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摘要】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穴位贴敷;失眠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选病人总共为80例,年龄阶段为45—5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发病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有关“不寐”症状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伴有入睡时间长、睡眠浅、多梦、易醒、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每天睡眠不足6 h。每周至少发生四次以上,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组

治疗前2周及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安眠药。

(1) 取穴:神庭、百会、风府、神道、四神聪。

(2) 针刺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紧银针,与皮肤成90度夹角快速插入。所取穴位的位置与插针深度以及停留时间均参考中国中医药类国家规划教材《腧穴学》。针灸时间为每次25分钟,连续插针5次,每周进行5次治疗,周六周天休息,其余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治疗四周,再观察疗效。

(3)穴位贴敷药膏的制备以疏肝、安神、活血、理经为原则,选取酸枣仁、柴胡等多种中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分别采用水、乙醇为溶媒剂提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多种成份,将提取物置放于透明钵中,加入羊毛脂研磨匀称,再用适量酒精溶解冰片后加入,然后加入白凡士林,研匀,加入适量氮酮,即制备成功。该软膏每克含生药材3.36g。

(4)贴敷方法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肚脐),用含75%酒精的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后,将自己制备的药膏涂抹在穴位上,贴敷直径3~4cm,厚度3mm,外用医用纱布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4~5天更换一次,与针灸治疗的时间同步,

治失眠的穴位

治失眠的穴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拔罐治失眠穴位有哪些 关于拔罐治失眠穴位有哪些 关于拔罐治失眠穴位有哪些你了解多少呢?失眠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折磨,还有躯体上的折磨,所以很多人一直都在寻找治疗治疗失眠的方法,拔罐我国最传统的一个治疗方式,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关于拔罐治失眠穴位有哪些呢?本文将根据这一问题给大家做出解答。 拔罐治失眠的穴位有很多,在这儿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风市穴治失眠,必须用拔罐的方法,在风市穴上拔罐10分钟患者就会出现犯困的情况。2.取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内关穴、安眠穴、三阴交穴,主治失眠所引起的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头晕、疲乏无力等不良症状。3.以百

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穴为主,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功效。那么除了拔罐治疗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能让患者快速走出失眠的痛苦呢?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样解答的吧。 1.良好的饮食习惯。晚饭吃的太饱会给我们的胃肠道带来一定的负担进而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晚餐尽量要少吃,最好不要喝一些茶、咖啡和酒等饮料,也不宜食用高脂类食物,因为这些物质会严重干扰我们的睡眠质量,甚至会引起失眠的发生。中老年朋友平时宜食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例如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忌食一切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2.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果您正在被失眠所困扰,那么多进行 一些户外运动可以有效缓解您的睡眠质量,中老年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的选择一些户外运动,比如跑步、太极、羽毛球等,这些运动不仅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

