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标准

降雨量标准
降雨量标准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降雨等级表

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见下表:

雨量等级表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 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降雨量观测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1、水位/流量反推法 假定降雨与洪水同频率,根据河道控制断面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最高水位指标,由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对应的流量,由流量频率曲线关系,确定特征水位流量洪水频率,由降雨频率曲线确定临界雨量,但此方法没有考虑前期影响雨量。 2、暴雨临界曲线法 暴雨临界曲线法从河道安全泄洪流量出发,由水量平衡方程,当某时段降雨量达到某一量级时,所形成的山洪刚好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如果大于这一降雨量将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位于曲线下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在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以内,为非预警区,位于曲线上或上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超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为山洪预警区。 3、比拟法 比拟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无资料区域或山洪沟,当这些区域的降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等条件与典型区域某山洪沟较相似时,可视为二者的临界雨量基本相同。 4、水动力学计算方法 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并考虑降雨和下渗,对山洪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防御山洪灾害提供了新技术。但由于计算参数,如阻力系数和下渗变量等,增加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流域地质、地貌等数据以及典型山洪观测资料等也是此计算方法中必不可少的。 5、实测雨量统计法 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基于大量实际资料,统计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取各站点各次山洪过程最大值的最小值为各站的单站临界雨量初值,计算各次山洪过程各个站点的各时间段最大值

降雨量等级划分(材料特制)

三类材料# 1 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雨量时段 (等级) 12小时 降雨量 24小时 降雨量 雨量时段 (等级) 12小时 降雨量 24小时 降雨量 小雨 0.1~4.9 0.1~9.9 暴雨 30.0~69.9 50.0~99.9 小到中雨 3.0~9.9 5.0~16.9 暴雨到大暴雨 50.0~104.9 75.0~174.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暴雨 70.0~140.0 100.0~250.0 中到大雨 10.0~22.9 17.0~37.9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105.0~170.0 175.0~300.0 大雨 15.0~29.9 25.0~4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大到暴雨30.0~49.9 38.0~74.9 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见下表: 强雨(等级) 12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小雨0.1~4.9 0.1~9.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雨15.0~29.9 25.0~49.9 暴雨30.0~69.9 50.0~99.9 大暴雨70.0~139.9 100.0~249.9 三类材料# 2

特大暴雨≥140 ≥250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三类材料# 3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 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 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 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 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 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 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 堤防工程等级 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分为5级,详见表2。 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

堤防分类 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表1 堤防分类表(按所在位置分)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 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4)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区河段沿岸。 拦河闸等级划分 拦河闸等级是按照过闸流量大小划分的。 大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 中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立方米/秒而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秒; 小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或等于10立方米/秒而小于100立方米/秒; 流域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0.05mm的记为0.0。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0.1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0.0;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

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降水计算公式

一、潜水计算公式 1、公式1 Q k H S S R r r =-+-136620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 Q k H S S b r =--136622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0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 Q k H S S b r b b b =--????????1366222012.()lg 'cos ()'ππ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1为基坑中心距A 河岸边的距离(m);

b 2为基坑中心距B 河岸边的距离(m); b ' =b 1+b 2; r 0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 Q k H S S R r r b r =-+-+1366220200.()lg()lg ('')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b '' 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 5、公式5 Q k h h R r r h l l h r =-++--+--136610222 000.lg lg(.) h H h -=+2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 h -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ArcGIS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ArcGIS 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

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第二部分: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第三部分: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腕,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雨量器的种类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1.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 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 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 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 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 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 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 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 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 数。 2.雨量计 ①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 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 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 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 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 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 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 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 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 资料。 ②虹吸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

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方法

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方法 前期影响雨量在水文预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方案中对前期影响雨量依赖性很强,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准确性很大程序的影响预报成果的准确度。而在一些水文设计中,也常用前期影响雨量Pa作为衡量流域指标,反映流域蓄水量的大小。一般情况,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式为: Pa[t+1] = Ka * ( Pa[t] + P[t] ) 同时必须控制Pa[t+1]≤Wm 式中Pa[t],Pa[t+1]分别为第t天和第t+1天开始时刻的前期影响雨量(mm); P[t]为第t天的流域降雨量(mm); Ka为流域蓄水的日消退系数,每个月可近似取一个平均值,等于(1-Em/Wm),其中Em为流域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 Wm为流域最大蓄水量,是反映该流域蓄水能力的基本特征。 前期影响雨量Pa的常规计算方法及修正方法 使用上面的方式计算Pa时,一般日分隔点为第天上午8时,而每次预报时使用的也是使用8时的Pa值,而对于预报时刻 不在8时的预报方案,这显然是有误差的,特别是8时之后还有降雨的情况下,因此一般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修正: (1)8时之后的降雨以1个小时的单位进行再计算,当然此时的Ka要改用1个小时的消退系数。 (2)以当前预报时刻为起始为日分隔点,重新计算Pa。 多站流域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 具有多个测站的流域的Pa计算,一般人认为是分别统计各站的降雨量P,然后通过加权求得整个流域的降雨量P,接着再计算流域的Pa,在降雨均匀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较为简便。但是在降雨不均匀时,如一个有3个测站且权重相同的流域,只有一个站降雨并且达到3倍的Wm,如果用上面的计算方法,流域的Pa将达到Wm,即流域达到饱和,这显然不合理。 因此应该先分别计算各测站的Pa,然后通过加权(CnHUP:如果没有确定的面积权重,可以用平均权重替代,当然这样会有些误差)求得整个流域的降雨量Pa,这样就算某个测站降雨很大并且达到饱和,也仅是这个站达到Wm而已,经过加权计算,流域并未达到饱和,这样对反映流域蓄水情况更为合理。

