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2015, 3, 45-56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journal/jc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10.12677/jc.2015.32008

Pop-Up Ads Is Not as Bad as You Think

Wen-Kuen Lo1, Shao-Kang Lo2

1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Master Program of Marketing/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Email: willlo@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tw, shaok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tw

Received: Jun. 1st, 2015; accepted: Jun. 17th,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ternet advertis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develop rapidly in past decade. Howeve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doubt of th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of pop-up ads all along. This study ob-serves that those judgements were based on an assumption that web browse behavior is goal- oriented. They consider the pop-up ads impede browsers goal and cause them to perceive the ir-ritation and intrusiveness. Actually, not all the web browse behaviors are goal- or task-oriented.

Thus, this study conducts an experiment to manipulate the goal/non-goal-oriented behavior. Re-sults show that non-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perceive lower pop-up ads irritation and per-ceived intrusiveness than goal-oriented browsers. This study also utilizes the eye tracking device to record and examines that the non-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fixation count and fixation length on pop-up ads are higher than 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That is, the non-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advertising avoidance behavior is lower than 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Keywords

Pop-Up Ads, Perceived Intrusiveness, Ad Irritation, Advertising Avoidance, Eye Tracking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罗文坤1,骆少康2

1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台湾台北

2中国文化大学行銷所/国际贸易学系,台湾台北

Email: willlo@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tw, shaok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tw

收稿日期:2015年6月1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摘要

近十年来,网路广告的成长表现十分亮眼,有许多学者投入于网路广告的相关研究,然而,学者们对于弹跳式广告之广告效果却有着许多负面的评论。本研究归纳后认为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假定消费者在网路上的浏览行为皆是属于目标导向,所以弹跳式广告会阻碍了消费者的目标执行而产生侵扰与恼怒的知觉。

实际上,消费者在网路上的浏览行为并非都是具有目标或任务导向,因此,本研究执行实验设计,操弄消费者浏览行为之目标导向与否,验证了受试者在非目标导向浏览时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会低于目标导向浏览时,本研究透过眼动仪纪录并验证受试者在非目标导向浏览时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眼球凝视行为会高于目标导向浏览时,也即是网路使用者在非目标导向浏览时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会低于目标导向浏览时。

关键词

弹跳式广告,知觉侵扰,广告恼怒,广告避免,眼球追踪

1. 引言

近十年来网路使用者激增,消费者透过网路进行休闲、工作、娱乐、社交、购物等应用的比例不断提升,使得广告主逐渐地将行销讯息放置从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杂志、广播)转向网际网路媒体,也造就了网路广告产业的快速成长。翻开网路广告史,网路广告的起源是来自于1994年网路杂志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493362.html,,其将网页上的空间贩卖予AT & T陈列广告,并将此型态称为横幅式广告(banner advertising)

[1]-[3]。但是这么多年来,广告主或广告业者发现到传统横幅式广告的点击率(click-through rate)逐步下滑

[4],甚至发现网路使用者在网站上搜寻时,会避免观看[5]或避免注意[6]网页内所嵌入的横幅式广告,此

一现象即称为“横幅盲视”(banner blindness)的现象[7] [8],因此,为了要能够提升广告的效果,广告业者透过不断演进的新技术(例如Java, JavaScript, Macromedia Flash, VRML)来丰富广告的表现、凸显广告的存在,而弹跳式广告(pop-up advertising)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虽然弹跳式广告的出现似乎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点击,但是由于弹出式广告的弹出会中断了消费者原先所正浏览的目标页面,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负面情绪[9],近年来许多文献也对弹跳式广告提出许多负面的报告,例如有研究显示弹跳式广告相较于其他型式广告,会让浏览者感到最高程度的干扰,而且弹出式广告应用于网站中,也会招致最低的再访意愿[10],同时,弹出式广告也是网路广告中最让消费者感到生气与恼怒的型式[11] [12],并且在所有广告型式的评价中,也获得最低的广告型式态度[11],当然,大多时候网路使用者会采取关闭弹跳式广告视窗的行为[10] [13]。弹跳式广告的发展,原本被寄望能够赢得较多的观看与注意,但是似乎在实务与学术文献上却是得到较多的负面评价。无论如何,网页的版面有限,弹跳式广告仍然持续被大量应用于各式平台中,因此,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对于此型式广告的观看与避免反应行为,以能作为业主进行广告决策与操弄消费者行为之依据,则是本研究之主要动机。

网路使用者在面对弹跳式广告时会采用避免观看、避免注意或甚至是关闭视窗的行动来减少自己曝露于广告,这些动作皆属广告避免(advertising avoidance)的表现[14],其中避免观看、注意与视而不见的行动,属于认知性广告避免(cognitive ad avoidance),而直接关闭广告视窗则是属于身理性广告避免(physical ad avoidance) [9] [15]。消费者之所以会有广告避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告恼怒(ad irritation),也就是对于广告感到不满,以及瞬间地不耐烦所产生的气愤[16] [17],当消费者对于广告感受到的恼怒程度越高,则越会倾向避免广告[17]。然而,造成消费者广告恼怒的重要成因,其实就是侵扰(intrusiveness),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这在早期Bauer 与Greyser的研究就已确认[16]。所谓侵扰,跟据Ha[18]的定义是指广告在一个媒体内打断了一个编辑单元流畅进行的程度,但是,一个广告要被认定具有侵扰性,是经过个人对于广告打断其目标进行之程度的认知性评估[13],所以是一种知觉或心理的结果[17],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广告的知觉侵扰(perceived intrusiveness),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并不是广告本身的侵扰性。所以,广告在某些情境下,消费者会因为目标被打断而知觉到较高的侵扰程度,但是相同的广告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由于消费者的目标并没有受到干扰或阻碍,所以并不会有侵扰的知觉。相似的概念在过去也有学者将之称为知觉目标阻碍(Perceived goal impediment) [4]。而本研究也发现,由于过去研究网路使用行为与网路广告的研究,多是基于将网路视为比传统媒体更为目标(goal-)、任务(task-)或资讯导向(information-oriented)的媒介[4] [17] [19],所以,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所有的网路广告自然都会打断与阻碍网页浏览者的目标,也就是广告很容易有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尤其是弹出视窗阻挡主要网页讯息的弹跳式广告,很难不被网路使用者所关闭。可是,网路的使用并不全然都是有特定目标,也有非常多的网路使用者在使用网路时,并不是在满足特定任务,而是非目标导向(non-goal oriented)的浏览,消费者很可能只是惯性地浏览网路新闻、难以戒断的社交媒体使用、无方向的网路影片搜寻,或是纯粹随意观看、打发时间[20]。所以,本研究认为消费者在这些非目标导向的网路浏览行为中,网路广告的出现并不会中断或干扰其特定欲实现的任务,所以所知觉到侵扰及广告恼怒应会较低,也就是说,消费者在非目标导向的网路浏览情境下,对于弹跳式广告的避免,会低于在具有目标的网路浏览情境,若是表现在具体的生理行为上,也就是会有较多的广告凝视时间(fixation length)与次数(fixation count)。

本研究执行实验设计,建置网路浏览环境,包含主要浏览页面与弹跳式广告,操弄消费者浏览行为的目标导向,衡量受试者的广告避免反应,由于本研究为了要能够避免非意识浏览行为无法被量测,同时也欲获得客观与精准的生理资讯,因此不采用广告记忆或自我陈述式广告避免量表来进行衡量,而是采用眼动仪(eye tracker)记录浏览者眼球实际凝视于弹跳式区域的次数与时间。本研究之目的是欲推论并验证非目标导向浏览消费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侵扰、恼怒程度会低于目标导向浏览者,凝视次数与时间会高于目标导向浏览者。与以往研究相比较,本研究有几个值得讨论之处,第一,过去研究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研究,都是基于消费者的网路浏览行为皆是目标、任务与资讯导向的假定条件下,因此会使得研究结果倾向显示弹跳式广告的负面心理与行为反应,事实上,消费者的网路浏览行为并非都是目标与任务导向,因此,本研究则是主张在非目标导向的浏览情境下,广告避免反应应低于目标导向的浏览情境;第二,本研究使用眼球移动资讯来衡量广告避免反应,一方面可以获得更为客观与真实之人类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生理反应资讯,另一方面,也提供后续研究在思考衡量方式上的参考;此外,本研究结果让广告主得以了解何种时机下的弹跳式广告会较理想,使能进行正确的广告型式决策,例如所欲展露的网站或是页面内容是属于目标、任务与资讯导向浏览行为居多时,此时弹跳式广告恐怕不会是适当的选择,换个角度来说,网站业者也可以向广告主依据页面内容的目标导向性来进行差别取价,使整体价值最大化。

2. 文献探讨与假说推论

2.1. 网路广告

所谓广告(advertising)是指由特定赞助商付费,透过各式媒体来对理念、商品或服务做非面对面的展示或推广[21]。若是将广告以各种型式运用于网际网路媒体之中,则称为网路广告(web advertising)。将广告展现于网路页面中,其目的都是试图要将消费者的注意,从它们原先的浏览行为移转到处理广告讯息[6] [9]。而消费者与网路广告的互动会经历几个步骤:注意前期(preattentation)、注意(attention)与点击决策(click decision) [6],亦即理想的广告会先透过展露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进一步获取消费者的点击,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以期将消费者连结至具有更多且完整的资讯环境中予以说服或改变态度。

由于网路环境的资讯丰富性高,以及网路程式技术的不断演进,所以网路广告的型式也是日新月异,随时都有新的应用出现。常见的广告例如横幅式广告(或称为展示广告——display ad)、关键字广告(pay-per-click ad或付费搜寻——paid-search)、电子邮件广告(email ad)、网页赞助(website sponsorship)、弹跳式广告(pop-up ad)、文字连结广告(text link ad)、广告游戏(advergame)、按钮广告(button ad),甚至网站本身就是广告[21]-[24]。无论广告的型式如何变化,网路广告可以依据消费者浏览的主动性区分成两种型式:自愿性展露广告型式与侵入性展露广告型式。所谓自愿性展露广告型式,是指广告嵌入于网站页面中,被动地让消费者观看与展露,例如横幅式广告;侵入性展露广告型式,是指广告的出现会中断消费者的浏览行动,目的要引起立即回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弹跳式广告[9]。

