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强化A_O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沸石强化A_O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沸石强化A_O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第4卷 第3期环境工程学报

V o l .4,N o.3

2010年3月

Ch i n ese Jour nal of Env iron m enta lEng ineeri n g

M ar .2010

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氨氮

去除机理研究

成官文1

吴志超2

黄翔峰2

章非娟

2

(1.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桂林541004;

2.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 要 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实验研究表明,沸石对配水氨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特征可以通过F rend lich 和L ang m uir 吸附等温线表征,但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较配水吸附要复杂。由于沸石能与微生物构成沸石 生物复合体,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改善了A 段的反硝化作用和O 段的硝化作用。吸附饱和的铵沸石在硝化细菌和电导率的协同作用下,经好氧曝气4 5h ,能再生69 8%。在A 段,进水氨氮浓度较高,沸石吸附氨氮,提高污水碳氮比,促进生物反硝化;进入O 段,在盐度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混合液氨氮浓度因为生物降解而逐渐降低,不断打破铵沸石的吸附 脱附平衡,铵沸石不断释放氨氮而得到充分的再生。

关键词 沸石活性污泥法 A /O 生物脱氮工艺 脱氮机理 中试研究 城市污水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108(2010)03 0540 07

A study on a mmoni a re m oval m echanism s of A /O bi ologi cal

nitrogen rem oval process w ith enhance m ent of zeolite

Cheng Guanw en 1

W u Zh ichao 2

H uang X i a ngfeng 2

Zhang Fe ijuan

2

(1.D epart m ent ofRes ources and Env i ron m en talEng i neeri ng ,Gu ili n U n i vers it y of Technol ogy ,Gu ili n 541004,Ch i na ;

2.S t ate Key Laboratory of Po ll uti on Con trol and R esources Reu se ,TongjiU n i vers it y ,Shanghai 200092,Ch i na)

Abst ract The pil o t sca le test o fA /O bio l o g i c al n itrogen re m oval processw ith the enhance m ent o f the zeo

lite de monstrated that zeolite had a good absorpti v e property on the prepared w ater sa m ples w it h a mm onia .The ab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w 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rendlich and Lang m uir adso r pti o n isother m s .The adsor pti o n of a mm onia i n t h e se w age w as m ore co m plicated than the pure w ater sa m ples that prepared i n accordance w ith the specified pr oportion in t h e lab .Because zeo lite b iolog ical co m plex w as co m posed of zeo lite and m i c roor gan is m s ,it would increase the num ber of n itr obacteria and den itrify i n g bacteria i n the syste m.Further m ore ,it w ould i m prove den itrification o f anaerob i c zone and n itr ificati o n of ox ic zone .The a mm on i u m saturated zeo lite w as treated under t h e synerg is m of n itrobacteria and e lectrica l conducti v ity w ith 4 5h aerob ic aeration peri o d .It could be re generated about 69 8%.Zeolite w as acted as t h e a mm onia adsor bent and m icrob i a l carrier .W hen the a mm on ia concentration o f i n fluen tw as high ,zeo lite w ou l d adsor be a mmonia and i n crease the C /N of the se w age to facili tate b i o l o g ica l denitrificati o n ;wh ile i n the ox ic zone ,the a mm onia concentration of m i x ed liquid w ould be de creased w ith the b i o deg radati o n under the synerg is m of sali n ity and m icr oorganis m s .Thus ,this striked t h e ad sor pti o n and desorption equili b riu m o f a mm on i u m zeo lite ,and the a mmonium zeolite would be regenerated suffi cientl y fro m the constantl y re leased a mm on ia .

K ey w ords zeo lite activated sl u dge process ;A /O biolog ical nitrogen re m oval process ;a mm on ia re m oval m echanis m s ;pilot scale tes;t munic i p al se w age 基金项目:国家 86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3AA601020);

上海市水务局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800ZL032)

收稿日期:2009-05-06;修订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成官文(196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研

究工作。E m ai:l chenggw@gl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4899291.html,

在20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建设了一些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但随着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这些污水处理厂因不能脱氮除磷而受到关闭闲置的可能。为了发挥这些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使其具有脱氮功能和除磷效果十分重要。沸石

第3期成官文等: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作为架状结构的多孔性含水铝硅酸盐晶体,能够吸附和截留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分子[1]

,

包括氨氮、颗

粒有机物以及胶体物质等。

当其投加于普通活性污泥中,能成为微生物的载体,使之形成生物膜,促进较长世代微生物如硝化

菌和亚硝化菌等的存在,以强化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氨氮硝化

[2~5]

。此时,若适当投加化学除磷剂,原

有污水处理工艺就能够实现脱氮除磷[6~9]

。为此,

拟对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中试研究,以期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改造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 实验条件与方法

1 1 实验工艺流程和运行参数

中试装置3组并联运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实验在上海某污水处理厂进行。具体工艺运行参数为单池进水流量Q =1 2m 3

/h ,水力停留时间5h(A 段1 25h 、O 段3 75h),污泥回流100%,混合液回流200%,泥龄25d 。池1混合液MLSS 8.8~13 2g /L 、含沸石5~6g /L ;池3混合液MLSS 5 7~8 73g /L 、含沸石3~4g /L ;池2为对比组。

图1 中试工艺流程图

F i g 1 F l ow chart o f pil ot sca l e test process

1 2 进水水质

实验进水为初沉池出水,pH 6 7~7 2,COD 73~333m g /L ,氨氮11 89~55 43m g /L,总磷1 25~8 90m g /L ,SS 56~266m g /L,水质24h 波动范围较大。1 3 实验材料

