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教研员王林老师命题的灵感来源于霍金去世后引起的“霍金热”这一现象。霍金去世后,许多网友自行悼念霍金,然而其中不乏对霍金根本不了的盲从者和追逐潮流的附庸者。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杨绛百年离世时,微信朋友圈对其名言的转发,然而其中一些名言是存在杜撰或是断章取义的现象。针对这样一类现象,命题由此产生。

材料又明显一组对立概念,即关注者与忽视者。命题者希望学生能够对关注与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构建两者逻辑关系时,命题者又给了学生一些逻辑提示,如不明就里、凑个热闹、没过多久忘记了。学生需要从这样的逻辑提示中提炼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命题直指社会现实,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反思现实,能在表达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中得到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得到认知事物、认知事理的方法。

【试题分析】

1. 讨论对象的确定:材料中“关注者”与“忽视者”的对象是事件。而事件一词材料中其实隐含的是关乎公众利益,与社会整理利益相关的事件。

※友情提醒:学生在例证与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个人的事情作为例证,此外学生需要将事件与事实、事情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或偷换概念。

2. 逻辑关系的构建:“自以为是”、“不明就里”、“凑热闹”、“没过多久”。

1)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自以为是”四个字实则有双重含义:一层是时代的必然性:自以为是关注者的本质实际就是忽视者,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如今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过快过频,信息呈碎片化的趋势。民众在获取的信息可能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是事件的真相,而是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事件真相”。

另一层是人缺乏真正的感同身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所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样的道理,民众若不是事件当事人本身,怎能切肤感受到当事人的心境?

2)由此可以产生更为深入的原因分析

.......:

①公众面对事件时主观情绪的释放,如网络上的“键盘侠”,口水的骂战……

②以旁观者的姿态进行不痛不痒的评论,看似有同情与关注,实则是如鲁迅小说“药”一看的“看客”心理与“围观”状态。其中也有可能是人对外界事件的猎奇心态。

③民众受到世俗讨论下的裹挟,以热点事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附和,甚至是一种追逐时代潮流,追逐社会热点话题的“凑热闹”心态。

3. 由此可以谈及此类现象对于社会的危害:

①人人都可能成为事件的忽视者,随着时间的遗忘,没有人对这种公共利益和社会弊病进行追问,个人将丧失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此崩塌。

②真相探究欲望的降低,社会出现了病态,如“佛系”文化、“丧”文化、加缪所言的“局外人”现象等等。

4. 就此,我们需要怎样价值判断?

①“无尽远方、无数人们与我有关”的同理心与真情实感。

②建立起公平、正义、善良、真诚、追求真相,不人云亦云,不跟风盲从的价值体系。

③“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说是非,后说利害”的评论氛围。

5. 如何做到真正的关注?

①后真相的时代建立起真相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②在他人的事件中拷问自我的良知进行自我审视,由此架起了人与社会的同情的纽带(人类命运共同体)

【扩展阅读】

(一)

谁制造了名人“被死亡”事件?

近日,歌唱家于文华错误发微博称,词曲家阎肃在空军总医院因病去世。随后,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多家媒体仓促推出报道。然而,阎肃家人很快证实,这是一则名人“被去世”的乌龙消息。尽管阎家人事后表示不会苛责假消息传播者,但这起风波无疑值得媒体从业者深刻反思。

随着信息渠道的丰富,近年来名人“被死亡”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社交媒体空前发展,人人都拥有新闻发布权,在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对于媒体甄别判断能力提出挑战;另一方面,“首发率”与媒体人的考核挂钩,客观上使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竞相拼抢报道新闻的压力,为了首发率的大胆操作和为了公信力的谨慎选择如何平衡,是摆在媒体人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媒体人为何丧失职业操守?

