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_师桂英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_师桂英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_师桂英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 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 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 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1]。临床主 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据调查,第三代头 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 1.2 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3.6%~10.8%,主要表现为腹泻。近年来,多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报道, 尤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这可能与头孢哌酮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 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同时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1.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等。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胆囊炎、多囊 肝合并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g,bid,3天后查血常规示Hb 72g/L,BC 3.8×109/L,PLT 35×109/L。骨髓片提示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低下,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而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合 用利血生,5天后血常规升至正常。 1.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当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拮抗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被代谢,当大剂量应用时, 可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因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故在 应用时尤应注意。 2 防治 2.1 严格使用指征 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 滥用、过量应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高敏体质者慎用本类药物,用 药前应以该药原液做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以便及时抢救。 2.2 预防为主 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均为广谱杀菌剂,经胆道排泄率高,易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B族 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缺乏,在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溃疡、血友病等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 异常的患者及老年人中应避免大剂量、长疗程应用该类药物,并及时补充维生素K,以使延 长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抑制凝血过程,故不宜与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由于本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绝大部分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此,本类药物应慎用于儿童、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必要时应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 物剂量。在过程中一旦发生伪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卧床休息,轻者可以很快改善,重者应 给予补液、万古霉素和激素等治疗。

头孢类药物

一、头孢曲松钠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二、先锋5号 本品为半合成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也较强,特别对克雷白肺炎杆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则无效。本品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胆囊炎、肝脓肿、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软组织及耳部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强,且大部以原形药从肾排出,故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好

三、头孢西丁 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以及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四、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别名:甲氧氰甲硫四唑头孢菌素、甲氧氰甲硫头孢菌素、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甲四唑、头孢甲氧氰唑、头孢氰四唑、头孢氰唑、头孢氰唑氧、先锋美他醇、先锋美他唑、头孢美他唑。英文名:Cefmetazole、CMZ、Cefmetazon、SKF83088、SKF83088。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抗菌性能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五、头孢替安

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吉西他滨是常用的化疗药物,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主要作用于S 期,可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治疗。而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需要在用药前掌握。 一、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吉西他滨最主要的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与吉西他滨的剂量高低密切相关。约 62% 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白细胞下降,III~IV 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率约为 17%、白细胞下降约为 9.5%。35% 发生血小板下降,III~IV 度血小板下降约为 8.5%,但出血者很少。66% 患者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多为轻度,III~IV 度发生率为 8.5%。 应对措施 应用吉西他滨化疗期间,需每隔 2~3 天复查血常规,密切关注血小板及白细胞波动情况。当化疗后发生血小板下降应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或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必要时输注血小板;若同时有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应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于贫血患者可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铁剂等治疗,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对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且在上一个疗程后出现≥ 3 级血小板计数下降者,可在本疗程化疗第 2、4、6、9 天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 预防血小板下降。

