买一些学习用品或做一些事情。城市同样,要有一些能自主的建设基金。

谈到管理问题,刘奇志说,应当是管我们能管的、管我们该管的事情,放我们不该管的、我们也管不了的事情。毕竟一个部不是国务院,我们只是代国务院去组织这些事,实际上该管的只是建设上的事情。所以,总体规划应当是在重视长远的同时落实现在真正要建的内容,这样才能发挥作用,不然就只是一张美好的蓝图。

上海的规划局和国土局已整合为一体,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胡俊副局长介绍了上海“以规划引导土地,以土地保障规划”方面的一些情况。局的机构设置包括19个业务处,其中原规划局的规划处整合原土地局的规划业务后分成两个处——一个是总体规划处,一个是详细规划处,总规处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详规处负责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规划国土职能整合后,目前正在着手四个方面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变革,重点解决原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冲突点,以“双保一引”(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引领布局)为原则,强化城市增长边界的管理,制止城市的蔓延。主要成果集中在三条控制线: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把原来做的各种各样的规划回归到国土规划的2970km2内,这是控制区县规划方案天马行空布局的瘦身,是很多利益的博弈和平衡的艰难过程。二是基本农田保护线,上海土地缺乏且城市化动力旺盛,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也重,这两条线的距离相当近,线位方案稳定的难度较高。三是产业区块控制线,是针对产业用地往往率先冲破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而做的归并整合,以原产业园区公告范围为基础增加了国家战略产业基地的认定,区块外一律不得进行工业用地项目招拍挂。“三线”控制的核心是转变观念,针对上海平坦广阔的河口冲积平原缺少自然生态隔离屏障、难以抵御城市蔓延的管理难点,强化基本农田布局对维护上海城市多中心开敞格局的锚固效果,将基本农田与市域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实行城市生态安全基本底线的刚性控制。第二个变革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面的变革,首度引入土地管理的年度计划手段,包括年度农转用与占补平衡等计划指标分配、年度经营性用地的

(下转第72页)

72规划师随笔

P l a n n e r’s J o t t i n g s

跨学科思维首先表现在邀请参会人员与主题报告人的多学科构成上。本次年聚力避常规学术会议由多位业界学者名流官员轮流上场发表演说,而参会者只好被动做听众的局面,将主题发言安排得精悍且具有高水准,真正使主题报告起到了“思考触媒”的作用。两位报告人分别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军人物,其中李强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社会学,何祚庥院士的研究领域是物理学,两位学者均非规划专业出身。参会人员的构成也十分多元,分别来自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若干不同学科门类。

跨学科思维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头脑风暴”讨论过程中对横向思考的激发。在听取非规划专业领域的主题报告后,主持人鼓励大家充分利用“metaphor”(隐喻)、“analogy”(类比、类推、比拟)、“association”(联想)等方法进行横向跨专业的深入思考。整个分组讨论过程中,两位报告人巡回于各组之间,与组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包括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和文化交融四个层次在内的跨学科思考在讨论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次理论年聚在会议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在“头脑风暴”法的应用上。遵循头脑风暴的一般做法,年聚活动共分三个工作阶段,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后续阶段。准备阶段中,事先分发倡议邀请函,阐明会议主旨和任务,筛选多学科参会人员。活动之初重申组织这次年聚的目的和任务,期望这次年聚能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学科横向交流,激发头脑风暴,开启思路,打开视野,形成一股志同道合的开放思想流”,并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今后的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日程表。具体操作阶段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高水平的非规划专业主题报告与针对报告的问答活动;第二个环节是在主题报告的激发下,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进行的发散性专业思考和讨论,这个环节保障了每个参与者自由而充分地表达与交流。后续阶段的工作是对前阶段成果的提炼、整理和升华。

本次年聚活动打开了参会者的视界和思维,但由于参会者大多没有经验,且因准备不足而缺乏共同的理论讨论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水准。但我们深信,这次年聚活动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上的革命性风暴,风暴之后将迎来一股规划领域的学术新风。

治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法制化;还应制定新形势下一系列的标准。规划要和土地部门衔接,目前两个部门的用地分类标准都不一样,谈何衔接?应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出台相关的标准,至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工作中边使用边修正边改进。规划里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应当对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等方方面面的相关研究给予支持,鼓励专业人员潜心研究这些课题,为实际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总体规划的实施,每年都应该有一个报告报到上级部门。一方面可以自查,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上级部门巡查,这样能够掌握城市每年用地的增长是否在规划的范围内?批了多少地?批在哪里?或者城市建设区的线在哪里?等等。这样,既可以对总体规划进行校核,也利于确定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城乡规划法》是一部国家的法律,不是规划部门的法,最重要的是规划者要拿起国家法律这个武器去做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否则都没有意义。