在一般浏览环境中,自愿性展露广告型式必须与网页编辑内容共同竞争消费者的注意,若是注意都集中在实现浏览目标,那么消费者就会倾向不去观看、忽视自愿性展露广告[25],以横幅式广告为主的自愿性展露广告经常被忽略的现象,过去研究称之为“横幅盲视”[7] [8]。然而广告之目的都是要获取消费者的注意与讯息处理,因此广告主或广告业者为了要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即运用不断进步的网路程式技术来发展更为新颖的广告型式,而弹跳式广告就是在此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其点击率之成效也获得部份学者们的肯定[26],只不过,另有很多研究却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弹跳式广告视窗之弹出,会干扰与中断了消费者原本正在浏览的目标页面,所以容易引起消费者负面的情绪[9],近年来许多文献也指出弹跳式广告的负面评价,例如有报告显示弹跳式广告会让浏览者再访网站的意愿降低[10]。

2.2. 广告避免

每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接触到难以计数的广告讯息。从餐桌上早餐牛奶纸盒侧边的新口味资讯、报纸内页的房地产广告,以及在通勤路途上汽车广播中所放送的百货公司周年庆消息、路边招牌、T霸,甚至最后进了办公室打开电脑,仍然收到一大堆的垃圾邮件。每一位消费者在面对这些广告时,并不是所有的都会进行讯息处理,例如可能会对路边的看板视而不见、变换广播频道、快速翻过报纸与杂志的广告页面、直接删除所有的不明电子邮件,甚至透过DVR(例如TiVo)或阻挡程式等装置来过滤电视与网路上的广告。而这些为了减少自己展露于广告内容之下而采行的所有行动,皆称之为广告避免[14]。虽然广告主偏好使用广告来唤起消费者的注意,但是消费者对于广告经常是带有负面态度[17],也经常会表现出避免行为[27] [28],甚至,从过去经典的文献中也都了解到此些负面的态度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广告所推荐品牌的态度[29]。此外,过去也有学者认为个人的广告避免是其使用媒体的整体风格展现,也就是说,若是看到电视广告会快速转台(zapping)或是起身离开的人们,经常在听到电台广告时也会有高度转换频道的可能性[14] [30],以及在阅读报纸与杂志时,也会有快速翻页跳过广告浏览的行为[14] [31]。

不论是对于广告讯息之忽略、快速翻页(或影音快转)、跳过,或是直接消除,人们在生活中,会因不同的媒体环境,而有不同的广告避免型式[32]。过去学者们为了了解避免行为,也试图将之进行归纳,例如著名的Speck and Elliott [14]研究,即主张广告避免行为可以分为认知性(cognitive)、行为性(behavioral)与机械性(mechanical)三种避免型式。在Abernethy的研究中,将广告避免区分成身理性(physical)与机械性(mechanical) [27]。Cheon and Cho [4]则是提出认知性(cognitive)、情感性(affective)、行为性(behavioral)避免行为。以及Chatterjee[9]与Burke and Srull[15]都是将广告避免区分成认知性广告避免(cognitive ad avoidance)与身理性广告避免(physical ad avoidance)。虽然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归类与名称,但是经过本研究仔细探讨各学者所采用的解释、定义与实际避免行为表现,其实可以了解到各学者在不同名称使用下,仍有许多的共同性,当然也发现有些分类主张的全含性不足。本研究了解到Elliott and Speck [14]的行为性避免与Abernethy的身理性避免[27],以及Cheon and Cho [4]的行为性避免,其实是在描述相同的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避免反应。而Elliott and Speck [14]的机械性避免,也与Abernethy的机械性避免[27],以及Cheon and Cho [4]的情感性避免,也都是描述相同概念的避免反应。但是Elliott and Speck [14]对于行为性避免与机械性避免的解释,其实又都可涵盖于Chatterjee [9]与Burke and Srull [15]身理性广告避免之定义与行为之下。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际网路的资讯丰富性较高,并且因为程式技术的演进,使得网路已被视为一个媒体聚合物,其所能表现的功能涵盖了传统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看板、直接邮件等各式平台的特色[4] [33],所能呈现出的广告型式也是多样且新颖,并且较传统更具主动性与互动性,因此,对于单一广告的避免行为,可能包含了过去文献所区分的两种以上避免型式,例如消费者在网页中使用卷轴(scroller)下拉来避免广告浏览,在某些分类中,可被解释于机械性避免,亦可归类于行为性避免,但若是将之同归类于较宽广定义的Chatterjee [9]与Burke and Srull [15]之身理性广告避免,在定义与论点的陈述上,就较不会有变数名称使用混淆或模糊的情况发生。因此,本研究主张消费者对于网路广告的避免型式,较倾向以Chatterjee [9]与Burke and Srull [15]的认知性广告避免(cognitive ad avoidance)与身理性广告避免(physical ad avoidance)之二分类法进行讨论。

所谓认知性广告避免,是指消费者潜意识地避免凝视(fixating)于其视觉范围内的广告[9]。认知避免是一个自动的程序,会对嵌入于媒体内的广告刺激视而不见,也不需要消费任何意识的决策或行为行动,也就是说,除了忽视广告之外,并没有其他意识的动作表现。所谓身理性广告避免则是指,消费者有意识地使用动作或机械装置来避免广告的展露,例如在电视环境中透过遥控器转台、在网路环境中的关闭弹跳式广告,卷轴下拉以避开横幅讯息,或是将报纸的广告副刊丢弃[9]。身理性广告避免是一种主动避免广告的意识决策,并且会引出不同程度的反抗表现[34]。

消费者在面对广告时,消费者较会倾向采用认知广告避免,因为认知避免是属于潜意识处理,并且不需要消费者脱离原本的浏览或行为目标,但若是认知性广告避免无法执行(例如侵入性展露广告型式),或是消费者主动尝试避免广告,则会采用身理广告避免[9]。在本研究所讨论的弹跳式广告,他的出现原本就是希望能够突破认知性避免,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注意与点击,但是由于弹出式广告的弹出会直接阻挡甚至中断了消费者原先正在浏览的目标页面,所以容易引起消费者负面的情绪[9],例如有研究报告显示弹跳式广告会让浏览者感觉到最高程度的干扰,而且弹出式广告应用于网站中,会招致最低的再访意愿[10],同时,弹出式广告也是网路广告中最让消费者感到生气与恼怒的型式[11] [12],并且在所有广告型式的评价中,也获得最低的广告型式态度[11],可是,也因为弹跳式广告阻碍了原先页面的进行,认知性避免已不足以排除干扰,所以消费者必需要透过身理性广告避免行为,方能让被中断的浏览目标得以继续,因此会采取关闭弹跳式广告视窗的广告避免行为[13] [17]。

过去关于网路广告避免的研究,大部份都是透过直接的广告展露记忆测试[9] [35],或是以自我陈述式的衡量[4] [14]来量测广告避免行为。但是,若是受试者能够直接对于广告展露的表现出记忆,或是能够做出自我陈述,都表示了所量测到的避免行为,其实是属于经过意识注意与意识处理过的资讯,也就是说,未经意识注意与处理的广告避免,就不容易被表现出来。因此,也有些学者开始采用直接浏览行为的纪录,尤其是眼动资讯(eye movement) [13] [17] [36]。而本研究中所讨论的广告避免,也将以受试者实际眼球凝视于广告上的次数与时间长度作为量测变数。

2.3. 广告恼怒与知觉侵扰

消费者之所以会有广告避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告恼怒,也就是对于广告感到不满与瞬间地不耐烦所产生的气愤[16] [17],当消费者对于广告感受到的恼怒程度越高,则越会倾向避免广告[17]。

恼怒在定义上会比不喜欢(dislike)还要更负面一些,但是又比侵犯(offensiveness)没有那么负面,恼怒经常是精神上对于广告内容的关注所引起的[16] [17]。广告恼怒成因的来源,可以区分成三种[13] [16] [17],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一种是来自于广告内容(ad content),如果广告的内容是无用、夸大、混淆或是侮辱了阅众的智慧,则恼怒产生;第二种是广告执行(execution),若是广告在执行上不理想,例如太过大声、太过冗长,或是过于突兀、过于庞大、遮蔽主要讯息,都会引起广告恼怒;第三种则是广告配置(placement),若是在单一媒体中包含了太多的广告(概念上近似于其他广告研究中所讨论的知觉广告杂乱perceived ad clutter),或是单一广告的展露频率过高。在网路环境中,弹跳式广告弹出的视窗不只中断了消费者的浏览行为,也阻挡了主要页面的阅览,因此,弹跳式广告在型式上,会因突兀、遮蔽或是庞大等广告执行因素,而引起较高的广告恼怒[12],自然也会有较高于其他形式广告的避免可能性。

虽然许多研究显示出广告恼怒是广告避免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也有些发现到相同的广告,可能会对某位或某些消费者产生恼怒,但是并不会引起全部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其原因可用侵扰的概念予以解释[13] [16] [17]。侵扰发生于当广告打断或干扰了消费者在环境中的目标进行,例如消费者可能对于在高速公路行驶中出现的广告看板[37]以及电视节目中穿插的广告[38]感受到被侵扰,所以,侵扰可定义为消费者对于编辑单元(editorial unit,泛指广告能够出现的环境)所感受到流畅程度被中断的程度(Ha, 1996)。

由于广告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消费的注意,据此,广告自然会试图打断编辑单元来获得阅听者的眼光,并有效地限制消费者注意原先目标的行动量。在面对主要讯息与广告讯息的同时,消费者必须进行重新评估,其会思考是要将广告涵盖进入原先的浏览目标(默许广告),或是负面的反抗,例如执行广告避免。若是消费者觉得广告的出现让消费者感到不耐烦(impatience)或妨碍(disturbing),则负面的反抗就会产生[39]。