沸石为浙江缙云产180目天然沸石。实验前在烘箱中105!烘制4h ,并置于干燥皿中保存;吸附实验用水为特制高纯水,吸附质氨氮系分析纯NH 4C ,l 其中示踪剂15

NH 4C l 系上海化工研究院生产(99 28ato m %);脱附剂N a C l 为分析纯。1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4 1 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平衡的研究

实验取高纯水8L ,水温30!,配制成40m g 的氨氮配制液,分别按1L 分配于8个1L 的烧杯中,并置于6联搅拌机上,待搅拌机按100r/m i n 稳定运行时分别投加4g /L 烘干的180目沸石,再分别搅拌10、15、20、30、60、120、180和240m i n 。澄清后取上清液,并回收沸石,供分析。

1 4

2 沸石对城市污水氨氮的吸附研究

实验方法同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平衡的研究,但吸附质为中试试验所在地某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

1 4 3 饱和铵沸石的解吸和生物再生

饱和铵沸石化学解吸(或脱附)研究是在适宜脱附电导率下对吸附饱和的铵沸石搅拌解吸30m in ,后取上清液和回收沸石分析。铵沸石生物再生采用硝化细菌再生。含硝化细菌活性污泥取自池二O 段混合液,经二次高纯水洗涤和离心后投加

于再生沸石中,并补充等量生理盐水(使之调解至

相同的电导率582uS /c m )进行再生,再生实验水温28!。

1 4 4 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分别取装置A 段、O 段末端出水和二沉池出水进行NH +

4 N 、NO -3 N 和NO -

2 N 测定;硝化细菌在28~30!条件下培养20d ,M PN 计数;并分别用Griess 试剂和二苯胺试剂检测硝化细菌,出现红色管时亚硝酸细菌记为阳性管,出现蓝色时硝酸细菌记为阳性管。反硝化细菌采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在37!条件下培养10d ,MPN 计数,杜氏小管中有气泡时为阳性,无气泡时为阴性。分别查M PN 指数表,换算成以VSS 单位的数据。同时,取稳定运行

时各池活性污泥,在2000r/m i n 条件下离心,弃去

上清液,以消除污水中原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配制好的氯化铵溶液、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 H 值至

7 5,并预曝气0 5h 以上,恒温,进行硝化速率测定实验。每0 5h 取样一次,取好后的样品立即加

98%的浓硫酸(每10mL 加0 05mL 硫酸)以中止反应的进行,然后测定样品的NO -3 N 、NO -

2 N 和污泥的M L VSS 。

1 5 分析测试项目

分析测试项目有进水水质,A /O 池各段出水COD 、NH +

4 N 、NO -3 N 、NO -2 N 、电导率、MLSS 、MLVSS 和二沉池出水水质及SS 等,各指标均采用

国家环保局标准方法[10]。15

N 水样和沸石样在中国

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质谱室测试。

541

环境工程学报第4卷

2 结果讨论

2 1 沸石吸附容量和吸附特性的研究

沸石作为一种吸附剂,其吸附作用和效果是通过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的。通常采用Frend lich 和Lang m uir 吸附等温线对吸附过程、吸附容量进行表征。图2为沸石吸附氨氮后含氨氮溶液中氨氮的变化曲线。在11!条件下,沸石吸附氨氮的平衡时间为30m in 。15

N 示踪剂(99 28ato m %NH 4C l)沸石吸附速率和吸附时间的关系曲线显示具有类似的吸附效果,且吸附速率较普通NH 4C l 更快、吸附量更大。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以30m i n 作为沸石吸附平衡时间,在30!条件下,采用38 78m g /L 高纯水配制NH 4C l

溶液进行沸石吸附能力试验。不同沸石含量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可以用

Frend lich 等温方程式表征(q

=1 268C 3.508

),Frend li ch 常数K 和n 分别为1 268和1 835,为单分子吸附。由于1/n 略大于0 5,说明吸附质易被吸附。同样,沸石的吸附还可以用Lang m u ir 等温方程式表征。此时,Lang m uir 常数a 和b 分别为0 016和2 5,为单分子吸附,沸石单分子饱和吸附量为2 5m g 氨氮/g 沸石。

(30!,沸石4g /L,NH 4C l 浓度40mg /L )图2 氨氮吸附速率与吸附时间的关系F i g 2 R e l a tionsh i p be t w een adsorp tion ra te and

adso rpti on ti m e o f a mm onia nitrogen

2 2 沸石对城市污水氨氮的吸附研究

图3为沸石吸附初沉池出水膜过滤液的实验结果。沸石投加量为4g /L ,水温18!,p H 值7 1。结果显示沸石对污水中的溶解性COD 吸附只发生在前5m i n ,之后很少吸附,而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从吸附速率看,溶解性COD 在前5m i n 的吸附速率5m g /(L ?m i n ),氨氮在前30m in 的吸附速率0 16m g /(L ?m i n ),但之后氨氮的吸附速率逐步降低;从吸附量看,污水中氨氮的吸附量较高纯水配制液明显降低。图4为沸石对初沉

池出水的吸附实验结果。对于含有非溶解性C OD 的废水,沸石对氨氮和COD 的吸附成反比,COD 浓度越

高,沸石对C OD 的吸附量逐步增加。说明非溶解性COD 在废水表面的粘附对氨氮的吸附有显著影响。

2 3 铵沸石的解吸和生物再生

在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中,氮的来源及其生物代谢途径较为复杂。为避免这些氮源的影响,采用15

N 进行示踪研究。吸附15

N 饱和沸石的再生结果显示(表1),在电导率为600 S /c m 时,10m i n 时间就能再生近40%的吸附能力;其不同电导率条件下30m in 解吸结果显示(表1),沸石