(上接第63页)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如何打造全国第一世界一流通用航空产业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的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航空产业园也在起步向前发展,终极定位希望打造成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一、国外通用航空产业现状 1. 通用航空的规模 目前大约有32万架飞机和70万名飞行员在全世界从事通用航空活动,年飞行小时约4000万小时。庞大的通用飞机机群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其中国际知名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包括主要产品为活塞及涡浆类飞机和公务机两类的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主要生产SR20、SR22两种飞机并被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美国西锐飞机公司;全球通用飞机行业唯一能够提供两座、四座单发或双发活塞式飞机的制造商奥地利钻石飞机公司;全球第四大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商Piper飞机公司;加拿大庞巴迪飞机制造厂是世界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产品含有公务喷气飞机和水陆两栖飞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也生产喷气公务机;美国豪客比奇飞机公司主要生产公务机、涡桨飞机、活塞发动机飞机;还有一些东欧、俄罗斯等等国家的公司也生产通用飞机。 2.通用航空产业大国 北美洲是全世界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地区,美国是通用航空大国,全世界所

有通用飞机中,不仅75%的机队在北美,同时近90%的通用飞机是美国制造的。美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和管理等各项条件完备,美国通用航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代表着世界通用航空发展的方向。2010年,美国在通用航空飞机总数约为22.8万架,持有效飞行驾驶执照人员60多万名,其用航空飞行员约为40万人,接近2万个通用航空机场。通用航空每年飞行2700万小时,通用航空每年创造超过千亿美元的经济收入。2010年通用航空年飞行小时达到2400万,其中2/3的飞行小时属于商务飞行,通用航空年搭载1.66亿人次。通用航空产业为美国经济直接贡献达1500亿美元,为社会提供了近126.5万个就业机会。 除美国以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通用航空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也比较高。 扫一扫获取更多通航资料 二、国通用航空产业现状 1.基本概况 截至2010年,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多人,其中飞行人员3600多人;通用航空企业103家,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为1120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 (文本摘录) 一、总则 第1条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 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共分三期: 近期:2001年至2005年; 中期:2006的至2010年; 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

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总体规划 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 姓名:张纪元 学号:20110555176 指导老师:周丽 日期: 2014.6.21 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 目录 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二)人文历史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理念 四、设计说明 五、道路系统规划 六、功能分区 1.民俗观光旅游区 2. 寻古觅踪区 3.自然野趣密林区 4.民俗风情体验区 七、局部景点规划 1.滨河地带 2.古银杏苑 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妥乐古银杏风景区

位于距盘县城关镇35km 之石桥镇妥乐村。妥乐古银杏村位于盘县石桥镇,距盘县新城红果25公里的石桥镇妥乐村 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这里流水潺潺,古树绵绵, 小桥映虹,奇峰傍寺。全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胸径一 般在50一150cm,最大220cm。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 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是世界上古银杏生 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汉,村寨总人口1713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4%,人均年 收入3728元。2008年10月,妥乐村被批准为“贵州省摄 影家协会创作基地”。银杏树是繁茂生长在3亿——1.7亿 年前,古生代二迭纪至中生代三迭纪侏椤纪时期,第四纪 冰川期后仅在我国山东、贵州有少量保存。是地球遗留下 来的古植物,人称“活化石”,银杏树的树形、叶片奇特、 精巧,四季分明,春天青翠,秋天金黄,其果实“白果” 可以人药,是不可多得的观赏树种。(二).人文历史据考证,妥乐村600 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随着历史发展,妥乐村居民虽有所演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研究认为,这种文化有个性鲜明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树文化之魅力村寨。目 前该校正在妥乐筹备成立中国第一个树文化研究基地。贵 州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

最新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 发展规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重要意义和开发条件 第一节重要意义 第二节开发条件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定位 第三节基本原则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发展布局 第一节功能分区

第二节区域统筹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综合交通 第二节市政工程 第三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第五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节服务业 第三节海洋产业 第四节旅游业 第六章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 第一节社会事业 第二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七章改革开放 第一节创新管理体制