消费者在进行讯息处理时,注意(attention)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并且有能力上的限制[40] [41],因此,在网路环境中,若是广告成为媒体使用中的一个明显干扰(noise)与妨害行为(nuisance)来源,分散了注意使用于主要讯息上,或是阻碍、中断了消费者浏览目标网页的内容、影响了编辑内容阅读之完整性,或是打扰到特定期望资讯的搜寻行为[4],那么就会有较高程度的侵扰。Reed [42]曾指控网路广告的侵扰大于传统媒体广告,但是这个说法未必公平,并竟有许多的广告的呈现较不会影响目标页面阅读的流畅性(例如关键字广告、横幅式广告),但是弹跳式广告对于网页浏览之流畅度干扰却会十分明显,也因此在Everaed et al. [10]的研究中曾指出弹跳式广告是所有网路广告中最高侵扰的型式。

一则广告要被认为具有侵扰性,是经过个人对于广告打断其目标进行之程度的认知性评估[13],所以是一种知觉或心理的结果[17],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广告的侵扰感受是属于知觉,是取决于个人综合不同考量准则后的主观判断,并不是广告本身所具有的,例如当个人在网路上所执行的搜寻任务对个人之重要性较高或是较紧急,此时广告的出现就会让其产生较高程度的知觉侵扰(perceived intrusiveness) [10]。

相似的构念在某些研究中称为知觉目标阻碍(perceived goal impediment) [4],也同样是指消费者知觉广告对其浏览目标的中断与阻碍程度,当知觉目标阻碍越高,消费者的激怒(aggravation)、负面态度(negative attitude)与广告避免程度也会越高[38]。无论是知觉侵扰或是知觉目标阻碍,既然是消费者的主观知觉,所以,相同广告的知觉侵扰或知觉目标阻碍,就该是因人而异,并且,相同阅听者对于同一则广告,也会因为众多内外在因素而影响出不同程度的知觉。

综合而言,在媒体使用中面对广告的展露,若消费者所知觉的广告侵扰程度越高,则其知觉的广告恼怒程度会越高,此时,也会引起较高的广告避免反应。但由于侵扰是属消费者主观知觉,所以,下一节将会讨论浏览行为的目标导向与否对于知觉侵扰、恼怒与广告避免之间的影响关系。

2.4. 目标导向浏览与知觉侵扰、广告恼怒与广告避免之间的关系

从早期的研究指出,泛网路广告皆较传统广告较具侵扰性[42],然而本研究在前一节中讨论到许多研究,进阶地指出同是网路广告中的弹跳式广告,具有高于其他型式广告的侵扰性,所以也会引起较高的广告恼怒与广告避免。但是,所有研究对于消费者会将弹跳式广告知觉为侵扰较高之原因,都是建基于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相同的一个假定之下,也就是认为“消费者都具有特定搜寻或浏览任务”,然而,人们在网路上的浏览行为都是具有特定目标吗?过去研究网路使用行为与网路广告的研究,多是将网路看做是较传统媒体更具目标、任务或资讯导向的媒介[4] [17] [19],所以,在这个假定前提下,网路广告都会打断与阻碍网页浏览者的目标,也就是不同网路广告型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自然也都会引起不同型式的广告避免行为。可是,也有非常多的消费者在浏览网页时,并不是在满足特定的任务,许多仅仅只是一些非目标导向的网路行为,例如工作空档间惯性地打开新闻站台观看今天有什么新鲜事,或是类强迫症般地例行登录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论坛、交友网站)浏览朋友发布的消息,也有些时候是在影音分享网站中随意点击最新影片,或是纯粹打发时间[20]。

若是消费者在网路上的浏览是属于非目标导向行为,也就是其并不具有特定浏览任务与标的,那么,网路的出现其实并没有中断、干扰到目标,对其所知觉的媒体使用行为流畅性,也不会有太明显的负面影响,亦即消费者在此时的知觉侵扰性、广告恼怒性,都会比较低。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说,主张弹跳式广告在非目标导向浏览下,知觉侵扰与恼怒程度会低于目标导向的浏览情境:

H1: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之知觉侵扰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H2: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之广告恼怒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知觉侵扰与知觉恼怒程度较低,广告避免反应程度就会较低[17] [38],因此本研究将提出假说三,主张非目标导向的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程度会低于目标导向浏览者。但是由于本计画要避免所量测到的避免行为,都只是经过意识处理过的讯息,而不能反应出真实的未经意识的行为,所以采用直接浏览行为的眼动资讯纪录,也就是说,若消费者对于广告的避免行为较低,其眼球凝视在广告区域上的时间与次数会较高,反之为低。据此提出以下假说:

H3: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H3a: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凝视次数高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H3b: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凝视时间高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与研究程序

本研究欲验证目标导向浏览、广告视窗弹出时间与消费者知觉侵扰、广告恼怒及广告避免行为(以凝视广告时间与次数衡量)之间的因果性关系,因此必须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工作。透过执行实验室实验法,募集自愿受试者,请其在如同日常使用网路浏览器的状况下(可使用滑鼠、键盘、自由滚轴、关闭视窗与翻页),自然地浏览本研究预先制作之实验页面,但在进入浏览动作前,受试者将被随机给予设定之浏览任务,目的在操弄接续的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浏览行为。采用实验室实验法之原因,乃是因为本计画之实验需操弄弹跳式广告的弹出,同时要控制广告内容与主要页面内容的一致性,此些控制难以获得网站业者的配合,故不适采用实地实验。此外,由于本研究采用眼动仪来进行眼球凝视资料的搜集,受试者接受实验时需有仪器设备于现场,并且受试者在进入浏览之前,将进行眼球追踪校准程序(拟采九点校正模式),需有实验人员一旁引导,所以,采用实验室实验法应为最合适的设计。

受试者眼球校准完毕进入浏览页面后,透过眼动仪纪录受试者眼球凝视于广告区域的次数与时间,浏览结束后亦会透过系统衡量受试者对于广告之知觉侵扰与恼怒,亦会衡量受试者浏览之目标导向性,以作为操弄检定之用。虽然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的发生时间点应于实验刺激与广告避免之间,但是为了避免受试者浏览进行中的量表式衡量会中断实验,故采用事后衡量的策略,虽然对于变数量测与发生顺序略有不同,但过去文献中并没有任何支持广告避免反应与侵扰、恼怒之间的反方向关系论点,因此采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此方式衡量并不会影响知觉侵扰与恼怒的量测数值。此外,操弄检定也采事后衡量,也是基于相同的考量,为求受试者浏览页面的顺畅性,又在没有其他目标导向影响因素的控制环境下,使用事后检定应为适合的策略。

3.2. 实验材料

本实验之网页内容包含两大部份,一是网页主要浏览页面,二是广告内容。以下分项介绍各材料之准备。

3.2.1. 主要页面

因为之后自变数的操弄有目标导向浏览与非目标导向浏览两种,所以主要页面内容必须是能够适合具任务性的资讯搜寻与收集,也同时要适合随意浏览的情境。本研究选择网路新闻的页面,由于本实验拟在台湾地区执行,故将选择台湾地区流量较高的“Yahoo!奇摩新闻”之版型为基础进行修改,以降低受试者对不熟悉版面所造成的实验安排反应效果[43],以及避免浏览者在不熟悉的版面中,为了要辨识各内容相对位置而须增加的前注意讯息处理(preattentive processing)之眼球扫描行为。新闻内容的选择,倾向截取较中性、休闲的网路新闻,初拟以旅游相关新闻为主,目的在尽可能避免受试者对于政治、娱乐、人物、社会等议题的既有态度影响依变数的反应。本研究随机挑选实验当时旅游相关新闻6则,募集30位先导测试参与者针对每则新闻进行叙述文字与描述标的(景点)之态度衡量,挑选出6则新闻中态度均值居中者进入正式实验材料,避免太具态度趋向性的文字或描述标的态度影响后续反应。

3.2.2. 广告内容

网路广告内容与主要页面内容的一致性(congruence)是影响消费者对广告浏览行为甚至是后续广告记忆、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13] [44],因此当已决定主要页面为旅游相关新闻时,此时广告内容产品主题亦必须选择相关主题,故本研究以户外旅游使用的防晒乳作为一致性产品。

广告内容之品牌需以虚拟品牌执行,以避免受试者对于既有品牌的偏好与态度影响其广告行为。广告内容之版面采静态模式,并且广告内容之诉求会以品牌知晓为目的,藉由纯粹的品牌展示来避免其他影响浏览者注意的可能性。

3.3. 自变数操弄与操弄检定

3.3.1. 目标导向浏览VS.非目标导向浏览

本研究之目的即是要验证目标导向浏览的消费者对于网路广告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会大于非目标导向浏览,故实验中将操弄受试者在浏览页面时的目标导向与否。募集之受试者进入实验室后,将由实验人员随机给予两个操弄指令的其中一个。第一个指令是请受试者针对特定旅游景点资讯进行搜集,也即受试者在接受指令后,会被要求在接续的浏览页面中了解并搜集资讯,此时受试者为目标导向浏览行为;另一个指令是请受试者随意地浏览接下来的页面,并没有给予任何任务,此时受试者为非目标导向浏览行为。

3.4. 依变数衡量

3.4.1. 眼球凝视次数与时间

本研究采用眼动仪直接纪录受试者实际眼球凝视于广告上的次数与时间长度。虽然本计画是属实验设计,但在执行过程仍必须尽可能降低环境与设备对于受试者行为之干扰与影响,故本计画不采用头戴式或是其他接触型眼动追踪设备,而是以非接触式眼动设备,眼球扫瞄频率60 Hz,可量测至少毫秒单位时间。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所谓凝视次数即为受试者眼球实际凝视于该则广告上的次数,量测凝视次数之原因,乃因为人类的眼球移动并非恒常不动或线性移动,经常是跳跃、闪烁,所以对于特定区域的观看行为,其实眼球会是进出区域多次;凝视时间则是指在实验期间,受试者眼球凝视于区域内的总时间数,也即是每一次进入区域内凝视的时间之加总。如同一般消费者行为研究,不只要观察使用频率,同时要测量单次与加总使用长度,方能得知行为全貌的意涵,同样地,为了解完整广告凝视行为,故同时分析凝视次数与时间。3.4.2. 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