的再生能力与电导率密切相关。电导率高,其再生

效果好。图5为不同电导率条件下解吸1h 的结果。在沸石具有相同吸附量的条件下时,铵沸石解吸量与电导率密切相关(R 2

=0 91),说明电导率(或盐度)对氨氮解吸或脱附有显著的影响。

图5 吸附量为9 14mg /g 时1h 的解吸量F ig 5 One hour deso rpti on a m ount a t adso rpti on

a m ount o f a mmon i an o f 9 14m g /g

542

第3期成官文等: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表1 电导率为600 S/c m时饱和沸石15N的再生效果

Table1 R egenera ti ve effect of satu rated zeolite15N

at600 S/c m of e lectr ica l conduc ti v ity

脱附时间(m i n)再生液中15N含量

(m g/L)

沸石再生率

(%)

58.9332.2 1010.6738.5 1510.9339.41 3011.0739.9 6011.4741.4

备注饱和沸石15N

吸附量

6 93m g/g

铵沸石生物再生采用硝化细菌再生。图6为吸附量为10 5m g/g的饱和沸石在池2活性污泥和充分曝气条件下的生物再生结果。再生结果显示,活性污泥的再生速度较快,能够再生80%以上的吸附能力。其中前4h再生了60%,后12h仅再生了20%。15N示踪剂生物再生结果显示,吸附了6 93m g/g的饱和铵沸石,经过池2活性污泥的好氧作用(曝气4 5h),脱附了4 84m g/g的15N,再生了 69 8%的吸附能力,具有很好的生物再生能力。可见,经过硝化细菌生物再生(曝气4~4 5h),可使饱和铵沸石在电导率解吸的基础上再提高20%~ 29 8%。盐度或电导率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铵沸石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图6 沸石生物再生后混合液中的硝酸氮含量

F i g 6 N itric nitrogen conten t i n li qui d m i xture

after zeo lite bio l og i ca l regenera ti on

2 4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表2为中试全年氨氮硝化及其去除结果。各池在A段、O段以及二沉池出水的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年均值较为接近,但沸石强化工艺各组好

表2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全年各池O段氨氮去除情况

Table2 Re m oval effect of annual a mm on i a n itrogen in each tank of A/O

b iological n itrogen re moval process enhanced by zeolite(m g/L)

工况

进水

NH+

4

COD

A段出水

NH+

4

NO-

2

NO-

3

N

O段出水

NH+

4

NO-

2

NO-

3

N

二沉池出水

N H+

4

NO-

2

NO-

3

N 124.551770.800.1817.2718.250.910.1917.3018.400.490.2614.9115.66 224.78163 4.460.656.0011.113.570.677.0111.255.091.014.3210.42 323.28183 4.630.3810.4815.493.870.3412.2016.413.840.3212.9217.08

池1418.121120.780.158.159.080.830.1211.9012.850.690.1212.3413.15 522.8117113.510.456.0019.9612.410.618.5621.5812.980.807.3721.15 624.09181 6.020.8715.7522.645.770.8915.8322.496.390.4516.0622.90 731.30215 6.300.5118.2025.016.050.3320.9027.287.060.1520.2027.41 830.3723116.030.1510.0226.215.250.0610.4025.7115.560.0210.4226.00 124.55177 3.620.276.6110.502.690.298.8411.824.520.944.399.85 224.78163 5.300,534.7710.604.550.44 6.5911.586.261.044.7812.08 323.28183 5.930.4214.6921.045.330.3615.8821.576.010.3415.5521.90池2418.12112 1.140.6911.1813.011.120.6511.2112.980.950.7011.3813.03 522.8117116.020.937.6124.5616.780.697.8725.3417.360.798.2226.37 624.09181 5.981.6616.7923.435.33 1.4716.4423.245.521.3616.1323.01 731.3021512.900.6617.3530.9111.850.6618.2730.7813.860.5717.6832.11 830.3723112.300.288.8821.4610.790.129.3921.3810.960.048.0419.04 124.55177 2.300.289.4111.991.680.219.5611.453.070.995.249.30 224.78163 1.430.5316.3918.351.250.2318.0819.562.101.1613.8517.11 323.28183 3.930.1116.6920.732.810.0818.8921.784.530.2815.5920.40池3418.121120.950.1111.6612.721.050.1112.0913.251.100.1911.2512.54 522.8117112.930.275.1318.3311.470.2810.0021.7513.490.209.5323.22 624.09181 3.611.2614.2019.073.07 1.3914.1418.602.801.3214.3718.49 731.30215 6.050.4917.2023.743.090.3117.8021.204.690.2117.5022.40 830.3723115.250.2412.1027.5911.690.1512.4324.2710.980.1112.7023.79

注: N=[NH+

4]+[NO-2]+[NO-3]

543

环境工程学报第4卷

于对比组池2,其中较低沸石含量的池3又好于沸石含量较高的池1。据全年各工况MLVSS测定,3池全年平均值分别为3832、2307和3354mg/L,投加沸石的池1和池3微生物总量高于池2,因而促进了氨氮的硝化和去除。但池1全年MLSS为8854m g/L,远高于池3的全年5761m g/L。过高M LSS值会对含沸石活性污泥传质带来不良影响,因而其硝化效果反而低于池3,因此沸石活性污泥法需要控制适宜的沸石含量;从各工况运行结果看,各工况出水结果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工况运行条件、气温及其波动有关。低温运行和日温差变化较大时生物硝化作用弱,显示温度仍是生物硝化的主要控制性因素。生物硝化反应是由亚硝化和硝化2个过程完成的,因此,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的硝化作用应结合这两个过程进行分析。表2结果显示,池3去除的氨氮总量大于池1,而池1又大于池2,说明含沸石污泥把氨氮转化为硝酸氮的能力较对比组强。表2各工况O段出水中,池3和池1亚硝酸盐基本都低于池2,说明投加沸石利于亚硝酸盐的转化。

