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MAX》教学大纲

《3D MAX》教学大纲
《3D MAX》教学大纲

《3D MAX》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基础课学分数: 2

学时数:64 其中:实验/上机/实训学时: 32 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像学, Flash动画制作后续课程: MAYA动画自作等

适用专业:信息与通信等理工科专业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3D MAX》是大学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可以了解3D MAX的强

大功能,拓展技巧使用的空间和能力,能让学生进一步的领悟该软件的整体工作原理和思路,达到一个基本的三维成品的制作水平。本课程又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通过教学应培养、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建议学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全面介绍了3ds max 9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3ds max动画制

作基础知识、基础建模、基本操作、编辑修改器、复合建模和高级建模、材质与贴图、场景、基本动画、粒子系统和空间扭曲、视频特效,以及综合实例。注重内容与结构的适用性。通

过对3ds max的几个重要技巧的讲解,建立概念之间和各功能技巧之间的脉络联系,强调一

些最基本的三维意识,并配以一些简单直接的原理性案例。最后还给出完整的综合应用实例。

(一)3dsmax动画制作基础知识(4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上机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

1.1动画原理与基本概念

1.2制作动画的般流程

1.3 3dsmax在三维动画的应用

1.4 3dsmax9的系统需求和配置

1.5 3dsmax9的用户界面

1.6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画原理与基本概念,制作动画的一般流程,3dsmax在三维动画的应用,3dsmax 界面布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软件界面的熟悉,

难点:以及三维坐标的认识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3题。

实验1(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初次熟悉软件界面

2.上机实验要求:了解软件的界面使用,和布局情况

(二)基础对象的创建(4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上机2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2.1二维样条线的创建

2.1.1创建线

2.1.2创建矩形

2.1.3创建圆

2.1.4创建椭圆

2.1.5创建弧、

2.1.6创建圆环

2.1.7创建多边形

2.1.8创建星形

2.1.9创建文本

2.1.10创建螺旋线

2.1.11创建截面

2.2标准三维模型的创建

2.2.1创建长方体

2.2.2创建球体

2.2.3创建几何球体

2.2.4创建圆柱体

2.2.5创建圆环

2.2.6创建茶壶

2.3扩展三维模型的创建

2.3.1创建异面体

2.3.2创建软管

2.4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二维样条线的创建和修改方法,标准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扩展三维模型的类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维模型的创建

难点:模型创建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含义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题。

实验2(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学习如何创建标准三维模型和扩建三维模型

2.上机实验要求:熟悉相关参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设定参数

(三)对象的基本操作(6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2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3.1选择对象

3.1.1使用工具按钮

3.1.2根据名称进行选择

3.1.3使用范围框进行选择

3.2变换对象

3.2.1对象的移动

3.2.2对象的旋转

3.2.3对象的缩放

3.2.4变换对象的轴心点

3.2.5变换对象的坐标系

3.3复制对象

3.3.1使用克隆命令

3.3.2使用镜像命令

3.3.3使用阵列命令

3.3.4使用间隔工具命令

3.4组合对象

3.5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选择对象的方法,变换对象的方法,复制对象的方法,组合对象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编辑创建的对象,选择,变换复制,组合,缩放

难点:每种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相关快捷键的使用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3,题。

实验3(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电脑桌的制作

2.上机实验要求:使用选择、变换,旋转等功能编辑对象

(四)编辑修改器(总共8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4.1修改器概述

4.1.1认识修改器

4.1.2堆栈中修改按钮的作用

4.1.3重命名、删除、复制和粘贴编辑修改器

4.2堆栈的使用

4.2.1修改器集的配置

4.2.2使用修改面板

4.3常用编辑修改器

4.3.1编辑样条线修改器

4.3.2挤出修改器

4.3.3车削修改器

4.3.4倒角修改器

4.3.5倒角剖面修改器

4.3.6弯曲修改器

4.3.7噪波修改器

4.3.8锥化修改器

4.3.9FFD修改器

4.3.10拉伸修改器

4.3.1l对称修改器

4.3.12其他常用修改器

4.4实例讲解

4.4.1制作山脉造型

4.4.2制作欧式沙发

4.4-3制作中式凉亭

4.4.4制作路径变形动画

4.5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利用编辑修改器对基本模型进行修改,从而产生更加复杂的模型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堆栈的概念和各修改按钮的作用