第二节探索建立两岸交流合作新机制 第三节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政策支持 第二节组织实施 前言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台湾海峡中北部,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具有对台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的精神,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推动平潭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海坛岛及附属岛屿,陆域面积392.92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重要意义和开发条件 第一节重要意义 当前,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加快平潭开发开放,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平潭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平潭建设两岸合作综合实验区,有利于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创未来的特殊区域,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有利于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建设,在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利于探索两岸同胞建设共同家园的新模式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为推进两岸更紧密合作创造和积累经验。 三、有利于开辟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通过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先行先试,有利于凝聚两岸同胞的共同智慧,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充满生机、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前言 (1) 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2) 第一节现实基础 (2) 第二节指导思想 (2) 第三节战略定位 (3) 第四节发展目标 (3) 第五节空间布局 (4) 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4) 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4) 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5) 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5) 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5) 第一节航空物流 (6) 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6) 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7) 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7) 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8) 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8) 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8) 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9) 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9) 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9) 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0) 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0) 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0) 第六章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1) 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1) 前言 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

划(2012-2020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3-2025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第一节现实基础 区位条件优越。郑州航空港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线,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 陆空衔接高效。郑州机场是国内大型航空枢纽,规划建设4条跑道,发展空间大;郑州市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产业基础良好。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重要机场前列,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集聚,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放活力彰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各类园区与航空港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实验区进出口总额达294亿美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航空港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新途径;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第二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25年发展规划

附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 年)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1) 第一节现实基础 (1) 第二节指导思想 (3) 第三节战略定位 (3) 第四节发展目标 (4) 第五节空间布局 (5) 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6) 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6) 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7) 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8) 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8) 第一节航空物流 (9) 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10) 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11) 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12) 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12) 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13) 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13) 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

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15) 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16) 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6) 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7) 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7) 第六章保障措施 (18) 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8) 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9)

前言 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 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 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3-2025 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第一节现实基础 区位条件优越。郑州航空港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线,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规划文本 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

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法人代码:72146607—0 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 吴良镛两院院士 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陈素伟高级工程师 郑光中教授 左川教授 单德启教授 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 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项目主持人 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 项目负责人 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 项目组成员 庄优波博士 袁南果硕士 邹桂武高级工程师 罗婷婷硕士 崔宝义硕士 刘晓冬硕士 祁黄雄博士后 王萌硕士 王彬汕讲师 杜鹏飞副教授 林瑾硕士 龚道孝硕士 陈海燕硕士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 (1) 第二条依据 (1) 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 第四条规划期限 (2)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 第五条规划范围 (3) 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 第七条性质 (3) 第三章资源评价 (4) 第八条资源价值 (4) 第九条资源特征 (4) 第十条资源分类 (5) 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 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 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 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 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 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 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 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 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 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 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 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 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 第五章战略规划 (23) 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 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 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 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 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 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 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 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 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婺源县旅游局 项目区位:婺源县行政区划内全县地域 项目规模:2947.51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2年 核心资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天人合一的村落选址与布局,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符号,极富魅力的深厚文化底蕴,婺源民俗、民间艺术、土特产、特色乡村美食。 项目类型:实验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后续进展: 引导我国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的转型升级 本项目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最早实践者,对其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规划诉求: 建设世界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最美乡村·自在婺源 核心创意: “1+N”空间模式:一个全域式的最美乡村山水田园基底+N个旅游度假功能区。 “1+N”产品模式:一条乡村度假主线+N个主题产品支撑。 “1+N”产业模式:以乡村度假旅游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N种产业集群相互促进、支撑、协调发展。

亮点项目: 花溪长滩乡村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山水环境,遵循婺源乡村建设布局,以乡村、会议论坛、民俗体验为主要功能,打造最具婺源乡村风貌特征的旅游度假区,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引擎项目和起步发展区域。 碧水湾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以田园养生、森林养生为主要功能,打造既体现东方古典又显现现代时尚品味的旅游度假区。 五龙湾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依托各民族建筑文化精粹,打造集精英客群休闲度假、会客交流、游客观光摄影点、影视拍摄、婚纱摄影外景地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乡村节事活动——构建“一大论坛、三大节庆、四大赛事”为统领的节事活动体系。 主题度假产品——构建四大类别主题度假产品体系。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 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特别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统筹社区发展原则; 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 2

可操作性原则;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至2025年。 共分两期: 近期: 至 ; 远期: 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 第五条缓冲区范围 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 第六条性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 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 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 4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overall tour plan 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分析旅游 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 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 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 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 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 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 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它 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 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 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 1. 可操作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 游发展 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 贝U 性很强,但 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 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 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 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 2. 系统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 划,抓 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 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 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 “大旅 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 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 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3. 具体性 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 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 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 标、战略部署、 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 的分析和研究, 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 划,而是大而实、 4. 层次多样 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 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 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 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 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 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 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 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 全而实的规划。 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 从规划

