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

修辞
修辞

1.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分析: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句子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2..Irony (反语)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近乎责难的说法.

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分析: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3.Pun (双关)

双关就是用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双重含义,借题发挥.作出多种解释,旁敲侧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双关一个是表面的,一是隐含的,并且以隐含的意思为主。

1>.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2>.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分析: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

4.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分析:使句子鲜明、醒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1>.How was it 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

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分析: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6.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1>.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2>.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分析: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句子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7.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分析:名言警句,耐人寻味

8.Repetition(重复)

它用来表示强烈的情感,紧迫的呼吁,有时和其它修辞格一起使用,使句子结构形成优美的节奏,收到对某种事物进行强调的修辞效果。

1> He who will not reason is a bigot, he who cannot is a fool, and he who dares not is a slave.(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

2>A beautiful form is better than a beautiful face; a beautiful behavior than a beautiful

form.( 美的形体胜过美的脸蛋;而美的行为胜过美的形体。)

分析: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9. Inversion(倒装)

定义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1>So involved with their computers do the children become that leaders at summer computer camps often have to force them to break for sports and games.

So …that 位于句首所引起的倒装句为部分倒装形式,如果谓语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则为完全倒装形式

2>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is problem. (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更能突出所强调的部分

10. Chiasmas(交叉)

即在两个句法上平行并列的短语或句子中,后项以相反的顺序重复前项的词语

1>One should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Love makes time pass, time makes love pass. (爱情让时间消逝,时间让爱情消逝)

分析:强调的内容达到格言的影响

11. Palindrome (回文)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亦有将文字排列成圆圈者,是一种修辞方式和文字游戏。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

1>Never odd or even

2>Was it a cat I saw?

分析: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感染力,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

12. Anticlimax (突降法)

It is the opposite of Climax. It involves stating one's thoughts in a descending order of significance or intensity, from strong to weak, from weighty to light or frivolous. 与climax 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

分析:能够使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因而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3. Climax(渐进法,层进法)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

1>For God, for American, and for Yale.

为了上帝,为了美国,为了耶鲁。(耶鲁大学校训)

2>"He has seen the ravages of war, he has known natural catastrophes, he has been to singles bars. "(Woody Allen, "Speech to the Graduates")

他已经看到了战争的蹂躏,他已经知道了自然灾害的残酷,他已经去了单身酒吧。

分析:能够使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因而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 Analogy (类比)

类比是就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的特征和相似点进行平行比较,从中找出两者的相思之处,得出针对性极强的结论。

1>The broomcorn seems to be teams of Young Pioneers.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把具有红色特征的broomcorn 比喻为带着红领巾的Young Pioneer)

2>The sunflowers are shaking their heads and smiling.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把盛开的sunflowers 比喻作会shaking their heads and smiling 的人)

分析: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5.Zeugma(顶真)

是用一个词(动词、形容词或介词)与两个以上的在意义上不相干的名词搭配。它用词简练,饶有风趣,与汉语的拈连在性质上完全一致。例如:

1>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

2>Yes,he had been trying to comfort himself with these suppositions:but he had found all in vain. All in vain;because Death,in apprea-ching him had stalked with his black shadow be-fore him,and enveloped the victim(邻接句子头尾蝉联而上递下接)

分析: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还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6. Allusion 典故

指暗示或附带提及,即借助具有互不相干的熟悉事物来阐述另外一种事物。

1>Sugar candies are wrapped in the white towel; he was kind-hearted in despite of poverty.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虽然人穷好心肠。(用用陕北人头上包的white towel 比喻

poverty,用Sugar candies 比喻kind-hearted)