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摘要】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穴位贴敷;失眠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选病人总共为80例,年龄阶段为45—5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发病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有关“不寐”症状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伴有入睡时间长、睡眠浅、多梦、易醒、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每天睡眠不足6 h。每周至少发生四次以上,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组 治疗前2周及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安眠药。 (1) 取穴:神庭、百会、风府、神道、四神聪。 (2) 针刺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紧银针,与皮肤成90度夹角快速插入。所取穴位的位置与插针深度以及停留时间均参考中国中医药类国家规划教材《腧穴学》。针灸时间为每次25分钟,连续插针5次,每周进行5次治疗,周六周天休息,其余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治疗四周,再观察疗效。 (3)穴位贴敷药膏的制备以疏肝、安神、活血、理经为原则,选取酸枣仁、柴胡等多种中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分别采用水、乙醇为溶媒剂提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多种成份,将提取物置放于透明钵中,加入羊毛脂研磨匀称,再用适量酒精溶解冰片后加入,然后加入白凡士林,研匀,加入适量氮酮,即制备成功。该软膏每克含生药材3.36g。 (4)贴敷方法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肚脐),用含75%酒精的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后,将自己制备的药膏涂抹在穴位上,贴敷直径3~4cm,厚度3mm,外用医用纱布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4~5天更换一次,与针灸治疗的时间同步,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市中医院(225500)2012年2月16日收稿 摘要: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以及配合穴位注射。每日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等情况了解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有了明显的变化,总有效率达到86.6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慢性功能性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26-0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 刘忠*邵伟立*季顺祥*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其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 棘手,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已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我院从2008年开始使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肛肠科、消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7~73岁。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者38例,使用开塞露、灌肠甚至手助排便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按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Rome Ⅲ)标准:①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者二项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f.排便次数<3次/周;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1.3排除标准:肠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等。有消化道手术病史者。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治疗处方: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四肢;针具:选汉医牌直径0.32mm ,长度50mm 一次性毫针;具体操作:诸穴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刺手执针快速将针刺入穴位皮内,再缓慢捻转刺入25~30mm ,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以得气为度,留针40分钟。穴位注射操作:药物:黄芪注射液;操作:出针后,每天选择两个穴位注射药水,0.5ml 左右。 对照组:予麻仁丸(南京同仁堂药业)口服,每日两次,每次6克,早晚各一次。3疗效标准3.1观察指标:一个疗程后,通过便秘患者的记录,观察排便频率、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了解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粪便性状按Bristol 分型评分:硬快且散在(1分);硬快但成条(2分);成条有裂纹(3分);成条且光软(4分);软胶状便(5分);糊状便(6分);稀或水样便(7分)。伴随症状有所改善:腹胀、肛门坠胀、不尽感。 3.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恢复正常;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大便稍干而排便间 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 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积分减少>2/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便质稍干结,其他症状均有好转,且 积分减少>1/2; 无效:便秘或其他症状无改善或积分值减少不足1/3。 3.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 资料率的检验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便秘相比较,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P <0.05),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伴随症状均有所改善(P <0.05),详见表1、表2。 表1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P <0.05) 表2治疗前后伴随症状比较 5讨论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食物过少或过精、粗纤维摄入量过少,食物残渣对肠黏膜刺激减弱,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神经调节兴奋性降低,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弱,肠蠕动减慢,膈肌、腹肌、肛门相关肌群不能协调而致。 在临床,因便秘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手术效果远期疗效差,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而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理论已形成两种模式:经络脏腑学说的传统模式和神经电生理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1]。①根据经络脏腑学说,选取特定穴位,使疏泻有常,升降有序,腑气通降,大便得行。②根据神经电生理学说。主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便秘属肠腑受病,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六腑病多选用腹部的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位于上下腹之间,腑气之所通,为调解上下腹气机运行之枢机,有理气消滞,调整大肠功能的作用,是 治疗便秘的首选穴位[2] 。 大肠募穴天枢,俞穴大肠俞,俞募配合,可振奋、通泻大肠腑气,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可复常。关元为小肠募穴,为保健要穴,可促进肠蠕动。根据“合治内腑”的经旨,选用合穴足三里,足三里历来被用作强壮穴,现代实验研究针刺足三里可以提机体免疫机能。诸穴合用可调理脾胃大肠之气,使气机升顺畅,恢复运化和传导功能,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顺畅。选百会穴,遵远路取穴,下病取上的原则,百会穴位居头顶,为督脉之会,诸阳经之所会,振奋身阳气。实践证明,百会穴有兴奋提肛肌调节肛门内外肌群协调性的作用,治疗脱肛有效,治疗便秘也有良好效果。 现代临床研究针刺足三里、天枢可调节腰骶部脊髓内低级神 针灸推拿 组别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367486.67对照组 30 4 11 6 9 70.00 组别n 腹胀肛门坠胀不尽感有无有无有无治疗前30102011191713治疗后30 327 327 525 P 值 <0.05 <0.05 <0.05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 一、平衡医学简介 平衡医学亦称主动医学,就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间得通用医学,其特点就是运用中医整体平衡自然法则,间接依靠病人自己来修复,调节失调得机体心理与生理,由药物得干预被动调节转向机体得自我应激调节,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失衡得状态下恢复到原来得整体平衡状态,平衡医学突出自然疗法,突出人体得自身平衡,突出安全无副作用,以其独特得理论体系,显著得疗效,全新得治疗方式,为提高人类得健康水平,提高人类得身心素质,起到关键性得推动作用。 二、平衡针灸简介 “平衡针灸”就是由平衡针灸理论创始人、北京军区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军区分院平衡针灸科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全国两千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创立得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得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把疾病定位于病人得大脑高级中枢调控系统,治疗定位于病人得大脑高级中枢平衡系统,病因定位于病人得心理平衡失调,把中医得心神调控学说与西医得神经调控学说相结合,提出大脑中枢最高调控理论,把几千年复杂神秘得中医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利用现有得38个平衡穴位,已在肩周炎、颈椎病、三叉神经疼、面神经炎(吊斜风)等248种疾病中取得显著成绩。 平衡针灸学得理论核心就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通过直接针刺相应穴位将针刺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完成对机体各系统得调控支配作用,使患者自身调整从而达到恢复机体得平衡,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平衡针灸还具有安全安全无副作用、见效快、不留针等特点。 1。平衡针灸学得定义 平衡针灸学就是在继承传统医学得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得一门现代针灸学。就是以中医得心神调控学说与西医得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得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得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得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得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 2。平衡针灸学得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得理论核心就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得实质就就是人体内得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得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得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得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得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得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得反应、平衡针灸得目得不就是去直接治疗病人得疾病,而就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得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得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得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得平衡取穴方法。 2。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得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得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得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得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得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标签:针刺;穴位注射;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16-0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均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失眠。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6岁,病程2个月~9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68岁,病程2个月~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取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胆上扰配太冲;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 mm×50 mm华佗牌毫针,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1次/d,每次留针40 min,15次为一疗程。治疗组配合穴位注射法,用维生素B1 0.05 g和维生素B12 0.1 mg 混合,用5号注射针头在前神聪以45°斜进针,沿头皮浅筋膜至百会穴,再把针头调整到15°进针向后神聪穴,当针头超过百会穴1.5 cm时边退边注射药物,至百会穴时加强刺激慢慢退出针头。再取双侧安眠穴,针刺向对侧眼球进针后略行提插捻转,待局部出现酸胀感,抽无回血后将药物注入。穴位注射1次/d,15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疗效标准为,(1)痊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2)显效: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停服安眠药;(3)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睡眠率達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者量减少3/4;(4)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如前,或反复加重,睡眠率在40%以下,靠安眠药维持[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 (四)针感说明 1.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