在文艺界,类似名人去世的假新闻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本应严肃对待的新闻报道却变得如此不严肃,不禁引人深思。名人去世消息,一向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抢发或独家发布一条名人去世的新闻能赚到不少阅读量、点击量。正因名人效应的存在,不少媒体往往会盯着他们的生死,以至于某一天听到风吹草动,就不分真假,争相转发假消息。从金庸到洪金宝、成龙,从小沈阳到姜文,近年来“被死亡”的名人着实不少,阎肃老爷子这次算是“躺枪”。

诚然,名人去世是重大消息,媒体力争在第一时间抢发也无可厚非。但事到临头,有些公共媒体往往处理得极不严肃,毫无新闻专业精神可言。比如,他们采用的消息,往往来源于并不可靠的自媒体,如个人的微博、微信发布的信息。而为了抢时间,一些公共媒体的官微也根本不加核实、甄辨,就加以转发,并点上蜡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际遇机缘 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这是他们的际遇。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写作核心: 写作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材料的核心是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也是我们写作的思考展开点。和下一代青年人一起阅读,读什么?是你装在“时光瓶”里的,也是你文章的中心立意。 写作要求: 写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写作要求。 一、个人和时代要想联系。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启示我们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需要创新,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中国梦……,2018 年的作文题中我们

2018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二模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3.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5.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望极”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境,下阕抒情。 B.词人借用细风、春草,歌咏了春天的生机。 C.痛饮狂歌终觉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 D.“终不悔”表现词人感情坚贞和态度执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 本文作者是代的(人名)。(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或以钱币乞之。 10.这段文字按“∥”分为两层,请简要概括内容。(4分) (1)(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①,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②。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③之。”后有老父④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注】①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②端:古布帛长度单位。③激:激励,激发。④老父:老汉。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遗.布一端(2)盗惧吾闻其过.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既然内有恶心,一定能够改正,所以我用这样的做法激励他。 B. 既然心怀恶意,一定能改变他的善心,所以我激发他这样做。 C. 已经心怀羞耻,定能够改正错误,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 D. 已经心怀羞耻,定会改变他的优点,所以我用这做法激发他。 13. 王烈“谢”盗牛者是因为认为他有“”,从盗牛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烈的思想是正确的。(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炉火纯青的灶花工艺