二、消化道反应 吉西他滨属于低度致吐风险药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0~30%,。对于低致吐性药物的预防建议使用单一止呕药物,推荐 5-HT3 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氯丙嗪预防呕吐。 另外约 30% 患者可出现肝脏功能异常,但多为 I~II 度转氨酶升高,无需特殊处理。极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口腔毒性或便秘等。 三、过敏反应 约 20% 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后出现皮疹,多在第一次使用吉西他滨后 2~3 天出现红色斑丘疹,轻度表现为双上肢、前臂、手掌背侧;中度表现为双上肢、颈部、躯干散在斑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可持续 4~7 天。 应对措施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 10 mg 每日一次可有效控制;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或激素等。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四、肺毒性 吉西他滨单药的肺损伤发生率仅有 1%~2%,但当其与其他肺毒性药物联用时可使肺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另外吉西他滨可引起放疗回忆反应,因此联合放疗时应避免使用或适当限制药物的总量。 吉西他滨引起的肺损伤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伤,慢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肺泡岀血,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胸膜腔积液等表现。可通过完善胸部 CT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内卫药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请各科室依照《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执行。 一、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详尽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询问“特别注意”情况),并明示记载于病历上。 二、皮试对象 所有拟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一天者,应重作皮试。 特别注意: 1、对有高敏体质的人,在作皮试期间应严密观察; 2、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反应者。 禁作 ..头孢菌素皮试 三、皮试液配制 1、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 ..进行配制,不得用其他药品代替。 2、头孢菌素皮试液的浓度为300ug/ml,每次皮内注射0.1ml(30ug) 四、皮肤过敏试验判断标准: 1、阳性:局部晕团和红斑,直径≥1cm或伴伪足; 2、阴性:局部无晕团和红斑,直径≤1cm; 3、观察时间:15分钟,注意受试者有否胸闷、气促、皮痒、发麻、头晕等症状,如有症状,即使直径≤1cm,局部无晕团和红斑,亦作阳性判断。 五、皮试过程中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抢救:肌注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病情危重者可静脉给药。本品可重复应用,剂量同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可同时酌情给予。气促严重,及早作气管切开。另外,应按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填写报告表,记录产品品名、厂家、批号等,并保留原使用药品,药剂科须在观察时间内报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等相关部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4-05-08T14:53:44.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3期供稿作者:郑荣霞[导读]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力强、疗效显著等优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 郑荣霞(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肇源镇医院 166500)【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关键词】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78-01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力强、疗效显著等优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1]。然而,由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各类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产生也同步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 注。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在我院报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探讨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报告了112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3岁~74岁。应用药物主要是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啶等。 2.不良反应2.1变态反应一般为皮疹、荨麻疹、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严重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常见者为皮肤变态反应,约为1%~3%,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为低。头孢类药物由于与青霉素化学结构相同或类似,存在一定的交叉过敏性,临床上有8%~10%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也过敏[2]。 2.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本院头孢菌素类很常见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对肠道菌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会导致菌群失调,同时使肠道菌群合成减少,导致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缺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个别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 2.3泌尿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绝大多数品种均通过肾进行排泄,其可显著抑制和干扰肾小管细胞酶的活性,从而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形成血尿,故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2.4血液与造血系统反应头孢哌酮从胆道排泄对肠道主要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明显抑制导致维生素K反应性低凝血酶原血症。 