按摩穴位治失眠

按摩有关穴位治失眠 按摩一组穴位:百会、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神门、内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按摩次数以大眠程度为准,失眠轻少按摩几次,失眠重多按摩几次。按摩后立即选一种舒适的睡姿,10分钟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继续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每天早上请喝一杯水 每天早晨漱洗后,喝一杯温开水,对感冒、上火、大便干燥之类疾病同样有效。 上软下硬1个枕头睡眠好 枕头适于用两个,每对高度不超过8厘米,且以上软下硬为宜。上边的软枕便于调整位置,以达睡眠舒适。下边的硬枕主要用于支撑高度。使用这样的枕头,睡眠舒适,解除疲劳快。爱诺康中药特效枕综合两种枕头的特点。 白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5 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 柏树叶装枕头可安眠 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柏叶枕在头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适,收到了镇静安眠效果。 鲜果皮能使你安眠 将鲜桔皮或梨皮、香蕉皮50-100克,放入一个不封口的小袋内。晚上睡前把它放在枕边。上床睡觉时,便闻到一股果皮散发的芳香,使你安然入睡。 红果核大枣治失眠 红果核洗净晾干,捣成碎未(可求助中药店)。每剂40克,加撕碎的大枣7个,放少许白糖,加水400克,用砂锅温火煎20分钟,倒出的汤汁可分3份服用。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温服,效果好,无副作用。 摩擦涌泉穴治失眠 当你躺在被窝里难以入睡时,将一只脚的脚心放在另一只脚的大拇趾上,做来问摩擦的动作,直到脚心发热,再换另一只脚。这样交替进行,你的大脑注意力就集中在脚部,时间久了,人也累了,有了困意,就想入睡。如长期坚持,还能起到保健作用。 吃大蒜可治失眠 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吃两瓣大蒜,我历来不习惯吃蒜,因此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的。 吃葡萄可治疗失眠 研究人员共对8种葡萄汁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可能含有睡眠辅助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中松果腺分泌的物质,可以帮助调节睡眠周期,并能治疗失眠。夜晚时褪黑素水平上升是睡眠的信号,黎明时下降则是醒来的信号。由于葡萄酒中含有抗氧化剂和酒精,其所含褪黑素的数量可能更高,更有助于睡眠。 芳香疗法可治疗失眠 通常,引起失眠的生理因素都很简单,像是太少运动、饮食不适当、晚上喝了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床不舒服或身体不适等。增加运动、饮食清淡、换个床垫等都可以改善睡眠品质、促进睡眠。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38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与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得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 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 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就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得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就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得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得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得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得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得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得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与三叉神经得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平衡针灸穴位[1]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 一、平衡医学简介 平衡医学亦称主动医学,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间的通用医学,其特点是运用中医整体平衡自然法则,间接依靠病人自己来修复,调节失调的机体心理与生理,由药物的干预被动调节转向机体的自我应激调节,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失衡的状态下恢复到原来的整体平衡状态,平衡医学突出自然疗法,突出人体的自身平衡,突出安全无副作用,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显著的疗效,全新的治疗方式,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的身心素质,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感谢聆听... 二、平衡针灸简介 “平衡针灸”是由平衡针灸理论创始人、北京军区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军区分院平衡针灸科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全国两千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把疾病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调控系统,治疗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平衡系统,病因定位于病人的心理平衡失调,把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