2017届浦东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解析_共4页

【2017届浦东区高三二模作文】 26.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视吾家之所寡有(一类卷 67) 多年前,一句“视吾家之所寡有”,震荡了历史烟尘,令人心动,接着便是焚券市义的美谈不胫而走,似乎冥冥之间道出了不证自明的真理,即我们尚未拥有之物决定了个体生命的富有程度。 “富有”一词,在现代语境下往往被滥用,被曲解,被化为炫耀的工具手段,人们固执地将富有的定义局囿于金钱名利等已得之物,殊不知古典理性的告诫。何谓之富有?顾名思义,富有指向丰盈与饱满。所得之物,固然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沉静沉淀之后,心灵却只落得空虚寂寞,那叮叮当当的黄金声,嬉笑喧闹的歌声,仿佛印证了莎士比亚的话,充满了声音与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得之物终究是过眼云烟。过度执迷沉溺反而让我们一无所有。真正使心灵富有的是吾家之寡有者,它启迪我们缺少什么?应该求索追寻什么? 不同人目力所及,所思所想的“吾家之所寡有”断然不同,某种程度上像面镜子映射了你的生命形态。登高而望,志士仁人痛拍栏杆,思国之未复,中原之未收;而多情女郎望极春愁,思佳人之未回,天伦难叙。当然,每一种生活形态都无可厚非,但我以为热血方刚的我们,理应把生命交给更高的存在,思道之未复,天地之心未得,仁义之未行,生民之命为立,诸如此类。我们不该将自己束缚在物质享受的果壳中,而应追求我们所尚未拥有的金刚本性,自性恒常。我们要成为赫尔曼黑塞笔下对生命有更高要求的一群人,对自己的粗野与鄙陋不甘心。 当我们认清了我们尚未拥有之物,并将其化为意志不断追求时,那些尚未拥有之物反过来深化了我们的生命形态。海子一生都在追求至纯至真至善,他用诗寻找隐在社会中的太阳,最后他经历了一次美妙的变幻,死于太阳,并进入了太阳。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诗人,追寻报国、酬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笔下也想起了金戈声马蹄声,梦里也是铁马冰河,他们将种种不平化作内心沸腾的火焰,最后都成为丰厚的脉矿。在我们道阻且长却吾得上下求索之中,那未有之物的光辉已悄然进驻我们心间,泛出好看的光泽,我们的心灵也随之富足饱满。 “视吾家之所寡有”,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我们生命形态的深浅高下,同时又深化了我们,让我们在它的映射下,在对它的端详之中调整,再创造我们自己。这样以后,我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作文讲评及范文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作文讲评及范文 【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这道作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对时事热点的观察思考与哲理思辨有机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深远、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观察思考它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文题以“变与不变”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样,“变与不变”是一个适应性广泛的哲学命题,文题以“疫情”作了具体的限制。 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类似,这道题目文章基本立意上的门槛并不高。材料已明确指出,“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哪些东西应该变?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及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哪些东西不能变?那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团结协作、担当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没有变。这些都大致框定了考生同学作文立意的基本立场和情感倾向。这种框定固然限制了立意选择上的空间,但也大大降低了立意的难度。 能够让考生发挥个人才智和写作特长,从而拉开作文档次的地方主要不在立意,而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察”能力。所谓“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谓顽强、团结、奉献、助人的精神品质,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考生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用具体鲜活的生活内容让这些概念“活”起来。同样是亲身经历新冠疫情,有的同学善于观察和品味,能够从中发现有价值、有内涵的“材料”;有的同学可能只能走马观花、随波逐流而已,这中间会有天渊之别。二是“思考”深度。“变与不变”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两者在新冠疫情下分别是怎样体现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状态,就需要考生在作文中具体呈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体现在这里,作文境界的高低也体现在这里。三是表达的水平。包括思路、结构、语言、手法等常规指标。 补充说明两点:一是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不要求面面俱到。材料中虽出现较多“变”和“不变”的概念,但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学生选取某些具体的方面,比如在“变”上只写“学习方式”或只论述“眼光”,“不变”上只阐述“团结”等。二是作文的文体类型和格式没有具体限制。题目只是要求参加征文比赛,并未在文体上作具体规定。 审题指导 【评分细则】建议切入分44分,一类卷53分以上,占比20%,对不变之精神能从民族精神、个人品质、公众美德几个层面扣住材料中关键词放在社会生活中阐释赞美;能分析疫情下具体改变了什么以及如何彰显科技力量凝聚力自信力或思想观念转变等原因阐释。变与不变二者之间关系阐释清楚。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有力。书写整洁。二类卷52一43分,占比60%,只从表面看变与不变,缺内在思考,未深思变与不变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命体验怎样的民族情结怎样的精神力量。结构较清晰,散句多缺气势。书写较工整。三类43分以下,占比20%脱离材料及任务,结构不清,语言松散,书写潦草。(仅供参考,可根据考情适当调整。)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审题指导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审题指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医院接收了一位昏迷不醒的患者,经过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然而患者的父亲几天后找到院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致其裤兜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并要求医院赔偿。最终,医院急诊科赔偿给家属1000元。 在患者的父亲是否应该索赔和医院是否应该赔偿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既谈出老人索赔的合理性,又侧重表达对理解、感恩的倡议。 ②既表达对理解、感恩的倡议,又指出老人索赔的合理性以及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服务水平的意义。 ③对医生既治病救人又能规范职业行为充分肯定。 ④对道德绑架进行理性批判。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秋天到了,秋风婆婆拿着画笔,给绿叶着色来了。 枫树说:“我要红色,火红火红的。” 银杏说:“我要黄色,金黄金黄的。” 秋风婆婆来到小松树跟前,问:“小松树,你要什么颜色呢?” 小松树认真地说:“我挺喜欢这绿色,就不染了吧,谢谢您!” 于是,秋风婆婆便把枫树染得好似一片红霞,把银杏染得好似满树金子,深情地看了看小松树,飘然而去 “小松树,你真傻!总穿着一身绿衣裳,多单调呀!”“你看我,多漂亮啊!” 枫树和银杏整天数落小松树,并把红的枫叶和黄的银杏叶大把大把洒向大地,来炫耀它们的美丽。冬天还没到,它们就已把叶子抛洒光了,只盛下光秃秃的丫权。而小松树知道珍惜自己的每一片绿叶,每萌发一片新叶,才换下一片旧叶。因此,到冬天还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训练选择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关注学生成长,人生价值,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类立意:①着眼于小松树珍惜自己的每一片绿叶,可以围绕“珍惜自己拥有的”“保持本色”立意,赞美坚持与坚守。 ②将小松树与枫树、杏树进行对比,强调不同的人生追求便会有不同的 人生结果。 若认可枫树、银杏“追求短暂的美丽或刹那辉煌”“尽情展现自我”等属于二类。

