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

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姓名:陶庆文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医内科学

指导教师:阎小萍

201205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风湿病 论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 林鹏,大连大学,机械制造2008本科 摘要:类风湿病就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所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只是关节发生了炎症病变,而是全身性的广泛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大家值得注意的是风湿病和类风湿并使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种类病因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大量研究证明, 类风湿关节炎(RA ) 的发病与HLA2DRB1 (如DR1/ DR4 ) 、T 细胞受体(TCR ) 及抗原的介导密切相关[1 ,2 ] 。HLA2DRB12抗原2TCR 三分子的相互识别和结合诱导了RA 的自身免疫反应,而T 细胞和B 细胞表面辅助分子、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以自身抗体的参与则使RA 的免疫性炎症过程不断发展, 最终导致滑膜、软骨及骨质的破坏。因此, 外源性初始抗原/ 自身抗原的驱动及其他(模拟) 抗原的介导是RA 患者自身免疫异常的始动 因素[3 ,4 ] 。 随着对RA 抗原多肽、HLA2DRB1 及TCR 的进一步研究, 人们对这些RA 相关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相互识别的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5~8 ] 。其中主要的进展之一是证明了RA 发病抑制中的抗原模糊识别(promiscuous recognition ) 现象, 即一种抗原多肽可以被多个构型类似的HLA2DRB1 分子识别, 而同一HLA2DRB1 分子亦可结合氨基酸序列不同而构型 类似的多种抗原多肽[5~10 ] 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 2.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1]

(整理)风湿病科考题

一.选择题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记性抗体是: A. 抗RNP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着丝点抗体 D. 抗SS-A抗体 E. 抗SS-B抗体 2.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理特征是哪一种表现: A.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B. 滑膜炎 C. 苏木紫小体 D. 类风湿结节 E. 洋葱皮样改变 3.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滑膜炎 B. 增强NK细胞活性 C. 抑制T细胞 D. 抑制B细胞 E.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4.下列哪一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A. 近端指间关近节肿痛 B. 远端指间关节肿痛 C. 掌指关节肿痛 D. 腕关节肿痛 E.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 5.氯喹治疗引起的最俱特征性的副作用是: A. 恶心,呕吐 B. 食欲减退 C. 视网膜病变 D. 色素沉着 E. 成瘾 6.可能诱发SLE发病或活动的因素有: A. 阳光照射 B. 感染 C. 分娩 D. 手术 E. 以上均是 7.下列哪项不是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性病理改变: A. 细胞增生,坏死,核碎裂 B. 细胞性新月体 C. 纤维性新月体 D. 白细胞浸润 E. 透明样血栓 8.磺胺药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A. 环胞素 B. 扶他林 C. SASP D. 怡美力 E. 羟基氯喹 9.SLE中哪一自身抗体的水平最有诊断价值? A. 抗核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磷脂抗体 E. 抗RNP抗体 10.判断SLE活动度的根据是 A.活动性炎症损害,如皮疹,关节炎,浆膜炎等 B.全身症状,如发热 C.抗ds-DNA抗体效价升高 D.C3,C50水平下降 E.以上均是 11.在风湿性疾病中,下列哪一种病肾脏受累较少见: A. SLE B. 皮肌炎 C. 干燥综合症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血管炎 12.下列哪一种叙述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 A.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关节炎 B.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C. 是一种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D. 是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13.下列那一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 A. 消炎痛 B. 双氯芬酸 C. 氯喹 D. 塞来昔布 E. 以上都是 14.下列那一种自身抗体是SLE特征性抗体: A. 抗核抗体 B. 抗Sm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RNP抗体 E. 抗磷脂抗体 15.狼疮性肾炎慢性终末期的病理改变是: A. 肾小球硬化 B. 纤维性新月体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在国内仍属病因未明的难 治之症。近年来,笔者自拟通痹汤熏洗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疗效满意。兹介绍 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 会风湿病分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期分类标准和关节功能分类标准》:(1)晨僵至 少1小时,病程超过6周;(2)不少于3个关节肿胀,达到或超过6周;(3)腕、掌指或 近端指间关节肿,超过6周;(4)对称性关节肿超过6周;(5)皮下结节;(6)X线示骨 质疏松或骨侵蚀;(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超过1:32。以上7条中具备4条即可诊断。 中医痹病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肌肤、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肿胀晨僵,麻木 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强直不伸、肌肉萎缩等;(2)发病特点:多与气候 变化有关;(3)性别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4)理化检查:类风湿因子阳 性或血沉增快,X线可见骨质侵蚀。具备上述(1)、(4)两项,结合(2)或(3)项即可 确诊。 2、治疗方法 2.1 熏洗中药组成: 威灵仙15克,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川芎15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五加皮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艾叶30克,木瓜15克 2.2 熏洗方法: 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中,加水4000毫升,先浸泡30分钟,煮沸,改文火煎5分钟后,置 患肢于药液上方熏蒸,待水温降到适宜温度,即以药液淋洗或浸洗患处。浸洗40分钟后, 再加热5分钟,捞出药袋,敷于患处20分钟。每次约1时,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3、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指数减少≥90%),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指数减少在60%—89%),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好转;好转: 关节疼痛、肿胀有所减轻(指数减少在31%—59%),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指数减少≤30%)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7例,占56.92%;有效22例,占33.84%;无效6例,占9.23%。 4、典型病例

