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杜牧的诗-杜牧的诗全集word版本 (3页)

2019-杜牧的诗-杜牧的诗全集word版本 (3页)
2019-杜牧的诗-杜牧的诗全集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全集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全集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9、《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1、《遣怀》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

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12、《送友人》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13、《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4、《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5、《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6、《秋思》

唐诗赏析-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鄙人爱好诗歌 ,但自己不会做诗。似乎有些好笑,每每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好诗句 ,内心便会激动,而且仰慕不已。像李白 、杜甫 、杜牧、白居易 等等这些诗文大家的诗歌都非常喜欢阅读。抛开他们诗文中所表达的深邃的 思想,悠远的意境,和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姑且不论。单就诗文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就令鄙人赞叹不已。此生恐怕望尘莫及!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不喜爱诗歌。愈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透着一种神秘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奇心奋为旺盛,诗歌对自己的吸引力愈加强烈。 记得上初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大讲特讲,专讲诗歌的韵律,讲了一节课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听得我是迷迷糊糊,疑疑惑惑,如坠云雾之中。最后,趴在桌子上进入梦乡。我想,可能是从小就拉下了韵律的缘故吧,和诗歌的缘分较浅,以至于自己现在做不来诗文,不懂韵律的韵味。但并不妨碍我对诗文的敬仰之情。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写些粗疏的文字,自我安慰而已,能够博得一些有识之士的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仅只而已,贻笑大方了。正好比对于一件精美的瓷器,有鉴赏能力的有品位人,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和情调。在市井小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能装东西的器皿,没有什么稀奇。品味的不同,观点亦有所不同,纯属个人的修养、文化层面不同而已,也不足为怪。也没有必要深究,观点的粗俗可能受个人的文化层次、思想的境界和艺术的熏陶有关,和对文学 的喜好关系不是很大吧。我于闲暇阅读了杜牧的一些诗篇,从内心了赞叹其诗歌的神奇魅力。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一生在京任职,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活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晚唐社会。为了拯救唐王朝,他主张削平藩镇,加强国防,实现全国的统一。他政治上思想进步,但终身未能施展抱负,似乎有些遗憾。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作者简介] 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 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赏析]

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也因此作下了千古名篇《清明》。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清明原文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

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杜牧的诗词大全_唐代诗词鉴赏

杜牧的诗词大全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牧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杜牧——《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 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注释:遣怀:抒发感触甚深的情怀。落魄:漂泊,作游乐解。楚腰:《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后称细腰女子为腰。 杜牧——《山行》【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1 / 3

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金谷园》【年代】:唐【作者】:杜牧——《金谷园》【内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作者:○杜牧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年代】:唐【作者】: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内容】: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注释: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杜牧——《赤壁》杜牧——《赤壁》【内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赤壁: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赤矶山,系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所在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注释:迢迢:形容遥远。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杜牧——《旅宿》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凝情:陷于深沉的思虑。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断雁:失群之雁。杜牧——《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2 / 3

杜牧《独酌》古诗赏析

杜牧《独酌》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独酌》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520 卷。 原文 独酌 作者:唐·杜牧 长空碧杳杳,万古一飞鸟。 生前酒伴闲,愁醉闲多少。 烟深隋家寺,殷叶暗相照。 独佩一壶游,秋毫泰山小。 注释 ①隋家寺:隋朝所建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谓即长安大兴善寺。 ②殷叶:红叶。 ③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事见《晋书》本 传。 ④秋毫泰山小:《庄子·齐物论》:“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豪, 通毫。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 《樊 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 《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 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

《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 《樊川外集》 和 《樊川别集》 各一卷。 《全唐诗》 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 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 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 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 与 (杜) 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 《张好好诗》 。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 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 岁时所书。帖为 麻笺,纵 28.2 厘米,横 162 厘米,46 行,总 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 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 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 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 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 《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 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獨酌杜牧 長空碧杳杳,萬古壹飛鳥。 生前酒伴閑,愁醉閑多少。 煙深隋家寺,殷葉暗相照。 獨佩壹壺遊,秋毫泰山小。 [杜牧《独酌》古诗 赏析 ]相关文章:

杜牧的《清明》诗阅读

杜牧的《清明》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不过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因为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个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不过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杜牧的诗及特色有哪些