难点:常用修改器的使用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题。

实验4(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梳妆台的制作

2.上机实验要求:使用扩展基本体,对象的复制和群组的使用方法

实验5(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旋转楼梯的制作

2.上机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门、窗及楼梯的创建,并能在室内建模的创建中,创建处相关的对象。

(五)复合建模和高级建模(8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5.1复合建模

5.1.1变形

5.1.2水滴网格

5.1.3布尔

5.1.4放样

5.2高级建模

5.2.1网格建模

5.2.2多边形建模

5.3-实例讲解

5.3.1制作饮料瓶

5.3.2制作烟灰缸

5.3.3制作排球

5.3.4制作人手模型

5.4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使用功能表现和制作一些更加精细的真实复杂的模型,学习使用复合建模和高级建模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合模型的类型,常见复合建模的方法,高级建模的类型

难点:网格和多边形两种常用的高级建模的方法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3题。

实验6(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窗帘的制作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放样建模中如何对对象进行变形操作

实验7(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显示器的制作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可编辑网格”修改器中“子对象”的概念,掌握“网格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六)材质与贴图(8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6.1材质编辑器的界面与基本命令

6.1.1材质编辑器的界面

6.1.2材质样本球

6.1.3材质编辑器工具条

6.2材质的参数面板设置

6.2.1明暗器基本参数卷展栏

6.2.2基本参数卷展栏

6.2.3扩展参数卷展栏

6.2.4超级采样卷展栏

6.2.5贴图卷展栏

6.2.6动力学属性卷展栏

6.3材质类型

6.3.1混合材质

6.3.2双面材质

6.3.3多维/子对象材质

6.3.4顶,J芪材质

6.3.5光线跟踪材质

6.3.6Ink'nPaillt材质

6.3.7其他材质类型

6.4贴图类型

6.4.l位图贴图

6.4.2.棋盘格贴图

6.4.3渐变贴图

6.4.4噪波贴图

6.4.5其他贴图

6.5实例讲解

6.5.1制作金属镜面反射材质

6.5.2制作银币材质

6.5.3制作冰块材质

6.5.4制作景泰蓝花瓶材质

6.6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材质和贴图在三维创作中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材质编辑器的基本功能,常用材质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方法

难点:常用贴图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方法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题。

实验8(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虚拟风景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使用贴图通道

实验9(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空间隧道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混合材质”,“UVW贴图”修改器的使用(七)场景(8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7.1灯光

7.1.1光的概念

7.1.2灯光的种类

7.1.3灯光的卷展栏参数

7.2高级照明

7.2.1光跟踪器

7.2.2光能传递

7.3摄影机

7.3.1摄影机的种类

7.3.2摄影机的参数、

7.3.3摄影机视图按钮

7.4环境

7.4.l环境的概念

7.4.2环境参数设置

7.5渲染

7.5.1设置动画渲染

7.5.2选择渲染器类型

7.6实例讲解

7.6.1制作地球光晕效果

7.6.2制作烟雾环绕的山峰

7.7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灯光、摄像机、环境和渲染的综合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灯光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利用环境对话框作火、体积光、体积雾和雾的方法

难点:渲染器的种类和应用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1,2,3题。

实验10(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清晨餐桌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泛光灯、目标平行光的创建调设,三点照明法的使用

