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_6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_6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_6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热、光、原子物理

高中物理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组成,其中从内容和高考分值来看,力学和电磁

学分别占40%左右,而热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共占约20%,并且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综合性小,难度不大,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识记、理解能力。

1、分子动理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和气体的压强是热学的重点内容。在分子动理论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联系宏观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和微观物理量(分子的体积、质量)的桥梁,在与分子有关的计算中,应建立分子的物理模型,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突破点,运用数学工具综合解决问题。要透彻地理解内能的概念,牢固竖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定性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

2、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讨论了光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中平面镜成像、棱镜的色散作用、折射率的概念、全反射现象、光路作图是重点。物理光学是按照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展开的,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现象,了解牛顿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及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物理光学这部分内容应特别注意认真观察实验事实,经过抽象思维,理解现象的本质。

3、原子物理虽然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它和力学、电学、光学及热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与化学、生

物、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的结合,因此所命题目题型新颖,综合性强,是目前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热点。重点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的衰变、核能及核反应方程,其中核反应方程、原子的能级、质能方程等命题率较高,对物理学史、著名实验和重要的物理学理论也时有出现。

一、选择题

1、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推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

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D 、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考点剖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把摩尔质量、摩

尔体积等宏观物理量与分子质量、分子大小等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

【详细解析】答案:D 。分子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的关系:A N m M ?=,已知水分子的质量m 和水的摩尔

质量M ,就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变式练习1】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解析】答案:B 。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则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M/ρ。每个气体分子占

据的体积为v =V/N A 。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可看作一个边长为d 的正方体,则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33A

N M v d ρ==。由此可知,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气体的摩尔质量M 和密度ρ(或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是热运动

C 、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D 、温度越高液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考点剖析】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典型实验,应认清什么是布朗运动、产生布朗

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详细解析】答案:D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的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不是分子

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热运动是指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布朗运动。固体微粒体积越小,对它的撞击越不平衡,布朗运动就越显著;固体微粒过大,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在各个方向是均匀的,就不会做布朗运动了。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剧烈,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就越不均匀,撞击也就越不平衡,因而布朗运动就越显著。

【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是在观察中记录的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情形。以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s 记

下微粒的一个位置,用直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B 、C 、D 、E 、F 、G 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些线段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B 、在AB 之间的某一时刻,微粒一定在AB 连线上的某一位置处

C 、在C

D 之间的某一时刻,微粒一定不在CD 连线上的某一位置处

D 、在EF 之间的某一时刻,微粒可能在EF 连线上的某一位置处 【解析】答案:D 。微粒运动位置的连线并不等同于微粒或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这是因为记录下来的是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到的微粒在那一时刻的位置,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任一时刻微粒位置并不确定。在这一段时间内微粒仍在频繁地碰撞(每秒约1021次)。因此在EF 之间的某一时刻,微粒可能在EF 连线上的某一位置处。

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静止释放,则( ) A 、乙分子从a 到b 做加速运动,从b 到c 做减速运动

B 、乙分子从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

C 、乙分子从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 、乙分子从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考点剖析】本题取材于课本,要求全面而准确地理解F —r 图象的意义、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动能的变

化关系。

【详细解析】答案:BC 。乙分子从a 经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分子力为引力;从c 到d 的过程中,分子力为

斥力。故乙分子从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乙分子从a 到b 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变式练习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若分子间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 的变化规律分别为:a r b f =引,c r

d f =斥。当分子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r 必须满足( ) A 、a c b d r -< B 、a c b d r -> C 、a c bd r ->1 D 、a c bd

r -<1 【解析】答案:A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则c a <。

斥引f f <,即:c a r d r b <,d b r c a >-, ∵c a <, ∴ a c b

d r -<。 4、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管状容器,除了管较粗的部分高低不同之外,其他一切都相同。将两容器抽成真空,再同时插入两个水银池中。设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当水银柱停止运动时,比较A 、B 两管中水银温度,则( )

A 、A 管中水银温度高

B 、B 管中水银温度高

C 、两管中水银温度相同

D 、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考点剖析】竖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用功能关系分析热学问题是今后高考热学考查的重点。

【详细解析】答案:A 。大气对两管中水银做的功相同,但A 管中水银的重力势能较小,所以A 管中水银的

内能增加较多,其温度高于B 管中水银温度。

【变式练习4】如图所示,A 、B 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有盛有水和水银容器

的同一深度内,A 、B 两球用同一种特殊的材料制作,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明显增大。如果水和水银的初温及缓慢升高后的末温都相同,且两球膨胀后体积也相同,两球不上升,则( ) x O F