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原区域为核心,包括瑶海区、长丰县、肥东县委托管理区域,面积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约万人。为加速推进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十七次五中全会和《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将合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近几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115亿元。二是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贡献率跨越式增长,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其中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和%。三是商贸经济持续繁荣。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预计2010年达到183亿元。四是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综合财政收入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亿元,五年间增长68%。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试验区“大建设”成效显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站南商圈已经成型,建设品位逐步提升,站北城市路网相继建成和开工,环卫、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一批环保设施、园林景观和道路景观陆续建成,园区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综合承载不断提升。截止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实际完成新建道路48.6公里,改造道路9.2公里,带状公园万平方米,桥梁7座,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道路交通设施、路灯、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配套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实际完成工程建设投资亿元。 (三)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试验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LED产业化、太阳能光伏等重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试验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试验区以民生工程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建成34平方公里现代化新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自2007年以来,全区共承担合肥市6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6856万元,基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创作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技巧3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应学习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创造;自然观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Idea in Modern Garden Design HE Jian ming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with a style of its own, which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as the deep influence on the landscape art of the wor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utlook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inking mode of creation and design skill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that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ers should learn from and research 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in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modern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craetion; nature outlook;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也常常会去思索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工作更加愉快,身心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肯定会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然而随着地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都促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日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宣传,在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大园林的观念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和倡导的方向。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你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当前有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广场热、欧陆风情热等,经过理性分析,它们能否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真正改善城市的环境,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涞水-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总体规划)附图

涞水-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总体规划)附... 保涞路两侧,3.5平方公里的“京涞首都新兴产业及功能疏解试验区”起步区,平整分块交错,7公里的路网路基建设已经完成。疏解区总体规划为从涞水县城到与北京张坊交界的175 公里范围内。 由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投资50亿元的未来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土地预征,即将开工;中国电科集团投资280亿元的电子科技城项目已确定选址,京都国际物流商贸城项目也即将正式签约。今年9月底京昆高速涞水段与北京段正式连接通车后,涞水将进入北京的“一小时经济圈”。 一、涞水简介 (一)地理区位 涞水县位于北京西南(与北京约110公里边界接壤),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5平方公里(247.6万亩)。东界涿洲,高碑店,南与定兴,易县为邻,西与涞源,涿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二)人文简介 素有千年古县之称,东晋名将祖逖、南北朝时期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南极科考队首任队长、长城站、中山站首任站长、科学家郭琨,都是涞水的杰出代表。因此,涞水拥有“冲之故里、京西南交通枢纽、百年古典(红木)家具之乡、环首都旅游休闲胜地、玻璃器皿手工吹制基地”等诸多美誉。 (三)规划大背景 “环首都经济圈”已列入国家战略;首都经济圈内各县市的发展迎来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和功能疏解带来的巨大投资前景以及区域交通基础建设带来的交通区位提升背景下,涞水县应积极整合和统筹县域资源,全力寻找新的“支撑点”,将京涞新城打造为全省新的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率先取得突破;涞水县打造首都经济增长极,重点建设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涞水将成为首都功能疏解首选之地。(四)县域总体规划结构 打造“首都涞水经济增长极”把涞水县域规划为“三大片区”包括: 1. 中心城区(47平方公里范围) 2. 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175平方公里范围) 其中:1)新兴产业示范区(占地85平方公里),包括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2)中国航天科技城(占地25平方公里),包括新兴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等;3)天鹅湖小城(占地65平方公里),包括养老产业疏解区、科技创新产业疏解区等;3. 京西南生态旅游区(500平方公里范围) 包括“天鹅湖、欢乐河谷·国际旅游城、十渡风景旅游度假区、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等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17-2035)》的批复 (摘要) 一、认真落实国家战略。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要认真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国土空间全域,加强城乡统筹,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新区。 二、严格落实底线约束要求。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管控浦东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5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9万人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805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4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小于30.17万亩。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三、构建城乡统筹的空间体系。要围绕底线约束、创新发展、品质提升的导向,延续浦东新区历次规划思路,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

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新要求,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 乡村”的城乡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主城区、新城和城镇圈为抓手,统筹空间资源要素,挖掘空间发展潜力,按照“撤并、保护、保留”三类方式,对乡村地区进行分类指引。规划形成全覆盖、均等化、高品质的公共中心网络。 四、搞好重大专项统筹。要加快建设浦东交通枢纽,新增铁路上海东站,构建机场与铁路一体化交通,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之间的直达交通联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功能区,全力打造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形成大飞机总装、临港重装备2个产业基地及25个产业社区,保留若干零星工业用地。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和住房结构,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高等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构建公平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支撑。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加强对3个历史文化名镇、7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处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强化对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文化内涵。明确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目标,通过科学预测需求,优化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