实验11(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夏日别墅

2.上机实验要求:如何运用系统提供的时间,地点进行模拟及受动进行调节

(八)基本动画(8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8.1关键帧动画

8.1.13dsmaX中的关键帧

8.1.2时间配置

8.1.3创建关键帧

8.1.4播放动画

8.1.5设计动画

8.2轨迹视图曲线编辑器

8.2.1编辑关键点

8.2.2调整功能曲线

8.3动画控制器

8.3.1变换控制器

8.3.2位置控制器

8.3.3旋转控制器

8.3.4缩放控制器

8.4实例讲解

8.4.1制作小球传递动画

8.4.2制作小球沿螺旋线运动动画

8.4.3制作小球弹跳动画

8.5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动画的基本设置,关键帧的概念和动画设置的方法,轨迹视窗的使用方法,常用动画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动画的基本知识

难点:动画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4、思考与练习

章节思考与练习

实验12(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制作小球弹跳动画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动画功能的使用

实验13(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制作跳跃的卡通动画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关键帧的具体设置

(九)粒子系统和空间扭曲(4学时:其中理论2,上机2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9.1粒子系统

9.1.1喷射粒子

9.1.2雪粒子

9.1.3暴风雪粒子

9.1.4粒子阵列粒子

9.1.5粒子云粒子

9.1.6超级喷射粒子

9.1.7PFSource粒子

9.2空间扭曲

9.2.1重力

9.2.2风

9.2.3置换

9.2.4粒子爆炸

9.2.5漩涡

9.2.6阻力

9.2.7路径跟随

9.3实例讲解

9.3.1制作吹出的泡泡动圆

9.3.2制作小球变形后的爆炸动画

9.4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基本粒子系统的使用,高级粒子系统的使用,常用控件扭曲工具的使用

实验14(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使用重力制作礼花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使用重力功能

(十)视频特效(4学时:其中理论2,上机2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10.1VideoPost制作界面

10.2滤镜特效类型

10.3实例讲解

10.3.1制作宇宙场景

10.3.2制作金边流火效果

10.4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video post对场景的深加工,主要指编辑片段、音效搭配以及添加各种滤镜特效完成整个动画的最终效果

实验15(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制作金边流火效果

2.上机实验要求:掌握“路径变形”修改器,“路径约束”控制器和video post中“镜头效果光晕”滤镜的综合应用。

(十一)综合实例(2学时:其中理论0,上机2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11.1制作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11.2制作飞舞的蝴蝶效果

1l.3课后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建模、材质、灯光和摄像机的综合应用,动画控制器,粒子系统、轨迹视图和video post的综合应用

实验16(2学时)

1.上机实验名称:制作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2.上机实验要求:学习建模、材质、灯光和摄像机的综合应用,动画控制器,粒子系统、轨迹视图和video post的综合应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建议

本门课程安排的大量的上机练习,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可以围绕每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相关的三维场景处理,以达到熟练的使用软件相关功能的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等相关资源,去寻找更多的练习。

课下学生要都收集三维场景处理的相关资料,多多自己练习,对课堂所讲内容要会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考试方式:上机操作

考核内容:第一章-------第十章

考试分数安排:上机分数80%,平时作业2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张凡、王浩、宋兆锦主编,《3D MAX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曹茂鹏编,《3D MAX 2009完全自学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张妍霞主编,《3D MAX职业应用实例教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制:张凯

审核:

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 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 一、高一年级历史课程介绍: 高一历史是衔接初中与高中历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史、世界史的基本知识一定的了解,是“知其然的阶段”,到了高中,历史的学习开始深入,需要学生们“知其所以然”。高一历史课程在2010年新课改之后,课程体系和结构同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打破了中国史、世界史的界限,而是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高一年级的历史分政治史和经济史两个专题,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二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著,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乃至于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等等,声声感叹道出了史学对象的广大和浩淼。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需要注重理解,将知识灵活解读,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才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高二历史是文化史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三、高三历史课程介绍 今年高三同学仍旧采用旧课程标准,他们是旧课程标准的最后一届考生。高三历史全一册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以朝代分期为纵向线索,而每一历史时期,又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流的体系结构进行横向学习。全书共分六章,分别讲述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线索明了,侧重点清晰。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足球》教学大纲