↑→

a b c d A 水

水银B A B

A

B C D E F G

A 、A 球吸收的热量多

B 、B 球吸收的热量多

C 、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 、不能比较A 、B 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析】答案:B 。因为水和水银的初温及末温都相同,两球膨胀后体积也相同,故A 、B 两球内能的增加量

相同。但由于在深度相同时,A 球受到的压力大于B 球受到的压力,所以两球膨胀后体积增大时,A 球克服外力做的功大于B 球克服外力做的功。综上所述可知A 球吸收的热量多。

5、如图所示,一个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成像,点光源S 不动,平面镜以速率v 沿OS 方向向光源S 平移,平面镜与OS 方向夹角为θ=300,则光源S 的像S /(图中未画出)( )

A 、以速率v 平行于OS 向右运动

B 、以速率v 垂直于OS 向下运动

C 、以速率v 3沿S /S 连线向S 运动

D 、以速率v 沿S /S 连线向S 运动 【考点剖析】平面镜成像是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光的反射在实际的应用。应重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方法和几何知识的应用。 【详细解析】答案: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 的像S /,SS / 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P 为垂足,M 为镜与直线OS 的交点,由几何关系知,△MSS /为等边三角

形。S 不动,则S /点沿S /S 连线向S 运动,并且在相同的时间内,S /向S 移动的距离与M 向S 移动的距离相等,即S / 向S 运动的速率与M 向S 运动的速率相等。

【变式练习5】如图所示,OM 为很薄的双面镜的截面图,S 为固定的点光源。开始时S 与OM 在同一直线上,当镜以角速度ω绕O 点匀速逆时针转动时,则关于光源S 的像S /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直线运动

B 、作变速圆周运动,圆心在O 点

C 、作匀速圆周运动,圆心在O 点,角速度为2ω

D 、作非圆周的曲线运动

【解析】答案:C 。如图所示,当镜绕O 点以角速度ω匀速逆时针转动θ角时,作

出光源S 的像S /,则OS /=OS ,OS / 转过的角度为2θ,所以像S / 作匀速圆周运动,并且圆心在O 点,角速度为2ω。

6、如图所示,abc 为一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 面上,在ab 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入射点O 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光线的入射方向(不考虑自bc 面反射的光线),则( )

A 、使入射光按图中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则红光首先射出ab 面

B 、使入射光按图中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则紫光首先射出ab 面

C 、使入射光按图中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则红光首先射出ab 面

D 、使入射光按图中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则紫光首先射出ab 面 【考点剖析】本题要求掌握全反射棱镜的特点、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不同色光

的临界角的大小关系及相应的数学知识。

【详细解析】答案:A 。当入射光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时,进入棱镜中的折射光线也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

转,它再射到ab 面上时的入射角将逐渐变小,减小到临界角以下时,从ab 面上就会有光线射出。不同的色光的频率不同,折射率也不同,从而临界角也不同,其中红光的频率最小,折射率也最小,临界角最大。在入射光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过程中,红光将首先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必是红光首先射出ab 面。当入射光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时,射到ab 面上时的入射角逐渐变大,不可能有色光从ab 面射出。

【变式练习6】如图所示,有一玻璃直角三棱镜ABC ,其临界角小于450,一束平行于BC 边的白光射到AB

面,在光束射出三棱镜时(设光线在棱镜内先射至BC 面上),则( ) A 、从BC 面出射的是白色光束

B 、从A

C 面出射的是白色光束

C 、从AC 面出射的是有色不平行光束

D 、从AC 面出射的是平行于入射光线的有色光束

【解析】答案:D 。平行于BC 边的白光到AB 面上,入射角为450,经AB 面折后,各种色光的折射角不同,红光的折率最小,紫光的折率最大,则红光的折射角最大,但各种色光的折射角都小于450,射向BC 面上时,入射角都将大于450,其中红光的入射角最大,因此各种色光都不会从BC 面出,即发生全反射。反射线射至

O

O

AC 面上时,由对称性可知,入射角等于AB 面上的折射角,故由AC 面出的光线将与AB 面上的入射线平行,但各色光产生偏移,最下面是红光,最上面是紫光。

7、A 与B 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 、r B ,若r A >r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

B 的波长 B 、在水中A 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

C 、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

D 、在水中A 的波长小于B 的波长

【考点剖析】在几何光学和光的本性这两部分内容中应熟练掌握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与频率、波速、波长的关

系和光的频率与光子的能量的关系。

【详细解析】由r i n sin /sin 知,当以相同的入射角i 射入水中时,折射角r 越大,则折射率n 越小。不同

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n 越小,频率越小,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大,故A 、B 正确。