据W anner等[11]研究,污泥的反硝化活性可以采用污泥对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转化率来表示。在一个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系统中,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转化率越高说明该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越弱,不能及时的将硝化作用产生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反硝化掉;反之亦然,说明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作用。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转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 (NO-2 N+NO-3N)/- (NH+4 N)]# 100%(1)式中:

+ (NO-2 N+NO-3N)为进出水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增量(m g/L);

- (NH+4 N)为进出水氨氮的减量(m g/L)。

表3为中试全年各池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转化率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各池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转化率池2最高,池1次之,池3相对较低,说明池3,池1次之,池2较差,显示含沸石污泥的反硝化作用优于对比组;各池反硝化能力均不强可能与进水碳氮比偏低有关。中试试验全年的COD/NH+4仅7,碳源明显不足。

为弄清问题所在,同步在现场进行了反硝化与硝化小试实验,实验采用磁力搅拌,进水分别采用初沉池出水和浓缩池的上清液,进水水量0 5L,同时投加各池O段混合液1L、二沉池回流污泥0 5L,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1h、硝化水力停留时间3 5h。具体实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3组小试均有较高的TN去除率(73%以上),明显不同于中试结果,说明中试A段水动力学条件对TN去除有很大的影响。中试A段装有2台75k W/h的轴流式搅拌机,导致水流沿搅拌轴形成 同心圆,水力剪切作用弱,传质不好,并在 同心圆中心出现负压而大气复氧,进而影响反硝化作用。%进水B OD5/TN 对TN去除率产生了影响。当进水的B OD5/TN由2 05提高到2 62时,总氮去除率也得到相应提高。可见,控制反硝化段的溶解氧浓度,保持适宜碳氮比仍是保证反硝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各池硝化和反硝化能力的差异还可能与各池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有关。表5为各池硝化细菌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反硝化细菌数普遍高出硝化菌和亚硝化菌一个数量级,说明反硝化细菌在数量上仍远高于自养细菌;%含沸石组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一般高于对比组,但数量差距并不显著,因而其对应的氨氮去除效果略好于对比组。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反硝化细菌一般为异养细菌,其与硝化细菌相比不仅数量上,而且在生态位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沸石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沸石投加到活性污泥后利于各种微生物迅速繁殖,硝化细菌由于生长速度较慢,数量有所增加,

表3 中试各池全年氨氮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转化率统计表

Table3 R ercen t conversi on statistics of n itrate n itrogen and n itr te n itrogen of annual

a mm on i a n itrogen i n p ilot scale test of each tank(m g/L)

进水氨氮出水氨氮氨氮减量出水NO-2 N出水NO-3 N+ NO-x N!(%)池123.78 5.7218.060.3713.6314.0077.5池223.78 6.9216.860.7312.7713.5080.36池323.78 4.4919.290.5412.8013.3469.16 544

第3期成官文等: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表4 生物脱氮小试试验

Tab le4 Pil ot tes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 m oval

进水

初沉池出水

BOD

5

103 2m g/L,TN50 23m g/L

污泥浓缩池上清液

BOD

5

173 1mg/L,TN66 11m g/L

反硝化时间池1池2池3池1池2池3

A段(mg/L)30m i n 5.868.0314.3511.168.5713.55 45m i n7.007.0611.9312.3012.3711.15

O段出水TN(m g/L)13.3211.7113.5016.7216.1313.48

TN去除率(%)73.676.773.176.775.679.6

表5 各池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

Tab l e5 Nu m ber of n itrobac teria and den itrifying bacter i a i n each tank(个/g VSS)

时间

池1

A段O段

反硝化菌亚硝酸菌硝酸细菌

池2

A段O段

反硝化菌亚硝酸菌硝酸细菌

池3

A段O段

反硝化菌亚硝酸菌硝酸细菌

8月17日6.30#1093.63#107 2.30#108 2.41#1082.72#1071.63#108 2.85#108 3.26#1081.09#109 9月12日1.78#1098.56#1068.56#108 4.82#1086.23#1066.23#107 1.35#1097.70#1062.92#108 11月19日5.97#1096.18#107 1.11#108 1.08#1091.07#1071.93#108 1.04#109 5.71#1075.71#107 12月13日1.41#10108.35#1078.35#107 2.75#1082.79#1071.67#107 6.67#109 2.66#1071.26#108

的比例难于明显增加,因而强化生物硝化作用的效果是有限的。&投加沸石后,活性污泥系统中异养细菌也得到强化,沸石表面的异养细菌数量增多,形成有利于有机物降解和有机氮氨化的微环境,这为硝化细菌提供了充分的基质,并对硝化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投加沸石利于活性污泥松散,使溶解氧可以深入活性污泥的内部,氧的传质效果得到改善,并明显提高了硝化速率(表6)。

表6 不同温度下各池硝化速率

T ab le6 N itrification rate in each tank at

d ifferen t temperatures(m g NH

4

N/g M LVSS?h)温度(!)池1池2池3

12.20.9980.7020.991

182.346 2.2472.421

2 5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中氮的去除机理探讨

沸石为一种空旷骨架结构的硅酸盐,具有分子筛的选择吸附性能,其粗糙的表明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固定,为微生物提供生息空间和环境界面。在污(废)水处理中,水动力作用比较强烈,但由于粘滞作用或粘性底层的存在,沸石和水界面附近的对流受到限制,水的流态变得相对平缓,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并形成生物膜,从而构成了沸石 微生,具有了物理化学吸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