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相结合,提出大脑中枢最高调控理论,把几千年复杂神秘的中医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利用现有的38个平衡穴位,已在肩周炎、颈椎病、三叉神经疼、面神经炎(吊斜风)等248种疾病中取得显著成绩。...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通过直接针刺相应穴位将针刺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使患者自身调整从而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还具有安全安全无副作用、见效快、不留针等特点....感谢聆听... 1.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感谢聆听... 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

平衡针灸(附图)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作者:王文远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 (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本文引用自一叶知秋《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共9穴)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平衡针灸38穴位

平衡针灸38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 文章目录*一、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1. 治疗失眠艾灸身柱穴2. 治疗失眠艾灸内关穴3. 治疗失眠艾灸涌泉穴*二、治疗失眠的中药材*三、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 1、治疗失眠艾灸身柱穴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 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神柱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灸15分钟。 2、治疗失眠艾灸内关穴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如果把心看成是身体里的君主,心包就可以看成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心包有代心受邪的作用,用心包经的络穴调节心包的功能,也就是在调节心的功能。神门和内关相配,能够宁心安神,我们针灸医生大多把它们作为治疗失眠的主穴。 3、治疗失眠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方法: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可治疗失眠。

施灸时,对准涌泉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防止被烧伤)。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患者可自己施术或由家人帮着施术。10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中间休息2-3天,再进行第2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果更佳。 功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启闭开窍。《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综上所述,下取涌泉,以艾温通,使任、督协调,髓生脑健,心神内守,阴阳平衡,寐寤有序。 治疗失眠的中药材1、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百合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取百合,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酸枣仁: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方法是:酸枣仁,捣碎,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柏子仁: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现分为三组介绍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二、疼痛穴组 三、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一)颈痛穴(液门)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二)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 (三)肘痛穴(膝眼)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

