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古代九大书法名家)全集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十七贴(局部)

快雪时晴贴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

所无」之誉。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

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

米,四行,四十一字。

丧乱帖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二.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中文名:王献之国籍:中国出生日期:344 逝世日期:386

民族:汉族

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职业:书法家

代表作品:《淳化阁帖》

艺术的发展

他一生的艺术不守旧,而是与父不同,且字身喜带长形,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别于他的父亲。

他家学渊源、学习勤奋是不可少的。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的成功实在是不偶然。

他的发展有他的辉煌!他写的草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他的父亲父子称二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

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

王献之《鸭头丸》帖

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

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

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

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

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

视为“国宝”。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

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王献之

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

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

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临摹本)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

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

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王献之《鹅群帖》

楷书的影响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唐宋以下的书家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局部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献之行草书。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丸帖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 “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附:《提高书法家知名度的方法》

一、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提高书法家本人及其作品知名度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新闻一出往往有一晚成名的可能。媒体的关注也能迅速提高作品的市场价值。如何吸引媒体的关注呢?国内著名书法家营销机构——优渡网给出了答案。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书法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书法家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书画家服务。

二、权威机构认可

权威机构认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书法家本人或其经纪人对互联网权威机构可能会感到陌生。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不管是王镛、王学仲、刘炳森、启功、张海、李铎、沈鹏、邹德忠、周慧珺、欧阳中石、田英章等均有自己的百度百科了。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 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 内容丰富:可以将文字、书画作品、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 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优渡网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1-********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c15905851.html,/ 在线咨询QQ :120962274

提高书法家知名度、书法作品提高影响力与市场价值均可联系优渡网。

三.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中文名: 颜真卿 逝世日期:

公元784年或785年

国籍:中国(唐代)

出生地: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公元709年

职业:书法家

主要成就: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师从张旭

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

2、祭侄文稿

3、多宝塔碑

4、麻姑仙坛记

5、颜勤礼碑6.家庙碑7.座位帖8.告身帖

9.米帖10.军碑11.诗

颜真卿特写:书法大师戎马生涯

颜真卿侧身画像颜真卿坐像颜真卿头像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1、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

祭侄文稿

2、祭侄文稿

行草书,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

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后世常常赞叹的仅

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5、颜勤礼碑

唐刻石,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行37字,计166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无立碑年月。

6、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作于公元771年,楷书。

7、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帖

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

楷书,作于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颜真卿授太子少师,并自书《自书告身帖》。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

10、乞米帖

“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以致颜真卿“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11、裴将军碑

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非正非行,非篆非隶,开创了破体书法的先河。首行刻着“裴将军”三个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中间刻着气势雄浑,词句险绝的五言《裴将军诗》。全诗为十八句九十字。

裴将军碑

诗的全文是:“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将军临北

荒,煊赫耀英材。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阵破

骄虏,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

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诗的词气踔历风发,字字逼人。读后使人对颜真卿讴歌裴旻那股奔雷掣电,

奇杰腾跃之势油然起敬。看了这兼有楷行籀篆,写得大气磅礴,挺然奇伟的刻字,

使人顿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气。再是,章法布局严谨,字体结构奇特。没行字二三四五,变化多样;“剑舞”·“一射”·“不敢”·“归去”等字。笔势连贯,浑然一体,这都有使人拍案称奇之妙。难怪宋朝苏轼赞扬颜字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这确实是很确切的评价。直到今天,它的艺术生命,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里,依旧闪耀着光彩。

12、劝学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这首诗告告诫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颜真卿半身像颜真卿碑文颜真卿《东方朔像赞》鲁公写经图

颜真卿艺术特色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迹,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笔苍率,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誉为颜书行草第一。元鲜于枢曾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四. 郑板桥

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别名:郑燮

出生地: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1693.11.22

逝世日期:1765.01.22

主要成就:

“扬州八怪”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艺术特色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

《竹图》

《竹石图》

1. 画竹:

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石: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

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

独创写意,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竹石图》

五.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中文名:刘墉

别名:崇如,石庵

国籍: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719年

逝世日期:1804年(嘉庆九年)

主要成就:

编辑《四库全书》,书法艺

代表作品:《石庵诗集》

刘墉书法

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

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

,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流传书迹较多。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小楷册》,书于嘉庆元年(1796)。纸本墨迹。凡24行,共360字。各页均纵11.8厘米,横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六.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中文名:唐寅

别名:

唐伯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吴县

出生日期:1470

逝世日期:1523

职业:画家

祖籍:山西。晋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儒雅韵致。

唐寅像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

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

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

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

《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

《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看泉听风图》

卷,明,唐寅作

《观梅图》轴,明,

唐寅绘

《沛台实景图》页,明,唐寅作

唐寅擅画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鸟,尤以山水、仕女著称。唐寅的山水画,早年师法沈周,传世之作甚少。现存作品有《洞庭黄茅渚图》和《贞寿堂图》以及唐寅21岁作《对竹图》等。中年的山

水画,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画师法南宋的李唐和刘松年,因此唐寅的画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在老师周臣影响指导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图》、《沛台实景图》、《行春桥图》、《关山行旅图》等。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西洲话旧图》、《幽人燕坐图》等。从这些画的风格看,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山石的皴法丰富,多有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等笔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浓淡变化。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

唐寅的仕女、人物画,大致没有逾越南宋人物画藩篱.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笔人物画,那种明

眸、皓齿、红颜、粉颊……还是南朱院体画的遗风。他的人物画,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

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画家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