由图2可知,沸石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为2 5m g氨氮/g沸石。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为活性污泥微生物构造了一个高氨氮浓度的界面,从而利于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

由于铵沸石的解吸或脱附与电导率关系密切(图5),且能被生物很好再生(表2和表3),说明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饱和铵沸石的解吸或脱附是生物作用和物理作用的共同结果。因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沸石再生可以理解为污水中的盐度和混合液的微生物协同再生,并维持氨氮的吸附 脱附的动态平衡。在A/O工艺的O段,混合液吸附质浓度因为生物硝化而浓度降低,从而打破了沸石的吸附 脱附平衡,铵沸石中氨氮不断解吸或脱附而得到较为充分的再生,从而恢复对氨氮的吸附功能。当含再生沸石的污泥或混合液回流A段时,沸石重新吸附氨氮和粘附COD等,并在沸石表面形成了一个高梯度的基质区域,为沸石颗粒表面微生物的反硝化提高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

由于生物再生和药剂再生能使沸石的吸附能力

545

环境工程学报第4卷

再生80%左右。经生物和药剂再生协同作用后,沸石回流A 段时又恢复了原有的吸附能力,维持沸石在A 段和O 段的吸附 脱附动态平衡。故其作用机理可表示为图7

图7 沸石在强化A /O 生物脱氮和同步化学

除磷工艺中的作用机理

F i g 7 M echan i s m o f zeo lite i n strengthened A /O b i o logy denitrogenation and synchron ized che m i ca l

phosphorus re m oval process

3 结 论

(1)沸石对配水氨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特征可以通过Frendlich 和Langmu ir 吸附等温线表征。其吸附平衡时间为30m i n ,为单分子吸附,

饱和吸附量为2 5mg 氨氮/g 沸石。

(2)沸石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吸附较纯水配水中的吸附要复杂。污水含有一定量的非溶解性颗粒状COD,其能与微生物一起大量粘附附着在沸石表面,并对氨氮吸附形成阻碍,导致沸石对氨氮和COD 的吸附成负相关。

(3)在沸石具有相同吸附量的条件下时,铵沸石解吸量与电导率密切相关,说明电导率(或盐度)对氨氮解吸或脱附有显著的影响。城市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电导率,经30m i n 的解吸,能使饱和铵沸石再生40%的饱和吸附容量;在硝化细菌和电导率的协同作用下,好氧曝气4 5h,饱和铵沸石再生率可达69 8%。

(4)含沸石污泥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较对比的普通活性污泥要好些。其微生物测试也显示,投加沸石能增加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从而改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效果,但沸石投加量较大时,因传质作用受到影响其反硝化效率反而降低。本中试实验显示,沸石投加量以小于3m g /L 为宜。

(5)在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艺中,沸石首先表现为吸附氨氮剂和微生物载体,从而构成了沸

石(生物复合体,并在沸石表面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氨氮浓度梯度。当其进入好氧段,由于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以及电导率的协同作用,沸石的吸附(脱附平衡被打破,饱和铵沸石释放在A 段吸附的氨氮,并不断被硝化。当O 段混合液回流至A 段时,硝酸盐被生物反硝化,同时再生的沸石又重新进行吸附。参考文献

[1]蔡蕙兰,樊培仁,郑小明,等.缙云沸石的开发应用.北

京:地质出版社,1992

[2]E mm al Cooney ,N i cho lasa Booker ,D av i dc Sha llcross ,et al .

Amm onia re m oval fro m wastewa ters using na t ura lAustra lian zeo lite 1.Characterization o f the zeo lite .

Separati on Sci

ence and techno logy ,1999,34(12):2307~2327[3]成官文,吴志超,章非娟,等.沸石强化A /O 生物脱氮工

艺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7,1(3):5~10

[4]G isvo l d B .,Odegaard H.,F o llesdalM.,et al .Enhanc i ng

the remova l of amm on i u m i n nitrify i ng biofilte rs by the use o f a zeo lite conta i n i ng expanded c l ay aggregate .W at .Sc.i T ech .,2000,41(9):107~114

[5]Booker N. A.,Cooney E ..l ,Pr i estley A.J .Amm onia re

m oval from sew age usi ng na t ura l A ustra lian zeolite .W at .Sc.i T ech .,1996,34(9):17~24

[6]P iirt o la B .H ult m an ,Low en M.E ffects o f dete rgent zeo lite

in a nitrogen re m oval acti vated sl udge process .W a t .Sc.i T ech .,1998,38(2):41~48

[7]Jean Philippe Bo isseret ,T hicong To ,A bde rrazak Berrak ,et

al .Phospha te adso rpti on i n fl occulati on process of a l u m i num su l phate and po l y a l u m i nu m silicate sulphate .W at .R es .,1997,31(8):1939~1946

[8]成官文,吴志超,章非娟,等.沸石强化A /O 同步脱氮除

磷工艺的生物 化学除磷研究.环境工程,2005,23(4):89~91

[9]成官文.一种可分期建设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P ):

ZL2004100629630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3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1]W anner J .,Kuc m an K.,

G rau P .