中医穴位自我调理治疗失眠

中医穴位自我调理治疗失眠 一、失眠的病因 1、心脾两虚: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有些人思虑过多,忧伤过多,操劳过多,心和脾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气血虚弱,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心脾两虚的人,往往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2、肾虚:肾虚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呢?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水少了便控制不住火,虚火便会上扰心神,从而导致失眠。有些人房劳伤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肾阴亏虚,都会引起失眠。阴虚火旺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五心烦热。什么是“五心”?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一个心口。一摸就知道。 3、脾胃不和:脾胃是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负责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但脾和胃又有分工,脾气主升,食物之精华被脾输送全身,给身体提供营养;胃气主降,使食物的糟粕得以下行,排出体外。脾胃不和的时候,本该被脾输送到全身的食物精华没有被输送走,滞留在身体里,本该被胃排出体外的食物的糟粕也没有被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体内便湿气旺盛,湿盛则生痰,痰热上扰心神,人便会失眠。 二、穴位调理 1、穴位贴敷 1)取吴茱萸、肉桂等份,研成末后装瓶备用。每天晚上临睡前取药末5~10克,加入蜂蜜调成药膏,贴在一侧的神门、三阴交上,然后用纱布包扎好。每天换药1次,左右侧穴位交替用药。这个方法能够导热安神,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2)也可以把炒枣仁、丹参、夜交藤等份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天晚上临睡前取药末5~10克用蜂蜜调成药膏,贴于神门上,两侧的神门都贴上,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这个方法能够养血安神,配合穴位按摩或者艾灸,效果比较理想。 2、穴位按摩 1)用双手食指靠近拇指侧的内缘,按摩前额30次。其后用两手拇指内面或中指指端柔两侧太阳穴30次。再以两手拇指内面或指端自颈部两侧由前向后推柔30次。然后用手掌掌根拍打囱门10--15次。最后两手拇指指端按柔两侧风池穴(枕后发迹凹陷处)30次。 2)用手掌大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5分钟)。3)接着按摩神门穴位(位于掌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数十次,然后俯卧双手握拳,两拳相叠后放在上脘穴(腹正中线脐上五寸处)与中脘穴之间的部位让身体很自然的压在拳上2—3分钟,此时,注意力集中在受压的部位,再取左侧卧位作深呼吸数次,右侧卧位深呼吸数次,最后恢复自然体位,自然呼吸,不久即可入睡。 4)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从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直接至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处),反复两分钟。然后用拇指揉百合(后发际直上7寸处)、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一寸处)三分钟。再用拇指揉攒竹(眉头凹陷处)、鱼腰(眉心的中心)、丝竹空(眉外侧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安眠(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三分钟。再以双手大鱼际抹前额两分钟,抹眼球两分钟。最后五指从正中线向后分按推至风池穴,并揉风池穴两分钟

失眠穴位及象数疗法

失眠的穴位治疗和象数疗法 都市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睡眠欠佳,甚至彻夜难眠,影响日常生活。中医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肝阳扰动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综合而言,不寐与心、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者多表现为寐而不酣、易醒;实者则表现为较难入睡、寐而梦多、甚至彻夜难眠。按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除了服用合适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而且不论虚实之证均可使用,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一、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穴位: 1.安眠穴 安眠穴是一个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耳后凹陷处)与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连线的中点。此穴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有效纾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睡。 2. 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3.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自己的手横放,约4根手指横放的宽度),当胫骨内侧后缘处。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

4、风池穴、支沟穴、公孙穴、复溜穴。头疼失眠取支沟、神门、风池、失眠穴;脾虚失眠取内关、公孙、神门、失眠穴;心肾不交失眠取泻神门、补复溜 5、失眠足底反射区和点 二、失眠象数疗法 失眠:十多年病20·650·30·80当晚睡个好觉。 失眠:650·380·20 平时入睡难,醒后再难入睡。(原每晚睡4小时) 失眠:(1)300·80·60 (2)64300 ;400·60; 失眠:67岁靠吃药才能睡着: 失眠更年期:每天睡两小时3800·2600 宁心,安神,健脾。 心烦难眠:650·30·80烦躁失眠:260·40 高血压失眠:640·380·20 失眠顽固:400·030·820 晚上念后一直睡到早上8点。顽固失眠以调理五胀为主。 改善睡眠:80·260 (病三十年,入睡慢,怕吵,易醒,醒后睡不着,心脾虚。) 改善睡眠:6400·30·720以疏肝利胆、补益心血、通调胃经。 失眠脱发:头顶脱发,54岁女:白天方:260·430·800 晚上方:600·800 几个月长满头发。最好晚上躺着念。 常失眠:肚子胀:260·80当天睡的香,五日肚子不胀了。 严重失眠:李老师给:40·30·70 痊愈。(精神崩溃,一直治疗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