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之策略(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之策略

綦江县东溪镇初级中学李容电话:134********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中,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于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手段和思维训练方法的不断更新,在重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其特点是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教师引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但是,我通过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和师生谈话了解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

(1)滥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进行多次小组合作学习,有的竟用了七、八次,有些教师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不清,对何种教学任务适宜用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不准。

(2)教师有指令无指导,袖手旁观。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有些教师在对合作学习的任务稍作提示后,便发出“在小组合作内完成……”的指令,随后便无所所事事或象征性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有的教师忙于熟悉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者在一旁等待,或者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等等。这种没有规则的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嘈杂而无序。原因: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能去干扰。

(3)有小组讨论无成果交流。很多时候,小组学习往往无果而终,即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结果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内涵认识不深,或教学时间不够等。

(4)、有始无终

分组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教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生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里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及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5)、分组随意

课堂上,老师一般指定位置相邻的4-6个学生作为一组,或者是顺向一排学生作为一组,分组比较随意。

(6浅尝辄止

教师布置一个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两三分钟后锁定学生屏幕,同时布置了第二个内容,接着是第三个,让学生应接不暇。原因是任务分解过细,不能够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这样的合作学习,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7)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

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面

(1)小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所包揽,学生的参与不均衡,没有做到“人人尽责”“积极互赖”。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达不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再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简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三、策略。

(一)、合理分组

1、我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2个小组。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思路灵敏、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组长全面负责。我们班的小组为4人一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2:1。在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和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异质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还是“异质”

一些教师认为:异质的分为一组,即好学生和学困生分为一组,可以取长补短。但是往往会出现语言霸权现象。活动时,好学生抢着说,学困生只听。时间长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越来越没有参于的兴趣了,不但不发言,甚至听都不想听了。也有教师认为:同质的分为一组,即程度差不多的学生为一组,这样对于学困生来说,没有好学生给的压力,也没有歧视,他们会畅所欲言。但是这样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停留的一个水平上。我认为:这两种分组各有利弊,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恰当的分组。异质还是同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这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背景、情感态度等。教师一定要非常了解学生,分组不能单单依据学生成绩来分。比如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各种类型的好,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差异,然后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合理分组。又如: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同质学生在一起比较好。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异质同学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3、随机式分组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创设的合作情境和合作时机就因内容而异,采用固定式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就受到局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采取随机式分组。

(1) . 同桌式二人组合

同桌就是一组合作伙伴,也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组合方式,当进行一些互检式、互助式教学内容时则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让同桌间在互检、互评、互助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 前后桌式四人组合

对于一些需要扩大交流范围、研讨范围而又同桌不能完成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就需要较多人参与,前后桌的合作是首选的合作方式。

(3 ). 随机式多人组合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学习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他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个人形象,更代表一个集体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合作竞争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不同意见、不同见解,顺势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三组或更多研讨合作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答案或见解,各自寻找依据、理由,再通过班级交流或辩论,达成共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均衡分组(好中差有机搭配)

5、自由组合

6、思考—配对—共享(独立—两人—共享)

7、思考—配对—四配对—讨论—共享(独立—两人—四人—讨论—共享)

方式例:(1)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编号。

小组内A、B、C、D编号: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教师可根据编号随时随机叫同类同学回答各组的情况或问题。

优点:学生地位得到了解决,责任提高了,教师都掌握学生的各个层面。

(2)中间的笔: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目标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她把一支笔放在小组的中心,表示发过言了,在小组内把所有的笔放在中间之前,任何一个学生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第二个观点。

中间笔的优点: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所有的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机会均等,有序不乱。

(3)转圈:教师提出目标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说:各组从C号开始顺时针分享各自的答案。

优点:避免固定的人员合作,学生有机会分享每个人的成果和观点。

(4)小组访谈:教师提出问题的目标和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接受小组内同伴的访谈(两两交换意见,或监督检查完成后纠错)或者是接受小组内某一同学的访谈,先完成先访谈,后完成后访谈,访谈后必须的一点是纠错,落实改正。

优点:提高小组内互动的效率,扎实落实教师提出的问题。

(5)三步访谈:教师提出问题或目标,学生先独立完成。

一步,两两互动,交换观点或答案;

二步,两两小组与另两两小组互动,交换答案或观点;

三步,寻求另外组的答案或观点,互动交流。

优点:独立完成,一人倾听多人的观点或答案,共享多人的信息

(6)竞争法激发全班:教师提出问题或目标,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让每个组的A号或某号(即全班的A号或某号进行比较,如,对题率、一题多解法、背诵速度、找出的字词、单词、短语、翻译的速度、准确率等等。开展比赛和竞赛,教师也可以对组与组之间开展以上竞赛,从而激发各组的学习热情,创设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等,也可以辩论。)