【变式练习7】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分别垂直棱镜侧面射入三棱镜(棱镜周围是空气,棱镜材料相同),棱镜的顶角α<β,a 、b 两光线的出射光线与棱镜侧面所成的角均为θ,则( )

A 、b 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B 、b 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 、b 光使同一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可能性大

D 、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波长相等

【解析】答案:B 。a 、b 垂直棱镜侧面射入三棱镜后,传播方向不改

变,在另一侧面射出时,入射角分别为α、β,折射角θ相同,由于α<β,则a 光折射率大于b 光折射率,因此b 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较大,频率小,光子能量小,使同一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可能性小,在水中传播时波长大。

8、用两束单色的蓝光和紫光照射两块同样的金属材料,均能发生光电效应,下列物理量中一定不相同的是( )

A 、两金属板发射光电子的动能

B 、两金属板发射光电子的数目

C 、两金属板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 、两束照射光的强度

【考点剖析】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本题要求准确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正确区别相关的概念,

如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电流强度等。

【详细解析】答案:C 。紫光的频率大于蓝光的频率,则紫光照射的金属材料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于蓝光照射的金属材料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但从两金属板发射的光电子的动能有些可能相同。两束照射光的强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若光强度不同,由于光频率不同,光电子的数目可能相同,金属板发射光电子的数目亦可能相同。

【变式练习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光电管是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阴极。现用强度相同的两束光分别照射在两个光电管的阴极上,紫光照在(甲)电路的光电管上,绿光照在(乙)电路的光电管上。若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从A 、B 两个极板射出光电的最大初动能一样大

B 、打到

C 极上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一定大于打到

D 极上的光

电子的最大动能

C 、单位时间内由A 、B 两个金属极板产生的光电子的数目一样多

D 、单位时间内由B 极板产生的光电子的数目更多些

【解析】答案:D 。紫光的频率大于绿光的频率,则从A 极板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从B 极板射出

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但由于光电管两极加的都是正向电压,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不能确定哪个电路做的正功多,所以无法确定电子打到C 、D 极后动能大。光的强度相同,则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板光的能量相同,由于紫光一个光子的能量大于绿光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单位时间内照射到A 板的光电子的数少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B 板的光电子的数,则单位时间内由B 极板产生的光电子的数目更多些。

9、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调整电场强度E 和磁场强度B 的大小,使得挡板MN

上只有a 、b 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α射线

B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β射线

C 、射到b 点的可能是α射线或β射线

D 、射到b 点的可能是γ射线

【考点剖析】本题要求掌握α、β和γ三种射线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电场和磁场运动特点和规律,还

应了解三种射线在医疗、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有很多应用。

【详细解析】答案:C 。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或磁场中不受场的作用,只能射到a 点,D 错。调整E 和B

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α射线的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β射线的沿直线前进,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和洛仑兹力平衡,即qE =qvB 。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调节使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有可能射到b 点;当调节使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小的α粒子也向右偏转,也有可能射到b 点,A 、B 错,C 对。

【变式练习9】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的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同位

使放射源和探测器间相隔很小一段距离,若它们间空气中烟尘浓度大于某一设定临界值,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强度将比正常情况下小得多,从而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触发电铃,可预防火灾。为此应选取表中哪一种放射性元素做放射源?( )

A 、钋210

B 、镅241

C 、锶90

D 、锝99

【解析】答案:B 。相距很近的放射源和探测器间的烟尘对β射线和γ射线的穿透几乎毫无影响,而α射线

在空气中只能飞行几厘米,因此放射源和探测器间的烟尘浓度的变化会对探测器接收到的α射线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应选择辐射α射线的放射源。另一方面,预防火灾放装置应能在很长时间内稳定工作,则放射源中放射元素的半衰期应比较长。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应采用镅241作为放射源。

10、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考点剖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动能、原子的势能、原子的能量、电离能、辐射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容易混淆,需要仔细辨析,认真区别;原子的能级、原子发光等问题都应很好地掌握。

【详细解析】答案:BC 。氢原子放出光子时,电子向较低能级跃迁,r 变小,则电子的动能变大,原子势能

减少,原子能量变小,选项B 正确;氢原子吸收光子时,电子向较高能级跃迁,r 变大,则电子的动能变小,原子势能增加,原子能量变大,选项C 正确。

【变式练习10】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

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

简化表示为2n

A E n -

=,式中n =1,2,3 … 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A 、A 163 B 、A 167 C 、A 1611 D 、A 16