2.5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伴有易患因素患者(如癫痫病变、缺氧或脑损伤等)使用后,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头晕、失眠、癫痫发作及某些精神症状。 2.6双硫仑样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使人体内乙醇蓄积而呈醉酒状,表现为面红、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胸闷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3.不良反应原因根据数据显示,头孢菌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过过敏史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无过敏史患者,这是个体差异的表现,而患者如果属于过敏体质,其过敏反应往往也高于正常体质的患者。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12h饮酒,则其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概率也要高于没有饮酒的患者。 4.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抗生家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头抱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p-内酞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袍菌素类药物也过敏,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间过敏史,做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如遇特殊情况,可合理选用类似于青霉素G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尽管头孢菌素类药物经皮试为阴性,但仍要在运用过程中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为了避免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程中发生凝血障碍情况,应高度重视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老年患者、缺乏肝肾功能患者以及过度衰弱患者,每个星期予以维生素10mg实施静脉注射,以纠正凝血时间。对于有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患者,应予以适量三磷酸腺苷和维生素C,以缓解不适症状。对于缺乏肾功能患者,应根据内生肌酐的实际清除率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使用药物过程中,一定要按时复查肝肾功能,并禁止患者饮酒或是服用含有乙醇成分的食物与药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发生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利血生辅助治疗。发生假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激素等进行抗炎治疗。出现出血倾向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出现舌炎、口角炎、神经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 5.合理用药措施 ①坚持抗生素用药原则。头孢类药物只具有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无效。用药前,先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尽量做药敏试验。第一代头孢类药物适合于治疗较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则适于较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一般感染不宜使用。原则是严格控制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代不用高代,能用口服不用注射,合理联合用药,两种头孢类药物不应联合使用。②坚持个体化用药。对过敏体质、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严格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清除率等水平,根据感染程度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歇;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溃疡发生和血友病患者,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等,不与华法令和肝素等联用。③监测用药反应。对于发生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停药,积极抢救;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高度重视监测指标出现的异常,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于用药期间出现腹泻等难辨梭菌或金葡菌性肠炎及伪膜性肠炎患者应及时停药,积极给予补液等对症处理;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神经症的,应适当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治疗。总之,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案例值得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正确、合理、规范地应用头孢类药物,经验性地选用一些合适的头孢菌素药物。参考文献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材科jd1401班熊腾飞 摘要:无机抗癌药物得设计及研究仍就是当前一个前言课题,其中铂类抗癌药物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得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迅速得发展。今天,各类铂抗癌物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得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1、顺铂 1965年,美国科学家B、Rosenborg意外发现惰性得铂电极能引起细菌得菌丝生长。在进一步得研究下,其研究小组发现第一个具有抗癌活性得金属 配合物——顺式二氯二铂,即顺铂(DDP,PDD,C l2(NH 3 ) 2 Pt)。 1、1顺铂得特点及药理 顺铂中铂得价态就是正二价,铂周围结合两个氯及两个氨分子,因此顺铂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具体作用时,顺铂对乏氧细胞较为敏感,可扩散通过带电得细胞膜,先将所含之氯解离,然后与DNA上得核碱鸟嘌呤、腺嘌呤与胞嘧啶形成DNA 单链内两点得交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得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得结构与功能,抑制癌细胞得DNA复制过程,但对RNA与蛋白质合成得抑制作用较弱,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 1、2顺铂得应用 DDP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得药物之一。临床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均能显示疗效。[2] 1、3顺铂得不良反应 虽然应用广泛,但顺铂具有较大细胞毒性,特别就是用量较大时对人体得影响十分明显。其不良反应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反应:主要就是严重得恶心、呕吐。患者需服用一周左右得强效止吐剂。(2)肾毒性:主要导致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得危险因素。(3)