降雨量模型

降雨量预测方法优劣的评价 摘要 本文就如何评价降雨量预报方法的优劣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对两种预报方法进行了比较。 首先用误差作为评价标准,对问题1建立了对两种降雨量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的数学模型。在计算误差的时候,为了使取值更具有比较意义,只选择离观测站最近的预测位置的预测值进行计算,通过对误差的计算,建立了数学模型。用Object Pascal编程求解,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种降雨量的预报方法优于第二种预报方法。 问题2在问题1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另外一个数学模型,该模型巧妙结合公众的满意度来评价预测方法的优劣。其中,在使用量化的方法对公众的满意程度进行刻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公众的认知心理,使用了柯西分布隶属函数。同样用Object Pascal编程求解,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第一种方法优于第二种方法。 综合问题1和2的结论,第一种方法优于第二种方法。 关键字 降雨量预测数学模型误差柯西分布隶属函数

1 问题重述 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作用,但准确、及时地对雨量作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我国某地气象台、气象研究所正在研究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都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再设立91个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 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的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希望建立一种科学评价预报方法好坏的数学模型与方法,对两种预测方法进行评价。其中雨量用毫米做单位,小于0.1毫米视为无雨。 (1) 请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2) 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0.1—2.5毫米为小雨,2.6—6毫米为中雨,6.1—12 毫米为大雨,12.1—25毫米为暴雨,25.1—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60.1毫米为特大暴雨。若按此分级向公众预报,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 2 模型假设 2.1 观测站所测得的降雨量准确可靠; 2.2 地球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球体; 2.3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符合公众的认识; 2.4 气象站预测的数据刚好够描述整个地区的降雨情况; 2.5 各个预测位置的预测数据所描述的区域范围是一样的,并且各个观测站测量的区域 范围是一样的。 3 符号说明 i s :第i 个观测站的经纬度向量12(,)i i i s s s =; i p :第i 个预测位置的经纬度向量12(,)i i i p p p =; i M :距离第i 个观测站最近的有预测雨量的位置的编号的集合; ()k ij w :第i 个位置第j 时段采用第k 种预测方法的预测值; ij u :第i 个观测站第j 个时段的实际测量值; ()k ij d :第i 个观测站所在地区内第j 个时段采用第k 种方法的预测的降雨量和实际测量的误差; 1()d j :第j 种方法各个时段的总误差; [,]i i a b :第i 等级的降雨量范围(i=2,3,4,5,6); ()i f x :预测降雨量属于第i 个等级时,人们的满意程度;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Λ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形的 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ΛΛ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降雨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降雨量预测模型的应用与研究 姓名:学号: 院(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评阅人:职称: 年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对于农业、水利、防灾减灾等多种行业来说,年降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气象因素[1]。年降雨量也称年平均降雨量,为一年降雨量总和(mm)除以全年天数求得,这一气象因素能够反映某一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因此,年降雨量的中长期预测是在众多行业中均十分重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气象信息系统。气象业务与地理数据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气象数据信息都是地理信息,因为气象中的风速、温度、气压等都是相对于具体的空间域和时间域而言的[2],因此该气象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GIS 建立的。研究中采用MapGIS K9作为开发平台,C#作为开发语言,Access 2005作为数据库,系统初步实现了气象信息的统计、查询等工作。 为服务于文中建立的气象信息系统,增添其在降雨量分布预测上的功能,本文采用基于均值生成函数的时序组合预测法来拟合和预测年降雨量,并用matlab语言实现这一算法。基于该算法,文中采用某地区1970-2002年的实测降雨量数据预测了该地区2003-2007年的降雨量,并与实测值做以比对和精度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将上述降雨量预测模型,应用于气象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了从单点预测到地区性预测的扩展,通过对某地区人工生成的9个气象站点共16年的降雨量来预测未来5年的降雨量值,并根据这些离散的降雨量预测序列,插值生成了该地区未来5年的降雨量等值线分布图。 关键词:降水量预测;均值生成函数;周期外延矩阵;施密特正交化; 气象信息;GIS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2.3.3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 形的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Λ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 形的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ΛΛ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