13 【解析】答案:C 。铬原子n =2跃迁到n =1能级,相应能量:A A A E E E 43)1

(22212=---=-=?, 处于n =4能级的铬原子脱离原子时,需要的能量为:A A E E 1614

024/4==-=,因此俄歇电子的动能是:A E E 1611/4=-?,所以选项C 正确。

二、实验题

11、油酸的分子式为C 17H 33COOH ,它的一个分子可以看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 17H 33,另一部分是COOH 。COOH 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而COOH 部分留在水中,油酸分子就直立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单分子油膜。

现按体积m ∶n 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置于容器中,还有一个充入约2cm

深水直径约0.4m 的浅圆盘,一支滴管,一个年代己久、刻度线磨损不清仅存刻度线V 的

量筒。 (1)、要让油酸滴能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则滴下的油酸滴体积不能大

m 3。(保留1位有效数字)

(2)、请简要补充下述估测油酸分子大于的实验步骤(用字母表示相关量)。 ① ;

②在水面上均匀撒下痱子粉薄层,用滴管将一滴酒精油酸溶液滴入浅盘,稳定后将薄膜轮廓描绘到坐标纸

上,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S ,则油膜面积可记为 ;

(3)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d = 。

【考点剖析】“油膜法”是测定分子直径的基本方法,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唯一的一个热学实验。应理解该

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详细解析】(1)、1×10-11(∵ 油酸滴体积31131021026.110)4.021

(m m V --?=???=π)

(2)、①用滴管向量筒内加入N 滴酒精油酸溶液,使溶液体积达到V ;②8S 。

(3)、)

(8n m NS nV +(∵ V n m n N d S ?+=??8) 【变式练习11】(1)、如图所示是医院用A 、B 两个瓶子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的示意图。在输液过程中,

瓶药液先用

完。随着液面下降,A 瓶内C 处气体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2)、用“油膜法”可以估测分子的大小:滴入盛水培养皿

中的油酸溶液所含纯油酸体积为 4.0×10-6cm 3,将培养皿水平

放在边长为1cm 的方格纸上,水面上散开的油膜轮廓如图所示,该油膜面积为 cm 2,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约为 m 。

【解析】(1)答案:A ;增大。在输液过程中,两瓶瓶口处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强。随着药液的流出,B

瓶口处压强减小,A 瓶中药液将流入B 瓶,B 瓶药液体积不变,直到A 瓶药液先用完。因为A 瓶口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所以随着液面下降,

A 瓶内C 处气体的压强将增大。

(2)答案:60,10107.6-?。

12、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装置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

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四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间的距离△x

=0.960mm ,已知双缝间距为d =1.5mm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

1.00mm

,则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λ=

nm 。

【考点剖析】本实验要求正确地使用螺旋测微器和读数,并要知条纹间距与双缝间距、双缝到屏的距离和光

波的波长的关系。

【详细解析】答案:1.130,480

。由λd

L x =?,可算出对应的光波的波长λ。 【变式练习12】(1)、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

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同一级圆环的半径变大(例如从中心数起的第二道亮圆环),则应( ) A 、改用表面弯曲得厉害一些的凸透镜

B 、改用表面不太弯曲的凸透镜

C 、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

D 、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照射 (2)、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偏振片P 、Q 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

偏振片Q ,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 通大

气A B C D 010

15↓↓↓↓↓

入射光甲乙

A 、光波是电磁波

B 、光波是横波

C 、光波是纵波

D 、光波是概率波

【解析】(1)、答案:BC 。这个现象是由于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向上反射的光和下面的玻璃平面向上反射的光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同一级圆环所对应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相同(第二道亮圆环的路程差为2λ),改用表面不太弯曲的凸透镜或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牛顿环的半径将变大。

(2)、答案:B 。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波是横波。

三、计算题

13、取一个横截面积为3dm 2圆筒,筒内装水0.6kg ,用来测量射到地面的太阳能。在太阳光垂直照射2min 温度升高10C ,已知射到大气顶层的太阳能只有45%到达地面,另外55%被大气吸收如反射,而未到达地面,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11m 。请估算太阳辐射的功率。

【考点剖析】本题关键在于建立物理模型:由“点”及“面”,主要考查“建模”和估算能力。

【详细解析】在太阳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获得的太阳能为:

2223/700/10

360216.0102.4m s J m s J tS T cm E ?=???????=?=?- 太阳辐射的功率为:W W r E

P 262112105.4)105.1(14.3445

.07004?=????=??=πη 【变式练习13】在高h =0.8m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 =2kg 的木块,一颗质量m =10g 的铅弹从水平方向射中木块,把木块打落在地面上,落地点与桌边的水平距离s =0.4m 。铅弹射中木块后留在木块内,铅的比热c =1.3×102 J /kg ·0C ,g =10m/s 2。设增加的内能有η=60%使铅弹温度升高,铅弹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解析】铅弹射中木块后与木块一起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s m g h s v /12/