风湿免疫试题

1.女,70岁,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痛,以一侧凸出较明显。ESR:15 mm/h,CRP:5 mg/L,RF(-)。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强直性脊柱炎 B . 骨关节炎 C . 风湿性关节炎 D . 类风湿关节炎 E . 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系统性血管炎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B . RA不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C . 风湿热与RA均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D . AS与RA属同一类别 E . 银屑病关节炎与HLAB27无关,与AS不属同类 3.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的一项是: A . 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B . 远端指间关节肿胀 C . 掌指关节肿胀 D . 腕关节肿胀 E .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胀’ 4.女,38岁,四肢大小关节肿痛10年,X线示双手指关节及腕关节有多处骨质破坏,关节检查仍有多处关节肿痛,脾肋下2 cm,质地中等,查WBC:2 × 109/L,血小板:60 ×109/L,ESR:70 mm/h,尿常规(-),10年来一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肝硬化脾亢 B . 类风湿综合征 C . Felty综合征 D .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 药物性再障 5.下列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 B . 与DR4基因有关联 C . 与感染因素无关 D . 多基因遗传,HLAB2、DR3、DP4、FNF基因 E . 寡基因致病模式,HLAB27关联性最强 6.甲氨喋呤(MTX)的作用机制是: A . 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 B . 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 C . 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尿嘧啶转变成胸腺嘧啶 D . 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E . 抑制B淋巴细胞的合成 7.女,35岁,SLE病史10年,蛋白尿5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蛋白尿无明显下降,近2个月来肌酐快速上升,已达360μmol /L,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诊治方案: A . 抗核抗体谱检查 B . C3、C4检查 C . 肾脏穿刺病理检查 D . 利尿等对症处理 E . 中医药治疗 8.下列关于RA的全身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血管炎可发生在任何系统 B . 类风湿结节可发生在关节部位,与疾病活动无关 C . 肺纤维化是常见的肺病变 D . 可有心脏受累,以心包炎最常见 E . 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9.对AS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 . HLAB27阳性 B . 腰背痛 C . “4”字征阳性 D . 对称骶髂关节炎Ⅱ级以上 E . 血沉增高 10.RA的典型病理改变有: A . 类风湿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 B . 一般不出现血管炎 C . 急性期滑膜肥厚 D . 血管炎应局限在滑膜及其周围 E . 血管翳是最典型改变 11.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首选: A . 心理治疗 B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 . 非甾体药物 D . 抗生素预防感染 E . 支持治疗 12.下列有关MHC分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与自身抗原结合,在胸腺进行T细胞选择 B . 与异体抗原结合,提呈给成熟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C . 决定抗原的免疫表型,使不同个体生成相同的免疫反应 D . 刺激自身(auto)和同种异体(allo)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E . 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明显有关 1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阳性者,对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特异性: A .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 结节性多动脉炎 C . 干燥综合征 D . Wegener肉芽肿 E . T akayasu动脉炎 14.下列关于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 关节受累非对称性 B . 远端指关节炎 C . 残毁型关节炎 D . 脊柱和骶髂关节关节炎 E . 不侵犯眼色素膜 15.下列临床表现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无关的是: A . 抗磷脂抗体阳性 B . 动静脉血栓形成 C . 习惯性流产 D . 血小板减少