2017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剖析

2017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 【注】①鲊:腌鱼。②孝廉:一功名。③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④斫:zhu ó,砍削。 10.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以一封鲊遗母()(2)鄱阳范逵素知名()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12. 陶侃母“以书责侃”的主要原因是()(2分) A. 鲊太昂贵 B. 此为官物 C.于我无益 D. 以增吾忧 13. 陶母为儿子树立了怎样的榜样?(4分)

(1) (2)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 ①这段时间,被誉为?综艺清流?的《见字如面》、《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也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 ②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而字迹又往往能印刻下书写人的性情。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 ③如果说,信件是人们内心的琴弦,那么,声音就是撩动琴弦的拨片。正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所言,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当普通夫妇对念起朱生豪的情诗,?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说不感动于斯;当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说到动情处,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这样的评价,也足以道出这几档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作文一:《绿水青山图》北京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你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大地的发梢,轻转回眸,身后一片碧绿,硕果生机。望着自己的杰作,你展颜一笑,皓眸红唇,晃得娇美的樱花在微风的渲染下,静静飘落在你的头顶,在你柔顺的发丝里,留下一抹清香。 他们说,你是自然的女儿。 你总会牵着春姐姐的手,漫步在山间田野里,嗅着花儿的芬芳,用晶莹的露珠涤尽尘埃;你也会跟在夏哥哥的身后,左瞧瞧又看看,用红唇亲吻娇艳欲滴的荷,为受太阳炙烤的蚂蚁遮挡阳光;你常常伏在秋姐姐的肩头,趁她不注意掀起一群落叶,或是在红彤彤的果子里择一个吮着汁液的美好;当冬哥哥来了,你总会整个身子倒在雪地里,享受着冰凉与纯洁的雪,从指尖划到耳畔……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文字来雕饰你的美丽。自幼酷爱书卷的你,当然是喜去采撷。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的范本。 春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词调闯入了你的梦境,你忽的醒来,轻嚼着诗的韵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心随着白居易的步伐闯入春的世界。读多了诗,你渐渐

学会了体味其中的意境。心潮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高兴得意时,你会吟一句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落伤感时,你会用袖子轻拂去眼角的泪花,微微笑着诵一声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慨着世事变迁,你呢喃出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们的诗作感染了你,让你不自主地投入,高兴他们的高兴,悲痛他们的悲痛。 夏夜,你感慨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美颜,“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美画卷,你吃吃的笑了起来。夏夜的湖水波微漾,你俯首,以湖面为镜,目视着自己姣好的容颜。你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你常在无形中与诗人进行交流,渐渐有了心灵的联系,你默然蔡确的“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嘴角又带着酸酸的絮语“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的悲怆。不得不说,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你就是自然。 秋午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让你颇为赞服,而秋天本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使得留下的名篇更加数不胜数。“红藕香残玉簟秋”你静静的来到李清照的身旁,为她系好外衣的扣子,说是自然赠予的礼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你为李煜挽好了发髻,回给他一个恬淡的笑,说是自然的馈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亦来到欧阳修的身边,搀着他,游历风水美景,又上一楼。 冬黄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划过你的