== 根据动量守恒,可得铅弹射入木块时速度为:s m v m M m v /10220?=+=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J v M m mv E 2220102)(2

121?=+-=? 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增加的内能,则:C cm

E t 092=?=?η

14、如图所示为一种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容器中间是隔板,隔板上开一个矩形窗口,恰好装进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可自由绕轴转动,轴装在隔板上。隔板左边盛水银,右边盛水。方案设计者认为,圆柱体左右两半分别受到水银和水竖直向上的浮力,而水银对圆柱体的浮力大于水对圆柱体的浮力,这两个浮力的作用线与圆柱体转轴等距,所以圆柱体将在这两边浮力的力矩作用下(合力矩不为零),顺时针转动起来,于是这种永动机便产生了。能量守恒定律已证明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请指出这种永动机的原理错在哪里?

【考点剖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因此关键在于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指出这类永动机设计原理、构造的错误。

【详细解析】浮力的实质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这种压力本质为弹力)的合力或压力之差。而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水银和水对圆柱体的压力的方向都垂直于圆柱表面指向轴心,其合力即浮力的方向也一定通过圆柱体的轴心,圆柱体两边受到的浮力都不产生力矩,因此圆柱体不会转动。

【变式练习14】在宇航舱中,有一块舱壁面积为A ,舱内充满CO 2气体,且一段时间内压强不变。如果CO 2气体对板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垂直撞击平板形成的,假设气体分子中各有1/6的个数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运动。速率为v 的CO 2分子,与板壁碰撞后仍

以原速率反弹,已知宇航舱1L 体积中CO 2物质的量为n ,求气体对板壁的压强。

【解析】在△t 时间内与板壁向碰撞的CO 2分子的个数为

:→v v ↑↓↑↓↑↓↑↓↑↓

明Q P

A N n t v A N ??????=?3106

1 设CO 2分子与板壁碰撞产生弹力为F ,根据动量定理:N mv t F ??=??2,其中A

N m 3

1044-?=。 ∴344104410311031233232nAv n Av N m n Av F A =???=???=-,故:3

442

nv A F P ==。

15、如图所示,宽为a 的平行光束从空气斜向入射到两面平行的玻璃板上

表面,入射角为450。光束中包含两种波长的光,玻璃对这两种波长的光的折射率分别为5.11=n ,32=n 。

(1)、求每种波长的光射入玻璃上表面后的折射角;

(2)、为使光束从玻璃板下表面出射时能分成不交叠的两束,玻璃的厚度至少为多少?并画出光路示意图。

【考点剖析】本题要求掌握光的折射定律、不同色光折射率的特点,考查作图能力及相关的数学知识。

【详细解析】(1)、设折射角分别为r 1、r 2,由r

i n sin sin =,得: 3245sin sin 101==n r ,6

645sin sin 202==n r ∴ 32

a r c s i n 1=r ,66arcsin 2=r (2)、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02145cos tan tan a r d r d =-, ∴ a r r a d 371010745cos )tan (tan 0

21+=-= 【变式练习15】如图所示,某三棱镜的横截面是一个直角三棱镜,∠A =900,∠B =300,∠C =60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底面BC 涂黑。入射光

沿平行于底面BC 的方向射向AB 面,经AB 面和AC 面折射后出射。

(1)、求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延长线间的夹角δ; (2)、为使上述入射光线能从AC 面出射,折射率n 的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1)、设光在AB 面上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α,在AC 面

上入射角为β、折射角为r 。其中i =600,α+β=900。由折射定律: n n i 23s i n s i n ==α,2

34cos sin sin 2-===n n n r αβ 由030)()(-=-+-=r r i βαδ,0230234arcsin --=n δ (2)、要使光线能从AC 面出射,应有1sin ≤r ,即12

342≤-n ,所以27≤n 。

16、一只功率为1W 的灯泡均匀地向周围辐射平均波长为10-6cm 的光,求距灯泡10km 处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上每1cm 2面积内每秒通过的光子数。

【考点剖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物理模型,并结合能量守恒的观点,是解决有关光子问题的基本方法。

【详细解析】把灯泡看作点光源,若不考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则以光源为中心的每个球面上每秒通过的总能量为:E =Pt =1×1J =1J 。