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6T10:02:12.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楼剑 [导读] 利用1984年至2014年间日值降雨量数据推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过程,介绍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同时也为资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楼剑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南》中依据我国1983年~2012年降雨资料,推求出我国31个重要城市的基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项目所在可能既无海绵城市规划,也不在《指南》附录B的表中,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及海绵城市设计工作需求,本文通过资阳市附近某实际工程中,利用1984年至2014年间日值降雨量数据推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过程,介绍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同时也为资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 1 引言 2014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实施,为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指南》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建设路径,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综合控制为目标,通过容积法、流量法或水量平衡法等方法计算确定低影响设施总体规模,综合用地性质、建设和改造难度、经济性等方面,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将总体控制目标和设施规模逐层分解落实到城市开发用地上。[1] 近年来,根据我院设计经验,在市政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评审过程中,都增加了海绵城市章节内容的审查要求。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因通过容积法计算目标海绵城市有效调蓄容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这个指标,而《指南》附录B 中,仅给出了全国约31个重要城市60%、70%、75%、80%、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而在非目录中的城市海绵城市设计计算过程中,往往只能就近参照,而在西南山区,常常出现地域相隔很近却因为山脉阻断,气候、降雨特征截然不同的情况,这就引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何能够在没有海绵城市规划之前,简单快速得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对应设计降雨量指标的关系。下面本文就将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我院设计的某项目为例,介绍通过EXCEL等工具快速整理数据获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2 项目概况及数据来源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以东,资阳市以西,位于《指南》中附录F中III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α≤85%)。《指南》中并未包含成都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本项目距附录B中所列最近城市重庆约180公里,宜宾约150公里,区内无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因此该设计无就近城市可供参照,只能自行计算。 根据项目地理位置以及资料收集情况,本次设计采用资阳市1984年至2014年逐日降雨量数据,本数据可以由《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和《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中获得。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推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通过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作用,为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后留在场地内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根据《指南》中介绍,要求选取至少近30年(反应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日降雨(不包括降雪)资料,扣除小于等于2mm的降雨事件的降雨量,将降雨量日值按雨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统计小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小于该降雨量的按真实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大于该降雨量的按该降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两者累计总和)在总降雨量中的比率,此比率(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即为设计降雨量。[2] 3.1数据整理 气象站原始数据为EXCEL文档,按照日期进行排列。先选择所有数据集,选择“数据”分页(本文均以EXCEL2007为例),选择“排序”,并以降雨量列为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列。删除降雨量小于2.1mm的数据后,得到有效日值降雨数据序列: [2.1,2.1,2.1,....112.7,143.8] 本次有效日值降雨数据一共有1004个,即1004行。 3.2计算原理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升序处理后的数据集为{X1、X2...... Xn-1、Xn},我们假设需要计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P,而P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X,Xi<X,Xi+1>X,从而得到{X1、X2、X3、...Xi、Xi+1、......Xn-1、Xn}。[3] 控制率Pi= 本项目中有效日值降雨数据n=1004。 3.3 公式编辑 (1)将升序后的有效日值降雨量数列在A列中从上往下排列; (2)在B列新建序数列,采用填充序列的方式填充数字1至1004; (3)根据2.2中控制率P的定义,在C列中编辑公式=(SUM($A$1:A1)+(1004-B1)*A1)/(SUM($A$1:$A$1004)),同时注意将C列单元格格式设置为百分比,小数位数为2位。通过下拉的方式,将C列中1004行均使用该公式,得到所有降雨量对应的控制率P:

数学建模题 年降雨量计算

组号183 B题、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1.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影响问题。对于气象空间站分布不均匀,使得中国大陆平均降雨量不能直接计算,并且很难得到某地区非常准确的降雨量数字,我们采用根据距离加权来计算某一点的降雨量,根据距离它最近的m个点来计算该点的降雨量。在建立模型求解中,我们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1、用matlab编程处理所给xls信息;2、借助c++实现我们做的模型,并进行稳定性测试。3、将算法移植到matlab上,解出精确度为1度的地图上的点的降雨量信息。4、借助matlab将中国地图大致范围求出。5、分析某地区的降雨量变化 声明:由于原始数据坐标问题,导致画出图像与真实情形相差太大,故借助matlab将错误数据更正。 2.问题重述 根据附件中的材料,研究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解决的如下问题: 1.估计1951年——2008年中国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 2.估计1951年——2008年某一地区的年降水量,即给出某一地区 的经度和纬度,用所建模型计算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按照你的 方法,估计水坝地区的降水量(1951年——2008年)。 3.研究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注: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可能会增加某地区的降水,也可能会减少另一地区的降水,还 可能会对某一地区的降水无影响。请大家从多个层面考虑这个问 题。)