2019届普陀区语文二模作文范文资料

2019届普陀区语文二模作文范文

【普陀区“二模”作文题】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论真正的善良 67 “善良”似乎在今日的时代中“变了味”,成为了懦弱、愚昧的代名词,甚至是无需出力却对别人怀有良好愿望的借口。 这样的人在网络时代中确实是屡见不鲜的。躲在屏幕的后面,在键盘上抨击公众人物,以网络暴力为威胁强迫他们捐款的人,正是一群网络时代的“善良的人”——键盘侠。他们“隐姓埋名”出没于不同评论区间,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岂非懦弱?只费费手上功夫,打着为灾区人民谋福祉的旗号对公众人物喊“赚了这么多,怎么不捐给灾区?”他们岂不是无须出力?岂非对他人怀着良好愿望?他们善良吗?显然不是,相反,他们简直披着善良的外衣而行使着恶。我不愿承认他们是善良的,在我心中,善良另有解释。 善良的人,从来不会对别人有怎样高的要求或愿望,他们会自己亲力亲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善。他们或许如被飞来石快击中的公交司机那样,平日里尽忠职守,因为内心的善,即便在自己危难的情况下也顾念着车上的乘客的安危,稳稳把车停在路边;他们或许如雷锋那样,即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依然无私地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陌生人。善,发自内心,映照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是善的执行者,正因为他们,这个社会才能是温暖安全的。如果如键盘侠那样一味索取,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但社会只会在他们的影响下变得自私冷漠。

模拟考试作文范文

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问题: 文体不规范 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 本学期作文小结: 重点训练的文体: 记叙文和议论文时评 如何写?请复习3号本 例文1(53—55分)“为你好”并非溺爱(作者:执信学生)记得某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妈妈帮她心爱的孩子打扫房间,却换来一句“你烦不烦”。母亲说“我也是为你好才打扫的啊……”,孩子摔门便走……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你好”就成了父母一辈子的口头禅,但必须知道:“为你好”不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理由,“为你好”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有效的教育,不是过于宠爱的借口! “为你好”不是父母溺爱娇纵孩子的借口。父母苦心孤诣,几十年来本着“为你好”的原则,以孩子的快乐幸福作为出发点,但这样的“为你好”只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这一点,有谁能否认?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富商十万元请家教,他也是“为孩子好”;胡斌享受着宝马与名酒,他的父母也是“为他好”。但这“为你好”真的可以教育出有责任有成就的一代吗?过分的宠爱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像胡斌,享受了父母的“为你好”,