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一)

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一) 作者:林志翔,戴禄寿,戴益琛,周明宣,孙华瑜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萘普生、泼尼松、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2次/d。疗程半年。结果除治疗组1例未坚持治疗外,治疗半年后,两组其余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8.6%),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心络胶囊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Tongxinluocapsuleson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Metho dsAtotalof88patientwithrheumatoidarthriti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trandom,i.e.trialgroupan dcontrolgroup.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naproxen,prednisone,methotrexate,hydro xychloroquinesulfateandexpectanttreatment;thoseinthetrialgroupwereadditionallygivenTongxinl uocapsules(4capsules,twiceperday).Thecourseoftreatmentlastedforhalfayear.ResultsAfterthetreat mentofhalfayear,therewereobviousimprovementsinjointache,swelling,tenderness,jointmovabled egreeandmorningrigidity.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trialgroupwas95.4%,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 at(88.6%)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tisindicatedthatTongxinluocapsulesplusWesternm edicinehasasignificanttherapeuticeffectonrheumatoidarthritis. Keywords:rheumatoidarthritis;Tongxinluocapsule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发病率为0.3%,病程长,迁延难愈,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若治疗不当,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完全丧失工作、生活能力。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院门诊的88例RA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肿痛在3个以上,晨僵>15min,血沉>20mm/h(男)、30mm/h(女),关节功能Ⅱ~Ⅲ级,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的RA分类诊断标准1]。参与试验的患者均为自愿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44例中,男9例,女35例;年龄16~48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3.01±10.74)年,关节功能Ⅱ级33例,Ⅲ级11例。对照组44例中,男8例,女36例;年龄17~52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4.01±10.56)年,关节功能Ⅱ级32例,Ⅲ级12例。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者和病史者,有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孕妇及哺乳妇女,晚期关节重度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除外。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 对照组病人予萘普生缓释片(台湾宝龄富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75mg,1次/d×3个月;泼尼松10mg1次/晨×2个月,后改为5mg1次/晨×1个月;甲氨蝶呤10mg1次/周;硫酸羟氯喹0.1,2次/d;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由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中药组成,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3次/d,疗程半年。 1.2.2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受风、淋雨、受凉及湿气侵袭,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坚持体质及关节功能的锻炼。饮

风湿病常见临床指标介绍

风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延续时间较长,因此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发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乳胶凝结试验)。 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SLE等。RF是一种自身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 2、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显著增快,是病情活动程度的指标。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应该考虑以下病理性因素:(1)风湿活动或病情活动: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2)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hyperglobuinemia):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和肝硬化等引起的相对性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浆病理性高球蛋白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如IgM明显增多而导致血浆黏稠度增高(高黏综合征)的巨球蛋白症患者,血沉可正常甚至减慢。(3)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心肌炎,疟疾,肺炎等;(4)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1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5)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6)其它: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铜、砷或酒精中毒等。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 U。 正常值因试剂不同,年龄、季节、天气、链球菌感染情况,尤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因此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资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正常仁一般在200单位以下,若高于2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以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切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展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2008年军事医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美美。本书介绍了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重点叙述了各种常见风湿病的现代治疗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还介绍了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发现与合理、安全用药问题。 目录 1.1 内容简介 2.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可供风湿科、骨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医师参阅。 [1] 图书目录 编辑 第一篇免疫风湿病的发生 第一章免疫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免疫风湿病的遗传调控 第二篇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第四章成人斯蒂尔病 第五章干燥综合征

第三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相关综合征第六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七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第四篇脊柱关节病 第八章强直性脊柱炎 第九章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章肠病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反应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 第五篇硬皮病 第十三章硬皮病 第六篇炎性肌病 第十四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七篇血管炎综合征 第十五章血管炎综合征总论 第十六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第十七章韦格纳肉芽肿 第十八章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第十九章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二十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第二十一章大动脉炎 第二十二章白塞病