设距光源s 处垂直于光线每1m 2面积内每秒通过的能量为:24s E E s π=

每个光子的能量λc

h E =0,则垂直于光线每1cm 2面积内每秒通过的光子数为:

个32834232

62

2201001.4 1010

31063.6)1010(410101 10410?=?????????=?=?=------ππλhc

s E E E n S 【变式练习16】实验室用功率P =15W 、光波波长λ=2537×10-

10m 的紫外灯演示光电效应,阴极离光源d

=0.5m ,原子半径为r 0=0.5×10-10m 。估算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每秒接收到的光子数。

【解析】把灯看作点光源,假定它均匀地向四周辐射,则阴极表面每个原子半个圆面上得到的光能量为:J J d r Pt E s 2022

102201075.35

.04)105.0(1154--?=????=?=ππ。 每秒钟到达阴极表面每个原子半个圆面上的光子数为:

个个05.01031063.61025371075.383410

20=??????==---hc E n s

λ

17、已知Ra 226

88、

Rn 22286、He 42的原子量分别是226.0254、222.0175、4.0026。求在Ra 22688的α衰变:He Rn Ra 42222

86226

88+→中放出的能量是多少焦耳?如果这些能量都以核和核的动能形式释放出来,放出的粒子的

速度多大?

【考点剖析】核能的计算是原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中都有核能释放。计算核能通常有两种方法: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计算核能,或者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计算核能。

【详细解析】衰变后质量亏损为:u u u u m 0053.0)0026.40175.222(0254

.226=+-=?,放出的能量为:J MeV MeV mc E 132109.79.450.9310053.0-?==?=?=?。

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速度为v ,Ra 226

88的质量为M ,速度为V ,由动量和能量守恒有:

MV mv =,E MV mv ?=+222

121 ∴ s m s m m M m E M v /105.1/10

66.14226109.72222)(272713

?=??????=+?=-- 【变式练习17】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 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α粒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试求衰变过程中的释放的总能量。(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解析】设α粒子、新核的速度分别为v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R

v m qvB 2

= 在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M -m )V =mv

α粒子和新核动能都来自于质量亏损,则:2222

1)(21mv V m M mc +-=? ∴ 衰变过程中的释放的总能量为:)

(2222m M m M R B q E -=?

18、在一原子反应堆中,用石墨(碳)作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已知碳核的质量是中子的12倍,假设把中子与碳核的每次碰撞都看作是弹性正碰,而且认为碰撞前碳核都是静止的。

(1)、设碰撞前中子的动能为E 0,经过一次碰撞,中子损失的能量是多少?

(2)、至少经过多少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能小于10-6E 0?(lg11=1.041,lg13=1.114)

【考点剖析】原子核物理内容虽不多,但由于与力学、电学、光学及热学知识联系密切联系,原子核物理的综合问题是近年命题的一个热点。本题主要考查弹性碰撞的知识在中子的发现中应用。

【详细解析】(1)、设中子的质量为m ,初速率为v ,碳核的质量为M ,M =12m =Am 。一次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为v /,碳核的速率为V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则:

//AmV mv mv +=,2/2/2212121AmV mv mv +=, ∴ v A A v )1

1(/+--= 第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E 1与初动能E 0之比为:201)1

1(+-=A A E E 损失的能量为:002021016948)112112(1)11(1E E E A A E E E =?????

?+--=??????+--=-=? (2)、同理可推得第n 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E n 与初动能E 0之比为:

n n A A E E 20)11(+-= 将E n =10-

6E 0, A =12,代入上式可得:1.41211lg 13lg =-=n ,即至少经过42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能小于10-6E 0。

【变式练习18】带电粒子在“云室”中运动时,可呈现其运动径迹。将“云室”放在匀强电场中,通过观察分析带电粒子的径迹,可以研究原子核发生衰变的规律。现将一个静止的放射性14C 放入上述装置中,当它发生衰变时,可能放出α粒子或电子或负电子。所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经过相等时间所形成的径迹如图所示,发生衰变后的瞬间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E 垂直,a 、b 均表示长度,则

(1)、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粒子是 。

(2)、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 (填①或②)。

(3)、简要推导发生衰变后的瞬间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动能之比。

【解析】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在匀强电场中都做类平抛的运动。设粒子与反冲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电量分别为q 1、q 2,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t v b 1=,12124m Et q b =;t v a 2=,2

2

222m Et q a = 衰变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1v 1=m 2v 2,根据电荷守恒可得:q 1+q 2=6e

由以上各式,得:q 1=4e ,q 2=2e 。

可见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粒子是α粒子,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②。