杜牧的诗及特色有哪些 篇一:杜牧生平及杜牧的著名诗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 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祖、 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杜牧 20 岁 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 岁写《阿房宫赋》。卒于长安, 终年五十岁。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杜牧 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 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 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 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杜牧生活的时代及作品: 晚唐政治: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 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 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 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 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 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 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 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清明》及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及赏析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 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

《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 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赏析 这个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 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 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 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 “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 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 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不过它又不 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 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 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 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 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 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不过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个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点不是完 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

小学必背古诗杜牧诗六首

杜牧必背诗四+2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纷纷:形容多;行人:行旅在外得人;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杏花村:杏花深处得村庄 译文及诗句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译:清明节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路上远行得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译: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牧童指了指远处得杏花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里走; 远上:登上远处;寒山:深秋季节得山; 斜(xiá):倾斜; 坐:因为; 于:比; 石径:石头砌得小路; 白云生处:指山得深处; 枫林晚:傍晚时得枫树林; 霜叶:枫叶经深秋寒霜后变成红色 译文及诗句含义: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译:一条弯弯曲曲得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首句写山,写山路。“寒”字点名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绵长;“斜"字写出高而缓得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在白云飘浮得地方依稀有些人家. 第二句写人家.“有人家”写出深山充满生气。 停车/坐爱/枫林/晚 译:不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得晚景。 第三句写因夕照枫林得晚景迷人,所以特地停车观赏。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那经霜得火红枫叶远胜于二月盛开得红花. 末句为全诗中心句。诗人通过一片红色瞧到秋天有春天一样得生命力,使秋天山林呈现一种热烈得、生机勃勃得景象。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莺啼:莺啼燕语;郭:外城,指城镇;酒旗:酒帘,高悬于酒店外;楼台:指寺院建筑; 烟雨:如烟般得蒙蒙细雨; 南朝:指东晋之后隋代以前得宋、齐、梁、陈得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四百八十寺:形容寺院众多,这里四百八十寺为虚数 译文及诗句含义: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译:江南大地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译:傍水得村庄、依山得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前两句写江南春光明媚.千里莺啼,绿叶红花,水乡、村落、青山、城郭、风中飘动得酒旗,有静有动,一片祥与安宁景象。 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清明》诗词 改编

《清明》改编 ——杜牧《清明》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于《清明》诗具有诱人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人们便以不同的手法与形式来表达对这首诗特有的关注、喜爱与接受情怀:或删缩、或变体、或仿拟、或集句、或制谜、或对联、或用典、或故事、或演唱、或争名,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影响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道五彩缤纷又颇为壮观的文学风景线。 (1)删缩。有人以为《清明》诗的语言多含水分,需要挤缩删除。首旬删“清明”二字,是因为诗题《清明》已示意。次句“路上行人”累赘,“路上”二字当删。第三句“酒家何处有”,问意已明,故无需“借问”。末句“遥指”者不必确定为“牧童”,可以泛指,故“牧童”可删。如此一来,七绝则成五绝: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简则简矣,然氤氲诗中的舒缓情味与牧童形象则荡然无存矣。 有人则更是大刀阔斧,将每句的前四字统统砍光,只留下后面三字,俨然成为一首《清明》“三字经”了。砍后之诗云: 雨纷纷, 欲断魂。 何处有? 杏花村。 如此之诗,还有何意境可言?像这样的删缩法,甭说九泉之下的“小杜”不同意,就连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不予认可。删缩《清明》诗之举是徒劳无益的,但却从反面证明了《清明》诗受人喜爱的魅力所在。 (2)变体。所谓“变体”,即通过增加有关词语或变动标点符号位置,将原来的七绝诗体变成其他的文学样式。如此变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与审美旨趣。微型剧本之变体。有人在原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提示语与标点符号,则变成了一则微型剧本。 题目仍为《清明》,其内容为: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戏剧要素一应俱全,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科白,清清楚楚,堪称世界上