国内头孢菌素类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国内头孢菌素类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2008-07-31 21:24:05) 转载 标 分类:资料引用 签: 杂谈 国内头孢菌素类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头孢菌素是一类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广谱抗感染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国内对此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有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分析法等。本文主要对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分析等方法进行概述。 1 分析内容 1.1 有关物质头孢菌素类药物同青霉素类药物相比,虽不易发生β-内 酰胺环开环反应,对青霉素酶和稀酸比较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刘浩等[1]采用HPLC法对头孢他啶合成过程的原辅料及其降解产物-吡啶进行含量测定和限度控制,由于吡啶等胺类化合物常见色谱峰拖尾情况,在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醋酸液,收到预期的结果。曹晓云等[2]用HPLC法对头孢哌酮钠制剂进行纯度检查,根据含氮碱性化合物流动相中适当添加有机胺和醋酸盐,可抑制固定相表面残余硅羟基与有机碱相互作用所致的色谱峰的展宽与拖尾,在流动相中增加二乙胺和醋酸的量,使分离度提高,同时控制了头孢哌酮R型、S型、副产物Ⅰ及Ⅱ的量,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

1.2 溶媒残留量由于头孢哌酮与异丙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等相互作用,使异丙醇分子容易以分散相形式混入头孢哌酮结晶体,难以除尽。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需要控制成品中溶媒残留量。郭国玲等[3]采用GC法对头孢哌酮粉针剂中残留溶媒异丙醇进行测定,用无水乙醇提取样品,以正丙醇为内标物,用GOX-102填充柱分离,色谱图显示,乙醇溶剂与异丙醇、正丙醇组分有较好的分离度,异丙醇浓度范围在3.19×10-4g/ml~ 1.28×10-3g/ml,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果满意。 1.3 溶出度溶出度的测定能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是药物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1.4 假冒产品的鉴定朱旭江等[4]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氟哌酸假冒头孢氨苄胶囊进行鉴别。氟哌酸在273.0,323.8及33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而头孢氨苄在23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0.1mol/L枸橼酸-0.2mol/L磷酸氢二钠-丙酮(120:80:3)为展开剂,用0.1%茚三酮显色,样品与头孢氨苄对照品所显斑点的位置和颜色不一致,而与氟哌酸对照品相同。通过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看出,氟哌酸与头孢氨苄对照品的实验结果完全不同,对及时发现假药,加强药品监督,提高临床药品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2 分析方法 2.1 分光光度法头孢菌素类药物由于环状部分具有O=C-N-C=C结构,

铂类不良反应处理

五种铂类药物细对比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50年前,1967 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从此打开铂类药物抗肿瘤的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癌机制可分为4个步骤:跨膜转运、水合解离、靶向迁移、作用于DNA,引起DNA 复制障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目前国内常用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共有五种,第一代顺铂,第二代卡铂及奈达铂,第三代奥沙利铂及洛铂,五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但适用范围、用法及不良反应又各有何千秋呢? 一、五种铂类药物的基本情况 1代:顺铂——1979 年首次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 物,应用广泛,但它缺乏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代:卡铂——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及Johnson Matthey 公司于1986年合作开发,是进入临床的第 2 个铂类络合物。结构上以环丁烷二羧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增加了化合物的水溶性。特点如下:(1)化学稳定性好,水溶性是顺铂的17倍;(2)胃肠道等毒副反应程度低于顺铂,病人耐受程度较高;(3)卡铂与顺铂具有相同的载体基团,对顺铂产生 耐药性的患者,再用卡铂时效果也不佳。 奈达铂(中国未上市)——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于1995 年6 月首次在日本上市。结构上以乙醇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溶出度大约是顺铂的10倍,作用比顺铂好,且肾毒性较低,原因是由于这种药物在肾脏的分布不同所致,给予小鼠同样剂量的奈达铂和顺铂时,前者在肾脏的累积量仅为顺铂的40%。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工业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 的结构[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抗菌谱较窄,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则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目前,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国外临床应用上还普遍使用。这类头孢菌素均是7-ADCA或7-ACA的3、7-位取代衍生物,且7-位仍有一个氢原子未被取代,此类头孢菌素也被简称为7-氢头孢菌素。 此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主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有共同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而得名,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所带侧链不同,而侧链是人工接上的,所以头孢菌素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之所以又叫“先锋”,那是从“头孢”的原文Ceph=.cefo译音而来。