14C 的衰变方程为:Be He C 104

4

2146+→,动量p 和动能E k 的关系为:m p E k 22=,则粒子与反冲核的动能之比为:2

51221==m m E E k k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最新高考物理选择题冲刺练习(带答案)

专题一力与物体平衡 高频考点一受力分析物体的静态平衡 例1如图所示,水平推力F使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则( ) A.物体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 B.物体可能受3个力的作用 C.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选B.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若F cos θ=G sin θ时,物体在水平推力、重力、斜面支持力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若F cos θ>G sin θ(或F cos θ<G sin θ=时,物体仍可以静止在斜面上,但物体将受到沿斜面向下(或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综上所述B对. 【变式探究】(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体B置于斜面体C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物体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定滑轮通过细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B可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B.斜面体C与地面之间可能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C.细杆对定滑轮的作用力沿杆竖直向上 D.将细绳剪断,若物体B仍静止在斜面体C上,则此时斜面体C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高频考点二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例1】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2020届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物理(经典版)文档:选择题专练(二) 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专练(二) 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9·广东汕头高三一模)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目前核 U+x→144 56Ba 电站使用的核燃料基本都是浓缩铀,有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235 92 +8936Kr+3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是α粒子,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 B.x是α粒子,穿透能力比较弱 C.x是中子,中子是卢瑟福通过实验最先发现的 D.x是中子,中子是查德威克通过实验最先发现的 答案 D 解析根据该反应的特点可知,该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为中子,故A、B错误;根据物理学史可知,卢瑟福发现了质子,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中子是查德威克通过实验最先发现的,C 错误,D正确。 2.(2019·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三月综合质检)如图所示,游乐场中有一半球形的碗状装置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装置的内半径为R,在其内表面有一个小孩(可视为质点)从底部向上爬行,小孩与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设小孩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小孩沿该装置缓慢向上爬行的最大高度是() A.0.2R B.0.25R C.0.75R D.0.8R 答案 A

解析 设小孩爬到最高处时,小孩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小孩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θ=37°,又由几何关系得,最大高度h =R -R cos θ=0.2R 。故A 正确。 3.(2019·河南省郑州市一模)甲、乙两个同学打乒乓球,某次动作中,甲同学持拍的拍面与水平方向成45°角,乙同学持拍的拍面与水平方向成30°角,如图所示。设乒乓球击打拍面时速度方向与拍面垂直,且乒乓球每次击打球拍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击打甲的球拍的速度v 1与乒乓球击打乙的球拍的速度v 2之比为( ) A.63 B. 2 C.22 D.33 答案 C 解析 由题可知,乒乓球在甲、乙的拍面之间做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的特点可知,乒乓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乒乓球击打拍面时速度与拍面垂直,则在甲处:v x =v 1sin45°,在乙 处:v x =v 2sin30°,所以v 1v 2=v x sin45°v x sin30°=22,故C 正确。 4.(2019·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生活中可以通过霍尔元件来测量转动物体的转速。在一个转动的圆盘边缘处沿半径方向均匀地放置四个小磁铁,其中两个N 极向外,两个S 极向外,如图甲所示分布。在圆盘边缘附近放置一个霍尔元件,如图乙所示。当电路接通后,会在a 、b 两端产生电势差,经电路放大后得到脉冲信号。已知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 ,若忽略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则( )

(推荐)上海高考物理专题电路

上海高考物理专题电路 【高考考点梳理】 一.多用电表 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多用电表。目前常用的多用电表主要有指针式和数字式多用电表。 2 .多用电表的原理 多用电表是一种多用仪表,一般可用来测量直流和交流电流、直流和交流电压以及电阻等,并且每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 (l)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原理和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原理相同。 (2)测量电阻:内部电路原理如上右图所示,其原理是根据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测量,即I=E/(R+r+R g+R x). 式中R、r、R,均为定值电阻,不同的R x对应不同的电流I(当然电流I和被测电阻R x不是正比的关系,所以电阻值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如果在刻度盘直接标出与电流I对应的电阻R x值,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被测量电阻的阻值。 (3) “调零”原理:当两表笔接触时,R x=0,此时电流调到满偏值I g=E/(R+r+R g)(最大值),对应电阻值为零. (4)中值电阻:(R+r+R g)是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内阻,当被测电阻R=R+r+R g时,通过表头的电流I=I g/2,即通过表头的电流为满偏电流的一半,此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所以一般叫欧姆挡的内阻称为中值电阻. 3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 1 )测量电流时,跟电流表一样,应把多用电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对于直流电,必须使电流从红表笔流进多用电表从黑表笔流出来。 ( 2 )测量电压时,跟电压表一样,应把多用电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对于直流电,必须用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点,用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点。 ( 3 )测量电阻时,在选择好挡位后,要先把两表笔相接触,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置,然后再把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应当注意:换用欧姆挡的另一个量程时,需要重新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才能进行测量。 4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1 )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 2 )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零。 ( 3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十”、“一”插孔。 测电压 ( 4 )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2.5V挡,测1.5V干电池的电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2020高考物理冲刺复习-专题11 近代物理初步(讲)