第二十三章其他类型血管炎 第八篇晶体关节病 第二十四章痛风 第九篇骨与软骨疾病 第二十五章骨关节炎 第二十六章骨质疏松症 第二十七章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十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二十八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十一篇感染与关节炎 第二十九章莱姆病 第三十章分枝杆菌、真菌及寄生虫性关节炎第三十一章病毒性关节炎 第三十二章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十三章风湿热 第十二篇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淀粉样变 第三十五章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三十六章结节病 第三十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风湿综合征第三十八章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 第三十九章雷诺现象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26T15:30:37.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丁武[导读] 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丁武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 551300) 【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治疗效果差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结论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喋呤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27-02 1、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以甲氨喋呤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而少部分患者对甲氨蝶呤无效,我院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 2006年6 -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6-60岁,中位年龄54岁,就诊时病程1年6年,中位病程4年。服用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以及非甾体体抗炎药大于半年者16例;服用甲氨喋呤、火把花根、强的松1年以上者6例,所有病例按ARA临床缓解标准评定,均无缓解。 2.2临床表现 22例患者均有晨僵,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双侧腕、掌指、近指关节、双膝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4例。五个以下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3例。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者6例。双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生活不能自理2例。类风湿结节6例。发热4例,体温37.6℃~38.2℃。血沉大于100mm/h5例;血沉30~50mm/h17例。类风湿因子阳性9例。X线检查有关节畸形、关节间隙变窄者9例;骨质疏松、囊性变者13例。 2.3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在我院门诊治疗,并随诊,其中1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一种非甾体抗炎药;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甲氨喋呤及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二周后9例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未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八周后16例患者关节肿胀消退,无关节疼痛,晨僵改善,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十二周后所有病例关节肿痛显著改善,血沉在16-28mm/h之间。22例患者均达ARA临床缓解标准,服药期间无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3、讨论 RA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改变,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目前治疗RA的药物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使用,但不能改善病情进展,不能减轻骨质损坏和防止致残,是一种对症药物;第二类药物为病程改善药:一般起效慢,起效时间1~3个月,长期使用减缓病情发展,阻止骨质损坏;第三类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与肿胀,但长期应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细菌和病毒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等并发症。近年来早期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的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DMARD联合使用,都可以提高缓解率。如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以及中药雷公藤制剂等均属此类,而两种DMARD联用较单用1种效佳,所以目前一般倾向于DMARD联合治疗。基层医院因经济等原因一般采用甲氨喋呤与氯喹组合或甲氨喋呤与雷公藤组合的治疗方案。甲氨喋呤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氨喋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带有677C~1298C单体型者,甲氨蝶呤的用量可比无此基因者少;而带有667T~1298A单体型者,甲氨喋呤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对甲氨喋呤无效的RA病人,我们采用来氟米特治疗,来氟米特作用机制为: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二氢乳酸脱氢酶,后者是嘧啶生物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其突出作用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一样有效的控制RA的症状和体征,减缓关节的破坏进程。来氟米特可单独给予,也可与甲氨蝶呤同时给予,是治疗RA时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2]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作用机理不同,临床效果亦不一样。由以上病例可知,对甲氨喋呤治疗无效的RA病人单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庆馀,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理念[J]新医学,2006,37(1):5 [2]田新平、曾小峰主译哈里森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关于SLE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SLE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青年女性多见 C、典型皮损为面部蝶形红斑 D、其筛查试验为血清抗核抗体检查 E、多数可自愈 2、可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指标的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肿胀 C、晨僵 D、关节畸形 E、关节功能障碍 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不符的是 A、肾脏损害最常见 B、晚期大多有关节畸形 C、皮肤损害最常见于暴露部位 D、可发生偏瘫 E、可有心包炎 4、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 A、减轻症状 B、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关节的破坏,以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 C、尽可能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 D、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并改善其功能 E、以上都是 5、类风湿关节炎最常侵犯的关节是 A、双手腕关节 B、双腿踝关节 C、双腿膝关节 D、双手掌指关节远端 E、双手掌指关节近端 6、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为 A、肘关节 B、四肢小关节 C、膝关节 D、肩关节 E、脊柱小关节 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皮损是 A、紫癜