3.基本假设 a)假设经过修改的数据真实可靠。 b)假设大坝是平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 c)假设大坝没有因年代久远或水量过大而影响蓄水量,并且一直完好如初。 4.符号说明: m为距离任意点(x,y)最近的点的个数 未知点(x,y)的降雨量 为已知点的年平均降雨量 为第i个已知点第j年的降雨量 为m个最近点中第i个点与任意点(x,y)的距离 为第i个计算出来的点的降雨量, n为计算过的点的个数。 5.术语说明: 已知点预测:在验证求未知的是否准确的时候,假设一个离已知点很近的点为未知点,求出它的降雨量,与刚取的已知点比较,看差距大小。 下文提到的c++程序只有一个,就是附录3中给的 6.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1模型的建立: 由题目中附件3可以看出,气象站在全国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所以不能用加起来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利用距离位权法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求出任意一点的平均降雨量。

井点降水工程量怎么计算

井点降水工程量怎么计算? 井点降水工程量的计算依据是你的降水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井点降水的方式、井点管的布置位置及数量、井点管深度、使用天数等。若井管间距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规定时,可按轻型井点管距,喷射井点管距2-3m确定。 1、制作工程量。 电渗井点阳极制作工程量以“根”计算。 其他井点管,已在安装和使用综合基价中以摊销量或一次使用量计入,不另计算制作费用。 2、安装工程量。 安装工程量,除水泥管井井点按井深以“延长米”计算外,其余均按“根”计算工程量。 3、拆除工程量。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大口径井、电渗井点阳极、水平井点等的拆除工程量,均以“根”计算。 水泥管井井点管费用已在安装综合基价中计入,不考虑拆除。 4、使用工程量。 使用工程量,按套数乘以使用天数,以“套×天”计算。 (1)井点套的确定:轻型井点,以50根为一套;喷射井点及电渗井点阳

极,以30根为一套;大口径井点,以45根为一套;水平井点,以10根为一套;水泥管井井点,以每一管井(即一个“井点”)为一套。总根数不足一套时,可按一套计算。 (2)井点管使用天数的确定:使用天以每24h为一天。使用天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使用天数计算。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办理好经济签证、按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如何区别轻型井点与深井井点首先判断是否采用轻型井点依据两个参数,一是土的渗透系数是否在d,二是降低水位深度是否在3-6米之间或根据井点级数确定;一般采用离心泵与潜水泵。 深井井点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50m)、不受土质限制等特点,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基坑深(>10m),基坑占地面积大的工程地下降水;流砂地区和重复挖方地区使用这种方法,效果更佳。一般采用电动机在上面的深井泵及深井潜水泵。

计算平均降雨量

计算平均降雨量 问题描述:编写程序,从输入对话框中输入12个月中每个月的降雨量,计算月平均降雨量及月降雨量和平均降雨量的偏差,并将结果输出。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rainfall[12]; float differece[12] ; float averageRainfall; float sum=0; int i; for(i=0;i<12;i++) { printf("请输入%d月的降雨量值\n" ,i+1); scanf("%f",&rainfall[i]); } for(i=0;i<12;i++) { sum+=rainfall[i]; } averageRainfall= sum/12; for(i=0;i<12;i++) { differece[i] = rainfall[i] - averageRainfall; } printf("月降雨量:\n"); for(i=0;i<12;i++) printf("%.2f\n",rainfall[i]); printf("月降雨量与月平均降雨量的偏差:\n"); for(i=0;i<12;i++){ printf("%.2f\n",differece[i]); } printf("月平均降雨量: %.2f\n\n",averageRainfall); printf("月\t月降雨量\t月降雨量与月平均降雨量的偏差\n"); for( i=0;i<12;i++){ printf("%d\t%.2f\t\t%.2f\n",i+1,rainfall[i],differece[i]); }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 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 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 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 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 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 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 堤防工程等级 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 分为5级,详见表2。

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 防洪标准 ,100,且,50,且?,30, 且?,20, 且?〔重现期?100年 ?50 30 20 10 (年)〕 堤防工程的1 2 3 4 5 级别 1 堤防分类 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表1 堤防分类表(按所在位置分) 类别所在位置主要作用备注 河(江)堤江河沿岸抵御洪水 海堤海岸抵御潮汐、海浪必须坚固抗冲 湖堤湖泊四周防湖水漫溢、围垦 水库周围及回水末迎水面必须抗风浪水库堤减少水库淹没面积端淘刷 灌溉渠道及排水沟渠(沟)堤约束水流道两侧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 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