A cti vated sl udge

process co m bined w it h b i o fil m cu lti va tion .W a t .R es .,

1988,22(2):207~215

546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1 引言 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化肥、洗涤剂和农药普遍使用,天然水体中氮、磷含量急剧增加,水体中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并产生毒素,使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然而,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有机物的去除,污(废)水一级处理只是除去水中的沙砾及悬浮固体;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生活污水经生物 降解,大部分的可溶性含碳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产生N NH -3、N NO --3和- 34PO 和-24 SO ,其中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泥得到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则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5BOD 和SS , 但对N 、P 等营养物只能去除10%~ 20% , 其结果远不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 适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脱氮除磷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2.1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 态氮,即,将3NH 转化为N NO --2和N NO --3。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 化为氮气,即,将N NO -- 2(经反亚硝化)和N NO --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1]。 ○ 1硝化——短程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 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亚硝酸菌 3225.0HNO HNO O ??→?+硝酸菌 ○ 2反硝化——反硝化脱氮:O H H CO N OH CH CH HNO 2222333][222+++→+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O H N HNO NH 22232+→+ ][35.122233H O H N HNO NH ++→+

微生物脱氮原理

简介:介绍了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为环境工作者掌握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3-N和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字: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3-N和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1.1 概念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1.2 细菌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成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1.3 降解方式(分好氧和厌氧)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式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脱氮原理 (碳源) (碳源)图1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图2 A2/O工艺流程

水体中氮的存在形态 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作用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氮的过程,常称为氨化作用。 有机氮 氨氮 2、硝化作用 以A 2/O 工艺为例,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好氧反应器中,污水中的氨氮NH 4+-N 在亚硝酸 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NO 2--N 在硝酸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NO 3 --N 。(见图 1左边)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统称为硝化细菌,属于好氧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3、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缺氧反应器中,好氧反应器中生成的硝酸氮NO 3--N 和亚硝酸氮NO 2--N 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中,在有一定碳源的条件下,由反硝化细菌先将硝酸氮NO 3--N 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再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 2,水体中的氮从化合物转化为氮气进入到空气中,才能最终将污水中TN 降低。(见图1右边) 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兼性缺氧型微生物,其反应需要在缺氧环境中才能进行。 氨化菌

生物除磷原理 磷在自然界以2 种状态存在:可溶态(正磷酸盐PO43-)或颗粒态(多聚磷酸盐)。 所谓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 厌氧释磷 污水在生物处理中,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自身的生长便释放出其细胞中的聚磷酸盐,同时产生自身生长所需的所需的能量,称该过程为磷的释放。 好氧吸磷 进入好氧环境后,聚磷菌活力得到充分恢复,在充分利用基质的同时,从废水中摄取大量溶解态的正磷酸盐,从而完成聚磷的过程。 富含磷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方式最终使磷得到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摘要:本文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常用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沟A/A/O生物处理工艺,SBR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dephosphorizat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ommon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the oxidation ditch A/A/O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SBR method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处理机理及形式如下: 1.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1.1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生化过程来完成的。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经异养性氨化细菌作用分解为NH3-N,然后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在氢供给体充分的条件下,将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还原成N2排入空气中,同时有机物分解的过程称为反硝化过程。 1.2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磷,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磷的原理来进行的。 1.3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设计要素 从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看出,两者要求的有些方面是相互制约的。要正常发挥脱氮除磷系统效率,详细分析进水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进水BOD5浓度:不宜低于150mg/L。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 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 +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除磷原理 磷常以磷酸盐(H 2PO 4 -、HPO 4 2-和H 2 PO 4 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 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道称,当泥龄为30d时,除磷率为40%,泥龄为17d时,除磷率为50%,而当泥龄降至5d时,除磷率达到87%。 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再说横无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两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储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储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 在除磷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会留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储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吸磷能力随无效释放量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2小时厌氧后,磷的释放已经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释放量与有机物的转化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在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0~2.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降至1mgP以下,甚至达到0.5mgP。因此,生物除磷并非厌氧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PH的冲击,否则除磷能

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 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 NO 3- 和NO 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 水中NO 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 和P (尤其是P );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 、P 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 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二、脱氮的物化法 1、氨氮的吹脱法: -++?+OH NH O H NH 423 2 2每 3 采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出水 折点加氯法脱氯工艺流程

1、铝盐除磷 4343AlPO PO Al →++ + 一般用Al 2(SO 4)3,聚氯化铝(PAC )和铝酸钠(NaAlO 2) 2、铁盐除磷:FePO 4 Fe(OH)3 一般用FeCl 2、FeSO 4 或 FeCl 3 Fe 2(SO 4)3 3、石灰混凝除磷 O H PO OH Ca HPO OH Ca 23452423))((345+→++--+ 向含磷的废水中投加石灰,由于形成OH -,污水的pH 值上升,磷与Ca 2+反应,生成羟磷灰石。 第二节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 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① 碳化——去除BOD 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 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氨化、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彻底;但七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与前一工艺相比,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碳化、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 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 —O 工艺)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精选版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作者:weidongwin 阅读:994次 上传时间:2005-10-13 推荐人:weidongwin 简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 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字: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 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 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 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 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摘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 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 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2-4)

(2-5) 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 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22]。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 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 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在综合考虑了氧化合成后,实际应用中的硝化反应总方程式为: (2-11) 由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 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1g的NH3-N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生物脱氮原理

水体中氮素过多所引起的危害—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含 氮量大于0.2~0.3m g/L就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经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治理关键是要脱氮除磷,而脱氮最常用的是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生物脱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完成。 1、氨化反应: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 H -N的过程,也称为 3 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硝化反应: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N H4 + )转化为亚硝酸氮,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 影响硝化反映的因素: 1、好样环境条件下,并保持一定的碱度:溶解氧在1.2~2.0m g/L。 2、pH:硝化反应的pH在8.0~8.4 3、温度: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在20~30℃ 4、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且高浓度的氨氮和硝态氮对硝化作用有抑 制。 以上因素之所以会对硝化作用有影响,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硝化细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影响。 3、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 )的过程。进行这类反应的细菌主要有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等兼性细菌,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 1、要有充足的碳源 2、pH:反硝化反应的pH在6.5~7.5 3、溶解氧浓度: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 4、温度: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在20~40℃ 生物脱氮工艺 主要有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三级生物脱氮工艺)、A/O 工艺、A2/O 工艺(脱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摘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2-4) (2-5)