受试者对于广告的知觉侵扰将使用Edwards et al.[17]所发展的七题的广告侵扰量表(measure of ad-vertising intrusiveness),使用Likert七点尺度衡量,该量表在Edwards et al. [17]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 值为0.88,在本研究中为0.91,具有可接受的信度水准。广告恼怒则是使用Ducoffe et al. [12]为了符合线上环境使用所修改自Ducoffe [23]的三题恼怒量表,使用Likert七点尺度衡量,该量表在Ducoffe et al. [12]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4,在本研究中为0.85,具有可接受的信度水准。

3.5. 受试者募集

本计画透过各大网路论坛与学术平台公开张贴讯息,募集155位具自愿受试者参与实验,其中男性79名,女性76名,平均年龄23.02 (s.d. = 4.03)岁,平均网路使用年资76.12 (s.d. = 33.71)个月。由于本研究主旨是探讨外在刺激与受试者直觉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非调查消费者特定属性之比例,凡有入口页面/搜寻引擎使用经验者皆可参与实验。

4. 假说检定

假说一与假说二主要是欲检定非目标导向浏览者面对弹跳式广告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反应会低于目标导向者之反应。执行t-test,表1显示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之知觉侵扰显著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p < 0.05),H1获得支持;同时,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之广告恼怒显著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p < 0.05),H2获得支持。

假说三主要是欲检定非目标导向浏览者面对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反应会低于目标导向浏览者。此处广告避免行为采受试者的眼球凝视行为作为衡量,也即是当眼球凝视在广告区域的行为相对为高时,代表其广告避免行为相对为低。执行t-test,表2显示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在于弹跳式广告之眼晴凝视次数显著高于目标导向的浏览者(p< 0.05),H3a获得支持同时,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在于弹跳式广告之眼球凝视时间亦是显著高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p< 0.05),H3b获得支持。综观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在于弹跳式广告的眼球凝视行为皆显著高于目标导向的浏览者,也即表示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故H3获得支持。

Table 1. Goal and non-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perceived intrusiveness and ad irritation on pop-up ads

表1.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

依变数组别n M s.d. p

知觉侵扰

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83 6.37 0.711

0.001*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72 5.13 0.670

广告恼怒

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83 6.31 0.731

0.001*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72 5.10 0.609

注:n为组内人数;M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p为p值。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Table 2.Goal and non-goal-oriented web browser’s fixation behavior on pop-up ads

表2.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凝視行為

依变数组别n M s.d. p

凝视次数

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83 3.77 3.57

0.002*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72 6.31 6.09

凝视时间

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83 754.70 661.19

0.007*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72 1738.13 2968.09

注:n为组内人数;M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p为p值;凝视时间之单位为毫秒;凝视次数之单位为次数。

5. 结论

网路广告的业务量与呈现型态,在近十年来的表现十分亮眼,也有许多学者投入于网路广告的相关研究,然而,过去学者们对于目前正被大量使用的弹跳式广告之广告效果,却有许多负面的研究结果。但是本研究回溯并归纳这些研究,发现主张消费者对弹跳式广告具高度广告避免的研究,都是基于两个基本假定条件下:一个就是广告避免行为主要是来自于阅听者对于广告所知觉的侵扰或是目标阻碍,另一个就是这些研究皆假定消费者在网路上的浏览行为皆属于高目标、高任务导向。然而,消费者的网路使用行为并不都是目标型或任务型浏览,事实上从过去研究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之成瘾、强迫、挂网、打发时间等非目标导向浏览,好比许多人吃早餐时就会例行的阅读网路新闻,或是在等待捷运时就惯性的上网随意浏览美食介绍、到YouTube上观看影片、登陆Facebook、LINE等社交网络浏览朋友们的动态,没什么目标与任务,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是,若消费者在此时此刻的浏览行为并不具备目标导向,那么,其对于广告出现的知觉目标阻碍、侵扰,甚至是后续的恼怒,似乎也就应该相对为低,因此,本研究主张浏览行为的目标导性与否其实会影响了消费者对于网路弹跳式广告的避免行为。

本研究执行实验设计,操弄了消费者浏览行为之目标导向与否,并且衡量受试者对于广告的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同时以眼动仪纪录受试者眼球凝视行为,验证了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之知觉侵扰与广告恼怒都会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眼球凝视次数与时间都会高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也即是非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对于弹跳式广告的广告避免行为低于目标导向之网路浏览者。

本研究对于学术上的意涵,首先,过去对于网路广告避免的研究,都是基于消费者网路浏览行为是具高度目标、任务导向的假定条件,本研究则是主张消费者的网路浏览行为并非都是目标导向,以此来推论目标导向与否所会产生的不同知觉与行为反应,可以较为完整面向且符合消费者日常网路浏览行为的角度来看待弹跳式广告;再者,过去在于广告避免的研究多采用自我陈述式广告避免量表来进行衡量,但是如此所能衡量到的多是具有意识的行为,对于非意识的认知性广告避免行为恐难观察,因此,本研究也是少见地使用眼球移动资讯来衡量广告避免反应,如此衡量方式,一方面可以获得更为客观与真实之人类网路广告生理反应资料,另一方面,也提供后续研究在衡量方式上的参考。在于实务领域中,本研究可提供广告主了解何种时机下的弹跳式广告会较理想,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广告型式决策,例如所欲展露的网站或是页面内容是属于目标与任务导向浏览者居多时,此时,广告主选择弹跳式广告所能获得的广告效果可能就会较不理想,因为浏览者在知觉目标受到阻碍后,会即刻执行身理性广告避免,也即是关闭弹跳视窗,使能继续目标任务的执行,但是当目标资讯浏览完毕后,由于弹跳式广告已被关闭,所以也没有机会再争取到眼球的凝视行为,若是此时采用的是自愿性展露广告型式,例如横幅式广告,虽然浏览者仍会因为目标的执行而避免观看广告,但是在目标执行完毕后,由于广告仍嵌于网站页面中,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此时因为知觉目标侵扰的消失,所以有机会争取到部分的非意识眼球凝视行为。当然,此处所讨论的横幅式广告凝视行为,仅是依据本研究的观点与文献所推论陈述,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的验证,甚至,未来研究中亦可将弹跳式广告与横幅式广告在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浏览行为下对于眼球凝视的竞争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riggs, R. and Hollis, N. (1997) Advertising on the Web: Is there response before click-through? Journal of Advertis-

ing Research, 37, 33-45.

[2]Evans, D.S. (2009) The online advertising industry: Economics, evolution, and privac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

tives, 23, 37-60.

[3]Kaye, B.K. and Medoff, N.J. (2001) Just a click away: Advertising on the Internet.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New

York.

[4]Cheon, H.J. and Cho, C.H. (2004) Why do people avoid advertising on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3, 89-97.

[5]Dreze, X. and Hussherr, F. (2003) Internet advertising: Is anybody watch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7, 8-

23.

[6]Chatterjee, P. (2001) Beyond CPMs and clickthroughs: Understanding consumer interaction with web advertising. In:

Lee, O., Ed., Internet Marketing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Idea Group Publishing, Hershey, 209-216.

[7]Benway, P.J. (1998) Banner blindness: The irony of attention grabb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Proceedings of the

42nd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42, 463-467.

[8]Benway, P.J. (1999) Banner blindness: What searching users notice and do not notice on the World Wide Web. Un-

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9]Chatterjee, P. (2008) Are unclicked ads wasted?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9, 51-61.

[10]Everaed, A., Galletta, D.F., Mccoy, S. and Polak, P. (2007) The effects of online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50, 84-88.

[11]Burns, K.S. and Lutz, R.J. (2006) The function of format: Consumer responses to six on-line advertising forma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5, 53-63.

[12]Ducoffe, R.H., Gao, Y. and Koufaris, M. (200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romotional techniques in

web-based commerc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 2, 1-20.

[13]Edwards, S.M., Li, H. and Lee, J.H. (2002) Forced exposure and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ntecedents and conse-

quences of the perceived intrusiveness of pop-up ad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1, 84-95.

[14]Elliott, M.T. and Speck, P.S. (1997) Predictors of advertising avoidance in print and broadcast media. Journal of Ad-

vertising, 26, 61-76.

[15]Burke, R.R. and Srull, T.K. (1988) Competitive interference and consumer memory for advertising. Journal of Con-

sumer Research, 15, 55-67.

[16]Bauer, R.A. and Greyser, S.A. (1968) Advertising in American: The consumer view.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17]Edwards, S.M., Lee, J.-H. and Li, H. (2002) Measuring the intrusiveness of advertisement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

lida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1, 37-47.

[18]Ha, L. (1996) Advertising clutter in consumer magazines: Dimension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6,

76-83.

[19]Chen, Q. and Wells, W.D. (1999) Attitude toward the sit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9, 27-37.

[20]Toms, E.G. (1999) What motivates the browser? In: Wilson, T.D. and Allen, D.K., Eds., Exploring the Contexts of In-

formation Behaviour, Taylor Graham Publishing, London, 191-208.

[21]Keller, K.L. and Kotler, P. (2011) Marketing management. 14th Global Edition, Prentice Hall, London.

[22]Aronson, B. and Zeff, R. (2000) Advertising on the internet.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23]Ducoffe, R.H. (1996) Advertising value and advertising on the web.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6, 21-34.

[24]Kes, Y. (2011) Current approach in e-advertis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2, 124-137.

[25]Janiszewski, C. (1998) The influence of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n visual exploratory search behavior. Journal of Con-

sumer Research, 25, 290-301.

[26]Wendy, W.M. (2006) A field experiment to assess the interruption effect of pop-up promotion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网路弹跳式广告其实没有那么糟

Marketing, 20, 34-44.