《足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足球/SOCCER) 课程代码:0420001012 学分/总学时:0.75/36 开课单位: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面向专业:(一、二年级体育选项课学生) 一、大学体育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以足球教学与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和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大学体育必修(选)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足球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传授足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促进广大学生参加足球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课程任务 1、通过大学足球运动的教学,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通过大学足球运动的教学,向学生传授足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简单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方法。 3、通过大学足球运动的教学,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足球活动的锻炼,提高学生足球技术与基本战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1、在课程学习之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观赏足球比赛,了解足球的有关知识,并与课程任课教师和高年级的同学交流了解足球课程的学习内容、上课形式和考试方式。 2、制定学习计划,参加课余锻炼,观摩比赛录像,培养学习兴趣。

三、体育课课程设置、结构及内容、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教学内容(2学时) (1)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理论、运动健身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运动处方等相关体育知识。 (二)基本技术学习(18学时) 1、球性练习:颠球、拨球、拉球、扣球、挑球。 2、传球:脚内侧传球、脚背内侧传球、脚背正面传球和脚背外侧传球。 3、接球: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背正面停球、大腿停球、胸部停球。 4、运球:脚内侧运球、正脚背运球、脚背外侧运球和各种运球突破。 5、头顶球与抢截球。 6、守门员技术和掷界外球。 7、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通过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且能把掌握的足球技术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1998年制订,2003年修订 课程名称:足球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体育系球类教研室 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二年级 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60学时) 选定教材:球类运动——足球王崇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3月参考书:现代足球全国余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 6月 课程概述: 足球运动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第一运动”,深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的喜爱,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积极投身绿场健身或竞技,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进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大众,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学目的: 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足球运动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授课内容:

(一)理论部分 1.足球运动概述及战术理论: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古代和现代足 球运动发展概况,中国足球运动发展概况。个人进攻战术,集体 进攻战术;个人防守战术,集体防守战术。 2.足球规则竞赛和裁判法:足球竞赛的组织方法,规则分析,裁判法 简介,足球竞赛场地和器材设备,其它形式足球竞赛方法简介,修 建足球场工艺设计简介。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1)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运球及运球过人,传接球技术,定位球踢准,射门,头球,脚背正面、脚内侧、外侧、脚弓、脚跟踢球的方法。介绍守门员和掷 界外球的方法,要求了解以上各种踢球方法的技术的要点。 2.基本战术 (1)进攻战术(讲解个人进攻战术,集体进攻战术) (2)防守战术(讲解个人防守战术,集体防守战术) (3)角球战术,掷界外球战术,球门球战术,点球战术(讲解并要求基本掌握可以应用) 考核: (一)内容 1.理论部分(占40%):笔试 2.技术部分(占40%) (1)定位球踢准(20分) 方法:自起始线向前25米处的点为圆心,以1.5、2.5、3.5、4.5、5.5 米为半径划同心圆。 技术要求:将球固定在起始线上任意一点,运用所掌握的踢球方法将球向 前踢出(需有射高),球的落点须在若干同心圆的区域内,以 球的第一落点计算成绩。落点在同心圆外无成绩。考核2次, 取最好成绩。 (2)技术评定(20分) 以教学比赛形式进行,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评定: ①、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30768B0 课程属性:限选 学时:30 学分:1.5 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本学概况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刘建强主编,《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 贺静彬主编,《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井上清主编,《日本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坂本太郎主编,《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对日本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本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及时补充相应的日文词汇。同时注意结合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成结构、习俗、文化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的若干课题,加强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三年级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有系统地介绍日本如何从先史时代走向近现代,让学生对近代日本的国家属性和文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掌握日本语周遭国家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又保有自己特征的文明吸收方式有所认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搜索资讯,考察资料,培养阅读日文的历史资料的语言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 2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 3 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2 4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 5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2 6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2 7 近世日本社会概况 2 8 近世江户幕府的社会政治特征 2 9 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内容 2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社会概况 2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3 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5 复习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佳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产物。本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任课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足球教学大纲分析