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 (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22]。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在综合考虑了氧化合成后,实际应用中的硝化反应总方程式为: (2-11) 由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1)泥龄问题 作为硝化过程的主休,硝化菌通常都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菌.这类微生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 代时间较长.在冬季,硝化菌繁殖所需世代时间可长达30d以上;即使在夏季,在泥龄小于5d的活性污泥中硝 化作用也十分微弱.聚磷菌多为短世代微生物,为探讨泥龄对生物除磷工艺的影响,Rensink等(1985年)[23]用表2归纳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降低泥龄将会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 泥龄与除磷率关系表2 泥龄/d 30 17 5.3 4.6 磷去除率/% 40 50 87.5 91 由表2可见聚磷微生物所需要泥龄很短.泥龄在3.0d左右时,系统仍能维持较好的除磷效率.此外,生物除磷 的唯一渠道是排除剩余污泥.为了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污泥排放量,系统的泥龄也不得 不相应的降低.显然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泥龄上存在着矛盾.若泥龄太高,不利于磷的去除;泥龄太低,硝化菌 无法存活,且泥量过大也会影响后续污泥处理.针对此矛盾,在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及运行中,一般所采用 的措施是把系统的泥龄控制在一个较窄范围内,兼顾脱氮与除磷的需要.这种调和,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可行 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脱氮与降磷两类微生物的各自优势,可采取的其它对策大致上有两类. 第一类是设立中间沉淀池,搞两套污泥回流系统使不同泥龄的微生物居于前后两级(见图4),第一级泥龄很短,主要功能是除磷;第二级泥龄较长,主要功能是脱氮.该系统的优点是成功地把两类泥龄不同的微生物分开.但是,这类工艺也是存在局限性.第一,两套污泥回流系统,再加上中间沉淀池和内循环,使该类工艺流程 长且比较复杂.第二,该类工艺把原来常规A2/O(见图5)工艺中同步进行的吸磷和硝化过程分离开来,而各 自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无法减少,因而导致工艺总的停留时间变长.第三,该工艺的第二级容易发生碳源不足 的情况,致使脱氮效率大受影响.此外,由于吸磷和硝化都需要好氧条件,工艺所需的曝气量也可能有所增加. 第二类方法是在A2/O工艺好氧区的适当位置投放填料.由于硝化菌可栖息于填料表面不参与污泥回流,故 能解决脱氮除磷工艺的泥龄矛盾.这种作法的优点是既达到了分离不同泥龄微生物的目的,又维持了常规 A2/O工艺的简捷特点.但是该工艺也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投放填料后必须给悬浮性活性污泥以优先 的和充分的增殖机会,防止生物膜越来越多而MLSS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②要保证足够的搅拌强度,防止因 填料截留作用致使污泥在填料表面间大量结团;③填料投放量必须适中,投放量太少难以发挥作用,太多则难免出现对污泥的截留.此外,填料的类型和布置方式都应作慎重考虑.

生物脱氮原理及6大参数

生物脱氮原理及6大参数 高氨氮废水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废水,想要将污水中的氨氮去除,除了要了解各种脱氮原理,还要从经济有效的角度来考虑选用哪种工艺,而生物脱氮技术恰恰符合以上条件,成为污水脱氮中最常见的工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生物脱氮原理和主要控制参数。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没有或只有少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的氮。只有不到20%——40%的氮在传统的二级处理中被去除。污水生物处理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氨形式的转化,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过程,含氮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其过程如图所示: 1、工艺原理及过程 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无机碳。第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两个反应过程都释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 反硝化过程是反硝化菌异化硝酸盐的过程,即由硝化菌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后从水中溢出的过程。反硝化过程也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由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亚硝酸盐转化为一氧化氮、氧化二氮和氮气。同时,反硝化菌利用含碳有机物和部分分硝酸盐转化为氨氮用于细胞合成,该碳源既可以是污水中的有机碳或细胞体内碳源,也可以外部投加。 2、生物脱氮的工艺控制 (1)消化过程(硝化菌)的影响因素 1.温度: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30一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而且影响硝化菌的活性。温度低于5℃,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在5一35℃的范围内,硝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30℃后,蛋白质的变性会降低硝化菌的活性,硝化反应增加的幅度变小。对于同时去除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的系统,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迅速降低。低温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更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1、生物脱氮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2.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只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了竞争的优势. 2)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易讲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 3)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 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无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有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大比较

生物脱氮除磷大比较 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进行。 污水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得交替操作,利用活性污泥的超量吸磷特性,使细胞含磷量相当高的细菌群体能够在处理系统的基质竞争中取得优势,剩余污泥的含磷量达到3%-7%,进入剩余污泥的总磷量增大,处理出水的磷浓度明显降低。 2.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 2.1 AAO工艺 传统的AAO工艺流程是: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菌将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1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菌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共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消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消化脱氮,接着进入好氧区,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的能

量供自身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释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N2 混合液回流 ↑↓ 进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硝化)池→沉淀池→出水 ↑↓剩余污泥 AOO工艺流程图 该工艺简洁,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好。该处理系统出水中磷浓度科达到1 mg/L以下,氨氮也可达到8 mg/L以下。 该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进入沉淀次得混合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消化和污泥厌氧释磷,但这会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回流污泥存在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仅有的一部分污泥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 2.2改良Bardenpho工艺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摘要:介绍了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为环境工作者掌握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 NO3-N 和 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 NO3-N 和 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作 1.1概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1.2细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成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1.3降解方式(分好氧和厌氧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式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条件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脱氮除磷原理