却养成了忽视生命无视法纪的娇纵个性。这不仅非正人君子所为,反而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这背后,有一个阴影,那便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纵。这种“为你好”成为孩子惟我独尊性格滋生的肥沃土壤。因此在今天,改良这种过“肥”过“好”的土壤,应该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由此观之,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这种本能不应该是过度“对你好”而生发的绝对宠爱与绝对呵护。相反,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为你好”,是一种理性的心态,一种心理引导和教育! “为你好”应该是父母有效合理教育孩子的思考方向。澳门富家子弟被父亲放在美国孤身学习,生活完全自理,家里从来不进行过度干预与帮助。他父母本着“为他好”的原则,这么做了。然而,再看看几年前被清华大学开除的那位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学生,他母亲为他包办了一切,难道这不也是“为他好”么?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为你好”不是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不让孩子受任何伤害。相反,只有经过风吹雨打的孩子,才更有坚强的意志和对人生波澜的独特感悟。这种“为你好”,让孩子比一般人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坚毅。 “为你好”,孩子不是总用塑料袋包装着的苹果,完好的苹果更易“惹虫上身”,但有破损的苹果却更加芳香,父母该学会如何真正“为你好”。 评析: 从“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切入“谈看法”。(启发:从提示语中选好写作的限制范围) 例文2(56—58分)用慧耳去聆听辩别(作者:广雅学生) 早上出门的时候,母亲反复唠叨,问我带齐文具没有,叮嘱我不要填错考号。不耐烦的我并没有留心她的每一句话,唯独那一句“唉,我这是为你好啊”依旧真切地回荡在耳边。 “为你好”我细细咀嚼着这时常听到的话语,不禁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东西,需要我们用一双慧耳去聆听辨别。 有时“为你好”是衷心的期盼,真诚的关怀。父母的反复叮咛是为了我们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优秀作文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优秀作文 材料: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有人认为这是人性的劣根、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说的是一种现象: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 第二句话出示的是有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认为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带来的结果是造成人性的劣根、引起心理的烦恼,故应该努力避免与人比较。 第三、四句话是出题者对写作者的要求:你对有人的观点的立场——赞成还是否定,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构思 1.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和他人在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具体列举一些比较的方面:学习、工作;财富、地位、声誉;家庭(儿女、老公、房子、车子)、生活方式…… 2.为什么和他人比较会带来烦恼?甚至有人认为和他人比较是人性的劣根? (1)和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有差距,给自己带来压力,造成焦虑感、不快感……——烦恼 (2)劣根,由烦恼而生自卑、虚荣心;生怨恨、嫉妒;欲望…… 3.是否要努力避免和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努力避免即不与他人进行比较,会怎么样?不比较的本质是什么? 积极的一面:自己的生活不被他人裹挟 消极的一面:逃避压力,随意对待生活和人生 4.生活中能避免与他人进行比较吗?为什么会与他人进行比较? 客观原因:人是社会的人;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避免不了比较;网络时代,人处网中,避免不了与人比较 主观原因:人的本能中包括——被社会排斥的恐惧,社会交往(渴望成为众人中的一分子),社会声望(对名誉和地位的渴望)——这些本能决定了人必然会有意无意和他人进行比较5.为什么需要和他人进行比较? 找差距,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自己从优越感中拉出; 找动力、找榜样; 找定位、找发展方向; 发现自己的长处,规避他人的不足之处; …… 6.应该在哪些方面比较?怎么比较?哪些方面的比较是“劣根”的,是应该避免的?(写出一些现实针对性) (1)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宗璞《报秋》“玉簪花精神”) (2)良性比较、适度比较 (3)过度物质、名利上的比较(攀比)应该避免 ……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共计8套试卷,包括全国卷3套,独立命题5套。 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 生。 2008年,汶川震。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 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 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 适用地区:、、、、、、、、、、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 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 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卷Ⅲ 适用地区:、、、、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卷 一、2018年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有细节、有描写。 二、2018年高考微作文题目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作文题汇编

2017年高三二模作文题汇编 黄浦区 27.随着国门打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种种挑战,人们处于难以抉择的境地。 对“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种种挑战”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嘉定区 26.有人说,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吵。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问题如:偏离论点、情绪激动、攻击对方人品、滥用比喻、使用嘲笑和反问句等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静安区 2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先哲说,人的一生应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为人如山,处事若水。 闵行区 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对民族品牌特有的称谓,它们从形成到发展大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因此被人们称为“活文物”。但随着网购的迅速普及和扩展,中华老字号受到巨大冲击,它们大多前景黯淡,有的甚至倒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浦东区 26.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普陀区 27.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 范文集萃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范文集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复兴中学拟举办一场以此为辩题的辩论赛,正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反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请选择立场,写一篇一辩发言稿,阐明己方观点,并适当反驳对方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科技让人心更近 毛昕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 时间飞速运行,科技迅速发展,当前,科技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任何地方、任何层面都能找到科技的影子,人们熟悉的“乡土中国”的生活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远。于是乎,一些怀旧的人开始感叹: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使人们距离越来越远了。 在我看来,科技并没有增大人们的情感隔阂,相反,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以前,车马很慢,书信是分离中的人们用来交流的唯一方式,那时的人往往会在想念远方亲友时写下情深意重的诗文;现如今,人们还是会想念远方的亲友,不过我们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与对方来一场实时沟通,我们或用文字互相问候,或用影音来亲近彼此,即使空间上相距千里甚至远隔重洋,但彼此的心却能在此刻紧紧地连在一起,使人倍感温馨与幸福。这样的真情体验基于科技的发展,是远非书信所能达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实现了古人所梦想的遨游于天空,做到了日行千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于是乎,又有重情的人感慨:人们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其实,人们不是对离别之情看得轻、看得淡了,而是他们将这种情感更踏实地保留在心底,对亲友重逢充满信心。王勃与朋友分别时高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若不是大唐气象令人乐观向上,诗人是断不会出此豪言的;同理,若不是科技的发展,使远在他乡打拼的人们随时可以与家乡的亲人联系,甚至可以“朝发夕至”,返回家乡,人们怎么可能一扫离愁,气定神闲地与亲人道别?科技的发展,使离别不再意味着无法在节庆之日与家人团聚而独自悲伤,如今,我们有高铁、飞机,有那个助力万家团圆的“春运”,这些都是千家万户过年过节合家团圆、欢声笑语的保障。科技的发展,不仅在地理上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在心理上、在情感上使人们更近了一步。 科技的发展是时代之潮流,有着不可逆转之势。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其能造福于人的那一面。人是情感动物,而不是冷血的机器,如果我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当然会减弱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但是,这并不是科技发展的过错,而是一部分人把握不当的后果。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得知某地、某人有困难时,飞快地做到“八方支援”,