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

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不愧为唐寅仕女画的优

秀之作。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

Ⅸ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画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

颜辉的折芦描参合使用,使画面富有韵律感。唐寅的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故《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唐寅的花鸟画,传世作品不多,现存作品有《墨梅图》、《风竹图》和《鸲鹆鸣春图》以及《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画风远法宋元水墨画.近师沈周的变革创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图》中唐寅用水墨画梅花一枝,意笔写花干,没骨法点梅花,笔法秀逸洒脱,颇具质感。而《鸲鹆呜春图》则用水墨随意点画,较之沈周则更为活泼洒脱,较之林良、吕纪又不像他们那样粗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泼之趣。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钱塘景物图》轴,明,唐寅绘

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

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

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

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

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

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

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

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

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

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

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幽的冤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

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

《秋风纨扇图》

书画作品(11张)

《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

《梦仙草堂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画

《班姬团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蜀宫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嫦娥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李端端乞诗图》,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榖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

《枯槎鸜鹆图》

唐寅作品行情

两岸峰青图(8张)

明代-唐寅-仕女画集(20张)

明代--唐寅-山...(20张)

明代-唐寅-山水...(15张)

明代-唐寅山水...(19张)

明代-唐寅-山水...(19张)

明代-唐寅-仕女图(20张)

明代-唐寅-仕女...(17张)

明代-唐寅书法鉴赏(20张)

明--唐唐寅书法赏析(20张)

明代-唐寅书法赏析(20张)

书画作品(11张)

七.苏东坡

苏东坡(1037.1.8~1101.7.28.)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原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眉山三苏之大苏。出身于寒门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八. 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中文名:赵佶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082年

逝世日期:1135年

职业:皇帝书画家

主要成就:

首创“瘦金

体”

庙号:徽宗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他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用这种字体书

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价说:“徽

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

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

节,以精工逼真著称。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

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赵佶《红蓼白鹅图轴》

腊梅山禽图

独创“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瑞鹤图》

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

赵培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 诗书画印四结合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书画作品(11张)

书画作品节选(20张)

九.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

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

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中文名: 柳公权 别名: 诚悬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公元778年

逝世日期:

公元865

职业: 书

介绍

柳公权(778--865),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 介绍

柳公权(778--865),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 《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著名作品

《金刚经刻石》

(824年,四十七岁)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

《李晟碑》

(829年,五十二岁)碑在陕西高陵县,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权正书,并篆额。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局促。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

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

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冯宿碑》

(837年,六十岁)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庚子消夏记》引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虞世南)《庙堂碑》。”《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苻璘碑》

(838年,六十一岁)

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石在富平县,“十年动乱”中被毁。此碑历代享有盛名,《金石录》、《宝刻类编》、《集古求真》等均有著录。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此谓雄浑中有秀媚之色。

《玄秘塔碑》

(841年,六十四岁)

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虚舟题跋》云,“诚是极矜炼之作。”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神策军碑》

(843年,六十六岁)此碑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

柳公权蒙诏帖

策军事。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总体风格相近,法度谨严,精魄强健,然而也有细别。《玄秘塔》极劲健,此碑则雄厚;前者极露筋骨,后者凝炼温恭;前者较遒媚,后者则较端重。此碑刻工也极精,或认为柳书传世最佳者。孙承泽说:“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

最得意之笔。”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刘沔碑》

(848年,七十一岁)

柳公权书,韦博撰,元度摹勒并篆额,楷书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体偏小,但书体劲秀。杨守敬《学书迩言》注意到其“淡雅”特点。细察其碑多用圆笔,如“国”字,右角转换既圆,右直下也呈弓弩形。“司徒”之“司”,右侧遽然下弯,有拙态,“神道”之“道”字的结体也错互示拙。七十岁以后,柳公权书也在变化。此碑与其相近风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庙》、《刘沔》、《冯宿》均有“敛才就范,终归淡雅”之风范。

《魏公先庙碑》

(852年,七十五岁)

唐崔玙撰,柳公权书,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编》以为在咸通末(874),《宝刻类编》以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庄雅,柳书遒劲,细看已达淡雅之境。其笔画颇有俯仰之态,如“上”字、“五”字之横;结字颇取倾仄之势,如“事”、“国”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这行,让左避右,均可玩味。

《高元裕碑》

(853年,七十六岁)

柳公权书,萧邺撰文,在河南洛阳,碑高一丈一尺余,广四尺,楷书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为曰:“《高元裕碑》有龙跳虎卧之气。”(《广艺舟双揖》)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云:“《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自斯厥后,虽有作者,不能自辟门户矣。”“龙跳虎卧”是喻其书法之雄强有力。后者称其完美,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附:《提高书法家知名度的方法》

一、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提高书法家本人及其作品知名度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新闻一出往往

有一晚成名的可能。媒体的关注也能迅速提高作品的市场价值。如何吸引媒体的关注

呢?国内著名书法家营销机构——优渡网给出了答案。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

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书法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书法家营销的首选

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

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

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书画家服务。

二、权威机构认可

权威机构认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书法家本人或其经纪人对互联网权威机构可能会感到陌生。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不管是王镛、王学仲、刘炳森、启功、张海、李铎、沈鹏、邹德忠、周慧珺、欧阳中石、田英章等均有自己的百度百科了。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

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

内容丰富:可以将文字、书画作品、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

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优渡网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1-********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c15905851.html,/

在线咨询QQ:120962274

提高书法家知名度、书法作品提高影响力与市场价值均可联系优渡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