2020物理高考冲刺 复习必备 专题十一 近代物理初步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向: ①原子的能级跃迁;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③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④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⑤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选修命题会涉及有关原子、原子核或量子理论、动量问题,且动量问题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其它问题则以填空或选择性填空形式出现.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模型 特别提醒:(1)原子的跃过条件:h ν=E 初-E 终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2)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

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 知识点二、原子核的变化 1.几种变化方式的比较 2.各种放射线性质的比较 3.三种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图13-1 如图13-1所示,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都是β比α的偏转大,γ不偏转;区别是:在磁场中偏转轨迹是圆弧,在电场中偏转轨迹是抛物线.如图13-1丙图中γ肯定打在O点;如果α也打在O点,则β必打在O点下方;如果β也打在O点,则α必打在O点下方. 知识点三、核力与质能方程的理解 1.核力的特点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远大于库仑力.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3)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2.质能方程E=mc2的理解 (1)质量数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核反应中质量数、电荷数都守恒,但核反应中依然有质量亏损. (2)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并不是这部分质量消失或质量转化为能量,质量亏损也不是核子个数的减少,核反应中核子的个数是不变的. (3)质量亏损不是否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γ射线虽然静质量为零,但动质量不为零,且亏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 特别提醒:在核反应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质量不守恒,核反应中核能的大小取决于质量亏损的多少,即ΔE=Δmc2. 高频考点一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例1.图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以及从n=3、4、5、6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四条光谱线,已知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二十天必考热点冲刺训练专题01 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二十天必考热点冲刺训练 专题01 物理学史、物理方法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开普勒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出行星运动规律 B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全面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规律 C .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 .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答案】C 2.(2019年江西新余质检)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用Δv Δt 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答案】D 3.(2019年陕西长安一中质检)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 B .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 C .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观察到了小球合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牛顿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答案】B 4.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牛顿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卡文迪许首先通过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 5.(2019年甘肃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D.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极连续变化”的观点 【答案】C 6.(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高考物理经典专题:时间与空间

高考物理经典专题:时间与空间 力与运动 思想方法提炼 一、对力的几点认识 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 2.力的效果 (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动力学效应: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E k=W 3.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 (2)按照次序画受力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先场力、后接触力. (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 (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的某个方向. 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1.F=0时,加速度a =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恒量:F与v在一条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 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2.特殊力:F大小恒定,方向与v始终垂直——匀速圆周运动 F=-kx——简谐振动 四、基本理论与应用 解题常用的理论主要有: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规律等.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的是宏观低速下物体的运动,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天体的运行、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且常与电场、磁场、动量守恒、功能部分等知识相结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冲刺练习卷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冲刺练习卷1.如图3所示,人站在自动扶梯上相对扶梯静止不动,随扶梯向上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对人做负功 B.摩擦力对人做正功 C.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D.合力对人做功为零 2.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W F2>4W F1,W f2>2W f1 B.W F2>4W F1,W f2=2W f1 C.W F2<4W F1,W f2=2W f1 D.W F2<4W F1,W f2<2W f1 3.如图4所示,四个相同的小球A、B、C、D,其中小球A、B、C位于同一高度h处,A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小球沿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C小球做平抛运动,D小球从地面开始做斜抛运动,其运动的最大高度也为h。在每个小球落地的瞬间,其重力的功率分别为P A、P B、P C、P D。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图4

A.P A =P B =P C =P D B.P A =P C >P B =P D C.P A =P C =P D >P B D.P A >P C =P D >P B 4.(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从距地面高h 处自由下落,经历时间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 秒内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 2t 212 B.t 秒钟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mg 2t C.前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与后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之比为1∶2t 2t 2 D.前秒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与后秒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t 2t 2 5.(多选)太阳能汽车是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当太阳光照射到汽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汽车前进。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速度为v 时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保持不变。之后汽车又继续前进了距离s ,达到最大速度v max 。设汽车质量为m ,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 v max B.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fvt C.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mv -mv 2122max 12 D.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合力所做的功为mv 12 2max 6.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匀速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7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策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 (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

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语的理解,所谓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