可见头孢、先锋是一回事。 特点 先锋霉素之所以应用很广,是和它的特点分不开的。它抗菌谱广(能对付不同特性的细菌),杀菌能力强,对胃酸稳定(有利于口服应用),对β-内酰胺酶(一种破坏抗生素的酶)稳定,副作用较小。先锋霉素杀菌的主要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的躯壳被破坏了,必死无疑。 区别 先锋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按发现年代以及抗菌性质可分为一、二、三、四代。1962~1970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一代,如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头孢噻啶(先锋霉素2号)、头孢氨苄(先锋霉素4号)。头孢脞啉(先锋霉素5号)、头孢拉啶(先锋霉素6号)。1970~1976年生产的为第二代,如头孢盂多、头孢替定、头孢呋新等。1976~1983年发现生产的为第三代,如头孢隆胎、头抱哌酮(先锋必),头抱三臻(菌必治),头孢他啶(复达欣)等。第四代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大多数品种尚在试验中,目前主要的有头孢脞喃等。 第一、二、三代头孢的主要差别在于: 1.开发年代有先后1962-1969年间开发的为第一代;第二、三代开发时间分别为1970-1976年和1976年以后,新近已有第四代面市。不要把先锋几号(常以罗马字标出)误为几代先锋,列如先锋VI(六号,即头孢拉定)不是“第六代”而属第一代先锋。 2.抗菌谱不同第一代对格兰阳性菌(列如引起疖肿、脓包的葡萄球菌,引起风湿的链球菌)较敏感;第三代对格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等)较敏感;而第二代对二者虽都敏感,但对阳性菌不如一代,对阴性菌明显逊色于第三代,可谓居中。 3.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4.进入血脑屏障容易程度第三代多可进入,第二代少数大剂量时可入,一般都不进入。这一点对脑膜炎、颅内脓肿的选药至关重要,不能进入,怎起作用? 5.肾毒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其中第三代基本无肾毒性。与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合用时要注意这一特点,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更要注意。 6.对绿脓杆菌(常为烧伤致死原因,极易抗药)、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第二代无效,第三代作用较强。 7.价格一般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药理作用】抗菌谱主要包括葡萄糖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拟杆菌等。 【适应症】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胆道、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和胸膜炎、败血症,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等。 【用量用法】 1.肌注:用于一般感染,每次0.5g,以注射用水2.5~3ml溶解,深部肌注,1日4次。2.静注:每次1g,溶于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缓推注,1日4~6次。 3.静滴:每次1~2g,以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100ml溶解,在1小时内滴完,1日4次。小儿剂量: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mg,分次给予。4.重症感染,可每4小时用2g。【注意事项】1.青霉素过敏者部分对本品过敏,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2681965.html,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览 作者:严慧如 来源:《大众健康》2004年第01期 头孢菌素类即头孢烯类,是由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头孢菌素C,经改造侧链而得到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包括头孢烯、氧头孢烯、碳头孢烯和7-α-甲氧基头孢烯在内的一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对人应是无害的。临床应用证明它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的抗生素,故深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为人类战胜各种细菌感染作出极大的贡献。 按照抗菌性能及开发年代不同,头孢菌素可分为: (1)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后3种可内服给药。 (2)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甲氧噻吩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甲羧肟等。 (4)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 (5)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如亚胺硫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虽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为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因此,仅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其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强,但对某些肠道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的抗菌活性仍差。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甚强,其中某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占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而在抗生素类药中,头孢菌素类虽然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仍为当今世界市场上销售份额最大的抗生素,约占45%,且有的国家还高于这一数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我国头孢菌素产业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头孢菌素市场容量逐年增加,市场变化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人们生活和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头孢菌素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 各头孢类抗生素在医疗市场中所占有的巨大份额也说明其发展势头还是较强有力的,尤其头孢曲松在医院中一直是头孢类的使用大户,头孢呋辛近几年国产化大大提高,在医疗市场的