分析: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请

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文题: 人类文明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使用又离不开修辞,修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话,一篇文章等。没有修辞与有修辞的语言表达效果就是大相径庭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产生的效果也就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 语言、修辞、生活 正文: 瞧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会存在这样的疑惑:什么就是修辞?语言不仅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更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主体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与对象的不同,尽可能运用合适的语言形式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就就是修辞。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分别指“修辞行为”、“修辞规律”、“修辞理论”。(参考资料来自教材)通过教材,我们已经了解修辞学的定义,但只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通过生活的例子来解释什么就是修辞,应该会更加生动易懂。 小学的时候讲文章或诗句时,老师都会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所以从小学开始便对修辞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也仅仅只就是局限于“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等这一类的手法,未曾深入了解过。但这些修辞手法,在生活中运用得就是最普遍的。 在大学对修辞学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了解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就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口语中也就是经常被使用的。比如,朋友之间互相打趣,“别吃了,再吃就变成猪了”“您瞧您胖得跟猪似的”“哎呦您瞅瞅您这头发,哪烫的啊,跟方便面一样。”这就是比较口语化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更就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都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拟人也就是运用得很多的。“成熟的麦穗压弯了腰”“小鸟在窗外愉快地唱起了歌”,这些都就是随便一想便能想起的拟人句子。拟人能够使句子富有表现力,形象生动。 要讲的第三种修辞手法就是借代。通俗点说,借代就就是“借用”一物来“代替”所要言说之物。比如,“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中,巾帼指的就是女性,须眉指的就是男性,这就是根据男女性别的特征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的。还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朱门”表示富贵人家,“冻死骨”表示贫苦人民。“白衣天使救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衣天使指的就是医生或就是护士。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 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与幽默感。借代的作用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还有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经常运用的——夸张。夸张在我们日常生活对话交流中被频繁地使用。“我好饿,饿得能吞下一头恐龙”“只要老师一发火,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听得见”。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黄

修辞

修辞(1) 一、辞格及其作用 修辞格——又称辞格。指人们相习沿用的具有特定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修辞格有独特的构成方式 ◆修辞关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跟语音、词汇、语法(词语、句子、篇章)都有关系。 二、常用的修辞格 常用的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反语、对偶、排比、层递、反复、回环、引用、仿拟、对比、衬托、设问、反问、通感、顶真等。 (一)比喻 1、比喻——根据跟甲物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 2、修辞功能——(1)描绘形象,更具体生动;(2)说明事理,更通俗易懂。 3、比喻的构成——(A)本体(表达对象),(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D)喻解(相似点)。 4、比喻的类别 (1)明喻:(甲像乙)喻词: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 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暗喻(甲是乙)喻词:出现是、成为出现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张开着要把我捕捉。(艾青《火把》) (3)借喻甲代乙喻词不出现 例:◆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 乡》) (二)比拟 1、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一种辞格。 2、作用——把抽象变具体,把无形变有形。 3、结构——本体出现,拟体不出现如:莺歌燕舞 4、类别 (1)拟人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拟物 例:◆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然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三)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洋,袁世凯,不行吗?(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了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施耐庵《水浒传》) (四)夸张 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缩小或超前的一种修辞格。 例: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五)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注意: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六)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一种辞格。: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七)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的修辞手法就是反问。反问也叫反诘或激问。

浅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435115.html, 浅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作者:郭春梅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1期 [摘要] 本文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和言语,语法和修辞的区别来探讨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语法和修辞是语言学的两个独立的分支,固然它们之间有联系,但区别更重要。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学科。 [关键词] 语言;言语;语法;修辞 一、语言的本质 索绪尔倡导的“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这体现了索绪尔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结构主义语言学明显把语言研究框套在对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作结构分析内。修辞学的研究引起了语言研究的反思。公关语言学、艺术语言学的提出,都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范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语言是人类信息文明的基本形态。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行工具。 所谓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是它跟其他事物或现象相区别的东西。19世纪兴起的历史 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使语言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使得人们对人类语言的历史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对语言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语言是讲话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也就是说,在洪堡特看来,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一种客观结果,更不是语言学家分析出来的一套一成不变的规则。”是的,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体现了实用性,交际性,发展性。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显现,成为文化的载体,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还有人说“言为心声”,正是语言的主体性表述。看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逼近语言的本质。 我们强调语言的本体论,应该重视语言的现象分析,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特别是语言规则的分析。总之,语言是人的,是由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语言活动的丰富生动,千差万别,是一个有极大可容性空间的语料库,语音的差异,词汇的扩展,开语言主体的创造性、开拓性、群众性、时代性。“我国语言学家王希杰则在充分认识语言缺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能反映语言本质的语言观,那就是: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的,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体系特征的,处在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运动过程之中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相结合的符号体系”。这种观点被大多数语言学研究者所接受,认为语言不能是静态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而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语言的发展,研究语言的本质那就要研究语言和言语,那么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精选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精选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导读:1、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4、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5、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6、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15、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6、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7、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