《足球》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课程是以身体练习、游戏方法为主要手段,以足球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为目标的体育实践课程。 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足球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球类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球类课程教学能力和指导开展球类活动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 (一)传播球类运动文化 注重足球运动教育功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足球运动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具有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球类运动美的能力,养成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结合足球运动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顽强拼搏作风、文明守纪品质、竞争合作意识。 (二)学习和掌握球类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 体现足球运动竞技性、游戏性、健身性、集体性的课程价值,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战术和基本技能,具备足球课程的教学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写。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足球运动竞技性、游戏性、健身性、集体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学校和社会足球活动的实践能力,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指导大众进行健身活动。 (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发挥足球运动对促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合作、竞争的环境中,增强体育凝聚力,感受足球活动协同、对抗、多变的特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体现健身与育人功能 充分认识足球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充分挖掘足球课程的运动文化价值、课程知识价值、强身键体价值。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应注重开发足球课程的教育功能、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本《纲要》提供了足球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教学资源状况,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达到足球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大学足球教学计划

校园足球教学工作计划 孙伯镇中心小学 李海泉 一、前言 本次足球教学课程为期16周,共课16时。此次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足球运动知识、适当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在足球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单独练习、团体练习、分组比赛等形式,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二、指导思想1·遵守《义务教学法》,尊重学生,依法教学。 2·参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安全性。 3·努力构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学手段,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4·兼顾学生智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足球技术的提高,而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养成。 5·树立“长远教学”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次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足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理解,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用“足球精神”鼓舞自己,不断成长。三、目标任务 1·基础技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足球技术,包括、控球、传球、带球、射门等。

2·团队意识: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足球综合素质:此次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于足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成为真正的足球爱好者。四、方法措施 1·基础技术:通过一个人或几个人结合球练习,掌握基本的带球(控球)、传球和射门技术,主要包括内外脚背带球、内脚背传球和脚弓射门。旨在使学生熟悉球性,提高球感。 2·团队练习:通过分小组和小队训练和比赛的方式,进行抢圈训练和分组比赛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的足球技术,进一步调高竞技能力。3·足球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技术教学是主体,同时,足球常识和足球文化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通过口头传授、知识比赛、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奖励措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有所奖励,可以是口头夸奖,也可以使实物奖励(如奖状、奖品)。 五、具体课程安排 本学期由于场地设备有限、学生刚刚接触足球和课时有限,所以,本学期足球训练的重点是熟悉球性和练习足球基本技术。 校本课程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

五年级足球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足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尊重学生,依法教学。 2·参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安全性。 3·努力构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学手段,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4·兼顾学生智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足球技术的提高,而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养成。 5·树立“长远教学”的思路,旨在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足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理解,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用“足球精神”鼓舞自己,不断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该学段学生身体处在较快的发育阶段,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强很多,有了一定的认知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学期,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足球运动知识、适当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在足球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单独练习、团体练习、分组比赛等形式,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三、目标任务 1·基础技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足球技术,包括、控球、传球、带球、射门等。 2·团队意识: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足球综合素质:通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于足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成为真正的足球爱好者。 四、方法措施

1·基础技术:通过一个人或几个人结合球练习,掌握基本的带球(控球)、传球和射门技术,主要包括内外脚背带球、内脚背传球和脚弓射门。旨在使学生熟悉球性,提高球感。 2·团队练习:通过分小组和小队训练和比赛的方式,进行抢圈训练和分组比赛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的足球技术,进一步调高竞技能力。3·足球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技术教学是主体,同时,足球常识和足球文化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通过口头传授、知识比赛、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奖励措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有所奖励,可以是口头夸奖,也可以使实物奖励(如奖状、奖品)。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_20111212_V1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时间安排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 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 五、教学评估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教学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5.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