小学必背古诗杜牧诗六首

杜牧必背诗四+2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纷纷:形容多;行人:行旅在外的人;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借问:请问;遥指:远远地指着;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及诗句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译:清明节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译: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里走;远上:登上远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斜(xiá):倾斜;坐:因为;于:比; 石径:石头砌的小路;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霜叶:枫叶经深秋寒霜后变成红色 译文及诗句含义: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首句写山,写山路。“寒”字点名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绵长;“斜”字写出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在白云飘浮的地方依稀有些人家。 第二句写人家。“有人家”写出深山充满生气。 停车/坐爱/枫林/晚 译:不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晚景。

第三句写因夕照枫林的晚景迷人,所以特地停车观赏。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那经霜的火红枫叶远胜于二月盛开的红花。 末句为全诗中心句。诗人通过一片红色看到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鄙人爱好诗歌,但自己不会做诗。似乎有些好笑,每每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好诗句,内心便会激动,而且仰慕不已。像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等等这些诗文大家的诗歌都非常喜欢阅读。抛开他们诗文中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悠远的意境,和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姑且不论。单就诗文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就令鄙人赞叹不已。此生恐怕望尘莫及!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不喜爱诗歌。愈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透着一种神秘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奇心奋为旺盛,诗歌对自己的吸引力愈加强烈。记得上初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大讲特讲,专讲诗歌的韵律,讲了一节课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听得我是迷迷糊糊,疑疑惑惑,如坠云雾之中。最后,趴在桌子上进入梦乡。我想,可能是从小就拉下了韵律的缘故吧,和诗歌的缘分较浅,以至于自己现在做不来诗文,不懂韵律的韵味。但并不妨碍我对诗文的敬仰之情。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写些粗疏的文字,自我安慰而已,能够博得一些有识之士的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仅只而已,贻笑大方了。正好比对于一件精美的瓷器,有鉴赏能力的有品位人,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和情调。在市井小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能装东西的器皿,没有什么稀奇。品味的不同,观点亦有所不同,纯属个人的修养、文化层面不同而已,也不足为怪。也没有必要深究,观点的

粗俗可能受个人的文化层次、思想的境界和艺术的熏陶有关,和对文学的喜好关系不是很大吧。我于闲暇阅读了杜牧的一些诗篇,从内心了赞叹其诗歌的神奇魅力。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一生在京任职,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活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晚唐社会。为了拯救唐王朝,他主张削平藩镇,加强国防,实现全国的统一。他政治上思想进步,但终身未能施展抱负,似乎有些遗憾。 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文学应有充实的内容,反对文坛上的无病呻吟。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有少数描写纵酒狎妓的颓废作品,但大多数是感伤时世、忧国忧民的篇章。杜牧擅长近体,尤以七绝为出色。代表作有《江南春绝句》《山行》《泊秦淮》《清明》等等。 杜牧的诗歌清丽淡雅、画面鲜明、意境深远,在艺术追求上,杜牧不务“奇丽”而追求“高绝”,形成豪健俊爽,清丽淡雅的艺术风格。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可谓独树一帜。为讽刺唐敬宗李湛荒淫享乐大起宫室而作的《阿旁宫赋》,是唐代辞赋中的出色作品。 杜牧的诗歌在晚唐盛极一时。他的许多诗,有的愤慨于朝政的昏乱和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这些诗或取材于现实,或通过歌咏的形式来表达,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意义,反映了晚唐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

杜牧诗歌名篇解析

杜牧诗歌名篇解析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阿房宫赋 【题解】 文见《樊川文集》。作于宝历元年(825),时作者二十三岁。“宝

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宫赋》。”(杜牧《上台已启》)本文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讨论六国和秦灭亡的内在原因。阿房宫,秦始皇时所建宫殿。项羽入感阳,纵火烧宫,大火三月不灭。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三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余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清明》鉴赏

杜牧《清明》鉴赏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

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一起学习一下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杜牧古诗的意思,清明杜牧古诗赏析。 1 古诗带拼音版 qīng míng 清明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ǔ yǒu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诗的意思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诗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

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清明杜牧古诗 带拼音版,《清明》是唐代文学 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一起学习一下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杜牧古诗的意 思,清明杜牧古诗赏析。 1 古诗带拼音版 qīng míng 清明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ǔ yǒu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诗的意思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诗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 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 又境界优美、 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 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 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 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 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 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 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 学习继承的地方。



杜牧诗三首

《杜牧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人杜牧。 二、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五、了解《题乌江亭》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早雁》 一、教学导入 问1: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三、写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