优点:激励,提高学生自主和合作(团队)的学习热情。

(二)、分工

1、按照课堂学习分工。比如说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计时员、汇报员等;

小组长: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每周轮流担任。组织小组内全员的管理和学习。同时小组长兼任小组内的纪律委员。

小组内还设有监督员、信息员、时间控制员,每位同学均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每周轮流担任。

……

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

2、按照对学科的兴趣、爱好分工,类似于课代表。比如说英语小组长、语文小组长、数学小组长等;

3、按照日常管理分工。比如说组长、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卫生组长等;

关注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优生优培,后进生提高,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总之,要让每个孩子至少担当一份职责,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都能发挥自己在学习上及生活中的特长。

4、其他方式:拼盘式循序渐进竞争机制均衡优质(明确组内各层面学生状况.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堂堂清单元清全体清(三)活动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②开办学习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先进的学习方式、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技能。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

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技能和品质,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注重全体学生相互间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把性别、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做到组内成员之间同组异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人人做活动的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有效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创业能力,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过程,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运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应重点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3、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要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合作目标,学生合作的情绪才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才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才能真正共同锁定合作目标。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

4、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命内容。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5、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探索精神。

6、注重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实际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交流是认识升华的阶段,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7、控制时间

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

8、把握学习时机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9、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有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10、课堂合作的十大技巧,帮助学生学习

1)、倾听他人讲话 2)、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3)、遵守规则、按部就班 4)、不被干扰分心

5)、向他人求助 6)、表达观点、勇于发言

7)、与他人好好相处 8)、质疑释疑保持冷静

9)、对自己言行负责 10)、为别人做点好事

11、活动原则:“三讲三不讲”规则

讲容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三要三不要”规则

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馈;要节节落实。不要搞形式;不要有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

“五体现五不准”规则

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四)评价。

1、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班中,我试行了“我来评一评”活动。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朗读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新人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方式:

(1)笑脸、苦脸

在学习方面,各科小测验得满分的同学加盖三个笑脸,90分以上的加盖两个笑脸,85分以上的加盖一个笑脸。另外,每个小组算出组内的平均分,第一次测验成绩前两名的小组,在小组评价栏中加盖大拇指(最后组内总评抵五个笑脸)。接下来的测验,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步最大的两个小组加盖大拇指。

学期结束,数每个小组的笑脸总数,每个小组同学的笑脸数将直接与期末评优及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2)一拖二

所谓“一拖二”,就是组内某一个同学如回答问题好或做对了题目,便可给予加分,自己挣到分的同时,同桌也可得到相应加分,本组同样也加上相应分数。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标准,在每次大型考试之后,根据成绩把每个小组成员编号为A,B,C,D号,同样一个问题,若每组的A——B号答对了,加0.5分,若C——D号答对了,就加1分。其做法正是为了鼓励基础差的同学努力学,认真听。而学习优秀的同学,不但自己学会,还要主动帮助同桌或组内同学,不厌其烦地给同学讲,帮助同学学会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是厌学的乐学了,担心因帮助同学耽误自己学习的优秀生不保守了,而反之却更加优秀了。因讲给同学听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扎实了,同时帮到了同学,还为小组挣了分,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互帮互助,相互交流中成长,自然也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注重标准参照评价,兼顾多元评价

合作教学强调“人人进步,促进发展”。合作小组中应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

例如:

●当他人处于逆境、困难时,如何去鼓励帮助他。

●我们共同的小组,共同的班集体

●分享成功的喜悦,突破成功的愉悦共享。

●老师给学生一句关心温暖的话,一张笑脸,一段激励性的批语,都产生评

价后的无穷力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

●是学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伟大的师爱。

其实评价无处不在,体现在处处时时,每一个环节

3、竞争性评价

竞争性评价有个人竞争与小组合作竞争及团队竞争两部分。

例如:

有的教师把分数小组计分引入竞争评价,各小组主要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因为使分数成绩做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容易对学生特别是得不到高分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和学习斗志。

教学策略中,用分数评价最好是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基础分”和“提高分”使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获取相应分数,从而使每一个差异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4、每周开展一次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从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教

师与学生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每两周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组员自评、组内互评活动,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知道自己的

“自我感觉”与“大家评价”的差距是多少;

◆每月开展全班互评活动,评选当月“最佳小组长”、“进步之星”、“小博士”、“最佳记

录员”。

5、还有其他评价方法:

?目标任务达成评价

?智慧评价

?制度评价

?效益评价

?综合评价

?全员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