[27]Abernethy, A.M. (1991) Television exposure: Programs vs. advertising.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13, 61-77.

[28]Clancey, M. (1994) The television audience examine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9, 27-37.

[29]Lutz, R.J. and Mackenzie, S.B. (1989)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structural antecedents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 in

an advertising pretesting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53, 48-65.

[30]Heeter, C. and Greenberg, B.S. (1985) Profiling the zapper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5, 15-19.

[31]Bellamy, R.V. and Walker, J.R. (1996) Television and the remote control: Grazing on a vast wasteland. Guilford, New

York.

[32]Duff, B.R.L. and Faber, R. (2011) Missing the mark: Advertising avoidance and distractor devaluation. Journal of Ad-

vertising, 40, 51-62.

[33]Miller, S.E. (1996) Civilizing cyberspace: Policy, power, and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ACM Press, New York.

[34]Brehm, J.W. and Brehm, S.S. (1981)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 theory of freedom and control. Erlbaum, Mahwah.

[35]Pagendarm, M. and Schaumburg, H. (2001) Why are users banner-blind? The impact of navigation style on the percep-

tion of web banners. 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 2, 36-38.

[36]Hervet, G., Guerard, K., Tremblay, S. and Chtourou, M.S. (2011) Is banner blindness genuine? Eye tracking internet

text advertising.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5, 708-716.

[37]Vespe, F. (1997) High-tech billboards: The same old litter on a stick.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16, 176-

179.

[38]Krugman, H.E. (1983) Television program interest and commercial interruption: Are commercial in interesting pro-

grams less effec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3, 21-23.

[39]Aaker, D.S. and Bruzzone, D.E. (1985) Causes of irritation i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9, 47-57.

[40]Humphreys, G.W. and Olivers, C.N.L. (2002) When visual marketing meets the attentional blink: More evidence for

top-down, limited-capacity inhib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8,

22-42.

[41]Lang, A. (2000) The limited capacity model of mediated message processi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0, 46-70.

[42]Reed, M. (1999) Going beyond the manner ad. Marketing, London, 25-26.

[43]Kerlinger, F.N. and Lee, H.B. (2000)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4th Edition,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New York.

[44]Coulter, R.A., Moore, R.S. and Stammerjohan, C.A. (2005) Banner advertiser-web site context congruity and color ef-

fects on attention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4, 71-84.

摄影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西园摄影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前言 科技在飞速的发展,摄影也在不停的向前推进,那么摄影业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照片为什么能打动人。那些漂亮的风景照片肯定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和赞美。 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摄影还是一件奢侈的事,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具备这种条件,于是摄影师成了一个地位的象征,摄影师的照片天然就具有一种吸引眼球的优势,人们的赞叹中,有势利的因素。 现在摄影已成了一般大众的普通消费行为,你再拿一张颜色真实、成像质量上乘的风景照片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了。反过来,在纪实摄影上,你拿出一张在你家门口拍的,邻居们在一起温馨地聊天的镜头,人们可能会说,哎,我怎么就没想起这儿也能出片子呀?我怎么就没注意到邻居们有这种表情呀?这张照片就显示了你独特的观察能力。你的照片就有了独特的价值,如果你刚拍完,照片中的某人再去世,那你的照片还会因此获得历史感。 说这些,主要是说,好的照片一定会在某处触动观看者内心的某种情感、某种发现、某种期待。起码,让人觉得你做了一件他所不能做的事,他所没有看到的景象,他所没注意的一段情感。 LOMO原来是前苏联出品的一个间谍相机,人们从间谍的偷窥行为中衍生出一种新拍摄方式和新拍摄态度的灵感,直至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数码相机的普及为这种生活态度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和物质保障,于是LOMO在相当多的年轻人中开始普及。我想,这种方式会成为今后摄影的主导方式。摄影会越来越大众化、生活化,职业摄影会慢慢被边缘化。 其实在布列松和罗伯特·法兰克两人之间的摄影观念变化,恰好就说明了这种早就开始的进程趋势。他们两个正好是两个时代的代表者,都是这个进程的里程碑似的人物。

网络广告比传统广告的优势与特点

网络广告比传统广告的优势与特点 随着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告、电台广告竞争激烈,网络广告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网络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独具优势,它不仅目标准确度惊人,而且互动效果明显。因特网正以独特的冲击力改变着广告业界的整体面貌和操作形态。 在下一个1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将把广告业塑造成什么形象?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Haas Sch oo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营销战略教授戴维?A?阿克(David A A a ker)一番高谈阔论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他指出:10年内,技术将改变广告的观看、感觉、管理和受影响等各种过程。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1. 技术将掀起广告界一场革命,使之从同大众媒体打交道,转型为以个人化、目标明确的广告面向更小的消费群体甚至个人,这个趋向已经显出一些迹象。为小型消费群体服务的广告并不容易,但意义极为深远。因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讯息,单个消费者记忆的可能性大为提高,也可以降低讯息流失的无效性。平庸、妥协的沟通活动会大大减少。 2. 技术使广告从单向传播转为互动传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叫街式广告不受欢迎,广告商极有潜力同消费者达到更亲密的程度,最有效的方式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有关产品用途的信息,在给予消费者帮助的同时,无形地支持和加强了品牌的可信度。 3. 因特网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将是核心角色,它可以成为企业的前哨阵地。品牌信息在网上以丰富、生动和真实的方式显现,从而成为联结品牌其他营销努力的出发点,或者在媒体广告、促销、赞助和公关等企业营销战略中起到协调、助攻的作用。 4. 技术将影响广告创意和管理。Intranet在广告企业内部用来分享营销经验和市场行情。品牌的地位不会降低,相反会得到加强。今后,身处信息的海洋,面对众多的选择,品牌将成为吸引消费者视线的主线。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借助成功的互动广告概念,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网络广告的优势 因特网广告的优势是明显的,如此它才可能深深吸引着商家和顾客: 1. 网络广告的传播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把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 2. 网络广告的受众是最年轻、最具活力、受教育程度最高、购买力最强的群体,网络广告可以帮您直接命中最有可能的潜在用户。利用软件技术,客户还可以指定某一类专门人群作为广告播放对象,而不必为与此广告无关的人付钱。

网络广告策划书模板

网络广告策划书模板 一、营销环境分析 1、企业网络广告策划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网络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总体的经济形势 总体的消费态势 产业的发展政策 (2)网络的政治、法律背景: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网络?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法律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广告? (3)网络的文化背景 企业的产品与目标网络的文化背景有无冲突之处? 这一网络的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产品不符合其文化而拒绝产品? 2、网络广告策划环境中的微观制约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 产品的营销中间商与企业的关系 3、网络概况。 (1)网络的规模: 整个网络的销售额 网络可能容纳的最大销售额 消费者总量 消费者总的购买量

以上几个要素在过去一个时期中的变化 未来网络规模的趋势 (2)网络的构成: 构成这一网络的主要产品的品牌 各品牌所占据的网络份额 网络上居于主要地位的品牌 与本品牌构成竞争的品牌是什么? 未来网络构成的变化趋势如何? (3)网络构成的特性: 网络有无季节性? 有无暂时性? 有无其它突出的特点? 4、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1)机会与威胁 (2)优势与劣势 (3)重点问题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的消费时尚 各种消费者消费本类产品的特性 2、现有消费者分析。 (1)现有消费群体的构成:

现有消费者的总量 现有消费者的年龄 现有消费者的职业 现有消费者的收入 现有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 现有消费者的分布 (2)现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购买的动机 购买的时间 购买的频率 购买的数量 购买的地点 (3)现有消费者的态度: 对产品的喜爱程度 对本品牌的偏好程度 对本品牌的认知程度 对本品牌的指名购买程度 使用后的满足程度 未满足的需求 3、潜在消费者。 (1)潜在消费者的特性: 总量

网络广告的优点

网络广告之优势 什么是网络广告? 广告即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而网络广告则是通过互联网传输,利用网络上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等方式,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手段。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网络广告的特征: 与传统的广告媒体相比,网络广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完善,已日渐融入现代工作和生活,对于现代营销来说,网络媒体是重要的媒体战略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广泛性和开放性 网络广告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范围极其广泛。通过网络24小时不间断地把广告信息传播到各地。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随意浏览广告信息。这一点同传统传媒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这些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 2.实时性和可控性 网络广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制作并进行投放,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发布后很难更改,即使可改动也往往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在网络上投放广告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当然包括改正错误。这就使经营决策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实施和推广。作为新兴的媒体,网络媒体的收费也远低于传统媒体,若能直接利用网络广告进行产品销售,则可节省更多销售成本。 3.直接性和针对性 通过传统广告,消费者只能间接地接触其所宣传的产品,无法通过广告直接感受产品或了解厂商的具体运作和服务的提供。而网络广告则不同,只要消费者看到了所感兴趣的内容,直接单击鼠标,即可深入了解产品信息以及商家服务。另外,网络广告还具有消费者针对性,由于点阅讯息者即为感兴趣者,所以可以直接锁定目标群体。同时,网络广告可以灵活地实现时间定向、地域定向、频道定向,从而实现了对消费者的清晰归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告的到达率。 4.双向性和交互性 传统的广告信息流是单向的,即商家推出什么内容,消费者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什么内容。而网络广告突破了这种单向性的局限,实现了供求双方信息流的双向互动。通过网络广告的链接,用户可以从厂商的相关站点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广告位直接填写并提交用户反馈信息,厂商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减少了用户和广告客户之间的距离。同时,网络广告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产品查询需求,方便场厂商与消费者间的互动与沟通。 5.感官性和多维性 传统媒体是二维的,而网络广告则是多维的,它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广告受众可以对其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使消费者能