常用西药之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 1.头孢氨苄胶囊 【适应症】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部位的轻、中度感染:1.扁桃体炎、扁桃体周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感染以及手术后胸腔感染;2.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泌尿生殖系感染;3.中耳炎、外耳炎、鼻窦炎。4.上颌骨周炎、上颌骨骨膜炎、上颌骨骨髓炎、急性腭炎、牙槽脓肿、根尖性牙周炎、智齿周围炎、拔牙后感染; 5.睑腺炎、睑炎、急性泪囊炎。 6.毛囊炎、疖、丹毒、蜂窝组织炎、脓疱、痈、痤疮感染、皮下脓肿、创伤感染、乳腺炎、淋巴管炎等。 【用法】1.成人及体重20Kg以上儿童,常用量每日1~2g,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2.20Kg体重以下儿童,一日每公斤体重40~60mg,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软便、腹痛、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感等症状。 【禁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2.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酌情减量。

2.头孢羟氨苄片 【适应症】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和肺部感染等。本品为口服制剂,不宜用于重症感染。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5-1.0g(0.25g:2-4片;0.5g:1-2片),一日2次。2.儿童常用量:一次按体重15-20mg/kg,一日2次。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每12小时15mg/kg,疗程至少10天;3.成人肾功能减退者首次剂量为1g饱和量,然后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予以延长给药间期。肌酐清除率为25-50ml/min、10-25ml/min和0-10ml/min时,分别每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服药500mg。 【不良反应】1.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以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为主,少数患者尚可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2.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也可出现尿素氮、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 【禁忌】对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者和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1.在应用本品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应用本品。2.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有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很

最新抗菌药物分类(精品收藏)

抗菌药物分类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在各科室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几乎在每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有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主要为二联和三联,二联的现象多于三联。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监督,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标签:临床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应用 头孢类菌素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较强的抗菌作用,给药后,患者能够快速吸收,用药方式也比较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1]。但在应用此种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地方,不但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副作用出现。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内科170张,口腔科130张,妇产科180张,儿科110张,急诊科120张,耳鼻喉科90张,对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应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处方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素类名称、使用剂量、总用药量、联合用药情况、规格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 2.1 分析各科室中使用头孢类菌素类药物的情况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5.《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放射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或停止放疗后多可逐步恢复;放疗的后期反应一旦发生,则不容易恢复,故以防止为主。 1.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放射野内局部做好准备,如拔除严重龋齿、控制病灶的局部感染以及伤口愈合等。 (2)注意患者是否伴有可能增加正常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如曾接受化疗、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3)精心设计放疗计划最关键,特别注意相邻野间热点问题(即放射剂量重叠)和各种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严重不良反应如放射性截瘫必须避免。 (4)放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急性放射反应。 2.放疗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激素可以减少渗出,防治炎症进一步扩展。对于开放部位(如肺)的放疗不良反应,多伴有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有助于控制放疗不良反应。大量维生素可促进代谢。并积极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症状,另一方面避免急性反应转向后期反应。 一、全射反应主要是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表现为疲乏无力、虚弱、低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等。予扶正益气、安神、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处理。 1、放射性皮肤损伤,l、2级皮肤损伤,可继续放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外用比亚芬;3、4级皮肤损伤,喷洒“金因肽”,必要时应停止放疗;伴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2、骨髓抑制(一系或三系减少),升白药物(G-CSF或GM-CSF)、 rhEPO、IL-11、生血中医药治疗,加强营养,防治感染、出血,必要时成分输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放射性急性脑水肿,甘露醇、速尿、皮质激素治疗。 放射性脑功能减退及智力下降,神经营养药、ATP、细胞色素C、脑血管舒张剂、活血化淤中医药治疗。 2、放射性垂体损伤(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危象、垂体卒中),根据内分泌检查予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唑肟、头孢特仑酯、氟氧头孢、头孢泊肟酯、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尼、头孢妥仑匹酯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是杀菌剂,它对DNA的螺旋酶有抑制作用.较老的喹诺酮类,萘啶酸和西诺沙星,仅对肠杆菌属有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绿脓杆菌或厌氧菌无作用.而且细菌能很快产生耐药;仅用在尿路感染中.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格帕沙星、司帕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托法沙星、洛美沙星等。此类抗生素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约5%的患者有胃肠道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皮疹和光敏感少见.有些影响到腱鞘炎,包括跟腱断裂,与氟喹诺酮的应用有关.肾毒性少见.少于5%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通常表现为轻度头痛,睡眠障碍,眩晕或情绪改变.癫痫少见,但这些药物在有抽搐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目前氟喹诺酮对于儿童 和孕妇是禁忌使用的,但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伊诺沙星(程度较轻),环丙沙星和其他氟喹诺酮类可提高茶碱水平.洛美沙星是氟 喹诺酮类中最易引起光敏感者.含有镁或铝的抗酸药在服用喹诺酮类4小时内使用,会干扰其吸收.司帕沙星和格帕沙星不能与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合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每种药日剂量的规定,按规定服用一次药就是1个DDD,DDD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我国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这也是WHO的标准。据了解,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到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