普陀区二模优秀作文(10)

站得高,望得远 60 对于巨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更多的人则是拜倒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伟岸,极少的后人踏着前人留下的贡献,站在他们的高度,作出又一次的创新、贡献,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更多的人止步于前人留下的伟大成果,拜倒却不前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后人无需做出重复的努力,因站得高而看得远。加西亚·马尔克斯受到卡夫卡作品《变形记》的启发,“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笔耕不缀,甚至有了“百年孤独”的诞生,成为拉美文学的代表。传奇女钢琴家朱晓玫站在巴赫的肩膀上,一曲《哥德堡变奏曲》融进人生的悲欢离合,弹了三十年。前人的高度,引发后人的感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后人实现又一次的突破,因而,后人也能成为巨人,让又一代的后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因“追踪荧光蛋白”而获奖的三位化学家受到普瑞休的无私贡献已有的成果,使人类的生物研究更上一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了心中的真理,前赴后继地敢于突破“教会”的牢笼,大声说出:“地球是圆的!”是巨人的肩膀,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敢于突破所谓现实这个“巨人”的障碍,寻求前方真知,带领人们走向高地。 更多的人常常拜倒在巨人的脚步下。虔诚的拜倒,敬畏的仰望,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众依然可以得到启发。然而,却有许多人在拜倒后据为己有,甚至发生学术造假,肆意偷袭。也许他们也想成为巨人,可这样的方式是绝对不容允许的。因为,这本身就代表着亵渎。 海德格尔说:“世界要世界化。”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使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途径也越来越广、越来越便捷。普罗大众也可以窥探巨人留下的成就,因为得到启发。而我们清醒地明白,时代呼吁更多的,是那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们”,尽管他们是极少的人。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极少数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也许我们可以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去培育“极少数的人”。又也许,我们可以尽力使自己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站得高,望得远。 巨人身下好乘凉 60 挪威有位画农,曾作一幅漫画为人广为转载。画中斯大林的巨人像被安在了一个十字架的一角,当人民奋起将斯大林的巨人像拉下马时,另一座巨人像又即将破土而出。在可预知的未来中,我们不难推论这些反抗者又将重新成为被征服者,拜倒在新巨人的脚下,并且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曾有言道:“对于巨人,只有极少的人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更多的人则是拜倒在巨人的脚下。”凡是古今中外在各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巨人们,似乎汲取了一整个时代思想的精华,衬得同代人格为乏善可陈,拥护者众多但却后继无人。 两千年前的孟轲对此现象有过题解:“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今且不论圣人单论为何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音、字形的辨析;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病句辨析 ② 掌握口语交际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选材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 2、 3 难点: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作文的审题和组材。 教学时数: 3 课时 三、课前准备 一、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1、成绩统 计: 参考人数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以下优秀率及格率 40 2 19 18 1 0 5% 100% 2、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 ①知识积累,共 20 分。 ②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共 4 分 ③阅读,共36 分, ④写作与表达,共40 分 3、试卷中各题错误 人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错的人数 6 3 4 27 15 14 25 10 39 24 2 3 1 2 题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错的人数 5 52 51 40 23 30 35 24 23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3)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明确目的: 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优质文档】2017年上海初三英语二模模块---作文(1)