B、玫瑰疹 C、蝶形红斑 D、荨麻疹 E、血肿 8、系统性红斑狼疮下列损害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心血管 C、肺与胸膜 D、消化系统 E、神经系统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时,可选用的漱口液为 A、1%~4%碳酸氢钠溶液 B、2%~3%硼酸溶液 C、1%~3%过氧化氢溶液 D、0.1%醋酸溶液 E、0.08%甲硝唑 1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因是 A、肺部栓塞 B、心、脑血管疾病 C、肾衰竭和感染 D、消化道大出血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依据为 A、苏木紫小体 B、“洋葱皮样”病变 C、疣状心内膜炎 D、狼疮性肾炎 E、狼疮性肺炎 12、可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处于活动期的主要表现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关节肿胀 D、类风湿结节 E、关节功能障碍 13、SLE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腹部 B、颈部 C、暴露部位 D、前胸上部 E、下肢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ACR 2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2002年版) 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患者还有关节外受累的表现。RA的治疗指南和药物治疗监测始于1996年。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遵循循证医学,结合RA治疗的进展,对1996版的RA治疗指南作了更新。2002版的RA治疗指南包括治疗目标、起始评估、疾病活动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各级医师在RA治疗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费用考虑等多方面内容,现摘译如下。 RA的治疗目标 图1.RA治疗示意图。粗线框代表治疗过程的关键点。MTX反应欠佳指MTX不能耐受,剂量加大至25mg/周仍疗效不满意,或者有药物禁忌证。DMAR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RA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图1总结了RA治疗的途径。治疗开始时要向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的教育,为控制症状,可适当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 、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并用或单用小剂量泼尼松。大多数新近诊断为RA的病人应该在明确诊断3个月内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RA常用的DMARDs见表2。

因为DMARDs作用主要是改善病情,而并非治愈RA,所以RA的治疗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患者应该定期随诊,评估疾病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在使用DMARDs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不可接受的疾病活动 如在接受最大强度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病情仍进行性发展 、或关节进行性的破坏,则须考虑对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活动仅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须尽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可在短期内加大剂量。终末期关节破坏导致的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或由于关节解剖结构显著改变而导致的功能受限,可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 经过足疗程单独或联合使用DMARDs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提示病情顽固。RA最终治疗目标是达到病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的定义如下:①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并非机械性关节痛 ;②无晨僵;③无疲劳;④关节检查中未发现滑膜炎;⑤影像学资料不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破坏;⑥血沉 ESR 及C-反应蛋白 CRP 水平正常。如病情不能完全缓解,则应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维持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的治疗中要避免麻醉性止痛药物的依赖。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评价疾病的活动性及其发展与预测疾病的预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根据一些线索预测结果,而前者是对目前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概括。疾病的活动性正是由每次评估所收集到的资料所决定的,如晨僵的时间、夜间疼醒的次数、肿胀和疼痛的关节数等。至于评估的方法,涉及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有关节指数、疼痛评分、功能指数、生化结果、影像学评估、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等等。不论采用何种评价疾病活动的项目,重要的是要在严重的功能丧失未发生前进行记录,以获得最原始的数据。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RA的活动性是表示某一时间点上疾病发展的速度。临床上,RA的活动性既可以反应在关节肿痛、血沉增快、CRP水平升高等提示急性炎症的指标上,又可以通过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功能情况的变化进行估测。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1.疼痛评分 常用打分的方式完成,是反应疾病活动的主观指标之一。 2.实验室检查 常用于衡量RA的炎症反应。血沉最为常用;C反应蛋白变化较快,与炎症活动相关性更高。RF滴度在每一个病人中变化较小,重复测量的价值不大。 3.关节指数 关节指数是记录关节疼痛、肿胀的定量或半定量指标。在调整治疗、做关节手术时,应记录关节指数。以下是几种用于临床的关节指数。 (1) Ritchie关节指数:这个指数记录各关节压痛级别的总和。关节记分与关节大小无关,这是由于Ritchie及其同事制定本标准时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小关节受累的几率和程度远远高于大关节,并且本指数旨在评估关节疼痛程度的改变,少数大关节疼痛减轻并不表明比相同数量的小关节疼痛减轻改善更多。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疼痛程度,本指数采取了3级疼痛分级,即压痛(tender)、压痛伴畏缩(tenderand winced)以及压痛、畏缩和躲避 (tenderwinced and withdrew),分别记 1分、2分和 3分。积分减少代表症状的改善。Ritchie指数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关,低指数者侵蚀较轻。(见表47一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