网络广告策划书范文复习课程

网络广告策划书范文 网络广告策划书范文(一) 一、确定网络广告的目标:广告目标的作用是通过信息沟通使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在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广告目标,比如说是形象广告还是产品广告,对于产品广告在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广告的目标可分为提供信息、说服购买和提醒使用等。AIDA法则是网络广告在确定广告目标过程中的规律: 1、第一个字母A是“注意”(Attention)在网络广告中意味着消费者在电脑屏幕上通过对广告的阅读,逐渐对广告主的产品或品牌产生认识和了解。 2、第二个字母I是“兴趣”(Interest)。网络广告受众注意到广告主所传达的信息之后,对产品或品牌发生了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广告信息,他可以点击广告,进入广告主放置在网上的营销站点或网页中。 3、第三个字母D是“欲望”(Desire)。感兴趣的广告浏览者对广告主通过商品或服务提供的利益产生“占为己有”的企图,他们必定会仔细阅读广告主的网页内容,这

时就会在广告主的服务器上留下网页阅读的记录。 4、第四个字母A是“行动”(Action)。最后,广告受众把浏览网页的动作转换为符合广告目标的行动,可能是在线注册、填写问卷参加抽奖或者是在线购买等。 二、确定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简单来说就是确定网络广告希望让哪些人来看,确定他们是哪个群体、哪个阶层、哪个区域。只有让合适的用户来参与广告信息活动,才能使广告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三、进行网络广告创意及策略选择: 1、要有明确有力的标题:广告标题是一句吸引消费者的带有概括性、观念性和主导性的语言。 2、简洁的广告信息; 3、发展互动性:如在网络广告上增加游戏功能,提高访问者对广告的兴趣; 4、合理安排网络广告发布的时间因素:网络广告的时间策划是其策略决策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对网络广告时限、频率、时序及发布时间的考虑。时限是广告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即企业的广告打算持续多久,这是广告稳定性和新颖性的综合反映。频率即在一定时间内广告的播放次数,网络广告的频率主要用在E-mail广告形式上。时序是指各种广告形式在投放顺序上的安排。发布时间是指广告发布是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还是之后。根据调查,消费者上网

互联网广告特点及优势

随着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告、电台广告竞争激烈,网络广告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网络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独具优势,它不仅目标准确度惊人,而且互动效果明显。因特网正以独特的冲击力改变着广告业界的整体面貌和操作形态。 在下一个1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将把广告业塑造成什么形象?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Haas Sch oo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营销战略教授戴维?A?阿克(David A A a ker)一番高谈阔论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他指出:10年内,技术将改变广告的观看、感觉、管理和受影响等各种过程。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1. 技术将掀起广告界一场革命,使之从同大众媒体打交道,转型为以个人化、目标明确的广告面向更小的消费群体甚至个人,这个趋向已经显出一些迹象。为小型消费群体服务的广告并不容易,但意义极为深远。因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讯息,单个消费者记忆的可能性大为提高,也可以降低讯息流失的无效性。平庸、妥协的沟通活动会大大减少。 2. 技术使广告从单向传播转为互动传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叫街式广告不受欢迎,广告商极有潜力同消费者达到更亲密的程度,最有效的方式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有关产品用途的信息,在给予消费者帮助的同时,无形地支持和加强了品牌的可信度。 3. 因特网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将是核心角色,它可以成为企业的前哨阵地。品牌信息在网上以丰富、生动和真实的方式显现,从而成为联结品牌其他营销努力的出发点,或者在媒体广告、促销、赞助和公关等企业营销战略中起到协调、助攻的作用。 4. 技术将影响广告创意和管理。Intranet在广告企业内部用来分享营销经验和市场行情。品牌的地位不会降低,相反会得到加强。今后,身处信息的海洋,面对众多的选择,品牌将成为吸引消费者视线的主线。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借助成功的互动广告概念,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网络广告的优势 因特网广告的优势是明显的,如此它才可能深深吸引着商家和顾客: 1. 网络广告的传播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把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 2. 网络广告的受众是最年轻、最具活力、受教育程度最高、购买力最强的群体,网络广告可以帮您直接命中最有可能的潜在用户。利用软件技术,客户还可以指定某一类专门人群作为广告播放对象,而不必为与此广告无关的人付钱。 3. 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受众可以对某感兴趣的产品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这种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并能在网上预订、交易与结算,将更大地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

互联网广告策划书模板

网络广告策划书模板 一、营销环境分析 1、企业网络广告策划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网络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总体的经济形势 总体的消费态势 产业的发展政策 (2)网络的政治、法律背景: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网络?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法律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广告? (3)网络的文化背景 企业的产品与目标网络的文化背景有无冲突之处? 这一网络的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产品不符合其文化而拒绝产品? 2、网络广告策划环境中的微观制约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 产品的营销中间商与企业的关系 3、网络概况。 (1)网络的规模: 整个网络的销售额 网络可能容纳的最大销售额 消费者总量

消费者总的购买量 以上几个要素在过去一个时期中的变化 未来网络规模的趋势 (2)网络的构成: 构成这一网络的主要产品的品牌 各品牌所占据的网络份额 网络上居于主要地位的品牌 与本品牌构成竞争的品牌是什么? 未来网络构成的变化趋势如何? (3)网络构成的特性: 网络有无季节性? 有无暂时性? 有无其它突出的特点? 4、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1)机会与威胁 (2)优势与劣势 (3)重点问题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的消费时尚 各种消费者消费本类产品的特性 2、现有消费者分析。

(1)现有消费群体的构成: 现有消费者的总量 现有消费者的年龄 现有消费者的职业 现有消费者的收入 现有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 现有消费者的分布 (2)现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购买的动机 购买的时间 购买的频率 购买的数量 购买的地点 (3)现有消费者的态度: 对产品的喜爱程度 对本品牌的偏好程度 对本品牌的认知程度 对本品牌的指名购买程度 使用后的满足程度 未满足的需求 3、潜在消费者。 (1)潜在消费者的特性:

网络广告的类型及特点

网络广告类型及特点 一.类型 1、网福广告 2、文本链接广告 3、电子邮件广告 4、企业网站广告 5、赞助式广告 6、插播式广告 7、Rich Media 8、Cpc等等 二.特点 1、网幅广告 网幅广告(banner)就是以GIF、JPG等格式建立的图像文件,定位在网页中,大多用来来表现广告内容,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就是最早的网络广告形式。 网幅广告的分类:静态、动态、与交互式。 就是在网页上显示一幅固定的图片。它的优点就就是制作简单,并且被所有的网站所接受。 形式多种多样。 2、文本链接广告 就是一种对浏览者干扰最少,但却最有效果的网络广告形式。整个网络广告界都在寻找新的宽带广告形式,而有时候,需要最小宽带、最简单的广告形式效果却最好。文本链接广告位的安排非常灵活,可以出现在页面的任何位置,可以竖排也可以横排,每一行就就是一个广告,点击每一行都可以进入相应的广告页面。这种广告的好处就就是能根据浏览者的喜好提供相应的广告信息,对于这一点,其她的广告形式就是很难做到的。 3、电子邮件广告 电子邮件广告具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的特点,且广告内容不受限制。电子邮件广告一般采用文本格式或html格式。通常采用的就是文本格式,就就是把一段广告性的文字

放置在新闻邮件或经许可的Email中间,也可以设置一个URL,链接到广告主公司主页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特定页面。文本格式的电子邮件广告兼容性最好。 4、企业网站广告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进入网络广告领域的第一步就就是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这些网站的建立仅仅就是因为这些企业认为有一个网站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就是公司瞧起来比较新潮,也怕因为没有网站而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网站的雏形就就是企业宣传用小册子的在线版。 5、赞助式广告 赞助式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传统的网幅广告之外,给予广告主更多的选择。赞助式广告的定义至今仍未有明确划分。这种概念下的赞助式广告其实可分为广告置放点的媒体企划创意,及广告内容与频道信息的结合形式。 6、与内容的结合 广告语内容的结合可以说就是赞助式广告的一种,从表面上瞧起来它们更像网页上的内容而并非广告。这种广告以网页内容的形式出现,所以它们的点击率往往会比普通的广告高。广告主在做这种广告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如果让浏览者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就会对品牌造成负面的影响。 7、插播式广告 插播式广告的英文名称叫“Interstitial”,不同的机构对此的定义可能有一定的差别。“弹出式广告”就是”插播式广告“中的一个类别。插播式广告有各种尺寸,有全屏的也有小窗口的,而且互动的程度也不同,从静态的到全部动态的都有。广告主很喜欢这种广告形式,因为它们肯定会被浏览者瞧到。缺点就就是可能引起浏览者的反感。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网站都使用了弹出窗口式广告,而且只有1/8屏幕的大小,这样可以不影

网络广告策划书

如何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呢?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方面的疑惑。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可考虑的几点,企业如果要使公司的网上广告收效更大,可以采取以下是几种做法: (1) 采用旗帜广告 对于企业来讲,做一个有吸引力的旗帜广告比什么都重要,广告要能在几秒甚至是零点几秒之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否则网上漫游者很快就会进入其它链接。 (2) 选择合适的网站发布广告 首先,发布广告的站点选择应当符合媒介的目标和策略,假若要在网上做告知性广告,就应该选择流量大的站点,并最好组合多个站点。 其次,站点的选择应当同广告的目标受众有较好的重合性,如果针对的是某个区域内的目标受众,则那些流量主要来自该区域以外的站点就不适合选择。 再者,也应注意站点的流量是否可以满足设定的数量。 另外,不管使用何种网络广告方式都应使用如下主题:担心、好奇、幽默以及郑重承诺,广告中使用的文字必须能够引起访客的好奇和兴趣。 (3) 在广告中加上Click或按此。不要忘记在广告旗帜或图标中加上Click 或按此的字样,否则访问者会以为是一幅装饰图片。 (4) 在广告中向受众提供利益。要使广告获得更多的点击,就应该在广告中提供使读者感兴趣的利益。 (5) 经常更换广告的图片。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旗帜或图标广告,也要经常更换图片,因为即使是最好的广告早晚也会失去对上网者的吸引力。一般来 说,一个广告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点击率开始下降。而当更换图片以后,点击率又会增加。

(6) 网站的主页是广告的最好位置。企业应该力争把广告放在网站的主页,否则可能会只有较少的读者看到,广告的点击率会大大降低。 掌握以上几点,对我们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应该是会有很多帮助的。 网络广告策划书范文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这部分应该包括广告策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分析的全部结果,以为后续的广告策略部分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一、营销环境分析 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市场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总体的经济形势 总体的消费态势 产业的发展政策 (2)市场的政治、法律背景: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市场?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法律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广告? (3)市场的文化背景 企业的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有无冲突之处? 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产品不符合其文化而拒绝产品?