1 普陀区 IIV.Writing(作文)(共20分) 94.Write at least 60 words on the topic “Our l ast class meeting in junior high 以“我们初中最后一次班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 school”.( 号不占格) 情景提示: 同学们即将毕业,班级将开展最后一次班会活动,对于这次班会的主题内 容和活动形式,班主任想听取大家的意见。请谈谈你的想法,并给出这样设计的 理由。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任何姓名校名及其它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Our last class mee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ow time flies.We are going to leave junior high school in 2 months, our last class meeting will be held soon.Here are my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bout our coming class meeting. To start with, I suppose we should focus on our personal academic plans in the future. Everyone should deliver a speech at the class meeting about their individual plans.The reasons a re following. First of all, we should know what to do after our graduation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Besides, academic plans will give our more encouragement a bout our coming examin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we can learn to express ourselves more bravely in public. In a word, I really think it a chance to share our academic plans with the class. 2 奉贤区 Ⅶ.Writing(作文) (共20分) 94. Writing at least 60 words on the topic“______ make me a better person”(以“_____ 成就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占 格) (注意:短文中不得出现任何人名校名及其它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徐汇区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徐汇二模作文指导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徐汇二模作文指导 题目:当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这种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审题:信息本来可以让生活姿态更开放,但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就可能使生活更封闭、狭隘,就此可以思考“开放与封闭”的关系。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信息使人们的视野更开阔,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可以使人的知识结构更专业、更深入,这样可以思考“博杂与精专”的关系。还可以围绕“丰富与单一”的关系来思考。 让信息实现更多共赢(一类中) 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再迈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实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同时,我们被卷入了个人需求支配的浪潮中。 无论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抑或是网络、微信的新媒体,人们手指一动即可获取海量的信息,自己想关注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想关注的信息有的有营养,如时事新闻、教育咨询,有的则毫无益处譬如花边新闻乃至暴力视频等。但经受不住“迷人眼”的获取途径诱惑,我们不断接收各种信息,因个人需求满足而有了一时快感,并使欲望无限膨胀,继续吞噬想关注的信息。 长此以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更易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描绘的那样,个人需求统治、奴役着人们。对金钱的贪欲使老板不尽人情,挣钱的需求促进着格里高尔盯着时刻表赶火车。同样地,现在的人们被“想关注的信息”异化了,确切地说是被个人需求主宰着生活,以致不断放大小我,最终茫然自失。 诚然,便利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了个性需求,我们不可简单否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但过多的需求甚至需求主导型则会使公益心减少,责任心缺乏,最终导致社会的冷漠,个人需求的绳索终将断裂。因此,我们不应抛弃个人正当的需求,更不可一味在信息化时代中逆行,而应理性地选择信息,为世界造福。 对于无益的信息,我们可以过滤不看,对于有营养的信息,我们则应关注吸取。在满足刚需的同时,是否应该多考虑他人?互联网上红火的冰桶挑战,借助网络为渐冻人传递爱心、播撒正能量,这不仅利用了新媒体信息互动功能,还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需求,转变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使这类特殊群体得到了更多关注与尊重。 由此观之,公益事业与个人需求并非截然对立。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使需求提高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单纯娱乐乃至享受的需求置换为传递爱心,普惠共赢的追求。贫困村可以依托互联网把握市场动向,提升管理能力使村民脱贫致富;企业则利用互联网搭建国际平台;公众以媒体来助力生态保护,跨越地域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