脱氮除磷原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活性污泥工艺,在进行去除BOD、COD、SS的同时可生物脱氮除磷。? 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污水中的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 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以上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际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污水进入曝气池以后,随着聚磷菌的吸收、反硝化菌的利用及好氧段的好氧生物分解,BOD5浓度逐渐降低。在厌氧段,由于聚磷菌释放磷,TP浓度逐渐升高,至缺氧段升至最高。在缺氧段,一般认为聚磷菌既不吸收磷,也不释放磷,TP保持稳定。在好氧段,由于聚磷菌的吸收,TP迅速降低。在厌氧段和缺氧 段,NH3-N浓度稳中有降,至好氧段,随着硝化的进行,NH3-N逐渐降低。在缺氧段,由于内回流带入大量NO3-N,NO3-N瞬间升高,但随着反硝化的进行,NO3-N浓度迅速降低。在好氧段,随着硝化的进行,NO3-N浓度逐渐升高。 A-A-O脱氮除磷系统的工艺参数及控制? A-A-O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是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三种功能的综合,因而其工艺参数应同时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如能有效地

脱氮或除磷,一般也能同时高效地去除BOD5。但除磷和脱氮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具体体现的某些参数上,使这些参数只能局限在某一狭窄的范围内,这也是A-A-O系统工艺系统控制较复杂的主要原因。? M和SRT。完全生物硝化,是高效生物脱氮的前提。因而,F/M(污泥负荷)越低,SRT(污泥龄)越高。脱氮效率越高,而生物除磷则要求高F/M低SRT。A-A-O生物脱氮除磷是运行较灵活的一种工艺,可以以脱氮为重点,也可以以除磷为重点,当然也可以二者兼顾。如果既要求一定的脱氮效果,也要求一定的除磷效果,F/M一般应控制在一般应控制在8-15d。? 2.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与进水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2h范围内,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应在6h。? 3.内回流与外回流。内回流比r一般在200-500%之间,具体取决于进水TKN浓度,以及所要求的脱氮效率。一般认为,300-500%时脱氮效率最佳。内回流比r与除磷关系不大,因而r的调节完全与反硝化工艺一致。? 4.溶解氧(DO)。厌氧段DO应控制在L以下,缺氧段DO应控制在L以下,而好氧DO应控制在2-3mg/L之间。因生物除磷本身并不消耗氧,所以A-A-O脱氮除磷工艺曝气系统的控制与生物反硝化系统一致。?

废水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关于氨氮消耗碱度的理论计算问题书上写的理论上降解1克氨氮要消耗7.14克碱度(以碳酸钙计算),这里是不是说就是消耗7.14克碳酸钙啊? 果换算成纯碱又如何计算?换算成小苏打又怎么计算呢?

消耗的是碳酸氢根。碳酸钙分子量100,纯碱106。以碳酸钙计算的量乘以1.06就是需要的纯碱量。 在不考虑细菌增值硝化消耗的碱度为1g氨氮7.14g碱度(碳酸钙),在考虑细菌增值的情况下是8.62g碱度(碳酸钙)。 碱度与硝化的比例系数为7.1 即每氧化1mg氨氮为硝酸根需消耗7.1mg碱度而发生反硝化反应时每反应掉1mg硝酸根可以产生3.57mg碱度所以,脱氮反应时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不断补充碱度积磷菌、反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生长的最佳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当 pH 值偏离最佳值时,反应速度逐渐下降,碱度起着缓冲作用。污水厂生产实践表明,为使好氧池的pH值维持在中性附近,池中剩余总碱度宜大于 70mg/L。每克氨氮氧化成硝态氮需消耗 7.14g 碱度,大大消耗了混合液的碱度。反硝化时,还原 1g 硝态氮成氮气,理论上可回收 3.57g 碱度,此外,去除1g五日生化需氧量可以产生0.3g 碱度。出水剩余总碱度可按下式计算,剩余总碱度=进水总碱度+0.3×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量+3×反硝化脱氮量一7.14×硝化氮量,式中 3 为美国 EPA(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还原1g硝态氮可回收3g碱度。 由硝化方程式可知,随着NH3-N被转化成NO3—-N,会产生部分矿化酸度H+,这部分酸度将消耗部分碱度,每克NH3-N转化成NO3—-N 约消耗7.14g碱度(以CaC03计)。因而当污水中的碱度不足而TKN负荷又较高时,便会耗尽污水中的碱度,使混合液中的pH值降低至7.0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作者:weidongwin 阅读:994次 上传时间:2005-10-13 推荐人:weidongwin 简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 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字: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 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 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 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 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2-4)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摘 要:阐述了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的机理,针对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从不同类型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SBR 工艺、CAST 工艺、MSBR 工艺、O A /2 工艺和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等。这些技术和工艺发挥了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优势,使其分别处于各自最佳状态,可提高处理效率、简化操作、降低处理费用。 关键词: 脱氮除磷;SBR 工艺;CAST 工艺;MSBR 工艺;O A /2;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 1 引言 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化肥、洗涤剂和农药普遍使用,天然水体中氮、磷含量急剧增加,水体中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并产生毒素,使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然而,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有机物的去除,污(废)水一级处理只是除去水中的沙砾及悬浮固体;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生活污水经生物 降解,大部分的可溶性含碳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产生N NH -3、N NO --3和-34PO 和- 24SO ,其中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泥得到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则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5BOD 和SS , 但对N 、P 等营养物只能去除10%~ 20% , 其结果远不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 适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脱氮除磷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2.1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 态氮,即,将3NH 转化为N NO --2和N NO --3。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 化为氮气,即,将N NO -- 2(经反亚硝化)和N NO --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1]。 ○ 1硝化——短程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