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未雨绸缪,方可成大事。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提前树立目标,做好策划方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整理的网络广告策划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一、序言 从近几年的服装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一般实体店的销售已经不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店让广大消费者眼前猛地一亮。网上直接付款和送货上门的这种快捷的消费方式获得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的火热追捧。 有些网店的生意红红火火,门庭若市,而有些网店的生意却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无疑,店主的网络广告营销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当进入网络的时候,都是点击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设计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服装销售的网络广告是关键。 二、正文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电子网络广告逐步兴起,它既具有传统媒介广告的所有优点,又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广告包括企业的互联网域名、网站、网页等,店主可以通过利用xxx来发布信息,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与外界沟通。 网络广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对于我们衣澜阁来说,在进行网络广告之前,综合网络广告的策划分析,进行财务预算评估,以确定策划是否可行是重要的。 三、网络广告策划的目的 通过广告的投放,扩大衣澜阁网站的点击率,改善生意,提高衣澜阁的交易收益。 四、网络广告策划的目标 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决定广告投放时间先设定为三个月:前期目标:保证利润,避免亏损。后期目标:保持与别的网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广告的投放范围 五、SWOT分析 1、优势: 网络广告是多维广告,载体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大大增强了网络广告的实效性;拥有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一族、上班族;广告的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可以在投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的广告效果;具有交互性,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能够进行完善的统计,使我们能够直接对广告的发布进行在线监控;可以跟踪和衡量广告的效果;投放具有针对性,可以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特定区域的广告投放;受众关注度高;缩短了媒体投放的进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 2、劣势:

网络广告的类型及特点

网络广告的类型及特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网络广告类型及特点 一.类型 1.网福广告 2.文本链接广告 3.电子邮件广告 4.企业网站广告 5.赞助式广告 6.插播式广告 Media 等等 二.特点 1.网幅广告 网幅广告(banner)是以GIF、JPG等格式建立的图像文件,定位在网页中,大多用来来表现广告内容,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 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是最早的网络广告形式。 网幅广告的分类:静态、动态、和交互式。 是在网页上显示一幅固定的图片。它的优点就是制作简单,并且被所有的网站所接受。 形式多种多样。 2.文本链接广告 是一种对浏览者干扰最少,但却最有效果的网络广告形式。整个网络广告界都在寻找新的宽带广告形式,而有时候,需要最小宽带、最简单的广告形式效果却最好。文本链接广告位的安排非常灵活,可以出现在页面的任何位置,可以竖排也可以横排,每一行就是一个广告,点击每一行都可以进入相应的广告页面。这种广告的好处就是能根据浏览者的喜好提供相应的广告信息,对于这一点,其他的广告形式是很难做到的。 3.电子邮件广告

电子邮件广告具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的特点,且广告内容不受限制。电子邮件广告一般采用文本格式或html格式。通常采用的是文本格式,就是把一段广告性的文字放置在新闻邮件或经许可的Email中间,也可以设置一个URL,链接到广告主公司主页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特定页面。文本格式的电子邮件广告兼容性最好。 4.企业网站广告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进入网络广告领域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这些网站的建立仅仅是因为这些企业认为有一个网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是公司看起来比较新潮,也怕因为没有网站而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网站的雏形就是企业宣传用小册子的在线版。 5.赞助式广告 赞助式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传统的网幅广告之外,给予广告主更多的选择。赞助式广告的定义至今仍未有明确划分。这种概念下的赞助式广告其实可分为广告置放点的媒体企划创意,及广告内容与频道信息的结合形式。 6.与内容的结合 广告语内容的结合可以说是赞助式广告的一种,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更像网页上的内容而并非广告。这种广告以网页内容的形式出现,所以它们的点击率往往会比普通的广告高。广告主在做这种广告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如果让浏览者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就会对品牌造成负面的影响。 7.插播式广告 插播式广告的英文名称叫“Interstitial”,不同的机构对此的定义可能有一定的差别。“弹出式广告”是”插播式广告“中的一个类别。插播式广告有各种尺

网络广告策划书方案

网络广告策划书方案 网络广告策划是指根据广告主的网络营销计划和广告目的,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广告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或战略策略。是根据互联网的特征及网络人群的特征,从全局角度所展开的一种运筹和规划。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关于网络广告策划书的方案吧! 网络广告策划书 一公司资源状况 从外部的网络中反映的状况分析,目前的公司网络推广已有资源基本情况如下: 网站本身: google收录512页,主关键词“LED显示屏”排名82位,百度收录页面318页,但排名未进入前100位。网站本身的结构存在问题,内容存在问题,比较难进行排名的优化,需要逐渐改善。其它关键词没有凸显。 阿里巴巴中文及英文BtoB平台 阿里巴巴通英文网站的建设是比较完善的,信息的发布完整,证书上传完整。存在如下操作问题:信息发布标题等完全相同,信息量偏少。推断日常发布信息的数量和时间段选择出现问题。 Google及百度的收费广告 目前没有看到公司在google及百度的收费广告,同行的广告投入较多。单次的点击费用存在非常高的状况。 二、同行状况 收费广告状况:

非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在网络上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确实比较到位。Google的广告投入公司在20家以上,百度的广告同行数量 更广。而在阿里巴巴中的表现同样存在的同行数量多。 但是存在广告的格式雷同的问题,较少公司掌握了排名技巧。部分广告虽然合搜索引擎的排名,但广告的单一会降低广告吸引力。 数量的巨大将导致价格的异常,部分公司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撤除广告。合适的位置同广告的创意和营销活动的同步将成为提高点击率 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搜索引擎状况: 1同行的数量较多,关键词的排名都为主页面,排名靠前的企业 的pr值都在2到3间,有一定的优化痕迹。但优化有限,主要体现 在网站的布局基本相同,flash较多,描述虽然有优化的痕迹,但 仅限于主页。 2投入搜索引擎的同行广告多,但广告质量基本雷同,没有体现 营销。 3在搜索结果中仅出现一个行业性网站,PR值为2。内容不错, 可大部分用于丰富公司网站内容。 4平台性网站少,因为平台性信息的发布较少,排位靠后切信息 不全。 三工作计划(网络推广建设期,为期三个月): 1网站内容的优化,和推广的基本。步骤如:sitemap的制作;登录国内、国外的大部分的目录及搜索引擎数据库;内页的标题、描述 的重新撰写修改;大量关联于产品的技术、产品的介绍的采集、优化、修改和撰写。结构问题在3个月后通过改版或者直接通过网络优化 公司外包解决 2网站的严重结构性问题,采用博客群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3阿里巴巴网站平台的管理系统化 4提取重要的网络平台,建立商务平台商铺群

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篇一:网络广告策划书 网络广告策划书 篇二:苏泊尔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苏泊尔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背景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小家电研发制造商,中国厨房小家电领先品牌。苏泊尔创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中国杭州,目前在杭州、玉环、绍兴、武汉和越南胡志明市建立了5大研发制造基地,拥有10000多名员工。苏泊尔是中国小家电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032),苏泊尔目前拥有明火小家电、厨房小家电、厨卫电器三大事业领域,丰富的产品线,全面满足厨房生活需求。旗下生产的小家电及生活家电产品销往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压力锅、炒锅、煎锅、蒸锅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电水壶市场占有率也跃居行业第二的领先地位。 苏泊尔的不断努力,造就的不仅是国内小家电行业第一、小家电行业领先的行业地位,更以值得信赖的品质、智巧的设计与技术的创新,帮助全球千万消费者走上了健康、舒适、充满新意的现代化家居生活。

“演绎生活智慧”,苏泊尔已经成为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推崇和信赖的品牌,苏泊尔追求卓越的努力也得到了行业与社会的一致认可:2002年苏泊尔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5年入选“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2006年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企业”称号,2007年荣膺“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企业品牌”,2008年入选“年中国500最具价格品牌榜单”。2009 年,苏泊尔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广告目标 苏泊尔虽然本身做中国小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是上市公司,产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所以做好广告的目的,更多是做好品牌宣传,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好的了解公司的渠道,更好的为用户解疑答惑,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同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达到增强苏泊尔的品牌影响力的目的。广告信息决策 市场分析,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小家电市场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小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网络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消费者购买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原来的看到实物再购买到现在先在互联网查询再购买的购买行为改变,这是购买决策方式的改变,也是购买决策的前移,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采取适应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决策,与此同时,网络广告就是解决网络购买前移的解决办法,苏泊尔的竞争对手包括:美的Midea、双喜、九阳Joyoung、

网络广告的优缺点

2、网络广告的优点; (1)覆盖范围广 传统媒体无论电视、报刊、广播还是灯箱海报都不能跨越地域的限制,只能对某一特定地区产生影响。但任何信息一旦进入Internet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在他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从这个意义上说,Internet网络将会是具有全球影响的高科技媒体。 (2)费用低廉 电台电视台的广告虽然以秒计算,但费用也动辄成千上万;报刊广告也价格不菲,超出多数单位个人的承受力。Internet电脑网络由于节省了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费用,成本大大降低,使绝大多数单位个人都可以承受。 (3)成交概率高 广告受众对于传统媒介的广告大多是被动接受,不易产生效果。可能95%的观众没有任何兴趣,看完后马上忘得一干二净。但在Internet上,大多数来访问广告的人都是抱着求购的愿望而查询的,成交的可能性极高。 (4)多媒体动感 Internet网上广告可以应商家要求做成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广告。这是其他报刊杂志,电台广告所无法比拟的。与电视多媒体广告相比,其价格之差显而易见。(5)迅捷性 这一点一方面指的是信息的发布,另一方面指的是信息的反馈和更换。对于广告运作来说,从材料的提交到发布,所需时间可以是数小时或更短。 (6)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一对一的直接沟通。 (7)巨大的信息承载量 这一点同传统媒介中的纸媒介相似。只不过互联网的呈现方式不是翻阅,而是一层层的点击。 网络广告之优势 1、集报纸、电视、广播、杂志、路牌广告等传统广告之精华,实现文字、动画、声音、图象、三维空间与虚拟现实的一体化,视听兼备,动静两便。 2、受关注程度较高,55%的用户上网时不做其它事情,比传统媒介受的注意力更集中。 3、网站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掌握用户的年龄、性别、爱好、收入、职业、地域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再通过精确的广告定位投放技术帮助广告主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 4、网络广告拥有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全球网民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发展壮大。网络与普通大众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上网不再是高学历者的专利。 5、网络传播广泛,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把广告信息全天候、无国界、不间断地传播到世