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8、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21、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22、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23、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4、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2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6、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7、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8、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9、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0、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31、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地人?我们地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地大海上,海燕像黑色地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地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地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地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地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地语言来说明事物地外形、功能或事理地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地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地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地方法,最基本地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地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地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地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地、错误地,甚至反动地见解或主张.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关键语句在文中地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地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地作用与其在文章中地含义地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地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地内涵大于含义地内涵.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地作用.对“作用”地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地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地人与人之间地冷漠无情.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地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地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地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地冷漠无情”.它们都是考纲规定地文学作品地表达技巧地范畴.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表现手法有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烘托、渲染、首尾呼应、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指比喻、拟人、夸张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具体特点和作用分述如下:

比喻的构成要素和修辞功能

二、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相似性 传统的说法是三要素,即本体、喻体、喻词;此外还有四要素的说法:“比喻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①后来有的人又在四要素的基础上加了个“延体”,成为五要素。②可见,比喻的要素大有与日俱增之势。尽管各家对比喻要素的分析很不一致,但是对“喻词”是构成比喻不可缺少的要素,几乎是众口一词。 外附一篇论文:(可以当讲义哦) 五、比喻的修辞功能,概括地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描绘形象,一是说明道理。比喻,它是用具体、熟知的事物或浅显的事理来比方,以描写、说明那些抽象、陌生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从内容上看,比喻可以是描绘人、事物的形象的,可以是提示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可以是说明某个道理的,可以是描写景物情状的,也可以是表达某种深的意境或是某种复杂心情的。比喻的内容不同,比喻的修辞功能也就有所区别。认识比喻的修辞功能,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艺术的修养,提高写作和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地讲,比喻的修辞功能是使事物描写形象化,深奥道理浅显化,事物本质鲜明化,爱憎感情强烈化,情境描绘生动化。现在结合实例,说明如下。 一、事物描写形象化 用来描绘人物和事物,使得人物和事物形象鲜明,这是比喻最显著的修辞功能。如: ①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②毛家的大儿子进来了,胖到像一个汤圆。(鲁迅《高老夫子》) 二、深奥道理浅显化 作家秦牧曾经指出,比喻也像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是的,有些抽象、深奥的道理,通过打比方,可以立刻变得浅显、易懂。如: ③因此,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事物本质鲜明化 甲乙两个事物可以在形体、状态方面相似,也可以在本质、特征方面相似。利用两个事物在本质特征方面的相似点构成比喻,这种比喻可以使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更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来。如: ④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鲁迅《祝福》) 这些比喻把祥林嫂多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之后,其性格中的悲剧性的变化都鲜明地描述出来了。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思考和练习一 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宇,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一种说法欠妥。它的弊病是把修辞看作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缩小厂修辞的功用。不可否认,修辞是要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咬文嚼字的,可这只不过是它的部分功用。修辞还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的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够的。 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的雕琢,然而修辞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的。再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雕琢问题,思想内容的锤炼更为重要,不能把修辞看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 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这不必举例。 “种”是个动词,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是正常的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的宾语,是搭配不拢的,但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的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意深厚的表达效果。如说:“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地恰当地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辩证地分析修辞现象。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二 一、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人手。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帖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答:A、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第5讲 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2018·雅安)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修辞手法介绍

修辞手法介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牛刀小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 1.比喻: 1、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个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使用修辞方法实行表达的水平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和准确使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水平。这里包括审题水平,捕捉有效信息的水平,特别是分析语境的水平,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水平,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有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但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使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准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升联想、想象等思维水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近年来高考对修辞使用水平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使用水平,不如说是考思维水平;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5)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距离。 拟人:是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给它一个人格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但是通常会误导为拟人。拟人的好处:使句子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柳树梳着她那又长又细的头发。(误导人的句子)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悄悄的来了。(此句是个比喻句。轻轻轻轻的来修饰小姑娘的。而且他也有比喻的构成:本体(春天)+比喻词(像)+喻体(小姑娘)。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各种修辞手法详解

一比喻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