SEM网络广告营销策划设计方案

网络广告策划 一、确定网络广告的网络营销价值 网络广告的网络营销价值: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品牌推广、网站推广、销售促进、在线调研、顾客关系、信息发布。 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品牌推广和网站推广。 二、确定网络广告的目标: 广告目标的作用是通过信息沟通使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而实现公司的营销目标。在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广告目标,比如说是形象广告还是产品广告,对于产品广告在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广告的目标可分为提供信息、说服购买和提醒使用等。 AIDA法则:是网络广告在确定广告目标过程中的规律: 1、第一个字母A是“注意”(Attention)在网络广告中意味着消费者在电脑屏幕上通过对广告的阅读,逐渐对广告主的产品或品牌产生认识和了解。 2、第二个字母I是“兴趣”(Interest)。网络广告受众注意到广告主所传达的信息之后,对产品或品牌发生了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广告信息,他可以点击广告,进入广告主放置在网上的营销站点或网页中。 3、第三个字母D是“欲望”(Desire)。感兴趣的广告浏览者对广告主通过商品或服务提供的利益产生“占为己有”的企图,他们必定会仔细阅读广告主的网页内容,这时就会在广告主的服务器上留下网页阅读的记录。 4、第四个字母A是“行动”(Action)。最后,广告受众把浏览网页的动作转换为符合广告目标的行动,可能是在线注册、填写问卷参加抽奖或者是在线购买等。 三、确定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 确定我们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哪个群体、哪个阶层、哪个区域、常用的网络平台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做广告的目的

四、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广告表现形式) 网络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投放形式: 横幅式广告(banner)--又名"旗帜广告",是最常用的广告方式。通常以Flash、GIF、JPG等格式定位在网页中,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 按钮式广告(buttons)--以按钮形式定位在网页中,比横幅式广告尺寸偏小,表现手法也较简单。 邮件列表广告(directmarketing)--又名"直邮广告",利用网站电子刊物服务中的电子邮件列表,将广告加在每天读者所订阅的刊物中发放给相应的邮箱所属人。 电子邮件式广告(e-mail)--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免费发送给用户,一般在拥有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上常用。 竞赛和推广式广告(contests&promotions)--广告主可以与网站一起合办他们认为感兴趣的网上竞赛或网上推广活动。 插页式广告(interstitialads)--又名"弹跳广告",广告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或栏目,在该网站或栏目出现之前插入一个新窗口显示广告。 互动游戏式广告(interactive games)--在一段页面游戏开始、中间、结束的时候,广告都可随时出现。并且可以根据广告主的产品要求为之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产品的互动游戏广告。 各种形式广告的的优缺点 1、网幅广告 网幅广告是以GIF、JPG、Flash等格式建立的图象文件,定位在网页中大多用来表现广告内容,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 劣势:费用高,一般企业无力承受。 2、文本链接广告 文本链接广告是以一排文字作为一个广告,点击可以进入相应的广告页面。这是一种对浏览者干扰最少,但却较为有效果的网络广告形式。有时候,最简单的广告形式效果却最好。 劣势:费用低、效果不好、目标用户群不明确。 3、电子邮件广告 电子邮件广告具有针对性强(除非肆意滥发)、费用低廉的特点,且广告内容不受限制。特别是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可以针对具体某一个人发送特定的广告,为其他网上广告方式所不及。 劣势:电子邮件广告给用户的感觉不是很前卫。 4、与内容相结合的广告 广告与内容的结合可以说是赞助式广告的一种,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更像网页上的内容而并非广告。 优势:内容相互合作双方基本上费用的支出,优势互补既可以丰富网站内容,又可以提高用户访问量。 劣势:寻找互补的网站内容是最难的,小网站之间的网站内容合作,从流量角度考虑用户访问量会比较低,但是小网站与门户网站合作,费用其实也不低。 5、插播式广告(弹出式广告)

网络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是多维宣传 传统媒体是二维的,而网络广告则是多维的,它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 网络广告拥有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 互联网用户70.54%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6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000元,85.8%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83%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因此,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是目前社会上层次最高、收入最高、消费能力最高的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 网络广告制作成本低,速度快,可实时更新 网络广告制作周期短,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而传统宣传制作成本高,投放周期固定。另外,在互联网上做宣传能够按照客户需要及时变更宣传内容。这样,经营决策的变化就能及时实施和推广。 网络广告强大交互性交互性 强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通过链接,用户只需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厂商的相关站点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填写并提交在线表单信息,厂商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 网络广告效果的可跟踪、可衡量和可统计性 通过监视广告的浏览量、点击率等指标,可以统计出多少人看到了发布的信息,其中有多少人对发布的信息感兴趣进而进一步了解了信息的详细信息。因此,较之其他任何宣传,网络广告使用户能够更好地跟踪受众的反应,及时了解用户和潜在用户的情况。

网络广告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 网站一般都能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爱好等。这些资料可帮助用户分析市场与受众,根据信息发布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并根据用户特点作定点投放和跟踪分析,对投放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网络广告的受众关注度高 据资料显示,电视并不能集中人的注意力,电视观众40%的人同时在阅读,21%的人同时在做家务,13%的人在吃喝,12%的人在玩赏它物,10%在烹饪,9%在写作,8%在打电话。而网上用户55%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做任何它事,只有6%同时在打电话,只有5%在吃喝,只有4%在写作。 网络广告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 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网络广告可以将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 网络广告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 网络广告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结合之后供用户主动检索,重复观看。

网络广告策划案

网络广告策划 网络广告信息的调查是网络广告具体操作的前奏和基础,在实质性网络广告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广告的具体安排细节,也即策划。网络广告策划有与传统广告策划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在操作过程、具体环节上都有不同于传统广告的地方。 一、网络广告策划概述 网络广告策划是对网络广告从整体出发的一种运筹和规划。在一定的广告信息上,需要对整个广告活动加以协调安排,包括对未来的设计、广告投入、地域安排等各个具体环节做到充分考虑。可以说广告策划就是广告商在自己头脑中实施广告,是对广告的自我检测,它具有事前性、指导性和全局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共有的。 事前性是指广告策划是在具体广告实施之前的“演习”,它对广告的各个环节,比如制作、投放、实施等进行的具体的事前安排,是在整个广告活动开始之前,对即将开始具体实施的广告的计划、谋略和安排。一项广告成功与否的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没有良好有效、独特新颖的策略方案是很难吸引顾客的。有效的广告策划来自设计者的匠心和事先的种种周密布置以及对信息的充分利用。 广告策划的全局性是指,这项工作它不仅直接要利用上一阶段广告信息调查时得来的种种有用信息,而且更重要是要在这些信息的基础是在头脑中或实验室里设计出具体的广告,这就要对广告的每一环节都有考虑。广告策划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生成广告这一活动常常体现为组合型或系列化活动,它所做的工作要贯穿到整个广告活动全部业务中去。这一过程的全局性还体现在它常常与企业的实体运作相关链,比如企业的产品特点、产品性质、企业文化等。在进行广告策划时,它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与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甚至本企业与周围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进去。因此,广告策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与企业及与企业产品相关连的所有信息的排列组合,以达到全面规划的目的。在广告界存在“整体广告策划”的说法,它就是广告专业化水平下,广告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对网络广告来说,这种全局性的策划也是广告操作中的必要环节,本质上与传统广告是相同的。 广告策划的指导性是指,广告策划的过程就是为后来广告的具体制作,实施提供一个蓝图,后来的其实操作要以此为依据。在一项广告的制作中,常常要分成不同的步骤,比如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广告发布、广告媒介等,这样分开有一定的好处:它有利于各种专业化的操作。但这种分开的步骤必须在最终要得到整合加工,这就是广告策划的任务,它的指导性就体现在对各个子环节进行取舍修正。广告策划为整个广告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模本、行为依据、评价标准,如果没有广告策划的指导。这些分开的环节就难以统一起来,各个环节就会失去方向和依据、最络会使整个广告形神不统一、自然就无法有效地推广产品打开市场。 网络广告的策划有与传统广告策划不相同的特点。网络广告的媒体主要网络,一般在传统广告中,媒体组合是常用的方式,很难就某单一媒体进行一项广告。但在网络广告中,可利用的媒体只有网络一种,因此它更具有挑战性。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鲁梦蝶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生物制药一班201412090126 对于什么是网络传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人际、组织传播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主要是由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决定的。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的地域范围以及表现形式等都远远超过以往的大众媒体,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按照学者们的归纳,网络传播主要有以下优势: 信息量大,速度快。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存储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而传统媒体却要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在信息传播效率上,传统媒体所要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均能在网上得到同步反映。 传播手法多样。网络传播不仅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之大成,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了受众多方面需要。 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任意互换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仅可

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 交流具有开放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就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网络传播是完全开放的,全球共享、广泛参与是其鲜明特征。 传播主体广泛。传统信息发布主体是某个具体的电台、电视台或者报社、杂志社。而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同时,网络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虚拟性,网络传播主体可以匿名,网民随意出入自由发言,发言机会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